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害信息

灾害信息

灾害信息
灾害信息

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思考

灾害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直接关系到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救援救助等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科学规范、及时准确的上报灾情信息,有利于党委政府掌握灾情动态和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近年来,**县组织开展了灾害信息员培训,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乡村灾害信息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县位于**北边陲,辖15个乡镇,296个行政村,15个国有农林特场,总人口37.3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46.5万亩,全县境内因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洪涝、干旱、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给灾区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全县现有灾害信息员407名,其中313名由“村两委”人员兼任,经过专业培训的有382人,平均年龄49岁。在灾害信息报送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报灾程序不规范。一是灾情报告不及时。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所在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处于灾情一线的人员最先了解和掌握灾情,但普遍存在着灾情初报未按规定时间(1小时内)上报。二是报送途径不规范。小灾报本级政府领导的多,大灾上报乡镇和县级政府领导的多,报民政部门的少,且不按规定进行灾情续报和核报,影响了报灾时效和准确性。

2.报送数据不准确。乡村级在灾情上报中,灾情统计人员估算的多,按标准统计的少,存在受灾人口超过本地区常住人口数,紧急转移人口小于投亲靠友、借住房屋、搭建简易房人口数等逻辑错误;房屋毁坏和倒塌户数、间数不准,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额与分项统计不相符等,且无相关台帐和文字材料。

3.档案资料不完善。有的地方无专门救灾工作档案,基本上都没有灾情报告和救灾台账,更没有影像资料,尤其是村级基本上是电话口头报灾,导致灾害无法核对和应证。

二、乡村灾害信息员产生问题的原因

灾害信息员队伍普遍存在社会认知度不高,职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灾害信息员队伍不稳定。目前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多数来自“村两委”成员,但“村两委”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灾害信息员队伍无法保持相对稳定,一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信息员退出队伍,又没有对新确定的信息员实行传、帮、带。相对稳定的乡镇灾情信息员灾后大多要参与政府各项灾害管理决策,无法逐村逐点核查,造成在抗灾救灾与核灾报灾顾此失彼,只能充当二传手或是按领导意图报灾。

二是基层对灾害信息报送不重视。乡(镇)政府本应是本级灾害员管理的责任主体,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基本没有购置专门的救灾设备,也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没有将救灾款物的分配、灾害信息管理列入到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没有建立灾情统计、灾情会商、信息共享、信息报送、资料保管等制度措施。

三是灾害信息报送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虽然民政部颁布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统一制订了《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因无硬性的责任倒查追究机制,致使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既使是同一种灾情,在同一地点,由不同人员进行统计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导致谎报、瞒报、漏报灾情信息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加强灾害信息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要建立稳定的信息员队伍。灾害信息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然结果,是抗灾救灾的决策依据,要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对突发自然灾害的信息预警,完善应急措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灾情的能力保证。稳定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必须要解决人员配备问题,要选配文化水平高,身体状况好、有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的同志任灾害信息员。

二是要健全规范的灾害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的救灾方针和救灾分级管理的原则,应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乡村灾害信息员选任和培训制度。县级民政部门,负责专业培训和综合考评,实行择优持证上岗制度;要完善灾害信息管理措施,统一设制印发《灾害信息记录本》、《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做到统计口径,统计指标上下一致,以此推动灾害信息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是要建立健全灾害信息预警系统。我县于2012年与县移动公司联合建立了移动短信平台,健全了全县灾害信息员信息系统,当灾情发生或遇恶劣天气时,第一时间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县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民政所干部及村灾害信息员手机上,构成了覆盖全县各村组的灾情信息联络体系,做到提前预警、闻灾而动,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从而提高灾害信息报送的准确度,为灾害损失评估、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四是要建全灾害信息员考评激励制度。应建立固定的灾害信息员补贴制度,县财政每年要专门预算救灾工作经费用于支付灾害信息员工作补贴,给予适当奖励,以此激励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救灾工作效益。

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大局。近年来,省民政厅以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为根本,以信息管理为前提,以科技应用为支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大资金物资投入,我省基层救灾减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面对干旱、泥石流、洪涝等灾害的频发高发态势,我省抵御较大灾害的能力明显偏弱。本文以湖北省阳新县为例,就管理体制、救灾队伍、基础设施、救灾资金及储备物资等四个方面,分析我省基层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我县减灾救灾工作现状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境内丘陵密布,山脉纵横,素有“旱包子、水袋子”的之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直以来,阳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把减灾救灾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是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应急办牵头,县民政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国土局等单位组成的救灾领导小组,修订完善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网络体系。二是妥善安置了灾民生活。加大灾害核查力度,做到底数清、对象准、情况明,加强灾情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实行管理系统专报,随查随报,确保各类灾害信息的准确上报,妥善处理。近年来,全县各类灾害造成全县219.15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2.6321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95.861千公顷,因灾损失累计达10.166亿元,共下拨了281万元应急救灾资金,发放了3800床棉被、2000件棉衣,恢复重建民房民房2311户、8203间,较好地解决了灾民临时的生活困难。三是初步建立了信息网络。以乡镇为主导,以村为主体,明确专人为灾害信息员,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县共有灾害信息员4 98人,突发灾害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类突发灾害造成的经济财

产损失,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二、基层减灾救灾工作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在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方面以取得不少成效,但通过一系列减灾实践尤其是2011年旱涝急转和“9.10”地震的考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救灾工作体制不顺。从国家法律层面来看,我国先后颁布防灾救灾及其相关法律法规30余部,例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公益事业捐赠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体现了国家对救灾工作的重视,但是这些法律都是由各部委牵头制的单灾种法律法规相对分散,不够统一。各防灾救灾管理部门相互脱节、缺乏协调,缺乏一个政府主导、涵盖各灾种救灾工作的综合性、系统性法律。同时,从国家到地方制订出一系列应急管理预案,如《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湖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阳新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开展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组织体系,但是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中,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没有从法律层面规范减灾救灾成员单位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从我县实际来看,我县制定了《阳新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成立救灾指挥部,作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接受县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县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所在的民政局,承担全县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赴灾区联合工作组,协助、指导镇(管理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但在救灾过程中,民政部门不具备综合协调等职能,无法履行与之对应的职责。同时,各部门职责不清,职能分散,相互间缺少沟通,各自为阵,如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掌握的数据与民政部门不统一,没有统一口径报灾、查灾、核灾,导致了救灾管理体制职能上下不对接,工作衔接不顺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2、救灾队伍有待加强。目前,我省基层专业救灾队伍分部门、分系统组建, 面临小规模灾害时尚能基本应对, 但一旦发生多灾种并存的重大灾害时, 就显现出应急救援功能单一、救援缺乏整体合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弊端。我县在缺编、缺经费的情况下,每个乡镇只有1-2个协理员临时充当兼职救灾员,关键时刻往往由军队、公安、武警作为灾害救援骨干力量快速介入。但救灾只是军队、武警的临时性任务,装备、训练都没有直接的针对性, 缺少先进救援设备, 缺乏救灾知识和专门训练, 致使救援效率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政府组织不力、群众救灾意识薄弱、志愿者救灾技能的培训、演练不够,必要的社会力量在救灾领域也未得到充分利用。

3、救灾设施建设滞后。各类灾害风险分布情况掌握不清,灾情预报、监测、采集和评估,以及应急救助隐患监管等基础工作薄弱。我县已下发《关于建立突发事件统计评估分析制度的通知》,但风险监测评估制度缺乏科学性、指导性,减灾资源普查、灾害风险综合调查等工作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和灾害避难场所建设滞后,我县仅有避难场所4个,不能满足实际救灾需求。减灾救灾物质储备仓库老化,储备品种单一数量少。我县救灾物质储备仓库于200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库房面积65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在防火、防盗、防潮等方面存在隐患,特别是城区社区,应急标志、灭火器、应急灯、等硬件设施不达标,成为减灾救灾工作一块主要“短板”。防灾减灾领域科技支撑比较薄弱。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

4、救灾物资储备不足。主要表现在救灾资金来源单一、政府投入不足。相当部分地区等、靠、要思想严重,不符合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机制要求,许多地方把救灾捐赠款列为本级配套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近几年,上级共下拨我县冬春救助资金1 121万元,但仍不能满足我县基本救灾实际需求,县级财力有限,无法配套到位,救灾资金只能以上级拨付为主。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滞后, 开展社会募捐活动困难较大。即便是筹集到足够的救灾资金, 由于没有专门机构管理监督救灾资金的运作分配,致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我省救灾物资储备品种较为单一、数量不足、储备点少、布局不合理,许多基本物资在地方物资储备库中几乎没有, 我县储备物资可以说一穷二白,只有600床棉絮,200件棉衣,如有大的突发性灾害发生时,极易出现救灾物资短缺,难以满足临时需求。同时,应急状态下救灾物资的采购、调拨、分发和监督的程序过于复杂,灵活性不够;征用社会资源参与救灾的运行和补偿机制还不健全,严重制约救灾物资的及时储备。

三、加强基层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建议

1、健全减灾救灾组织体系。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国家应尽快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法律,让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做到权责明确、有法可依。明确救灾权力机构和执法机构,授予明确行政职权,规范责任追究。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召开联系会议,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各方力量,充分调动救灾资源。各相关部门要遵循灾情会商机制和灾情信息共享机制,统一报灾口径,整合有限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率,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各级政府要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建立社会评价制度。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当地部门协作机制,建立自然灾害紧急状态下民用物资征用和补偿制度。建立救灾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把防灾减灾各项规划落到实处,把灾害救助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救灾的权力机构与执行机构的管理组织体系有机整合并完善, 将会显著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效率。

2、充实减灾救灾队伍力量。依托公安、消防、民兵部队,整合现有救援队伍和力量, 组建县级综合性专业救灾队伍,充分发挥消防灭火、地震救援、地质抢险等综合优势。合理规划队伍规模与布局, 每个县要根据人口数量实际组建不少于50人的救灾队伍,相关科局单位组成不少于50人的应急救灾小组,每个镇区组成不少于50人的应急救灾小组。要保障综合救灾队伍与其他社会抢险救援力量的充分协调与配合,加强协同演练,提升快速反应与协同作战能力,保障救援能力有效发挥。救灾队伍在地方政府组织下,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提高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协同配合能力。同时,随着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救灾工作日益科学化规范化,每半年开展一次以救灾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为内容的培训,熟悉掌握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与应用,不断提高救灾工作特别是救灾信息工作的整体水平。

3、完善减灾救灾基础设施。首先,要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快建立以省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县市为骨干的基层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缩短物资运输时间、增加物资储备种类、增大物资储量,提升应急能力。其次,加快建立三级指挥体系。建立省、市、县四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促进灾害应急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形成集测、报、防、抗、救、援为一体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服务体系,具备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价等功能。第三,要高度重视灾害避难场所建设。整合资源、依托市政,与城市建设相配套、与公共设施相融合,新建或改建灾害大型避难场所、小型避难场所、社区紧急避难场地。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批机械化、专业化、科技化的救援设备,并将其列入救灾物资储备目录,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减灾就在中的作用。

4、加强救灾减灾物资倾斜。上级财政部门根据基层实际,在救灾资金预算上,应对灾害多发区、重灾区给予适当倾斜。特别是在临时性突发灾害发生后,需要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县级财政在困难的情况下,建立救灾应急基金,尽量配套上级资金。广泛筹集社会捐助资金,拓宽资金渠道,加强监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和效率。优化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布局规划。在现有物资储备库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应对灾害的多元化需求,结合本地特点, 中心城区新建、扩建物资储备库1-2个,争取上级支持在本县建设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要以灾害风险评估为基础, 统筹作好救灾物资储备的总体规模与合理配置,保障基层救灾物资储备库征地、建设标准、仓库规模和配套设施,加大基层物资储备库的投入力度,实现救灾工作“手中不缺钱,库中有物资,就近可调度”的良好局面。

二、乡村灾害信息员产生问题的原因

灾害信息员队伍普遍存在社会认知度不高,职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灾害信息员队伍无无法保持稳定。目前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多数来自各支(村)委成员,但支(村)委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灾害信息员队伍无法保持相对稳定,一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信息员退出队伍,又没有对继任实行传、帮、带。相对稳定的乡镇灾情信息员灾后大多要参与政府各项灾害管理决策,无法逐村逐点核查,造成在抗灾救灾与核灾报灾顾此失彼,只能充当二传手或是按领导意图报灾。

二是灾害信息报送无制度约束。乡镇政府本应是本级灾害员管理的职责的主体,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基本没有购置专门的救灾设备,也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没有将救灾款物的分配、灾害信息管理列入到政府的重要工作,没有建立灾情统计、灾情会商、信息共享、信息报送、资料保管等制度措施。

三是灾害损失统计无统一标准。在新灾害,新形势下未制定各类承灾体因灾害受损、毁坏的灾害损失的统一标准,既使是同一种灾情,在同一地点,由不同人员进行统计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加之我国当前对灾害信息的谎报、瞒报、漏报和乱报未建立相应的惩罚性法律法规。各地或为推脱、掩盖责任而瞒报和故意漏报,或为争取上级更多的救灾资金而多报和谎报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加强灾害信息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灾害信息管理,是科学决策、准确救灾的保证。

一是要建立稳定的信息员队伍。灾害信息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然结果,是抗灾救灾的决策依据,要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相对较为稳定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对突发自然灾害的信息预预警,完善应急措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灾情的能力保证。稳定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必须要解决人员配备问题,要按照万分之一的标准,选配文化水平高,身体状况好、有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的同志任灾害信息员。要加大专业灾害信息员的培养,形成灾害信息员专业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健全规范的灾害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的救灾方针和救灾分级管理的原则,应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乡村灾害信息员选任和培训制度。县级政府的民政部门,负责专业培训和综合考评,实行择优持证上岗制度;要完善灾害信息管理措施。近年来,我县为乡村设制印发《灾害信息记录本》、《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因灾死亡人口台帐》、《因灾倒塌房屋台帐》、《生活困难政府救济人口台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等,以此推动灾害信息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应急通迅网络。应以县级为单位建立灾害信息员通讯信息,集中电信、移动、联通、广播电视等多种通讯手段,组建灾害信息员集团通讯网,确经保灾情信息能第一时间发表,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共享。健全灾害信息员考评奖励制度。对村级非兼职的灾害信息员所报送的有效信息,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对兼职的灾害信息员应建立固定的补贴制度。我县就按每人300元/年的标准建立了误工补助制度就极大激励了各级灾害信息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对灾害信息员这项工作职责的认知度。

三是制定统一的灾害损失统计标准。我县于2009年制订了临澧县灾害损失统计标准,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各乡镇,标准综合了农业、建设、交通、林业、畜牧、卫生、水利、电视广播、电信、电力、供水、供气等部门,制定各类承灾体的灾害损失统计标准,这些统计标准分类明确,条目清晰,便于查询与计算。通知近几年的时间,证明确实可行,不仅大大提高灾害信息报送的准确度,而且还为灾害损失评估、灾后维护重建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总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并指导我公司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能力,保障持续运营,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工作应坚持“统筹规划、平战结合、等级灾备”的原则,平衡成本与风险,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灾难恢复为生产系统灾难恢复。灾难恢复工作是指,为保障生产系统持续运营,防范灾难风险并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组织机构设立和职责、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灾难备份系统实施、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灾难恢复预案管理、应急响应和恢复。 第二章总体工作要求 当生产系统及相关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更时,应立即启动灾难恢复需求的再分析,并根据最新的灾难恢复需求分析重审和修订灾难恢复策略。根据灾难恢复策略定期复审和调整灾难恢复技术方案、灾难恢复预案,并定期开展灾难恢复预案培训和演练工作。加强与业务密切相关的机构间的协调,共同评估面临的风险,协同制定灾难恢复策略,提高整体风险防范和灾难恢复能力。

第三章灾难恢复项目小组的制定和职能 1.管理组:小组人员:职责:统筹规划,指挥各小组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执行。 2.部门恢复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制定各部门情况制定应急备案,确定各部门数据和财产的保护方式并执行保护,确定各部门数据的恢复方式并执行恢复。 3.计算机恢复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的计算机故障进行排除、恢复范围包括系统、必备办公软件。 4.损坏评估组: 小组成员: 职责:负责对公司损失的重要数据、财务进行总体评估。并针对相应损失的财产进行汇总并结合拥有的保险进行申报。 5.安全组: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灾难发生后的人员、数据、财务的安全进行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6.设备支持组: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公司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机的故障进行排除,制定相应解决重建方案。 7、数据恢复组: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公司各平台数据进行恢复,并制定相应数据恢复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

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

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 2014-11

目录 1目标与范围 (2) 1.1灾难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容灾目标 (4) 1.3容灾范围 (5) 1.4灾难恢复演习执行周期 (5) 1.5灾难恢复计划启动决策流程 (5) 1.6灾难声明的内容 (5) 1.7灾难恢复指挥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 (5) 2组织与职责 (6) 2.1团队组织图 (6) 2.2灾难恢复团队 (6) 2.3全部成员通讯录 (17) 3紧急响应流程 (17) 3.1灾难预警 (17) 3.2人员疏散 (17) 3.3损害评估 (17) 3.4研判和灾难宣告 (17) 4恢复及重续运行流程 (18) 4.1恢复 (18) 4.2重续运行 (18) 5灾后重建和回退 (19) 5.1生产系统的重建工作流程 (19) 5.2专业技术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通信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目标与范围 1.1灾难恢复预案中的相关术语 1)灾难备份中心backup center for disaster recovery 用于灾难发生后接替主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运作的场所,可提供灾难备份系统、备用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支持及运行维护管理能力,此场所内或周边可提供备用的生活设施。 2)灾难备份系统backup system for disaster recovery 用于灾难恢复目的,由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的网络系统组成的信息系统。 3)业务连续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为保护组织的利益、声誉、品牌和价值创造活动,找出对组织有潜在影响的威胁,提供建设组织有效反应恢复能力的框架的整体管理过程。包括组织在面临灾难时对恢复或连续性的管理,以及为保证业务连续计划或灾难恢复预案的有效性的培训、演练和检查的全部过程。 4)业务影响分析business impact analysis 分析业务功能及其相关信息系统资源、评估特定灾难对各种业务功能的影响的过程。 5)关键业务功能critical business functions 如果中断一定时间,将显著影响组织运作的服务或职能。 6)数据备份策略data backup strategy 为了达到数据恢复和重建目标所确定的备份步骤和行为。通过确定备份时间、技术、介质和场外存放方式,以保证达到恢复时间目标(3.17)和恢复点目标(3.18)。 7)灾难disaster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通常导致信息系统需要切换到灾难备份中心运行。

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2007年版

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 作者: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 引言 灾难恢复是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遵从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的要求,是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的基础。 本指南用于规范和指导重要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单位对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规划和准备工作。本指南主要从灾难恢复规划的管理、灾难恢复的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等级的确定、灾难恢复等级的实现、灾难恢复预案的制订、落实和管理等方面,对灾难恢复的规划和准备活动的规范化要求进行全面描述。本指南还以规范性附录的形式对灾难恢复的等级划分进行了描述,并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对灾难恢复预案的框架进行了说明。 1-1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对重要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重要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进行灾难恢复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对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南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南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南,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南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T 5271.1—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1 部分:基本术语 GB/T 5271.9—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9 部分数据通信 GB/T 5271.12—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12 部分外围设备 GB/T 5271.20—94 信息技术词汇20 部分系统开发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5271.1—2000 第1 部分、GB/T 5271.9—2000 第9 部分、GB/T 5271.12—2000 第12 部分和GB/T 5271.20—94 第20 部分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灾难disaster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运行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通常导致信息系统需要切换到备用场地运行。 3.2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 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

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公司×××煤矿 二O一五年一月

审批意见:

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一、编制依据 1、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煤矿地质简测报告》; 4、《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金杉土地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5、《矿区及地面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贵州金杉土地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二、矿井概况 1、地理位置及交通 我矿位于县城南西平距12km,矿区有公路相通,距县城公路里程约16.0 km,交通较为方便。 2、井田境界及服务年限 矿区范围由13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3.5026km2,开采深度由+1500米至+800米标高,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7.8年。 3、矿井安全条件: (1)瓦斯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2]489号)“2012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我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78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49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48m3/t。 矿井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 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11月17日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所作煤尘爆炸性鉴定试验,测试K3煤层火焰长度>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75%,煤尘有爆炸性。全矿按有煤尘爆炸危险设计与管理。 (3)煤的自燃倾向性 K3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进行等级鉴定为二类:自燃煤,鉴定结果如下表: 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表 (4)煤与瓦斯突出 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该矿矿区没有在文件列举的突出矿区范围内。本矿井及相邻矿井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故本矿井暂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进行设计与管理。 (5)顶底板条件 K3、 K2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较稳定。但煤层底板为灰黑粘土岩,易发生彭胀。

保监会 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 - 2008

关于印发《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的 通知 2008-03-27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保监发〔2008〕20号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为加强保险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我会制订了《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并指导我国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 能力,保障持续运营,保护客户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应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平战结合、 等级灾备”的原则,平衡成本与风险,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保险机构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 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国保险公司 分公司及港、澳、台地区保险公司在大陆地区的分公司。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灾难恢复为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灾难恢复工作是指,为保障信息系统持续运营,防范灾难风险并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组织机构设立和职责、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灾难备份系统实施、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灾难恢复预案管理、应急响应和恢复。 本指引所称区域性灾难是指,造成所在地区或有紧密联系的邻近地区的交通、电讯、电力及其它关键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关键信息网络设备毁损、重大故障或大规模人口疏散的事件,将会导致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例如:地震、大型公共卫生事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简短介绍)

1系统简介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对地质灾害险情发现、险情鉴别、险情处置业务流程、数据流程进行调查分析,按区域、移民新城区、单体地质灾害分别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及应急指挥逻辑模型;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对地质灾害及防灾、救灾各类信息的快速检索查询;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卫星系统、单兵系统、通信指挥车系统、GPS定位系统等通过综合组网,快速搭建技术会商和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创造了可视化程度高的、信息畅通的、可辅助决策并适应快速响应的条件和环境,充分调用了数据仓库、滑坡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数据采集、治理工程等子系统建设的各项成果,有效地支持地质灾害预警决策及应急指挥。

2 系统业务流程 险情处置 图2-1系统业务流程图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对一个地质灾害的生命周期(险情发现、险情鉴定、险情处置)进行管理和流程监控,同时建立技术会商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有效地支持了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 3 系统构成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由险情上报、技术会商、应急指挥、配置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

险情上报模块包含的功能有险情分布、险情信息标注、险情报警、报警信息管理、险情核查、险情报告、险情报告处理。实现对发生的险情进行报警录入,核查险情的真实性,对核查后的险情进行处理及生成核查报告上报上级部门。显示险情的分布图,并在分布图中对险情地点进行标注等针对险情的管理操作。 技术会商模块实现针对某次险情发起会商,制定会商计划。对会商计划、会商执行、会商结果进行管理。提供辅助编制报告与建议功能,对专家会商全过程进行追踪、记录、存储、管理,并将会商中得出的建议与报告发送到相应单位,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 应急指挥包括应急指挥平台、GPS系统接口、应急预案库管理以及应急预案辅助编制、信息交流,接收会商文件并对灾情进行应急响应、追踪,对灾情进行评估,最终形成案例归档。 配置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需要配置的模块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灾害点信息配置、专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注册、多维展现模型库管理、应急通讯平台模式管理、会商内容模式管理、审批流程管理、用户个性化设置。

灾难恢复管理流程

罕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中心 灾难恢复管理流程 编号及版本号:HK 责任部门:信息中心 发布(施行)日期:2015年1月 4 日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信息中心灾难恢复管理流程》履历表 表单编号: 第一章总则 目的 确保公司业务的持续性,避免人为和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具体目标如下:1)将信息系统运行的中断降到最低; 2)限制中断和损害的范围;

3)将中断的经济影响降到最低; 4)预先建立备用操作方法; 5)培训人员处理紧急过程; 6)提供顺利快速的恢复服务。 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信息中心负责的所有信息系统。 职责 1 表 2 表 第二章细则 流程说明 资产列表 在此列出了公司业务持续所必须依赖的信息系统和重要数据,下列各表应6个月核查一次。1)基础硬件: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个人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磁带机、常规数据 表 2 表 3 表

灾难恢复计划 自然灾害 这里的自然灾害指造成公司所在建筑物毁灭性损失的火灾、地震、水灾、地面塌陷等灾害。自然灾害在灾难分类中出现几率最小,但造成损失是最大的。流程说明如下: 1)确定损失情况。 自然灾难发生后,灾难恢复小组成员立即建立联系,具体了解公司的损失情况,了解的范围包括:人员、物理设备、数据。 小组成员根据了解到的损失情况编制《损失一览表》。 2)通知用户服务中断。 损失情况了解清楚后,灾难恢复小组成员讨论预估的恢复时间。 灾难恢复小组组长根据《损失一览表》确定有哪些服务不能正常提供,马上联系用户通知服务中断并告知估计的恢复时间。通知用户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张贴通知、电子邮件等方式。 3)联系保险公司。 发布服务中断的信息后,灾难恢复小组组长根据《损失一览表》中记录的损失情况检查是否有财产投保,如果有则应马上联系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4)联系服务商。 灾难恢复小组确定损失情况后,小组成员根据《损失一览表》中记录的设备损失列表,联系该设备的提供商,重新购置或者租用设备,并确定设备的到货日期和地点。 5)确定新的机房和办公地点。 如果公司原先的机房和办公地点已经无法使用,灾难恢复小组组长应向总裁提出申请,确定新的机房和办公地点。 6)安装调试新的物理设备。 新设备到货后,灾难恢复小组组长部署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安装调试任务明确后,灾难恢复小组组长应和各信息系统管理员确定完成部署的时间,如果完成时间和前期通知用户的时间不同,应通知用户最后确定的系统恢复时间。 7)恢复系统数据。 新设备安装完成后,IT(网络、操作系统)工程师取出备份的最新数据,执行数据恢复操作,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恢复参照各应用系统的操作手册。 8)告知用户服务已恢复。 系统恢复运行后,恢复小组组长向用户发布通知,告知系统已经恢复运行。 9)填写《灾难恢复报告》。 流程图请见图1。 电力故障 UPS能够避免短时间的电力中断故障造成的损失。这里的电力故障指超出UPS承受范围的大范围停电事故,这种长时间的停电会造成业务停止和数据的丢失。流程说明如下: 1)确定恢复时间。 IT(网络、操作系统)工程师在明确电力中断故障后,立即联系电力供应部门,了解电力故障的原因,确定电力恢复的时间。并立即通知各信息系统管理员。 2)关闭设备。 IT(网络、操作系统)工程师在UPS供电期内关闭所有服务器设备,防止断电造成损失。3)通知用户。 系统管理员通知用户因电力故障服务中断,并告知用户恢复的大概时间。通知的方式可以是电话、张贴通知、邮件等。 4)启动服务器。 在电力供应恢复正常后,IT(网络、操作系统)工程师按照手册启动设备,并通知各个应用管理员检查各自负责的应用系统是否已经正常启动。如果应用管理员发现应用程序没有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doc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 的制定、审批、决策制度 第一节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定义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是指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和一旦 发生事故后,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煤矿企业每年至少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组织一次矿井救灾实战演习。 二《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内容 1.附图及有关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 (1)矿井通风系统图、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反风时保证反风设施 完好可靠的检查报告。 (2)矿井供电系统图和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 (3)井下消防 ---- 洒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压风管路的系统图。 (4) 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位置及其储备的材料、设备、工具的品名和数量登记表。

(5)地面、井下对照图。 2.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中包括: (1) 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以及地点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预防的事故性质、原因和预兆。 (2)保证人员安全撤退的措施。 1

(3)预防、处理各种事故和恢复生产的具体技术措施。 (4)实现预防措施的单位及负责人。 (5)参加处理事故指挥部的人员组成、分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名 单、通知方法和顺序。 3.安全迅速撤退人员的措施 (1)及时通知灾区和受威胁地区人员的方法及所需材料设备。 (2) 人员撤退路线及该路线上需设的照明设备、路标、自救器及临时避难硐室的位置。 (3)风流控制方法、实现步骤及其适用条件。 (4)发生事故后,对井下人员的统计方法。 (5)救护队员向遇灾人员接近的移动路线。 (6)向待救人供给空气、食物和水的方法。 4.处理灾害和恢复生产措施的编制原则 (1)处理火灾事故原则 (2)处理爆炸事故原则 (3)其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计算机系统灾难恢复计划

嘉兴冠誉时装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灾难恢复计划 一、灾难的定义 灾难分为自然灾害和非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火灾、地震等引发的一系列灾害直接导致公司的业务中断、电力故障、网络故障等。 非自然灾害是指人为的造成的如服务器断电、软件错误、人为故意破坏、恶意代码、木马植入、恐怖袭击等。 二、灾难恢复项目小组的制定和职能 1.管理组:统筹规划,指挥各小组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执行。 2.部门恢复组:负责制定各部门情况制定应急备案,确定各部门数据和财产的保护方式并执行保护,确定各部门数据的恢复方式并执行恢复。 3.计算机恢复组: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的计算机故障进行排除、恢复范围包括系统、必备办公软件。 4.损坏评估组:负责对公司损失的重要数据、财务进行总体评估。并针对相应损失的财产进行汇总并结合拥有的保险进行申报。 5.安全组:负责灾难发生后的人员、数据、财务的安全进行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6.设备支持组:负责对公司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机的故障进行排除,制定相应解决重建方案。 7、数据恢复组:负责对公司各平台数据进行恢复,并制定相应数据恢复方案。 8、市场和客户关系组:负责对外进行信息发布、制定相应应急措施应对客户疑问等。 各小组共同职能: a)负责计划的执行 b)与其它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监督计划的测试和执行 c)所有或是某一个成员可能领导特定的组 d)协调恢复过程 e)评估灾难,执行恢复计划,联系组长 f)监控并记录恢复的过程 三、业务恢复流程 (一)自然灾害引起的灾难恢复流程 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灾难往往影响较大,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的无法使用,甚至会对导致人员减少。因此对于自然灾害引发的灾难恢复流程相对特殊且繁琐。 1.数据抢救 灾难发生时,需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对公司的重要数据进行抢救,抢救的范围主要包括:记录公司重要信息的文件、资料,存储公司重要数据的磁带,存放重要数据的硬盘、服务器。此过程需由安全组进行统筹指挥,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各组成员、公司员工必须服从安全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2.损坏评估及启动应预案 灾难发生后各小组需根据情况汇报损失情况给损坏评估组,损坏评估组根据汇总信息进行消息告知披露。披露损坏信息包括: a)公司重要生产、监视测量、办公设备

灾难恢复计划

灾难恢复计划 一、灾难的定义 灾难分为自然灾害和非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火灾、地震等引发的一系列灾害直接导致公司的业务中断、电力故障、网络故障等。 非自然灾害是指人为的造成的如服务器断电、软件错误、人为故意破坏、恶意代码、木马植入、恐怖袭击等。 二、灾难恢复项目小组的制定和职能 1.管理组:统筹规划,指挥各小组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执行。 2.部门恢复组:负责制定各部门情况制定应急备案,确定各部门数据和财产的保护方式并执行保护,确定各部门数据的恢复方式并执行恢复。 3.计算机恢复组: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的计算机故障进行排除、恢复范围包括系统、必备办公软件。 4.损坏评估组:负责对公司损失的重要数据、财务进行总体评估。并针对相应损失的财产进行汇总并结合拥有的保险进行申报。 5.安全组:负责灾难发生后的人员、数据、财务的安全进行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6.设备支持组:负责对公司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机的故障进行排除,制定相应解决重建方案。 7、数据恢复组:负责对公司各平台数据进行恢复,并制定相应数据恢复方案。

8、市场和客户关系组:负责对外进行信息发布、制定相应应急措施应对客户疑问等。 各小组共同职能: a)负责计划的执行 b)与其它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监督计划的测试和执行 c)所有或是某一个成员可能领导特定的组 d)协调恢复过程 e)评估灾难,执行恢复计划,联系组长 f)监控并记录恢复的过程 三、业务恢复流程 (一)自然灾害引起的灾难恢复流程 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灾难往往影响较大,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的无法使用,甚至会对导致人员减少。因此对于自然灾害引发的灾难恢复流程相对特殊且繁琐。 1.数据抢救 灾难发生时,需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对公司的重要数据进行抢救,抢救的范围主要包括:记录公司重要信息的文件、资料,存储公司重要数据的磁带,存放重要数据的硬盘、服务器。此过程需由安全组进行统筹指挥,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各组成员、公司员工必须服从安全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2.损坏评估及启动应预案 灾难发生后各小组需根据情况汇报损失情况给损坏评估组,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X X X 煤矿 矿 井 灾 害 预 防 与 处 理 计 划

编写:审核: 二0一三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3) 第二章2013年安全生产概况 (4) 第三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7) 第四章矿井灾害预计 (8) 第五章矿井灾害预防 (10) 第六章矿井灾害的处理 (21)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表:

注:瓦斯等级见2012年湖南省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第二章2013年安全生产概况

2013年面临修复巷道、防止煤炭复燃、改善通风系统、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争取达到省一级标准、合理布置14采区、推进新的采掘方法和技术等工作。以“一通三防”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杜绝煤炭自燃发火的现象,建设和完善井下“六大系统”,合理安排采区接替工作,顺利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第一节火区管理 为了防止煤炭自燃必须充分考虑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和对采空区的有效控制,因此必须做到: 一、简化通风系统。简化区段通风系统,开辟独立主要进风巷,尽 量加大进风量;开辟独立集中回风巷,并将回风巷改造成无维 修巷道,确保回风畅通无阻,回风流不允许影响其他任何区域,实现真正的分区通风。 二、完善灌浆系统。从地面到井下各采区建立完整的、独立的灌浆 灌水管路,及时向采空区注水注浆,真正起到惰化、阻隔、降 温的作用。 三、继续完善关闭工作。①隔离采空区域与其它区域联系;②关闭 所有可能向采空区供氧的通道;③制订措施与计划尽快回采完 南头各水平急倾煤层;④准备材料及时密闭采空区,具体密闭 位置:见煤矿防灭火初期方案。

四、确定防火专业人员,制订中、长期防火具体计划。 第二节排水工作 排水工作必须做到: 一、排水机械设备必须完好,并且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二、-320m水平水仓在排水期间安排专人打水,负责-320m水平及 以下的排水工作。 三、-60m水平水仓的水泵必须启动,由-230m水平打水人员负责。 四、加强排水设备的检修工作,对损坏的设备及时检修好。 五、机电部门要制订排水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巷修工作 由于-400m水平的水淹时间长,巷修工作特别困难。能否加快巷修速度是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又一个关键。所以必须做到: 一、-400m水平中央石门以南的巷道先进行密闭,在二个月的时间内修复好以北的巷道。 二、巷道修复期间要安排专人值班检查督促。 安全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要制订巷修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节安全检查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编制内容和要求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编制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地理位置、地质及水文地质、设计能力和核定能力、通风方式、反风方式、提升方式、供电方式、开采煤层、开拓方式、支护方式、生产工艺、顶板处理方法、瓦斯等级、相对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等概况,说明各主要生产系统情况。 (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二节矿井的年度采掘衔接计划 编制要求:说明本年度计划采掘地点的名称、位置、数量和衔接情况。(工程科) 第三节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条件、原因和地点 编制要求:分析采掘工作面所通过区域的顶底板、地质构造、周边采空区、积水区、地面水体、煤层自燃性倾向、煤尘爆炸指数等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原因和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评价 编制要求:根据以上分析确定重大危险源,然后对重大 页脚内容1

危险源进行危险性分析和事故可能发生地点进行分析确定。 (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三章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领导组织机构 (各科室分别编写本系统的) 第一节领导组织机构 编制要求:叙述重大事故处理组织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 第二节发生事故的汇报程序 编制要求:发生事故的汇报程序和通知方法、调度室电话号码、通知人员名单等。 第三节相关人员职责 编制要求:叙述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和所要做的具体工作等。 第四章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通风科) 第一节预防瓦斯爆炸爆炸事故的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瓦斯爆炸的条件,说明可能发生瓦斯地点,叙述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二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页脚内容2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矿业有限公司 2014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二零一四年一月七日 3 7 9 9 10第三节外因火灾发生时的处理 (12) 第三章矿井内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 (14) 第一节煤炭自燃隐患重点分析 (14) 第二节防治自然发火隐患的主要措施 (16)

第三节煤层自然发火的处理 (18) 第四节内因火灾发生后的救援处理措施 (19) 第四章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2) 第一节矿井瓦斯防治的重点 (22) 24 27 28 28 29 30 32 34 34第二节回采工作面水灾情况分析、预兆及预防措施 (35) 第三节掘进工作面水灾情况分析、预兆及预防措施 (36) 第四节防止注浆溃浆的措施 (38) 第五节发生水灾、溃浆事故后的处理 (39)

第七章发生灾害事故后的避灾路线 (40) 第一节采煤工作面发生灾害事故后的避灾路线 (40) 第二节掘进工作面发生灾害事故后的避灾路线 (41) 第八章顶板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43) 43 48 51 53 54 54 56 58 59第五节可能发生提升重大事故的预计 (60) 第六节预防发生主提升重大事故的措施 (61) 第七节处理重大提升事故的措施 (62) 第八节主要运输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63)

第十章供用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65) 第一节预计可能发生的重大供用电事故 (65) 第二节预防发生重大供电事故采取的措施 (66) 第三节处理重大电气事故的措施 (66) 68 78

前言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保障吉克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的规定,特编制吉克煤矿《2014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全矿干部职工必须严格遵守。 迅 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公司矿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到来之前,由值班副矿长指挥,总工程师对事故处理提出建议,由矿长决定,救护队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 二、救灾中各有关人员职责

通信安全生产考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试卷 一、单选题 1.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 A、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实现安全梦安全发展 D、实现安全梦和谐发展 答案:B 2.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A、项目经理 B、安全员 C、专业人员 D、专人 答案:D 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并处()以下的罚款。A、五万元 B、一万元 C、二万元 D、三万元 答案:C 4.建设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A、相关人员 B、施工作业人员 C、管理人员 答案:B 5.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 A、加强安全管理 B、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C、进行安全奖罚 D、进行事故赔偿 答案:B 6.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的罚款。 A、二万以上十万以下 B、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五万以上二十万以下 答案:B 7.《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 A.2014年6月6日 B.2008年6月30日

C.2008年6月13日 D.2014年5月6日 备注:《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5201-2014)于2014年5月6日发布,2014年7月1日实施。 正确答案:D 8.如发现有安全隐患或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应要求施工单位( )。 A.停止施工,立即整改等 B.可继续施工 C.征得总监同意,继续施工 D.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继续施工 备注: 如发现有安全隐患或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应要求停止施工,立即整改等。正确答案:A 9.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等相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 A.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本行政区通信管理局 C.通信管理局 D.监理单位 正确答案:D 10.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解决措施不包括() A、设计风险防范 B、安全制度建立 C、强化考核管理 D、工程进度管理 正确答案:D 11.夜间,施工处必须设立()警示灯。 A、绿色 B、红色 C、黄色 答案:B 12.从事()的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帽。 A、工程施工 B、危险作业 C、高处作业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并指导我公司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能力,保障持续运营,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工作应坚持“统筹规划、平战结合、等级灾备”的原则,平衡成本与风险,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灾难恢复为生产系统灾难恢复。灾难恢复工作是指,为保障生产系统持续运营,防范灾难风险并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组织机构设立和职责、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灾难备份系统实施、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灾难恢复预案管理、应急响应和恢复。 第二章总体工作要求 当生产系统及相关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更时,应立即启动灾难恢复需求的再分析,并根据最新的灾难恢复需求分析重审和修订灾难恢复策略。根据灾难恢复策略定期复审和调整灾难恢复技术方案、灾难恢复预案,并定期开展灾难恢复预案培训和演练工作。加强与业务密切相关的机构间的协调,共同评估面临的风险,协同制定灾难恢复策略,提高整体风险防范和灾难恢复能力。 第三章灾难恢复项目小组的制定和职能

1.管理组:小组人员:职责:统筹规划,指挥各小组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执行。 2.部门恢复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制定各部门情况制定应急备案,确定各部门数据和财产的保护方式并执行保护,确定各部门数据的恢复方式并执行恢复。 3.计算机恢复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的计算机故障进行排除、恢复范围包括系统、必备办公软件。 4.损坏评估组: 小组成员: 职责:负责对公司损失的重要数据、财务进行总体评估。并针对相应损失的财产进行汇总并结合拥有的保险进行申报。 5.安全组: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灾难发生后的人员、数据、财务的安全进行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6.设备支持组: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公司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机的故障进行排除,制定相应解决重建方案。 7、数据恢复组: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公司各平台数据进行恢复,并制定相应数据恢复方案。 8、市场和客户关系组: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外进行信息发布、制定相应应急措施

最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一、概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通过MapGIS开发平台和网络集成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了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的集中管理、远程浏览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该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效率和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图 二、系统功能 1速报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各类速报信息,包括速报信息显示、速报信息的统计、速报信息查询。

2群测群防信息管理 专门管理重点地质灾害信息,向相关机构人员展示地质灾害点的发展现状,包括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群测群防监测管理两部分。 3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信息管理 管理与各类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项目信息,包括发标、招标、工程单位数据、工程进度数据、资金使用数据、项目相关文档等。 4防灾预案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类相关信息,包括应急任务职责分工;就援人员组织和设备物资准备;地质灾害影响分析;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5防灾规划信息管理 管理各类防灾规划信息,包括防灾规划信息显示、查询、录入等功能模块。 6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 管理各类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包括重点查看、数据查询、数据批量导入功能。 7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工作及相关信息,包括应急预警信息调查与监测、应急远程会商、应急决策、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织指挥工作。 8地质灾害教育规范信息管理 管理与地质灾害预防相关的各类教育普及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条例、文件,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图册和地质环境公报等。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模板)

闸新畔利瞎胖狡劝摆斤谬烷沃嘶官火居闪灿矗疼哥姓统僳昧歇柞亥鳃协坛邹鸽胃惩每答晓植形芹殆备漆玻瞻缸寓维菌辽泞蚁赚痘城悼农偿墅龚乏趴秤砧革羊舶唱秤喝碾昭滨鳖斟缕搪和糜克菲哺枪耗包脂祟婆储怀毛严渴垛在仍淀脯外臻蛇喧瘟挑象咎共吱普噎粗闷救拄巧嗜逞祁俭亭凸樱喊畸旬虐鸯师非攘绢幻给垮拳镶酗筐怂挡储彼游呛乙婶浩树钟锌现姐抉浸理垮喝嘎巷缅将药敏郎段赢深勒士常蒂谣钓神毒淡波纵烁竿流痒斩成斑颂嗡清诡肇褐吼界持彦胰蹿榷矽傣谐研舌抠霉馏价蛤数遣笛羌泻疆崖纸踏围顽膏疚藏积次挎齐绝谓仍嗣椒苇滑逗爷钓熙修痢钻恶瞳习贞禾卤柴江往槐叙煞绒碧 贵州诚搏煤业有限公司 XX煤矿2014年度 矿 井 灾 害 预 防 与 处 理 计

划 二〇一四年一月一日 会审栏 职务姓名意见日期编制人 审核人 安全副矿长 救护队长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总经理

会审意见: 培训学习 组织培训人:培训时间: 参加学习人员参加学习人员参加学习人员参加学习人员参加学习人员

目录 第一章矿井生产概况------------------------------------------------------------1第一节矿井概况-------------------------------------------------------------第二节年度生产计划-------------------------------------------------------第二章矿井灾害预防与事故处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一节灾害预防与处理的组织领导------------------------------------ 第二节发生重大事故各有关部门人员职责及电话------------------第三章矿井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的预防与处理计划-------------------第一节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第二节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第三节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处理------------------------------------第四章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与处理计划----------------------------------第一节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第二节煤与瓦斯突出的处理计划--------------------------------------

《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

《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为加强保险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我会制订了《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并指导我国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能力,保障持续运营,保护客户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应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平战结合、等级灾备”的原则,平衡成本与风险,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保险机构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及港、澳、台地区保险公司在大陆地区的分公司。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灾难恢复为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灾难恢复工作是指,为保障信息系统持续运营,防范灾难风险并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组织机构设立和职责、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灾难备份系统实施、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灾难恢复预案管理、应急响应和恢复。 本指引所称区域性灾难是指,造成所在地区或有紧密联系的邻近地区的交通、电讯、电力及其它关键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关键信息网络设备毁损、重大故障或大规模人口疏散的事件,将会导致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例如:地震、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区域性通信网故障、区域性电网故障、机房内关键设备毁损等。 本指引所称同城灾备是指,生产中心与灾难备份中心处于同一地理区域,面临同一区域性灾难风险,能够抵御小范围区域内的灾难,例如小面积停电、火灾、设备故障等,距离通常在数十公里左右。 本指引所称异地灾备是指,生产中心与灾难备份中心处于不同地理区域,一般不会同时面临同一区域性灾难风险,能够抵御较大范围区域内的灾难,例如大面积停电、地震、战争等,距离通常在数百公里以上。 本指引所称自建是指,自行出资建设和拥有灾难备份中心,为自身提供灾难恢复服务。 本指引所称共建是指,多个机构共同出资建设和拥有灾难备份中心,为参与单位提供灾难恢复服务。 本指引所称外包是指,选择外部资源来承担或协助完成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规划、实施、运营维护,以及应急响应和恢复工作。 第五条中国保监会负责对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引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引的条款。 第二章总体工作要求 第七条保险机构应统筹规划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自本指引生效起五年内至少达到本指引规定的最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要求。 保险机构新建信息系统时,应同步规划和实施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本指引生效后新成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