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477.5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能够描述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2. 学习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器材(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情景,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3. 内容讲解:(1)光反应:介绍光反应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
(2)暗反应:介绍暗反应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通过图解方式,展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5. 例题讲解:针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应用,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6.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1)光反应(2)暗反应2.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3.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应用。
但部分学生对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第4节第2课时内容,分为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部分,根据学情计划分别用两个课时完成。
主要的目的是认识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统一,探索该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结合本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共同体现生命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观。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光合色素、叶绿体的结构、酶、ATP等相关知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对光合作用有了大体的认识,如“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制造营养”,但是学生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认知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学生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视角,探索光合作用,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贯穿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因此,物质与能量观是“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要向学生渗透和阐释的一项重要的生命观念。
依据上述要求,结合学生学情,制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阐明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认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始终贯穿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形成物质和能量观等生命观念。
(2)分析科学史资料,在问题串的驱动下不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光合作用概念的模型建构,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培养搜集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能力,发展科学思维。
(3)课外查阅资料和搜集信息,将课堂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学会科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担负社会责任。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分析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在问题串的不断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模型,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第五章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思考与讨论,了解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2.通过阅读课本,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学重、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几个实验2.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三、科学设计,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102103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5min)1.光合作用定义是?场所是?反应式怎么写?2.19世纪末科学界认为糖怎么合成?1928年科学家发现了什么?3.希尔、鲁宾和卡门、阿尔农分别做了什么实验?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完成讨论题14。
自学指导2:阅读课本P103104,回答下列问题(5min)1.光合作用分为哪两个阶段?依据是什么?2.光反应阶段需要什么反应条件?过程是?场所是?物质如何变化?能量如何变化?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学生展示(二)点拨点拨一:1.光合作用定义:指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_______,把__________和____转化成储存着______的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2.反应式:CO2+H22O)+O2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1928年科学家发现甲醛对植物有毒害作用,而且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2)1937年,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
(3)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
进行两组光合作用的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于H2O(4)1946年开始,美国的卡尔文等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C的去向,称为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光合作用大体内容基本了解,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籍及光合作用过程有待于系统研究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能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
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五、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1.教法及媒体选择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2.学法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六、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第4节能量之源一一光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海尔蒙特实验——植物增重来自水 普里斯特利一一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实验一一动力:光 梅耶一一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恩格尔曼实验一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萨克斯实验一一产物:淀粉(实验组) 鲁宾和卡门实验一一O 中的0来源于H2O '■ _卡尔文——卡尔文循环(二)•光合作用的过程2、暗反应能量变化: ATP 中活跃化学能T 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1、光反应-物质变化-能量变化:水的光解ATP 的合成光能T ATP 中活跃化学能物质变化-C02的固定C 3的还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第二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读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可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水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关光合作用不宜讲的过深、过难。
如卡尔文循环不宜讲述。
教材最后将化能合成作用以单独的一块内容列出,作了稍详细的介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生物学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具备一定生物学基础。
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于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如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普利斯特利实验和萨克斯实验等几个重要实验和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农作物产量有很密切的关系。
但是,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认识肤浅,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深入,重视程度也不够。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一节,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等知识。
光合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
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还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大处说,当今人类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因此该部分的教学更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2、知识结构关联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理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反应光合作用的过程暗反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1)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漫长;了解历史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高考常考知识点,过程十分复杂难理解;对增加农作物产量等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能力方面: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教学方法】学案式教学 + 过程式教学 +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知识框架】【教学过程】上课前分好学习小组、指定好小组长。
Ⅰ导入时间:4min教学设计:导言 + 情景剧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讲授:我小时候就知道咱们桓台县是全国闻名的吨粮县,最近我又听说咱们桓台县要推广种植大棚蔬菜,这不,我刚到咱桓台二中,就碰到了菜农老王和老李,老王兴高采烈,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老李却愁眉哭脸,这是为何呢?让老王、老李来给大家说说,有请老王和老李。
非常感谢老王和老李的精彩表演,谢谢!就让我们开始《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探究吧!(板书)啥是光合作用呢?不仅老李想知道,早在30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揭开光合作用神秘的面纱吧!(板书:(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请拿出学案,看学案的第一部分内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请按要求完成该内容的学习,5分钟后,找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高中生物必修一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
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学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基础。
对于光合作用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的学习学生会有些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七、教学策略1.对多个实验进行有效的整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有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学习这些探究实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过程。
有些实验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就有所接触,对于这些探究实验的学习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讨论,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通过对反应式中元素的来源和去向的探究把学生引入鲁宾、卡门实验和卡尔文实验的学习,这两个实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教师先讲授实验过程,再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体验、感受科学家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
2.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做了适当的调整在讲授探究氧气来源的实验时穿插介绍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内容;在讲授探究碳元素的转移途径的实验时穿插介绍暗反应的内容,这样处理不仅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于学生把握它们的联系;还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第5章第3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师准备1.视频《光合作用的过程》《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复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内容。
2.预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如图为上海世博会上的一款“叶子”概念车。
“叶子”是一款概念车,它集光电转换、风电转换和二氧化碳吸附转换等自然能源转换技术概念于一身,车顶一片巨型叶子则是一部高效的光电转换器,可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以可视化的“叶脉”方式显示能源的流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阳光追踪系统,叶片上的太阳能晶体片可随太阳照射方向转动,提高太阳能收集效率,生物化特性使“叶子”与自然实现和谐共处。
提问:请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合理解释,它为什么不需要使用汽油呢?学生叶子概念车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回顾初中学过的知识,想想什么是光合作用。
学生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教师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推测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反应物和产物分别是什么。
学生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能,场所是叶绿体,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糖类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光合作用都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学生不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
设计意图偶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二教师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请同学们回忆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
学生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CO2和H2O,产物是有机物和O2。
教师由此,请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学生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教材呈现的是科学史教育,是对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
但同时,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还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素材。
因此,对本节教材的再加工和深度开发,可以为高三实验设计的教学奠定基础,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精神,突出了生物学科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
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到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著名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懂得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主要针对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阐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总体教学思路就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以上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典型例题贯穿于本堂课中,以题促教,以教促学。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大纲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经典实验,从而认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等。
过程与方法: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光合作用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原理设计简单实验。
二、学情分析:作为步入高中学堂快一个学期的高中学生,对生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授课时关注以下几点:他们在初中的生物学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本节课的设计紧贴课程标准强调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对光合作用大体内容基本了解●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三、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
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强度,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知识结构: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学习各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成教材的探究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辛、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领悟自然界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有序性。
(2)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设计理念】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方针,以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目的来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五章乃至整个必修一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二课时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其中还要完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曾做过观察叶片结构实验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观察了光合作用放氧的演示实验等。
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学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而且光合作用的原理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内在本质理解比较困难,因此在介绍光合作用过程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注意让学生以教材中展现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因为教材上介绍的历史非常经典,所介绍的都是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认真了解其重要过程,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这对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是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对它的认识过程,能力目标: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和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2. 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光合作用反应过程: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2)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
4. 例题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析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1)设计光合作用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 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光反应:水的光解、ATP的暗反应:CO2的固定、C3的还原3.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解释光合作用反应过程。
(3)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能“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化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视角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既加深对叶绿体结构的理解,又对学生后续学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知识具有启发作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反应物、生成物及意义等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本节内容有一定抽象性且具体过程比较复杂,学生需要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需要结合化学和物理学相关知识加以理解。
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以光合作用过程为例,解释细胞的功能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
2.能以科学家们一系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为基础,明确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场所、反应物、产物、能量变化相关信息及两个过程之间的联系,基于证据和逻辑建立光合作用模型,促进结构与功能观形成。
3.能利用光合作用模型,研究当外界条件变化后,短时间内模型内物质的含量变化,促进稳态与平衡观的形成。
4.能将光合作用的原理联系实际,应用于生产实践,承担社会责任。
二、教学设计思路对生物体的光合作用,学生并不陌生。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是将无机物制造生成有机物。
但是,无机物是怎样合成有机物的?这一过程需要什么条件?这一过程的场所?这一过程进行的实质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上通过呈现光反应、暗反应相关的研究资料,让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实质、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实质,并通过模型构建,观赏视频解说,将静态模型转化为动态模型,体会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
针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课前由兴趣小组探究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光质、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课上为同学们展示,提升我们学习光合作用的实际用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观念。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对光合作用大体内容基本了解●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能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
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学生了解了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同时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做好知识铺垫。
因此,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是教学的重点。
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比较抽象,又是理解光合作用实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基础。
因此,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1.教法及媒体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经典实验为线索,启发学生从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进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探索光合作用的实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比较抽象,而多媒体它不仅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活化”了教材,倍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我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把光反应和暗反应形象生动的再现在屏幕上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2.学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
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自学、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整节课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可概括为以下几句话:情趣导入,引出概念回眸历史,启发探究多重策略,突破难点(一)情趣导入,引出概念创设情境: 1.出示阳光下最大的魔术图片•1988年,又一项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
得奖的评语中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2.设疑: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阳光下最大的魔术”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大约制造4400亿吨有机物;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约为7.11×1018kJ ,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240000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出的电力,相当于人类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食物营养上所需要的能量的100倍。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光合作用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
)引入新课:什么是光合作用?试着回顾初中所讲的内容,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给出光合作用的的概念后,教师讲述:人们得出这一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科学家们用了200多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现在我们就沿着科学家们探寻的足迹,去体验他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探索的乐趣吧。
(自然过渡到下面内容的学习)(二)回眸历史,启发探究本部分在教材中呈现的是科学史教育,是对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
以往常规的教学只是简单介绍科学家的实验及结果,为了能够体现新课标精神,突出生物学科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对本部分内容教学我是如此处理的,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作为教学主线,光合作用反应式为辅线,将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置于科学探究过程这个主线中,使学生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部分教学具体设计如下:1.首先向学生展示这部分的主题思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探究活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部份教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海尔蒙特、普里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恩格尔曼、萨克斯、鲁宾、卡门、卡尔文等人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个系统的认识。
但由于时间关系,其他人的实验只能简要进行介绍,重点探究普利斯特利、萨克斯、鲁宾、卡门三个经典而又重要的实验。
(1).课件播放海尔蒙特实验。
简要介绍其过程,学生说出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其实验的不足之处-----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说服性变差,使学生认识到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的探究历程:植物可以影响空气成分吗?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将小鼠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则小鼠不易死亡,蜡烛也不易熄灭。
植物能产生动物呼吸和蜡烛燃烧所需要的气体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3).在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基础上还要通过对英格豪斯的500次更新空气实验分析,主要通过问题探究方式:为什么英格豪斯的500次更新空气实验有的成功有的没有成功呢?(只有存在阳光时,植物才能更新空气)(4).1785年,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5).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6).萨克斯的实验(首先用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主讨论尝试分析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方面)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之外还有什么?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
(7).回顾上节恩格曼实验,提问学生其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 (8).鲁宾、卡门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来源(首先用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方面)(9)简要介绍卡尔文的发现。
3.学生思考与讨论教材: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化学反应式表示出来吗? 大部分学生通过以上的探究性学习,能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是什么并写出化学反应式。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或者是二氧化碳)。
A 气体无放射性,B 气体具有放射性;而且等体积二者的质量比为8:9 。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而不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曝光一侧的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变成蓝色,而遮光一侧的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不变蓝。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酒精脱色碘液处理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结果分析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光叶绿体C O2+H2O(CH2O)+O2承上启下,自然引入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
(三)多重策略,突破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重点要使学生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的发生部位、条件等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其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过程. 总体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通过运用图文、借助动画、对比、练习等多重策略,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1. 让学生阅读“光反应与暗反应”部分,然后观察两阶段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每阶段主要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并总结光反应、暗反应反应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
)2..列表让学生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使知识网络更为简洁、清晰,便于理解、记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总结提升:(1)师生共同写出光合作用完整的反应程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叶绿体(2)鼓励学生尝试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二个转化),巩固重点4、进行课堂反馈,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做练习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
5、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106页 一、3、4、5、6、7(2)课后探究:参考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设计一个探究方案:证明CO 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请参考以下的材料仪器设置实验;金鱼藻,天竺葵,小试管,大烧杯,橡皮塞,火柴,卫生香,NaHCO3溶液,酒精灯,酒精,碘液等。
)七、教学流程图八、 教学小结与反思在本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学目标达成,重点难点得到突破,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本节教学希望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载体,从重复古代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到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发现探索,再到实验设计,为学生搭设一个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平台”。
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 有关知识探究很全面,但重点不够突出,总结提升部分也做得不是很系统,且课堂教学时间不容易控制,完成教学计划所需要的时间比预计时间长了许多,导致后面练习方面时间不够,还好本节内容还有第二课时,可在第二课时给予适当弥补;另外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的分析、讨论、设计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有待于多加强训练;还有对课堂生成问题应加强组织讨论,调控的能力,不一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统一结论,但要珍视学生有价值的提问,要敢于适当开放。
九、板书设计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海尔蒙特实验——植物增重来自水普里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英格豪斯实验——动力:光梅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恩格尔曼实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萨克斯实验——产物:淀粉(实验组)鲁宾和卡门实验——O 2中的O 来源于H 2O卡尔文——卡尔文循环(二).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2、暗反应物质变化 物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