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重点简答题归纳(上)(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期中简答题整理
分析我国海陆疆域特点及优势。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东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优良港湾有利与各国来往及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可通过陆上交通与各国来往。疆域辽阔给生存发展提供了空间,蕴含丰富自然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影响:1、海洋湿润气候深入内陆,东部气候湿润。
2、多数河流自西向东,便于东西经济交通联系。
3、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观察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
断哪幅为南方地区并说出判断理由。
答:B。图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少雨,1月均温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东西部应各自发挥哪些优势实现交流和互补?
答:东部:给西部提供资金、人才、技术、教育、信息。
西部:发挥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方面的优势,将资源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最美景观集中处”位于川滇藏交界处,即(横断山脉)。该区域显著特点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请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分析旱涝灾害的频发。
答:自然:夏季风不稳定。
人文: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
分析海南岛地势特点。
答: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外流,因此为中间高,四周低。
以平原、丘陵为主。
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给长江下游河段带来的影
响主要有什么?
答: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航道堵塞,洪涝灾害。
图中A河段有何水文特征?从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角度,说明形成此特征的原因。
答: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A处位于地势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分析台湾成为“天然植物园”的自然原因。
答:纬度低,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较高,气候的垂直变化引起植被的垂直变化,使森林树种丰富。
为了改善林区生态环境,人们在加大对红松林抚育管理的同时,还设想利用温室栽培菌类和珍贵药材,并对收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再出售。请结合所学植树,分析这一设想的合理性。
答:利用温室栽培菌类和药材,可以加快菌类和药材的生长速度,提高产量,避免野生菌类和珍贵药材资源的破坏;对收获的菌类和药材进行深加工,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分析四川盆地成为我国最大水稻和油菜籽产区的有利自然因素。答:四面受山脉阻隔,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
从不同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人们的生产生活差异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长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
分析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并说明该工程的伟大之处。
答:自然原因: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从高海拔地区流向低海拔地区,落差较大,是岷江从山区泻入中原的瓶颈之地;该地降水集中夏季,季风不稳定,常造成河水泛滥成灾。
伟大之处:1、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形式,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2、使岷江不再泛滥成灾,对成都平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远影响,成都平原因此被誉为“天府之国”、
3、历史悠久,至今仍为成都平原成为西南最重要商品粮基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川谚语“天府美自都堰来”蕴含了哪些道理?
答:1、人们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分析促进上海经济繁荣的区位优势。
答: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依托;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沿江临海,铁路、水路交通发达。
简述内蒙古地区多年来平均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
答:绝大部分平均降水小于4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绝大部分地区为非季风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远离海洋。
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严重,试分析原因及可采取措施。答:过度放牧,不注意草场保护。
建设人工草场,提高牧草产量;控制放牧规模,轮牧休息。
分析西藏建设特色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答:1、海拔高,冬冷夏凉,降水少,适合牧草生长。
2、光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牧草中营养物质积累。
3、牦牛、藏绵羊等独特畜种能适应高寒、低温、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
分析新疆“坎儿井”出现的原因。
答:新疆为温带大陆新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沙漠连绵,水资源缺乏。
分析河流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发展影响的不同之处。
答:北方地区:提供水电。
南方地区:提供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