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是指以展示地方风情、民族文化、乡土风味为主题,以游客参与体验、交流互动为方式的一种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民俗旅游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然而,民俗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开发和保护的问题。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开发是指针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打造出与当地文化和风情相融合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而保护则是指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保持其本身的特色和魅力,避免被商业化过度开发所破坏。
民俗旅游的开发需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传统、文化史迹等,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民俗节庆、开展民俗展示、提供民俗宿屋等,通过互动体验式的旅游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
开发过程中需考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注重探索新元素,增加旅游新鲜感和刺激性。
开发过度可能会导致民俗旅游资源的破坏,因此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保护首先需要形成口碑力量,让游客和景区运营者共同形成文化保护的意识,不造成过度破坏。
其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态破坏,控制人流量,保持景区的原貌,防止建筑和设施对环境造成破坏等。
保护还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留,传取民俗文化的传统礼仪和文化符号给游客,繁荣培育当地传统文化。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发展和保护需要一个平衡点。
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打造出新的旅游品牌,还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而保护则能够保持当地的原始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增加经济的延续保持力,因此综合起来,开发与保护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需要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借助当地的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同时注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开发和保护不是对立面,而是互相依存的双方,可以共同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同时保持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特色。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强劲的旅游产品,被许多旅游目
的地所关注和重视。
民俗旅游是指以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生态环境等作为旅
游资源,采用全方位的方式来展示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以达到推广和保护当地
文化遗产、提高当地文化素质和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开发民俗旅游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社会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首先,民俗旅
游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的收入来源。
其次,民俗旅游可以推动当地服务
业的繁荣,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民俗旅游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与此同时,民俗旅游的开发也要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如何实现文化遗产的
保护和利用,怎样平衡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文化和社会的保护等。
为了避免在发展旅游
业的同时破坏文化遗产,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当地文化,如:
1、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开发民俗旅游时,应该加强对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旅游业的开发应该站在文化
保护的角度上来考虑,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不要过度商业化地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
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人文环境。
2、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打造品牌效应
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品牌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当地优秀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喜欢当地的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当地的知名度。
在旅游推广和市场宣传中,应该加强品牌效应的营造,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当地的品牌,提高当地的品牌信誉和知名度。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民俗文化现象。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等多个方面,如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节日、礼仪、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
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地域性: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2、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核心元素和传统特色。
3、参与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多样性: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民俗村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使居民脱贫致富。
2、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旅游开发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形式,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一些地方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民俗文化过度商业化。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还能够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开发和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1. 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志,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首先要进行民俗资源的挖掘和整理。
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采访访谈等方式,收集和整理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2. 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在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和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可以开展民俗文化展览、演出、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民俗文化旅游,需要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发布相关宣传资料和广告,向游客介绍民俗文化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他们前来参观和体验。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1. 加强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为了保护民俗文化,需要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民俗文化培训班、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和游客传授民俗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了保护民俗文化,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可以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破坏民俗文化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民俗文化资源,需要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建立相关的保护机构和组织,负责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和管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监管,防止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与保护策略1.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和保护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开发和保护备受关注。
旅游文化资源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够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它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吸引游客,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一些原本贫困的乡村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其次,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和了解当地的文化,从而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再者,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形象。
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为了城市或地区的名片,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地方的综合发展。
然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一些景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过度建设旅游设施,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始风貌;大量游客的涌入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如垃圾增多、水资源短缺等。
此外,不合理的开发还可能导致文化的失真和异化。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过度商业化的包装和改造,失去了其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为了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保护工作。
保护旅游文化资源,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范围和措施,加大对破坏资源行为的处罚力度,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在开发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避免盲目开发和无序竞争。
同时,加强对景区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游客流量控制、环境保护等制度。
此外,还需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当地居民和游客认识到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旅游活动来推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开发与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与保护。
一、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消费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民俗文化旅游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手工艺品、传统服饰等的制作与销售,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与传统的结晶。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3. 增加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将当地的特色文化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
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因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兴趣而选择前往旅游,这样就能够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对于促进地方的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防止文化遗产的流失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历史的见证。
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消失。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可以使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保留和传承,防止其流失。
2. 保护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保护民俗文化旅游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增进友谊和互信。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在当今旅游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然而,要实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旅游收入,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通过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 传承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用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传承民族文化也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往往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如山川、湖泊、森林等。
保护这些自然生态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负责,也是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只有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够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2. 保护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建筑、民俗、传统工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往往易受到自然环境破坏、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
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保护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可以延续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三、开发与保护的平衡1. 制定合理的规划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
规划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开发过程中不会对资源造成过度开采和破坏。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的保护,确保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监管和执法为了有效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展示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为主要目的,让游客亲身体验、饱览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民俗旅游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一、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方法1.调研和搜集要开发民俗旅游,首先需要对各地的民俗资源进行调研和搜集。
这包括民间手工艺、传统习俗、节庆活动等各个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找出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民俗元素,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2.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是开发民俗旅游的基础。
要保护好民俗文化,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工艺和技艺的培训,鼓励年轻一代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
3.营造宜居环境为了吸引游客和提升旅游体验,开发民俗旅游的地区需要营造宜居环境。
这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和住宿条件,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提升居住环境的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民俗文化。
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方法1.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民俗旅游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明确开发的边界和限制条件。
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民俗旅游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开展主题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民俗文化的行动中来。
3.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监管和执法机制,对违规开发和破坏民俗旅游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加大处罚力度。
只有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制止和整治,才能有效保护好民俗旅游资源。
三、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意义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形式,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2.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地区的文化传统。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的开发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
要对目的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明确其特点和内涵。
然后,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民俗旅游的主题和开发方向。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整合当地的民俗资源,包括传统村落、传统手工艺、传统节庆等,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还需要与旅游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民俗旅游的开发和运营。
保护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基础和前提。
保护民俗文化首先需要传承。
要将民俗传统的知识、技艺和价值观念传承给后代。
这需要通过文化教育、民俗研究和社区活动等形式,引导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参与。
要保护民俗文化的环境和场所。
保护传统村落、庙宇、传统手工艺作坊等,确保它们的原汁原味。
要保护民俗文化的活动和仪式。
尊重和维护民俗活动的举办和进行,保持其真实性和内涵。
要加强法律和制度保护。
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规范。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提高资源品质,确保后代能够继续利用。
对于民俗旅游来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要保持民俗文化的真实性和纯正性。
要避免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和娱乐化,保持其真正的内涵。
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还要注重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确保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
保护民俗文化是开发的基础和前提,需要注重传承、环境保护和法律制度的保护。
而在整个过程中,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平衡游客需求、文化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实现民俗旅游的长期稳定发展,并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的开发应注重规划与设计。
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保证民俗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为出发点,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破坏。
还应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确定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选择适合的开发模式和经营策略,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保护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任务。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尊重和保护当地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可以通过开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举办文化展览和演出等方式,使当地民众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提高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科学管理是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环节。
在旅游目的地的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还应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民俗旅游的有序进行。
还应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监测,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参与是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键因素。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居民、旅游从业者、学者和游客等各方面的参与。
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建立旅游合作社和社区旅游组织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民俗旅游的发展和保护中来,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良好局面。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既是一项挑战又是一项机遇。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和社会参与,才能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良好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首先,它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内涵。
以往的旅游可能更多侧重于自然风光或人造景观,而民俗文化的融入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使旅游不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一次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之旅。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游客可以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亲身体验独特的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
其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兴旺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这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但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然而,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过度开发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一些地方盲目地扩大旅游规模,过度商业化运作,导致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特色。
比如,某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为了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采用机器批量生产,失去了手工制作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另外,保护意识的淡薄也给民俗文化带来了威胁。
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一些珍贵的民俗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
还有一些游客在参观游览时,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对民俗文化造成了破坏。
为了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立法和规划。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和标准,规范开发行为。
同时,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度的开发规模和开发方式。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民俗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的平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民俗旅游的开发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它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通过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消费,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一些原本贫困的乡村地区,凭借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其次,民俗旅游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当地居民对自身的民俗文化会更加重视,从而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同时,游客的到来也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民俗旅游还能够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游客在体验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然而,民俗旅游的开发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过度开发可能导致民俗文化的商业化和庸俗化。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对民俗文化进行了过度包装和扭曲,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比如,某些民俗表演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经济效益,变得过于花哨和夸张,失去了传统的韵味。
另一方面,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造成破坏。
游客的活动可能会产生垃圾污染、噪音干扰等问题,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政策。
同时,建立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民俗文化进行重点保护。
其次,要注重培养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让居民了解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中来。
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及保护保护自然生态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然而,与自然生态相对应的文化生态不仅关系到一系列的文化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人类全面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态包括有形的文化资产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涉及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文化生态可以充实旅游内容,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对民间手工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掘和再利用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对各旅游目的地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旅游不仅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生产性活动,有着巨大的社会文化功能。
旅游者的出行目的主要出于审美和求知等精神需求。
旅游业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的感官愉悦的观光旅游层次上,也是一种满足高层次增长知识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要开发具有文化品位〃能够满足旅游者文化需求的旅游产品。
由此可见,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旅游既是对文化的消费,同时也创造文化。
旅游对文化变迁的影响明确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就不难看出文化旅游会引起文化的交流碰撞从而推动本土文化的变迁,它可以导致地方文化的商业化,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文化旅游。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的欣赏名胜古迹的占 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高达56.7% 。
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成为了满足西方人想象、“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但是,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抛离其原声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地方。
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开发和保护好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促进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黑龙江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汉、满、蒙古、回等多个民族,各民族都保留了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 多民族文化交融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多民族文化资源,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在这里交相辉映。
如满族的舞龙舞狮、蒙古族的哈达送礼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表现。
这些民族文化的交融,为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2. 自然风景与民俗文化相融合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雪乡的雪景、东北虎林园的自然环境等,这些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相互映衬,使得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更加具有吸引力。
3. 乡村民俗文化生活黑龙江省的乡村民俗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如土家宴、民族歌舞、丰收节等,给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感受民俗文化的机会。
1.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黑龙江省各地民俗文化资源散落在不同的乡村、景区中,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体系的旅游产品。
可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将各地的民俗文化资源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对于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保护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设民俗文化保护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等,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要注重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工作,使得民俗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3. 加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的创新。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上一篇/ 下一篇 2009-01-06 09:53:54查看( 457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旅游民俗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应用民俗学的一个分支。
应用民俗学,又称适应民俗学,是与理论民俗学相对称的研究民俗在人民生活中应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种具体的理论研究,而不是抛开实际问题的抽象研究。
它对树立新的理论观念,发展旅游和商贸事业,改革衣食住行的陈规陋习与观念,都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作为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奇特性和地域垄断性,因而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当今的旅游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的民俗旅游开发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刚刚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旅游业作为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为了吸引海外游客,当时开发的主要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
民俗旅游开发只是作为补充,还局限在比较狭窄的领域。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国内游的蓬勃发展,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民俗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直到今天,民俗旅游的开发仍然是一个倍受瞩目的领域。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既促进了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它又导致了民俗旅游资源的破坏,民俗文化的变异。
因而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
在我国各地,民俗旅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但是保护工作却被忽视,加上工作中的某些短视行为,民俗旅游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1、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本地或本民族的民俗风情受异地、异民族的民俗与风尚的影响,并为其所取代的现象。
现代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人民的交流也日益增多,民俗取向的某些方面的发生同化是不可避免的。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指的是居住在不同地方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历过很长的时间渐渐形成,并且逐渐发展以传承下去,在社会文化传承中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涵盖了饮食、服饰、生产、交通、村落等等方面的民间习惯,具有特别强的集体性质。
而对于民俗旅游来说,则具有很高的参与性,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并且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
1 传统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积极作用(1)民俗资源是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表现出自身的经济价值,进而激发人们对于民俗资源的开发以及保护。
在最近的几年当中,我国逐渐涌现了一批民俗村或者民俗城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民俗文化已经重新被社会所认识,并且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这种大环境下,有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被挖掘,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以及保护。
(2)可以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以及传播。
在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并且综合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尤其是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与国际接轨。
尤其是在昆曲以及古琴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以后,传统的民俗旅游开始觉醒,也逐渐的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中,也拯救了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
人们在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赞叹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在价值,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发现的今天,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3)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
大多数的旅游目的地多是静态的景物,往往没有动态的景物作为陪衬,在这种情况下,缺乏活力。
然而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来说,则是丰富多彩的。
从民间歌谣到节日庆典,都为民俗旅游增加了很多的亮点。
在近几年,国内也相继推出了很多的民俗景点,也极大的带动了经济发展。
2 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及保护的情况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民俗旅游业在近几年逐渐兴盛了起来,我们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各个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同的民俗以及民风。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是一种融合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新型旅游业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旅游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就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进行简要的探讨。
民俗旅游的开发离不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价值,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文化价值的传承。
首先,在民俗旅游的开发中,需要将多种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
民俗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较多的文化元素,如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历史人物和传说等等。
在开发中要注重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其次,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历史感,打造与历史沉淀深厚的地方文化建筑和景观,强化文化氛围,提高旅游吸引力。
最后,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引导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弘扬民间文化。
其次,保护是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既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首先需要加强创新,通过现代技术加以利用,维护、修缮、重建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科研工作。
其次,要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健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需要在旅游开发中注重生态的保护和恢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注重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好当地的风景资源,确保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旅游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保障和核心,必须始终贯穿游客的旅行、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
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
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
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
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
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
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
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
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
它是民
俗旅游最重要的资源。
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文化,因此,也有些学者提出用“生活文化”指代民俗文化。
与精英文化或宫廷文化相比,民俗文化更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生动性和大众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与当代大众旅游的诸多特点相吻合,使得民俗文化成为民俗旅游的主体资源,这也是推动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 都各有特色, 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
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 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 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民俗旅游一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 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 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维系着成员的民族情感。
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 对于国内游客来说, 了解民众生活,深入民风,可使旅游旅游者领略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民情风俗,通哓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现状和民俗习惯,由此感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光辉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有利于文化交融和民族谅解,增进民族团结。
实际运行中,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各民族相互之间文化和人民有着强烈的认识和了解的欲望。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每一个旅游者都明白,热情洋溢的民俗活动来不得半点虚假,民族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
民族的了解,文化的交融。
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升华,从而促进民族间的理解和文化融合,增进民族团结。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 通过体会祖先的生活方式, 使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产生更大的兴趣, 从而形成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原则:①独特性原则。
这是指发挥“为我独有”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优势,充分体现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创造“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
只有在开发特色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特异性上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如何判断某一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具有独特性,可以参照旅游资源主要度量指标:珍惜度,古悠度,奇特度,规模度,完整度,审美度,组合度。
以上旅游资源评价的七个标准体系,应用时必须分别判断,综合比
较。
以此为可观,科学的依据,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和产业。
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或产业才会具有生命力。
②保护性原则。
在这里,保护性原则有二重含义:其一是指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其二是指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保护。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财富,但有不少人面对它时,不是加倍珍惜,妥善保护,而是熟视无睹,淡然处之,甚至还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
因此,保护和抢救民俗旅游资源是开发,利用的前提,没有保护的开发是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没有抢救即将消亡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先决条件,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也就是等于一纸空文。
保护与开发是辩证关系。
③参与性原则。
随着旅游者阶层的扩大,旅游知识的增长,级别等级的提高,“经历”越来越成为购买的核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要求旅行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运动的内容有冒险的趣味,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从旁观赏。
民俗风情旅游最大优势是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俗风情,参与民间活动,感受浓郁的人情味。
因此,我们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时,应该让旅游在美景中参与到故事中去,当一次“神”,做一次“仙”,过一次异乎寻常的生活。
④文化性原则“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在建设民俗风情项目时,高度重视其文化内涵,既要有较高的起点和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优秀的民俗文化,摒弃民俗文化中落后,反动的成分。
所以,首先要鉴别,评定民俗风情项目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否确定属于民族优秀文化;其次,如果是属于优秀文化的民俗风情,还要科学地实事求地评平定其水平和价值。
达到一定水平和品位的至少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是最好的或一流的,并在更大范围内有一定吸引力,才予以肯定和进行恰当地开发建设。
⑤乡土性和古朴性原则。
民俗风情是反映本土性的民风民情,民族文化,民俗生活,民族历史传统等,它具有区域性,传统性,古朴性。
如果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不遵循这一原则,将民俗风情庸俗化或“洋化”,这就会导致传统文化及其特色的丧失。
民俗旅游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对于一个景点, 人们往往已经不仅仅只关注它自身的特色了, 而是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其他的收获, 得到更多的享受。
比如游客前往一个民俗旅游区旅游的时候, 自然景观和当地的风俗会是他们
的首选, 但一部分游客也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得到一些别的新奇的东西, 比如收集一些民俗特色的小工艺品, 纪录当地民族习俗的书籍, 出售一些民族特色的服饰, 也可以举办一些与游客联欢的活动, 总之, 要把眼光放的宽一点, 不能只局限一点。
统筹全局, 用系统的观点看待民俗旅游的产品的开发, 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没有保护的开发是掠夺性的开发,盲目地开发只能是破坏。
保护并不是把民俗风情装进博物馆。
要求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只能传承与活人,要有年轻人一代去继承,应用创新,使民俗文化的血脉得以活跃,而不使之席在珍藏中,这就需要开发,利用。
破坏性的开发,其结果只会造成民俗文化的消亡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每个民族都需要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生存,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建立在合适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文化,应该建立在提高各民族成员的文化素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手段。
民俗旅游要想健康发展, 一定要做到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民俗文化, 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 通过多种形式把民俗文化转变为旅游资源, 坚持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经营的全过程, 使他们意识到本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 促使他们自觉地保留、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民俗文化, 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外来的文化。
这样, 既能防止民俗文化被弱化、庸俗化或商品化, 又能形成当地文化、经济以及社会诸方面的相对神秘性, 刺激游客旅游动机的产生带来更多的客源, 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活动,这一事业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的新兴事业。
它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认识到以上各点,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深刻的讨论,只要民俗旅游资源的管理部门在旅游开展中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加上其他部门的配合,相信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旅游事业一定会出现更上一层楼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邓永进.民俗风情旅游.云南大学出版社 [M].1997年,
[2]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旅游学刊, 1997年,
[3] 张海鹰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高师理13科学刊, 2004年,
[4],杨振文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 [M] .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