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6篇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1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开学初我校各班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
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分不开的,我们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
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
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
所以各班进行班级事务分工。
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小学生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在小学阶段,学校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整个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
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各个方面,如学习习惯、待人礼仪、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
在学校里,老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在生活中,老师要教育学生待人有礼、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等。
通过不断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律自强的品质。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行为规范。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品质,让学生知道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学校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还不具备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做好作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在生活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课外活动安排,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解决日常问题。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我管理的品质,让自己更有条理、更有自控力。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是学生情感的依托和道德的榜样,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错误和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德育教育,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摘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实践,对优化德育手段和途径,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生德育行为习惯培养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而班主任工作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导师。
本文就学校如何采取多种德育方法,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作些探讨。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为任何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
正如前面提及到的由于非主流文化对学校的渗透而在学生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的世俗甚至庸俗化行为,其根基,就是少数学生缺少自我完善的要求,从而产生“无聊”心理和浮躁心理以及偏执心理和叛逆心理所至。
因此,抓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关键还是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保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把行为的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尤其是班主任义不容辞,我们要提倡集体、社会对个人的约束,通过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带动个人,形成合力,这样就可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提高学生自控力,培养良好习惯随着社会上黑网吧的增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进网吧,不学习,在班内搞恶作剧,遭到老师、同学们的反对,家长无奈。
当老师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对,就是到了关键时自己把握不了自己。
为此,我每当接手一个新班,就先观察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习惯,针对实际,利用班会课,向学生阐述不良习惯的形成,会对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然后在班内开展大讨论,提高认识,再分别写出纠正不良习惯的具体措施。
为了监督落实,开展了学生自治,班委会成员和值日班长每人一本事先统一设计好的笔记本,把每天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行为不规范的人和事全部记录下来。
如何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在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负责教育他们。
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给小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给小学生适当的自主权,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帮助他们养成每天复习和预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教会小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在与他人相处中注重礼貌和友善。
-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冲突的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培养自律能力:-教会小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明确他们的责任和权利。
-帮助他们制定个人目标,培养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育他们正确管理时间和资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5.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引导小学生了解自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育他们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和节约能源。
-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服务和环保活动,培养公民意识。
6.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培养小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教育他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鼓励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才能。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公平公正的意识,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的价值观。
以上是一些关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建议,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
下面将探究几种有效的策略来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问题和习惯情况,分享培养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经验。
家长要制定合理的行为规范,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双方的合作与支持,可以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形成一致的行为标准,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同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行为习惯培养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培养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讨论、观察和反思,通过观察和模仿优秀的榜样,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形成自律的习惯。
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行为和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积极参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仪表仪态,要有耐心和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师还应该注重语言和情绪的管理,通过积极的言辞和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和奖励机制等方法来促进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利用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和体验正确的行为习惯。
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通过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表扬和鼓励。
通过及时的奖励机制,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的榜样作用以及运用游戏化教学和奖励机制等策略。
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养成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强调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
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对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因此,养成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养成教育强调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
生活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如整洁、守时、勤快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道德观念是指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价值观的培养,如诚实、守信、友善等。
良好的道德观念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应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坚持。
家长和教师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同时,要注重激励和奖励,让孩子在养成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成就感。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通过养成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1. 什么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指导和培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
这一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良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2.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能够培养自律和自控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3.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3.1 人际交往与合作习惯养成- 倾听与尊重:培养小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相互关心与帮助:教导小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并乐于给予他人帮助。
- 团队合作与分工:让小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分工合作的能力。
3.2 自律与责任习惯养成- 守时守信:培养小学生养成守时和遵守承诺的习惯。
- 自我管理与计划:教导小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培养他们管理自己的能力。
- 对错误负责与反思:引导小学生承担起自己的错误,学会反思和改正。
3.3 教室礼仪与整洁习惯养成- 教室秩序:培养小学生遵守教室纪律和秩序的习惯。
- 教室清洁:教导小学生保持教室的整洁,养成自觉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的习惯。
- 教室安全:重视课堂安全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
3.4 坚持与毅力习惯养成- 任务完成:教导小学生养成责任心和毅力,努力完成每项任务。
- 面对挑战:培养小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习惯。
- 目标设定与跟踪:教导小学生设立目标,并跟踪自己的进展。
4. 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通过班会、晨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
-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小学生明白行为的界限和后果。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篇)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篇1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
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
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
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
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
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
学校养成教育规章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学校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养成教育目标学校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热爱劳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条养成教育内容(一)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三)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讲究卫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行为规范:培养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遵循社会公德,自觉维护校园秩序,做到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第四条养成教育实施(一)课堂教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学生活动:学校要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家庭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社会实践: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素质。
第五条养成教育评价(一)学生评价: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师评价:学校要对教师开展养成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鼓励教师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学校评价:学校要定期对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自评,不断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第六条奖惩措施(一)奖励:对在养成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班级,学校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惩罚: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不听从教育劝阻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七条附则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5篇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拟订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在以往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
各班在抓学生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细则(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饭前便后洗手。
2、清洁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课桌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
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
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行注目礼,高唱国歌。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公共场所不得喧哗。
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
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和顺序,不插队、不推搡,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右行礼让。
养成教育⼿抄报资料养成教育⼿抄报⽂明习惯养成⼿抄报 以下是店铺⼩编为⼤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养成教育⼿抄报的内容,供⼤家参考。
更多相关内容请进⼊店铺⼿抄报栏⽬查看。
养成教育⼿抄报(⼀)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良好⾏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的内容⼗分⼴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事,却蕴含了⾜以改变⼈类命运的巨⼤能量。
养成教育的⽬的是培养成功的⼈格,⼈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化⼤家、儒释道等百家要⼈、社会精英⼈⼠及名⼈骚客。
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化中,总结出⼈格之精髓——⼤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教育的空⽩
养成教育⼿抄报(⼆)
⼤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格分为道、德、知⾏、时间、契约、⾏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养成教育⼿抄报(三)
我们始终认为:中⼩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培养。
这既是中⼩学⽣德、智、体、美、劳得以全⾯发展的
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学⽣进⾏“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段。
近年来,我国针对所在⼭区学⽣“性⼦野、习惯差”⼀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些较为实在的具体⼯作,在“促进学⽣素质全⾯发展”上确实起到了⼀定的效果。
完整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XXX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播种行为,可以收获惯;播种惯,可以收获性格。
养成良好的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
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现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研究、文明行为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有关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惯、生活惯和研究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培养目标: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研究、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
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惯。
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
三、养成教育的内容:一)把安全惯抓牢安全是学校管理的底线,全校上下牢牢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常性的开展地震、消防等应急疏散演练。
通过广播电视、橱窗报栏、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传授,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定期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切实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牢。
二)把研究惯抓实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研究,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
从研究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
研究惯主要包括主动研究的惯、认真听课的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惯、及时完成作业的惯等。
研究惯是在研究过程中反复练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研究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的意义范文养成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良好习惯和品德的教育方式。
它强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引导孩子们形成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成为道德有素、思维敏捷、自我规范、积极向上的人。
养成教育的意义在于塑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养成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养成教育。
首先,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们长期日常行为的反映,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们更加规律和有条理地生活。
养成教育通过重复和坚持培养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日常习惯,例如早起、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种坚持早起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早起读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习惯刷牙洗脸可以保持身体的清洁,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更可以培养孩子们自律和责任心。
其次,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问题的根源来自于个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只有通过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养成教育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孩子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公平与正义、什么是友谊与尊重等等。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引导,孩子们可以慢慢地学会如何去评判事情的对错,培养正直、诚实、友善和宽容的品质。
此外,养成教育可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自制力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成功与否。
良好的自制力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合理规划时间、学习和娱乐的平衡,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而情绪管理能力则是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灵活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通过养成教育,孩子们可以通过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养成自律的习惯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第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1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使人深陷泥潭。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和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
以下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庭养成教育问题。
一、家庭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家庭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孩子步入校园后,老师会要求学生达到或做到一些基本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
但是学生在校时间毕竟只有七八个小时,多数时间还是在家里。
《颜氏家训》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意思就是说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人们愿意接受。
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子女从思想感情上乐于听从、接受,父母也容易对子女进行感化,对子女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有些家长把学校教育等同于家庭教育,认为孩子正式上学了,就应该由学校和老师来承担教育的责任,这样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片面的。
其次,家庭是养成教育的起点和摇篮。
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马虎不认真,羡慕别人的孩子怎么听话,学习怎么自觉,怎么讲礼貌等等。
实际上,现在许多孩子都存在如“小霸王”、“小懒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等问题。
此外,刚入学的孩子还存在如学习不专心、不讲文明礼貌、不注意卫生、不按时作息等不良习惯。
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是纯洁无暇的,关键是父母在白纸上写什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别人的孩子表现好,那正是人家不断进行良好家庭教育的结果。
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去抱怨,而是要真正潜心发现并认识到这些问题,有意识地不断进行教育和纠正,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时期。
现在,有些家长忽略了孩子小时候的养成训练,放任孩子,顺其自然。
当家长感到孩子有了偏差的主见,于是又使劲地纠正,结果反倒造成逆反心理。
因此,养成教育最关键的是小学一、二年级。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但等孩子长大了,就象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硬铁,再改变可就困难了。
我们应该“小时严,大了宽”。
趁孩子比较听话,容易训练时培养好习惯,当他们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较强的时候,应以宽为主。
孩子小时已养成好习惯,宽松一点也出不了大格。
二、家庭养成教育对家长的要求
首先,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勤奋节俭等方面为孩子作出榜样。
家长是孩子仿效的标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些家长讲究吃喝玩乐、脏话连篇、懒散虚荣,在教育孩子上却要求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要考好成绩,要上好大学等,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略了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想把孩子培养优秀的可能性太小了。
每位家长只有以自己优秀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品质道德,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一定的文化修养,团结协作与人为善的良好心态等优秀品质去影响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
其次,家长要与时俱进,以学修身。
温总理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就父母而言,学习是一生的事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的知识为孩子解惑,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
比如,和孩子一块朗诵文章,练习普通话,学背古诗词等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些目标和任务,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阅读好书籍、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第三,家长应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以情育人。
严格的家教、必要的家规绝不是家长的一言堂,家长说什么孩子都得听的独裁式教育。
上了学的孩子思维逐渐活跃,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有对社会、人生和事件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家长应尊重孩子,在教育孩子和处理有关事情上,要和孩子共同商量,充分听取孩子的想法,以理论事,寻求最佳解决方法,这对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自我判断能力很有益处。
每位父母应力争做一名民主、贤明、随和、宽容的朋友式的新一代家庭教育者。
三、家庭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是循序渐进。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不同的年龄制定不同的养成教育目标,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或家务,以鼓励教育为主,灌输正确的、浅显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能理解的做人道理,循序渐进地教育和影响孩子步入正规、健康的成长轨道。
比如认真仔细的书写,干净整齐的作业,自己会穿衣服,准时起床睡觉,不吃零食,不拿零用钱,讲文明,懂礼貌等等。
刚开始可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但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家长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要求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做得一天比一天好。
二是贵在坚持。
关于家教道理,大多数家长都懂,一说都知道,可真落到实处却很难。
在日常生活行为养成中,我们要力戒孩子的惰性和随心所欲,更要避免家长的虎头蛇尾。
父母该严厉的时候就要严厉,决不能妥协或姑息,让孩子不良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同时,家长要态度明朗,持之以恒地要求孩子把好习惯做下去。
我们家长要明白,一旦孩子形成了好习惯,受益的不光是孩子,省心省事的更是家长。
三是奖罚分明。
为了达到良好效果,家长要制定一些奖罚措施。
孩子做到的好习惯,要给予表扬或奖励,做不行的,要及时纠正或适当处罚。
比如笔者制定了孩子在养成习惯方面的一些奖惩办法。
每天根据她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完成的好坏给予评星,如作业按时准确完成,按时睡觉、起床,自觉洗手、刷牙,讲究卫生,好好吃饭,讲文明、懂礼貌,考试成绩,背诵古诗词等等都可进行评星,临时表现突出的事情也可进行加星。
通过这些带动她养成好的习惯,星星达到一度数量后,给她物质或金钱奖励。
这些奖励她可以自由支配,平常自己想要的东西、零食、玩具,都要通过这些努力表现才能获得。
实施奖励计划以后,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改进。
四是注重能力养成。
有些家长总想要求孩子门门功课都能优秀,否则,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分数已经不再是评价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尺,只有心身健全,品德高尚,综合能力突出的孩子才能赢得未来的社会。
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思想品德等,不可只看重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品行教育。
马卡连柯说:“正确的进行教育就意味着我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而失败的教育则意味着我们未来的痛苦、未来的眼泪,就是我们对他,对国家犯下的错误。
”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
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我们这个崇尚儒学的国家里,家庭养成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
最后,让我们记住英国教育家普德曼说过的话:“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