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预防和处理动物咬伤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预防高温中暑与动物攻击咬伤安全手册1.高温防护1.1高温作业劳动防护1.1.1高温作业人员体检▪应做好预防性体检工作。
体质虚弱或慢性病患者,由于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尤易发生中暑。
因此,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要对高温作业的工人进行检查,凡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持续性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疾病的人,应尽量脱离高温环境工作。
1.1.2高温作业职业禁忌症▪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1.1.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
▪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气温达到35℃以上,40℃以下时,当班安排职工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11:00-14:00)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气温达到33℃以上,35℃以下时,班中安排露天作业人员不少于2次休息,且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证当班职工休息;▪气温超过33℃高温天气期间,当班从事涉及高温作业要每两小时安排不少于15分钟休息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延长休息时间。
▪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严禁安排一线职工从事两班作业,保证工人良好的休息条件和休息时间。
1.1.4高温作业防护装备与要求▪为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注意个人防护,工作服宜宽松,以保证通风良好。
尽量穿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织物制成浅色服装,应穿白色、浅色或素色等棉质防护服,不要穿黑色、深色的服装。
▪应戴隔热帽、草帽、防护眼镜(太阳镜)、手套等对阳光有折射作用的防护用具。
安全互动预防宠物咬伤的教案策略宠物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然而,由于宠物天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宠物咬伤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社会大众的安全,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制定一套有效的教案策略来预防宠物咬伤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儿童和宠物相处的基本原则、家庭环境改善、宠物训练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介绍一些安全互动预防宠物咬伤的教案策略。
一、儿童和宠物相处的基本原则1. 尊重动物:教育儿童要尊重动物的天性和个体差异,不用任何形式的暴力对待宠物,不扰乱或捕捉宠物,不搞恶作剧。
2. 监督互动:家长或成年人应当在儿童和宠物互动时提供监督,确保双方的安全。
尤其当儿童年幼时,他们对宠物的行为理解和控制能力有限,需要额外的保护和指导。
3. 小心处理:教育儿童在和宠物互动时要小心处理,不要过分惊吓或用力拉扯宠物。
要注意宠物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避免采取过激的行为。
4. 避免干扰:宠物在进食或休息时会有攻击性反应,教育儿童不要干扰宠物的这些活动,避免咬伤事件。
二、家庭环境改善1. 安全隔离:将婴幼儿和宠物隔离开,使用宠物栏或门将宠物分隔在不同区域,避免宠物对婴幼儿造成伤害。
2. 安全空间:给宠物提供一个安全的休息空间,如独立的宠物窝或某个房间。
当宠物感到紧张或疲劳时,可以自行进入这个空间,避免出现攻击行为。
3. 温和交流: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温和的交流氛围,避免压力和紧张情绪传递给宠物,减少宠物攻击的可能性。
4. 客观评估:对于怀有攻击倾向的宠物,家庭成员需要客观评估其是否适合与儿童一同生活。
如有必要,考虑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三、宠物训练1. 基本指令训练:通过基本指令训练,让宠物明白主人的要求,提高宠物对主人指令的遵守度。
包括"坐下"、"趴下"、"等待"等命令。
2. 社会适应训练:让宠物接触并适应不同环境和人群。
通过逐渐增加宠物与他人的接触,提高宠物的社交能力,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野外生存基本常识(精选)野外生存基本常识(精选)在如今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日常习惯了便捷的生活方式,然而,面对突发情况或者户外探险的挑战时,了解基本的野外生存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帮助读者在大自然中安全度过。
一、获取安全食物的技巧1.了解野外食物:在野外,了解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是生存的关键。
学习区分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天然毒品和有效草药等,可以避免食物中毒的危险。
2.寻找水源:水是生命之源,确保获取足够的安全饮用水至关重要。
在野外环境中,寻找水源并净化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3.捕猎和钓鱼:学会制造简单的捕猎工具,例如陷阱或自制的钓鱼工具,可以增加获得食物的机会。
二、建立合适的庇护所1.选择合适地点:找到避免风雨侵袭、地势平坦的地方建立庇护所。
避免潜在的危险区域,例如洪水易发地或斜坡等。
2.搜集建造材料:利用周围的天然资源,例如树枝、树皮、大石头等,建造简单的庇护所。
确保庇护所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防风效果。
3.火的重要性:建立火源不仅可以驱散风寒,还可以驱赶野兽和昆虫。
了解如何制作和维持火源,同时确保安全使用火种。
三、基本的导航技巧1.使用指南针:携带一把指南针,学会使用它来确定方向。
熟悉地图导航和地标识别的基本知识,可以避免迷失在野外。
2.观察自然标志:野外大自然中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标志,例如日晷、星座、山脉等。
学会观察并利用它们来辨别方向。
3.记住回程路径:在野外行走时,要时刻注意回头观察周围环境,熟悉回程的路线,以免迷失方向。
四、应对紧急情况的急救技能1.基本急救知识:学习基本急救知识,例如止血、心肺复苏等对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的措施。
携带急救包,并确保知道如何使用其中的常用工具和药物。
2.处理野外伤口:当面临野外伤口时,应及时清洗伤口,并使用适当的敷料进行包扎,以防感染和出血。
3.应对动物咬伤:在野外遭遇野生动物攻击时,要学会正确的反应。
保持冷静,并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伤害你咋办教学内容: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伤害你咋办教学目标:1、了解与动物亲密接触时对人类安全和健康可能带来的伤害。
2、掌握一些预防和应对被动物伤害的方法及措施。
3、在与动物的接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与动物亲密接触时对人类安全可能带来的伤害。
2、掌握一些预防和应对被动物伤害的方法及措施。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游戏热身:我的身体会唱歌二、谈话导入1、现在大家都流行喂养宠物,你喂养过什么动物呢?请说一说。
2、现在我们一起来认一认生活中最熟悉的喜爱动物(展示ppt),大家来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3、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但你们知道吗?与动物亲密接触也有危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别让动物伤害你(板书课题)。
(一)案例一1、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同学为什么会受伤(展示ppt)?你从他们的遭遇中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
2、观看图片(展示ppt):与动物相处的正确方法。
3、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小狗,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狗的诉说》这个故事。
(学生观看ppt并表演)4、引导总结:《小狗的诉说》讲的就是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故事,动物之所以伤害人类,是因为人类不经意间侵犯了动物。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被动物伤害呢?(二)学习智慧加油站:急救小知识(引导学生总结,然后展示ppt)1、不逗玩小动物,摸过小动物要及时洗手。
2、不喂食流浪猫、狗,也不带回家饲养。
3、要和动物保持距离,不打扰正在进食和睡觉的动物。
4、到草丛和树林中玩耍要穿长衣长裤。
5、遇到动物逼近时要保持冷静。
6、在动物逼近我们时,可用随身物品挡在自己与动物之间。
(三)拓展深入,学习被猫狗等动物抓伤或咬伤的急救小知识并演示处理方法。
1、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洗掉碘酒。
2、清洗时尽可能扩大伤口,并挤压周围组织,不能包扎伤口。
3、及时到防疫部门注射疫苗。
(四)案例二1、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同学为什么会受伤(展示ppt)?你从他们的遭遇中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
必读户外急救常识大全一、毒虫和动物咬伤在野外做户外运动时,经常会碰上毒虫和动物咬伤,常见的有:蛇、蜂、蜈蚣等。
蛇咬伤蛇毒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蛇咬伤时被咬的肢体应放低,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用领带等轻轻地扎起来。
无口内舌、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可以口对伤口猛吸10来次,每吸一口血马上吐掉,最后还需漱口。
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
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如是脚伤,应抬着去医院。
被毒蛇咬伤是危险的,被无毒蛇咬伤也必须及时处理。
蜂蜇伤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
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急救措施: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在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其毒素为碱性,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
可以吃点抗过敏药。
2.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
在处臵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来中和毒素。
蜈蚣、蝎子咬伤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
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有全身症状者要速到医院治疗。
幼儿意外事故急救常识危险就在你我的身边,它还在继续;危险无处不在,但我们并不被动。
提早准备,别让孩子的伤害源于我们的无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下举例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处理措施。
一、烧伤的紧急处理1、孩子烧伤时有衣物附着在患处,要剥去附着物。
如衣物贴在儿童的皮肤上,千万不能强行撕下。
2、用冷水冲洗冷却患处15分钟左右或用冰块敷患处。
3、不要用任何药膏或药水去涂患处,只能用无菌纱布覆盖所有的患处,避免感染。
4、将孩子的烧伤部位抬高,使患处的血流减少。
5、如果伤较严重,就要将孩子平躺在床上,并抬高儿童的下肢,让儿童的头部倾向一侧,以保证血流向往内的重要器官,防止儿童休克。
二、碰伤1、孩子受到的碰击不是很严重,患处没有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等症状,可以在皮肤的淤血斑处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冷敷。
2、如果伤口出血,要用一块消毒的棉垫或卫生纸压迫伤口十分钟以上。
如果伤口不大,在止血后,用冷开水洗干净患处,用创可贴盖住患处。
3、如果伤口较大,或碰击物可能带有破伤风杆菌,应当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4、如果症状较重,患处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或碰伤的部位是头部或胸部,尤其是出现了头晕、呕吐、意识丧失、耳鼻有淡黄色的液体或血流出时,必须立即将孩子送去医院救治。
三、扭伤1、将扭伤的孩子平躺在床上.抬高患处,进行冷敷,以减轻患处的肿胀。
2、在患处垫上棉花,再用绷带将患处并节捆-绑起来、注意不要使绷带相得太紧,不利于血液循环。
3、不要触动受伤的关节。
如果孩子的患处有畸形或剧烈的疼痛,说明孩子病情不只限于扭伤,可能发生了骨折,这样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四、烫伤1、应立即用冷水冲洗15分钟以上,降低局部温度,减少创面的进一步损伤,减少疼痛。
2、如果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对黄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创面也比较浅,可以用消毒剪刀剪开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蘸干。
为避免感染,最好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狂犬病的预防常识(附件版)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预防常识。
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狂犬病。
因此,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被它们咬伤或舔舐伤口,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狂犬病疫苗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狂犬病疫苗应在出生后的第3个月、第4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一剂,之后每年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兽医、野生动物保护人员等,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其免疫状态。
另外,对于被动物咬伤或怀疑感染狂犬病的人群,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清洗伤口,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然后,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寻求医疗帮助,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和患者的免疫状态,给予相应的处理和疫苗接种建议。
加强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意识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一环。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使人们能够正确处理动物咬伤,及时接种疫苗,从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动物管理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家养动物,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避免它们感染狂犬病。
同时,加强对流浪动物的管理,避免它们成为狂犬病的传播源。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动物管理体系,确保动物福利和公共卫生安全。
总之,狂犬病的预防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传播途径、及时接种疫苗、紧急处理伤口、加强公众认识和意识以及加强动物管理。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一旦被感染,病毒的致死率几乎高达100%。
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防毒虫咬伤安全教案教案标题:预防毒虫叮咬的安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毒虫及其咬伤的危害。
2. 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毒虫叮咬伤害。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毒虫叮咬的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毒虫叮咬的常识,例如有哪些常见的毒虫,叮咬会有哪些危害等。
2. 毒虫知识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毒虫,如蛇、蜜蜂、壁虎等。
讲解各种毒虫叮咬的症状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要告诉学生毒虫叮咬的地区和季节分布,以便他们在相关环境中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3. 预防措施(15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整理出预防毒虫叮咬的方法。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并进行讨论、辅导。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提示:- 穿着适合的衣物:长袖衣物和长裤可以减少暴露的皮肤面积。
- 避免靠近或扰乱毒虫的生存环境,如垃圾桶、草丛等。
- 使用驱虫剂:教授学生正确使用驱虫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提醒学生不要随意接触不认识的动物或昆虫。
b. 贴近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短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地了解毒虫叮咬的发生情况,从而进一步强化预防意识。
4. 应急措施(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毒虫叮咬的紧急处理步骤:a. 高声呼救,并告知周围人员所遭遇的情况。
b. 判断被叮咬部位的症状,尽量保持冷静。
c. 如果是蛇咬伤,切勿用嘴吸或按压伤口,同时尽量保持伤口处低于心脏位置,减缓毒液扩散。
d. 尽快就医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5. 温故知新(5分钟):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填空或小测验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6. 作业(5分钟):布置一项与毒虫相关的作业,例如撰写一份关于某种毒虫的预防措施报告,或者设计一张毒虫警示海报。
教案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
第1篇正文:尊敬的家长、亲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各种野生动物也开始活跃起来。
在这个季节里,蛇类动物也不例外,它们纷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在户外寻找食物。
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安全,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防蛇咬伤安全教育,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认识蛇类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蛇类的基本情况。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它们的身体细长,没有四肢,通常以肉类为食。
在我国,蛇类种类繁多,既有无毒的如菜花蛇、乌梢蛇等,也有有毒的如五步蛇、眼镜蛇等。
无毒蛇对人类没有危害,但有毒蛇的毒液含有剧毒,一旦被咬,后果不堪设想。
二、蛇类常出没的地方1. 野外环境:树林、草丛、竹林、田野等地方是蛇类常出没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小朋友们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进入蛇类栖息地。
2. 家居环境:菜园、花园、屋顶、下水道等地方也可能有蛇类出没。
家长和老师们要提醒小朋友们,在户外玩耍时,要注意避开这些地方。
3. 城市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毒蛇类逐渐向城市扩张。
如五步蛇、眼镜蛇等,它们可能出现在公园、绿化带、废弃的建筑物等地。
三、防蛇咬伤措施1. 提高警惕:在野外、城市等环境中,小朋友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遇到蛇类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 避免接触:不要随意触摸、捕捉蛇类,更不要与蛇类嬉戏。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面积。
3. 注意观察:在野外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发现蛇类出没的迹象,如蛇皮、蛇粪等,及时避开。
4. 逃生技巧:如果遇到蛇类,要保持冷静,尽量远离蛇类,避免踩到或碰到蛇。
如果蛇类攻击,要迅速躲避,尽量保持与蛇类距离。
5.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和老师们要学习蛇咬伤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小朋友们提供帮助。
四、幼儿园防蛇咬伤安全教育1. 举办防蛇咬伤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员为小朋友们讲解蛇类的基本情况、防蛇咬伤措施等知识。
2. 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在幼儿园内设置蛇类模型、图片等,让小朋友们直观地了解蛇类。
第1篇亲爱的家长、小朋友们:大家好!动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它们带给我们的快乐和陪伴是无价的。
然而,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警惕的。
为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幼儿园动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
一、动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预防伤害:动物有时会因为好奇、害怕或其他原因而攻击人类,了解动物习性,掌握安全知识,可以有效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动物安全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爱心与责任感:了解动物,关爱动物,培养孩子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与动物相处,有助于孩子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常见动物的安全知识1. 狗(1)认识狗:狗是人类的朋友,但它们有时会因为陌生环境或保护领地而攻击人类。
(2)安全常识:不要突然接近狗,避免眼神直视狗的眼睛,不要用手直接喂食,以免被咬。
2. 猫(1)认识猫:猫是温顺的动物,但有时也会因为害怕或玩耍而抓伤人类。
(2)安全常识:不要随意抚摸陌生猫,避免被猫抓伤或咬伤,不要让猫靠近食物。
3. 蛇(1)认识蛇:蛇是爬行动物,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被蛇咬伤后会有生命危险。
(2)安全常识:不要随意触摸蛇,保持安全距离,遇到蛇时,不要慌张,慢慢后退。
4. 蜜蜂(1)认识蜜蜂:蜜蜂在采蜜过程中,有时会误将人类当作敌人攻击。
(2)安全常识:不要随意踩踏蜜蜂,避免被蜜蜂蛰伤,如被蛰,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5. 鱼(1)认识鱼:鱼是水生动物,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水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可能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2)安全常识:不要直接用手触摸水中的鱼,避免被细菌感染,不要在水中嬉戏,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三、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1. 保持距离:与动物相处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被攻击。
2. 了解习性:了解动物的习性和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它们相处。
动物咬伤急救常识春夏时节,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专家提醒,此时正是被各种动物咬伤、昆虫蜇伤的高发季节。
有些动物或昆虫甚至带有毒性,正确的处理会大大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急救专家教你根据咬伤的种类,迅速有效地应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动物咬伤急救常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动物咬伤急救常识一:状况一蜂蜇伤症状:一般只表现局部的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
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的中心可见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可引起化脓。
如果被蜂群蜇伤,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严重的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有的可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至急性肾衰。
过敏病人,即使是单一蜂蜇伤也可发生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处理:蜜蜂蜇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外敷,以中和酸性毒素。
黄蜂蜇伤则用弱酸性溶液中和。
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用小针挑拨或胶布粘贴,取出蜂刺,切记不要挤压。
局部症状较重者,可采用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给止痛剂或用抗组胺药止痒。
也可采用中草药外敷。
对有全身症状者,须立即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状况二蜈蚣咬伤症状:局部表现有急性炎症和痛、痒,严重者可发生坏死、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有的有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谵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处理:立即用弱碱性溶液洗涤伤口和冷敷,或用等量雄黄、枯矾研磨,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
疼痛较重者给予止痛或伤口周围封闭,亦可用蛇药片内服或外敷,必要时清创。
局部坏死、感染者、急性淋巴管炎者,应加用抗菌药物。
动物咬伤急救常识二:多数的动物咬伤都是由家养宠物造成的。
狗比猫更喜欢咬人,可是猫造成的咬伤比狗造成的更容易感染。
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
如果您或您的孩子被动物咬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比较轻的咬伤:如果几乎没有皮肤破损且没有感染狂犬病毒的危险,那就当成一个小创伤来处理。
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伤口后,涂抹链霉素乳膏以防感染,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一、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为脆弱和需要特别关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有限,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广大家长和教师提供小班幼儿安全教育的小常识,帮助孩子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家庭安全教育1. 防火安全(1)不玩火,不触摸电器插头、插座等。
(2)教育孩子不要在床上、沙发等易燃物品附近玩火。
(3)家中火源、燃气等要妥善管理,确保孩子远离。
2. 防水安全(1)教育孩子不单独在浴室、河边、游泳池等水域玩耍。
(2)不将头、手等部位伸入水龙头、喷头等。
(3)游泳时要有成人陪同,并学习基本的游泳技能。
3. 防毒安全(1)不接触农药、化学品等有毒物品。
(2)教育孩子不将药品、糖果等误食。
(3)家中有毒物品要妥善存放,避免孩子接触。
4. 防盗安全(1)教育孩子不随意开门给陌生人。
(2)不透露家庭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
(3)家中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避免被盗。
三、幼儿园安全教育1. 防踩踏安全(1)教育孩子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打闹。
(2)不在楼梯口、走廊等狭窄处玩耍。
(3)遇到拥挤情况,及时寻找安全出口或求助老师。
2. 防触电安全(1)不触摸电源插座、电线等。
(2)不玩弄电器设备。
(3)不在高压线附近玩耍。
3. 防跌落安全(1)不攀爬窗户、阳台等。
(2)不在高处玩耍。
(3)教育孩子走路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追逐打闹。
4. 防食物中毒安全(1)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2)不随意品尝陌生人给的食物。
(3)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
四、户外活动安全教育1. 防晒安全(1)外出活动时,为孩子准备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
(2)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户外活动。
2. 防暑降温安全(1)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孩子中暑。
(2)适当为孩子补充水分。
3. 防动物伤害安全(1)不靠近野生动物,避免被咬伤。
(2)不玩弄昆虫、蛇等动物。
4. 防交通事故安全(1)教育孩子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遵守交通规则。
如何防止被动物咬伤主题安全教育班会农村家庭饲养狗、猫等动物很常见,这就增加了被动物咬伤的几率,给社会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前几天班级中就有一名男孩在早上来学的路上被狗咬伤,他以为没事,拖至中午休息时才被家人发现,后带至医院赶紧处理了伤口,并注射了疫苗。
得知情况后,我就立即给生学们讲解了有关防止动物咬伤的安全教育。
被动物伤以夏秋季为多,主要由于夏秋季猫犬发情易伤人。
据统计,被动物咬伤的儿童中以5—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这是因为年龄小的儿童喜欢和庞物狗、猫等各种小动物亲密接触,但又不懂如何与之安全相处。
狗咬伤虽多为皮肤及皮下轻伤,但由于感染狂犬病毒的可能,使得猫狗咬伤的危险性增加。
(一)日常预防措施1、加强学生与动物相处的常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导孩子们不要在狗接近时尖叫或跑步离开,不要盯着它们看。
不要接近不熟悉的猫狗,不要“打扰”正在吃东西或睡觉的狗。
避免踩到猫狗的尾巴,抱起猫狗时不要提它们的尾巴。
教导孩子们喂养猫狗食物时,不要直接用手拿着食物给它们吃,应放在专门的碗盆或将食物放在地上让它们自已啃吃。
到校外时,应穿上较厚的鞋子保护脚部,不要随意到草丛里玩耍控险,因为里面随时都有蛇或其他危险的动物埋伏。
2、提醒家长注意加强动物的防护管理。
定期给家里的猫狗打狂犬疫苗。
不要让孩子独自为猫、狗洗澡;不要让孩子和它单独玩耍。
(三)被动物咬伤后紧急处理办法1、被猫狗咬伤的处理。
(1)不要急于止血,血液流出可以减少伤口里的有害物质;(2)尽快用流动的自来水反复冲洗创面,若为小伤口,也可用肥皂清洗,创面冲洗20—30分钟后,涂上2.5%或3%的碘酒;(3)初步处理伤口后,马上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注射狂犬疫苗或狂犬免疫球蛋白,或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治疗。
2、被蛇咬伤的处理。
(1)不要让孩子惊慌失措和奔跑,奔跑会加快血液循环,使蛇毒吸收得更快,应该立即进行处理;(2)用手紧压被咬伤部位的上端,然后用手帕或布条迅速扎紧伤口,防止毒液继续进入血液循环,待服用有效的蛇药后方可解除包扎,但应注意每隔20分钟左右要放松2—3分钟;(3)伤口包扎完后,马上用清水(也可用清洁的泉水、井水等)、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水冲洗伤口;(4)短暂的紧急自救处理后,迅速将学生送往医院急诊救治。
被博美犬咬伤的处理方法是什么被博美犬咬伤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很多的人都被博美犬咬伤过,这时候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被博美犬咬伤的处理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博美犬咬伤的处理方法被博美犬咬伤后要在24~48小时内打狂犬疫苗,这是常识。
被咬得血淋淋的伤口该如何处理呢?陈伟良教授说,受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冲洗时,尽可能地把买狗伤口暴露出来,时间应在20~30分钟左右,之后再上医院处理。
这个过程虽疼痛,但必须忍痛仔细冲洗干净。
即使像花瓣一样闭合的伤口也得展开彻底冲洗,才能尽量防止感染。
博美犬等博美犬咬伤伤口较深,往往外小里大,而且常常伤口伴有局部撕裂,如果伤口小而深,在冲洗时可以用力从周围向中心挤压,将动物唾液、污血等排出。
需注意的是,初步冲洗消毒处理后,这类伤口是不建议包扎的(严重出血除外),因为伤口包扎后反而容易感染。
可以保持伤口敞开,或在伤口表面轻轻盖一层无菌纱布,再到医院进行伤口缝合等处理。
很多主人们认为自己的家的博美犬已经打过狂犬疫苗了,而且也已经清洗伤口了,就不需要再去注射狂犬疫苗了,这是不对的,对于被咬的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博美犬的狂犬病毒是有潜伏期的,一般在十几二十年之后都会有复发的可能,如果主人们不认真的对待,那么将来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主人们的健康的。
博美犬咬人的训练方法1、严厉训斥:博美犬咬主人后要马上训斥。
此外,表情要严肃,否则它会以为你是在跟它玩耍。
2、训斥方法:托着它的下巴或是将杂志卷成筒向地板上敲、发出大的声音来恐吓。
3、恩威并施:之后若有咬人情形发生,要反复训斥,有效果就摸头夸奖它。
一段时候后它会明白咬人是不对、不好的行为。
4、防咬喷剂:如果这样还是改不了博美犬坏习惯的话,也可以至兽医院购买“防舔咬喷剂”,将其均衡喷洒在手、脚上,藉以养成博美犬良好的习惯。
5、理解咬人原因:有时博美犬见到陌生人会因警戒或恐惧心而咬人。
这时可以请朋友帮忙,训练狗习惯与生人接触。
预防和处理动物咬伤常识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安全教育实验教材《预防和处理动物咬伤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防范被动物咬伤或染病常识。
2、掌握被动物咬伤的应急处理措施。
教学重难点:
如何防范被动物咬伤或染病以及被动物咬伤的应急处理措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通过谈话,说明了解预防和处理动物咬伤常识的重要性。
二、学习新知
(一)防范被动物咬伤或染病
1、防范被饲养的宠物咬伤或染病
2、防范被毒蛇咬伤
(二)被动物咬伤的应急处理
1、被猫狗咬伤的应急处理
2、被毒蛇咬伤的应急处理
3、被蜂蛰伤的应急处理
4、被蜈蚣咬伤的应急处理
5、被蝎子蛰伤的应急处理
6、被蚂蝗咬伤的应急处理
7、被海蜇蛰伤的应急处理
三、一起练一练
分组演练被猫狗咬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四、老师的忠告
动物咬伤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延误严重者将危及性命。
因此,同学们要防范被动物咬伤,万一被动物咬伤要及时进行自救处理,然后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