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为了帮助幼儿克服消极的胆怯心理,培养孩子具有勇敢大胆、活泼、开朗、果断、刚毅的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勇于进取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应注意什么?
一、平时不应使用各种恐怖手段来吓唬孩子,不让幼儿的心灵经受过分强烈的刺激。
二、要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纠正过去所得到的种种错误印象。
三、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决不能给他们留下胆怯懦弱的印象。
成人一定要努力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可以将孩子害怕的东西和喜爱的东西同时出现,这样经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克服对某种东西的恐惧了。
也可以把愉快的事情同可怕的事情联系起来。
五、预防害怕的发生。
一些研究者发现,幼儿许多害怕的产生跟刺激出其不意地突然出现、以及刺激出现时幼儿的身体受到束缚,不能自由行动有关。
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种突然事件。
幼儿园胆小的孩子教育措施胆小的孩子在幼儿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他们往往在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活动等方面表现出较弱的自信心和勇气。
这样的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教育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这些孩子克服胆怯,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一、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教育者需要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舒适和自在。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育者需要注意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不适和困难,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同时,教育者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孩子对教育者的信任和依赖感。
二、鼓励孩子参与活动胆怯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参加活动,教育者需要通过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增强参与活动的意愿。
在活动中,教育者需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方法,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到愉悦和自信。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教育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育者可以通过赞扬、鼓励、表扬等方式,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增强自信心。
同时,教育者还需要注重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四、加强家园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教育者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中,教育者需要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和问题,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措施,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幼儿园胆小的孩子需要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帮助,教育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加强家园合作,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增强自信心和勇气,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幼儿出现胆怯行为时教师的指点要点幼儿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包括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等等。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幼儿会出现胆怯行为,这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指导这些幼儿,帮助他们克服胆怯。
1.了解幼儿的个性和背景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背景,了解这些对于指导他们的胆怯行为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幼儿胆怯是因为他的家庭环境不好,那么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同样,如果一个幼儿是因为性格内向而胆怯,我们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
2.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胆怯。
教师需要在教室和其他学习场所创造温馨和安全的氛围,让幼儿感到舒适和自在。
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加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逐渐克服胆怯。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有时候,幼儿会因为害怕被嘲笑或者被否定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需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他们感到被接受和尊重。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游戏和讨论活动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自信心和独立性是克服胆怯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独立完成任务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5.与家长合作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了解家庭情况,共同指导孩子克服胆怯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协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一致的教育和指导。
总的来说,指导幼儿克服胆怯行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和背景,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与家长合作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幼儿克服胆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胆小和害羞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胆小和害羞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这些情绪,培养自信、勇敢和积极的性格。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理解幼儿胆小和害羞的原因。
幼儿的世界相对单纯和脆弱,他们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对新环境不熟悉、受到过惊吓或者自身性格内向等原因而表现出胆小和害羞。
比如,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经常争吵,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幼儿园,面对众多不认识的小朋友和老师,孩子会感到紧张;曾经被大狗吓到过,可能以后见到类似的动物就会害怕。
了解原因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幼儿克服胆小和害羞。
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
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过分批评和指责,而是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勇敢承认错误并改正。
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对于胆小害羞的幼儿,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
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活动开始,比如一起做手工、玩新的游戏等。
当孩子表现出一点点的进步或者勇敢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比如,孩子第一次主动和邻居打招呼,家长可以说:“宝贝,你今天主动和叔叔阿姨问好,真有礼貌,太棒了!”这种积极的反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更多新的事物。
帮助幼儿扩大社交圈子也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他们有机会和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鼓励孩子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如亲子活动、文艺表演等。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家长可以陪伴在旁,给予支持和鼓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适应并融入集体生活,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胆量。
例如,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孩子扮演顾客或者收银员,与家长进行交流互动。
小班幼儿胆小害怕的指南分析与措施一、指南分析。
1. 身心状况方面。
- 睡眠方面也可能受到影响,胆小害怕的幼儿可能会在午睡时难以入睡或者容易惊醒,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这与指南中要求的小班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能安静入睡相违背。
2. 社会交往方面。
- 在人际交往中,胆小害怕的幼儿往往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
指南中提到小班幼儿应愿意与他人交往,能与同伴一起游戏。
胆小的幼儿可能会错过很多与同伴互动的机会,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建构游戏中,他们可能只是在一旁观看,而不敢参与进去,这不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 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胆小害怕的幼儿可能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口渴了不敢向老师要水喝,这会影响幼儿与成人建立积极的关系,也不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 语言发展方面。
- 由于胆小害怕,幼儿可能在集体面前不敢说话,这会阻碍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指南中强调小班幼儿要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胆小的幼儿可能连简单的打招呼或者回答问题都做不到,从而影响语言的发展以及自信心的建立。
二、措施。
1. 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
- 在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上,要营造家一般的温馨氛围。
例如,布置柔软的抱枕、温暖的小帐篷等,让幼儿在心理上有安全感。
在空间布局上,要清晰、有序,避免过于复杂或拥挤,减少幼儿的不安感。
-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用温柔的声音、亲切的笑容与幼儿交流。
当幼儿入园时,教师主动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和喜爱。
2. 循序渐进的社交引导。
- 对于胆小害怕的幼儿,教师可以先安排比较友善、温和的同伴与他们一起活动。
例如,在小组游戏中,让性格开朗的幼儿主动邀请胆小的幼儿加入,从简单的两人互动开始,如一起搭积木、分享玩具等。
-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胆小的幼儿在旁边观看,然后鼓励他们参与一些简单的环节,如大家一起唱歌时,让幼儿先跟着小声哼唱,逐渐适应集体氛围后再鼓励他们大声唱。
幼儿情绪表现恐惧不安的小胆怯恐惧和不安是幼儿情绪中常见的表现之一。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和陌生的情境,从而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感觉。
这种情绪表现为小胆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和引导,以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这种情绪的困扰。
一、了解幼儿小胆怯的原因小胆怯是幼儿情绪表现恐惧不安的一种形式,其原因可以多种多样。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会遇到陌生环境、陌生人、新事物等,这些都可能引发他们的恐惧和不安情绪。
同时,幼儿的心理和认知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容易出现小胆怯的表现。
二、幼儿小胆怯的表现特征幼儿的小胆怯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回避行为:幼儿可能会避免接触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比如躲在父母身后、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等。
2. 物理表现:幼儿可能会出现哭闹、颤抖、出汗、面色苍白等生理上的反应。
3. 情绪变化:幼儿可能会表现出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情绪波动较大。
4. 语言表达:幼儿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不敢说话或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家长的角色与应对策略1. 给予支持和理解:家长应该理解幼儿小胆怯的原因,并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
要耐心倾听幼儿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2. 建立安全感:家长可以通过创造安全、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适当提供安全的亲子游戏、亲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3. 渐进式暴露: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接触新环境、陌生人、新事物。
通过慢慢增加暴露的强度和时间,让幼儿逐渐适应并克服小胆怯感。
4. 规律性生活:为幼儿提供稳定和规律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5.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拟面对不同情境时的应对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在幼儿园或学校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和帮助幼儿克服小胆怯:1. 创设安全的教育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宽松、活泼、友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感到放松和舒适。
幼儿出现胆怯行为时教师的指导要点胆怯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情绪,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表现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这种情绪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幼儿克服胆怯情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幼儿胆怯行为时教师的指导要点。
一、了解幼儿的胆怯情况了解幼儿的胆怯情况是指导幼儿克服胆怯情绪的前提。
教师可以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幼儿的胆怯表现,如不敢与人交往、不敢表现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胆怯情况。
二、提高幼儿自信心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是克服胆怯情绪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幼儿的自信心:1.肯定幼儿的优点和长处,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自信心。
2.给予幼儿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
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和自信心。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克服胆怯情绪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轻松自在。
2.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探索空间。
3.鼓励幼儿互相合作,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和自信心。
四、引导幼儿逐步克服胆怯情绪引导幼儿逐步克服胆怯情绪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幼儿逐步克服胆怯情绪:1.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让幼儿在实践中挑战自我和克服胆怯情绪。
2.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幼儿在表达中增强自信心和克服胆怯情绪。
3.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幼儿出现胆怯行为时,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胆怯情况,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逐步克服胆怯情绪。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儿童心理】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
如父母经常吓唬孩子“别哭,再哭,大灰狼就来咬了”,或孩子被小猫小狗咬过,或母亲特别胆小怕事,遇事大惊小怪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处于惊恐之中。
久而久之,形成孩子退缩、冷漠、孤独、自卑等性格特点。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学做一个勇敢的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增强自信心是克服胆怯心理的重要方法。
成人首先要理解安慰受惊吓的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否认和掩饰害怕,让他知道许多成人和孩子都有过害怕的经历,这样可以使孩子丢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让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情,比如给邻居送东西,饭前放盘子和筷子,在商店买盐,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3、施以科学的教育。
向孩子讲清自然界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教会孩子躲避危险的办法,这样也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减少胆怯心理。
如孩子怕过马路,可带他参观交通岗亭,给他讲交通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安全,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危险。
孩子怕小动物,可让孩子多玩玩动物玩具,观看别人和小动物玩耍,然后让他接近一些温顺的小动物,和别人一起抚摸它,最后让孩子单独接触。
4.讲述英雄的故事并向他们学习。
例如,解放军是勇敢的典范,每个孩子都尊重解放军。
父母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解放军的战斗故事,并鼓励孩子们从中学习。
5、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也要大胆、勇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大惊小怪或喜怒无常。
比如家里发现一只老鼠,妈妈首先惊叫逃跑,孩子怎会镇定自若呢?6.温柔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不要恐吓、嘲笑或责骂你的孩子。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的胆小会被成人编造的故事吓坏,比如鬼魂、野猫和大灰狼。
对儿童的严厉惩罚往往会导致儿童的紧张和恐惧。
因此,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耐心地教育孩子。
胆怯幼儿的指导方案
胆怯幼儿的指导方案:(1)小孩子胆小最好通过言语鼓励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胆量和自信心,日常中需鼓励孩子多社交、多沟通、多言语,避免言语嘲讽和否定孩子。
(2)胆小的孩子通常比较内向、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在做某件事情时,会时常担心自己失败、不敢做。
日常中,最好不要频繁否定或嘲讽孩子,家长应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肯定,来激发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心,积极鼓励孩子多进行探索性、冒险性的游戏项目,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3)在教育孩子时,尽量采取平等对待的方式,不要简单粗暴训斥孩子,与孩子交谈时,最好蹲下与其目光平行,让孩子感觉自己与大人为平等关系,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降低自卑情绪。
或适当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动,提供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接触机会,锻炼孩子的胆量。
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胆小和害羞作为一个父母或教育者,帮助幼儿克服胆小和害羞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阶段无法适当地克服这些问题,往往会给今后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幼儿克服内向和害羞呢?下面为大家分享几点建议。
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信任、接纳的环境。
这是帮助他们克服胆小和害羞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应该用温暖的态度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和支持。
同时也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不要对孩子的表现过于苛刻或指责,这样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内向。
循序渐进地引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走出内向和害羞的状态。
比如鼓励他们参加简单的集体活动,逐步增加交往机会;或是给予他们适当的发言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慢慢适应。
同时要耐心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如主动打招呼、回答问题、与他人互动等。
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
另外,父母和老师也要以身作则,展现良好的社交模式,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习。
创设实践机会除了引导和培养,我们还要给幼儿创设实践的机会。
可以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才艺,亦或是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与活动。
通过反复的实践,孩子们会慢慢克服内向和害羞,增强社交技能。
耐心理解和支持帮助幼儿克服胆小和害羞需要长期的努力和耐心。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和耐心去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
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逐步地走出内向与害羞,健康快乐地成长。
帮助幼儿克服胆小和害羞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的努力。
我们要为他们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提供实践机会,并给予耐心的理解和支持。
相信通过这些方法,孩子们一定能够逐步走出内向与害羞,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1、优点放大每个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如果我们能用欣赏与赞美的心态对待孩子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巧妙的加以放大,使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克服胆怯心理,找回自信。
2、角色换位扮演人是渴望进步的,在游戏中往往愿意扮演理想中的自己。
而具有胆怯心理的孩子,其实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
但现实生活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内心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的胆怯与懦弱所掩盖。
角色换位扮演对于帮助这样的孩子,有时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利用孩子的兴趣增加社交对于特别怕生的孩子,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来增加它的现有社交,比如孩子对搭积木比较有兴趣的时候,就可以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一起来玩,这样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后,慢慢的也会改善怕生的问题。
4、多带孩子接触外界有些孩子怕生,主要是和外界接触比较少导致的,所以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最好多带着宝宝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人群,让孩子参与其中,慢慢的孩子就不会怕生了。
孩子有胆怯心理的原因:1、不敢借东西孩子不敢开口向人借东西,也因为不习惯,或缺少这方面的锻炼。
小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利用角色游戏来演习一番,一来可以从虚拟的场景向真实的场景过渡,让孩子有个适应过程。
二来给孩子提供锻炼口才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总爱躲避人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就羞怯,脸红。
放学路上,专挑偏僻的小路走;路上遇到不熟悉的同学,把脸扭一边去,匆匆擦肩而过。
越是害怕陌生事物,越要想法多接近它。
一点点接触,渐渐靠近,让当初的敏感度变低,渐渐地去适应,去习惯。
训练时一定要先把标准放低,在孩子能接受的程度下,再一步步加大难度,并持之以恒,终见效果。
3、不敢举手发言孩子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被叫到了也是扭扭捏捏站起来小声地回答。
自卑感强的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周围的强大因素包围了他,这些因素从心理上战胜了他。
他所见所思的是比他强的人或事。
如果给他提供一个比他更弱小更低的参照物,比出他的优势,那么就会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和上进心。
幼儿的害怕颤抖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幼儿的害怕、颤抖、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令他们感到害怕、颤抖、恐惧和不安的情境。
这些情绪不仅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的害怕、颤抖、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应对这些情绪。
一、幼儿的害怕情绪幼儿的害怕情绪常常出现在陌生环境、陌生人或者想象中的恐怖事物面前。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躲避、哭泣、尖叫等反应。
这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给予他们安全感,帮助他们逐渐面对和克服恐惧。
1. 提供安全的环境家庭和教育机构应提供给幼儿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
他们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场所,以及支持和关注他们的成年人。
2. 建立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安全感非常重要。
家长应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抚。
3. 正面引导当幼儿面临害怕的情境时,家长和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他们进行正面思考。
可以通过讲故事、模拟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并克服害怕。
二、幼儿的颤抖情绪颤抖是幼儿常见的一种情绪表现,通常出现在紧张、恐惧、激动或不适应的环境中。
颤抖既可能是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情绪上的表达。
1. 理解和接纳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颤抖情绪,并接纳他们的表达方式。
不要对幼儿进行过于强烈的反应,而是给予他们安抚和支持。
2. 提供舒适环境在幼儿颤抖的情况下,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非常重要。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感较强的角落,让他们可以在那里休息和放松。
3. 鼓励积极参与通过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能帮助他们分散注意力,减轻颤抖的情绪。
同时,积极的参与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三、幼儿的恐惧和不安情绪幼儿常常会对失去父母或照顾者、疾病、幽暗环境等出现恐惧和不安的情绪。
这些情绪可能导致他们不愿离开父母或者表现出易激动和易受惊的特点。
1. 稳定的情绪家长和教师应该保持稳定的情绪,给予幼儿安全感。
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焦虑、紧张等情绪,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克服恐惧。
幼儿情绪表现胆怯退缩的姿态幼儿情绪表现胆怯退缩的姿态,是指幼儿在面对新环境、陌生人或挑战时,表现出胆怯、退缩、不安甚至不敢参与的行为表现。
这种表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是常见的,但过度的胆怯退缩会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幼儿情绪表现胆怯退缩的姿态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促进幼儿积极参与的方法。
一、幼儿表现胆怯退缩的原因幼儿的胆怯退缩行为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幼儿对未知或陌生环境的恐惧使他们感到不安,因此选择退缩或回避。
其次,幼儿对未知人物的警惕心理使他们产生了对陌生人的恐惧。
再次,幼儿面对挑战或困难时可能会因为缺乏自信而表现出退缩的姿态。
最后,幼儿在面对同龄人的互动时,可能因为羞怯或被动而退缩不敢参与。
二、教师的角色与幼儿胆怯退缩的关系教师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幼儿情绪的引导和激励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表现。
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够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
其次,要注重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幼儿的胆怯退缩行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再次,要建立积极的沟通与互动氛围,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注和解决幼儿情绪问题。
三、促进幼儿积极参与的方法为了帮助幼儿克服胆怯退缩的姿态,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提供安全的环境:创设温馨、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为幼儿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
例如,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的玩具和教具,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渐进式的引导:采取渐进式的引导方法,逐步让幼儿接触到新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物。
例如,先让幼儿观察、熟悉环境,再逐渐引导幼儿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3. 培养合作意识:在幼儿园中,开展一些合作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与其他幼儿的合作,幼儿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减少胆怯退缩的情绪。
4. 鼓励表达和分享: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幼儿胆小怯懦的原因及教师的措施孩子胆小怯懦的原因,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复杂得让人头大。
咱们小时候可能也会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刚入园的小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心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跳得乱七八糟。
别看孩子们表面上活蹦乱跳,但其实内心的恐惧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烈。
总觉得孩子就像个小小的气球,一碰就爆炸,或者就直接瘪掉了。
比如说,平时一见到老师的严厉表情,就紧张得像个小麻雀,什么都不敢说。
还有的孩子,可能在家里一直是个乖乖宝贝,一到幼儿园,就不敢发声,胆小得像个小猫咪一样。
这种情况其实挺普遍的,不要觉得孩子胆小就代表他们没有勇气,咱们只要找到原因,给点时间和鼓励,慢慢地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的。
首先啊,很多小朋友之所以胆小,是因为家庭的影响。
咱们不能忽视家长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接触,生怕孩子摔倒或者受伤。
结果孩子就慢慢地觉得,外面的世界是个不安全的地方,自己不够强大,怕自己做不好。
再说了,如果家里老是用“你小心点”这种话来提醒孩子,孩子的心里不知不觉就会觉得,世界上全是危险,自己也很脆弱。
再比如,有些父母可能总是把自己的担忧和焦虑传递给孩子,家长紧张,孩子也紧张,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紧张感”。
想想看,如果爸爸妈妈一看到小孩做错事就马上大喊大叫,孩子自然也会变得胆小怕事,害怕犯错误,害怕被批评。
除了家庭,还有学校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胆量。
有的孩子刚到幼儿园,面对这么多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心理压力大得跟山一样重。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的是被其他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尤其是在集体活动时,大家一起表现,胆小的孩子往往选择沉默不语。
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
小孩子本来就天真、纯粹,他们可能会把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一句话解读得特别夸张,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大事。
再加上幼儿园的活动常常是团体性质的,孩子们需要互相合作、互相互动,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刚开始肯定会觉得不自在,不敢开口,更不敢表达自己。
如何让宝宝克服胆怯心理有些孩子喜欢主动接触认识新事物,但是有些孩子却由于胆怯始终不肯踏出那一步。
胆怯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克服。
一、给孩子一些自主性的机会在生活中,对孩子自主性的需要,大人们既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多限制。
孩子能自己独立完成的事,就要鼓励并肯定他们去做,不能独立完成的,父母也不要硬逼着去做。
不能因为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就替孩子包办,这样会不利于孩子的自主性发展。
二、扩大孩子的交往圈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各种交友圈子,让其能够充分体验与同伴在一起游戏的乐趣。
父母在带外出或去公共场所活动时要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不要在公共场所和陌生人面前指责孩子的不当行为,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客人解释孩子的胆怯行为。
三、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胆怯的孩子精力会比其他孩子相对集中,观察事物仔细认真,做事情相对有耐心,喜欢作一些深入思考,而且往往感情细腻。
父母就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气质中这一积极的方面,帮助且鼓励他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一技之长,例如:书法、下棋、演奏等等。
一有机会,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特长。
达到锻炼胆量的目的。
四、在教育上不可操之过急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切不可操之过急。
当孩子不愿意表现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迫他,因为这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使胆怯升级。
五、要及时赞扬孩子的良好行为胆怯型的孩子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家长对于孩子在社交活动中出现的任何进步,都应该给予及时地赞扬和鼓励,这样会给孩子增加前进的动力。
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要持之以恒,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缺点就对其丧失信心,尤其是内向、胆怯型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微笑,相信孩子不会让家长失望的。
幼儿园胆小的孩子教育措施胆小是指儿童在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时表现出的害羞、紧张、内向等情绪,这种情况在幼儿园中比较常见。
胆小的孩子容易受到欺负、排挤,也不利于社交能力的提升。
因此,对于幼儿园胆小的孩子,教育措施至关重要。
一、了解孩子的胆小原因胆小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不足、家庭教育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的影响也是导致孩子胆小的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孩子的胆小原因,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二、培养孩子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胆怯、勇敢面对新事物。
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肯定孩子的表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此外,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三、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舒适的教室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安全。
此外,老师还可以适当降低孩子的门槛,让孩子更容易适应新环境。
四、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对于胆小的孩子,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育活动,让孩子适应新环境,提升社交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小比赛等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竞争的快乐。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方式,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五、与家长积极沟通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与家长积极沟通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与家长定期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情况。
同时,老师也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让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六、正确引导孩子对于胆小的孩子,老师可以通过正确引导,让孩子更好地面对新环境和新事物。
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多与其他孩子接触,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孩子勇敢尝试新事物,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共5篇)第一篇: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胆怯是一种情绪。
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只是胆怯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不一样而已。
所谓“幼儿的胆怯心理”具体表现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做事犹豫不决,畏缩不前,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同伴交往,遇到陌生的人或环境不知所措等。
胆怯的幼儿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性格孤僻,常常令我们无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及早察觉幼儿的胆怯心理,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关键词】幼儿胆怯因素【正文】心理学家认为3~6岁是儿童心理活动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3—6岁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是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实施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有信心积极的帮助幼儿克服胆怯。
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发现在群体中有不少幼儿存在着“胆怯心理”障碍。
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幼儿胆怯行为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学习、生活、游戏、体育锻炼等,其表现形式虽有一定的个别差异,但是综合起来,造成胆怯行为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幼儿胆怯心理的因素成长中的幼儿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教育方式等会造就幼儿不同的性格、体质、智力和兴趣。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经常受到各种形式的比较和评价,自然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
教师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一些独立生活、自制能力较差或者有生理缺陷的特殊幼儿,因体力、智力较弱等原因经常经受挫折和失败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会表现出胆怯心理,在上课回答问题或者体育锻炼中会表现的特别明显。
幼儿出现胆怯行为时教师的指导要点胆怯是指害怕、畏惧、羞怯等情绪的表现,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行为表现。
幼儿出现胆怯行为时,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出现胆怯行为时教师的指导要点。
一、了解胆怯的原因幼儿出现胆怯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生活经历等。
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时,要了解胆怯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给予安全感幼儿出现胆怯行为,往往是因为心理上感到不安全。
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安全感,让他们感到被关爱和被保护。
可以通过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轻柔的动作等方式,让幼儿感到温暖和安心。
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出现胆怯行为,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心和勇气。
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逐渐克服胆怯。
四、引导幼儿面对挑战幼儿出现胆怯行为,往往是因为害怕面对挑战。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面对挑战,让他们感到勇敢和自信。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挑战的乐趣,逐渐克服胆怯。
五、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出现胆怯行为,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心。
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可以通过肯定幼儿的优点、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等方式,让幼儿逐渐建立自信心,从而克服胆怯。
六、与家长合作幼儿出现胆怯行为,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
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克服胆怯。
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建立家校联系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克服胆怯时,要了解胆怯的原因,给予安全感,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引导幼儿面对挑战,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家长合作等。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情绪表现怯懦的胆怯眼神幼儿的情绪表现是他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反映,其中一种明显的表现就是胆怯的眼神。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些幼儿,他们的眼神显得胆怯、紧张甚至畏缩。
这种情绪表现不仅影响了幼儿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也给其它人带来了不便。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情绪表现胆怯的背后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
一、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抵抗压力和适应社交的能力较弱,其中的生理原因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幼儿的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大脑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力有限,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时,他们会感到紧张、害怕,进而表现出胆怯的眼神。
2.经验不足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对于新事物的适应能力有限。
在面对陌生的人群或陌生的环境时,幼儿缺乏足够的经验去处理和应对。
这时,幼儿会对周围人表现出胆怯的眼神,因为他们不确定如何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与陌生环境相处。
3.家庭环境幼儿的胆怯眼神还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
如果幼儿成长在一个严厉、冷漠的家庭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和被关爱的感觉,他们就容易感到陌生、不自信,从而表现出胆怯的情绪。
家庭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也会加剧幼儿的胆怯心理。
二、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1.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为了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我们可以从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入手。
在幼儿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建立积极、和谐、关爱的氛围,让幼儿感到被尊重和信任。
同时,提供有序的、预测性的活动和规则,帮助幼儿建立起一种稳定、安全的环境,从而减少他们的焦虑和胆怯。
2.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应关注幼儿的进步和努力,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敢面对困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给予幼儿权力和责任,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主动表达自己,逐渐克服胆怯。
3.制定适合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幼儿需要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以应对新事物和挑战。
幼儿情绪表现紧张胆怯的姿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会展示出紧张胆怯的姿态。
这种情绪表现不仅给幼儿本身带来困扰,也给父母和教育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幼儿紧张胆怯的姿态、原因和应对方法。
一、幼儿紧张胆怯的姿态幼儿紧张胆怯的姿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方面体现。
例如,当面对人际交往、陌生环境或新的挑战时,这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1. 身体紧绷:幼儿可能会表现出身体僵硬、手足无措的特点。
他们可能会呆板地站在原地,手臂交叉,或者蜷缩成一团。
2. 扭捏不安:这些幼儿可能会频繁地扭动身体、咬手指、拉扯衣物等。
他们会感到不安,难以保持平静的态度。
3. 回避行为:面对感到害怕或不安的情境,幼儿可能会试图回避或逃避。
他们可能会躲在角落里,避开他人的目光,或者寻找安全的避难所。
二、紧张胆怯姿态的原因幼儿表现出紧张胆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个性、环境和经验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1. 害怕陌生环境:幼儿对陌生的人际环境或陌生地点感到不安,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
2. 弱势感受:有些幼儿可能因为生性脆弱或自卑感而表现出紧张胆怯的特征。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或外界的评判持怀疑态度,缺乏自信心。
3. 不良经历影响:一些幼儿可能由于过去的不良经历,如遭受欺凌、虐待或较强的压力等,导致他们对未知事物心存恐惧。
三、应对紧张胆怯的方法对于幼儿表现出的紧张胆怯姿态,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克服这种情绪:1. 坚持温暖、关爱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温暖、稳定和充满爱心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的愿望。
2. 提供适度的挑战:通过给幼儿提供适度的挑战,如寻找新朋友、参与新活动等,有助于他们逐渐克服紧张和胆怯。
3. 规律的日常生活: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提供稳定的节奏和可预测性,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减轻不必要的焦虑。
4. 鼓励积极参与: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赞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论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作者:刘玥
来源:《成才之路》2017年第10期
摘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并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是幼儿园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文章从赏识教育为主、赢得幼儿的信任,创造表现机会、培养幼儿自信心,争取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身心等方面,研究克服幼儿胆怯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胆怯心理;自信心;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4;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29-02
当一个人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或者面对陌生人时,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定的胆怯。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或跌倒,其他的惧怕都是后天形成的。
尤其是幼儿,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大环境,对他们来说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性格外向的幼儿也需要短暂的适应期,而本就内向胆小的幼儿,要适应新的集体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一旦适应过程中没有引导好,幼儿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后遗症”,比如孤僻、不爱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心灵脆弱、碰到问题马上退缩。
长此以往,幼儿胆子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不合群,从而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
那么,面对幼儿的胆小心理,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赏识教育为主,赢得幼儿的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信任儿童,相信“小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
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的信心多来自别人的评价。
尤其是到了陌生的集体,幼儿特别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取得幼儿信任是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的重要前提。
例如:Q是非常胆小的孩子,同学们每次喊她一起出去玩滑滑梯,她都不去。
教师每次问她原因,她都不说。
逼急了,还眼泪汪汪的,弄得教师常常手足无措。
滑滑梯是幼儿喜欢玩的游戏,她为什么不愿意呢?于是,每次别的幼儿在玩时,教师就耐心地问她:“你为什么不喜欢玩滑滑梯呢?可以告诉老师吗?”一开始Q总是默默抽泣。
几次耐心的陪伴和关怀之后,她终于开口说:“我害怕摔跤,人太多了,我不敢!”原来这样,知道原因之后,教师可以拉着Q的手说:“来,老师保护你,其实一点也不可怕,也不会摔跤。
老师陪你玩好吗?其实很好玩呢。
”看着Q信任的眼神,看到她愿意了,从每次都拉着教师的手到慢慢地能独立玩,教师开心极了。
适应新的环境,对于胆小的幼儿来说,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陪伴。
当幼儿开始信任教师,也就愿意融入新的环境。
因此,教师和幼儿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创造表现机会,培养幼儿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成功。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是幼儿自信心的源泉,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创造表现机会,让幼儿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1)保护幼儿的自尊。
不论多大年龄的幼儿,他们都是有自尊心的。
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是培养幼儿自信的重要方法。
尤其是教师,千万不能老是批评幼儿的不足,更不能当着大家的面揭幼儿的短甚至奚落他。
例如:J是我们班的新小朋友,开学后,好几次都尿了裤子。
于是,教师就偷偷观察J,甚至还向J的妈妈了解情况。
J的妈妈反馈说:“J的胆子特别小,在家里也是的,一碰到什么事情就喜欢躲到我的背后,害怕陌生人,特别害怕一个人睡觉。
到了幼儿园里,我还对她说‘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她说就是不敢,她害怕,怕老师会说她。
”知道了这一情况,教师就特别留意J,并安排她坐到离盥洗室很近的地方。
然后多次提醒她,也鼓励她想小便的时候就自己举手告诉教师,一旦J做到教师就进行表扬和肯定,强化她自己举手表达的意愿。
久而久之,J也就慢慢养成习惯,也比以前变得胆大些。
(2)相信幼儿的能力。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特长,教师应该努力去发现这些优点和特长。
尤其是胆小的幼儿,教师更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和眼神,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对他们的优点进行及时表扬,培养其自信心,使他们得到和谐发展。
例如:Z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略显羞涩,有些胆小,不爱和别人交往。
可是,他对魔尺却异常感兴趣,不仅会变化各种花样,还会自己拆装简单的段数。
所以,同学们很崇拜他。
可是他总是不声不响,不愿意与人交流,因此没什么朋友。
于是,教师经常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让他上来给同学们讲解一段魔尺,并演示一遍。
因为这是他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所以他很乐意。
慢慢地,Z愿意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魔尺,脸上显示出自信的笑容。
(3)挖掘幼儿的特长。
教师要不断发现幼儿的特长并让他们展示,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自信。
只有一次次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幼儿才会慢慢自信起来。
例如:Y的个子比同龄孩子高出许多,可是他的胆量却和他的身高不成正比,特别胆小,有的时候显得特别孤僻。
每次教师请他回答问题,他声音都像蚊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小,听都听不清楚。
而且教师还发现,当他和其他同学玩积木时,手里的积木不超过3块,其余的都在别的同学手里。
问他为什么,他总说“我不敢我不敢”。
但教师发现,课堂上的很多问题Y其实是会的。
于是,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试着让Y大声地说。
几次下来,Y的声音就响亮很多。
后来教师还了解到,其实Y的知识面很广,会讲很多故事。
于是,每次午餐之后,教师就让大家讲一讲故事,并常请Y给同学们讲故事。
慢慢地,Y在大家面前越来越自信,声音也越来越响亮,朋友也多了起来。
当看到Y脸上扬起的笑容,教师知道达到了预期教育效果。
三、争取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身心
研究表明,胆怯的孩子多数来自过分呵护的家庭或者期望过高的家庭,在家里有小皇帝或小公主脾气,遇到问题容易退缩,不敢承担责任。
因此,面对胆怯的孩子,家长也要从自身找原因。
幼儿的成长不仅依靠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更需要父母这个强大的后盾。
家长要多创造幼
儿独立表现的机会,多抽出时间和幼儿独处,多和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
平时家长要多和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共同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让孩子自信勇敢。
例如:H是个内向不太爱表达想法的孩子,可他妈妈说,其实在家表现并不是这样的,在家里H很愿意将学到的歌曲唱给大家听。
而且从H 妈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H唱得很认真,很投入。
于是,教师就利用空余时间,创设“小小歌唱家”的区角,然后请幼儿上来表演。
当然,H是不会举手的。
教师就说:“H,你上来表演,同学们一起给你伴唱,好不好?”一开始H不情愿,几次下来愿意试一试,于是大家一起陪着唱。
唱完之后,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慢慢地,H愿意在大家面前唱歌,虽然一开始声音还是轻,但教师知道他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已经是很大的飞跃。
通过这件事,教师知道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完全是两种表现,很多胆小的孩子在家里其实很胆大,也很会说。
通过与家长沟通,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同时,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教师也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以便共同消除孩子的胆怯心理。
四、结束语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并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是幼儿园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名好教师,不仅只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好朋友,是孩子无助时的一盏明灯。
教师要做到和孩子畅所欲言,无所不谈,就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知道他们心里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获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可以依靠的、可以倾诉的朋友。
尤其是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对幼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幼儿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奚美蓉,邱敏.用掌声培育孩子的自信——浅谈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4(06).
[2]刘艳,李晓萍.自主游戏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3]尹宗丽.对幼儿自卑、胆怯心理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2(06).
[4]陈红艳.扬起自信的风帆——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心[J].教育科研论坛,2009(06).
[5]顾淑芳.教育方式偏差家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