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驿传制度共52页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26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宋元明清)五宋元时期的邮驿1 宋朝驿道的发展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
他和他的兄弟赵光义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此基础上,我国邮驿事业又有进一步发展。
那时候,宋和北方的辽,有频繁的来往。
宋使入辽,从现在的河北雄县白沟(宋为雄州白沟驿)至新城县,再往涿州、良乡到达燕京(今北京),又经过驿路上的金沟馆、新馆、如来馆、铁浆馆、通天馆到辽朝的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最后抵达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沿途驿馆林立,驿务十分繁忙。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曾作为宋使出使辽国,经白沟在燕京暂宿,他写下了有名的《渡桑干》一诗,中有:“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旗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这首诗,把宋辽间驿途来往之频繁,宋辽人民之间的真挚感情和白沟驿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宋朝政府在全国扩建驿道。
当时从陕西、甘肃到四川的青泥驿(今甘肃徽县南)路阻不通,北宋政府由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转运使主客郎中李虞卿主持,重开了一条白水驿路。
只用了半年时间,就修起了从河池驿(今徽县)至长举驿(今陕西略阳白水江)的驿道,然后进入四川。
驿途中共有阁道2309间,邮亭设施389间。
因为工程的成功,主持者李虞卿等受到了政府的旌奬(《金石萃编·白水路记》)。
宋政府在今甘肃境内修筑了许多驿路桥梁,著名的兰州浮桥,安乡浮桥(在今临夏境内),都是北宋时候建起的。
这两座浮桥,大大方便了甘肃到新疆、甘肃至青海之间的驿运。
宋朝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还发展水驿和驼驿等多种模式的邮驿设施。
在甘肃敦煌一带大力发展沙漠驿路的驼驿和驴驿,至今敦煌壁画中还留有一幅《宋代驼运》的形象图。
宋太宗时,有湖北江陵至广西桂林间设若干水递铺,利用两湖和广西沿江的数千户渔民樵夫做“水递铺夫”。
湘江沿岸巨潭险石之处,也有同陆驿相同的驿路相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
2 邮驿制的军事化宋朝时候,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魏晋-隋唐)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邮驿1 历史上第一个《邮驿令》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原地区非常混乱,普通百姓连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自然更谈不上正常的通信邮驿活动了。
史书上记载此时的情况说:“道路壅塞,命不得通。
”所谓“命”,就是指皇帝和政府的文书命令,因为战乱,这些文书命令也不能通畅下达了。
《三国志·陈泰传》说,当时由于战乱,“一方有事”,即“虚声扰动天下”。
因此,邮递十分困难,地方也很少给中央政府上书,“驿书”传递最多不超过600里。
直到政治家曹操统一了北方,这情况才逐渐有了改变。
曹操和他的继承人加强了对邮驿的管理。
曹丕建魏后,把长安、洛阳、许昌、邺、谯五个北方大城市建成五个军事重镇,称为“五都”。
围绕这五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联络通信网。
那时,曹魏的通信,绝大多数是军事文书,主要是靠快马投递,步邮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秩序还不是十分稳定,步行邮递很不安妥。
即使少量的步行邮递,也不用接力传送,而是找一些善于快跑的人,专程邮递。
这些人,被称为“健步”,后来称为“急脚子”或“快行子”。
他们往往跑完全程,中途不换人。
曹魏有些专门的信使级别很高,他们常常可以与公卿同坐。
女诗人蔡文姬有一次为丈夫董祀向曹操求情时,即曾碰到过驿使与公卿共坐的场面。
《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当时的情景说:“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
”此时信使的身份较高,其原因可能与社会不安定有关,信使必须由较为亲近的人充当,才为可靠。
而这些显贵的亲信,一般身份是大大高于过去充当信差的吏卒的。
曹魏时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邮驿令》的制定与实施。
这是在魏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时由大臣陈群等人制订的。
内容包括军事布阵中的声光通信、“遣使于四方”的传舍规定以及禁止与五侯交通的政治禁令等。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邮驿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可惜的是,这部邮驿法原文已经失传,只是有些内容可以在《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一些后人的辑文中看到。
中国古驿站发展史中国古驿站发展史2007-12-28 20:00中国古代公文传递靠的是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
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
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
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
递铺用以传递公文。
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
我国1995年8月17日发行两枚《古代驿站》特种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
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
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另外在浙江安吉县的县城叫递铺镇,有古驿站的园林,但已是新建的驿站古迹了。
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而要传递的公文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按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
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千里马”是形容一匹马能日行千里,实际是不可能的,按唐朝的规定快马能日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再快的马可能跑得更多一些,因此实际是驿卒们快马加鞭,以最快速度奔跑,单靠一匹马是跑不到目的的,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内玄宗就得到这一消息,可见传递速度每天达五百里。
唐代的一尺合0.303公尺,一里合454.2公尺。
五百里约合现代的227公里,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两天才能到。
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里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精彩场面,只见远方黄尘滚滚,瞬间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穿着黄马挂,身背公文袋的驿卒翻身下马,急忙将公文袋传给另一个驿卒手中,大喝一声“八百里加急”,随即又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远去。
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前一段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威阳,暮及陇山头。
中国古代的“快递”: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山东嘉祥县满硐乡宋山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局部)古代快递员“驿骑手”(嘉峪关魏晋砖画墓砖画)快递,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但近来热炒的启用无人飞机送快递,仍吸引了很多人的视线。
古代快递又叫“急传”,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秦汉时期,全国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隋唐以后,对快递不快、泄密等违规行为已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古代“快递员”被称为“健步”“邮人”“驿足”“递夫”——“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有信史可考,快递在中国上古周代时便已出现。
据《周礼·秋官》记载,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便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实际上,早在商朝已有近似于快递的驲传制度,并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
古代最原始最主要的快递方式之一是“步传”,即靠人工步行投递。
这在周代叫“徒遽”,与用邮车投递的“传遽”正好相对。
步传又叫“步递”。
“遽”与“邮”、“驿”、“馆”、“置”意思差不多,都是邮传、速递机构。
如春秋时,齐桓公在齐国大路上,每30里设一个“遽”,汉代则30里设一“置”。
“健步”是古人对快递员的最常用称呼之一,《通鉴》注称,“健步,能疾走者,今谓之急脚子,又谓之快行子”。
健步其实就是邮差,不同时代叫法也不同,秦代叫“轻足”,汉代叫“邮人”、“驿足”,宋代叫“递夫”,明清叫“驿夫”……。
据《隋书》记载,陈末隋初有一位叫麦铁杖的“投递员”,“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曾由京城夜送诏书到徐州,“夜至旦还”。
古代邮件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大小二篆,皆简策所用”如何保密,也是古代快递业非常重视的问题。
为了预防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代采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
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
《行书律》中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也。
书有亡者,亟告官。
第一章 我国邮驿之始一 古代世界的邮政古往今来,许多国家都曾有过邮政的悠久历史。
公元前6世纪时的波斯帝国,著名国王大流士以京城苏撒为中心,开辟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驿道通信网。
驿道十分宽敞,沿途设有驿站,随时有信差备马以待,把国王的命令传达到帝国各省,各地的消息也通过这一通信网源源不断呈送到国王面前。
从苏撒到小亚细亚西端的萨底斯,全程有 3 000 公里。
通过驿站信差们的日夜分段传递,只要7天信息就到达了。
可见其效率之高!所以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用格言的形式,写下了当时波斯驿站的效能:“不管雨雪纷飞,不管炎热难当,不管黑夜的朦胧,信差们都要以最迅速的方式完成任务,把文件投递到所指定的地方。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向罗马”,是说古罗马的首都有着连接四方的宽阔大道。
我国史书《后汉书·西域传》里,曾提到古罗马“列置邮亭”的情况。
那里“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即驿)”。
各国使者进入其境,都可直接乘驿达其王都。
据统计,公元2世纪时,罗马境内驰道共有372条,总长度达8万公里。
这些大道也是驿道,把各地的信息及时地传送到罗马城。
关于古代传递信息的情况,最为生动的莫过于马拉松的故事了。
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军队,在希腊雅典东北的马拉松附近登陆,对希腊进行侵略,雅典只有11 000人的军队,抵挡着数倍敌人的进攻。
希腊将士同仇敌忾,再加上统帅米太雅得的英明指挥,竟然使希腊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因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关系着雅典人民以至全希腊的生死存亡,所以当激烈交战时,雅典人都自动地汇集在雅典城的中央广场,翘首等待马拉松前线的信息。
前线统帅米太雅得为了尽快让大家听到胜利喜讯,派出了快跑能手斐力庇第斯跑回雅典报信。
这时斐力庇第斯已经受了伤,但他毅然接受了任务,当斐力庇第斯满身血迹、精疲力尽地出现在雅典人民面前时,他激动地高喊了一声:“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便倒地牺牲了(希罗多德《历史》)。
这个古代英勇信使的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至今仍使人激动不已。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浅谈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前数日偶得一多年老友寄来的信件,得知其搜寻不到我手机新换之号码,凭记忆记得我家地址,用信件方式联系上我。
手持书信,恍若隔世,已记不清多少年没写过书信了。
而现在还有人尺书寄人,不禁使我萌生了探索前人邮驿之心。
故几日里搜集资料,对上古至近代的邮驿制度作一探究。
驿站是古代邮驿系统的核心,古代传递政府文书、军事情报的人员在途中需要补充能量、调换马匹,故而产生了相应的驿站。
它位于驿道旁边,随时准备快马供信使乘坐,以便将各类重要情报及时上报中央政府,或者将朝廷的各种指令传递到全国各地。
(古代壁画中的驿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信息传递制度的国家,从尧帝时代就注重交通的通畅,尧帝在都城平阳建了一条大道,称为“康庄”,就是我们常说的“康庄大道”。
这说明上古时期为了信息和人员流动的方便,就开始注重道路建设了。
一、先秦时代的邮驿我们从商朝甲骨文的记载中可以得知,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带兵在外打仗,武丁经常问:“妇好有信?”这说明即便在前线作战,妇好也可以通过信件向武丁传达战事的情况,也证明当时就有专门传递这些信件的专人了。
(妇好)商朝有好几条“王道”,在道路沿线建立了不少供信使休息的地方,这就是驿站的雏形。
这些休息的地方称为“堞”,每五十里设置一处。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能设置了“次”和"羁",每三十里一"羁"。
从周代开始,邮驿制度不断完善,设置了专门管理邮驿的官员“野庐氏”,负责邮驿的接待、物资供应任务,还要对道路进行修检,保证畅通。
由于尚未发明马蹭,此时文书传递以马车为主,称为“传”,每天的传递速度在二百里以上;还有一种徒步传递信息的,叫做“徒”,一般不太重要文件或者例行的公文以徒步传送为主,每天从上一个“堞”送到下一个“堞”,行程约为五十里。
(秦代驰道)最开始的军事通信叫"邮",起源是古代的烽火传递制度。
“邮”的本义是缀满羽毛的大木头,是指引信使道路方向的,后来发展成为烽火台这种军事堡垒,放置柴禾和狼粪,遇到紧急情况点燃后形成的狼烟可以将消息传递到下一个烽火台,再依次推进,很快便能传递到中央。
吉档珍藏通远迩于一脉,继往来以不穷———浅谈中国古代之邮驿文/段兴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称“皇帝”始,到1912年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我国封建王朝有着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而邮驿的存在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封建历史,素以“通远迩于一脉,继往来以不穷”著称。
虽然王朝交替、政权更迭,但邮驿通信不仅从未断绝,还每每在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并逐步走向规范。
1驿站之兴“古之设驿递也,所以通往来,劳行役,而将王命也”,鸦片战争前,驿站作为政府唯一通信机构,主要负责官方文书的传递、官役公务往来的食宿交通及军事物资的运送,起着联络中央、地方和军队的重要作用,是信息传输的大动脉、总枢纽。
1.1统一于秦中国古代国家通信起源非常早,周代“置邮传命”就已创造了最初的驿传形制,但是真正彻底、有效的驿站制度,可以说是统一于秦。
秦第一个建立起高度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并将列国的邮传机构进行合并,将邮驿通信的不同名目统一为“邮”,负责距离较远的公文书信的长途传递。
其建立的一套邮传制度,如组织管理、文书传递、典章制度、通信法令等,也为后世所借鉴、传承。
秦以后,历代相因,一脉相承。
1.2盛于隋唐隋唐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的局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邮驿也有了空前的发展。
隋朝在交通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举国之力修运河和驰道。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4000华里,北抵涿州,南到余杭,极大地便利了南北通信条件。
唐代则是将驿与传合一,驿站不止传递紧急文书,业务还扩大到通信、接待、运输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系统。
唐还改变了历代由法曹兼管邮驿的体制,改由兵部专门负责,提高了管理效率。
1.3著称于元元朝是蒙古统治者结束五代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入主中原后建立起来的,疆域最广,军事繁盛,故驿站较之以往又有不同。
元的驿站被称为“站赤”,马匹众多,邮驿规模庞大,陆路可通波斯、叙利亚、俄罗斯、欧洲各国;海路通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波斯湾以至非洲各地,其纵横中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当时称雄于东方,闻名于世界。
元朝驿传制度历史作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元朝驿传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和信息传递机制,起源于元朝时期,贯穿整个元代。
该制度由一系列的驿站组成,为官方和商业部门提供快速、安全的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驿传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元朝驿传制度的历史作用,包括其起源与发展、组织与职责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元朝驿传制度的具体运行机制,重点包括驿站网络的建设与管理、驿站人员和物资运输管理以及对信息流通的促进作用。
随后,我们将分析驿传制度在交通和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其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对边疆地区开发与治理的贡献,以及推动各地文化、艺术交流的作用。
最后,本文将总结元朝驿传制度的历史意义和作用价值,并展望历史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1.3 目的本文目的在于全面概述元朝驿传制度的历史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深入分析驿传制度的起源、组织与职责以及运行机制,读者可以详细了解该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流通的影响。
此外,本文还着重探讨了驿传制度在交通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旨在强调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交通运输、边疆地区开发与治理以及各地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最后,通过总结元朝驿传制度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对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以及启示和借鉴思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该制度对今天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 元朝驿传制度历史作用2.1 驿传制度起源与发展元朝驿传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驿站制度。
驿站最早出现在中国周朝时期,当时是为了方便官员和军队在战争中传递情报、调兵遣将而设立的。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驿站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
驿站——不得不说的历史(第8篇)驿文化的文化渊源中国的“驿”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通往京城的四通八达的官驿,在古文献中多有提及。
商代的邮驿发展——甲骨文里记载说,为了旅途方便和防止不测,在通衢大道沿线,商朝政府设立了许多据点和止宿之处,这就形成了商朝最初的驿站制度,也就是中国最早的“驿站一类的特别设置”。
驿站雏形--堞、次、羁:“堞[dié蝶]”,大约是用木栅墙筑成的防守工事。
照韩非子计算法,当时50里设置一处。
后来这些堞发展成为“次”。
“次”是止舍安顿的意思,即逐渐成为可以暂住的旅舍之类。
再后,又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羁”,古人注羁为“过行寄止者”。
这是商王朝专为商王、贵族建筑的道边旅舍,学者们认为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驿站一类的特别设置”。
商朝时候,羁还未冠以特别的地名,是按道路前进的次序依次排列命名的,甲骨文中曾出现一羁至五羁的记载,也即第一站到第五站。
据估计当时“三十里一宿”,第五羁当距王朝约150里之遥。
这些羁,不仅供止宿,而且供应饮食。
完备的西周邮传——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各种制度开始完善的时期,邮驿制度在此时形成一个比较规整的系统。
古代传递消息最为便捷的烽火台,烽火台正名曰烽燧台。
燧是一堆堆柴禾和狼粪,用火点着发出狼烟,无风笔直上升,老远就能望见。
到晚上,在台上再架起桔槔,上置大铁笼子,内装柴草。
遇有紧急情况,烧着后形成高耸入云的大火把。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昏暴异常,办事尤其荒唐。
他纳了一个名叫褒姒的美女为妃。
褒姒终日不笑,幽王想出了烽火戏诸侯的办法取悦于她:他命令兵士们在镐京东郊的骊山点燃烽火,擂起大鼓,谎称京城告急。
骗得周围各路诸侯都急急忙忙前来援救,有的诸侯将官连衣冠都没有来得及穿戴整齐,便火急赶到。
结果虚惊一场,扫兴而归。
而褒姒和幽王却在了望台上哈哈大笑。
诸侯们知道上了当,以后幽王再点燃烽火,谁也不来了。
而西周就这样亡于西戎。
但同时也证明了西周末年烽火击鼓这种声光军事通信,已经成为国家固定的通信制度。
六 明清时期的邮驿1“龙场九驿”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在他称帝的第22天就下令整顿和恢复全国的驿站。
第二年,他又颁诏,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称为“驿”,还有全国230多处不雅的驿名改得更为雅致。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大力从事边疆地区的邮驿设施的建设。
在明朝边疆邮驿的发展中,有一个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奢香夫人的故事。
奢香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贵州彝族的女首领,她的事迹现在已在我国电视屏幕上与群众见面。
明太祖朱元璋时候,贵州土司霭翠接受明朝的领导。
10年后霭翠去世,他的妻子奢香继续掌管彝族部落。
明政府派去的都督马烨专横跋扈,有意侮辱奢香,还肆意凌辱和压迫彝族人民。
奢香的部下义愤填膺,都劝她起兵反抗。
奢香却忍辱负重,让她的知心朋友另一个彝族首领刘氏夫人奔赴京师,向朱元璋报告了马烨的罪行。
朱元璋把奢香召进京师,对她说:我可以给你们除掉作威作福的马烨,但你们打算怎样报答朝廷呢?奢香回答说:愿率领子女,世世代代不叛明朝。
朱元璋说:这是当然的义务,不能算做报答。
还有什么打算呢?奢香又回答说:从贵州往东北有一条小路可通四川,现已梗塞不通,我愿出钱出人,开山辟岭,修成驿道,以此来报答皇上的恩典。
朱元璋对此大为赞赏,立即把马烨捉拿至京,依罪处斩。
奢香回贵州后立即组织人力,开始修路。
一共修了560多里山路,建立了九驿。
因为第一站在贵阳西北万山丛中的龙场,因此总称为“龙场九驿”。
从此,从明政府的腹地,可以由宽敞的驿道直达云贵边疆,沟通了中原和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是我国民族团结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我国邮驿发展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明朝人吴国纶有《奢香驿诗》专门歌颂奢香夫人说:“我闻水西奢香氏,奉诏曾谒高皇宫。
承恩一诺九驿通,凿山穿木开蒙茸,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zāng kē赃苛]僰[bó勃]道犹同风。
”蒙茸是丛山峻岭的意思,牂牁、僰道都是云贵地区的地名,说明这些地区经济文化也赶上了中原,民风相同了。
除西南云贵地区外,朱元璋在我国东北、北部和西北边疆地区,都开辟了驿道,设置了驿站,使中央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大大加强。
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
在先秦时代,以车传送称作“传”,步递称作“邮”,马递则称作“驿”。
为驿传设置的中途停驻之站称作“置”,为邮递设置的中途停驻之站称作“亭”。
回顾世界邮史,中国的邮驿系统较早形成,见于较早具备了完备的结构形式和迅捷的工作效率。
应当说,古代邮驿也是中国文明创造的杰作之一。
商周时期的驿递方式已经比较完备。
秦汉大一统国家形成之后,邮驿体制较为健全。
唐宋时代除陆驿外,水驿也大大发展。
元代的邮驿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超出当时世界的水平。
明、清驿政也曾经为朝廷管理幅员广阔的国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近代以来,西方邮政制度和技术大为改进,与其高效率相比,中国传统邮驿制度的种种弊病愈益暴露。
清代晚期,一些有识之士遂呼吁兴办新式邮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立邮传部。
此后,原有的驿站相继被裁撤,并由现代的邮政运作所取代。
至于邮驿的陆运方式,大概自秦汉时期起,车辆才得以普及,而陆路运输动力,如“驿骑”畜力等,也得以开发。
在个别的时代和地区,还有用狗为驿传的工具。
邮驿的速度在这时显著提高。
除驿车以外,肩舆以及后来的轿子也曾经成为邮驿的交通工具。
水驿是自六朝以来得到显著发展的邮驿形式。
在隋唐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东移,江南水乡更形重要,水驿的作用更为突出。
中国古代的驿站主要为官方的公务人员及其亲属服务,民间出行则依赖旅馆。
中国古代的旅馆有很多名称,如客舍、客馆、逆旅、宾馆、客栈和旅店等。
馆驿至唐代大为发展,并重视园林化的环境营造。
一般平民,则多在民间经营的旅店中歇宿。
私营旅馆业的繁荣,与工商业的进步以及社会交往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驿吏风尘仆仆,社会的地位却十分卑贱。
他们的日常工作状况是:凡铺卒皆腰系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携带文书以行。
夜间执行勤务则手举炬火,道路狭窄时,一般骑乘车马者和负荷行路者,驿吏使用包袱和夹板是为了保护所送递的文书不破碎、不折皱,使用漆绢、油绢是为了防御风雨,不使文书濡湿。
古代驿站制度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古代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制度和文化。
其中驿站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而且对于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驿站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驿站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周时期,当时的贵族为了加强管理,经常在重要的道路上设置官方的服务站,这就是最原始的驿站。
随着时间的推移,驿站逐渐成为专业化的交通运输组织,它们被称为“客传”或“马递”。
在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交通运输的需要,驿站制度逐渐成为了公家的交通运输组织,除了管理和维护驿站,还负责组织运输和传递皇帝的命令。
到了唐代,驿站制度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国家的正式制度,被称为“两京六路十三衢”,管理以京城为中心的交通路线,负责传递国家政治和军事情报。
在明清时期,随着交通工具和交通技术的发展,驿站制度逐渐演变为了现代交通运输管理的先导,御马司和水陆提举司等机构在这个时期被设立,统一了驿站管理,并负责组织传递邮件、情报和货物。
二、驿站制度的运作方式驿站制度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驿站和驿站马。
驿站是指设立在路线上的客栈,它为旅行者提供住宿、餐饮、马车等服务。
驿站的数量和规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以交通路线为中心,逐渐往外延伸的。
驿站马是指养在驿站中的专门用来载人载货的马匹,它们的品种和数量都是按照路线和地区来统一管理的。
驿站马具有耐力好、速度快、负重能力强等优点,一般能够完成一天约160公里的长途马递任务。
三、驿站制度的作用1. 提高经济效益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而驿站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可靠的方式,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驿站制度的建立,也激发了商业旅游的活力,成为了当时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推进政治发展驿站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作为国家管理的专业机构,承担着皇帝和官员的信件传递、情报传递和信息采集任务,为国家管理和谋划提供了便利。
古代驿站的管理制度古代驿站的设置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的。
在古代,各个朝代对驿站的设置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在汉代,刘邦设有驿站,用来传递捷报和官文。
后来,汉武帝时期设立了统一的驿站制度,统一规定了驿站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
根据史书记载,古代的驿站一般设置在重要交通干线上,交通发达的地区更多的有驿站,比如长安、洛阳等地。
古代驿站的管理是由官府负责的。
在古代,驿站的管理主要由官府设立的“驿丞”或“驿马夫”负责。
驿丞一般是选派的官员,具有地方权力,主要负责驿站的管理和监督。
而驿马夫则是负责管理驿马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驿站的马匹管理工作。
另外,驿站的官员还会配备一些士兵,负责维护驿站的安全。
古代驿站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驿站的设置标准:古代驿站的位置是由国家统一规划的,一般设置在交通要道上,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地位和重要性的驿站。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驿站一般设有驛亭、驿馆、堡垒等设施,以方便驿丞管理和接待旅客。
2.驿站的管理组织:古代驿站一般由官府设立的“驿丞”或“驿马夫”负责管理,负责驿站的管理和监督。
驿丞一般是选派的官员,地方权力较大,负责监督驿站的运营和安全。
3.驿站的人员配备:古代驿站的官员一般会配备一些士兵,负责维护驿站的安全,同时还需要配备一些驿马夫,负责管理驿站的马匹。
此外,驿站还需要配备一些杂役,负责照料马匹和维护驿站的日常运营。
4.驿站的运营管理:古代驿站一般负责驾车传递驿马,接送公务、送奔急文书、传递急讯等工作。
驿站的运营管理工作由驿丞负责,包括驿站的开放时间、服务标准、马匹管理等方面。
在古代,驿站一般都会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以确保驿站的正常运营。
5.驿站的安全保障:古代驿站一般会配备一些士兵,负责维护驿站的安全。
驿站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驿站的士兵会立即采取措施,保障驿站的安全。
此外,驿站在设置时也会考虑到地理环境和安全因素,力求保障驿站的安全性。
二、古代驿站的运作方式1. 古代驿站在交通运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运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驿站的接待服务:古代驿站一般设有驛亭、驿馆等设施,为旅客提供食宿和马匹换乘等服务。
中国新闻传播史邮驿制度
中国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传播方式是通过邮驿制度进行。
邮驿制度最早出现在中国秦代,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对各地的控制和管理。
邮驿制度主要包括驿站和驿站系统。
驿站是提供驿马、驿船、驿船、驿内和驿外等服务的地点,驿站系统则是管理和运营这些驿站的机构。
在邮驿制度下,政府设置了众多的驿站,在皇城之间形成驿途网,确保了皇帝的布告和政令等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各地。
同时,驿站也为商贾和普通百姓提供了快速传递信息的渠道,使得各地的人们能够及时获取到来自中央政权和其他地区的消息。
然而,邮驿制度在古代并不是普及到每个地方的,其覆盖范围主要是在重要交通线上。
此外,由于驿站数量有限,消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随着时代的变迁,邮驿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明代时,邮驿制度进一步发展,驿站数量增多,驿站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使得消息传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清代时,邮驿制度进一步完善,驿站的区域覆盖范围更广,相关的设施和管理也更加健全。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邮驿制度逐渐被取而代之,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邮驿制度虽然在中
国新闻传播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当代新闻传播中已经不再起到主要作用,被更先进和高效的传播方式所取代。
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与驿站制度一、交通运输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在古代,交通运输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如何有效地组织交通运输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一需求,中国古代创造了众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驿站制度。
二、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陆地交通和水路交通两大类。
1. 陆地交通:古代的陆地交通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的运输。
对于短距离的运输,人们通常采用步行、背负和担架等方式;而对于长距离的大规模运输,则常常使用马、驴、牛等畜力来进行。
在道路方面,古代中国修建了大量的官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使得交通运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 水陆交通:古代中国的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水路交通主要通过河流和运河进行,利用木筏、木船等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
而陆路和水路也常常结合使用,例如大运河的建设,使得交通更为便捷高效。
三、古代中国的驿站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组织交通运输,古代中国创立了驿站制度。
驿站是指由政府设立的一系列供通行使用的场所,提供住宿、粮食和马匹等服务,便于旅客和运输队伍的中途休息和更换。
1. 驿站的设立:古代中国的驿站设立非常有序且覆盖广泛。
驿站一般设立在重要的交通干线上,分布在整个国家的各个地区。
驿站的设立由政府负责,通常由丞相、尚书等高级官员监督。
2. 驿站的功能:驿站的功能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提供驿站设施,包括住宿、饮食和马匹等;二是负责管理和组织交通运输。
驿站为交通运输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减轻了旅客和运输队伍的负担,保障了交通的畅通和顺利进行。
3. 驿站的管理:驿站的管理由专门的官员负责。
这些官员负责调度驿站的运营,管理驿站的财物和人员,并对途中的交通运输进行监督和管理。
另外,驿站之间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通过驿道传递信息和物资。
四、交通运输与驿站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和驿站制度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代驿传制度与李自成起义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讯手段。
始于春秋战国,到秦汉就很完备。
用马传送称“驿”,用车传送称“传”。
是在政府掌管下,利用固有道路或开辟专门要道并设置馆舍、驿站、人员、车马,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
传递公文、军政大事往往都是靠“马上飞递”,一般就是日行300—800里。
唐代“安史之乱”,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消息就是通过驿传用六天时间从范阳传到长安的。
古代驿传相当于现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接待办、招待所、宾馆。
各级官员,只要手持“堪合”(相当于路条、疗养证、介绍信等)就可以免费吃住游玩。
汉代有“驿”、“邮”两称。
“邮”是边境的驿站,也称邮亭,它建设在主要通道上。
每三十里设一邮亭,邮亭也是驿站,驿站有驿马,还有住宿的传舍。
到唐代邮亭、传舍名称已不用,驿站称为驿馆。
当时有陆驿,水驿、水陆兼办三种。
苏州横塘驿站。
就是古代的水陆驿。
韩愈诗中所形容的:“府西三百里,侯馆同鱼鳞。
”既形容驿站之多,也形容驿馆房屋建设之盛。
到了明代崇祯年间,设备更完善,全国共设驿传一千多处。
还算老实巴交的农民李自成就是当时银川的一个驿卒。
本来他打算想在驿卒岗位上终老一生,谁知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打碎了他的美梦,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
当时有个官员叫毛羽健,湖北省公安县人,在京城任御史。
毛羽健是一个敢于说话的人,但他有一大毛病:惧内。
那时代,讨小老婆是士大夫常有的亊情,毛羽健碍于河东狮不敢提起。
有一年,毛羽健好不容易把夫人哄回老家去探亲,夫人前脚刚走,他马上就偷偷纳了一房小妾。
不料风声走漏,这亊还是被远在千里之外的夫人知道了。
夫人凭借当时发达的驿站系统,从千里之外火速杀回,给兴头上的老毛来了个措手不及。
毛御史郁闷之下,迁怒驿站,以节俭为由,劝崇祯予以取缔。
另一个叫刘懋的官员也跟着附和,节俭成性的崇祯皇帝下圣旨撤消了全国驿站,所有驿站工作人员统统下岗。
这样被迫下岗的李自成没法再在驿站混下去,要想活命,他就得另谋生路。
在秦代快递业主要采用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投递”方式。
其实质仍然属于手工劳动,即由一个人拿着竹简或木片,到另一处再取回来写好的书信和口头约定,最后将书信送交官府派发给有关机构去办理。
这种做法称之为“邮驿传书制度”。
因此,从本质上讲它只是在两地间建立了较稳固的通讯联系,而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快递。
当时没有专门承担寄递任务的专职人员,也无需对每封信件进行保密措施,所以可想见那些信件会被如何处置:很多都成了垃圾,甚至还有许多已经腐烂变质;更糟糕的情况则是遭遇劫匪抢夺、丢失等事故。
古人寄信并不是直接把书信投入驿站的邮筒中,而是先放在家里,待亲友收到后转交。
现今我们常说的快递公司,其前身大概就是早期的邮政局吧!在汉朝初年,民间曾出现过类似的组织——“驿”。
《史记》中提及过西汉元帝时设置的“邮驿令”,但却未明确指出该机构具体负责什么内容。
根据文献推测,“邮驿令”应与军队调遣有关,比如边境战争频繁,国防部便下达命令让各郡县准备兵马粮草,以供紧急征召使用。
同样道理,皇宫贵族们外出游玩时若缺少车辆,也可向相关衙署申请,他们自己驾驶马匹或者雇佣马夫,沿途护卫,非常威风。
据记载,东汉末年,曹操在洛阳城南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官邸,名曰“金谷园”。
当时园林面积广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卉树木郁郁葱葱,湖泊池塘清澈透底……这样优美宜居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权贵富豪,纷纷携带家眷迁往安家。
除了住宅区域,附近还开辟了专门的市场,满足日常生活必须品的购买。
由于人数太多,光靠驿卒远远不够,于是又增加了几十位骑马执鞭的士兵充作“驿长”(即驿站管理员),专门负责维持秩序、打扫庭院、搬运物资等杂役。
久而久之,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服务团队,后世俗称“驿站”。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业迅速崛起,目前全球网络零售额超过万亿美元,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10%左右。
虽然快递业的兴盛促进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完善,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
首先,快递包裹的遗失率高达20%-30%,严重影响客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