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8 KB
- 文档页数:6
一、预案背景急性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为保障幼儿的健康,提高幼儿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控制急性红眼病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2. 确保幼儿、教职工及家长的健康安全。
3. 提高幼儿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园发生的急性红眼病疫情,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疫情报告、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
2. 医疗救治组:负责病例的隔离、治疗和护理工作,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
3. 防控宣传组: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以及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4.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分配。
5. 环境消毒组:负责幼儿园环境、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消毒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发现(1)教职工、幼儿或家长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向保健医生报告。
(2)保健医生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并做好隔离措施。
2. 确诊病例报告(1)保健医生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 应急处置(1)隔离病例:确诊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密切接触者监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3)环境消毒:对幼儿园环境、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4. 防控宣传(1)通过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疫情信息,提醒家长和教职工做好个人防护。
(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幼儿、教职工及家长对急性红眼病的认识。
5. 应急物资保障(1)根据疫情需要,及时采购、储备应急物资,如消毒液、口罩、防护服等。
(2)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六、应急响应等级1. 级别一:发现疑似病例,应急领导小组启动预案,开展应急处置。
眼科医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眼科疾病,其防治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发现和诊断:要加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熟悉程度。
通过常规眼科检查,及早发现患者眼结膜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2. 隔离患者:对于已确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继续传播病菌。
患者应戴口罩,避免接触他人眼部分泌物。
3. 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医务人员和患者本人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如勤洗手、避免触摸眼部、用干净的纸巾盖住口鼻等。
4. 口服抗病毒药物: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患者可以口服
抗病毒药物,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5. 眼部治疗:通过眼部冷敷、滴眼液、眼药膏等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炎症反应。
6. 病情观察和随访:对于确诊的患者,应定期跟踪观察病
情的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应急预案仅为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
建议和相关的医学指南来确定。
同时,预防措施也十分重要,如定期洗手、避免接触有病人体液的物品,以及保持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它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为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玉溪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确保在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调查处置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预警分级根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散发、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进程及特点,将预警分为四级:Ⅳ级预警、Ⅲ级预警、Ⅱ级预警和Ⅰ级预警。
(一)Ⅳ级预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呈散发状态,发病水平超过3年同期平均水平2倍以上,或1周内1个州(市)的1个县发生暴发,病例数100~499例。
(二)Ⅲ级预警:1周内1个州(市)的1个县发生暴发,病例数500~1000例;或1个州(市)的2个或2个以上县发生暴发,每个县的病例数均大于100例。
(三)Ⅱ级预警:1周内1个州(市)的1个县发生暴发,病例数大于1000例;或1个州(市)的2个或2个以上县发生暴发,每个县的病例数均大于500例。
(四)Ⅰ级预警:1周内2个或2个以上州(市)发生1000例以上的暴发流行。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一)组织机构视疫情的预警分级和相应反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技术处置小组,技术处置小组下设疫情组、流调组、临床诊疗组、检验组、消杀组和后勤保障组,开展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眼结膜炎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眼结膜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眼结膜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眼结膜炎的防控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眼结膜炎防控方案;(2)组织开展眼结膜炎防控宣传教育;(3)协调各部门开展眼结膜炎防控工作;(4)收集、分析眼结膜炎疫情信息,及时上报;(5)组织开展眼结膜炎防控演练;(6)督促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四、预防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眼结膜炎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眼结膜炎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3.加强环境消毒:对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4.加强病例管理: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5.加强物资储备: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如消毒液、防护用品等。
五、应急响应1.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3.应急响应措施:(1)一般级别:加强病例管理,做好宣传教育,落实防控措施。
(2)较大级别:在一般级别基础上,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监测力度,扩大宣传范围。
(3)重大级别:在较大级别基础上,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加强防控工作,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4)特别重大级别:在重大级别基础上,成立国家层面防控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力量,全力应对疫情。
六、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眼结膜炎疫情信息,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2.对防控措施进行宣传,引导群众正确应对疫情。
3.对疫情动态进行实时更新,确保信息透明。
七、总结评估1.对眼结膜炎防控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2.完善眼结膜炎防控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3.加强防控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应急预案五一中心小学一、指导总则:为确保在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教育总支相关会议精神和我校工作实际,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加强领导,成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汪涛副组长:曾讲德熊伟刘亚兰陈刚胡长旺成员:全体教师联络员:曾讲德职责:组长汪涛:负责对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总体工作。
副组长:负责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具体工作,及根据上级要求部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工作,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应急预案》《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制度的撰写。
负责各班主任对于学校部署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工作的具体落实。
负责学生晨检制度、表格的制定以及汇报工作的落实。
负责校园学生活动场所的卫生,负责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物资储备以及安排保安、门卫严禁闲杂人员进校园。
曾讲德:负责各班晨检表格的收集,学校晨检总表格的填写汇总并按要求每日上报工作情况。
各班主任:负责具体向学生讲解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开展相关活动加大宣传和预防力度,负责填写每日班级晨检表并及时报给卫生室。
校委会其他成员全力配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
三、工作要求:学校需下设宣传、监察、卫生职能小组,具体实施对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防控、上报等工作。
(一)宣传小组工作要求宣传小组:1、要求班主任在本周迅速开展一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休息日要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保持教室、居住场所的开窗通风、清洁卫生。
血滤治疗应急预案
一、设立应急指挥组:根据治疗单位规模,设立应急指挥组,由科室主任或指定的专家担
任组长,其中还应包括护士长、技师长、药师等相关人员。
该指挥组应制定应急预案、组
织培训并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对参与血滤治疗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操
作技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定期组织模拟演习,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设备和药品供应体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齐全必要的应急药品和器械,如心肺复苏设备、血压监测仪、氧气供应等。
四、做好监测措施:在血滤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
和度等。
并设立科学严密的监测制度和报警机制,以及及时介入和处理的措施。
五、建立应急处置流程:分析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流程。
例如,在出
现血脱水、电力故障、呼吸困难等突发情况时,要求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
报告应急指挥组。
六、保证通讯畅通:确保医护人员与应急指挥组之间的通讯畅通。
设立应急电话专线或网
络通信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络和协调各方。
七、记录和总结经验:对每一起紧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根据总结
的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血滤治疗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培训医护人员、建立设备、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建立应急处置流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
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为血滤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
学校结膜炎应急预案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学校结膜炎的爆发和传播,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结膜炎等传染病的应急处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学校结膜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学校应对结膜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稳定。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结膜炎应急指挥部,由校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学校结膜炎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2. 设立学校卫生防疫小组,由校医、班主任、生活老师等组成,负责学校结膜炎的日常预防和控制工作,以及应急处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结膜炎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卫生管理: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3. 健康监测:定期对师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4. 疫苗接种: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疫苗接种计划,组织师生进行结膜炎疫苗接种。
5. 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结膜炎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疗措施。
四、应急响应1. 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将患者隔离,通知校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报告学校卫生防疫小组和当地卫生部门。
2. 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接触史、活动轨迹等信息,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
3. 控制措施:根据疫情的发展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限制集会、停课、隔离观察等。
4. 消毒处理:对病例所在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健康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出血性结膜炎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有效、科学地应对学校突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卫生保健老师、班主任等为成员。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核实、处置等工作。
三、监测与预警1. 卫生保健老师要定期对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进行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指挥部。
2. 建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报告制度,鼓励师生主动上报病情。
3. 当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达到预警标准时,指挥部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措施1. 指挥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应急处理小组会议,研究制定疫情处置方案。
2.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并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3. 对确诊病例,及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做好病例的追踪调查。
4. 加强对学校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安全的监管,防止疫情扩散。
5. 对学校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减少病毒传播。
6.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7. 加强学校出入口的管理,防止疫情向外扩散。
五、疫情处置1. 病例处置: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观察,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指导进行治疗。
2. 环境卫生处置:对学校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3. 食品安全处置: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4. 健康教育处置:开展出血性结膜炎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六、后期处置1. 疫情结束后,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疫情不再反弹。
2. 对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进行总结和表彰。
3. 完善应急预案,为今后应对类似疫情提供经验借鉴。
七、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指挥部成员、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卫生保健老师等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2. 物资保障:准备充足的消毒剂、口罩、体温计等防疫物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是一种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A组24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一、目的1. 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降低发病率。
2.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和指挥防控工作。
2. 设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防控措施1. 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1)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讲座,加强防控知识的培训。
2. 疫情监测和报告(1)建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监测网络,开展定期监测和报告工作。
(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规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诊断和报告流程。
3. 隔离和治疗(1)对确诊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和隔离潜在感染者。
4. 消毒和清洁(1)定期对公共场所、学校、医疗机构等进行消毒和清洁,减少病毒存活和传播。
(2)加强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环境的消毒处理。
5. 疫苗接种(1)根据疫情需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2)加强与疫苗生产企业的沟通,确保疫苗供应充足。
6. 国际合作和交流(1)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的合作,共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控信息。
(2)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防控经验。
四、应急响应1. 疫情预警(1)当监测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有扩散趋势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根据疫情发展,分级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应急演练(1)定期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演练,提高防控队伍的应急能力。
(2)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1总则1.1背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 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重要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重要临床特性的传染病。
普通可在2~3 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纪组人群均可发病。
重要通过接触传输,传染性极强,传输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造成流行或暴发。
1.2编制目的为确保我一旦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能快速查清因素,并及时采用有效方法控制和扑灭疫情。
2分级原则根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疾病的特性,以及我历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状况,拟定1周内一种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视为暴发疫情。
按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畴,将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普通(Ⅳ级)疫情,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和黄色进行预警,分别实施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应急响应。
2.2.1Ⅰ级疫情:1 周内在我半数以上县(、区)出现20 起以上、持续发生的暴发疫情,且疫情涉及邻近地,并有大范畴蔓延趋势。
2.2.2Ⅱ级疫情:1 周内在2 个以上县(、区)出现10 起以上暴发疫情,且有扩大蔓延趋势。
2.2.3Ⅲ级疫情:1 周内在2 个毗邻的县(、区)出现5 起以上暴发疫情,且有蔓延趋势。
2.2.4Ⅳ级疫情:1 周内在1 个县(、区)范畴内出现2 起以上暴发疫情。
3应急响应(1)Ⅳ级疫情发生时,县(、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应立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确认,报告并请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进行综合评定。
县(、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负责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解决与报告。
必要时,请级疾病防止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2)Ⅲ级及Ⅱ级疫情发生时,级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应立刻组织专业队伍,会同疫情发生地县(、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开展疫情的现场调查、解决与报告。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理技术预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理技术预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或(和)科萨奇病毒A24型(coxA24)变种所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
为规范我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务院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卫生部制定的《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制定本技术预案。
一、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
以急性期病人为主,其次是健康病原携带者。
病人整个急性期(一般为一周左右)从眼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患眼-手或物-健眼)和水传播(患眼-水-健眼)为主。
此外CA24v可从患者咽部、粪便中检出,EV70偶尔从粪便分离,提示通过飞沫、粪便传播的可能性。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由于可由不同病毒引起,故可再次感染。
(四)流行特征。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见于世界各地。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流行常发生在夏季炎热潮湿季节,我国几次大流行都发生在夏末秋初,可能与人们游泳、沐浴、擦汗、擦脸的机会多有关。
发病周期性不祥。
无年龄性别差异,1988年我国大流行时,1-70随均可发病。
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二、临床特点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平均21小时。
本病的特点是起病急,自病毒进入眼部到出现症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当患者感到眼部不适合1-2小时内眼睑红眼内异物感明显并有烧灼感,怕光、流泪、眼睑沉重、睁眼困难、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粘液性,重者呈血性。
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病毒。
检查病眼见到睑、球结合膜高度充血,结膜下出血,严重者球结膜全部为鲜红色,角膜常被累及,但只是上皮层呈多发性点状剥脱,一般不形成溃疡。
有眼部明显红肿的同时,多数病人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有低热、头痛、鼻塞、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的耳前淋巴结肿大。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1总则1.1 目的为有效预防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流行,确保发生重大突发疫情时能及时采取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WS217-2008)》、《**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市疾控机构对学校等集体单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学校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及幼托机构。
2组织管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疫情趋势和控制暴发流行的需要,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依据疾控中心职责,开展疫情网络直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撰写、疫情控制等工作。
3病例诊断标准及疫情判定标准3.1病例诊断标准3.1.1流行病学史3.1.1.1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以夏秋季常见,流行期间无季节性。
3.1.1.2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染。
3.1.2 临床表现3.1.2.1临床症状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黏液性。
3.1.2.2体征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片状出血。
早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弥漫散在细小点状着染。
3.1.3 实验室检测3.1.3.1结膜细胞学检查见单个核细胞反应为主。
3.1.3.2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病毒,并应用微量中和实验鉴定为EV70或CA24v。
3.1.3.3结膜细胞涂片或细胞培养物涂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查见EV70或CA24v。
3.1.3.4双相血清学检查,患者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
xx小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
一、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小组
组长;龚国辉熊志亮
副组长:王致付小辉
后勤:xx
校医:涂娟丽
成员:全体班主任
二、应急措施
1.全面做好出血性结膜炎预防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开展出血性结膜炎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班会课、健教课、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地进行预防出血性结膜炎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相关报道,普及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使师生和家长了解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强化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2.学校要坚持晨检制度和报告制度,明确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出血性结膜炎的监控与报告工作。
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出勤和身体健康情况,对因病缺席的学生,要确定掌握病因,学校要掌握全体师生的身体状况。
医务室值班人员一旦发现相同或类似的症状,并及时留下观察,及时通知班主任,家长及校领导。
在上级各部门未达到前,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将病患人员隔离。
一、目的为提高我院护士对眼结膜疾病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护士身体健康,降低眼结膜疾病的传播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护士眼结膜疾病的发生、报告、处理和预防。
三、预案组织机构1.成立护士眼结膜疾病应急处理小组,由护理部、感染科、眼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协调各部门工作、处理突发事件。
四、预案内容1.预防措施(1)加强护士眼部卫生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2)护士工作期间应佩戴护目镜,减少眼部感染风险。
(3)加强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2.报告流程(1)护士发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护理部。
(3)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科、眼科。
3.处理措施(1)隔离观察:对患者进行隔离观察,避免交叉感染。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等。
(3)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
(4)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
4.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护士对眼结膜疾病的认识。
(2)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加强工作场所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4)加强病例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疑似病例。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应急处理小组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定期对护士进行眼结膜疾病应急处理培训。
3.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六、附则1.本预案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一、预案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幼儿园急性结膜炎的传播,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医学》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4.《急性结膜炎诊疗指南》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幼儿园急性结膜炎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幼儿园急性结膜炎的防控工作。
2.防控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宣传教育组:负责宣传急性结膜炎的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
(2)疫情监测组:负责监测幼儿园急性结膜炎的疫情动态,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3)消毒防疫组:负责幼儿园环境、物品的消毒工作。
(4)隔离治疗组:负责隔离治疗患病的幼儿。
(5)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控工作的物资保障。
四、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急性结膜炎的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
2.落实晨检制度:每天对幼儿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观察。
3.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幼儿园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
4.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不揉眼。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免疫力。
6.做好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消毒剂、防护用品等防控物资。
五、疫情处理1.疫情报告: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向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并做好隔离观察。
2.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待确诊后,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措施。
3.消毒防疫: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活动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4.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
5.停课措施:根据疫情严重程度,经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可采取停课措施。
六、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发现急性结膜炎疫情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职责: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应急处置措施:(1)组织力量,开展疫情调查和处置。
(2)做好隔离治疗、消毒防疫、宣传教育等工作。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本病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暴发流行。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我市发生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制定本处置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中心成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处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
成员包括防疫科科长、消杀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健康教育科科长、应急办主任。
主要职责是:按照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要求,组织、指挥中心有关人员参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完善本中心疫情处置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开展疫情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处置机动队,分管副主任任队长。
成员主要由以下科室人员组成:防疫科、消杀科、检验科、健康教育科、办公室、应急办。
主要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健康教育等现场处置工作。
各科室职责是:防疫科: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处理方案;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撰写处置报告。
消杀科: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导开展消杀灭工作;对消杀灭效果进行评价。
检验科:负责采样检验。
健康教育科: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办公室:负责应急车辆安排、通信联络等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办:协助带队领导及有关科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以上科室人员不足时,可根据工作需要从其它科室抽调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二、启动确认本预案在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或市卫生局认为应启动时,经中心主任批准,启动本方案。
三、流行病学调查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应急处置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调查分析引起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通过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入手,消除疫情危害。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它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为做好我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玉溪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确保我市在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调查处置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预警分级
根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散发、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进程及特点,将预警分为四级:Ⅳ级预警、Ⅲ级预警、Ⅱ级预警和Ⅰ级预警。
(一)Ⅳ级预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呈散发状态,发病水平超过3年同期平均水平2倍以上,或1周内1个州(市)的1个县发生暴发,病例数100~499例。
(二)Ⅲ级预警:1周内1个州(市)的1个县发生暴发,病例数500~1000例;或1个州(市)的2个或2个以上县发生暴发,每个县的病例数均大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