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2
此人称上弦月。
这张弓一天天拉满,就叫凸月了。
凸月到每月十五就变成了满月。
初八、初九以后,月亮升起的高度也在向东天边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是15°左右。
月落的时间也继续向后半夜推迟。
到农历每月十五,月亮降低从东方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后,一弯孤形新月就开始在天西边出现了。
那新月活像是飞蛾的眉,所以人称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黄的光线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
它在天边逗留不到一个小时就渐渐消失了。
如果是小月,那就是等到初三晚上,才能看到那纤细的蛾眉新月升落。
农谚说:“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
”就是讲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现的时间。
从蛾眉月出现头一天算起,每过一天,月亮升起的弧度较前一天大约增加1 5°,而它落下的时间也就随之推迟一个小时左右。
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时月亮就会升高到中天,落下时间也就推迟到深夜零点左右了。
就是说,这时候仅前半夜有月光,后半夜就是月黑天了。
农谚说:“初八、初九照半夜。
”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月亮活像一张弓,因天边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两天你会看到:太阳还未落下,东方的圆月已经显现了。
所以农谚又说:“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
”这期间,通夜都会有月光朗照。
第二天早晨,太阳也从东方升起了。
西边还挂着一银盘似的圆月。
“月亮、太阳两头露”,也有这个含义。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
”这句农谚是说,过了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以后,天黑时就不见月亮了,月亮到什么时候才出来呢?农谚说:“二十整整,月出一更。
”十五日以后,每推进一天,月亮晚出来又约一小时,到每月的二十月,月亮要等到晚上一更才能出来(古时没有钟表,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概是晚上八九点)。
每月下旬,月亮出来的时间越来越晚,以至前半夜不见月亮,只有后半夜才能见到月亮,到二十三日那天,月亮到天亮时才能升到中天。
因此又有“二十二三,天亮月正南”的农谚。
这时的月亮又像一张弓了,因为正是下旬,所以人称下弦,十五以后的月亮由圆到缺,人们又称它为残月。
此人称上弦月。
这张弓一天天拉满,就叫凸月了。
凸月到每月十五就变成了满月。
初八、初九以后,月亮升起的高度也在向东天边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是15°左右。
月落的时间也继续向后半夜推迟。
到农历每月十五,月亮降低从东方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后,一弯孤形新月就开始在天西边出现了。
那新月活像是飞蛾的眉,所以人称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黄的光线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
它在天边逗留不到一个小时就渐渐消失了。
如果是小月,那就是等到初三晚上,才能看到那纤细的蛾眉新月升落。
农谚说:“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
”就是讲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现的时间。
从蛾眉月出现头一天算起,每过一天,月亮升起的弧度较前一天大约增加1 5°,而它落下的时间也就随之推迟一个小时左右。
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时月亮就会升高到中天,落下时间也就推迟到深夜零点左右了。
就是说,这时候仅前半夜有月光,后半夜就是月黑天了。
农谚说:“初八、初九照半夜。
”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月亮活像一张弓,因天边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两天你会看到:太阳还未落下,东方的圆月已经显现了。
所以农谚又说:“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
”这期间,通夜都会有月光朗照。
第二天早晨,太阳也从东方升起了。
西边还挂着一银盘似的圆月。
“月亮、太阳两头露”,也有这个含义。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
”这句农谚是说,过了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以后,天黑时就不见月亮了,月亮到什么时候才出来呢?农谚说:“二十整整,月出一更。
”十五日以后,每推进一天,月亮晚出来又约一小时,到每月的二十月,月亮要等到晚上一更才能出来(古时没有钟表,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概是晚上八九点)。
每月下旬,月亮出来的时间越来越晚,以至前半夜不见月亮,只有后半夜才能见到月亮,到二十三日那天,月亮到天亮时才能升到中天。
因此又有“二十二三,天亮月正南”的农谚。
这时的月亮又像一张弓了,因为正是下旬,所以人称下弦,十五以后的月亮由圆到缺,人们又称它为残月。
此人称上弦月。
这张弓一天天拉满,就叫凸月了。
凸月到每月十五就变成了满月。
初八、初九以后,月亮升起的高度也在向东天边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是15°左右。
月落的时间也继续向后半夜推迟。
到农历每月十五,月亮降低从东方农历大月 30 天,小月29 天。
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后,一弯孤形新月就开始在天西边出现了。
那新月活像是飞蛾的眉,所以人称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黄的光线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
它在天边逗留不到一个小时就渐渐消失了。
如果是小月,那就是等到初三晚上,才能看到那纤细的蛾眉新月升落。
农谚说:“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
”就是讲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现的时间。
从蛾眉月出现头一天算起,每过一天,月亮升起的弧度较前一天大约增加1 5°,而它落下的时间也就随之推迟一个小时左右。
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时月亮就会升高到中天,落下时间也就推迟到深夜零点左右了。
就是说,这时候仅前半夜有月光,后半夜就是月黑天了。
农谚说:“初八、初九照半夜。
”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月亮活像一张弓,因天边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两天你会看到:太阳还未落下,东方的圆月已经显现了。
所以农谚又说:“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
”这期间,通夜都会有月光朗照。
第二天早晨,太阳也从东方升起了。
西边还挂着一银盘似的圆月。
“月亮、太阳两头露”,也有这个含义。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
”这句农谚是说,过了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以后,天黑时就不见月亮了,月亮到什么时候才出来呢?农谚说:“二十整整,月出一更。
”十五日以后,每推进一天,月亮晚出来又约一小时,到每月的二十月,月亮要等到晚上一更才能出来(古时没有钟表,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概是晚上八九点)。
每月下旬,月亮出来的时间越来越晚,以至前半夜不见月亮,只有后半夜才能见到月亮,到二十三日那天,月亮到天亮时才能升到中天。
因此又有“二十二三,天亮月正南”的农谚。
这时的月亮又像一张弓了,因为正是下旬,所以人称下弦,十五以后的月亮由圆到缺,人们又称它为残月。
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到一轮圆月,称为"满月",也叫"望"。
(5)、满月过后,月亮的亮面逐渐变小,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边向东),叫做"下弦月"。
下弦月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6)、再过一个星期,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就是一个"朔望月",为29.53天左右。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阴历朔的时候,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这时有可能发生日食。
望的时候,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这是有可能发生月食。
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
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中1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中2~5位置。
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中6~8位置。
一个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有个口诀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半天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东半天.
关于月相的变化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
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月相规律总结:
观测月相有时空条件的限制,即夜晚可见,白天不见(白天月球的亮光被太阳光芒吞噬)。
面对可见,背对不见(背向月球即转到地平面以下,看不到月相)。
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可出示图6。
图中上半圆表示上半月,黄昏日落时各月相的相对位置。
下半圆表示下半月,黎明日出时各月相的相对位置。
图中的数字表示各月相相对于太阳升起的时间。
人都面向南方站立。
因月相只有在地平面以上可见,因此它的运动轨迹只画半圆。
每种月相的升落情况用表格归纳如下:。
⽉相是什么形成的变化规律有哪些 ⽉相是天⽂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是什么原因导致⽉相的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相形成的原因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相形成的原因 ⽉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朔:如图所⽰,在位置1,⽇⽉黄经差为0°,这时⽉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暗⾯朝向地球,且与太阳⼏乎同时出没,故地⾯上⽆法见到,这就是朔,这⼀天为农历的初⼀。
上弦⽉:⽉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球,恰好有⼀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
满⽉:到了农历⼗五、⼗六,⽉球转到地球的另⼀⾯,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
这时地球在太阳和⽉亮的中间,⽉球被太阳照亮的那⼀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或称之为“望”。
由于⽉球正好在太阳的对⾯故太阳在西边落下,⽉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球落下,太阳⼜从东边上升了,⼀轮明⽉整夜可见。
下弦⽉:满⽉以后,⽉球升起的时间⼀天⽐⼀天迟了,⽉球亮的部分也⼀天⽐⼀天看到的⼩了,到了农历⼆⼗三,也就是图中的位置7,黄经差270°。
满⽉亏去了⼀半,这时的半⽉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底的时候,⽉球⼜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出之前不久,残⽉才⼜由东⽅升起。
到了下⽉初⼀,⼜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相的变化规律 1、农历每⽉初⼀,⽉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们正好看到⽉球背离太阳的暗⾯,因⽽在地球上看不见⽉亮(相当于“⿊⽉亮”),称为新⽉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相与太阳⼏乎同升同落,即清晨⽉出,黄昏⽉落,只有在⽇⾷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过后,⽉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使⽉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向旁边偏了⼀些,即⽉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1概念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2产生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月相识别3.1月相识别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
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 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3.2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附:月相变化图(注:星空图上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3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
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
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
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
月相图及其规律
上(玄月)上(半夜)西(边出)西(月面向西),
下(玄月)下(半夜)东(边出)东(月面向东)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
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
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
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
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
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注:这个全是北半球的月相变化情况,南半球月相变化以及南北两极月相变化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