《窗》课堂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朗读、复述等口头表达能力。
2.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4.进行创造性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小小说的结构特色。
2.品味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1.直观,诵读。
2.启发,引导。
3.合作、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
”“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
”是呀,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1.提问: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吗?鼓励:很好,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好方法,孔子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方法指导:提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预习的,都预习了哪些内容?点拨:预习一般应该包括:查字典,疏通文字障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以及体裁特点;在此基础上质疑,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同学们预习的效果怎么样?3.做导学卡的第一题,填写内容。
(1).根据下列的拼音写出汉字。
俯kàn()一hóng清水() xū xū如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充塞()气喘吁吁()争相斗妍()(3)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三要素的核心是什么答: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4)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5)小小说是篇幅短、人物少、事件微。
在结构方面,它的特点是:奇特新颖的立意、相对完整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
三、学习新课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复述课文(2)对于这一篇自读小小说,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分析?明确:、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具体环境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最后每组各选一个代表把本组的认识汇总起来。
初中课文《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哲理,增强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分析盲人和健全人看窗外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盲人和健全人看窗外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阐述课文所传达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哲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课文所涉及的哲理思想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
2.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对哲理思想的模糊认识,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窗》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窗》教学设计北京门头沟区育园中学孙瑞雪一、教学初步设想《窗》是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实验版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议论散文,这类文章学生曾经接触过,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窗》的语言虽不是很难懂,但文中所蕴含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应给学生讲清议论散文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感受和鉴赏优秀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欣赏课文精彩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
阅读作品,品味语言,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讨论式学习,学习本文于平凡中见深意的写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
2、难点:比较阅读。
使学生体会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利用网络搜集钱钟书先生的有关资料。
(二)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补充1、散文知识(1)什么是散文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片叶、一朵花、一棵树、一间屋、一扇门、一扇窗、一把椅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窗》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对象:面向八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默读全文,找出陌生的字音字形并查字典解决,然后朗读,最后熟读。
(2)在每节文字的开头标上节码。
(3)借助资料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在相应的空白处做好笔记。
二、教学课题——《窗》三、教材分析《窗》是一篇小小说,文笔优美,哲理深刻,其结尾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令人惊叹,发人深省。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因此教学目标被确定为以下内容:1.了解故事情节,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2.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对比手法的作用。
3.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教学重点:联系生活谈体会,认识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和认识人性的美丑四、教学方法文章篇幅短小,如何带领学生有层次地把文章读细、读深、读透,并引发他们的一些人生思考,是本次课堂教学的关键。
本设计本着“加强整合、减化头绪、突出重点”的原则,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设计了五个相对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教学板块——“小组角色分工”、“精读文本”、“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评价感悟”,在师生品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省时高效地达成深入理解和感悟文章内容和主题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美丽的风景总是可以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
不过,现在我要给大家看一幅特殊的图画。
请看投影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更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今天让我们阅读《窗》这个故事,用我们的心灵去解读窗内外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其余同学在听的过程中仔细对照文本,找一找有没有错误的读音和觉得陌生的字形。
《窗口》美术教学设计《窗口》是一本美术教材的教学设计。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窗户的观察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绘画窗户的主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窗户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
本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窗户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不同窗户的形状、结构、材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用艺术眼光去观察事物。
2. 培养学生对窗户的创意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和创作窗户的作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窗户的理解和想法。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
通过欣赏和评价窗户艺术作品,帮助学生培养对美感和审美品味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窗户的形状、结构和材质。
2. 窗户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 窗户的美感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活动:1. 观察窗户和分析窗户的形状、结构和材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社区附近观察窗户,并利用图片或实物进行讲解。
学生可以用素描或照片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窗户。
2. 绘画窗户的形状和结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选择一个窗户的形状和结构进行绘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比例等基本美术元素进行表达。
3. 创作窗户的环境。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窗户的场景,绘画窗户周围的环境,如建筑物、街道、植物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光影和纹理等技巧进行表达。
4. 欣赏和评价窗户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窗户艺术作品给学生观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学生可以描述作品的风格、表现主题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 制作窗户艺术作品展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绘制的窗户作品制作成展板,并在学校或社区内举办窗户艺术作品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体验学生的创意和艺术。
通过《窗口》美术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培养对窗户的观察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和绘画窗户的形状、结构和材质,加深对窗户的理解,并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窗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难点: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1、窗户的历史、常识及文化内涵2、窗户的不同形状(方形、圆形、方圆结合等)3、窗口的制作方法4、窗框与画面的结合四、教学媒体设计图片投影展示自制教学软件五、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剪刀、小刀、胶水、吹塑纸(泡沫、木片、卡纸均可)、绘画纸、铅笔、水彩笔六、教学过程与设计课目第7课窗口年级 4年级上册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情景激趣导入课题1.同学们请观看一张图片(ppt出示Windows的图标)大家对它熟悉吗?(生答)有没有同学知道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师讲:比尔盖茨通过观察窗口,发明了Windows界面。
(课件出示窗户图片与Windows的对比)。
比尔盖茨通过窗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向我们打开了网络1、ppt出示图片世界的大门,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观察一下平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窗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窗口》。
2.揭示课题——《窗口》2、窗户与Windows图标对比了解历史认识作用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用图片展示传统的窗户和现代窗户,使其了解窗户的历史。
)欣赏图片,教师针对有特色的窗户进行简单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其特色。
课件展示中外窗户的对比图片,了解不同的窗户样式。
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窗户的形式中外窗户对比:研究学习自主探究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2.利用课件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
(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1出示中外建筑L的各种窗户.2分步出现窗户的不同部分.3现一个造型不断变化的窗口。
陈敬容《窗》导读教案教学设计整体感知《窗》是一首出色的抒情诗,展现了一种东方式的温柔的恋情。
在这首诗里,“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词,象征着诗人的一种生活选择和人生体验,它代表着一种难落言筌的微妙而复杂的精神生活。
第一部分前三节,诗人用想象和虔诚穿越时空的局限,抒发内心的爱情的失落和执著。
诗人没有向我们展示第一次个人感情生活记录。
可以想象,一定有发自敏感内心的对爱情的独到理解,以及由于过分相信幻想而不免幼稚的初恋少女最动人的倾述。
那是一次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幸或幸福的经历,却好像是一次无可回避的痛苦。
“你的窗/ 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为何以重帘遮住,/让春风溜过如烟?”诗人所表达的迷茫、孤独是以追问与反思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也就是说,对于个人的生存状态,诗人并不沉迷其中,而是在努力探寻其因由与可能的方向。
诗中的问句是不需要答案也是没有答案的。
大量问句的使用使诗歌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味,从而加强了诗篇所表达的寂寞、迷茫感受的强度。
诗人对爱情的种种追问又体现了她对探求生命真谛的执著。
“我将怎样寻找/那些寂寞的足迹,/在你静静的窗前;/我将怎样寻找/我失落的叹息?” 为什么诗人刻意表现星空下窗外徘徊的场景呢?显然,窗是一个爱的呼唤符号,这里的窗外徘徊已不是一个具体的实在行为,而是情爱的象征形式,是向爱情发出的呼唤声音。
“寂寞的足迹”“失落的叹息”“默默地,走向你窗前”,这些意象分明传达了相思无处、渴慕爱情的意蕴。
把爱情的无奈彷徨表现出来。
即使没有回应,也希望“让静夜星空/带给你我的怀想吧,/也带给你无忧的睡眠”表现了一个知识女性的委婉而深情的爱恋,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渴慕。
第二部分作为现代女性已经勇敢地面对离别的结局,要开始新的生活。
但爱是一种无法根除的慢性病,要想忘记一个无法再去爱的人是不容易的。
诗人换取了另一视角落笔:“空漠锁住你的窗,/锁住我的阳光,/重帘遮断了凝望……”这里与前一章开头的“你的窗/开向太阳”恰成为对照。
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窗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窗口》是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描绘窗口景象,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窗口景象的描绘仍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并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窗口景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观察窗口景象,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窗口景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互动评价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窗口景象的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作品、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窗口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窗口景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画窗口景象,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相互评价,教师点评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好。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窗口景象。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生活和表达美好事物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窗口景象,明日上课时展示和交流。
《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 无锡市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谢开颜一、关于教材的选择《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教材的选择标准有四个特点:1.丰富的人文内涵;2.很强的实践性;3.重在感情把握;4.语言文字影响。
而对于教师使用教材则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
鉴于新课程的上述理念,执教者在选择教材时(课文及拓展阅读材料),就选用了既能符合新课程人文内容要求,又可让学生实践,又能渗透学生情感,能反映学生语言表达基本功的两篇文章,这也体现出本课题所探讨的新的教学观,反映教师教学智能,又反映教学策略的研究目标。
二、关于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基于教材自身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在让学生认识“小结结尾艺术”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一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设“平台”,充分发掘学生固有的认识资源,开发学生的智能,使阅读教学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又是思维碰撞才人的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能反映不同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只是“平台”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只是“向导”作用,决不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化繁为简,思路条理清晰,前后问题设计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梯度,并要对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培养的可视性(卓著的)落脚点,又要注重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导引。
基于上述理念,本课过程设计为“读故事--讲故事--评故事--编故事”四个主要步骤。
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小小说的结局艺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共创互动合作的教学共同体;3、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道德高尚”的情操。
教学设想1、渗透新课程“用教材”的理念;2、由于教材取自于课外阅读篇目,本课教学目标又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执教时对课文本身不作过深探究,可通过预习时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己领会即可;3、“读故事--讲故事--评故事--编(写)故事”作为课堂能力训练线索,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对小小说的结局艺术的体会,多角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在平时记叙文的写作中,有创新的结局艺术。
《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著名小说,文章构思精巧,人物鲜明,是小说的典范。
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文中讲述了两个病人在病房里发生的与窗户有关的故事。
靠窗病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不靠窗的病人灵魂丑陋,思想卑劣,两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篇文章很有教育意义,亮点也很多,我斟酌再三,决定将本文的重点设定为:解读人物形象,感知人物性格,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一、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生活的基本特征。
二、剖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征,认识人性美与丑,善与恶。
三、体会巧妙构思,理解文章深刻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领悟文章的深刻哲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对比来扬善贬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一、认识人性的美与丑二、体会本文巧妙的构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除了用眼睛发现美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感受美呢?——心灵。
今天,我们阅读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的故事,让我们做一次心灵之旅,去解读窗内外的世界,感受人性的美好。
二、整体感知,故事回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复述故事内容。
明确:1、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2、师生共述课文内容:故事发生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主要人物是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一开始,两人关系友好,他们经常谈天,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窗外的风景。
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嫉妒,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见死不救。
结果,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3.本文故事情节梳理:开端:两病人关系融洽发展:从“享受”到“困扰”高潮:见死不救结局:见到光秃秃的一堵墙三、盘点心灵,评析人物:让我们共同走进病房,认识两位主人公,聊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与他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初中课文《窗》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窗》,理解课文大意,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窗口的意义。
3.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由的珍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如他对窗口外景物的观察、内心的渴望等。
3. 分析象征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窗口的象征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发言,理解窗口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4. 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自由的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发言,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认识和体会。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由的珍贵,提醒学生珍惜现实生活中的自由。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由的作文。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提高感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自由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课堂发言和课后作文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窗》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4. 作业布置要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窗》的主旨,体会到自由的珍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7课《窗口》教学设计之二一. 教材分析《窗口》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窗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窗口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描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善于观察和表达。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窗口的特点,以及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准确地描绘出窗口的形状和结构。
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准确地描绘出窗口的形状和结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窗口的形状和结构,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窗口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描绘。
2.教师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教师准备示范作品,供学生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窗口?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窗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窗口的形状、结构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窗口,如正面、侧面、上面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画窗口,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绘画窗口,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的主页,让他们讲述自己绘画窗口的过程和感受。
《窗》课堂教学设计
如皋市雪岸镇雪岸初级中学徐月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初步感知作品人物形象。
2.帮助学生领悟到做人要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3.指导并帮助学生尝试运用一些基本的自主合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实中有许许多多的窗口,因为有了这些窗口,我们能看见外面精彩的世界,感受生活的种种美好。
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窗”,那就是人的心灵,打开这扇窗,我们又会看见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泰格特的小说《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1: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大家再把课文浏览一遍,然后在小组里面互相交流,说说你从这扇“窗”中读到了什么?交流之后选派准备代表向全班汇报初读成果。
学生浏览课文。
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班级集体交流,小组代表交流初读成果。
三、精读课文,分析形象并体验人物心理。
那么文中的这两个病人,同学们更喜欢哪位病人呢?[板书:近窗病人]
研读课文相关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活动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病人,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个性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略作分析。
小组交流并在组长的分工下尝试展示。
教师巡视各组,点拨指导并随机教给合作展示的方法。
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展示方法:参加展示的同学同时站起,一个同学概括其主要品质,其余2~3人结合课文每人用一小段文字略作分析和阐述。
)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随机板书:心地善良、关心病友
最能体现近窗病人这些优秀品质的是什么事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是的,近窗病人的目的在于帮助病友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使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获得战胜病魔的勇气。
当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自己也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满足。
齐读课文4~5段。
学生活动3:窗外景象是如此美好,然而比美景更美好的是近窗病人的心灵。
同学们,假设你就是那位靠近窗口的病人,你能不能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也为远离窗口的病人做一番生动的描述呢?讲述一小段就行,可以根据课文略作变化和补充。
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展示创造性阅读成果。
学生活动4:当近窗病人煞费苦心地介绍这一番美景时,那位远窗病人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看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这位病人的形象并略作分析。
学生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热爱生活嫉妒冷酷
四、拓展提升,价值引领
透过这扇窗,我们发现了两个不同的灵魂。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
两位病人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靠近窗口的病人他心中装着别人,所以他保持了善良的本性,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大写的人!(引领提升的同时用红笔将“人”字放大)远离窗口的病人从渴望美好,到心生嫉妒,继而充斥他内心的就只有他自己,这种嫉妒心没有能得到适时地遏制,最终使他堕落为一个极端冷酷无情的人,一个猥琐的小人!(用蓝笔将“小”字缩小)
那么从这两个病人身上,同学们有没有获得什么启示呢?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
如果让善的念头占据心灵,我们就是一个高尚的的人;如果放任恶的念头占据心灵,那将会变得多么卑鄙和可怕呀。
学生活动5:从课文前一部分我们知道,那位远窗的病人原本并不可恶。
那么现在,当这位原本善良的远窗病人看到眼前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当他忽然明白了那位病友对他的关怀和良苦用心时,他的心里将是何等的难受和懊悔啊。
我们再假设一下,如果近窗病人生前曾经留下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给这位远离窗口的病人,现在,这位远窗病人颤抖地从枕头下面摸索出近窗病人的遗照时,他会对着照片说些什么呢?下面请小组交流,合理想象,看看这位远窗病人可能怎么说。
老师为大家拟一个开头,“兄弟啊,我今天好悔啊!……”大家接着往下说,好吗?先在小组交流或展示,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展示。
(可以是一人做代表,也可以是几人合作展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心中有美,打开窗户,窗外便是幅绚丽多姿的图画。
我们心中有爱,窗外便是天使圣洁的羽衣。
让我们在生活中用黑色的眼睛,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描述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愿我们的心灵之窗洒满爱的阳光!
附板书:窗
近窗病人心地善良关心病友
嫉妒
远窗病人热爱生活自私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