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刘海琼l)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之我见摘要:当新课程理念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复存在。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注重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习主动权;课堂效率;互动作者简介:周柳俊,任教于广西省柳州市柳江县进德中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当新课程理念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抓课堂效率。
一、转变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过去的课堂是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生怕学生听不懂,不理解文中的知识,这样教师控制了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导致学生怕学、厌学的情况出现。
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出以自主、合作、创新精神为指导的新的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
即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还要注重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和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失败与成功的体验。
也许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
我们有的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就少讲,能不讲就不讲,尽量让学生讲,生怕惹上“越俎代庖”之嫌。
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
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会学习”的根本措施。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结合平时教学,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一)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学行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行动的归宿,它决定着教学行动。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重视创新的社会。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会学习”,目的达到会创新。
一个会学习、会创新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有潜力的民族。
从这个意义出发,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具体来说,备课时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上课时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数学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方法。
(二)设计灵活的学习过程正确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行动上是要设计灵活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水平,从怎样启发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怎样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自学时空上设计学习过程。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作者:林主珊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16期《新课程标准》新思路之一就是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向自主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是和谐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是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感知、感悟以及探究创新能力才不会受局限,才能得到自主发展。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不断去尝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原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责任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我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重视培养其求知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强调老师引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上方法多样:小组讨论、比赛、分角色表演、编演短小剧本。
我们就要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自主愉悦的活动,充满情趣。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才能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才能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思维投入到课堂上学习中,才能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如教《陶罐和铁罐》我一改过去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让学生表演,学生兴味盎然。
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自己的才华。
二、让学生质疑,师生互动。
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让学生质疑互动成为每节课的主旋律。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摘要: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语文,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会学习”的根本措施。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关键词:语文主动学习能力训练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会学习”,目的达到会创新。
一个会学习、会创新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有潜力的民族。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
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
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
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
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
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
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
正如《大纲》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
”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呼吁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探讨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授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因为枯燥和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失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项目中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和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把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孩子
朱琼敏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22()13
【摘要】许多学生家长因孩子作业问题陷入焦虑,进而过度参与作业管理,这会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律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应与孩子分清责任,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宽待孩子,建立合理的约定;控制情绪,避免将学习问题灾难化,促进孩子逐渐形成自律意识和能力。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朱琼敏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相关文献】
1.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指导组内学生交流
2.高中生物课中如何实施“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3.把自读课文的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
4.把时间还给老师把老师还给孩子
5.把时间还给老师把老师还给孩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导读:本文是关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希望能帮助到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魏崇容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中心校(614307)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一点已不容置疑。
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主的学习状态和方式。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1给足学生探索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基本保证是给足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有人说每天清晨大街上出现最早的人群是两支队伍。
一是学生,二是民工。
学生从进校开始,几乎每一分钟都被老师安排得井然有序。
40分钟的课堂教学当然也被辛勤园丁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所占领。
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地使用单位时间,课堂上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抛出,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布置。
即使是安排讨论、操作、也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几乎每一分钟都被老师控制着。
在学校,孩子们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在家里,按照家长的旨意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课外补充练习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程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孩子们失去了思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知识的宽松环境,给足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去探索。
记得有一次送课下乡,上课的老师所授内容是三年级的“可能性”。
一开课,老师就用有趣的游戏(石头、剪刀、布)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妙的活动中。
通过游戏,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事物存在一种情形—“可能性”。
接着,老师又举例讲解了另外两种生活情形。
那就是“一定”。
〔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一定),地理每天都在转动(一定)〕。
还有“不可能”〔如:石狮子,会在天上飞(不可能),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不可能)〕。
老师讲解清晰、透彻。
学生学的清楚、明白。
可是,就在新知探索完之后,老师给学生呈现了这么一道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按题里要求分袋子装东西。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
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
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
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
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
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
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
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
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
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
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
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需要记叙下来。
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发表时间:2019-02-18T17:13:38.28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作者:刘丽萍[导读]刘丽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红旗小学 164100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214-01《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学生的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我们教师要做新课程改革的促进派,改变自己旧的教学模式,找好自己角色的定位,最主要的是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我们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在思想观念上做到改变,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改变,在培养人的意识上做到改变。
在思想观念上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处处为学生着想。
我们培养的不是高分低能的人,而是要培养有远大理想、雄心壮志、有建设伟大祖国真才实学的高素质的人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勇于担当起自己肩负的责任,不要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患得患失。
在新形势下,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那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怎样发挥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一、通过“愉快教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前提所谓愉快教学就是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设计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情轻松地学习。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对教师的讲解、教导具有主观的选择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而言的,也就是改善传统的教师“灌”学生“记”的模式。
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体精神开始。
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自主性和主动权都没有,何谈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一过程应当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策略很多,这里,略举几例说明,用以指导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克服师源性伤害,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
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应做到:①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
把课堂变成学生好“问”爱“问”的场所。
②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45分钟既是教师教学时间,也是学生的学习时间。
这一段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用多了,学生就用少了。
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一言谈”是非常普遍的,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不可能很好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克服和改变这一现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对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和途径。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本书的出版,将教育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从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于学习主动权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体会。
下面,我将根据书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习主动权的重要性学习主动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由老师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提倡的学习主动权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
学习主动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的过程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主动权的实现方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中提出了许多实现学习主动权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对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总结。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主动权的实现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的选择性任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学习主动权的实现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4. 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作者:苑克芝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摘要: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
充分利用晨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
关键词:主动权;自主;合作;学习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这是在教育界乃至社会应达成的共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我们在当今教学中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不太成熟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我抓住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契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充分利用晨会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有事情都愿意跟老师讲,对此,我从不讨厌他们,我想,这是培养他们表达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好时机。
因此,我每天早晨都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事?讲讲你的看法,并要求他们把话说清楚。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徐昆没完成作业(背课文),针对这件事,我让其他学生说一说:“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当时,有很多学生踊跃发言:都说他这样做不对,因为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成绩,萌生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二、珍惜作文教学循序训练课小学一年级的作文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说话没有顾忌,课上我除了做必要的指导外,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每一位想要发言的学生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并且对每一位发过言的学生,我都给一句切合实际的表扬的话,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很洪亮!你说话很完整”等。
这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的想象力就更大胆,话说得就更完美了。
三、重视语文课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了,并且几乎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提前预习的学生我大加赞赏,并在课堂上给他们机会表现自我,我班赵辉的自学能力就很强,学课文时,他发现老师要领读,就把手举得高高的,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他想读课文,我就先让他读一遍课文,然后,我再领读,我问他:“老师没教,你怎么就会了?”他说:“我昨天就看着拼音自己试读好几遍了。
重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作者:许海琼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设计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法指导;自学能力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20-01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设计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寻求新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表现和肯定,从而更有信心地去探索新知识。
那么,数学教师应怎样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1.指导学生设计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成长要有目标,这是衡量学生成长状况标准的依据,具有导向作用。
首先,形成学生成长的目标由外界因素确定,大到时代的要求,小到课程标准,这些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既定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不断达到一个目标而朝着下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实际不断生成新的目标。
该目标体现了时代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学习目标时,在班级授课的统一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指导要强调"生成"。
2.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先把学生按四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同学把课前准备的四个直径不同的圆,通过量、绕、滚的方法测量出各圆的周长,再用计算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晏文东;周颖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7(000)023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是学生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想、去议、去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晏文东;周颖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省宜兴市鲸塘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体验学习”的途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评李华平老师的《卖炭翁》教学
4.课内引导课外延伸——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5.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充当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
数学本身就是先质疑,然后进行解决。
要想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就得有兴趣。
所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特别重要的。
在数学的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学热情。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老师必须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学能力,才愿意学。
为了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积极心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实施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问题中进行发现、研究、探索,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动力。
我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自觉探索的欲望。
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讲故事:唐僧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正好前面有一个西瓜摊,悟空买了四个西瓜,准备四人每人吃一个,可八戒跑过来说:“师傅,我来分吧!”师傅同意了,八戒想尝尝再分,可是吃了一块又一块,忘了分西瓜,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完了。
想一想,其他三人能分到西瓜吗?根据故事情境如何列式?(p58)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思考的问题就多了,就想弄清楚究竟是谁对谁错。
不断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增强了自学的热情。
二、注重自学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学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主动交流是学生学习的方式。
我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创设一种探究性的情景: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那些建筑物?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或者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收集信息,表达与交流,对课堂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拓展思维,获得兴趣,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主动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意向直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不同的情感从事教学活动,学生就会产生相应不同的反应,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要互动,合作交流。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应用时,让学生观察、动手画画已知的组合图形,小组进行讨论,师及时强调要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解决问题。
采取的是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有放飞想象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从而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求,增强自学的欲望。
在自主合作时,还应注重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坚持预习、复习与反思。
学生在开始上数学课时,老师就应向学生提出“课前要预习,上完课后要复习,做题后要思考”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向学生提出预习时注意了解的内容:这节讲了什么数学知识?例题是否弄懂了?与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有什么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认真听或向老师询问。
在开始时,常给学生出示预习提纲,供学生预习时参考,时间稍长,形成习惯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通过预习,学生预先了解了学习的内容,上课时更容易将知识吸收。
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要引导学生认真自觉地进行复习,前后知识进行对比,梳理知识点,形成框架并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方法,总结规律,并形成习惯。
做完习题或考试以后,要及时反思,对欠缺的知识进行补救,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提高,贵在坚持,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我要学习,我要学会学习”。
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也就形成了自学学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