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4地形地貌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91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石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注:喀斯特一词源自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故此类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以及合适的温度条件,决定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如下表所示: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1.河流地貌的概念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包括”V”形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三、风沙地貌 1. 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又称风成地貌。
2. 类型:3. 风沙地貌的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如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丹娘沙丘。
四、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1.概念: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面上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2.类型: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常见的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角峰和刃脊等。
冰川堆积地貌主要有冰碛丘陵等,冰碛丘陵是冰川堆积后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地表形态。
(1)冰斗分布在雪线附近、呈围椅状的半圆形凹地。
(2)冰川槽谷: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壁陡立,谷底开阔,横剖面呈“U”形。
(3)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