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8
公共管理学
第一部分:简答
1、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泰罗(Frederick W.Taylor)的职能组织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的组织过程理论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组织设计理论
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①、忽视人的主动性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制度规章和设计原则被称为是“图纸设计”,“组织信条”具有静态性
②、内部取向,忽视组织环境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梅奥(E. Mayo)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组织行为动力理论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组织激励理论
主要观点:
①、关注组织成员的需求,注意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②、关注组织内部的群体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③、关注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的协调
④、关注组织管理的伦理性
⑤、具有一定动态性
第三阶段:科学决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的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Herbert A.Simon)的组织决策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活动包括两部分:决策和作业。而决策又比作业更为基本,因为决策先于作业。传统理论,缺陷就在于忽视决策(或者仅把决策视为高层的行为),专注于作业。
②、在组织中,各个层次皆有决策。组织运行的实质是通过向其成员提供决定前提来影响成员的决策,使成员都把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四阶段: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组织发展理论
费德勒(Fred E.Fiedler)的组织权变控制理论
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维克(J.E.Rosenzweig)的系统与权变控制理论
主要观点:
关注环境与组织的互动“内适应”与“外适应”结合。
第五阶段:管理文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沙因(Edgar H.Schein)的组织文化模型理论
路易斯(Meryl Reis Louis)的组织文化渊源理论
斯默西奇(Linda Smircich)的组织共有意义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行为假定,成员自主不自主地按照这种假定行事。即,组织文化总是隐藏在组织的公开活动的背后,它是一种活力,指引着组织成员,并让他们作出具体行动。
②、认为以前的组织理论更多是通过实证分析、量化、经验化的方式开展研究,组织文化理论则是另外分析路径,研究的是组织的气质问题。
2、公共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传统公共组织(行政组织)理论源于20世纪初期的韦伯)和泰勒等人的著作,它以“官僚制”(科层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官僚制当作公共组织的最佳表现形式,视规则、精确性和专业分工为组织结构和生产力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官僚制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批判。美国组织理论家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在《官僚制的灭亡即将到来》一书中说:“(从60年代开始算起的) 20至50年间,人们将目睹并亲自加入官僚制的送葬队伍。”不仅官僚制的实践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以官僚组织理论为基础并囿于“行政原则”探索的传统公共行政学也面临困境。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等人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研究范式,把“政府的目的从政体价值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公民”,赋予公共组织更为宽阔的含义以及更为任重道远的社会服务使命。弗雷德里克森指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局限于“预算”、“人事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类的范畴上,过于狭窄,过于以“组织内部”取向,理论上过于空洞;新公共行政学要求一种新的组织理论,认为在公共组织中存在着四种基
本的作用过程,即分配过程、整合过程、边界交换过程和社会动机过程,这四种过程适应于理解和改善旧的公共行政学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范畴的“理性人假设”、“交换范式”、“公共选择”等概念逐步融入了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将公共行政的组织理论引向了公共管理的组织观。与以往公共行政学相比,公共管理更注重公共组织的政策目标选择和公共服务运作的方法、效率和回应性等现实层面,由静态的组织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动态的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并探讨公共组织如何高效率地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强调用私人组织的管理技术来改进政府绩效。
3、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
答:①、代表人物: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W.Wilson):《行政学研究》,1887年。
弗兰克•J.古德诺(F.J.Goodnow):《政治与行政》,1900年。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论官僚制》1911年
②、主要观点:
官僚制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组织框架
政治—行政两分法界定了公共行政的独立领域
文官制度提供了公共行政的人事制度
泰勒主义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管理方法
4、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答:①、公共管理理论的第一阶段:公共行政学时期(1887-1967)。A、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W.Wilson):《行政学研究》,1887年。B、弗兰克•J.古德诺(F.J.Goodnow):《政治与行政》,1900年。C、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论官僚制》,1911年。D、
怀特(Leonard D.White)《公共行政研究导论,1926年》E、古利克(Luther Gulick)和厄威克(Lyndall Urwick)《行政科学论文集》1937年。
主要观点:
官僚制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组织框架;政治—行政两分法界定了公共行政的独立领域;文官制度提供了公共行政的人事制度;泰勒主义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管理方法。
主要特点:
第一,公共行政学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官僚机制)作为主要研究领域。采用静态的研究方法。
第二,二分法是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公共行政学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者普遍原则的探索。
第四,公共行政学以效率原则为最高标准。
②、公共管理理论的第二阶段:新公共行政学时期(1968-1979)。这一阶段可以称为“理论流变”。因为出现了三个理论流派:“新公共行政学派”、“公共政策(政策分析)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
③、公共管理理论的第三阶段:新公共管理理论时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④、公共管理理论的第四阶段:反思与多元化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包括:(一)公共治理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整体性政府理论
(四)新制度主义
(五)网络理论
5、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市场失灵的表现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⑵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⑷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影响社会和谐。
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⑺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