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时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机遇及挑战

网络时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机遇及挑战

网络时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机遇及挑战

黄 旭1

, 傅国春

2

(1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2 广东南粤集团,广东广州510300)

摘 要:网络时代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契机,电子政府的建立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提供了理念上和技术上的支持。但同时网络时代政府职责的扩大,也可能为职能转变带来挑战。为了网络时代应该从培育中国公民社会等入手来更好地利用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网络时代; 电子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9)07-0042-02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s Functions in the Internet Age

HUANG Xu 1

, FU Guo-chun

2

(GuangDon 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Guan gdon g 510520)

Abstract :The internet age brings out opportuniti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s functions,while e-government supports this change ideolog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With the expansion of government s functions in the new age,this chan ge also faces challenges.To meet challenges,there is a need to cultivate China s civil society.

Key words :internet age; e-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s functions

收稿日期:2009-05-20

作者简介:黄 旭(1974-),女,湖南长沙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博士,从事中国政治方面的研究。

傅国春(1973-),男,湖南岳阳人,广东南粤集团硕士,讲师,从事中国政治方面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计划体制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虽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几次重大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机构改革的攻关阶段,则收效甚微。历次机构改革始终未能跳出 精简 膨胀 再精简 再膨胀!的怪圈,而历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调整也始终未跳出 放权 收权 再放权 再收权!的误区。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不仅仅是与外部环境的互动问题,而且也是政府自身管理的技术和理念更新的问题。

网络时代的到来,随着电子技术运用于政府的社会管理和自身管理中,又会对政府职能转变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一、网络时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所带来的机遇

网络时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机遇就是电子政府的成立和发展。自从上世纪末,中国政府就宣布要加快电子政府建立。电子政府的建立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契机,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提供了理念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理念上,电子政府形成了全新的管理理念。1 服务理念。服务是电子政府的核心价值取向。电子政府将打破金字塔式结构形式,重新设计政府运作流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便于公民参与各种活动。公民了解政府的资源及行动信息并把自己的需要直接送达政府部门,不必经过各级代表的利益综合。政府还可以对具体的公民或群体做出反应,切实提供个性化服务。2 参与理念。电子政府立足于服务,然而提供何种服务却需公众来决定。电子政府提供了互动平台,政府信息上网,公民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并且公民参与与表达利益的费用低廉,因而公民参与的可能性无限扩大。公民与政府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3 责任理念。在电子政

府时代,责任理念将加强。公众对政府的行为有足够多的了解,若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反应过于迟缓甚至无反应,则社会将形成对政府合法性的挑战。另外,社会借助于互联网,力量得到增强,信息的不对称性将逐步削弱,也有利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这些都必然使政府的责任感得到增强。

理念上的转变将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了服务理念,政府将改变其过去的衙门作风,消除官僚主义的习气。有了参与理念,政府将改变过去 全能主义!的大包大揽的作法,将更多的管理工作归还社会和公民;有了责任理念,政府将摆脱 官本位!的状态,通过为公众服务、对公众负责来获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在技术上,政府将以发展网络社会和建立电子政府为契机,利用网络信息共享和流畅快捷的信息传递及时向社会发布各种政策,法规信息,提供各种政策咨询服务,架起政府与公众间交流的桥梁;将在网上办公,实现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的梦想,包括交税、申请项目、给政府提意见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结果等。这些都有效地加强了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将为实现职能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网络技术还有利于改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变过去的过细的微观管理为有力的宏观管理。网络化为政府全面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状况等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政府不仅可以更科学地进行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政府的网络化也有助于将生产、分配、交换等社会职能归还市场或企业,将一些社会性、公益性、自我服务性的事务性工作从政府中剥离出来,交给中介组织和

事务性单位。

[1]

二、网络时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所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中国政府职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的综合作用,在网络时代中国政府将面

第28卷第7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28 No 72009年7月

JOURNAL OF HU AIHUA UN IVERSITY

Jul .2009

临着政府权力扩张与民主之间的内在张力的挑战。

1 中国政府的历史背景。一是传统封建官僚政治的影响。在中国,国家与政府是同一概念。政府行使着比西方国家更大的职权。这种政治形式能更确切在概括为全能主义政治,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国家政治权力压倒一切,政治权力没有时空限制,可以渗透和扩张到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社会生活皆须以政治国家为中心展开,受其支配和控制。王亚南曾对中国传统的官僚政治的这些特征有非常深刻的揭示,他认为,中国官僚政治包括范围极其广阔,官僚政治的活动与中国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都发生了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官僚政治的支配作用相当深入, 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的设定的樊笼中。![2](P39)这种官僚政治的影响至今犹存。二是,新中国政府建立以后,深受战争年代和苏联政体模式的影响,因此,国家和政府的权力异常之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异常之巨。

2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承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责任重大。作为迟发展国家,为了追赶西方的步伐,一定程度的权力集中是必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导致政府在启动现代化的初期完全占主导地位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这样才能动员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实现现代化。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政府运用政权力量渗透、控制社会各领域,形成了国家高度统合社会的关系模式,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着并将长期存在两个越位:公共生活对私人生活的越位;国家生活对社会公共(民间)生活的越位。

3 网络时代,数字竞争需要中国政府承担更多更大的职能。

如前所述,数字鸿沟在世界普遍存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情况更加突出,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数字鸿沟,而且东西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现象。中国要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要实现复兴中华的理想,就必须弥补这一鸿沟。这将成为未来中国政府的一大职能。另外,政府上网虽然为政治生活带来了新的气象:网络参政,但是同样也加剧了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会利用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和强势,力求在网络社会中建立起与其在现实的 领导和统治!地位相一致的 西方中心模式!。这种 西方中心模式!就表现为一种 文化霸权!,特别是对中国更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宣传,中国将面临更严峻的 和平演变!的危机。为了在网络空间保留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以及保持中国政治的稳定,中国政府必然要主导这场斗争。因此,恐怕政府是不能也不会放弃它传统上所拥有的对社会的控制权力的。另外,政府还面临网络安全等诸多复杂的问题。传统的中国习惯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而复杂的社会也呼唤一个强大的政府。 西方人由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沉迷于享受生活,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生计所迫也期望强者统治。经济发展成为第一要求,两者都失去了对公共领域的关注。![3](P556)。因此,在新的时期,中国政府的强大比西方国家的政府确实有更多的更为充分的理由。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国政府在网络时代的政府职能虽然会发生一些转变,但其总的趋向却是有利于扩张,而非削弱。而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可能削弱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发展民主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客观要求的中国政府职能的扩张与民主要求之间的矛盾,将成为未来中国政治生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大的方向是要实现 小政府,大社会!,这是民主的方向。它与政府职能的扩张之间又是一个悖论,也将是一个难以克服却又不得不克服的矛盾。

三、应对政府职能转变挑战的对策

网络时代,我们在期待政府有较大的作为的同时,仍要推进民主的进程,推进对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具体作法有:

1 培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它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社会基础。过去,我们一直强调集体主义,结果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吞没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遭到扭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在中国已处于萌芽状态。但是它的成熟却是任重道远。现在我国的许多社会组织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单位,社会组织还没有真正达到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如果要培养健康的公民社会,就需要政府通过法律实现对他们的间接管理,放权让许多自治组织,中介组织实现真正的自治和自主权力。只有让非国家的社会组织在法律范围内真正地享有较为广阔的自主活动领域,只有让国家行政性联系之外的其他社会联系方式在社会生活的协调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才能最终培养完善的公民社会。另外,还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公民社会的建设。主要要做到:对网络公民进行伦理和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道德感和公民精神;发挥网络空间中网络舆论的 第四种权力!的作用,使公民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那么政府在管理网络空间时,应当更加尊重公民意见,在法律范围内对网络公共空间实行管理,而不能采取过去打压的简单方式。

2 加强网络立法,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法律保障。中国的法律制度本尚不完善的,网络方面的立法更是如此。目前我国的网上立法都是关于如何管理公民和企业的网上行为的,而且大多也是以行政法规,条例的形式出现。网络立法工作滞后,混乱,没有形成体系。但是法律是界定公民和公民之间,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体系。法律能规范政府和公民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和利益。因此,在网络时代,立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网络立法方面既保护公民的利益,公民的个人权利,又能实现电子政府的管理目标,则是网络时代立法工作的重点。

3 转变政府管理人员的观念,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信念动力。在现代政府机关中,虽然政府上网在同步进行,但也存在着:一形式主义作风。虽然计算机的硬件档次颇高,但是使用人员仅用它作为处理简单的文档或装点门面之用。政府网站上虽然设置了各种服务栏目,但是存在网络内容更新慢,动态信息少,服务不到位,信息难以实现共享等问题。二是衙门习气严重。有些政府部门为了继续对信息资源进行垄断,有意无意地 隐藏!起来,或者对网上公民的咨询置之不理。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了政府管理人员仍是过去的一套老思想,高高在上,官僚作风。它成了阻碍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政府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建设网络政府的重要性并给予有力的支持,要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府不是简单的治民工具,而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系。使政府管理人员的观念由官本位的行政观转向民本位的行政观,树立一切工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信念。

4 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人力资源。我国政府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上的素质低下,是制约电子政府职能转变的障碍之一。有些人没有掌握电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往往成为玩游戏乃至看淫秽图片的工具。试想想,如果一个政府管理人员连怎么发e-mail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谈得上为网民提供咨询服务呢?更不提网站的基本维护和应用了。因此,政府上网首先就是要让政府管理人员上网:通过培训、进修等形式使政府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网络知识、技能和科学管理理论,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识体系和工作方式,运用于政府管理领域,在对原有工作实行有效的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上网工作的简化和量化,实现信息的数字化、职能的电子化和途径的网络化。这样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网上素质,才能最终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5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管理接轨,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关于电子政府的许多先进的管理和建设的经验,在抵制其文化入侵,保持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广泛地吸取经验,将其运用到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来,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电子政府建设中的差距,增强本国政府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跃超.浅析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挑战及解决途径[J].怀化学院

学报,2008,(5):133-134.

[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美]乔?萨托利.冯克利,阎克文译.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

社,1998.

?

43

?

第28卷第7期 黄旭,傅国春:网络时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机遇及挑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