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及其协调
- 格式:rtf
- 大小:218.93 KB
- 文档页数:11
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一、引言固定汇率制度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制度之一,它规定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维护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
本文将对固定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优点和缺点进行详细阐述。
二、固定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固定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稳定汇率和调节国际收支。
1.稳定汇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承诺维持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
这通常是通过货币兑换和干预外汇市场来实现的。
当市场汇率波动过大时,央行可以通过卖出或买入本国货币,以维持汇率稳定。
此外,央行还可能通过与其他国家央行进行合作,共同维护区域或全球汇率稳定。
2.调节国际收支: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或改变货币供应量等措施,影响本国货币的供求关系,进而调节国际收支。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央行进行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缓解国际收支压力。
三、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1.降低交易成本: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容易地预测汇率走势,从而降低外汇交易成本。
这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
2.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可以更加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不必过分担心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这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促进经济一体化: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促进各国经济的一体化,推动区域或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国际合作和协调的效率。
四、固定汇率制度的缺点1.僵化性:固定汇率制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难以应对经济波动和外部冲击。
当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央行可能无法及时调整汇率,导致经济失衡和金融风险积累。
2.易受投机攻击: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投机资本可能会攻击那些基本面脆弱的国家,导致货币贬值和国际收支危机。
这种攻击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
3.政策约束: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可能面临政策约束,难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内外失衡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人民币汇率政策是中国政府调控人民币汇率的一种经济政策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成为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内外失衡的状态。
内外失衡指的是人民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汇率偏离其均衡水平。
内资外逃和外资流入是导致人民币汇率内外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国内资本大量流出国外时,会导致人民币贬值;相反,当外资大量流入时,会导致人民币升值。
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也是导致人民币汇率失衡的因素。
面对内外失衡的人民币汇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控人民币汇率。
中国政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和销售外汇来影响人民币的汇率。
当人民币过强时,政府可以购买外汇来增加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供应量,从而压低人民币汇率;相反,当人民币过弱时,政府可以销售外汇来增加人民币供应量,提高人民币汇率。
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些结构性政策来调控人民币汇率。
通过改革金融体制,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来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减少金融市场的扭曲和波动,从而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政策是中国政府调控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措施,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货币政策和实施结构性政策等手段,来应对人民币汇率的内外失衡。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来应对。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1. 引言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汇率问题一直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国家可以选择固定汇率制度或浮动汇率制度。
本文将重点讨论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问题。
2. 固定汇率制度的基本概念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国家将其本国货币与一种特定的外币或一篮子货币绑定在一起,使汇率保持固定不变。
这种制度下,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持汇率的稳定,包括外汇储备的管理和干预外汇市场等。
3. 内外平衡的概念和关系内外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内平衡是指国内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保持平衡,即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物价水平。
外平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即进出口之间的平衡。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平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4. 内外平衡的影响因素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平衡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作用较为有限。
由于需要维持固定汇率,政府无法自由调整汇率来调节经济波动。
为了实现内外平衡,政府可能需要采取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手段,如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4.2. 外汇储备管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需要积累足够的外汇储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外汇储备的管理对于实现内外平衡非常重要。
如果外汇储备不足,政府可能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降低国内需求来减少进口,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4.3. 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内外平衡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或其他国家政策变化可能导致汇率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国内的需求和国际收支平衡。
5. 内外平衡的调整机制固定汇率制度下,出现内外平衡失调时,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5.1. 调整国内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实现内外平衡。
例如,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控制总需求。
此外,结构性改革也可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出口的增长,进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5.2. 外汇市场干预当固定汇率面临压力时,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固定汇率制度的内外平衡1. 引言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以固定的汇率来进行货币交换的制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参与国家将其货币与某一参考货币保持固定的汇率,通常是通过央行的干预来实现。
固定汇率制度有着一些优点,比如促进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内外平衡方面。
本文将探讨固定汇率制度的内外平衡问题。
首先,我们将解释内外平衡的概念,然后分析固定汇率制度对内外平衡的影响,并探讨固定汇率制度下实现内外平衡的策略。
2. 内外平衡的概念内平衡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的国内资源分配和产出达到最优状态的情况。
它通常以全国工业产出、就业水平、物价稳定等指标为考量。
外平衡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的对外经济关系达到可持续的状态。
它通常以经常账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储备的稳定等指标为考量。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的货币汇率与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是固定的,这给内外平衡带来了一些挑战。
3. 固定汇率制度对内外平衡的影响3.1 内平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需要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货币与参考货币的汇率稳定。
当出现国内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时,央行需要通过升值本国货币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
然而,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过快,给出口商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国内就业和产出。
因此,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平衡往往需要在保持通货膨胀水平稳定的同时,平衡出口需求和就业水平。
3.2 外平衡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外平衡问题更加复杂。
一方面,固定汇率制度可以促进贸易的稳定性,减少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然而,当一个国家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时,固定汇率制度可能导致国际储备的减少,进而影响国际支付能力和经济稳定性。
此时,央行需要通过购买外汇来维持汇率稳定,但这会降低国际储备。
因此,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外平衡需要在维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妥善处理国际支付能力和储备的问题。
4. 实现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为了实现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货币与汇率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与调整货币与汇率: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与调整在全球化进程中,货币与汇率的运作和调整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原理以及与汇率的调整相关的因素。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原理国际货币体系是各个国家间货币交易和结算的综合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发行与流通:各国家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央行发行自己的货币。
货币的流通通过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进行。
2. 汇率决定与形成: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的决定和形成与市场供求关系紧密相关。
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通过对货币需求和供给的认识,决定了汇率的形成和浮动。
3. 汇率制度与管理:不同国家采取的汇率制度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
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会干预市场,维持汇率的稳定。
而浮动汇率制则允许自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的变动。
二、汇率调整的因素汇率在国际经济中的调整是必然的,其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经济基本面:经济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水平、贸易收支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进而影响到汇率。
经济基本面越好,汇率相对稳定。
2. 利率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会对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高利率的国家吸引资金的流入,从而使本国货币升值,而低利率则相反。
3. 贸易和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是重要的汇率调整因素。
贸易顺差国家往往会有较高的本币需求,会导致本币升值。
资本流动也会产生类似的影响。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当前的调整与改革方向:1. 汇率政策协调:各国应加强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合作,避免大规模汇率波动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可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 货币体系监管:为了避免货币战争和长期的汇率冲突,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货币体系的监管,规范各国央行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竞争。
内外失衡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人民币汇率政策在内外失衡之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内外失衡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内部存在着供需失衡,同时与外部经济关系中存在着一定的因素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政策需要面对如何调节这种失衡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政策需要解决内部供需失衡带来的问题。
如果国内需求过大,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而这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政策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内部需求,例如加息和收紧货币供应等。
这样可以使得人民币的价值相对稳定,对外汇市场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保持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政策还需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国际金融危机或地缘政治紧张等,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政策需要及时调整,以保持汇率的稳定。
与此也需要加大对外市场的开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以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内外失衡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汇率政策需要同时解决内部供需失衡和外部因素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
只有通过适当的调整和措施,才能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际汇率制度的稳定性与调整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国际汇率成为了联系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纽带。
国际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和调整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稳定的汇率制度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而在某些情况下,调整汇率制度也非常必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汇率制度的稳定性是如何影响全球贸易的。
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可以减少交易风险,提高跨国贸易的可预测性。
例如,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非常稳定,那么进口商和出口商可以更容易地预测未来的汇率走势,从而更好地规划他们的采购和销售策略。
这将促进更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从而刺激全球经济增长。
然而,有时调整汇率制度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外部冲击因素可能会导致汇率失衡,这将对其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可能会选择通过调整汇率来恢复经济平衡。
然而,这种干预也可能引发贸易争端和经济不稳定。
因此,调整汇率制度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不利影响。
近年来,人们对国际汇率制度的调整问题越来越关注。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和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汇率调整的压力。
然而,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过度干预和频繁调整汇率往往会导致投资者和市场失去信心,进而引发更大的不稳定性。
因此,在调整汇率制度时,应该考虑到市场的反应和预期,并逐步引导市场适应新的汇率环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维护国际汇率制度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IMF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全球货币合作和维护金融稳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MF提供了汇率政策的评估和建议,并通过提供额外的流动性支持来帮助国家渡过外汇危机。
此外,IMF还通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等研究和数据分析,为各国提供有关汇率制度的信息和指导。
在这个信息时代,国际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和调整还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
随着电子支付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跨境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这为跨国贸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增加了汇率制度稳定性的挑战。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讲义1. 引言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固定汇率制下,如何保持内外平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讲义将介绍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2. 内外平衡的概念内外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固定汇率制下,同时保持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平衡发展。
内平衡是指国内的生产、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外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在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平衡的实现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
3.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平衡问题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汇率被固定,国家无法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内部平衡。
因此,调整国内经济政策成为实现内部平衡的关键。
具体来说,国家需要通过调整货币供给、财政政策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来控制内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3.1 货币供给调整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实现内部平衡。
当国内经济过热时,即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时,国家可以通过收紧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胀。
相反,当国内经济低迷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调整固定汇率制下,国家也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实现内部平衡。
当国内经济过热时,国家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调节经济活动。
相反,当国内经济低迷时,国家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3.3 劳动力市场调整在固定汇率制下,国家也可以通过调整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内部平衡。
当国内就业市场过热时,国家可以通过改革劳动力市场来提高劳动力的灵活性,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相反,当国内就业市场低迷时,国家可以通过推出就业计划来刺激就业增长。
4. 固定汇率制下的外平衡问题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汇率被固定,国家无法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来调整经济活动,以实现外部平衡。
4.1 贸易政策调整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贸易政策来实现外部平衡。
当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出口竞争力来增加出口,或者通过限制进口来减少对外支付。
汇率稳定保护措施汇率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实施汇率稳定保护措施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外汇市场监管、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研究汇率稳定的保护措施。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于汇率的稳定有重要影响。
首先,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货币政策框架,使其能够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控。
其次,加强预算管理,合理控制财政支出,防止财政赤字对汇率的冲击。
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通货膨胀率的稳定,避免通胀对汇率的负面影响。
二、货币市场监管货币市场监管对于汇率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外汇交易行为,防范恶意操纵汇率。
建立健全的外汇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外汇市场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另外,加强对外汇市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汇率风险。
三、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维护汇率稳定的重要手段。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协调,共同努力维护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
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同时,加大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维护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利益。
四、稳定金融市场稳定金融市场对于汇率的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监管,防止金融机构风险传导对汇率的冲击。
此外,加强金融创新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减少金融市场的操纵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保护汇率稳定需要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外汇市场监管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
国家需要制定合理政策,加强监管,改善金融市场环境,增强对汇率的稳定性。
同时,国际合作也是关键,只有各国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才能实现汇率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际关系中的汇率政策与协调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汇率政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汇率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调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比价,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
然而,汇率政策的实施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协调,以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贸易争端和金融动荡。
本文将探讨汇率政策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分析汇率政策与协调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汇率政策的重要性汇率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汇率政策对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汇率,一国可以影响其他国家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从而影响国际贸易。
此外,汇率政策还可以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进而影响国际投资和金融市场。
其次,汇率政策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汇率政策的实施可以防止本国货币过度升值或贬值,避免经济受到冲击,同时也可以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
此外,汇率政策还可以为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例如推动出口、吸引外资等。
二、汇率政策与协调的关系汇率政策的实施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协调。
首先,汇率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关注和反应,进而引发贸易争端和金融动荡。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沟通、协商和合作,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
其次,汇率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最后,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协调这些政策有助于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三、汇率政策的协调建议1.加强沟通与合作为了实现汇率政策的协调,各国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
各国可以建立国际金融论坛或类似的机制,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汇率政策问题,分享经验和教训,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签署双边或多边协议来加强合作,以实现汇率政策的协调和稳定。
2.建立国际金融秩序为了实现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需要建立国际金融秩序。
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
各国可以通过共同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来规范汇率政策和金融市场行为,确保各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享有平等地位和权利。
浅谈越南盾和人民币汇率协调机制浅谈越南盾和人民币汇率协调机制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逐渐推广及中越两国经贸不断发展,在中越双边经贸往来中加强对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汇率协调,对进一步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一东盟自贸易区的建成需要更为稳定的汇率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越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越两国的经贸往来和联系不断加强,两国贸易快速增长,相互依存度逐渐提高.中越两国经贸合作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从中越关系正常化时的3200万美元,提高到2009年创纪录的210亿美元,是18年前的655倍,比2008年增长了%,已提前超额完成中越双方领导人共同确定的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50亿美元的目标。
2010年,中越两国贸易总额达254亿元,同比增长%。
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为%,而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则降到了%。
2010年1月1日双方90%的产品贸易关税已降为零。
中国一东盟相互开放市场,为双方企业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企业产品出口对方市场,或可进口零关税的产品用于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越南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越南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国家。
越南与东盟其他九个成员国产品贸易免关税,东盟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已建立了自贸易区。
为此,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后其产品可免关税销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随着CAFTA的建成,成员国贸易额不断加大,区域内汇率的稳定成为未来各国经贸交流持续增长的关键,正如Bayoumi and Mauro (1999)提出的:选择共同的汇率制度能够促进贸易的增长.正因于此,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汇率协调机制建立正当其时。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引言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制度,在此制度下,国家的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被政府设定为固定的比例。
这一制度对国家的内外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问题,并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应对策略。
内外平衡的含义在经济学中,内外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的一种状态,其中生产和就业保持稳定,同时国际收支保持平衡。
内平衡是指国内经济的产出、就业和价格保持稳定,而外平衡是指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即国家的进口和出口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固定汇率制度有以下几个优点:1.稳定价格:固定汇率制度可以避免汇率的剧烈波动,从而稳定国内价格水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的福利。
2.减少不确定性:固定汇率制度带来的稳定汇率可以降低国际交易的不确定性,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3.促进经济一体化: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因为它可以减少货币之间的汇率风险,促进跨国经济活动。
固定汇率制度的缺点然而,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1.外汇储备压力:固定汇率制度需要中央银行维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通常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
一旦外汇储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固定汇率的崩溃,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2.经济不灵活性:固定汇率制度限制了国家调整汇率以应对经济变化的灵活性。
如果出现外部冲击或经济周期,调整汇率将变得困难,可能导致内外平衡失衡。
3.外国货币政策的限制: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国家紧密关注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以便维持固定汇率。
这可能限制了国家自主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问题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问题是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何保持国内经济的内外平衡。
内平衡问题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了实现内平衡,国家需要根据经济状况调整其他经济政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调整货币供应: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的内平衡。
如果经济过热,可以适当减少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如果经济不景气,可以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活动。
稳汇率的措施一、背景介绍稳定汇率是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
一个稳定的汇率可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
那么,面对汇率的波动,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汇率呢?二、管理汇率的方式政府可以采取管理汇率的方式来稳定汇率,这包括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1. 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政府将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固定在特定的比例中,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这种制度通常需要政府持有外汇储备,并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外汇市场,如市场干预、外汇限制和资本管制等。
2. 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由市场供需决定,政府不干预汇率的决定过程。
这种制度更加自由和市场化,但也可能导致汇率波动较大,增加市场不确定性。
三、稳汇率的措施为了稳定汇率,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干预外汇市场,无论是在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下都可以。
1. 外汇干预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或销售外汇来影响汇率的走势。
当汇率过高时,政府可以出售外汇以增加供应并降低汇率;当汇率过低时,政府可以购买外汇以增加需求并提高汇率。
这种干预可以调整汇率走势,稳定市场预期。
2. 利率政策调整利率政策对汇率有直接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吸引外资流入或流出,从而影响汇率的波动。
当利率较高时,外资会更倾向于流入,从而增加需求并提高本国货币的汇率;当利率较低时,则相反。
3. 资本管制资本管制是指政府限制本国居民或外国投资者在国内进行资本交易的限制措施。
通过控制资本流动,政府可以影响汇率的波动,特别是防止大规模资本外流对汇率的冲击。
4. 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的调整对汇率也有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改变汇率政策和干预货币市场来影响汇率。
例如,政府可以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升值本国货币,或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来贬值本国货币。
5. 外汇储备管理外汇储备是指政府持有的外汇资产量,可以用来应对汇率的波动。
汇率稳定保障措施一、监管与监测在确保汇率稳定的过程中,监管与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市场情况的监控和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动态,密切关注国际汇率走势,从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监管机构还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工作,防范和预防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和不稳定性。
二、强化外汇储备积累足够的外汇储备是确保汇率稳定的重要保障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加强外贸贸易等方式增加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充足性将为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摊平外汇市场波动的工具,保护国家货币汇率的稳定。
三、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的工具来调控汇率波动。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市场的干预等手段,政府可以影响市场需求和供需关系,从而对汇率进行调控。
此外,政府还可以借助财政政策进行调控,通过控制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国内经济运行,进而影响汇率的稳定。
四、鼓励外商投资外商投资是维持汇率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出台吸引外资的政策,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便利条件。
通过引入外国投资,可以增加外汇储备,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从而维护汇率的稳定。
五、加强金融系统稳定金融风险可能对汇率稳定造成威胁。
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维护汇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六、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在实施汇率稳定保障措施时,国际合作和协调也非常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挑战。
通过国际合作和协调,可以降低全球经济不稳定和金融危机对汇率稳定的影响,共同维护全球的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
总结:实施汇率稳定保障措施是确保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监管与监测,强化外汇储备,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鼓励外商投资,加强金融系统稳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可以有效维护汇率的稳定。
政府及相关机构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这些措施,以确保汇率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于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及其协调本文讲述了关于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及其协调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回眸上个世纪,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探究危机爆发的原因,中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观点可谓是汗牛充栋。
然而,大多数学者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异议,即汇率的急剧波动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从爆发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来看,其汇率制度大多是汇率变化很小的钉住汇率制。
尽管在危机爆发前夕,这些国家试图以汇率的外稳定机制来稳定汇率,但终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厄运。
我们认为:在钉住汇率制下,发展中国家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都有偏差,抵御或化解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汇率内外稳定机制的协调,其合理的路径是正确设定汇率变化的目标区、加强区域性的货币合作和限制投机资本的无度流动。
一、汇率的内稳定机制及其偏差汇率内稳定机制是指通过影响决定汇率的内在因素及市场供求规律以保持汇率稳定的系统安排。
这种安排可以是自然演进的结果,也可以是人为设计的结果,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随着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汇率的内稳定机制经历了两大阶段:(1)从1816 年开始,长达116 年的金本位制度。
在这制度下,汇率由铸币平价和外汇供求决定。
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受外汇供求的影响而上下波动,但由于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其波动幅度很小( 5 7 ),因而这一阶段的汇率内稳定机制的基础是黄金;在1944 1971 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1 盎司黄金兑换35 美元,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允许上下1%的波动幅度,汇率内稳定机制的基础是黄金和美元。
(2)由于特里芬难题无法解决,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不足,1973 年后牙买加体系替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大部分发达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政府对汇率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上下波动的界限,而是听任外汇市场外汇供求变化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而许多发展国家采用的是钉住汇率制,即本网货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并允许汇率在较小的幅度内波动。
论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及其协调'汇率内稳定机制是指通过影响决定汇率的内在因素及市场供求规律以保持汇率稳定的系统安排。
这种安排可以是自然演进的结果,也可以是人为设计的结果,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随着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汇率的内稳定机制经历了两大阶段:(1)从1816年开始,长达116年的金本位制度。
在这—制度下,汇率由铸币平价和外汇供求决定。
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受外汇供求的影响而上下波动,但由于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其波动幅度很小(±5‰—7‰),因而这一阶段的汇率内稳定机制的基础是黄金;在1944—1971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允许上下1%的波动幅度,汇率内稳定机制的基础是黄金和美元。
(2)由于“特里芬难题”无法解决,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不足,1973年后牙买加体系替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大部分发达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政府对汇率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上下波动的界限,而是听任外汇市场外汇供求变化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而许多发展国家采用的是钉住汇率制,即本网货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并允许汇率在较小的幅度内波动。
特别是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正式取消黄金条款后,各国纸币发行不再规定含金量,此时汇率的内稳定机制从中长期来看是山购买力平价以及增长状况所决定的。
而从短期来看,应反映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以及外汇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决定汇率内稳定机制的既不是黄金,山不是美元,而是各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
当然,这种汇率的内稳定机制有时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扰动,诸如外汇投机、人们的预期以及突发的新闻等。
牙买加体系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因经济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高,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个国家,因而倾向于实行钉住汇率制。
虽然钉住汇率制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扼制通货膨胀和维持国家,但它也有明显的弊端,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与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论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及其协调
杨滨
【期刊名称】《南昌高专学报》
【年(卷),期】2007(022)002
【摘要】在钉住汇率机制下,发展中国家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都有偏差.抵御或化解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汇率内外稳定机制的协调,其合理的路径是正确设定汇率变化的目标区,加强区域性的货币合作以及限制投机资本的无度流动.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杨滨
【作者单位】广东省水产学校,广东,广州,5103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7
【相关文献】
1.人民币汇率政策同其它经济政策协调搭配与我国经济的内外平衡 [J], 王洪光;程春娥
2.试论欧元区汇率政策的内外部协调 [J], 王勇
3.灵活的汇率政策与内外部均衡的协调 [J], 杨兆廷
4.中国经济内外均衡与利率、汇率政策协调 [J], 李锁云;高侯平
5.论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及其协调——以发展中国家的钉住汇率制为视角 [J], 裴平;黄瑞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汇率的稳定性名词解释汇率的稳定性名词解释与维持经济稳定息息相关。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它的稳定性意味着汇率水平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当汇率稳定时,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决策。
然而,如果汇率波动剧烈,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维持汇率的稳定性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探讨汇率的稳定性,其重要性以及影响汇率稳定性的因素。
汇率的稳定性确保了国际贸易的良好运作。
通过确定和维持汇率,国家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
当汇率稳定时,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更容易评估和规划,从而鼓励更多的跨国贸易。
此外,稳定的汇率还有助于引导外商投资,因为它给投资者提供了预计和计划投资回报的可靠依据。
在政府层面,维持汇率的稳定性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汇率波动,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通货膨胀、国内利率和金融流动性等因素,有助于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此外,稳定的汇率还能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吸引资本流入。
然而,保持汇率的稳定性并非易事。
有许多因素可能导致汇率波动,其中包括经济和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国际贸易的不平衡、经济增长的差异以及通货膨胀水平的不同。
政治因素可能包括政府的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政治风险的提高。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汇率快速上升或下降,从而破坏汇率稳定性。
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性,政府通常采取各种措施。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控制汇率。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政府可以购买外汇市场上的本国货币,以提高其汇率。
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汇率的波动。
这些手段的使用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金融实力和政策协调能力。
然而,依赖政府干预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扭曲和失真,从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政府干预可能引发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投机行为,进而使汇率波动剧烈。
汇率制度稳定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决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方式和机制。
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影响到国内外贸易、投资和资金流动。
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可以带来经济的稳定和持续的增长,而不稳定的汇率制度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
本文将探讨汇率制度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和维持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首先,汇率制度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内外贸易至关重要。
一个稳定的汇率能够提供一个可预测的交易环境,使得国内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决策。
如果汇率频繁波动,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往往会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稳定的汇率还可以减少资本流动的风险,促进国际投资和资金流动。
其次,稳定的汇率制度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非常重要。
一个稳定的汇率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因为它可以减少进口商品价格的波动,从而避免物价上涨的压力。
此外,稳定的汇率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者,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相反,一个不稳定的汇率制度可能导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经济衰退。
那么,如何实现和维持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呢?首先,一个国家需要确立适合自身国情的汇率制度。
根据国家经济状况、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可以选择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或者混合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将汇率与其他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挂钩,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浮动汇率制度则允许市场力量决定汇率的波动;混合汇率制度则结合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以及货币政策的需求。
其次,一个国家需要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来维持汇率制度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目标应当是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汇率变动。
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给和管理资本流动来影响汇率的稳定。
此外,透明度和市场信息的公开也是维持汇率制度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可以增加市场参与者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
论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及其协调回眸上个世纪,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探究危机爆发的原因,中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观点可谓是汗牛充栋。
然而,大多数学者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异议,即汇率的急剧波动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从爆发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来看,其汇率制度大多是汇率变化很小的钉住汇率制。
尽管在危机爆发前夕,这些国家试图以汇率的外稳定机制来稳定汇率,但终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厄运。
我们认为:在钉住汇率制下,发展中国家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都有偏差,抵御或化解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汇率内外稳定机制的协调,其合理的路径是正确设定汇率变化的目标区、加强区域性的货币合作和限制投机资本的“无度”流动。
一、汇率的内稳定机制及其偏差汇率内稳定机制是指通过影响决定汇率的内在因素及市场供求规律以保持汇率稳定的系统安排。
这种安排可以是自然演进的结果,也可以是人为设计的结果,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随着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汇率的内稳定机制经历了两大阶段:(1)从1816年开始,长达116年的金本位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汇率由铸币平价和外汇供求决定。
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受外汇供求的影响而上下波动,但由于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其波动幅度很小(±5%。
一7%o),因而这一阶段的汇率内稳定机制的基础是黄金;在1944一1971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允许上下1%的波动幅度,汇率内稳定机制的基础是黄金和美元。
(2)由于“特里芬难题”无法解决,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不足,1973年后牙买加体系替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大部分发达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政府对汇率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上下波动的界限,而是听任外汇市场外汇供求变化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而许多发展国家采用的是钉住汇率制,即本网货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并允许汇率在较小的幅度内波动。
特别是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取消黄金条款后,各国纸币发行不再规定含金量,此时汇率的内稳定机制从中长期来看是山购买力平价以及经济增长状况所决定的。
而从短期来看,应反映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以及外汇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决定汇率内稳定机制的既不是黄金,山不是美元,而是各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
当然,这种汇率的内稳定机制有时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扰动,诸如外汇投机、人们的预期以及突发的新闻等。
牙买加体系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因经济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高,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个国家,因而倾向于实行钉住汇率制。
虽然钉住汇率制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扼制通货膨胀和维持国家信誉,但它也有明显的弊端,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与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1.本币严重高估。
发展中国家采取钉住汇率制,将本币同与其经济联系密切国家的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关系,并通过这个比价换算水币,与其它外币之间的汇率。
这样,不管汇率的内稳定机制如何运作,汇率必然高度稳定。
当名义汇率超过本币的实际价值或国际通货膨胀差异对,就会出现本币高估现象。
例如,1988年开始墨西哥政府实行以美元为“锚”的钉住汇率制,这对墨西哥的涉外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20世纪90年代初,墨西哥经济不仅洗刷了拉美债务危机的耻辱,而且成了拉美经济发展的典范,通货膨胀率也由1987年的160%下降到1994年危机前夕的 6.9%。
但是,同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只有3%左右,加之美国1994年接连6次提高利率,进而使比索对美元高估了30%,严重威胁了墨西哥的汇率内稳定机制。
不久,在国际投机力量的攻击下,银行倒闭,资本外逃,钉住汇率制度崩溃,金融危机爆发。
2.经常项目逆差加大。
由于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即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因而汇率高估会影响该国的外贸出口,同时刺激进口,促使贸易收支的恶化。
贸易收支是构成经常项目的主要细目,因采取钉住汇率制而出现本币的严重高估,使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收支恶化,甚至出现长期的、大额的经常项目的逆差。
例如,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中,本币高估对墨西哥的外贸出口造成了致命打击,90年代以来墨西哥经常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到1994年经常项目逆差额达280多亿美元,占60?比重的8%左右,大大超过5%的国际警戒线。
3.短期外债压力增强。
发展中国家为了缓解经常项目的长期、大额逆差,常常会通过提高利率,以吸引大量的外资流入,形成其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收支顺差,进而弥补经常项日的逆差。
同时,发展小国家还经常以直接举借外债的办法来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
世纪之交的数次金融危机表明,这种用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的做法,容易加大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压力。
如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前夕,墨西哥政府为了缓解经常项目的逆差,一方面对外发行大量以美元计值的短期债券;另一方面则开放本国证券市场,允许国际游资进入,这些举措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重大隐患。
4.短期资本抽逃引起金融恐慌》在钉住汇率制下,如果实际汇率长期偏离内稳定机制所耍求的汇率水平是很危险的,它不仅造成经济关系的扭曲,而且会在政府被迫调整汇率水平(宣布本币贬值,或放弃钉住汇率制)时,打击市场信心,引起资本抽逃,以及本币大幅度的贬值,直至爆发金融危机。
例如,2002年初,当阿根廷政府被迫放弃1美元兑换1阿根廷比索的货币局汇率制度时,比索曾一路下跌至1美元兑换4阿根廷比索,这使市场信心顿挫,居民疯狂挤兑银行,汇市和股市严重下挫,金融机构大量倒闭,资本大量抽逃,金融恐慌使阿根廷经济陷入困境,引发大规模的社会骚乱,并且引发巴西、乌拉圭等地的金融动荡。
二、汇率的外稳定机制及其偏差汇率的外稳定机制是指通过影响汇率决定的内在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而将汇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上的一系列安排。
其中,政府以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是直接的外稳定机制,而政府以其他措施调节汇率则是间接的外稳定机制。
从实行钉住汇率制的发展中国家来看,危机前夕政府大多采取直接的外稳定机制——动用外汇储备直接人市干预,这样做也许能够取得局部、暂时的效果,但就总体、长远而言,其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带来惨烈的后果。
首先,动用外汇储备干预的机会成本巨大。
外汇储备作为政府可以随时动用的外币资产,从量上看,其储备规模一般应相当于3—4个月的进口额或40% 的外债余额,此外还应考虑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经济的开放程度、国家对外借款的能力、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合作状况等因素。
从质上看,外汇储备的币种选择则取决于软硬货币的利差,当软硬货币之间的利差大于软币贬值程度时则选择软币;当软硬货币之间的利差小于硬币升值程度时则选择硬币。
但是,由于1973年浮动汇率制后,各国汇率波动无常,特别是人们的心理预期和一些突发事件(如9 • 11事件)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必然会给软硬货币的判断带来很大困难。
另外,目前各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式过于单一,尽管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和芬兰银行等把部分外汇储备交给国际著名的投资基金代管,但绝大部分国家还是把外汇储备存放在该货币的发行国或购买发行国的债券,那么外汇的投资收益率与利息收益率之差便成了外汇储备的成本。
由于外汇储备机会成本的存在,过多的外汇储备无疑是一种外汇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而且储备过多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又会使其潜在的机会成本增大。
其次,境外对冲基金的杠杆效应显著。
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有相当多观点认为国际银行贷款资金比对冲基金更具不稳定性;甚至有分析表明,对冲基金主流是健康的,大部分对冲基金是“套利者”而非“投机者”。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纪之交的金融动荡中,对冲基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泰国金融危机小,索罗斯的外汇投机便是例证。
他们或是大量拆借被投机国的货币(一般为币值高估的货币),全盘抛售后,引发该国货币大幅贬值,再买回还贷,获取差额; 或是在现汇市场上抛售被投机国货币,同时购进美元与该国货币的期货,获取交割时的差价;或者根据被投机国为了阻止投机而提高利率的判断,在股市与汇市之间作对冲交易,以获取股市波动的差价。
事实上,对冲基金无非是一种投机组合,是两种或多种投机的对做。
由于外汇投机和对冲基金均属于远期外汇交易,通过保证金制度下的不断抵押贷款,其资金有一个杠杆效应和放大效应,其杠杆比例一般为1: 20-50,有的甚至更大,如索罗斯虽然只有25亿美元左右的自有资金,但他随时可动用的资金却达到1250亿美元左右。
因此,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清算银行推出《与高杠杆金融机构往来时的审慎手册》,并从中给出了加强对冲基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据1[估算,全世界对冲基金规模达6000亿——10000亿美元,很显然,当这些对冲基金运作时,靠几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是难以招架的。
更有甚者,当对冲基金发动冲击造成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时,人们的市场心理预期会恶化,进而引发信贷资金的迅速撤逃。
再次,外汇投机耗费外汇储备的突发性。
早在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中,克鲁格曼就指出,与钉住汇率制度相矛盾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耗尽国家的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耗尽并不是一个平稳的、渐进的过程,而是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投机者会突然将政府手中看似充足的外汇储备全部买光,从而使钉住汇率制丧失物质基础,提前崩溃。
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时,墨西哥政府动用其25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借用250亿美元外汇阻击外汇投机;1997年泰国政府的3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在投机者冲击下迅速告罄。
而且投机攻击和外汇储备的耗尽通常发生在危机发生国货币汇率上升或过分高估之后,如从1988—1994年,墨西哥比索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上升了30%以上,这也正是发展中国家钉住汇率制遭受外汇投机的隐患所在。
最后,外汇储备干预与国内宏观经济目标的矛盾加剧。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钉住汇率制,在这种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则本国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多,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如汇率波动超过了规定的幅度,该国政府就必须拿出部分外汇储备,在市场上出售,以增加外汇供应,平抑汇率波动的幅度。
但是,逆差国家政府的这种干预一方面会使逆差国家原本稀缺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当政府抛售外汇、购进本国货币的同时,市场上本币供给会相应减少,银根抽紧,从而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反之,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外币供给增多,外币贬值,本币将升值。
如果汇率波动超过规定的幅度,该国政府就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购进外汇,以增加本国的外汇储备。
但是,顺差国家政府的这一行动会使国家的外汇储备愈发增加,本币供给扩大,容易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当政府人市干预行动与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大相径庭时,则会激化国民经济的内外部均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