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2.58 KB
- 文档页数:12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樱花、富士山、和服、动漫等图片,师问“这些图片属于哪个国家?”(日本)二、学习新课:环节一:读图填图篇(一)慧眼识图:出示世界地图和日本地形图,并在世界地图中标出了日本,学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读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提示: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2.读图找出领土主要组成(四大岛)3.读图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二)巧手填图:让学生在手中的日本空白图上准确填出以上找出的地理事物:临海、隔海相望的国家、四大岛、海峡、内海、海湾、平原、高山(三)火眼金睛:1.出示日本地形图,学生读图分析日本地形特点,并在图中找出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和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2.出示亚欧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观察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环节二:能力提升篇1、合作探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探究:日本面积狭小,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河流短小湍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出示日本轮廓图,并用红线画出海岸线,学生结论(日本海岸线漫长曲折)。
师接着提问:这样的海岸线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多优良港口,利于海运)环节三:联系生活篇1.我是小导游:赏樱是日本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想让游客在最长时间内欣赏樱花,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为什么?2.地理与生活:出示日本房屋、温泉图片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日本的房屋建筑有何特点?日本为什么多温泉?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出示板块构造图加以强调。
初中地理日本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
3. 学会常用的防震措施。
4. 认识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日本的自然环境。
2. 防震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
2. 日本地图、板块构造学说资料。
3. 防震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导入: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如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位于我国东方,是我们的邻邦——日本。
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二、新课教学1. 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1.1 阅读地图,回答问题:(1)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2)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3)日本的纬度范围是多少?1.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2. 学习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
2.1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2.2 教师讲解: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与火山。
3. 学习常用的防震措施。
3.1 学生阅读防震知识资料。
3.2 教师讲解:如何正确应对地震,如保持冷静、迅速撤离、采取保护措施等。
4. 学习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4.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4.2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阅读地图、资料,总结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三、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强调防震意识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日本地图,标注重要地理特征。
2. 撰写一篇关于日本自然环境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资料、地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防震知识。
日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日本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包括地理位置、国土特征、历史背景、传统艺术和习俗等。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团队合作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特征2.日本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3.日本的传统艺术和习俗4.日本的现代化和国际影响力三、教学活动1.导入活动: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特征。
2.学习活动:a.学习日本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包括幕府时代、明治维新和二战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观网站和观看视频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b.学习日本的传统艺术和习俗,包括茶道、浮世绘和歌舞伎等。
学生可以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他们还可以尝试绘画、写诗或制作手工艺品来体验其中的艺术魅力。
c.学习日本的现代化和国际影响力,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流行文化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有关的材料,进行小组研究和展示,了解日本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和影响。
3.总结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总结和分享,回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体验。
他们可以制作海报、展示板或数字媒体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评价和考核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参与度,包括积极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
2.学习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示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团队合作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书面报告、口头演讲和个人反思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科书: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信息。
2.多媒体资料:包括地图、图片、视频和网站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小组活动材料:包括讨论问题、展示要点和撰写报告的指导材料。
4.学习指导材料:提供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3. 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2.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1)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2) 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学生活动:(1) 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
(2)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2. 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质特点。
4. 介绍常用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同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防震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地形特点特点。
3、了解日本国土面积和人口。
4、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能力目标】1、通过地图教学,强化学生地图的阅读能力、地图学习运用能力。
2、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课堂沉默现象。
3、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懂得在自然灾害前面如何自救、避险等知识。
2、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而没有胁迫感的课堂环境中,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1、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2、日本地形特征。
3、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上的学生沉默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具准备】《日本地形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教学法等。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日本。
日本有“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呼,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
你到底又知道日本多少呢?(讨论:根据你所知道的日本或者与日本有关的说与大家听,看谁说得多?)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说。
(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相信,经过大家在这节课内的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团结合作,我们肯定都能对日本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简单而又动情的几句渲染语,将能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和热情,迅速地把全班学生都推入了学习的角色之中,这对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教学进度及教学效率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本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日本优秀教学案例,使教师能够了解日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堂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将围绕教学设计、学生参与、评价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教案进行研究和讨论。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日本教育理念,如尊重个体差异、培养自主学习者等。
2. 学习日本教学方法,如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3. 分析日本课堂实践,如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
4. 掌握日本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促进自身成长。
三、教学内容1. 日本教育理念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2. 日本教学方法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3. 日本课堂管理策略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4. 日本学生评价方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5. 日本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我国教师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日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精选日本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学案例,分享心得体会,互相借鉴。
4. 实践演练:结合我国实际,尝试运用日本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实践。
五、课程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3. 实践演练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了解日本教育理念,对比我国教育现状。
2. 第3-4周:学习日本教学方法,如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3. 第5-6周:分析日本课堂实践,如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
4. 第7-8周:探讨日本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规划自身成长计划。
5. 第9-10周:实践演练,尝试运用日本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实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日本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2. 讲座视频:日本教育专家讲座。
3. 网络资源:日本教育相关信息及教学方法。
4. 实践道具:如分组讨论卡片、评价表格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上日本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地理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日本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周边国家和海洋。
2. 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通过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浮世绘等;- 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日本的人口和城市- 学生通过观看统计数据或课件中的图表,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或图片展示开始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日本的位置吗?”。
2. 地理位置(1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课件或图片等教具,介绍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国家和海洋。
3. 文化特点(2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一些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等,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可以就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归纳出日本文化的共同特征。
4. 人口和城市(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统计数据或图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就所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强化;-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日本的文化、地理与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日本文化、地理和人口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3.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日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的小论文。
教学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衣食住行话日本广州市天秀中学何佩琼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对课程标准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自然环境有两大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教材希望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还不高。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日本图片、资料,学会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3)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2)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3)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行组组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5)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国家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难点和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如何从日常所见所闻分析出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
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这在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2)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发达的经济、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难点: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在教学中通过三个环节进行学习,在学习环节主要进行三个大块的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通过七个辨析进行分析学习;在收获环节主要是结合ppt总结和板书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在快乐环节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升自己,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五、学习过程屏幕显示:图片(丰田汽车、佳能照相机、索尼照相机等)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产品品牌出自哪些国家么?学生回答:日本。
教师小结:在我国的市场上,随处可见日本的工业产品,这说明了日本经济发达。
注重开拓国际市场。
[视频导入]:播放《猜猜这是哪个国家?》视频,引出主题【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好,你们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呢?探究一:日本的位置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儿,请大家看这两幅图,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说出他们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东亚岛国。
(活动思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说出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个大岛组成?其中哪个岛的面积最大?②日本的海岸线有何特点?这种海岸线特点对经济发展有何作用?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领土组成,接下来我们学习日本的地形。
探究二:日本的地形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观测日本地形图中的颜色,归纳日本地形的特点。
过渡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脉,它是一座活火山。
其实除了富士山,日本还有很多的火山,也经常发生地震。
(教师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吗?(教师追问)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看这则视频,拿起我们的小本子,记一记。
日本的气候又是怎么样的呢?读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何特点?探究三:日本的气候读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何特点?展示日本气候图,让学生归纳气候特点。
(提问过渡)我国的东部也分布这两种气候类型,那与日本的这两种气候特点是一样的吗?思考活动题:①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②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得出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活动思考)读图,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1.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对照新潟(xì )与东京的气候统计图,结合两地的海陆和地形位置,分析日本东西两侧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原因。
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评价习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__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
__语言朴实,记叙真实感人,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教学难点: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4各生字,理解生词。
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写有生词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
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
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1)出示:惊恐残忍照料至仁至义无辜和善抚养有始有终小勺拽着聂荣臻(2)指名读——齐读(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残忍:凶恶、狠毒无辜:辜,罪。
Y()g h!"#$G r'@ D45笔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地图、景观图片和课堂活动,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原有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直观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并通过小组活动探究,以激励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读图析图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升区域认知素养的方式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描图、析图等初步认识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在不断的读图分析中积累知识和方法,形成理性认识。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把难以理解的问题易懂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日本的学习,感受日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等。
80··【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办吗?你们知道富士山在哪个国家吗?你们知道以樱花作为国花的是哪一个国家吗?(日本)是的,就是日本。
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那么,你们眼中的日本是怎样的呢?相信大家对日本都有一定的了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
设计意图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盛事以及关于日本最典型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关于日本的学习。
二、学习新知(一)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1.日本的半球位置。
老师:读“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简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
4. 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1.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1. 课件《樱花》2. 课件《日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播放名曲《北国之春》。
2.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3. 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经济发达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
3. 讲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四、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练习巩固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日本地理位置示意图。
2. 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地貌特点、经济状况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
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教学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衣食住行话日本
广州市天秀中学何佩琼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对课程标准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自然环境有两大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材希望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还不高。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日本图片、资料,学会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3)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2)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3)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行组组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5)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国家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难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日常所见所闻分析出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突破: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小组间汇报展示,从而对比、分析得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活动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课堂内容为“衣食住行话日本”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面,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方式展示出来。
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这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素质教育特征。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如教学活动之前的准备、指导和策划;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在网上或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查找、选择、阅读和整理地理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提供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增加形成性练习,达到知识点突破。
三、教学媒体: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小组讨论的汇报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见另件)
(二)、教学过程详案:
五、形成性练习:(见另件)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