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16.22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三政治考试必背知识点一、政治生活1. 国家的本质与功能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基本职能包括内部管理和对外防御。
2. 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民主政治的内涵与发展民主政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广泛和真实。
4. 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同时,公民也应履行政治性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
5. 我国的政治建设我国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经济生活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经济体制。
2.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作相结合。
4.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三、文化生活1.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 文化创新与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高考政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总结(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二)资本主义社会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③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⑥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⑦直接原因: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⑧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政治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复习政治的重点知识能够为他们取得好的成绩提供帮助。
下面是我为您总结的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思想政治理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 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 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和基本路线5.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7.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主要目标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原则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 全面深化改革11. 全面依法治国12. 全面从严治党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建设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国家法律法规1. 中国宪法和宪法修正案2. 其他法律法规,如国家标准、法律实施细则等3. 国家机构和职能的法定依据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 国家制度是历史发展和实践积累的结果2.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基本特征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作用4. 国家政府的组成、性质和职能5.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6. 政治体制改革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权利和义务2.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3. 公民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4. 公民的文化权利和文化义务5. 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六、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所有制3. 推动高质量发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和调控的原则和措施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制度1.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 地方各级党的组织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4. 地方各级人民政协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八、依法治国1. 宪法法律的主体地位和法治国家基本原则2. 法律的构成和适用3. 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4. 中央和地方各级人大的法律制定和决定5.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法律行政机关6. 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职能7. 法律的教育和宣传九、中共党史与中国革命史1. 中共党史的基础知识和特点2. 中国革命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和历史贡献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政策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2. 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3. 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4.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布局以上是我为您总结的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涵盖了思想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制度、依法治国、中共党史与中国革命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政策等内容。
高考政治知识点1. 党的基本理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体系。
2.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定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4. 党的基本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5. 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严肃活泼。
6. 军队的历史使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群众服务。
7.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阶级斗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专政等。
8. 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方向、道路、目标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领导与群众的密切团结。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0.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坚决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族主体性和积极性,保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 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 全面从严治党:全党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持续高压态势。
15. 党的群众工作原则: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风政风与人民群众要求的紧密联系。
政治高考知识点
政治高考知识点:
1. 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权力的机关和运行方式等。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组织制度等。
3. 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
4. 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包括法治的基本内容、法治社会的特征、法律的地位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等。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人大的组织和工作原则等。
6. 国家行政制度:包括国家行政制度的性质、行政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原则等。
7. 单一的国家权力:包括国家权力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权力制约等。
8.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法定义务等。
9. 民族自治制度:包括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性质、民族自治地方的组织和工作原则等。
10. 参政议政和人民民主监督:包括政府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人民团体的组织和工作原则等。
11. 土地制度和农村经济:包括我国土地制度的性质、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等。
12. 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包括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党的建设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等。
以上是政治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应对政治高考的考试。
2024年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思想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奋斗目标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创新
二、政治制度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基本任务、党的建设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 参政党制度、人民团体制度、工会、共青团、妇联的组织和活动
4. 全民国防和人民武装力量
三、国家治理体系
1. 国家的性质、任务和根本任务
2.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依法行政
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5. 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
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 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政治的途径
3. 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经济权益
4.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五、法律法规
1.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基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3. 宪法、行政法、民事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基本法律的内容和要求
4. 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依法治国
5. 现行法律的运行和司法改革
六、国际政治关系
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2.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3.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4.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5.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
以上为2024年高三政治知识点的大致内容,总计约____字。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政治思想理论1.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和基本路线。
3.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
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1. 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领导核心和党的全面领导。
2. 党的建设:党的性质、党的组织、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
3. 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的背景、主题、报告和党章修正案。
三、中国政府和国家机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组成及职权范围。
2. 国家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政协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职权范围。
四、中国法律和法治建设1. 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平等性、互相制约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2. 法治建设:法制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和廉政建设。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财产权。
五、当前国际形势1. 新时代的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2. 新时代的国际关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我国的对外关系:外交政策、一带一路、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
六、公民权益和社会生活1. 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财产权。
2. 公民的义务:公民的宪法义务、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
3. 社会生活:社会治安、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七、科学发展观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依法治国、民主政治、科教兴国和公民道德建设等。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对于高考政治的备考会有很大的帮助。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高三政治的必背知识点主要有:1.国家的基本属性是阶级性。
2.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大多数人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
6.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8.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方法和渠道有: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②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和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
9.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10.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1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是以宪治国。
1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不包括民族乡。
1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8.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
1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的建设问题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中国的基本情况
中国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中国历史、中国路线、中国制度和中国作风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分配制度和再分配
发展不平衡问题和解决途径
5.中国政治制度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中国历史
中国创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三大历史阶段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决策和成就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精华知识点,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为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帮助。
同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引下形成的。
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3. 经济建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 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 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 社会建设: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福祉。
7.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身份和地位。
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的作用。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少数民族的民族自治权利。
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广泛深入展开。
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步骤。
1.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奋斗步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个阶段从____年到2049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49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政治高考知识点速记总结一、政治基本概念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国家的主导性领域,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行方式、政府的组织形式、政府的领导人等。
2.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领土范围内的人民集团,他具有主权、领土、人民和政府四个组成要素。
3.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体系中能制定、执行、强制人们服从的决策的能力。
4.政治权利的概念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制度中享有的合法的、基本的权利。
二、国家的组成1.国家组成的基本要素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主权、领土、人民、政府四个要素。
2.政权的基本属性政权是国家的手段与工具;政权也是国家的性质与本质。
政权具有集中性、唯一性、普遍性、继承性、可变性等基本属性。
三、国家的形式与性质1.国家的形式国家的形式主要有民族国家、国家的形成、国家的类型和结构等。
2.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主要包括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功能。
四、国家的意识形态1.概念国家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国家主权体系、国家一元化、国家一元化等国家建构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2.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特征国家的意识形态具有独立性、统一性、根本性、发展性、领导性等特征。
五、政治社会制度1.政治社会制度的概念政治社会制度是政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特定的政治形态。
2.政治社会制度的类型政治社会制度的类型包括专制制度、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制度等。
六、政治权力1.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权力是国家权力机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政府行使和管理的权力。
2.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权力的分配分为单一体制分配和分权分立分配两种形式。
七、政治体制1.政治体制的定义政治体制是国家权力机关决策机构和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
2.政治体制的结构政治体制的结构包括国体、政体和民主国家体制三个方面。
八、政治权利1.政治权利的性质政治权利是公民在政治制度中享有的合法的、基本的权利。
2.政治权利的分配政治权利的分配分为一元式和多元式两种形式。
九、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领域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政治高考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国家的根本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任务体现的内涵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民主集中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特征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3.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重点4.产权制度的完善5.公有制经济中的各种所有制经济6.私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民主选举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依法治国基本方略6.政府职能转变7.行政管理体制改革8.司法体制改革9.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国家安全1.国家安全的概念、内涵和特点2.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和依法治国3.维护国家安全的国家机构和组织4.现代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5.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武装力量和武装警察部队6.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措施和政策五、外交政策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争取和平、促进发展的外交战略3.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5.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对外工作总体部署6.周边外交7.全球外交六、国际关系1.国际政治关系理论2.主权国家与国际关系3.国家的对外政策4.对外贸易政策5.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6.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七、政治生活1.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人权的概念和原则6.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7.中国人权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总的来说,政治是一门深邃广泛的学科,涵盖了政治制度、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高考政治的复习需要学生多掌握相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需要关注当前时事和国际热点,提高政治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必背重点知识高考政治必背重点知识(一)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高考政治必背重点知识(二)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的第一飞跃。
认识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获得物质成果。
2、真象与假象都是事物的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
两者所不同的是真象是事物本质的如实表现,假象是本质的歪曲表现。
由于都是客观的,因此真象与假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认识的深化是指认识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或由一个层次进到另一个层次。
认识的扩展是指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广阔领域中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向前推移是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不断向前推移,或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
4、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肤浅向深入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无限反复。
每次反复都使认识进入比较高一级的领域。
5、要注意真理、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归纳一、经济生活1. 货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 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 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水平。
- 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 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①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区别联系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
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商品的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与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工人阶级的贫困化。
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4. 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 政治参与:公民通过选举、协商、监督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5.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国应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 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 我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提升了国际地位。
6. 法律基础与法治建设-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 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规范、引导、保障、教育等作用。
- 法治国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高考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关键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命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与追求3.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与特色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与制度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途径与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意义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推动6.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发展-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立足点- 中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轨迹- 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目标7.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保障-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范围-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与保障路径- 国家安全法的制定与实施8. 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与任务-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义与措施9.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内涵- 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创新- 中国青年人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10. 反腐败斗争的历程与成效-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反腐败斗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打击腐败的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的建立- 反腐败斗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与作用。
政治高考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生活基础知识1. 国家与政府- 国家的定义与功能- 政府的组织结构- 政府的职能与责任2. 政治制度- 民主与专制的区别- 议会制度与总统制度- 多党制度与一党制度3. 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二、政治思想与理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2.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改革开放政策- “一国两制”原则三、国际政治与关系1.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 国际法与国际公约2. 国际关系理论- 实力政治与和平共处 - 合作与冲突-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3. 当代国际热点问题- 恐怖主义与国际安全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四、政治参与与公民行动1. 选举与代表制度- 选举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 代议制度的运作- 公民参与选举的意义2. 政治参与的途径- 政治党派与社会团体 - 社会运动与公共政策 - 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3. 公民责任与政治文化- 公民的政治责任- 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公民教育与政治参与五、政治制度与法律1. 宪法与法律体系-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 行政法与刑法-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目的与功能- 法律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 司法制度与法律实践- 司法独立与公正- 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 法律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六、结语- 总结政治知识的重要性- 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展望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大纲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或删减内容。
在撰写具体的文章时,应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证,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同时,确保文档格式规范,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及适当的段落分隔,以便于阅读和编辑。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政治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占有相当的分值。
在复习政治时,需要将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以提高复习效果。
以下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质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是历史的推动力。
4. 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基本经济制度。
5.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性质、宗旨和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2.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全国党的代表大会;党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3. 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基本内容;党的组织路线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4.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有红太阳之称的周恩来;统一战线的缔造者陈独秀;开创新时期的邓小平;井冈山精神和宁夏回族的英雄董存瑞。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
三、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1. 具体和根本的政治制度:行政制度、审判制度、立法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及其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成果;党章修正案的历史意义和目标任务。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政治学科是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以下是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3.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三、经济生活与经济制度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2.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经济政策:宏观调控与微观放活相结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1.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文化生活与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2. 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六、社会生活与社会建设1. 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2. 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七、生态文明建设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3. 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
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高中政治的内容包括了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大的模块。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经济生活1.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义新农村。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3.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原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
4.经济生活分析如何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扩大就业。
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政治生活1.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角度分析应如何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①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转发的议案,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并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相关部门质询监督。
②政协委员: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相关部门民主监督。
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法律保障。
行使决定权,审议通过相关决议。
行使监督权,监督各级政府三、文化生活1.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起怎样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综合国力。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
③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④教育能提高人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
3.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文化创新,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文化创新。
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他国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二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一、经济生活1.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为确保经济请问运行需加强宏调。
②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加强宏调。
要把人民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
③当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供需不平衡时,需加强宏调,才能使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我国怎样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调?①制定正确财政政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③制定正确货币政策。
④完善市场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⑤加大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建立问责考核机制。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⑦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3.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农产品成本上涨引起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
③国家政策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刺激经济投入大量财政。
4.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生产生活影响。
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但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需求影响不大,必然加重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负担。
②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
农产品价格上涨收益增加,扩大生产规模。
③食品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变大,影响居民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④有助于人民树立正确消费观。
5.稳定物价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增加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支出。
③为企业发展和生活消费创造良好环境,避免经济波动、混乱。
④有利于稳定汇率,树立国际信誉,提升国际地位,促进外贸发展。
二、文化生活1.从文化角度谈谈如何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政府应加强正面宣传,让社会全面认识价格形式,增加稳定物价的信心。
②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义荣辱观,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文化生活分析我国加强网路文化市场管理的原因。
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腐朽落后的文化会污染文化环境,必须对落后文化加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坚决打击,依法取缔。
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部分国家借世界多极化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有利于国家安全。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加强管理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⑤文化对人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有利于生产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三、生活与哲学1.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要求调整宏调政策。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与经济、人民生活、物价等密切相关,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⑤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⑥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
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认识,完善宏观调控。
④经济全球化使风险全球化,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引起国内价格上涨。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国家重视物价上涨问题的原因。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三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生产决定消费。
(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意: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这里的消费是指健康的合理的消费。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为什么:(1)必要性: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怎么样: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公有制的范围?公有制经济地位及其体现?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1)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
(2)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②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