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8
教育学考试复习1-14章
绪论
1.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也是启发式教学。
3.“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智体三育.
5.《学记》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开始(初步独立)。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7.卢梭的《爱弥尔》,倡导自由自然的教育。
8.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完全独立。
9.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几个著名论断。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有“五步教学法”10.洛克提出了白板论,主张绅士教育.斯宾塞提倡实科教育.布鲁纳主张结构课
程,重视早期教育和提倡发现教学.
11.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学者成为三大教育名著。
第一章教育概述
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活动与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水平低。
2.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3.教育无阶级性。
4.与宗教紧密联系。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与现代生产具有高度相关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脱离走向融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与普及性。
4.教育走向终身化和全民化。
5.可持续发展。
6.变革性与未来性。
三、教育具有商品性吗?具有。
四、学校教育产生于什么时期?奴隶社会
五、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六、终身教育概念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提出的。
七、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逐渐立起来,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发展的产物。
第二章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的两大规律。
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教育)。
3.决定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4.理解遗传决定论。
1.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4.遗传素质具有变异性。
5.如何根据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上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把我教育时机,抓住学生发展关键期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
第三章教育的社会功能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学校课程内容。
2.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
3.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的基础经济功能是培养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2)推动科技发展的功能。
(3)教育对于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
4.教育先行概念
一是教育发展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经济发展程度,二是在发展教育时,教育要优先优惠于其他部门而发展
5.理解教育三个面向
(1)教育要面对现代化: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合格人才
(2)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要想其他国家学习并吸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打破传统教育保守性,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思想
(3)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有预见性,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尤其要面向未来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强调教育的超前性和教育应发挥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以超前意识培养战略人才。
第四章
1.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3.素质教育内涵、特点、如何落实
内涵: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实现再创造的过程。换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开发塑造完善青少年的身心结构与功能,已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其实质是对青少年的个性素质的再生产和再创造的社会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