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92.00 KB
- 文档页数:35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学习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和预测方法,从而为油气勘探、开采和储存提供基础和支持。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形态、分布规律和油气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油藏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同时具备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综合素质。
通过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强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2)拓宽知识面。
油藏工程涉及到许多学科,包括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油藏物理学、油藏化学、石油工程和环境保护等,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提高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更是对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逐步成长。
二、设计思路和方法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主要围绕着从勘探到开发的全过程进行展开。
从勘探方面来说,要结合学生所学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知识,了解油气在地下的运移方式和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从开发方面来说,要明确采油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掌握不同采油方法的优缺点。
针对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应采用以下方法:(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不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生产和工程项目进行巩固。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进而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先导论文的撰写根据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安排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先导论文的撰写。
先行写作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前预判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问题出现时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解决。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油藏工程是最基础的环节,掌握好油藏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影响整个油田生产效益的核心因素。
因此,为了培养具有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本课程设计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1. 理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理论知识: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1.针对不同种类的油藏,进行储量估算和投资评估。
2.解决不同油藏储层中油气流动的基本问题。
3.收集、处理和分析油藏数据的基本能力。
4.把握油藏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掌握油藏工程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教学形式: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授课。
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
2.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室内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4.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油藏工程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英文授课:本课程将全英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英文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在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发起交流,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基础数据资料1、油区:胜利2、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3、班号:3;班里序号:15表1 油藏基本参数表注:第10层底部深度为2263m ,钻井过程中要预留20m 沉砂口袋。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 ;地温梯度:3.7°C/100m 。
4、流体物性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0.9o ρ= g/cm 3 1.0w ρ= g/cm 3 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4020o μ=+学号 mPa•s =(40+15/20) mPa•s =40.75 mPa•s()0.4w μ=+班号 mPa•s =(0.4+3/40) mPa•s =0.48 mPa•s地层泡点压力:18b p = MPa原油体积系数: 1.08o B = 水的体积系数: 1.0w B = 5、油水相渗关系(见表2)表2 油水相渗数据表6、井眼半径:0.1m7、油水井操作条件注采压差:3MPa 注采比:1:1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1要求油田的初期采油速度达到5%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年8、常用经济指标钻井成本:1500元/m注水单价:6元/m3输油单价:60元/t生产维护费:180元/t油水井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地面工程建设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5倍原油的商品率:95%原油价格:2200元/t贷款利率:5.48%存款利率:1.98%第一章油田概况1.油藏地质描述本地区是胜利油田某区块,含油面积5.38 km2。
具有10个小层,油层顶深从2195米到2257米不连续,平均深度2224.4米;每个小层厚度不均;最小2.61米,最大4.38米,平均厚度3.555米;孔隙度分布也不均衡,最小0.3328,最大0.3552,平均孔隙度(按厚度加权平均)为0.3399;渗透率也不均衡,最小202.5md,最大668.8md,平均渗透率(按厚度加权平均)为442.9md。
束缚水饱和度为0.32,残余油饱和度为0.2。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石油地质、石油开发、油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该课程,我们进行了课程设计,旨在掌握油藏工程理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设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其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石油工程的核心在于油藏工程,因此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油藏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课程设计目标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油藏工程理论知识水平,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油藏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2、掌握油藏评价、油藏描述、储层特征描述等相关知识;3、熟悉石油地质学、勘探技术和油藏开发等方面的知识;4、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储量评估。
四、课程设计方案1、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野外实践和数据处理分析。
野外实践包括地质调查、储层描述、井筒测量和生产测试等实际操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具体流程。
数据处理分析包括采集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中包括储量估算、储层建模、分析地质特征等内容。
2、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教师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并熟悉各种软件,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让学生对油藏工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3、课程评估本次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最终提交一份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野外实践报告,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储层描述报告、井筒测量报告和生产测试报告。
2)数据处理分析报告,包括储量估算报告、储层建模报告和地质特征分析报告。
3)所学知识及实践技能总结,包括从课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感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对该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定向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定向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定向井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井身轨迹设计、钻具组合设计等。
3. 学生了解我国定向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定向井设计任务。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和解决定向井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定向井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石油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对定向井技术的认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认识到定向井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石油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定向井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定向井设计的基本素质,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定向井基本概念与原理- 定向井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定向井的井身轨迹设计原理- 定向井钻具组合及工作原理2. 定向井设计方法与步骤- 井身轨迹设计方法- 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井壁稳定性分析- 钻井液性能优化3. 定向井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定向井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案例- 我国定向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定向井技术发展趋势4. 计算机辅助定向井设计- 定向井设计软件介绍- 软件在定向井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上机操作练习5. 定向井设计实践-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简单定向井设计任务及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定向井基本概念与原理第2周:定向井设计方法与步骤第3周:定向井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第4周:计算机辅助定向井设计第5周:定向井设计实践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了科学性和系统性。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班级:61042姓名:宋博学号:6104231指导老师:李治平、刘鹏程、鞠斌山、康志宏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日期:2008年3月2日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班级:61042姓名:崔晓寰学号:6104218指导老师:李治平、刘鹏程、鞠斌山、康志宏油藏工程课程设计CUGB油藏开发设计书目录第一章……………………………………………………………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第二章…………………………………………………………储量计算及产能评价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及井网井距论证第五章…………………………………………………………开发指标计算第六章…………………………………………………………经济评价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第一章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一构造特征1 构造形态1.1 由图CUGB油藏砂岩顶面构造图分析得知:此构造模型为南西至东北向平缓,南东至北西方向较陡的背斜构造,在南东北西方向分别被两条大的断裂所断开,断层对圈闭的影响也很重要,由此,该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2 构造的参数长轴长度:L长=26*0.6km/3.5=4.45km短轴长度:L宽=11.2*0.6km/3.5=1.9kmL长:L宽=4.45:1.9=2.3:1因此,该背斜为短轴背斜;1.3 构造走向背斜为南西至北东方向断层为从南西至北东方向,位于背斜北西翼的断层在延伸方向上有所偏转1.4 构造顶面缓坡平缓度:L长'=13.2*0.6/3.5=2.26km;sinA=0.13/2.26=0.056A=2.86deg 约为3度陡坡平缓度L长’’=5*0.6/3.5=0.86kmsinB=0.13/0.86=0.15B=8.6degree2 圈闭研究(如图)圈闭面积=3.975平方公里圈闭闭合高度=150m划分圈闭油水界面:根据知指导书资料2,C3井在4900.0—4930.0段R=3.7,在4930.0—4940.0段R=0.6,底层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高阻油层和低阻水层在4930.0处划分。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摘要本文将介绍一种油藏工程方案设计,这种方案包括油藏调查、钻井和采油三个主要环节。
在油藏调查阶段,我们将利用地质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对油藏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油藏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储量情况。
在钻井阶段,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选取最佳的钻井位置,使用高效的钻井技术进行油井的开发。
在采油阶段,我们将结合水驱和压裂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藏的开采率。
通过这种综合的工程方案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开采率,达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油藏工程、油藏调查、钻井、采油、协同效应一、引言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是石油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个合理的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可以提高油藏的发现率和开采率,降低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而不合理的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因此,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二、油藏调查1. 地质学调查地质学调查是油藏工程方案设计的第一步。
通过地质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油藏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储量情况,为后续的钻井和采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在地质学调查中,我们将利用化石、地层、构造和古气候等地质学方法,进行对地质构造、地层厚度和分布、成岩作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为后续的钻井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地震学调查地震学调查是油藏工程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地震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油藏的地下构造,为后续的钻井和采油工作提供详细信息。
在地震学调查中,我们将利用地震勘探仪器,测量地下岩层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模量,了解地下岩层的特征和分布。
通过地震学调查,我们可以找到油藏的最佳钻井位置,为后续的钻井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 地球物理学调查地球物理学调查是油藏工程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地球物理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油藏的地下情况,为后续的钻井和采油工作提供详细信息。
在地球物理学调查中,我们将利用地球物理勘探仪器,测量地下电磁场、地震波、地热和地磁等信息,了解地下岩石的特征和分布。
前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本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学生三年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对给定的油藏,进行油藏工程设计,从而接受油藏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和抽象的,与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工程能力的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油藏,因此,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
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油藏,每一个油藏工程设计都要经历类似的步骤和程序,油藏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任何一个油藏的工程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得到油藏工程师最基本的训练。
油藏是一个深埋地下而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实体,人们所说的油藏都是根据各种间接资料所描述出来的概念模型。
资料有多寡,思路有不同,方法也迥异。
因此,不同时间,不同人做出的油藏工程设计也必将有所不同。
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而是要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宏观和整体的把握。
只要设计思路正确,设计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现有资料,并灵活运用了所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课程设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个油藏的发现是以油藏上第一口油井的出油为标志的,第一口出油井通常称为发现井。
在油藏被发现以后,即进入油藏开发阶段。
一个油藏的开发,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油藏发现、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发监测与调整,油藏废弃。
油藏开发之前,首先要做开发方案设计,对油藏开发做出全面部署。
油藏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若干个油藏组成一个油田。
石油开发实际上并不是以一个油藏为研究对象的,而往往以一个油藏组合即一个油田为研究对象,所以,以油藏工程设计在矿场上通常被成做油田开发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油气藏开发过程,理解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3. 引导学生掌握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值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油气藏开发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油藏开发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油气藏开发奥秘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油气藏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油藏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油气藏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阐述油藏工程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概述- 内容:油气藏概念、分类、特点;油藏工程任务、方法。
2.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影响:分析油气藏开发过程,探讨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 内容:开发过程、开发策略;油藏参数、影响分析。
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讲解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 内容:数值模拟原理、方法;应用实例分析。
石油工程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一、油藏地质条件分析在进行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油藏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包括油藏类型、油藏成藏时期、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储量分布规律、渗透率、孔隙度、地层压力等方面的分析。
在这方面收集到的数据将直接影响油藏开发方式的选择、注采工艺的设计和汇采模式的确定。
同时,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结合地震勘探和测井资料,我们可以对油藏进行三维建模,为后续的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油藏开发方式选择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油藏开发方式。
按照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开采、非常规开采和次生采油等。
传统开采方式通常包括原油采收、人工注水、油气调解、采收管道等设施。
非常规开采则包括页岩气、凝析气、油砂等新型开采方式。
次生采油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原有采油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的方式。
在选择油藏开发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油气勘探开发规模、勘探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最优的开发方式。
三、注采工艺设计注采工艺包括注水、注聚合物、注气等方式。
其中注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水,以维持油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运移的一种方式。
注聚合物则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聚合物溶液,增大油层的有效厚度,增加原油的采收率。
注气是指向油层中注入气体,以推动原油向井口运移。
在注采工艺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层条件、注采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确定最佳的注采工艺。
四、汇采模式确定在油藏开发中,通常采用多口汇采模式。
在汇采模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油藏地质条件、开发规模、井位分布、采油方式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油藏开采后期的管理维护和产量稳定性等问题。
一般来说,通过合理的汇采模式设计,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油效果。
综上所述,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油藏开发方式、注采工艺和汇采模式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油气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石油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1.设计资料收集预设计井基本参数表1.1邻井基本参数邻井基本参数包括钻头尺寸、下深深度、套管尺寸、泥浆密度和井深。
邻井基本参数表1.2地层压力地层压力理论和评价技术对天然气及石油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钻井工程设计、施工中,地层压力、破裂压力、井眼坍塌压力是合理进行钻井密度设计、井深结构设计、平衡压力钻井、欠平衡压力钻井及油气井压力控制的基础。
地层压力是指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压力,亦称地层孔隙压力,用p表示。
在各种p沉积物中,正常地层压力等于从地表到地下某处连续地层水的静液柱压力。
其值的大小与沉积环境有关。
取决于孔隙内流体的密度。
若地层水为淡水,则正常地层压力梯度为0.00981m Mpa ,若地层水为盐水,则正常地层压力梯度随含盐量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为0.0105m Mpa 。
石油钻井中遇到的地层水多数为盐水。
在钻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实际的地层压力梯度大于或小于正常地层压力梯度的现象,即压力异常现象。
超过正常地层静液压力的地层压力称为异常高压,低于正常地层静液压力的地层压力称为异常低压。
异常低压是由于从渗透性储集层中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而人为造成的。
异常高压的成因很多,一般有沉积物的快速沉积,压实不均匀;渗透作用;构造作用;储集层的结构这几种。
地层压力预测方法一般包括c d 指数法,声波时差法,地震层速度法等。
c d 指数法是利用泥页岩压实规律和压差理论对机械钻速的影响规律来检测地层压力的一种方法。
声波时差法是利用声波测井曲线检测地层压力的方法,也是对钻井地区进行单井或区域进行地层压力预测,建立单井或区域地层压力剖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地震波法是地球物理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地震波法预测地层压力是根据在年不同岩性,不同压实程度情况下,地震波速度传播的差异来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
即正常压实条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震波速逐渐增大;在异常压力层则随着深度增加,地震波速反而减小的原理来预测压力异常。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油藏工程成为了当今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它涉及到油气开发所需的技术、管理和经济问题,以及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
油藏工程作为石油工业的核心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地质、化学、力学等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数学和计算机技术。
在学生进行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合理安排时间,使课程设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性强、能力综合性强的目的。
要想设计一门优质的油藏工程课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教学目标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清楚地表达出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经验、兴趣和职业规划等因素。
二、教学内容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贴合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包括石油勘探、地质学、钻井工程、油藏开发与评价、生产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
需要保证课程设计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应对石油勘探开发相关工作时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工程思维。
三、教学方法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掌握相关技能。
详细的实验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互动教学等,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科学,能够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情况。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承载了石油行业的任务,必须关注实用性与创新性,具有有实际意义和创造性。
制定实用、具体、可操作的设计计划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训结合,通过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发展,使学生具备更为广泛的石油工业应用背景下的技术和专业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钻井课程设计题目一口井的设计院系石油工程系专业班级石油工程10- 班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哈尔滨石油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1) 油藏地质概况; (2) 油藏流体物性分析;(3)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4) 油藏储量计算;(5) 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6) 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7)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与对比。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封面;(2)任务书;(3) 基本数据;(4) 目录;(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1] 刘德华.油藏工程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 何更生.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4]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5]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6] 李颖川.采油工程.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目录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 (2)1.1油藏构造特征 (2)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3)第2章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6)2.1油水关系(边底水,气顶,溶解气) (6)2.2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7)2.3渗流物理特性 (8)第3章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油藏压力系统 (11)3.2 油藏温度系统 (13)第4章油藏储量计算 (15)4.1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种储量参数的获得 (18)4.3最终计算N、 Gs (18)4.4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的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安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制作者郑英博王超刘海高瑞班级石工 1102目录第一部分油田概况 (3)1.1油田地理位置 (3)1.2技术条件 (3)第二部分:油藏地质描述 (4)2.1油藏地质层序 (4)2.1.1地质层序总述 (4)2.1.2地层层序划分表 (4)2.2构造 (7)2.3储层特性 (7)2.3.1沉积特征 (7)2.3.2储层岩性物性 (7)2.3.3储层岩石敏感性 (8)2.3.4储层渗透性 (8)2.4油藏性质 (8)2.4.1流体性质 (8)2.4.2压力温度系统 (9)2.4.3油藏类型 (9)2.5储量计算 (10)2.5.1储层油层概述 (10)2.5.2含油面积确定 (10)2.5.3有效厚度的确定 (10)2.5.4计算储量 (14)2.5.5计算地质储量丰度 (14)第三部分油藏工程设计 (15)3.1开发原则 (15)3.1.1由储层物性分析 (15)3.1.2中孔、特低渗型储层的开发原则为: (15)3.1.3分析: (15)3.2开发层系划分 (15)3.3开发方式 (15)3.4开发井网 (16)3.5开发动态指标预测 (18)3.5.1单井产能评价 (18)3.5.2预计建设规模 (19)3.5.3开发动态指标 (19)第四部分油藏动态监测 (20)4.1生产动态 (20)4.1.1动态监测的原则: (20)4.1.2动态监测井数的确定和安排 (20)4.1.3动态监测方案实施要求 (20)4.1.4M1井和M2井的生产动态 (20)4.1.5油压,套压变化 (22)4.2试井 (23)4.2.1试井总述 (23)4.2.2试井成果表 (23)4.2.3绘制试井曲线 (24)4.3示踪剂井间动态分析 (26)第五部分结束语 (27)参考文献 (27)第一部分油田概况1.1油田地理位置交错,村庄遍布,交通便利。
年平均气温14℃,四季分明。
该块为新增储量区,没有形成开发井网,周围无井站和集输管网及配套设施,M2向北2.2公里(穿过两条100米宽河道,水深3-5米)可进入最近的配套集输设施覆盖区HE(由此可接入到较大的集输场站,同时可交接油,也有足够的污水来源),M1向东沿河堤土路4.6公里上公路。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前言陕甘宁盆地是三叠系正式形成的一个内陆盆地。
三叠系末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到风化剥蚀,形成一个宽广的东倾的河谷系统,它以东西向的甘陕古河为主干,很多南北向的支流汇入其中。
侏罗系地层首先沉积于这些河谷中,早期富县组沉积期间,盆地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上升,而后渐趋稳定。
马岭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
目前基本探明含油构造面积约200000000㎡,闭合面积18800000㎡,闭合高度20—30m ,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基本探明原油地质储量7721.1419 104t,预计油田面积和储量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主要研究了油田的概况及地质特征,应用各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及含油饱和度等参数求得储量丰度进而确定各个小层的地质储量。
用容积法计算的储量与各小层计算的储量相差不大。
根据表中所给数据求得主力油层各单井的无阻流量,进而确定该层原油产量,对该油藏的产能进行测试,描述了渗透率、产能系数、含水率上升与含水率等的关系,确定了油藏产能的大小。
并对有藏采收率和可采储量进行了确定。
学习使用新型的Swift试井分析软件进行7850水井及1-4a油井的试井资料试井分析,输出该井各自资料的有因次、无因次双对数曲线和半对数试井曲线。
1 油藏概况1.1 地理环境该油藏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位于陕甘宁盆地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斜坡中部,油田探明面积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境内,地面海拔1120—1820m,含沙量大,油田所属地区属内陆性干旱气候,夏季最高温度36℃,冬季最低气温-28℃,平均气温7.8℃,冬夏多风沙,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小,蒸发量大。
油田至城区的公路便利,城区已通火车,交通相对便利,油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活条件,对发展该地区的作用十分明显。
1.2 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层序:该油田自下而上钻遇的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白垩系志丹组,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一口井的设计)系部:石油工程系专业:钻井工程姓名:王星学号: 08050059设计题目:一口井的设计起讫日期: 2013年3月1日—2013年5月31日设计地点: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指导老师:刘鹏摘要一口井的设计包括井身结构的设计,套管柱的设计,钻杆柱的设计。
井身结构的设计又是整个钻井设计的基础,也是保证一口井能顺利钻进的前提。
合理的井身结构可以保证一口井能顺利钻达预定的井深,能够保证钻进过程的安全,能够防止钻进中的产层污染,并能花费最少的费用。
套管柱设计既要考虑到套管柱的受力分析又要考虑到套管的强度,套管柱的受力分析是套管柱强度设计的基础,在设计套管柱是应当根据套管的最危险情况来考虑套管的基本载荷。
套管柱的强度设计又是根据套管所受的外载,根据套管的强度建立一个安全的平衡关系:套管强度≥外载×安全系数合理的钻杆柱设计是确保优质、快速、安全钻井的重要条件。
尤其是对深井钻井,钻柱在井下的工作条件十分复杂与恶劣,钻杆柱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就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井身结构;钻具;钻机;套管;固井第一章第一节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主要包括套管层次和每层套管的下深,各层套管外水泥返高,以及套管和井眼尺寸的配合。
依据: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剖面套管的分类各类型作用1、表层套管主要用途:(1)封隔地表浅水层及浅部疏松和复杂地层;(2)安装井口、悬挂和支撑后续各层套管。
下深位置:根据钻井的目的层深度和地表状况而定,一般为上百米甚至上千米。
2、生产套管(油层套管)主要用途:用以保护生产层,提供油气生产通道。
下深位置:由目的层位置及完井方式而定。
3、中间套管(技术套管)在表层套管和生产套管之间由于技术要求下入的套管,可以是一层、两层或更多层。
主要用来封隔不同地层压力层系或易漏、易塌、易卡等井下复杂地层。
4、尾管(衬管)是在已下入一层技术套管后采用,即在裸眼井段下套管、注水泥,而套管柱不延伸到井口。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钻井课程设计题目一口井的设计院系石油工程系专业班级石油工程10- 班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哈尔滨石油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1) 油藏地质概况; (2) 油藏流体物性分析;(3)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4) 油藏储量计算;(5) 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6) 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7)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与对比。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封面;(2)任务书;(3) 基本数据;(4) 目录;(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1] 刘德华.油藏工程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 何更生.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4]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5]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6] 李颖川.采油工程.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目录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 (2)1.1油藏构造特征 (2)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3)第2章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6)2.1油水关系(边底水,气顶,溶解气) (6)2.2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7)2.3渗流物理特性 (8)第3章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油藏压力系统 (11)3.2 油藏温度系统 (13)第4章油藏储量计算 (15)4.1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种储量参数的获得 (18)4.3最终计算N、 Gs (18)4.4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的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储量评价 (19)第5章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天然能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开发方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 (22)6.1开发层系的划分 (22)6.2开发井网的设计 (22)6.3开发速度的设计 (22)第7章开发方案的对比与经济评价 (25)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1.1油藏构造特征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背斜构造东南和西北方向被两条大断裂断开——断层构造1.1.1构造形态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1.1.2圈闭研究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4.07km2闭合高度:储集层中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
——150m.1.1.3断层研究——两条断层1西北断层延伸4.89km,东南断层延伸2.83km.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1.2.1 储层岩石分布及物性特征一、矿物分析样品数量:C1井、C2井、C3、井岩样各50块进行矿物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表1-1 储层岩石矿物含量表成分石英长石岩屑泥质灰质含量76% 4% 20% 5% 7%最终可知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质石英砂岩。
表1-2 储层粒度分析数据粒径(m m) <0.010.01~0.10.1~0.250.25~0.50.5~11~22~55~10>10 含量(% ) 4.039.1429.536.5512.723.053.231.290.492二、粒度分析含量最高的是粒径为0.25mm~0.5mm——中砂岩因为粒径<0.01mm的含量为4.03%小于5%,所以储层岩石的胶结类型为接触胶结,而且是泥质胶结物,所以,储层岩石的固结程度不高。
1.2.2 储层孔渗性特征评价孔隙度:孔隙度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核磁共振(NMR)孔隙度只对孔隙流体有响应,在确定地层孔隙度方面具有其他测井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中国陆相复杂地层的应用中常常发现NMR孔隙度与地层实际孔隙度存在差异,有时差异甚至很明显,影响了NMR测井的应用效果.介绍了NMR孔隙度的理论基础,在对NMR孔隙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国内现有的NMR孔隙度测井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大量人造岩样和不同:占性的天然岩样的实验测量,提出了适合中国陆相地层的孔隙度测井方法,改善了NMR孔隙度的测量效果.针对中国陆相地层的复杂性,建议不同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岩心分析,确定恰当的NMR 测井方法,以获得比较准确的NMR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在自然状态下材料中的的孔隙体积与材料体积之比,叫材料的孔隙度。
它包括材料中所有的孔隙,不管它们是否连通。
但在研究油贮的孔隙度时,所测量的孔隙度为连通的孔隙空间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即有效孔隙度。
在一般情况下,有效孔隙度要比总孔隙度少5~10%。
多数油贮的孔隙度,变化在5~30%之间,最普通的是10~20%范围之内。
孔隙度不到5%的油贮,一般认为是没有开采价值的,除非里面存在有取出的岩芯或岩屑中所没有看到的断裂、裂缝及孔穴之类。
表4 储层岩石(砂岩)孔隙度评价表井号厚度(m)渗透率(mD)孔隙度(%)VC1 40 200 20 0.4 C2 40 210 19.5 0.3 C3 30 190 20 0.534储层非均质性是指油气储层各种属性(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表征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定量参数有变异系数、单层突进系数、级差及均质系数。
渗透率变异系数:V k =0.39,表示非均质程度较弱; 渗透率突进系数:05.1max ==KK T k ,T K <2 表示非均质程度弱;渗透级差:105.1minmax==K K J k ,非均质程度较弱; 渗透率均质系数:95.0max==-K KK P ,均质性较好。
综上三种参数分析,该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利于开发。
储层敏感性指储层某种损害的发生对外界诱发条件的敏感程度,主要包括速敏、水敏、酸敏、盐敏和碱敏等。
储层敏感性评价主要通过流动实验来实现,常以速敏和水敏为主要研究对象。
表5 速敏程度与速敏指数关系速敏指数:I v =0.08,为弱速敏。
表6 水敏程度分级标准 速敏程度强中等偏强 中等偏弱弱 无速敏指数>0.700.40~0.700.10~0.40 0.05~0.10<0.05水敏极强 强中等中等弱无5水敏指数:I w =0.10,为弱水敏。
第2章 油藏流体物性分析2.1油气水关系:程度 偏强 偏弱速敏指数 >0.900.70~0.900.50~0.700.30~0.500.05~0.30<0.05该油藏由于油藏平均压力大于泡点压力(10Mpa),所以属于一个未饱和油藏。
该油藏无气顶,地下流体为油和水,油内溶有溶解气。
由于三口井的资料不足,把该油藏的储层划作单层连通的砂岩层,则不存在夹层气。
油水界面先前已经确定在海拔-4830m处。
2.1.1油水界面的判定表2-1 油层特征参数表油水界面判定:C3 井4930-4940m段电阻率为低值0.6,小于C1 井4835-4875m、C2 井4810-4850m、C 3井4900-4930m三井段高值3.8,故为水层,以上3段为油层。
深度校正:平台高出地面6m,地面海拔94m,故油水界面在构造图上实际对应的等深线为4930-(6+94)=4830.0m6储层属于底水油藏,无气顶,含溶解气。
由C 1、C 2、C 3井的测井解释数据可知本设计研究中只有一个油层,没有隔层(见图2-1)。
图2-1 油藏构造图2.2油气水的常规物性及高压物性由于资料严重不足,在这里只能根据现有资料和经验资料得到部分原油的物性和地层水的物性。
地面脱气原油黏度:uos=6.5mpa.s 脱气原油密度:pos=0.8g/cm3 含蜡量:4.03% 含硫量:0.7% 胶质沥青质含量:10% 天然气比重:rg=0.98 天然气组成:指导书12成分 C1 C2 C3 C4 C5 C6 N2 CO2 Air 含量%4064311202515地层水密度:pw=110g/cm3 矿物组成及矿化度:指导书13 PH=6.5 ; TSD=243896ppm水水C1C2C340m40m30m油-4810m -4900m -4835m离子类型Na+ Ca2+ Mg2+ Cl- SO42+ HCO3- ppm 84641 8935 502 148220 23 569离子当量23 20 12 35.5 48 61当量数3680.04 446.75 41.83 4175.21 0.48 9.33当量比:[Na+]/[Cl-]=3680.04/4175.21〈1{[Cl-]-[Na+]}/[Mg2+]=(4175.21-3680.04)/41.83〉1 故判断该油田水类型为CaCl2型(对照《油层物理》P17)原始溶解汽油比Rs=100.5m3/m3原油体积系数:Boi=1.08泡点压力:Pb=10.0Mpa2.3渗流物性特征岩石润湿性:指导书18 润湿指数IA=Iw-Io=0.5-0.1=0.4该储层为水湿储层相渗曲线:Sw Kro Krw0.21 050.40.373 0.04750.50.21 0.11450.6 0.148 0.1530.60.1 0.20350.7 0.061 0.2540.70.033 0.32250.8 0.012 0.4050.80 0.55毛管里Sw% 25.6 26 28 30 33 40 47 53 64 75 83 100毛管里曲线(一)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1.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由于一定的毛管压力对应着一定的孔隙喉道半径(c p r θσcos 2=),因此,毛管压力曲线实际上包含了岩样孔隙喉道的分布规律。
曲线的右侧纵坐标上就直接标出了孔隙半径大小。
2.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评估岩石储集性能好坏毛管压力曲线形态主要受孔隙喉道的分选性和喉道大小所控制。
所谓分选性是指喉道大小的分散(或集中)程度。
喉道大小的分布越集中,则分选越好,毛管压力曲线的中间平缓段也就越长,且越接近于横坐标平行。
孔隙喉道大小及集中程度主要影响着曲线的歪度(又叫偏斜度)。
是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偏于粗喉道或细喉道的量度。
喉道越大,大喉道越多,则曲线越靠向坐标的左下方,称为粗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