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是指根据国家土地政策和发展需求,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和指导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以指导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市场需求分析1.城市经济发展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并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确定相应的土地利用布局。
2.农村发展需求农村发展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和农村经济发展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和土地资源特点,规划合理的耕地保护和农业用地布局,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生态环境保护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保护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合理规划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用地,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土地利用目标确定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合理评估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在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提出具体的措施,如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3.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方案应确定土地利用布局和发展方向,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支持,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利用布局和建设措施1.城市用地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布局。
□ 周 彬[工作研屯一、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 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 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 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1. 审批权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 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其中,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设区市的市政府批准;浙江省省级及杭州 市、宁波市、台州市等长三角城市均需的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市级和县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报批土地占用 基本农田的乡镇规划报省批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报本级地级市批准);设区的城市郊区的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农场)、县(市)人民 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的批准,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2. 审批内容是否充分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要求。
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否落 实。
各类用地协调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结果调整依据是否充 分,调控措施是否可行。
土地利用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非农建设 用地指标分解与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是否紧密衔接,控制 到位。
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规划图内容是否全面,编绘方法是 否正确,图面是否清晰。
采用基础资料是否准确,可靠。
3.局部修改局部修改规划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国务院和省政府已批准行政区划调整的;国家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及国家军事 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国防、交通、水利、能源、通 讯、环保、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重大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 农田,但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规划指标已预留,但由于选址未确定、没有落实到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或已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实际位置 需作调整的;建设项目符合符合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条件 的;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基本相符),全部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非耕地的;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 有重大影响的城镇建设项目,确实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 地范围内安排,在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 工作完成后,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一般一年只 能提一至两个项目,项目类型没有限制);国家和省重大基础建设 的拆迁安置、抢险避灾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用地.确定无法在现 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的(先用后批)。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学习辅导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在1998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规划的目的:“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地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基础,同时亦为实行用地分区和用地审批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规划的特点:具有战略性、地域性、政策性、综合性、动态性,也兼有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对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的规模和布局起控制和指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制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不同,地域空间尺度不同,各级政府负责编制和实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中,从上至下,规划任务和内容由宏观逐渐向中观,进而向微观转变。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家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高层次的政策性规划,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省级规划的依据。
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地区(市)级规划是由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过渡的中间层次,其中,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属于管理型规划。
∙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地区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布局进行地域分区,确定各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研究分析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确定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在中心城市职能、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及土地开发、整治和保护的重点地区,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利用的长期规划。
它是国家地方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性、统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涵盖了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政策。
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总体情况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
第二步,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第三步,制定政策措施。
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管理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经济和技术的保障。
第四步,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已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方案和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范围和用途,为土地利用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第五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将制定的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通过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第六步,发布和实施。
经过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最终发布公告。
规划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并加强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实现精细布局,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意义包括: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对土地资源现状和潜力的全面调查和评价,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分土地功能区,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保障国家安全:通过规划建设军事用地、国土资源开发、生态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区域,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4.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编制方案确定:确定编制规划的范围、目标、任务和原则,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基础工作开展: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区域经济社会情况、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调研和评估,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3.规划方案编制: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4.规划方案论证:对规划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询,完善方案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规划报批:将规划方案报批相关部门审批,形成正式文件,成为当地的法定规划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在规划实施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组织实施:按照规划方案的要求,有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和政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用来指导和管理土地利用的重要法规性文件,是我国国土空间利用管理的基本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制定的目的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国土空间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为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和管理等相关领域提供合理有序的指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
如宪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
二、规划内容和范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地块开发利用和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每个方面做出详细介绍。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空间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压力和土地利用结构等。
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是指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资源利用现状,包括陆地和海洋。
其中陆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水利用地、矿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自然保护用地等,海洋则包括海洋经济区、渔业区、保护区等。
评价依据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效益评估、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城市社会发展效益评估等。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核心和主要部分。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城镇用地总体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然生态保护总体规划等。
城镇用地总体规划主要是为城市繁荣发展提供土地支持,以及按照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合理调整和规划城市土地资源。
其制定的主要依据是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
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是为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应,推进新型农村建设,合理配置农村土地和农村指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制定的主要依据是农村规划、农村总体规划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介绍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社会发展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理解:1、国家每五年进行一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比如刚过去的十二五规划和现在刚开始的十三五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2、一定时期和一定行政区域,指的是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有一个期限,比如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2006-2020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确定规划期间的各项土地工作的安排。
一定行政区域指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全国、某省、某市、某县、某乡镇为规划范围。
与同级别其他行政单位基本不存在相关关系,大方向上符合上级规划,但在其单独区域内,也有其细分的土地工作。
(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几点重要的理解:1、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如果没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约,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比如北方如果没有规划一定的林地,将会造成水土流失,出现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进而导致生态生活环境破坏。
在南方,由于经济建设过快而往往忽视了用地合理布局,非农业建设用地乱占滥用,却没有及时复垦,造成耕地数量质量下降,这也同样不符合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国策。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土地是一切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制度CATALOGUE 目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与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建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目标和战略,对土地利用进行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规划,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要切实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城乡发展公平与可持续利用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的权利,实现土地资源的公平与可持续利用。
推动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手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确保耕地红线,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基础。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用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确保生态用地的总量和布局合理,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持续改善。
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规划程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经过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公众参与、审批等程序。
规划编制的依据和程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目标与战略、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施措施与保障等内容。
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生态保护要求以及土地使用标准等相关规定。
要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要求规划编制的审批和备案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如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内土地利用各项任务进行全面规划和布局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国家和居民的利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目标。
规划需要针对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方案,并确定具体的土地利用布局指导。
一般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自然环境分析:包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潜力。
2.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通过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等,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方向。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针对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区域的需求,制定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和保护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根据总体目标和战略方向,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条件,确定土地利用的布局方案,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各类用
地的规模和位置。
5.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问题,包括湿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等,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总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范围和任务不同,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大类。
主要任务是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引导镇、村理性发展,划定了城乡建设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形成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四个空间管制区。
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区域,是城乡现状建设用地与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有条件建设区是指规划中确定的,在满足特定条件后方可进行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
限制建设区是指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外,禁止城镇和大型工矿建设,限制村庄和其他独立建设,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空间区域。
禁止建设区是指规划中确定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禁止进行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的空间区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空间规划,它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引导镇、村理性发展,划定了城乡建设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形成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四个空间管制区。
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区域,是城乡现状建设用地与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协调土地供给与需求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确定具有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是指导调整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途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是依据当地国民经济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区域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二)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以规划指标来体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国家措施,其任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为了加强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如用地计划体系、土地信息系统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
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从而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
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如对农业用地(如农、林、牧、水产用地)和建设用地(如城镇居民点、工矿、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等)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等专项用地的布局,并对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实施寓利用于保护之中的策略,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中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用地审批必须依据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规划方案的修改也必须按编制规划的法定程序进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
但—般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1、提供规划的基础数据:自然、社会、经济等。
2、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分析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4、提出规划重点解决的土地问题(二)土地供给量预测1、评价土地质量2、(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利用潜力的测算3、未利用地适宜开发的数量和方向。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各部门未来建设用地求量和农业用地需求进行预测(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为实现规划的目标,对各类用地进行综合平衡。
(六)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达到用途管制的目的。
(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而又十分艰巨复杂的规划,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包括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在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优先程度:全国-省级-地(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准备-编制-审批三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一)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的领导组织和业务班子2、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工作计划的编制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依据、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成果要求等4、收集资料:最主要的的技术准备。
需收集的资料主要有: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础资料清单拟订资料清单操作(1)区域基础资料。
有: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县志和统计年鉴)②资源状况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县志和统计年鉴)③人口资料包括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人口普查资料,公安局提供,统计年鉴,计生部门的资料)(2)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土地局)。
有: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3)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有:(二)方案编制阶段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即规划的前期研究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
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
阶段性成果: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
本阶段工作结束以后,要提交以下阶段成果资料:成果资料视频成果资料PPT(1)土地评价成果-包括图件和文件。
规划图库(2)土地利用现状述评。
包括规划地区基本情况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关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建议等。
(3)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等专题研究成果。
专题报告大纲专题报告案例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供需状况是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的主要依据。
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通过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比较,从总体上分析各类用地的供需状况。
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关键,是计算各类用地预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要作好“两个估计”和“两个协调”“两个估计”:一是对规划期内土地利用问题所能解决程度的估计;二是对实施规划所能取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估计。
“两个协调”:一是与上级规划目标、指标的协调;二是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协调,做好这两个协调是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保证。
4、编制供选方案供选方案一般应有二到三个。
方案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综合平衡法(目前多采用此方法),一是数学方法(此方法一般是做土地利用规划系统中运用)。
5、方案择优:对各种供选方案全面评价,对比优选,选择效益较好、最有可能实施的方案作为规划方案。
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三)规划审批阶段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评审:规划成果评审小组对被评审的规划成果应作出结论。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的确认阶段分级审批: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查报批程序:申报:由同级人民政府上报有权批准的上级政府。
审查:同意批准、原则批准、不予批准批复: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概述概述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影响土地需求量的因素;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任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步骤。
(一)影响土地需求量的因素要想对土地利用未来的数量得到一个科学的预测,不但靠科学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且还必须知道影响土地利用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土地利用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口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影响土地需求量的重要因素人类的一切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
由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及人口分布的不同,决定着社会总消费需求和消费需求结构;而社会总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又决定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又决定土地利用的总规模和土地利用结构(如下面框图2-5-1)。
图2-5-1因此,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离不开以人口发展规模、人口结构的研究分析的预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就是研究解决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协调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做到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良好的用地条件,保证社会和经济顺利发展。
所以在土地需求量预测之前,应首先进行人口预测。
2、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影响土地需求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充分发挥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优势,各地区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发展战略,需要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
土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基础和场所,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引起用地结构变化。
只有土地利用的规模和结构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按计划、科学合理的协调发展,而土地利用规划中心问题就是为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用地条件。
所以进行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一定要依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3、规划地区土地资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土地条件也是影响土地利用需求量的一个因素由于土地面积有限、位置固定、土地类型多样,从而决定了地区间及地区内土地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差异,直接影响各部门对土地需求的数量。
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条件决定着土地质量和土地的生产水平,在土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土地质量好,生产水平高,它所提供的农畜产品的数量多;质量差、生产水平低的土地所提供农畜产品的数量少。
规划区域农用土地条件直接影响可提供农畜产品数量的多少,及农业部门对土地的需求。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任务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的任务就是根据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条件,研究分析远景土地利用总的趋势,对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对总用地规模进行测算。
掌握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计划安排各项用地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步骤土地需求量预测有以下五个步骤:1、制定预测工作计划召开各有关部门和区域内大的土地使用单位代表参加的会议,明确各部门用地预测与用地计划的内容、要求和提交时间。
2、各部门分别进行用地预测并编制用地计划预测与计划的年限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限相同。
各类建设发展用地,应区分占用耕地与占用非耕地的面积。
农业结构调整需要退耕的,要提出退耕面积。
预测和计划不仅要提出发展用地的数量,而且要提供图纸,标明用地位置和范围。
3、提交部门用地预测及计划部门用地预测及计划拟定后,经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将成果正式报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土地管理部门。
预测及计划成果应附预测依据、方法等说明材料。
4、对部门提交的用地预测及计划进行补充和调整对各有关主管部门提交的用地预测和用地计划进行检验,对其中遗漏或不确切之处,应该通过协商予以补充和调整。
5、汇总形成综合材料根据调整和补充的部门用地预测及用地计划,进行汇总,经过综合平衡,形成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综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