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3月6日地点:湖小三楼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
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请生读相关语句。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生:害怕。
师:读课文,找找是什么原因?
师:为什么蜘蛛那么地着急,那么地害怕,那么地慌张,那么地……?为什么?②
【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要精心组织过的,要简洁明了,指向性强。上面①②两句话,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的确是这样说的。第①句,一连问了3个问题,说了3个“谁来说一说”,给学生也好,听课的老师也好,感觉都是模糊、罗嗦、重复。第②句一连说了四五个“那么地”,感觉有些
重复,混乱。一堂课听下来,这样的语句还是比较多的。】
生:因为风来了。生:因为要下雨了。
师:还从哪几个地方看出雷雨快要来了,还有吗?
生:第1小节。
师:还有哪里?
师:除了蜘蛛雷雨前从树上逃下来,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蝉不叫了。师:这是因为什么?
生1:害怕。
生2:冻死了。
师:现在又不是冬天,蝉怎么会冻死了呢?
【评:这里学生说“冻死了”,若老师仍然像前面学生说“夜雨”时那样,多问一个为什么,可能仍然会生成一个亮点。老师有老师的理由,但学生也有学生自己的想法。老师就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生:叶子不动了。
生:满天的乌云压下来。
师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板书设计:
雷雨
乌云压下来
叶子不动蝉不叫
蜘蛛逃走了
树枝乱摆
电闪雷鸣
【总评:1、教学目标还欠清晰明确,实事求是。2、教师的教学语言很重要,开课、结课、过渡、评价等语言,教师在课前都应好好准备,好好组织,努力做到简洁明了,指向性强。3、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中应突出其重要性。】
(评:一出示这些词语,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词语太多了,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第二个感觉是你让学生读一读这些
词语,学生会不会太累?第三个感觉是授课老师你为什么要出示这么多词语?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这些词语来感受春天,应该还有比这个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有一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学生例出这么多带“春”字的词语,不如让学生自己组带春字的词语。同样是让学生感受到春天,这样做,倒还有一个让学生“思考”的过程。)
2、屏幕出示带“春”字的四字词语。(40个)
师:同学们,这些带“春”字的四字词语,如果你知道它的意思,用你的声音来告诉大家。(开小火车请学生读。)
生:读。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生:春天/春天美丽的景色/美好的春光……
(评:第一个环节中出现这么多词语,已经有些让人难以接受。而第二个环节同样出示了这么多词语,更加让人难受。如果真的想让学生通过读大量的带“春”字的词语来感受春天的话,那还不如一开课就举行一个“组词比赛”,在一分钟之内,看谁组带“春”字的词语最多。)
3、导入新课,解题读诗。
(出示古诗《春日》。)
师:古人描写春的诗词太多了,但最推崇的还是朱熹的这首《春日》。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一首古诗。
生:读。
师:谁来说什么是“春日”?
生:答……
师:再请同学们大声地,反复地读一读这首诗。等一会儿,我要请几个学生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练读。(因为古诗很短,学生读了几遍就停下来了。老师再次强调,让学生反复练读。)
(评:让学生读诗,这很正常。但这里老师让学生读诗却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地读。即没有说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也没有说要读几遍,读到怎样的程度可以停下来。因此就出现了学生读了几遍就停下来的情况。这就是不提要求的后果。
一位老师在教学《月下独酌》时,让学生读古诗他是这么说的——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自由地将《月下独酌》这首诗读两遍,要求读得通顺,读得准确。(生自由读诗)我想听听你们读得是否通顺,是否准确。谁来读读这首诗?(一生读,师重点指导“乐”字读音和“月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