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2.01 KB
- 文档页数:2
一、名词解释:
1.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2.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综合实践学习包(资源包):也称作“资源包”“课程包”。即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和工具,包括课题推荐列表、开题报报告、结题报告、调查问卷、访问提纲、统计图表的范本、评价方法和指标等。
4.档案袋评价: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学生从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期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作品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尊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注重学生对自己的进步做出判断,提供学生发表意见的与反省的机会。
二、简答、论述:
1.综合实践评价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明确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自我评价、发挥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并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即使按计划来说最后的结果是失败的,评价者也应从被评价者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考虑,肯定其活动的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三)激励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综合实践的水平。
(四)多元性原则。这里的多元性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还允许表现自己学习的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评价者要尽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五)发展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视学生:
①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
②是否能够联系生活实际
③是否能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④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
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为今后的进一步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活动课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只是将课程表上的课外活动更名为活动课程,事实上,教学模式、活动方式及评价方法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毫无疑问,开设活动课程绝不等于将课外活动纳入课表。这种将课外活动简单、机械地纳入课程表的做法不但没有将开设活动课程的规定真正落到实处,还抹杀了课外活动的本质属性,异化了原来的课外活动。另外,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如过度膨胀与流于形式并存,学科化倾向严重,简单套用课外活动,目标异化,等等
3.综合实践生成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前都对活动进行周密计划,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4.综合实践过程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辨析题:
四、设计题:
为荆门市象山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设计10个综合实践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