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清廉人物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一、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七、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欢迎借鉴!1、羊续:“悬鱼太守”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
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
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2、刘宠:“一钱太守”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
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
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
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
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
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3、山涛:“悬丝尚书”、“璞玉浑金”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著名清官。
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一百斤上等蚕丝。
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
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
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
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
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象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4、徐勉:“风月尚书”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
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
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
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
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
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1.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都以廉洁自持著称。
据传,孔子曾经在官场中担任过几个重要职位,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不接受贿赂,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他的廉洁行为深深影响了后世。
2. 刘备: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人物,他是刘备蜀汉的创立者。
刘备一生都以廉洁自守著称,他在担任官职时,不接受贿赂,不徇私情,秉公办事。
他对待下属宽容大度,重用人才,深得人民的爱戴。
3. 文天祥: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名将和文学家,他以其廉洁正直而闻名于世。
在担任官职期间,文天祥坚决抵制贪污腐败行为,他曾多次上书反对贪官污吏,为民众维护利益。
最终,文天祥因为他的廉洁品质而被朝廷贬斥,但他的名声却流传至今。
4. 赵括:赵括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以其廉洁正直而闻名。
据传,赵括曾经在魏国担任官职,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不接受贿赂,不徇私情。
他在军事上也一直秉持正义,不滥杀无辜。
赵括的廉洁品质使得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5. 陆游: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其廉洁自守而著称。
陆游在担任官职期间,坚决抵制贪污腐败行为,他曾经多次上书反对贪官污吏,为民众维护利益。
他的廉洁品质使得他备受人们景仰和敬重。
这些历代名人的廉洁故事,都是他们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不接受贿赂,不徇私情,以廉洁自守的典范。
他们的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历史廉洁故事五则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为会稽太守,居官清廉。
“见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颇有政声。
离任时,山阴县有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赠宠,宠一再婉言拒绝,最后终因盛情难却,“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时人誉之为“一钱太守”。
二不尚书明万历进士范景文,历任文选郎中、工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等要职。
当时许多亲朋好友常登门相求,均被范景文一一谢绝,并在门上贴出“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的告示,以明心迹。
于是,获得“二不尚书”的美称。
三汤巡抚清朝汤斌,顺治进士。
任江宁巡抚时,“澄清吏治,大江南北无一物不得其所”。
为官清正,政绩卓著,生活俭朴,安于清贫,一日三餐常以豆腐汤佐食。
汤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生活像黄连汤那样苦,而于世却像人参汤那样补,因而百姓送他一个“三汤巡抚”的雅号。
四知先生后汉杨震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
县令王密曾是杨震举荐的荆州茂才,到夜间,王密以十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
震厉声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羞愧地退出。
时人因此称其为“四知先生”。
五代清卿隋朝袁隶修致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和隋五个朝代,历任尚书郎、太常少卿、信州刺史、都官尚书等要职。
为官50余年,始终以清贫为本,未曾受过一升酒,一束帛。
为此被称为“五代清卿”。
历史廉洁故事之三【发布时间:2010-08-31】【作者:宣教室/来源:】【阅读:179 次】【字体显示:大中小】【打印】【关闭】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
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
同僚们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
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房梁挂钱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免官来到黄州。
由于薪俸减少,穷得过不了日子。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清廉名人故事:
1.包拯:包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以廉洁公正、铁面无私
而著称。
包公在担任官职期间,始终坚持廉洁自律,拒绝接受贿赂,为百姓伸冤平反,深受人民爱戴。
2.海瑞:海瑞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他一生清正廉洁,执法严明,
严惩贪官污吏,为百姓谋福祉。
海瑞的清廉风范深受后人敬仰。
3.焦裕禄:焦裕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优秀党员干部,他在担任河南
省兰考县委书记期间,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水涝和盐碱地,为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
焦裕禄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
这些故事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书籍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形式,向四年级学生进行清廉教育,培养他们的廉洁意识和道德观念。
古代廉洁小故事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自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廉洁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廉洁小故事篇一:父清子廉的胡质、胡威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
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
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
”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
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
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
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
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
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
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
”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
”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
期间,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
”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古代廉洁小故事篇二: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历史中的四个清廉故事感悟心得历史中的四个清廉故事感悟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1. 明朝的况钟:况钟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在他临终时,皇帝问他的身后事如何安排,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一子一婿,都是我的亲人。
”这句话朴实无华,却深深表达了一个清官对家人的深情厚爱。
2. 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深受百姓爱戴。
他曾经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这句话深刻表达了一个清官应有的高尚品质和责任感。
3. 海瑞:海瑞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他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曾经说过:“为政者,不能取悦于一时,而要以德政泽民。
”这句话深刻表达了一个清官应有的执政理念和道德标准。
4. 于成龙: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他曾经说过:“勤政爱民,是我做官的本分。
”这句话深刻表达了一个清官应有的职责和道德标准。
从这四个清廉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感悟和心得:1. 廉洁公正是一个官员应有的基本品质。
一个好的官员应该以公正、廉洁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接受贿赂,不滥用职权,不偏袒任何一方。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2. 亲情和家庭是每个人的重要支撑。
一个好的官员应该把家庭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同时也不能为亲情所左右。
在面对亲情和工作的抉择时,应该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工作,不因私情而违背职责。
3. 执政为民是一个官员应有的执政理念。
一个好的官员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对待工作,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4. 勤政爱民是一个官员应有的职责和道德标准。
一个好的官员应该勤勉工作,尽职尽责,不懒政、不怠政,为人民谋福利。
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标准的树立,做到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历史上的这四个清廉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官员应该以公正、廉洁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接受贿赂,不滥用职权;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标准的树立;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是一个官员应有的职责和道德标准。
历史上的清廉故事一、引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清廉一直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
许多历史人物都以清廉著称,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这些清廉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员的高尚品德,也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二、历史上的清廉故事1、包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他以清廉著称,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他严格执法,不畏权贵,曾多次弹劾贪官污吏,深受百姓爱戴。
在他去世后,宋仁宗赐予他“清风亮节”的谥号。
2、于谦:于谦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清廉正直著称。
他在官场中始终保持廉洁,曾多次拒绝贪官的贿赂。
在明朝政治腐败时期,他坚持己见,为国家尽忠职守,最终被奸臣陷害,以“谋逆”罪名处死。
3、海瑞:海瑞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官员,他以清廉和刚正不阿著称。
他在官场中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不讳地抨击贪官污吏。
尽管因此遭受打压和排挤,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的清廉形象深入人心,被百姓称为“海青天”。
4、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和文学家,他以清廉和刚正不阿著称。
他曾担任过知县等职务,在任期间坚决反对贪污腐败。
他关心民间疾苦,曾多次为百姓伸冤,深受百姓爱戴。
三、结论这些历史上的清廉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清廉的理念,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保持清廉正直的品质才能在官场中立足,赢得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同时,这些故事也提醒我们,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仍需努力奋斗。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积极倡导清廉文化,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清正廉洁历史小故事60则引言概述: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敬佩的清正廉洁的人物和故事。
本文将为您介绍60则清正廉洁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启发人们对清廉正直的追求。
正文内容:一、政治家的清正廉洁1.1 诚信为本- 中国古代政治家孔子在担任官职时,始终秉持诚信为本的原则,以身作则,深受人民敬仰。
- 孔子的学生曾子在担任官职时,坚守原则,清正廉洁,为人民树立了榜样。
1.2 勤政为民- 古代政治家杨度在担任地方官员时,勤勉工作,关心民生,为百姓办实事,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 清代政治家纪晓岚在担任官职时,勤勉公正,为民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
1.3 廉洁奉公- 古代政治家贾谊在担任官职时,坚决抵制贪污腐败,以廉洁奉公的态度处理政务,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 清代政治家杨度在担任官职时,清廉自持,不受贿赂,为政务清明,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军事将领的清正廉洁2.1 忠诚国家- 古代将领岳飞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忠诚于国家,不畏强敌,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 近代将领黄继光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勇和忠诚,为国家争取了胜利,成为英雄的代表。
2.2 公正无私- 古代将领李广在军队中以公正无私的作风治军,严明纪律,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信任。
- 近代将领赵云在战场上以其公正无私的品质和军事才能,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2.3 勇敢无畏- 古代将领关羽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称为“武圣”。
- 近代将领叶挺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无畏,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文化名人的清正廉洁3.1 崇尚道德- 古代文化名人杨雄崇尚道德,以清正廉洁的品质影响后世,被尊称为“清高先生”。
- 近代文化名人鲁迅以其清正廉洁的品质和对社会不公的声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
3.2 坚守原则- 古代文化名人王安石在官场中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摇,以清正廉洁的品质影响后世。
历史人物廉洁小故事
以下是3篇关于历史人物廉洁的小故事:
故事一
明朝官员于谦以廉洁著称,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他告诫自己,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而贪污腐败,要让人们评价自己的是非曲直。
故事二
唐朝的刘晏,在担任转运使时,把办公费用减到最低限度,穿破旧衣服,住旧屋。
这种艰苦的生活作风丝毫不影响他的清廉形象。
他一心为公,忠于职守,深受皇帝信任。
故事三
清朝官员张伯行清正廉洁,他认为官吏应该“自奉俭朴,以养清廉”。
他在官场中一直秉持着这一原则,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他甚至在为母办丧事时只买了几件衣服和一担谷子来祭奠母亲。
他的清廉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关于清廉的名人故事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都以他们的清廉正直和诚实为人们所称赞。
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对道德原则的坚守,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几个这样的名人故事。
1.包拯:公正无私的法官包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法官,以其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他一生为官清廉,严惩贪污腐败,绝不姑息。
他的名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充分表达了他的廉洁观。
在处理案件时,他总是以事实为依据,公正裁判,深受百姓爱戴。
2.于谦:明朝的清官于谦是明朝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对权贵不屑一顾。
他的诗歌《石灰吟》描绘了他廉洁正直的品格:"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的高尚品质和坚定原则,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之一。
3.海瑞:明朝的清官海瑞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廉正直、刚正不阿而著称。
他严于律己,勤政为民,对贪污腐败现象坚决打击。
他的清廉形象深入人心,被百姓誉为"海青天"。
他的名言"若有一丝一线不干净,只怕会玷污了朝廷",充分展现了其廉洁奉公的精神。
4.郑板桥:清朝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著名画家、诗人,也是一位清廉官员。
他一生为官清廉,关爱百姓,对权贵不屑一顾。
他在扬州任知县时,曾自撰一联:"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以此表达了他对清廉的崇高追求。
他的画作《墨竹图》以竹为题材,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上这些名人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视官爵如等闲"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的榜样。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坚守道德底线,追求公正和诚实的人生价值。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清廉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 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任南阳太守。
有一次,他的下属送给他一条鱼,他却把鱼悬挂在厅堂上。
后来这个下属又送鱼来,羊续指着悬挂的干鱼说:“你还想让我把鱼收起来吗?”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羊续送礼了。
2. 两袖清风:明朝名臣于谦为官清廉,从不收受礼物。
有一次,于谦进京奏事,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以便送给权贵。
于谦却笑着说:“我只带了两袖清风。
”后来,“两袖清风”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为官清廉。
3. 公孙仪拒收甲鱼: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喜欢吃鱼,很多人都争着买鱼送给他,但他都一一谢绝了。
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公孙仪说:“如果我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送鱼,到时候我就不能吃鱼了。
我现在不接受别人的鱼,就可以一直有鱼吃。
”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清正廉洁的品质,他们不为私利所动摇,坚持原则,为人民服务。
这些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1. 羊续悬鱼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尤其难以容忍贪污的行为,他处政从不搞特殊化,正直廉洁,他以自己的行动,刻苦克俭,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
办公桌上只有几升麦粉,一壶墨水,破旧的竹床和几件破衣。
有一天,当他看见卖鱼者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脸上出现了忧虑。
人家问他原因,他说:“食欲之念,人是无法断绝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像羊续这样居高位、食厚禄的人,能时时刻刻注意生活小节,其精神何等难能可贵!对今人也是一面镜子。
2. 包拯:公正廉明的“包青天”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他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包青天”。
3. 诸葛亮:清廉谨慎的宰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清廉、谨慎、勤勉著称。
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接受贿赂,不谋取私利。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狄仁杰:刚正不阿的宰相狄仁杰是唐代的名臣,以刚正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宰相期间,不畏权贵,直言敢谏,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5. 海瑞:刚直不阿的海青天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名臣,以刚直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清廉正直,不畏权贵,打击贪污腐败。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海青天”。
6. 于成龙:清廉爱民的“于青菜”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名臣,以清廉爱民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生活简朴,清廉自持,深得百姓的爱戴。
他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以示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7. 况钟:克己奉公的清官况钟是明朝一位著名的地方官吏,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爱护百姓,政绩卓著,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在苏州任知府时,对百姓和孤苦无靠者极富同情心,自己每天只吃两顿薄粥,但拿出薪俸的一部分资助百姓搞生产,因此苏州地区家给人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称颂他是“况青天”。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
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
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
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
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
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2、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
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
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
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
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
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
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3、黄霸(?- 公元前51 ),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
”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
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
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
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
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
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
历史文化名人的廉洁故事
廉洁是指一个人在任职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恪守职责,不贪污、不受贿,并以正直和诚实的态度面对职责。
以下是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廉洁故事:
1. 徐有贞:徐有贞是明朝的一个官员,他非常有廉洁的声誉。
在任职期间,徐有贞从不接受贿赂,并且以廉洁自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
他在官职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徐有贞的廉洁品质使得人们对他非常尊敬。
2. 林则徐:林则徐是清朝的一位官员,他作为福建巡抚期间,以廉洁自守而闻名。
当时,英国人向中国贩卖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衰落。
林则徐坚决禁止鸦片的种植和贸易,并且严厉打击鸦片走私。
尽管英国人对他进行了威胁和贿赂,但他始终保持了廉洁的原则。
他的坚决立场和廉洁品质使他获得了人们的敬佩。
3. 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化人物,他在文学和教育领域有着重要贡献。
朱自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了廉洁的原则。
他从不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或贿赂,坚决维护学校的廉洁和公正。
他的廉洁品质对学生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励他们也要做一个廉洁自守的人。
4. 李宗仁: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在抗战时期担任过重要的职位,一直以廉洁自守而著称。
在任职期间,他拒绝任何形式的贿赂与腐败,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他的廉洁品质和正直态度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在面对职责和诱惑时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坚持了廉洁自守的原则。
他们的廉洁故事提醒我们,无论财富与权力多么诱人,廉洁与正直的品质永远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人物的廉洁故事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廉洁的行为,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廉洁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廉洁的信念和行为,影响和改变世界。
一、包拯:铁面无私的廉洁典范
包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以铁面无私、公正廉明著称于世。
他痛恨贪污腐败,曾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在他任职期间,拒绝了大量的贿赂,对权贵从不徇私。
他的清廉正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二、海瑞:刚正不阿的清官
海瑞,明朝时期的著名官员,以刚正不阿、清廉如水著称。
他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对任何形式的滥用职权都深恶痛绝。
他的一生都在努力维护公正和廉洁,被誉为“南包公”。
三、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焦裕禄,中国现代的党员干部,兰考县的县委书记。
他在任期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治理“三害”,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仍忍着剧痛坚持工作。
他的奉献精神和廉洁品质,感动了无数人。
这些人物的廉洁故事,展示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廉洁的理念,为世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准。
他们的故事启示我们:廉洁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和行动,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公正、廉洁的社会。
历史清廉家风故事
历史清廉家风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例子:
1. 司马迁教子有方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清廉家风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他教育子女要淡泊名利,追求真理,不为权势所屈。
他的这种家风对于后代的成长和为人处世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 包拯家训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清官,他的清廉家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
他教育子女要廉洁奉公,不为私欲所动,要时刻铭记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疾苦。
他的这种家风成为了后人为官从政的典范。
3.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是抗日英雄,他的父亲吉筠亭也是一位廉洁奉公的人。
吉鸿昌在抗日战争时期,时刻铭记父亲的教诲,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动,始终保持清廉的作风。
他的这种家风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4. 郑板桥以竹入联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清廉家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
他教育子女要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动。
他还将竹子的形象融入到自己的
作品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清廉之志。
5. 林则徐勤俭持家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的清廉家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
他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不浪费粮食和财物,要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
他的这种家风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这些历史清廉家风故事告诉我们,清廉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石。
只有保持清廉的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中的五个清廉故事一、羊续悬鱼东汉的时候有个叫羊续的人,在南阳当太守。
这地方啊,那时候风气有点不太好,老有人想给当官的送礼拉关系。
有一天,有个下属拎着一条大鲜鱼就来拜访羊续了。
羊续一看,这可不行啊,但又不好当面拒绝让人家下不来台。
他就先把鱼收下了,等那下属一走,他就把鱼挂在屋子外面了。
过了几天呢,那下属又来送鱼,羊续就指着外面挂着的已经变成鱼干的那条鱼说:“你看,上次的鱼还在那儿呢,我可不能再要你的鱼了。
”就这么着,大家都知道羊续是个清廉的官,不敢再给他送礼了。
二、于谦两袖清风明朝的于谦那可是个大忠臣,还特别清廉。
他在京城当官的时候,那时候官场里很多人都贪污受贿,风气很不好。
有一次,他要从外地回京城述职。
按说一般人回来的时候都带好多当地的特产啥的,好去打点关系。
可于谦呢,啥都没带,就两手空空的。
别人就笑他,他就写了首诗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意思就是我就这么清清白白地去见皇上,省得老百姓在背后说我坏话。
你看,这多有骨气,两袖清风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
三、子罕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
有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美玉,那玉可漂亮了,他就想把这块玉献给子罕。
子罕坚决不要啊,那人就说:“这玉可是个宝贝,您怎么能不要呢?”子罕就回答说:“你把玉当作宝贝,我把不贪当作宝贝。
如果我收了你的玉,那咱们俩的宝贝就都没了。
”最后那人没办法,只好把玉拿回去了。
子罕这境界可真高,在那个时候就知道廉洁的重要性,不被财宝诱惑。
四、刘宠一钱太守东汉的刘宠在会稽当太守的时候,那可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变好了。
后来他要调走的时候,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山里出来,每人拿着一百文钱要送给他。
老人们说:“我们这些老百姓以前没少受官吏的骚扰,自从您来了之后,我们的日子过得安稳多了。
您现在要走了,这点钱就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刘宠很感动,但是他又不想收老百姓的钱。
可是老人们很坚持,他没办法,就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就当是收下了他们的心意。
廉洁奉公历史人物故事
摘要:
1.前言
2.廉洁奉公的历史人物
3.廉洁奉公的故事案例
4.总结
正文:
【前言】
廉洁奉公是一种崇高的品质,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追求的精神风貌。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都以廉洁奉公而著称,他们的事迹不仅成为历史的佳话,更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本文将从廉洁奉公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案例两个方面,介绍他们的事迹和精神。
【廉洁奉公的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廉洁奉公的历史人物。
他们分别是:
1.诸葛亮:蜀汉时期的丞相,他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本人却十分清廉,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家人。
2.包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以廉洁公正而著称,他的“包青天”形象深入人心。
3.海瑞:明朝时期的名臣,他以清廉奉公、直言敢谏而著称,被誉为“明代第一清官”。
【廉洁奉公的故事案例】
以下是一些廉洁奉公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案例:
1.诸葛亮的故事:在诸葛亮临终前,他给家人留下了遗嘱,要求家人生活节俭,不得贪图享受。
他的清廉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2.包拯的故事:在包拯担任知府期间,他坚决反对贪污腐败,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
他的清廉事迹,被誉为“包公掷砚”。
3.海瑞的故事:在海瑞担任知县期间,他坚决反对贪污腐败,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
他的清廉事迹,被誉为“海瑞罢官”。
【总结】
廉洁奉公是一种崇高的品质,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追求的精神风貌。
诸葛亮、包拯、海瑞等人的廉洁奉公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历史清廉人物故事——况钟
刚正廉洁,孜孜爱民
——苏州知府况钟
况钟(公元1381年—1442年),字伯律,号龙冈。
江西靖安(今江西西北)人。
祖上是一个士大夫之家,到祖父况渊时全家十余口都在战乱中丧生,只剩下况钟之父况仲谦。
因年幼无依,被况渊友人黄胜祖收养,况仲谦也改姓黄,后来况钟任礼部郎中时奏请宣宗批准他恢复了况姓。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况钟二十四岁。
这时靖安县来了一个新的知县俞益,为官清正,想选用一个能干的书吏。
有人推荐了况钟。
俞益一下就选中了文理通达、书法端正的况钟,于是正式任用况钟为县衙礼曹,管理礼仪、祭祀一类的事务。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况钟赴京到掌管任免和考核官员的吏部去考绩。
因为考核优秀,被破格提拔为正六品,朝廷任命况钟为礼部仪制司主事。
况钟在礼部任职最后考核结果是“以贤劳著称”,提升为礼部仪制司郎中。
后况钟又被选中出任苏州知府。
况钟到达苏州府就深入了解情况,当时苏州贪赃枉法的奸吏横行,人民苦不堪言。
况钟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开始装作糊涂,故意向左右之人询问该如何处理案卷,并按他们所说的方法给批文。
实际上况钟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私行察访,将他们的种种表现记录在案,全面地掌握了这些奸吏的罪行。
过了一个多月,况钟开始采取行动了。
他命令左右手下准备香案,把学官子弟及僚属全部叫来,对他们宣读皇帝“敕书”,奸吏吓得惊恐万状,浑身发抖。
况钟雷厉风行地撤换了一大批平庸无能的属官,还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重视办学,兴修太湖水利、
设济农仓、主修桥梁、古迹等,他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为人公正,不谋私利,苏州百姓称况钟为“况青天”。
况钟在苏州知府任上三次离任,三次又被留任。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况钟积劳成疾,于十二月底病逝于任上。
噩耗传出,百姓痛哭流涕,罢市停业,以示哀悼。
苏剧《十五贯》塑造了况钟这个历史人物。
虽然在《十五贯》这出戏中况钟已是个艺术形象,但为民伸冤,伸张正义的特点与历史上的况钟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