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0
体育项目课余训练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体育项目的育人功能,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体育项目的课余训练。
教师、学生及家长应共同遵守并监督执行,以确保训练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身心健康。
二、训练时间1. 每周至少进行3次以上的体育项目训练,每次不少于1小时。
2. 训练时间为下午放学后至晚上9点,具体时间由各教练组织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三、训练内容1. 训练内容由专业教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确定。
2. 训练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短跑、跳高、跳远、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 学生应按时出席训练,并积极参与训练内容。
四、训练器材1. 训练器材由学校统一购买和维护,学生不得擅自私用和损坏。
2. 学生在训练时应爱护器材,遵守规定使用。
五、休息和保健1. 训练期间适当休息和保健是必要的,学生应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
2. 体育项目训练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应及时向教练或老师请假并接受治疗。
六、饮食和营养1. 训练期间,学生应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
2. 学生不得在训练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七、安全和责任1. 学生在训练时应注意安全,严禁擅自进行高难度动作和危险动作。
2. 学生如因违章操作导致受伤或造成财产损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学生之间应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维护训练秩序和安全。
八、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1. 学校将定期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评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并给予奖励。
2. 学生不得因故擅自缺席训练,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3. 学生在训练中表现突出者,将受到表扬和奖励。
九、其他规定1. 本规章制度如有变动,将提前通知学生和家长。
2. 学校将建立健全的体育项目课余训练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训练质量。
以上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各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希望各位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使体育项目的课余训练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胜利小学体育课余训练计划本学期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目标展开工作。
为能够有的放矢、更好的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活动目的及活动目标学校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中深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活跃学校文体活动,以体育课余训练这个点来带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整个面的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开展活动时就必须树立一定的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要着重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健美的体格,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
2、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态度、能力和习惯。
教会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学会生活和运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娱乐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以适应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基本活动的能力,基本技能,为增强各器官系统技能打下基础,扬长避短,注意加强薄弱环节的锻炼,使身体协调发展。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文明行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队员情况分析小学生对于体育都有浓厚兴趣,有体育锻炼的愿望,并乐于参加锻炼,在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自觉性。
处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身体形态、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一般性活动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体育活动的任务就是通过锻炼,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三、主要活动措施1、田径方面:(1)认真研究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的组成,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2)因材施教,合理分项。
在学生有了一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特长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训练。
(3)在活动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展开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
中小学体适能训练计划
标题:中小学体适能训练计划
中小学生的体适能训练非常重要,良好的体适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中小学体适能训练计划,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一、训练目标
通过体适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肌力和肌耐力,增强柔韧性和协调性,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训练时间
每周安排2-3次,每次30-45分钟。
可以根据学校课表,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三、训练内容
1. 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各种球类活动等,增强心肺功能。
2. 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增强肌力和肌耐力。
3. 柔韧性训练:如各种伸展运动,增强柔韧性。
4. 协调性训练:如站立平衡、各种灵敏性练习等,提高协调能力。
5. 核心力量训练:如俯卧撑、硬拉等,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四、训练原则
1.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 训练方式多样,避免单一枯燥。
3. 注重训练质量,不追求数量。
4. 训练时保证充分热身,活动后进行放松。
通过科学的中小学体适能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充沛活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_学生课外活动计划
作为小学生,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强自信心。
为了
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我们学校制定了以下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一、跑步计划
每天早上在晨练之前,全体同学进行跑步锻炼。
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和需要,分别制
定不同的跑步计划。
在跑步过程中,老师会在一旁指导和督促学生们。
二、游泳计划
每周一次的游泳活动,将带领同学们去游泳馆进行游泳锻炼。
游泳能够全面锻炼身体
各个部位,增强肺活量,是非常好的体育运动。
三、篮球计划
定期组织篮球比赛,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
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和手眼协调能力。
四、瑜伽计划
瑜伽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减轻压力,提高学生的情绪和
精神状态。
每周组织一次瑜伽课程,供全校学生参加。
五、爬山计划
每学期组织一次爬山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身体和精神的愉悦。
在爬山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托球是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敏
捷性。
每月进行一次托球比赛,让学生们学会坚持和合作。
七、运动会计划
每年举行一次校内运动会,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体育才华。
此外,还能够增强
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心。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8篇第1篇示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体育活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领导能力和社交技能。
我们应该为小学生制定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让他们在锻炼身体的也能享受运动的乐趣。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耐力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我们可以在学校的体育馆或操场上进行这些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让孩子们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户外体育活动,比如登山、郊游、露营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毅力和勇气。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新的体育项目,比如瑜伽、太极、击剑等。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这些项目在小学生中并不常见,但是却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挑战,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在进行这些体育课外活动时,我们应该注重动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确保孩子们在运动中不会受伤。
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体育教练或者运动员来指导孩子们,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体育明星或者健身偶像来讲解一些运动知识和经验,激发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向往和热爱。
第2篇示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一、活动目的体育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体魄和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为了让小学生在课外时间能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出了以下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二、活动内容1. 健身操课程健身操课程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下进行全身性的运动,培养孩子们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_学生课外活动计划为了帮助小学生充分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1.每天晨间操:每天早上学校在操场上进行晨间操活动,时间为15分钟。
晨间操活动包括各种简单的运动动作,如跑步、跳跃、伸展等。
晨间操活动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运动中,提高他们的体质和兴趣。
2.周末户外运动:每周末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活动,时间为2小时。
户外运动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也可以选择进行徒步、骑行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户外运动经验,增强他们的体力和协调能力。
3.运动俱乐部活动:每周一次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俱乐部活动,时间为1小时。
运动俱乐部活动可以包括舞蹈、瑜伽、跆拳道等项目,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发展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4.体育竞赛活动:每学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时间为1天。
体育竞赛活动可以选择田径运动、游泳、排球等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运动才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班级体育游戏:每周一次组织班级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间为1小时。
体育游戏活动可以选择拔河比赛、踢毽子、躲避球等项目,增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
6.假期体育训练营:每个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训练营,时间为1周。
体育训练营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游泳等项目,让学生进行集中的训练和比赛,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和团队精神。
学生课外活动计划1.理科实验室活动:每周一次组织学生参加理科实验室活动,时间为1小时。
理科实验室活动可以选择进行各种简单的实验,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2.文学阅读活动:每周一次组织学生参加文学阅读活动,时间为1小时。
文学阅读活动可以选择朗读、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1天。
中小学加强体育锻炼工作方案一、现状分析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课业压力大,课余时间又常常被电子产品占据。
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这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体育活动。
3.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
三、具体措施1.调整课程安排,确保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课。
同时,鼓励老师们在课余时间组织体育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
2.建立学生体育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和锻炼情况。
这样既能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锻炼,也能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3.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通过举办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
4.邀请专业教练来校指导,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教练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让孩子们在专业的指导下更好地锻炼。
6.家长和学校的互动。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体育工作,共同推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四、预期效果1.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抵抗力增强,减少疾病的发生。
2.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力得到锻炼,更加自信和坚强。
3.学校的体育氛围更加浓厚,学生们更加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4.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可度提高,学校声誉得到提升。
注意事项一:课程调整与教学质量注意事项:调整课程安排时,可能会遇到课时不足或者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老师们可能会担心体育课的增加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教学。
解决办法:与教务部门沟通,合理规划课时,确保体育课的质量不受影响。
可以通过整合部分课程内容,或者利用午休时间开展体育活动,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同时,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
中小学加强体育锻炼工作方案在当下社会,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正是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具体的工作方案。
一、明确锻炼重要性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将体育锻炼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通过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开设体育课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明确锻炼的重要性。
二、制定科学锻炼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状况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科学锻炼计划。
计划应包含锻炼的频率、时长、强度以及锻炼内容等方面。
同时,锻炼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执行。
三、丰富锻炼内容形式在体育锻炼的内容上,应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学校可以开设多种体育课程,如足球、篮球、游泳、田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组织定期的校内外体育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竞技中享受锻炼的乐趣。
四、保障锻炼时间和场地学校应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都有足够的锻炼时间。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五、加强体育锻炼指导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对于学生锻炼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或教练,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锻炼技巧、训练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此外,教师还应定期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锻炼。
六、强化锻炼效果评估为了检验学生的锻炼效果,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质状况、运动技能、锻炼习惯等方面。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1.1 目的体育运动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我学校决定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活动。
1.2 目标本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为未来的体育运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训练内容和形式2.1 训练内容本次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耐力训练等多元化体育运动项目,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具体训练项目包括有跑步、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
2.2 训练形式本次课余体育训练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有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训练实践等形式,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
三、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3.1 训练方法本次课余体育训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主线”,“以实践为主要形式”,“以提高为目标”的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训练方法,力求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教学手段本次课余体育训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有课堂讲解、实验操作、示范训练、实践演练等多种形式,力求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
四、训练时间和频率4.1 时间安排本次课余体育训练将于每周二下午进行,每次训练时间为2小时,从下午3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
4.2 训练频率本次课余体育训练的频率为每周一次,共进行20次,力求通过连续、有计划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
五、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5.1 教学要求本次课余体育训练对学生的要求是: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训练,严格遵守纪律,全力以赴,争创佳绩。
5.2 评价标准本次课余体育训练通过考核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按照学生的参与度、训练效果、表现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力求给予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
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计划概述:
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等
多方面内容。
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各种体育项目和游戏,既可以
锻炼身体,也可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活动内容建议:
1. 跑步训练:进行跑步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2. 篮球/足球训练:学习基本的篮球或足球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游泳训练:学习游泳技能,提高全身肌肉协调性和耐力。
4. 田径训练:进行短跑、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训练,提高速度和爆发力。
5. 羽毛球/乒乓球训练:学习羽毛球或乒乓球技术,培养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6. 户外活动:组织登山、露营等户外探险活动,培养勇气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安排建议:
1. 每周安排2-3次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约1-2小时。
2. 活动内容适应学生年龄和能力,保证学生的安全。
3. 每次活动前进行热身运动,活动后进行放松拉伸。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终身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
中小学加强体育锻炼工作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力。
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中小学体育锻炼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标设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小学体育锻炼的总体目标。
这包括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以及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可以设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如每年度的体质测试合格率、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和种类等。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体育锻炼工作方案的核心。
中小学应确保每周有足够的体育课时,同时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等,还可以引入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街舞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此外,体育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健康常识。
三、师资培养优质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体育锻炼质量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体育教师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退役运动员或专业教练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四、场地保障良好的运动场地是开展体育锻炼的基础。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确保各类运动场地符合标准,满足教学和训练的需要。
同时,学校还应定期对场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场地安全、整洁、可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五、健康监测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健康监测机制。
这包括定期进行体质测试、健康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身体问题。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运动安全的监管,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对于有特殊体质或疾病的学生,学校应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确保他们的运动安全。
六、活动多样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课余训练实施方案课余训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课余训练,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就课余训练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余训练的目标。
课余训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余训练的内容。
课余训练的内容应包括体育锻炼、艺术培养、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活动。
体育锻炼可以包括各类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健美操等项目;艺术培养可以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训练;科技创新可以包括科学实验、发明制作、编程设计等活动;社会实践可以包括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内容。
三、课余训练的组织形式。
课余训练的组织形式可以采取学校组织、社会组织、家庭组织等多种形式。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社会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班和比赛活动,家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亲子活动和户外运动。
四、课余训练的时间安排。
课余训练的时间安排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负担合理安排。
小学生每天应安排1-2小时的课余训练时间,初中生每天应安排2-3小时的课余训练时间,高中生每天应安排3-4小时的课余训练时间。
同时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五、课余训练的评估标准。
课余训练的评估标准应包括参与度、表现度、成绩度等多方面的内容。
参与度主要评估学生参与课余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度主要评估学生在课余训练中的表现和态度;成绩度主要评估学生在课余训练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六、课余训练的保障措施。
课余训练的保障措施包括场地设施的保障、师资力量的保障、安全保障等方面。
学校要配备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艺术设施,招聘专业的教练和老师,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在课余训练中的安全和健康。
七、课余训练的宣传推广。
课余训练的宣传推广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校园宣传、社区宣传、媒体宣传等。
课余体育锻炼实施方案课余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课余体育锻炼实施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提高身体素质。
一、目标和原则1. 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2. 原则:科学合理、全面均衡、个体差异。
二、锻炼时间和频率1. 时间安排:将每周至少安排3-4次体育锻炼,每次60分钟左右。
2. 频率安排:每周至少分别安排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等不同类型的锻炼。
三、运动项目选择1.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2. 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体型。
3. 灵活性训练:如瑜伽、拉伸运动等,可以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身体柔韧性。
四、锻炼方法和技巧1. 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户外或室内进行,如晨跑、游泳、健身房等,每次运动时间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适中。
2.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自身重力或器械进行,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每次锻炼时长不超过40分钟。
3. 灵活性训练:选择适合自己的瑜伽或拉伸运动,保持每个动作的稳定和舒适,每周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
五、锻炼环境和装备1. 环境:选择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锻炼,如户外跑步场地、室内健身房等。
2. 装备:根据所选运动项目的要求,准备合适的运动鞋、服装、器械等,确保安全且舒适。
六、注意事项和安全保障1. 安全意识:在进行各种锻炼项目之前,要认真进行热身运动,以防止受伤。
2. 个体差异: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强度,避免过度锻炼。
3. 合理饮食:运动前后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体检,了解个体身体状况和锻炼效果,及时调整锻炼计划。
以上是一个课余体育锻炼实施方案,主要着重于锻炼时间和频率、运动项目选择、锻炼方法和技巧、锻炼环境和装备、注意事项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课余体育训练计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体育锻炼,因为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基础。
因此,制定一份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明确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
例如,我想在一个月内提高50米短跑的成绩,或者增加10个俯卧撑的数量。
这些目标都是具体的、可行的,可以通过训练来实现。
我们需要制定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应该包括每周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训练强度等。
训练时间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避免影响正常学习。
训练内容应该与目标相符,例如,如果目标是提高短跑成绩,那么训练内容应该包括短跑、爆发力和耐力训练。
训练强度应该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过度训练,导致身体受伤。
第三,我们需要选择训练方式。
训练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自由训练、团体训练、专业训练等。
选择训练方式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可以选择自由训练,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进行训练。
如果你想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可以选择团体训练或专业训练,通过专业的教练进行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
我们需要坚持训练。
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
即使是在学习繁忙的时期,也要保持训练的规律性。
这样才能够达到训练的效果,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更好地完成学业。
制定一份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训练计划、选择训练方式和坚持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更好地完成学业。
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怎么最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加重,课余时间降低。
但这,体育锻炼相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如何能最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教育专家,我认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学生应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并执行合理的锻炼计划。
首先,需要了解自身身体的状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其次,将锻炼计划融入日常生活中,并将其纳入时间管理的范畴,以免因时间冲突而放弃锻炼。
例如,可以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简单运动,放学后可以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周末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二、选择兴趣,自得其乐体育锻炼应以兴趣为导向,强迫式的训练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还会损害学生对运动的热情。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并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热爱篮球的学生可以参加校队训练,喜欢游泳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去游泳馆练习,热爱跑步的学生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
三、多元化训练,全面发展体育锻炼应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避免单一项目过度训练,导致身体失衡。
应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多种运动项目,例如,将无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结合,将健身项目与田径运动结合,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增强体能。
四、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体育锻炼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建议学生制定长期锻炼计划,并坚持执行。
同时,应根据个人体能状况,不要急于求成,以免运动强度过大,导致身体损伤。
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体育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尽力避免运动损伤。
学生应了解基本的运动安全知识,穿戴合适的运动鞋袜,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进行热身运动和拉伸运动,不要过度劳累。
若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六、注重实际效果,科学评估体育锻炼应注重效果评估,及时了解自身进步,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锻炼计划。
学生可以记录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效果等数据,并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是指对未来学校课余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合理设计。
学校运动训练计划按照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不同,有个人(或组)计划和全队计划两种。
从训练的时间看,又可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学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计划五种。
训练计划是在了解运动训练过程的构成,是在通过招生选才,全面掌握运动员的情况,考虑训练的时间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制定的。
一、多年训练计划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是为了保证多年训练具有统一的训练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使每年的训练紧密衔接,以实现多年的系统训练。
1.多年训练计划的种类中学课余运动多年训练计划一般有6年和3年两种,大致是根据学制年限来确定的。
初中阶段多以一般训练为主,为专项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项训练主要是掌握基本技术,专项训练的比重不宜过大。
田径、游泳等项目,专项技术带有多项性质,有利于将来准确地确定专项。
高中阶段专项训练比重加大,专项身体训练,专项技术、战术训练逐年增加。
专项负荷,特别是力量负荷可迅速增加,直至比赛的最大强度。
2.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1)多年训练的总目标。
(2)对运动员基本情况的分析。
(3)各学年度主要训练内容的比例和指标。
(4)多年运动负荷变化总趋势。
(5)多年各阶段重大比赛的大体安排。
(6)检查评定训练水平的制度和方法。
二、学年训练计划制定学年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本年度在多年计划中的位置和任务,以及上一年训练的总结。
1.学年训练计划的内容(1)上学年度训练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本年度训练的总任务。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指标。
(3)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文化学习的要求。
(4)全年训练的周期划分,和各个时期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的比重、内容及负荷安排。
(5)参加比赛的安排。
(6)检查、评定训练情况的时间和方法,训练工作考核与总结。
2.制定学年运动训练计划应注意的问题(1)年度训练计划在多年计划中有各自的地位和具体任务,因此具有不同的针对性。
中小学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中小学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中小学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篇一:小学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精神,有效保证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落实责任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建立健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明确、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责任到人。
校长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
各班主任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
体育教师、科任老师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责任人。
四、活动时间大课间20分钟,上下午眼睛保健操10分钟,下午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广播操、眼保健操、篮球、柔力球、田径、体质健康项目等。
六、组织实施1、当天的值班领导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值班领导。
值班领导和值周老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巡查,及时妥当地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2、广播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眼操由当堂授课教师负责。
3、放学后的活动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负责值班,4、冬季长跑活动期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课外活动必须组织学生长跑。
5、其他活动,值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如何制定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以高三普体生术科年度训练计划为例训练计划是根据一定训练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训练教学工作的文件。
它决定着训练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结构,它是依据运动训练规律,把参与者从起始状态逐渐培养成目标状态的训练工作规划。
一、制定训练计划有什么作用?尽管体育训练效果的优劣最终取决于训练的具体操作实施,但训练计划毕竟是有效实施训练操作的前提保障。
就一般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而言,较好的训练计划至少有如下一些作用:1、计划能把训练过程的目标细化为若干独立且相互联系的训练任务,使训练目标更加具体化。
2、能通过对照计划所确立的训练模式,及时监控训练过程中目标实现的情况。
有利于梳理训练过程各阶段环节、训练结构之间的关系,提高训练整体效益。
3、能提高带训教师对训练过程的掌控能力,有助于带训教师对训练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4、有助于积累训练资料,方便对训练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
二、制定训练计划有什么依据?要想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坚持科学训练,而科学训练的最重要标志就是遵循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然后依据此规律去确定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所以,简而言之,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就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对中小学体训生(泛指参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下同)的运动训练来说,需要遵循的最基本最主要训练原则有:动机激励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负荷适宜原则、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竞技(训练)需要原则。
比如,经验不够丰富的带训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往往不注意或比较难于把握适宜的训练负荷,以致运动伤病成了家常便饭;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开展不正常的学校,临时抱佛脚的训练状态往往缺乏训练的系统性,结果不仅训练效果大打折扣,还很容易因急功近利产生运动伤害;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带训教师,也常常会犯忽视专项训练要建立在一般基本训练基础上的毛病,结果不仅专项成绩停滞不前,还很容易导致运动伤害的产生。
小学课余训练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课余训练是小学生学习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课余训练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2.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3.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实施内容。
1. 体育锻炼。
每天安排适量的体育锻炼时间,包括晨练、午休活动和课余体育活动。
注重学生的基本体能训练,包括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
2. 兴趣培养。
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如美术、音乐、舞蹈、手工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3. 学科辅导。
安排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学科辅导,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方式。
1. 学校组织。
学校要制定详细的课余训练实施方案,明确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和具体要求,保证实施的顺利进行。
2. 教师引导。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余训练活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家长配合。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课余训练工作,关心孩子的课余生活,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小学课余训练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总结。
小学课余训练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余训练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田径特长生训练计划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优秀体育传统的老校,能拥有一系列优越条件。
在过去的几年中,能培养出一批批体育人才。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我校田径实力和培养更多的运动员人才,在新的学期里我们继续努力训练,发扬刻苦拼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实小的荣誉。
一、教学训练的任务:1、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田径活动。
2、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事故。
3、学习和掌握田径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对学生的特长的培养。
4、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集体、懂礼貌、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训练内容:1、柔韧性的练习:(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
(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1)各种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3)橡皮条。
(4)扛铃等。
三、训练次数与时间:每周训练5次,每次1小时左右。
四、考核: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五、训练要求: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意议。
六、思想教育和管理:1、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
如何制定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以高三普体生术科年度训练计划为例训练计划是根据一定训练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训练教学工作的文件。
它决定着训练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结构,它是依据运动训练规律,把参与者从起始状态逐渐培养成目标状态的训练工作规划。
一、制定训练计划有什么作用?尽管体育训练效果的优劣最终取决于训练的具体操作实施,但训练计划毕竟是有效实施训练操作的前提保障。
就一般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而言,较好的训练计划至少有如下一些作用:1、计划能把训练过程的目标细化为若干独立且相互联系的训练任务,使训练目标更加具体化。
2、能通过对照计划所确立的训练模式,及时监控训练过程中目标实现的情况。
有利于梳理训练过程各阶段环节、训练结构之间的关系,提高训练整体效益。
3、能提高带训教师对训练过程的掌控能力,有助于带训教师对训练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4、有助于积累训练资料,方便对训练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
二、制定训练计划有什么依据?要想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坚持科学训练,而科学训练的最重要标志就是遵循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然后依据此规律去确定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所以,简而言之,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就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对中小学体训生(泛指参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下同)的运动训练来说,需要遵循的最基本最主要训练原则有:动机激励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负荷适宜原则、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竞技(训练)需要原则。
比如,经验不够丰富的带训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往往不注意或比较难于把握适宜的训练负荷,以致运动伤病成了家常便饭;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开展不正常的学校,临时抱佛脚的训练状态往往缺乏训练的系统性,结果不仅训练效果大打折扣,还很容易因急功近利产生运动伤害;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带训教师,也常常会犯忽视专项训练要建立在一般基本训练基础上的毛病,结果不仅专项成绩停滞不前,还很容易导致运动伤害的产生。
三、训练计划包含哪些内容?训练计划的种类很多,按训练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分,可以分成个体训练计划、集体训练计划、混合型训练计划三类;按训练教学的基本内容来分,又可以分成一般体能训练计划、专项体能训练计划、专项技术训练计划、专项训练计划等;按照训练教学的时间跨度来分,还可以分成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次(课时)训练计划等。
本文仅仅只以年度(本文中的年度指学年度,下同)训练计划为例,针对一般中小学带训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过程中易疏忽的问题,从训练计划内容框架构建角度谈谈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较全面的年度训练计划一般需包含如下基本内容:1、体训生现实状态与前阶段训练计划的完成情况;2、年度各训练阶段目标(年度各阶段考核测验和训练水平评定指标等);3、年度训练计划各时间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4、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比赛安排(包括比赛时间、规模、级别及目标等);5、年度各训练阶段内容安排及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6、年度各训练阶段负荷量与强度的节奏及目标;7、年度各训练阶段训练程度的监测内容、时间及标准;8、年度各训练阶段的恢复措施和医务监督措施;9、训练条件保障等(如:教育管理、特殊个体安排、文化学习、训练器材、测验仪器等)。
四、制定训练计划的流程制定训练计划要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这是提高训练计划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并确保训练计划在训练中能够得以更好实施的保证。
制定训练计划的工作程序一般包含三个阶段:1、训练目标决策阶段,就是制定训练计划的准备过程,主要任务是:诊断体训生的起始状态、规划确训练的目标及任务等。
2、建立控制模型阶段,就是制定训练计划的指导部分,主要任务是:划分训练阶段、确定各阶段训练任务和主要训练内容、安排各阶段测验和比赛的日程与目标、确定各训练过程的负荷节奏等。
3、训练模型调控阶段,就是制定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主要任务是:选择训练方法及手段、确定各手段负荷量度、确定恢复与医务监督措施、对计划进行整体调整的预设、完成训练计划并征求意见修改定稿。
五、训练计划的常用格式和制定范例(一)、对象现状分析体训生的现状分析包含的要素有现实状态(运动成绩、运动能力、训练史、伤病史等)、运动潜力(先天、后天)、训练条件(训练期限、教练水平、场地器材、营养保障、家庭保障、学校保障等)和比赛条件四方面。
现状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体训生的现实状态与前阶段训练计划完成的情况,这是根据现情制定训练计划的起点和依据。
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前,要全面充分诊断体训生的起始状态,做好详细分析甄别并形成现状分析文稿。
表格式现状分析案例见下表一:常见主要问题:1、体训生现状分析选取因素过少或偏颇严重。
如:只关注体训生的运动成绩,对运动成绩较好实质潜力不大的体训生预期过高;过于关注体训生的身体形态,对形态好但机能差的体训生提出过高训练目标和施予过多训练任务。
2、对体训生运动潜力缺乏全面分析评估。
如:对原本缺乏训练或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潜力大的体训生缺乏全面分析评估,也未采取强针对性的训练措施,以致错过素质发展敏感期的有效训练和重点培养。
解决问题办法:全面选取影响体训生现状分析的各种因素,并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使所得到的结论能准确反映真实现状,为制定科学性、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做好准确的训练目标决策。
(二)、训练总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和任务主要包含运动成绩、训练负荷和运动能力三方面,体训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受综合培养目标的引领和限制。
运动成绩目标一般分运动水平和名次两种,有比赛任务的尖子体训生一般需要确定两个目标,而普通体训生只需要预设运动水平目标即可。
如:普通体训生的某男生100米成绩只需要预设运动水平能达到11秒8的目标,而担任比赛任务的某男生100米成绩不仅需要预设运动水平11秒1的目标,还需要预设名次是第几的目标。
训练负荷目标需要把预设的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目标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分解落实到各具体的阶段负荷中去,训练负荷目标的实现是体训生实现其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目标的基本保证。
如:把已系统训练一年、原周正常训练10小时、100米运动成绩由13秒5提高到12秒的一般男生的成绩要在两个月内再次提高到11秒5,训练负荷目标如果设置在运动量大而强度中等的基础上,最终的运动成绩目标肯定是要落空的。
运动能力目标(即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且构成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体能、技能、心理)的水平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与运动成绩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训练中最好能建立依据运动能力因素决定运动成绩的相关训练特征模型,使训练更具有目的性、有序性和针对性,以高效达成期望的运动能力目标。
如:从如今多数省份高考体育术科考试的“100米、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800米”四个项目整体特点看,普通体训生高考体育术科考试项目的运动能力特征模型是“爆发力好、反应灵敏、跑协调放松节奏好……”。
训练目标和任务案列如下表二:常见主要问题:1、训练目标制定过高或过低。
如:对已经系统强化训练多年的体训生提出了提高幅度过大的运动成绩目标。
2、安排训练任务过重,没有考虑体训生的承受能力和兼顾文化学习。
如:为了短时间能取得好成绩,安排训练任务过多、运动负荷过大。
3、训练目标设置和训练任务安排矛盾。
如:训练目标定的很高,而训练任务安排太少或训练内容安排不符合训练目标需要。
解决问题办法:1、做好准确的体训生现状分析,为准确做出训练目标任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在做好准确训练目标决策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特征模型,并据此确定有助于运动训练特征模型建立和稳固的具体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为高效促进运动成绩提高提供保障。
(三)、训练条件保障所谓训练条件保障,就是为了达到训练目标的基本训练条件保障。
影响训练目标达成的基本条件很多,除了上述分析的体训生自身因素以外,还有影响训练的诸多因素,如:训练时间、教练水平、场地器材、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度、营养条件、教育管理措施、文化学习保障等等。
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全面衡量这些因素对训练产生的影响程度,并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所存在的困难,以保障训练计划的有效落实。
比如,训练时间的保障问题就是一个难题。
体训生也是学生,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体训生,就不关注他们的文化学习,毕竟文化学习成绩好坏会影响体训生训练热情、动力和效果。
所以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体训生训练的时间保障和合理控制问题,既要做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训练时间上的充足,又要考虑不挤占或尽量少挤占他们的文化学习时间,不影响或尽量少影响他们的文化学习,以解决或缓解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
训练条件保障案例如下表三:常见主要问题:1、忽视训练条件保障的重要性或训练条件分析有严重缺失。
如:没考虑体训生可参与训练的时间现状,盲目制定训练计划导致训练时间无法保障、训练任务无法完成;没考虑体训生现实的家庭条件和营养条件,导致强化训练无法坚持而流产。
2、忽视教育管理和教练水平的重要性。
如:不关注体训生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只一味高标准严要求,结果导致学生不信任并逐渐和教练产生隔阂;教练自身水平较低,却一味怪罪体训生训练成绩上不去,这同样会导致体训生反感并带来恶性循环。
解决问题办法:1、带训教师要全面分析权衡训练的保障条件,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与家长、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训生进行交流沟通以达成思想共识,争取多方协同合作。
2、带训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管理和带训水平,为优化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成效提供保障。
(四)、训练计划安排表训练计划安排表是依据训练总目标最直观呈现阶段训练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负荷安排以及先后顺序等主要内容的表格。
一般训练计划表要包含的内容有:训练周期划分、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运动负荷、恢复措施、比赛(测验)时间安排、机能测定、医务监督等等。
周期划分是年度训练计划以及时间周期更长的训练计划所必须具备的。
一般包含准备期(一般准备阶段、专门准备阶段)、竞赛期(赛前调整阶段、比赛阶段)和休整期。
训练内容一般包含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训练(专项身体、专项技术、专项战术)、比赛测验、心理训练、智力训练以及各训练内容所占的大致比重等。
训练的主要内容包含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
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游戏训练法、综合训练法等。
训练监测主要指标有:机能、形态、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
负荷安排一般包含总负荷节奏、训练最高强度、平均强度、主要指标、训练总量等。
简要训练计划安排表案例如下表四:常见主要问题:1、训练阶段有脱节或阶段划分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