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理解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如“浩然之气”、“善养”等;(3)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理和美好;(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3. 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2.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3. 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观点;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辩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庄子》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意;3. 案例分析:分析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如“浩然之气”、“善养”等;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5. 思考与辩证: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6. 总结与拓展: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拓展思考;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详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主要观点,如“浩然之气”的定义、培养方法等;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3. 探讨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对当代的启示。
七、教学步骤1.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 通过分析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人生哲理的理解;4. 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交流对文章的启示和感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理解“浩然之气”2.1 气的概念2.2 浩然之气的含义2.3 浩然之气的价值2.4 思考与讨论第三章:养气的方法3.1 养气的基本原则3.2 养气的具体方法3.3 养气的实践案例3.4 思考与讨论第四章:浩然之气的表现4.1 浩然之气的内在表现4.2 浩然之气的外在表现4.3 浩然之气的应用4.4 思考与讨论第五章:培养浩然之气的意义5.1 个体层面的意义5.2 社会层面的意义5.3 国家层面的意义5.4 思考与讨论第六章:生活中的养气实践6.1 日常生活中的养气6.2 情绪管理与养气6.3 身体健康与养气6.4 思考与讨论第七章:家庭中的浩然之气7.1 家庭氛围与浩然之气7.2 家庭教育与浩然之气7.3 家庭关系与浩然之气7.4 思考与讨论第八章:职场中的浩然之气8.1 职业道德与浩然之气8.2 职场沟通与浩然之气8.3 职场压力与浩然之气8.4 思考与讨论第九章:社会中的浩然之气9.1 社会责任与浩然之气9.2 社会公正与浩然之气9.3 社会和谐与浩然之气9.4 思考与讨论10.1 课程回顾10.2 学生感悟10.3 教学反思10.4 思考与讨论至此,整套《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完成。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气的概念补充和说明:气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万物运行和变化的基本要素。
气无形而有质,无象而有象,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气可以表现为气息、气机、气态等多种形式,是连接物质和精神的中介。
在教学中,应重点阐述气的哲学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浩然之气的含义补充和说明: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刚、充塞宇宙的正气,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精神状态。
它具有正义、刚直、豪迈等特质,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二、学习目标1、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
2、探究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途径。
3、思考浩然之气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习资源1、孟子《公孙丑上》中关于“浩然之气”的章节。
2、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章和书籍。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常常听到“浩然之气”这个词,它听起来似乎充满了力量和正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浩然之气?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
(二)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1、阅读孟子《公孙丑上》中关于浩然之气的描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的特点,如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等。
3、总结归纳浩然之气是一种宏大、刚强、正直的精神力量,它与正义和道德相配合,充满于天地之间。
(三)探究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1、以直养而无害正直是培养浩然之气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持做正直的人,不说谎、不欺骗、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2、集义所生通过不断地做符合道义的事情,积累善行,从而培养浩然之气。
例如,主动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公益、遵守社会公德等。
3、内心无愧做事要问心无愧,一旦行为违背了自己的良心,浩然之气就会削弱。
所以,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定。
(四)浩然之气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1、个人层面拥有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面对诱惑和困难时不屈不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强大。
2、社会层面一个充满浩然之气的社会,正义得以伸张,道德得以弘扬,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和关爱,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案例分析1、列举一些具有浩然之气的人物事迹,如钟南山在抗击疫情中的勇敢担当,张桂梅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等。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5篇范例)第一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
2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3体会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
4领悟孟子“养气说”在当世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部分词语及的用法。
词语如“也”、“是”等;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
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1.作者图片2.作者资料(可参考以下资料)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性善论”和“养气说”是孟子的重要哲学思想。
“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家喻户晓。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3.孟子“心性论”学说的要点(1)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
“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
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于自觉心的,属于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
人之性, 必有异于禽兽之处,这种“异于禽兽”的性, 便是“善端”。
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养气与成德: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 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二、学习目标1、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探究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途径。
3、培养自身的浩然正气,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三、学习资源1、《孟子》相关章节的原文及注释。
2、关于“浩然之气”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
3、体现浩然之气的历史人物事迹和现代故事。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浩然之气”这个词。
那么,究竟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它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话题。
(二)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1、阅读《孟子·公孙丑上》中关于浩然之气的论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2、小组讨论,交流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3、教师引导总结:浩然之气是一种极其宏大、刚正的精神力量,它需要依靠正直去培养,并且要遵循道义。
如果行为不符合内心的道德准则,这种气就会衰弱。
(三)浩然之气的重要性1、思考与讨论:浩然之气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分享交流: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在个人成长方面,拥有浩然之气能够使人坚守正道,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具备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在社会发展中,浩然之气可以促进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进步。
对于国家繁荣来说,国民的浩然之气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使国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团结和强大。
(四)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途径1、培养正直的品德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不阿谀奉承,坚持真理。
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改正错误。
2、遵循道义了解和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不自私自利。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
3、积累正义的行为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等。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阐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解。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3. 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文章的批判性分析和综合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先秦诸子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文章的美。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题,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以及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孟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思想。
2. 激发学生对“浩然之气”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孟子》及孟子的思想。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浩然之气?”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思想。
2. 学生阅读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浩然之气?”的问题。
第二章:理解文意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解析。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探讨浩然之气的内涵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浩然之气的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浩然之气的内涵。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过程。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浩然之气的内涵,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浩然之气的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浩然之气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2.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各组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主要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教学内容:1. 总结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主要观点。
2. 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认识到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掌握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文中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浩然之气”的含义,阐述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案例及讨论题目。
3. 教学视频:用以辅助讲解和激发学生思考的视频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导学生关注“浩然之气”。
2. 讲解:详细讲解“浩然之气”的含义,阐述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浩然之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文中观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2. 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其中的人物如何通过行为表现出浩然之气。
3. 思考如何将“浩然之气”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就“培养浩然之气是否重要”这一主题展开辩论。
2. 邀请有关专家或社会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关于培养浩然之气的经验和见解。
3. 开展“浩然之气”主题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如何改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二、学习目标1、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
2、探讨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途径。
3、思考浩然之气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习资源1、《孟子》相关章节。
2、有关浩然之气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正气”“骨气”这样的词汇,它们都与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关。
而在古代,孟子提出了“浩然之气”的概念,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二)知识讲解1、浩然之气的内涵孟子说:“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浩然之气是一种极其宏大、刚正的精神力量。
它不是一般的气,而是与正义和道德相配合的。
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这种气就会萎缩。
2、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1)直养直养就是用正直去培养。
正直是做人的根本,只有保持内心的正直,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
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
(2)集义集义就是不断积累正义的行为。
每一次做出符合正义的选择,浩然之气就会得到增强。
相反,如果偶尔做出不义的事情,浩然之气就会受到损害。
(3)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培养浩然之气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急于求成。
要时刻记得培养,但又不能过度干预,要让它自然而然地生长。
(三)小组讨论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浩然之气的表现。
2、分享你在生活中培养浩然之气的经历或遇到的困难。
(四)案例分析1、列举历史上具有浩然之气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分析他们的事迹如何体现浩然之气。
2、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案例,如见义勇为的行为,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浩然之气。
(五)思考与总结1、浩然之气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在现代社会,浩然之气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能够让我们坚守道德底线,不被利益所诱惑;能够激发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力量;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对“浩然之气”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篇文章的深入理解。
2. 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3. 教学PPT或其他展示工具。
学生准备:1. 预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出本课的主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Step 2: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
Step 3: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疑惑和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Step 4: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对“浩然之气”的理解。
Step 5: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浩然之气”的理解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感悟文章。
2. 推荐一本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变化,看是否符合“浩然之气”的要求。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对“浩然之气”的理解。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名言的含义和背景,掌握了相关的诗句和诗歌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智者的聪明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名言的含义和背景,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理解和感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深入思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话题,让学生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名言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1)讲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名言的含义和背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相关的诗句和诗歌。
(2)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展开深入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并做简短的汇报。
3.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一个自己保持浩然之气的经历,引导学生感受浩然之气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或小活动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感受古代智者的智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文章表达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理解和感悟,或者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示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名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培养了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形式和内容来拓展学生对这句名言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引言:“吾浩然之气,不可留也”是孟子所言。
它也是通过我们自己的锤炼和涵养而不断变得优化、成长,获得圆满的社会性。
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他们的人生观念、人生态度及个性特点的形成有着最合适的时机。
在高中阶段,建立尊重人生的态度,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增强人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逐渐适应称职的学习和生活,并将其正斯总结,裨益日后的人生。
一、课程目标本次教学通过“吾浩然之气”这个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以追求卓越为准,则获得人生的成功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修养上,的确这是形成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基石。
各个方面的磨练和涵养不但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身体,而且增强心理和身体方面的素质、拥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成为性格普适且有思维力与判断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培养善良的品质“善养吾浩然之气”,首要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品行,低调、谦虚、友好、不倚仗权势、不妥协犯错。
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可以采用师生座谈、小组讨论、茶话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接触与体验资源教育的特殊魅力,以是强化他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修养。
注重先生德性的建设,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弘扬优秀文化中国有着丰富博大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道德修养、文化情操、礼仪发展、音乐舞蹈、戏曲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
学生要体验、欣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否则不可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他们的自身修养宗旨是很重要的、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逐步领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奥秘,增强了其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然的美、人生的美和心灵的美。
3.提升自信和信念自信心和信念是成功和魅力的象征,若是没有信念和自信的支撑,就不可能在人生的舞台中获得成功。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价值自信,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要学会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难题时要从容面对、相信自已,经常看到事物的美好之处,避免失落和悲观情绪,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含义;(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了解儒家思想中“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学会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2. 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 体会儒家思想中“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 儒家思想中“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背景知识、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孟子的生平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3)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4. 实例分析(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浩然之气”的体现;(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5. 课堂小结(2)强调在生活中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意义;(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吸收;(3)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2. 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3.学习孟子运用排比、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第一课时预习案一、选择(1)下面被称为“亚圣”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孟子是战国中期那个学派的代表人物:()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3)解释加横线的词: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A.严厉B.严格C.恐惧D.厌恶(4)解释加横线的词:“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A.统一B.专一C.一直D.一起二、翻译题“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寒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探究案学习《孟子•公孙丑上》1.“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根据自己的理解)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训练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福建卷8)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孟子•公孙丑下》)(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3分)译: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译:(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第二课时预习案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是,馁也。
馁: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确实。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浩然之气2.掌握善养浩然之气的方法3.认识不良情绪对浩然之气的影响4.培养学生具备高质量的浩然之气和积极阳光的态度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境界,指人的心境开广,志气旺盛,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领袖气质。
一般来说,浩然之气是指一个人在思想、行为和言语上具有一种高超的精神状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2. 善养浩然之气的方法(1)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身体的养分和充足的休息,能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健,也可以更好地调节心情,从而善养我们的浩然之气。
(2)多做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增强我们的心理免疫力,让我们更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善养浩然之气的一个好方法。
(3)保持志趣高尚: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应当时刻保持一颗高尚博大的心灵与理想,寻求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知识与技能,在充满勇气地面对人生挫折时不气馁,而是要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也是善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方法。
3. 不良情绪对浩然之气的影响不良情绪是人生常常会出现的负面情绪,如沮丧、愤怒、焦虑、害怕、无助等,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浩然之气。
它们不仅能够破坏我们的心理平衡,还会导致我们体内的各种激素失调,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承受更大的压力,进而影响我们的表现和发挥,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
4. 培养学生高质量的浩然之气和积极阳光的态度浩然之气是对人生观、人格、品格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保持一份平和、沉稳、持续、坚韧的心态,同时也具有一种坚强的生命力,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人生困境和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保持一种积极阳光的态度。
因此,培养学生高质量的浩然之气和积极阳光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述、演示、分组探讨、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善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技巧;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小组演讲、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3.通过阅读、朗诵和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善养浩然之气的能力和技巧。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能够自主翻译课文;(3)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
二、教学重点1. “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2. 孟子的道德观及其现实意义;3.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及课文翻译。
三、教学难点1. “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孟子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3. 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孟子及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字词;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浩然之气”的含义等;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问;5.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运用孟子思想进行分析;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浩然之气”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的认识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启示;3.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思维批判性等;5.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思考题的回答、课文翻译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浩然之气”的内涵;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深入理解孟子思想;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孟子文章铿锵的语气,充沛的气势。
2.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把握“大丈夫”学说的基本内涵,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难点:了解孟子的“养气说”和“大丈夫说”,体会孟子用寓言说理的好处。
教学方法:诵读体会和关键句翻译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适时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中华民族的一批先人圣哲就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律。
孔子的君子人格,庄子的隐士人格,墨子的苦行侠人格,而其中亚圣孟子所倡导的人格更是为中华民族确立了一种人格典范、道德指南,影响了一代代的志士仁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出声朗读三、检查导学案重点句子翻译: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四、学习第一则选文1.一生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2.齐读,体会对话人的语气3.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大屏幕解释画线的词解释画线的词:(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定位朗读(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2)怎样养“气”?(用原文回答)(3)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5 本则小结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 能顺畅诵读课文;2. 掌握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3. 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过程方法目标:1. 结合注释从字面理解课文;2. 结合诵读理解孟子说理的气势与情感;3. 通过讨论交流,加以体味、联想、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归属感;2. 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教学重点:1. 能较顺利地理解课文;2. 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 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
比如“大丈夫”、“义”、“道”等等。
4. 能够触类旁通,推己及人,联系现实,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走出小我的局限,直面人生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
比如,“义”、“气”、“大”、“刚”、“仁”、“礼”等等。
教学设想:1. 遵从高中学生学习一般的规律,从朗读到结合文本分析。
《先秦诸子选读》虽然是一本人文极强的教材,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上成一堂文化宣讲课。
让学生在诵读、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孟子所传达的博大精深的思想。
2. 努力挖掘文本其简洁而意旨深远的说理艺术。
3. 这一课有三段文字,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要想让学生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思想,是不切实际的。
一堂课,抱有一个较为实际的目标是必要的,那就是学生能理解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
4. 本课的难点在于对几个很关键词的理解,比如“义”、“道”、“气”、“仁”、“礼”、“大”、“刚”等。
其难在一是孟子在他的文章中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作一个现代人较能精准的解释,往往停留在形象的描述上;二是这些概念在有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是有些许差别和有所侧重的。
5. 要找准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必须一要高屋建瓴,顺势而下,让学生尽可能地把握本文所传递的思想;二要由此分析讨论下去,必须做到整个课堂教学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 能顺畅诵读课文;2. 掌握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3. 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过程方法目标:1. 结合注释从字面理解课文;2. 结合诵读理解孟子说理的气势与情感;3. 通过讨论交流,加以体味、联想、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归属感;2. 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教学重点:1. 能较顺利地理解课文;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2. 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 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
比如“大丈夫”、“义”、“道”等等。
4. 能够触类旁通,推己及人,联系现实,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走出小我的局限,直面人生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
比如,“义”、“气”、“大”、“刚”、“仁”、“礼”等等。
教学设想:1. 遵从高中学生学习一般的规律,从朗读到结合文本分析。
《先秦诸子选读》虽然是一本人文极强的教材,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上成一堂文化宣讲课。
让学生在诵读、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孟子所传达的博大精深的思想。
2. 努力挖掘文本其简洁而意旨深远的说理艺术。
3. 这一课有三段文字,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要想让学生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思想,是不切实际的。
一堂课,抱有一个较为实际的目标是必要的,那就是学生能理解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
4. 本课的难点在于对几个很关键词的理解,比如“义”、“道”、“气”、“仁”、“礼”、“大”、“刚”等。
其难在一是孟子在他的文章中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作一个现代人较能精准的解释,往往停留在形象的描述上;二是这些概念在有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是有些许差别和有所侧重的。
5. 要找准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必须一要高屋建瓴,顺势而下,让学生尽可能地把握本文所传递的思想;二要由此分析讨论下去,必须做到整个课堂教学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1. 正确诵读:理解文意的时候,快速默读;体味语言艺术,调节课堂气氛时,齐声诵读,或分段读等形式。
2. 积累理解:对于关键实词虚词的积累;对于较为晦涩语句的理解。
3. 分析讨论:抓住孟子说理的关键进行讨论,比如第一节,应抓住这么二个关键的词,一个是“浩然之气”,何为“浩然之气”?一个是“善养”,如何“养”?第二节里,我们就应该抓住“大丈夫”这个概念,对“大丈夫”的理解,景春和孟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大丈夫呢?教学步骤:一、导入:二千多年前的某天清晨,一个中年男子,又一次默默地约车治装,奔赴未知的前程。
时值民不聊生的战乱岁月,失去道德规范的权力泛滥成灾,各种势力竞相角逐。
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田忌,均显赫一时,唯独这位儒者的清瘦背影,在愈驶愈疾的马车上轻轻摇晃,渐行渐远。
沿途破败的景象勾起了他的无限悲愤,只听一声长啸伴着古老的马车吱吱呀呀,从天尽头传来,久久回响。
一位圣人就在这颠簸的马车上渐渐走向历史的前台,为千秋歌颂、万世景仰!二、沉潜:1. 屈原: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2. 苏武: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3.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三、讨论第二篇:1. 为什么有些人是不能称为“大丈夫”呢?比如景春所称的公孙衍、张仪。
1) 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明确: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
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2) 孟子是如何评价公孙衍和张仪的?他的情感态度如何呢?2. 评价是不是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才够称得上“大丈夫”呢?用孟子的哪些话可以概括?1) 孟子认为得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得上“大丈夫”呢?明确:得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
其次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道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
再次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
2) 如何理解“仁”、“礼”、“义”呢?四、讨论第一篇:1. 出示一幅对联:天地有大气,一()一()一(),人间有至圣,唯孔唯孟唯()。
横批:善养吾浩然之气2. 这“浩然之气”有何特点?明确:公孙丑问孟子,“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的回答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那么“浩然之气”何为“至大”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
”还能有比这“天”更大的了吗?所谓的“居天下之广居”,按照杨伯峻的解释,则是“应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大路‘义’”。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你做到“仁”,做到“礼”,做到“义”,你就是“至大”。
那又何为“至刚”呢?“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丈夫懂得坚持,不随波逐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
一个人所处的世上,有很多东西让他迷失心性,丧失本我,比如富贵、比如贫贱、比如威武等等。
3.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意思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同学们思考,孟子怎样培养他的浩然之气呢?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些什么呢?明确:1) 直养无害2) 配义与道3) 集义无馁4) 勿正勿忘勿助长也五、拓展延伸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一切向“钱”看的浪潮如龙卷风般,将每个人都席卷进来,凡事均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甚至以此衡量人一生的成就。
面对这种大趋势,人们还来不及思索,就随之游走于世间,自我不断膨胀,欲望如草般疯长,灵魂却远远地落在了身后,蹒跚而行。
华益慰: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
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
”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
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
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颁奖词】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
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
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教学反思:每次上公开课,总是心有惴惴。
每一次静静一想,总是有很多很多的遗憾,或许正应了那句话吧,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这话有时是一种托辞,但在我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句话。
一、巧为切入一堂课宛如写作,你要保证一篇文章思路清晰,尤如庖丁解牛,顺势而下。
这节课,我就选择对“丈夫”不同意义的理解作为这一课的切入点。
《国语》中有“生丈夫,生女子”,此句中的“丈夫”迥异于我们平时理解的“丈夫”的意思,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此处“丈夫”是“男孩”的意思的时候,学生兴趣被激发了。
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丈夫之冠”中的“丈夫”的意思,此处是“成年男子”的意思,再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此之谓大丈夫”一句中“大丈夫”的意思。
我顺势问学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大丈夫呢?”这样的切入点,即丰富了学生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大丈夫这个核心问题。
二、巧为过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篇课文,选了孟子的三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是散见于各处的,那么编者将这三篇文章统统放置于一起并且统归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下,是考虑到了这三篇文章在思想上的连贯一致。
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落实这样的连贯一致性呢?首先我把第二篇文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突破口,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大丈夫”,“大丈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样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抓住第二篇文章的核心问题。
再接着我以填对联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来给对联的空缺处填上关键的字。
上联是“天地有大气,一(仁)一(礼)一(义);人间有至圣,唯孔唯孟唯(己)”,通过填对联的形式,既做到了对已学内容的统摄、理解、归纳,同时又自然过渡到对第一篇文章的理解。
学生填这幅对联的上联时很顺利,在填下联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波折,有一个学生填了“荀子”,对于这个答案我觉得并没有多大错误,只是不是我所期待的答案而已,对此我也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然后我就接着问有没有别的答案,这时有一个男孩站起来说可以填“己”,我就问他为什么要填“己”。
这样通过这个学生的回答,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第一篇文章的学习。
有老师听课的时候发出惊讶的声音。
其实这一点丝毫不值得奇怪,我们的教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学生,另外只要学生很好地理解领悟了第二篇文章,要填好这幅对联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
三、突出重点这三篇文章既是在思想上自成一体,而且也是独立成篇的。
我们怎样在教学中既能抓住这三篇文章所共同体现的孟子的核心思想,同时在教学中又不将这篇文章割裂开来。
我觉得在这三篇文章中,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一是“气”,一是“仁”,一是“礼”,一是“义”,一是“大丈夫”;在文章的理解上,第一篇文章着重理解“如何养”,第二篇文章着重理解“什么是大丈夫”。
这样通过对这几个概念和问题的理解与思考,我们就抓住了这几篇文章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