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76 K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1.土壤里有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小动物和它们的遗体以及大小不同的颗粒等物质。
2.蚯蚓、青蛙、蚂蚁、屎壳郎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小动物在土壤里生活觅食,土壤是它们的栖息地。
4.土壤看起来像面团,摸起来感觉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5.小草的根为什么能长那么长?答:因为小草的根吸收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所以能长那么长。
6.观察土壤时应注意些什么?答:观察土壤最好到田野、花圃、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要注意安全,不到危险的地方;要选择好天气,不能在雨后潮湿的土地里去挖土壤;发现小动物时,不要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更不能伤害它们。
7.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黏土、空气、沙及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8.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0.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强的是沙土,渗水性最弱的是黏土。
11.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颜色变白、气味变浓、土块变硬。
12.怎样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答:用放大镜看:黏土比沙土颗粒小,颜色比沙土深;用手摸:黏土比沙土潮湿;用手捻:黏土比沙土软,比沙土细腻;和点水握:沙土握不成团,而黏土能握成团。
13.用什么办法鉴别家乡的土壤?答:用放大镜看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的深浅;用手捻,感觉土壤的硬度、黏度、粗糙程度等;到图书馆查资料;向当地农民伯伯请教。
14.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5.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16.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修筑梯田、种植绿肥、手机落叶粪便沤肥。
17.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动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1、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植物通过叶子里所含的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氧气和养料。
光合作用文字公式是:二氧化碳+水---阳光-→气+养料1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总复习1. 介绍本文档是针对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的总复内容的汇总。
通过复,学生可以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2. 复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动物-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动物的生殖和生长- 动物的保护和环境- 第三单元:物质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过程- 物质的分离和混合- 第四单元:光-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颜色和世界- 光的利用和保护- 第五单元:电- 电的产生和电流- 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电的应用和安全- 第六单元:地球与太阳-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太阳的能量和利用3. 复方法- 温故知新:回顾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概念,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 制作笔记卡片:将重要的概念和公式制作成卡片,方便随时查阅和复。
- 做练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考试模拟:参加模拟考试,了解自己在各个单元上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复强化。
4. 复计划- 第一周:复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并完成相关题。
- 第二周:复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并完成相关题。
- 第三周:复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并完成相关题。
- 第四周:进行全面综合复,并进行模拟考试。
5. 注意事项- 复期间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水。
- 遇到困难或不理解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 不要拖延复,每天都坚持一定的复时间,保证复任务的完成。
6. 总结通过本次科学总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祝大家学习进步!。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 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 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 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第一单元冷与热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C)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C)。
5.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作C。
如20C读作二十摄氏度。
6.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1)手持温度计的上端。
(2)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液柱停止上升后开始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中的液柱面齐平。
7.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如:体温计、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 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造,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9.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10.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1)点燃酒精灯时,火柴放在酒精灯的斜下方,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益酒精灯。
(2)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2.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有:铁轨间要留缝隙,高压线不能拉太紧,瓶装饮料不能装太满,踩扁的乒乓球用热水烫等。
13.热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14.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
15.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简答题1.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答:常见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2.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答:因为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3.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答; 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
三下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包含多个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天气现象以及土壤和岩石等。
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以下列举部分内容供参考:- 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也有所不同。
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非常重要。
-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也有所不同。
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对于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 温度与水的变化: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 天气变化:天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
学习天气观测和预测的方法,对于了解天气变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非常重要。
- 岩石和土壤:岩石是地球的基本构成物质之一,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非常漫长。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类型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和生态系统的运作非常重要。
这些只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一部分,每个单元都有更深入的内容和实验活动。
学习科学需要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三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和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理解自然的法则,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下面是人教三年级下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章果蔬的成长和利用学习果蔬的成长和利用,首先要了解果蔬的生长习性。
果蔬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当的温度,才能健康地成长。
除了食用外,果蔬还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和饮料。
例如,苹果可以制成果汁,樱桃可以腌制成蜜饯。
学习果蔬的利用,我们还要了解果蔬的不同部位对应的不同营养成分。
例如,蔬菜的叶子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根部和茎部则富含淀粉和纤维素。
我们在食用果蔬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部分,以获得最佳的营养价值。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和繁殖学习动物的生活和繁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鸟类的卵、蛹、孵化和成长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动物的反应和行为,从而了解它们的感觉,例如,观察蚯蚓对光线的反应,了解它们的触觉和视觉。
动物的生育和繁殖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例如,哺乳动物的繁殖要经过怀孕、分娩和哺乳等过程,这些过程需要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配合。
了解这些生物过程,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
第三章人类的生长和发育学习人类的生长和发育,我们需要掌握人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
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的身体构造,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人类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从而了解呼吸对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人类的生长和发育,我们还需要了解人类的生理特点。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的骨骼、肌肉、产生、内分泌等机能的发展特征,以及人类发育和生长与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而更好地利用和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总结人教三年级下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
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和水分等物质的混合物,是植物生长的乐园,因为它能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
2.把土壤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加热土壤,我们观察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并且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继续加热,会有烟冒出,并闻到糊臭味,说明土壤里有腐殖质。
4.土壤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是地球陆地生命的营养库。
第二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土壤按质地分,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2.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特点是: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好;易干旱,养分易流失。
适合西瓜、仙人掌、花生、土豆等生长。
3.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特点是: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性能好,通气、透水性能差。
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生长。
4.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特点是: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第三课岩石与矿物1.介绍岩石应该从岩石的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的进行。
2.花岗岩的主要特征:颜色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
3.砾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
4.页岩的主要特征: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
5.石灰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
6.大理岩的主要特征: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7.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能够提取有价值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从矿石中可以提炼出金属和非金属。
第四课播种发芽1.凤仙花种子的特征:小颗粒,呈球形,直径1到3毫米,棕褐色。
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①挑选颗粒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选一个合适的花盆,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花盆底部铺沙石,沙石上盖疏松肥沃土壤。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7、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2、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2、鸡、鸭、青蛙、乌龟等动物都产卵。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鸡毛或毛笔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刚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
5、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宝宝一生共蜕皮4次。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植物在它们的新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4.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怎么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答: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9.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为什么不容易将萌发的植物幼苗移到花盆中?答: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所以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
12.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有水的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水变少了。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每天约5毫米。
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6、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植物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1、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2、绿色植物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三年级科学下册应用题汇总1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5、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6、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植物中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些养料是植物的绿叶依靠阳光提供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8、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放出(氧气)。
这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9、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1、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12、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陆续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3、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的特征。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直立径)。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生长,叫(攀援茎)。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16、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小生命。
17、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运动状态。
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首先要确定参照物,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以公交站牌为参照物,行驶中的公交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公交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中心点,然后根据相对中心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3.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运动的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按照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思考:生活中直线运动有哪些?曲线运动有哪些?直线运动:电梯升降、汽车前进、掉落的苹果、上升的红旗、扶梯上的人等。
曲线运动:抛出的篮球、飘落的树叶、荡秋千的孩子、摩天轮的座椅等。
小球从桌面上滚动后落到地面的过程运动路线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在桌面上滚动过程是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下落过程是曲线运动。
4.各种运动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相互联系。
物体有多种运动方式,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方法: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记录圆点的运动轨迹。
5.物体在斜面上有静止、滚动和滑动三种情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冰刀在冰面上滑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如车轮在路面上滚动。
正方体在斜面上可以静止或滑动;球形或圆形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滚动;六棱柱或十二棱柱在斜面上既有滚动又有滑动。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放置方式、斜面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6.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实验(1)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材料:两条斜坡轨道;两个小球;秒表。
方法:以轨道最高处为起点,轨道最低处为终点。
发令员发出“开始”指令的同时操作员松开双手让小球自然滚动,计时员开始计时。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常见材料第1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的材料叫自然材料。
3.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生活中的材料可分为两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常见的自然材料有:石油, 木头, 棉花, 沙子;人造材料有:玻璃, 橡胶, 塑料, 纸, 金属, 纤维等。
6.玻璃是自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为什么?答:玻璃是人造材料,玻璃是用沙子等材料制成的。
第2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再灌入凉水会变硬。
3.塑料的优点:加工简单, 不怕水, 不易变形, 不生锈等。
缺点:会老化,不耐高温,埋入土里不简单降解。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又什么不足?答:优点: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缺点:塑料不易降解,简单造成污染。
5. 两只手分别戴塑料手套和棉布手套,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6.合金是由几种金属或金属及非金属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性能。
如:铝合金,钛合金等。
7.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 国防等领域。
8.合成纤维:耐高温, 不易燃烧,可用于制作特殊用途的服装。
9.纳米材料:晶粒微小, 强度很高。
1米=10亿纳米。
10.新材料有:复合玻璃, 合成纤维, 纳米材料, 变色材料, 防弹玻璃等。
11.什么是“白色污染”?减少“白色污染”有什么建议?答:“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运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建议:(1)少用或不用塑料袋;(2)减少运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4)运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第二单元声第3课倾听声音1.生活中到处充溢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人类可以靠声音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知识
点汇总
1. 生物
- 动物的分类:
-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指能分泌乳汁喂养幼崽的动物,如狗、猫等。
- 鸟类:鸟类是指具有羽毛和喙的温血脊椎动物,能飞行,如
鸽子、鸭子等。
-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指没有羽毛、身体呈长条状或扁平状、会爬和游泳的冷血脊椎动物,如蛇、鳄鱼等。
- 昆虫:昆虫是指具有外骨骼和三对关节足的无脊椎动物,如
蝴蝶、蚂蚁等。
- 植物的特点:
- 植物有根、茎、叶和花。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2. 物理
- 物体的测量:
- 长度:使用尺子或测量带进行测量。
- 重量:使用天平或磅秤进行测量。
- 温度: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 物体的性质:
- 固体:不易变形,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形状。
- 气体:无固定形状和体积,能自由流动。
3. 化学
- 物质的分离:
- 过滤:用过滤纸或筛子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
- 蒸发: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蒸发液体,从而分离物质。
- 溶解:将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然后通过蒸发液体分离溶质。
- 磁性分离:利用磁性物质吸附特性,通过磁铁分离固体与非磁性物质。
- 酸、碱与中性物质:
- 酸:酸能与碱中和,在水中呈酸性。
- 碱:碱能与酸中和,在水中呈碱性。
- 中性物质:中性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在水中呈中性。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的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
2、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_____。
3、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_____,有时比较______。
4、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________。
5、我们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择______。
6、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_________的大小。
7、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慢。
8、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________ 和 _________。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________。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位置的方向________。
10、所有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_____。
二、选择题。
(共20分)1、下面能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
A.量筒B.天平C.电子秤2、测降水量时,应把雨量器放在()。
A.屋檐下B.大树下C.没有遮挡的空地上3、使用停表时,先按(),使停表显示的示数归零。
A.开始键B.复位键4、温度计读数的正确方法是()。
A.B.C.5、下列运动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无风时,雨滴下落的过程 B.地球绕太阳运动 C.月球绕地球运动6、下图所示,打气筒持续向杯中充气后,能看到()。
A.杯中水位不会变化B.乒乓球会逐渐下降C.杯外水位会下降7、熄灭酒精灯时,应该()A.用嘴吹灭B.用灯帽盖灭C.用水浇灭8、水结冰过程中,会()。
A.释放热量 B.吸收热量 C.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9、在观察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杯子中的水量会()。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10、空气()质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资料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 动物特征:有的有毛发,有的有羽毛,有的有鳞片,有的没有腿等。
-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 植物特点:有的有根、茎、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生长繁殖等。
第二单元:生活物质与能源- 生活物质:空气、水、土壤、光、能量等。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可溶解物质,可以变成固态、液态和气态。
- 空气的特点:透明无色,可以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等。
-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可以被反射、折射等。
第三单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食物链:植物是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是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是三级消费者等。
- 相互依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存,保持生态平衡。
- 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创建美丽的家园。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的颜色、气味、温度等发生明显变化。
- 溶液的制备: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第五单元:力与运动-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浮力、重力等。
- 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方向等。
- 安全意识:运动中要保持安全,注意力的使用和紧急情况的应对。
第六单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水、电、纸张等资源,降低浪费。
- 环境保护:减少垃圾、回收利用,保持环境清洁等。
第七单元:天气和季节- 四季变化: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和气候变化。
- 天气变化: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会对人们的穿着、饮食、外出活动等产生影响。
第八单元:太阳系和月亮- 太阳系的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卫星组成。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题第一单元一、填空、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小)的物质是(黏粒),下层颗粒(大)的是(沙粒),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加热时盖上一片玻璃,过一会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结,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继续加热会看到颜色变(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分)、(空气)、(沙粒)、(黏粒)、(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把有植被的土和无植被的土分别放在塑料盘的一端,同时使这一端略高于这一端,均匀的往两块土上洒上同样多的水,这时我看到有植被的这块土(没有被水冲散,渗出清一点的水)无植被的土(被水冲散了,流出浑一点的水)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无植被的蓄水能力差)。
7、我们在(河边)采集了土壤,发现有(枯枝)(树叶)(小动物)。
8、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土壤)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9、人们一般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等方法来增加肥力。
10、科学家迄今为止已从土壤中发现了(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亿万年来土壤动物分解着生物的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
在普通的树林里,一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11、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会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的失去利用价值;塑料袋埋在地里,会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的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吸收)与(利用)。
12、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旧电池)等。
而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
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凤仙花刚出土时长有(2)片叶子,它的第一对叶是由(子叶)发育而来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凤仙花最适合在(3、4月份)播种。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具有(向地性),根的生长速度(先快后慢)。
凤仙花从播种到破土而出,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 6.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绿色植物制造养料的结构是(叶)。
绿叶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阳光)提供能量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P12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10.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里大约有(17-20)粒种子。
11.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18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P18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
P20 15.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和(空气)。
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P2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P3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P4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P7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6.???????????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P11绿叶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P11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P12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P13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P151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P17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18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P18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
P20补充:1.?? 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2.??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3.??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4.??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5.??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6.??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7.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P358.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9. 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 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
而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还有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1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2.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13.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2.??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4.??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5.??? 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6.??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7.???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8.??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9.??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属于变态的。
还有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10.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1.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12.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第三单元?? 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点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4. 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5.?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6.??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7.?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凝结成看得见得小水滴。
8.?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一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存在。
9.?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1.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能被磁铁吸引。
P672. 有时候,磁铁隔着一些物体(非铁物质)也能吸铁。
P683.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P694.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P715. 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两三个环形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强;相斥着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弱。
P74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制成了“司南”。
P758. 钢针经过磁铁沿一个方向摩擦可以变成磁针。
P789.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P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