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狼》,使学生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感受其文学魅力。
2. 引导学生分析《狼》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蒲松龄生平简介和文学成就。
2. 《狼》故事情节梳理和分析。
3. 《狼》人物形象分析。
4. 《狼》的寓意探讨。
5. 《狼》的写作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蒲松龄的生平成就、《狼》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写作手法。
2. 难点:《狼》的寓意和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狼》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蒲松龄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聊斋志异》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狼》,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讲解《狼》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寓意和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狼》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自身阅读和思考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7.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案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讨论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引导和鼓励不够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狼》与其他《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探讨其异同之处。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1、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导语: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形容为人残暴。
(豺狼成性)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狼》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狼》。
1.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领悟作者的寓意。
1.3学习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探究,分析狼的形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3.2激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狼的形象。
1.2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2.1深入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2.2拓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通过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狼这一动物。
1.2提问:你对狼有什么印象?狼在人们心中通常是什么形象?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朗读中的困难。
3.分析课文内容3.1分析狼的形象:狼的聪明、狡猾、勇敢等特点。
3.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生命,和谐共处。
4.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4.1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等。
5.合作探究5.1分组讨论:狼在课文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狼的形象有何不同?5.2分组讨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6.2拓展到现实生活中,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狼的形象,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活跃。
2.教学改进2.1在分析狼的形象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2.2在拓展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3.教学亮点3.1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情,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8 狼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三、课前导入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
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四、知识链接1.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名文学家。
代表作《聊斋志异》。
2.写作背景《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五、积累词语1.重点字缀行( zhuì) 大窘(jiǒng) 苫蔽( shàn) 眈眈( dān)少时( shǎo) 黠(xiá) 瞑(míng) 尻尾(kāo)假寐(mèi) 意暇甚(xiá) 毙之(bì) 弛担(chí)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部编四下语文《狼》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教学目标- 理解并背诵课文《狼》;-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学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的运用。
教学准备- 《狼》课文及教材;-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幻灯片;-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狼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步:课文研究1. 让学生跟读课文《狼》。
2. 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课文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谈谈你的理解。
”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
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狼的特点和生活性。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合作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语言运用1. 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狼的短文。
2. 让学生交流并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课文《狼》的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和写作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下次课可以继续延伸狼的话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能够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狼的描绘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狼》的基本内容,理解狼的形象和寓意。
2.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文学欣赏素养。
2.2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狼》的背景和作者蒲松龄。
2. 提问学生对狼的印象,引出本课主题。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狼的形象的认识。
3.3 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狼的形象的分析。
3.4 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 讲解狼的形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3.5 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进行课文内容练习。
2. 教师点评练习结果,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阅读推荐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狼的文学作品,如《小红帽》、《东郭先生和狼》等。
2.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文学欣赏素养。
《狼》教案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作品中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狼的描绘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狼的生态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狼的形象分析。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狼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狼的形象。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狼的特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狼形象的理解。
4.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狼》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狼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总结狼的特点,如聪明、狡猾、凶猛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狼的形象。
(2)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对狼形象的理解。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交流。
5. 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给予评价和鼓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狼的形象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狼形象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篇以狼为主题的小作文。
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狼的文学作品,如《小红帽》、《东郭先生和狼》等,对比分析不同作品中狼的形象。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与狼相关的电影,如《狼图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引导学生从视听角度感受狼的形象。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狼》的基本内容,了解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怜悯之心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3. 主题讨论:探讨课文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得出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7.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主题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表达能力的发挥等。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狼【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
(语言建构与运用)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重点)2.分析文中“狼"和“屠户”的形象。
(难点)【教学安排】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有一位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吸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覆辙了呢?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狼》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字音字形缀(zhuì)大窘(jiǒng)目似瞑(míng)苫蔽(shànbì)眈眈(dān)隧(suì)尻尾(kāo)黠(xiá)基础积累1.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2.一词多义(1)意①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企图(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攻击②盖以诱敌敌人(3)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面②狼不敢前向前(4)之①又数刀毙之代词“它"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5)以①投以骨介词,把②以刀劈狼首介词,用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3.词类活用(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4.重点实词与虚词(1)止有剩骨仅,只(2)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追随、追赶(4)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5)顾野有麦场看,视(6)苫蔽成丘覆盖、遮盖(7)弛担持刀解除,卸下(8)眈眈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9)一狼径去径直(10)目似瞑,意暇甚瞑,闭上眼睛;暇,从容、悠闲(11)止露尻尾屁股(12)狼亦黠矣狡猾三、文本探究整体感知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狼》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作特色的把握。
3. 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字障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朗读训练:(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节奏和情感。
(2)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6. 写作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狼》的教案引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狼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教材或图书,例如《狼的世界》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讲义和学生笔记本。
4. 学生实验材料:纸和铅笔。
教学内容:第一课:狼的生态环境1.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狼的生态环境,包括它们生活的地区、气候和地形。
2. 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生态条件对狼的生存和繁衍的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为何选择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态与物种适应能力的关系。
第二课:狼的特点和外貌1. 学生观察和记录狼的外貌特点,如体型、毛色和眼睛。
2. 教师介绍狼的身体结构和特征,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点如何使狼在野外生存和狩猎。
3. 学生以图文方式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狼的外貌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第三课:狼的社会行为1. 教师介绍狼是群居动物,它们生活在一个由Alpha狼领导的社会群体中。
2. 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或绘画的方式了解狼群的组成和社会结构,以及各种狼在群体中的角色与责任。
3. 学生模拟狼的社会行为,角色扮演不同的狼,通过情节剧本展示狼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四课:狼的繁殖与保育1. 学生了解狼的繁殖方式和狼群之间的子代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狼的繁殖与保育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界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制作海报或写作方式,呼吁保护狼类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
第五课:狼与人类关系1. 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或阅读相关案例了解狼与人类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与人类关系的积极和负面方面,并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合理平衡人类活动和狼的保护。
3.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保护狼与人类共存的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狼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本教案也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环保意识,从而塑造出一个积极、理性和负责任的生态公民。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蒲松龄《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1以一篇《狼》的学习来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
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
2.通过把握狼之狡黠来理解《聊斋志异》内容上“异”的特点。
3.通过朗读体会《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手法,即本文叙事的委曲,情节的曲折。
教学整体思路初读——读通文意再读——读出情景三读——读懂作者教学过程一、初读——读通文意1.自由朗读、展示读(纠正错误),齐读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质疑,学生释疑(难者,教师释疑)3.出示文意,齐读。
二、再读——读出情景1.教师范读第二段,分析“仍”、“前狼”,强调重音。
学生体会朗读其他段落。
展示朗读,分析重音。
教师适时点拨。
2.教师范读第三段,强调缓急,并分析。
学生跟读。
学生体会朗读第四段。
展示朗读,分析缓急。
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强调“目似瞑”的拖音。
)3.提示:2、5段各有一个音需要拖音。
学生朗读展示。
4.注意重音、缓急和拖音,自由朗读,齐读(或一生展示)。
点拨:一个屠户杀狼的小故事,作者却写得波澜起伏,生动曲折,扣人心弦,这也正是《聊斋志异》在叙述上的一大特色,鲁迅评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三、三读——读懂作者解释聊斋、志、异,那么蒲松龄为何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呢?或者说,这则故事有什么奇异之处呢?小结:作者也正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来告诉人们:狼,或者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最终是要失败的。
应该说,这个教案我没有涉及“文笔简练”,因为我没有真正对此理解透彻,更不知如何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三步:上课前的准备。
6月10日我需要上组内的研讨课,正好上《狼》,让大家提提意见。
于是,我对上面那个简案进行精加工。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勇敢、坚毅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分析文章结构,领悟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从文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对文中主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典型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突破重点难点。
(2)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写作手法。
4. 互动环节:(1)组内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狼》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8《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重要实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积累重要实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导语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好心救它,却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名文学家。
代表作《聊斋志异》。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题写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蒲松龄极高的评价。
(三)背景介绍“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共有文言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代表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四)注字音缀()窘()苫()蔽()弛()眈()瞑()隧()尻()黠()二、课文讲授(一)初读课文理解文意1.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注意重音及句子的节奏、停顿。
2.文章翻译(1)第①段: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明确:重点字词:止:仅,只缀:连接、紧跟甚:很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第②段: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明确:重点字词:从:跟从复:又,再并:一起如故:跟原来一样译文: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
1.2 教学内容熟读《狼》的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分析狼的形象和特点,思考狼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探讨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理解狼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作品的社会背景。
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狼的形象和特点,思考其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提前给学生发放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背景资料,让学生预习。
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4.2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介绍《狼》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狼的形象和特点,思考其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互动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问题引导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蒲松龄及作品《聊斋志异》的背景。
(3)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课外阅读,拓展语文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勇敢、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成语的解释。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狼有关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狼的印象。
(2)简介作者蒲松龄及作品《聊斋志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狼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成语。
(2)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4. 分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和寓意的看法。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培养勇敢、坚韧的品质。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狼》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狼》节选于《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狼》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狼》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2.讲解词性活用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
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20.《狼》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作者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
2.理清本文故事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法,达到流畅朗读、初步读出感情的目标。
2.通过探讨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体会屠户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通过探讨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揣摩文章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变化的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赞叹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赞此人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书便是《聊斋志异》,此人便是蒲松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蒲松龄的《狼》,一起去感受有趣味的故事,感悟有韵味的道理。
二、读出故事味——以读促讲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回顾,进行积累拓展。
第一步:解释重点词语,并说出含重点词意思的成语,教师先举出例子,做示范,调动学生,并且要做适当的引导,积极评价,提醒学生课下自己理解成语意思。
第二步,翻译重点句子,含屠户和狼动作、心理、性格特点的句子,为下面的分析做铺垫。
(一)解释文言词语:1.缀行甚远(缀玉联珠)形容完美的诗词作品2.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3.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4.恐前后受其敌(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
5.屠乃奔倚其下(倚势欺人)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6.眈眈相向(虎视眈眈)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
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7.意暇甚(好整以暇)形容既严整,又从容。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蒲松龄《狼》教学设计篇一一、活动目标1.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股市的大概内容。
2.享受与老师,同伴阅读的快乐。
3.体会莫卡自由自在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ppt,人手一本绘本,自制书签三、活动过程1.开门见山的推出绘本。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绘本,想与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故事的名字叫《像狼一样嚎叫》,猜猜书中谁会像狼一样?他为什么样这样做?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在读故事的时候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页用一个爱心小夹子夹在那一页。
提问:你觉得哪一页最有意思,为什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觉得哪里是让你最读不懂的请你用一个问号小夹子夹在哪一页。
问题:你觉得哪一页你看不懂,谁来帮助她解决问题?3.共同跟随老师阅读绘本教师讲述P1~3 。
(1)莫卡想干什么呀?(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4.讲述绘本后半部分感受结尾。
留下问题:莫卡最后为什么又回家了呢?(为第二课时留下问题)蒲松龄《狼》教学设计篇二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自由自在的含义。
2、在合作游戏中,感受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乐趣。
3、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x xx |。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PPT,不同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欣赏绘本,理解故事情节。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书,名字叫?像狼一样嚎叫的那个朋友是狼吗?2、观看PPT,讲述故事。
提问:莫卡自由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不自由的?二、联系生活,理解故事情趣。
1、你觉得你们过得自由自在吗?在幼儿园里什么活动让你不自由自在呢?2、继续观看PPT,欣赏故事。
提问:莫卡自由自在地干什么?你想自由自在地干什么?三、合作游戏,了解方法。
1、我这儿有很多乐器,我们大家自由自在地玩一下吧!2、你们拿着乐器自由自在地玩了,但你们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配上我的'音乐,使我的音乐变得不那么好听了,怎么办呢?认识节奏x x | xx x |,并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批判。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狼》的字词理解。
(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2)文中某些句子结构的理解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查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实践训练法: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聊斋志异》及其作者蒲松龄,引起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查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翻译训练: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6. 朗读、背诵训练:挑选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的理解。
4.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狼》公开课教案
桂园中学林慧渊
导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联系现实生活,领悟文章意味深长的寓意
3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改写文章。
重点:理解、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难点: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改写文章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篇奇异的“狼”的故事,我们今天先来掌握字词、疏通文意,了解这个故事,在这基础上,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对它进行改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故事更精彩。
二、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及节奏。
1字音
2节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场主/积薪/其中
其一/犬坐/于前
三、读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竞赛背诵。
四、试译重点句子。
在译句基础上进行对比,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以及特殊句式。
(1)止有剩骨。
(“止”通“只”,只。
)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停止)
通假字:“止”通“只”,只。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敌对,在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在文中指屠户。
)
(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态度。
)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想,打算。
)
多义词:敌、意
(7)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原意为狗,在文中是指像狗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8)一狼洞其中。
(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打洞。
)
(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状语,意思是从隧道。
)
词类活用:犬、洞、隧
(10)止增笑耳。
(罢了)(《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11)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股:大腿。
而“尻”才解为“屁股”。
)(《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起走。
”)
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耳、股。
(12)投以骨。
(应该是“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这是一个倒装兼省略句。
)特殊句式:投以骨。
五、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提问:
1,在1至4段各用一个动字来概括屠户与狼的情况。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观察文中屠户与狼的动作与神态,体会屠户与狼的性格特征。
狼:贪婪、凶狠和狡诈
屠户:勇敢、机智
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原文回答。
(1)“屠惧,投以骨” 之后狼的跟踪停止了吗?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这时屠户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什么?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面对屠户的防御,狼采取了哪些行动?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作者怎样评价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4你在阅读后得到了些别的启示吗?
A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B人比狼更有勇气、智慧与力量。
C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要警惕生活中的“狼”。
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公共汽车上的骗子、毒贩、贪官等。
六,改写文章。
展开联想与想像,加入精彩恰当的细节描写改写第四段。
1学生构思,自由写作,小组讨论并修改。
2请两到三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作品。
注意口头表达。
3同学评价优点与可改进的地方。
教师点评并总结。
(是否发挥了联想与想象?加入了哪些细节描写?语言是否生动、恰当?改写的内容是否使人物性格更鲜明?等等)
七,挑战题目。
阅读第四段,用原文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前狼假装睡觉的姿势是:犬坐。
(2)前狼假装睡觉的神态是:目似瞑,意暇甚。
(3)前狼假装睡觉的目的是:诱敌。
八,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注释。
2展开联想与想像,加入精彩恰当的细节描写改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