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18.77 KB
- 文档页数:7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知识梳理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01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举例①一个池塘里全部鲤鱼。
(□02×) ②一个池塘里全部鱼。
(□03×) ③一个池塘里所有生物。
(□04√) (3)与种群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全部□05种群――→所有种群□06群落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1)研究的问题(2)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12种群。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不同群落的□13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15丰富度,即群落中□16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17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18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19趋暗、□20趋湿、□21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22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23种类和数量。
⑤丰富度统计方法:一是□24记名计算法,二是□25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32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33越多,群落结构也□34越复杂。
(4)用具分析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的□35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36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37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①取样时应注意□38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用体积分数为□39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概念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①“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③“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全部种群−−−→−所有种群群落 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三、种间关系相互依存,减少,呈现“【规律总结】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 (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 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 .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 .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混淆捕食与竞争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数量上呈现出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败,如图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体。
2.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同一生物种类个体的总体,它包括了该物种的所有个体。
3.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和合作等相互作用关系相连。
物种的组成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资源可用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种群的特征:种群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合、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
种群的数量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进行调节。
5. 群落和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种群是群落中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模式会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而群落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6.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由物种的数量、种类、个体密度和空间分布等因素决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单优群落、多优群落和均匀群落等。
7. 群落的演替:群落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替。
演替是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级群落会逐渐演替为中级群落,再逐渐演替为成熟群落。
8.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稳定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状态。
9.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3节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群落及物种、种群、群落的比较1.群落,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集合不能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提醒】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个要素:“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和“全部种群”,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2.物种、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物种种群群落概念内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概念外延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种群组成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特征判断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首要特征是物种的丰富度,具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
一个物种可形成许多小种群,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3.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及区别,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种内关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种间关系群落―→具有⎩⎪⎨⎪⎧群落的构成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二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分析,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交流,能够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通过实验探究,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要点梳理】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注:大鱼吃小鱼不属于捕食,而是种内斗争。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植物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5.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4.3 群落的结构⏹ 4.3.1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Eg: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微生物构成一个群落;洱海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 4.3.2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群落内各物种间的种间关系,生态位,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边界等等⏹ 4.3.3 群落的物种组成主要研究丰富度和优势种等✧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Eg:群落甲有10000个个体,21个物种;群落乙有1000个个体,53个物种。
则群落乙的物种丰富度高于甲。
✧优势种: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的环境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 4.3.4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竞争Ⅰ、两种或更多中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的相互争夺的现象叫做竞争说明1:相互争夺的资源可以是阳光、水分、空间、营养物质、食物等。
说明2:竞争的结果通常有两种,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消亡。
Ⅱ、竞争的动态曲线✧捕食Ⅰ、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叫做捕食说明:捕食者可能吃掉被捕食者整体,也可能只是吃掉被捕食者的部分器官。
Ⅱ、捕食的动态曲线✧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或宿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其生活并造成危害的关系Eg:虱子寄生在狗身上(体表寄生);蛔虫寄生在人体内(体内寄生)。
说明:寄生生物通常不会整个干掉寄主或吃掉寄主的某一器官。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Eg: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白蚁和其体内的鞭毛虫等都是共生关系。
常见的地衣是光合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 4.3.5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中各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垂直分层)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Eg:森林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与光能的利用有关,可提高群落的光能利用率。
群落的结构总结知识点一、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在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方式相互作用。
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物种多样性越高,群落越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物种组成还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情况。
在陆地群落中,垂直结构通常分为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
树冠层通常是由高大乔木组成的,灌木层通常由较低矮的灌木植物构成,而草本层和地面层则主要是由一些低矮的植物、藤本植物和地表生物组成。
这些不同高度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垂直结构。
在水域群落中,垂直结构通常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
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和水草生长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并通过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同一垂直层次上,生物之间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水平结构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陆地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可能形成不同的生态位,即它们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地位。
比如在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类的树木可能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的在树冠层,有的在灌木层,有的在草本层。
这些不同生物之间通过竞争、捕食和互利共生等方式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稳定性。
在水域群落中,水平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和水草在水域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络,通过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相互联系。
四、群落的时间动态群落的时间动态是指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
群落的时间动态受到季节变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群落具有季节性的变化,比如在温带森林中,随着四季的变化,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动物的活动也会有所不同。
在水域群落中,水位的变化、水温的变化等也会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人类活动也对群落的时间动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地理范围内,由不同种群共同组成的生物群体。
高二生物课程中,学习关于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高二生物群落结构的知识点。
一、群落的定义和特点1. 群落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种群组成的,这些种群在空间上彼此紧密相连。
2. 群落中的种群之间相互依赖,通过食物链、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相互作用。
3. 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多样,组成复杂,且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
二、群落的组成1. 主要生产者:主要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群落提供能量。
2. 消费者: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腐食动物等,它们通过摄食其他物种获取能量。
3.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它们分解死亡生物体的有机物质,促进营养循环。
三、群落的结构1. 群落的层次结构:根据生态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群落可以分为植物层、草食动物层、食肉动物层和分解者层等。
2. 群落的数量结构:群落中的个体数量往往呈现大小不一的分布,其中一部分物种的个体数量较多,而另一部分物种数量较少。
3.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空间模式排列,如斑块状分布、环状分布等。
四、群落的演替1.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形式。
2. 初级演替:指在无土条件下,植物从无到有的过程,以苔藓植物为先锋植物,逐渐演替成乔木群落。
3. 次生演替:指在有土条件下,因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导致原生群落被破坏后,新的群落逐渐形成的过程。
五、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性1.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多样性、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平衡以及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2. 群落的动态性: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数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持续的。
六、群落的生态位和竞争关系1. 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中所占有的一定的地位,包括生活方式、食性、生活习性等。
[键入文字]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重点解析:群落的结构
进入到高中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
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重点解析为大家总结了各版本及各单元的素有知识点内容,希望大家能谨记呦!!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重点解析:群落的结构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
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
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lifeform)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
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
1。
高二生物群落结构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种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群落结构则描述了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种类组成。
一、群落的组成1. 优势种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物种。
它们通常拥有适应环境的特征和优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2. 伴生种伴生种是指与优势种有互利共生关系的物种。
它们通过与优势种的互动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并在环境中找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3. 次优势种次优势种相对于优势种来说数量较少,但仍然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4. 稀有种稀有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很少、分布范围较小的物种。
它们往往对环境条件较为苛刻,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二、群落结构的形成与演替1. 群落结构的形成群落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环境因素、物种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在初级群落中,物种的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环境的物种逐渐增多,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群落结构。
2. 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个群落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它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两种类型。
初级演替是在没有土壤的裸地上,由先驱物种逐渐形成的群落;次级演替则是在有土壤的环境中,由已有群落演替而来。
三、群落结构的稳定性1. 群落稳定性的要素群落稳定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对稳定性等。
相对稳定的群落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种群数量的波动。
2. 群落崩溃群落崩溃是指群落结构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无法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非法盗猎等人类活动是导致群落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人类对群落的影响1. 破坏群落的活动人类的发展活动对群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度开垦土地、伐木、过度捕捞等活动导致了许多群落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1.群落: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同样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但是不包括无机环境2.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记住不是生物数量的多少,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3.群落的优势种:一般是数量多,对群落的影响大的物种。
但是不一定是数量最多的4.种间关系: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同步变化曲线),捕食(先增加者先减少的曲线图,先增加的为被捕食着),寄生,种间竞争(你死我活的相反性图)。
5.群落的空间结构(记住空间结构是不同的物种间的),(1)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结构的原因是对光的利用,植物的垂直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
(2)群落的水平结构,具有镶嵌性,记住山顶和山脚植物是水平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我认为可以将群落的水平结构理解为“俯视图”(可看到镶嵌状分布),垂直结构理解为“侧视图”(可看到垂直分层)。
6.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占的空间,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物种的关系等,答的时候得说全,不全不对。
所以生态位的研究是群落水平,不是种群水平。
两个物种生态位可以存在重叠现象。
7.沿海红树林是一个种群,不是一个物种8.蝉和树是寄生关系,蝗虫和树是捕食关系,兔子丝(植物)和植物是寄生关系,白蚁和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9.不同群落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物种组成10.协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记住,不能少写,少写不对11.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为: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取样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小动物的采集用吸虫器。
12.实验结束后,还存活的个体应该放回原处。
13.如果为了防止小动物腐烂吸虫器中应该放70%酒精,如果为了活体研究或培养,应该放湿润的棉花。
14.群落的类型:荒漠生物群落(干旱地区,结构简单,动植物都会想办法减少水分散失),草原生物群落(半干旱地区,动植物和结构相对少和相对简单,叶片小,减少失水,动物奔跑快,或会挖洞)。
第3节群落的结构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重点)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重点)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
(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物种丰富度越低。
3.种间关系(对点连线
)
【提示】 ①—c —Ⅲ ②—b —Ⅳ ③—d —Ⅰ ④—a —Ⅱ
[合作探讨]
探讨1:尝试用曲线表示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关系? 提示:
探讨2: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思考青蛙与稻飞虱、水稻与病毒V 分别属于哪种种间关系?
提示:捕食、寄生。
[思维升华]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第3节 群落的结构知识回顾: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群落中的生物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有、无)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堆积。
知识体系: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1、群落的物种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丰富度从海南到东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练习:P77 一、1、2。
二、1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前者主要体现在群落具有的__________现象。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有关,而动物的分层主要与___________有关。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_____________。
其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测的。
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名计算法和各适应于哪种类型的生物?记名计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测估计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施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76讨论2、。
1 / 7
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
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
①“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③“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
−全部种群−−−→−所有种群
群落 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
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
落结构也越复杂
三、种间关系
2 / 7
相互依存,
减少,呈现“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数量上呈现出
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
败,如图
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
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
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规律总结】
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
(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
(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 / 7
3.混淆捕食与竞争
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
.....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为了争夺资源、空间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
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
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4.斗争与竞争的判断方法: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例如:“大鱼吃小鱼”同种鱼——种内斗争。
不同种鱼——捕食。
5.上述各种关系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从种群角度看,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有利。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规律总结】
1.“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群落的垂直结构强调“同一地盘”,“垂直方向”不存在横向位移。
它强调的是某一区域中某群落的空间结构,高山植物从山底到山顶,其温度差异明显,分别分布着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不同群落,应属群落间的分布状况而不是某一群落中的垂直结构,
........................事实上,
4 / 7
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如下表所示:
2.几个特例:①“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不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②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
③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群落的这种结构应该属于水平结构。
..................
5 / 7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采集小动物的两种方法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图) (诱虫器采集法)
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幼虫器下部的试管中。
(也是本实验的原理)
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一定空隙——(为了使空气流通)
酒精的作用——(使小动物固定,进行防腐处理)
(2)吸虫器(B图) (简易采集法)
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2.有关实验方法的总结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6 / 7
(2)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
(3)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土壤中的小动物的采集方法——诱虫器采集法、简易采集法
(4)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法)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