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范文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和乘减教案(2篇)有关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范文一我班共有65名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根本上具备肯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力量及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力量;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局部学生对计算比拟娴熟,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肯定差异。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稳固,连续培育学生“倾听”、“合作”、“沟通”等力量,养成仔细做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的同时,进展数学力量,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念。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状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表达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熟悉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识别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构造体系。
主要表达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准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克和千克,简洁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相互搭配。
2、连续加强学生对学问整理力量的培育。
3、连续注意表达数学背景学问。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力量。
5、练习的层次、功能清楚。
6、为教学评价供应线索。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第【1】篇〗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学科长导入:口算(游戏:我说口诀你说得数)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我说口诀你说得数”2、摘苹果刚刚我们表现的都非常棒,下面我们还有一个摘苹果的活动,看看我们班能不能把所有的苹果都摘下来呢?3、糊涂的青蛙妈妈让我们给她帮一个忙,她不知道自己有几个孩子,让我们给她算算,你们愿意帮助她吗?(你们都非常棒,比青蛙妈妈还聪明)4、下面呢?我们继续来扮演一下青蛙妈妈的角色,帮助小鸟算算她有多少个玉米?(我们扮演的青蛙妈妈角色成功不成功?)板书:3×4=12(个)12-1=11(个)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算式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5、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1)什么是乘加乘减?(2)怎样计算乘加乘减?2、学习新知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58页游乐园图。
)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学习提示(先自学,之后小组内合作交流):1、有()个旋转木马,分别坐了()人、()人、()人、()人2、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你自己或者你们小组会几种方法呢?三、小组展讲、展评四、课题再疑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乘减乘减?会计算乘加乘减了吗?现在你们可以把前面的小熊摘玉米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算式了吗?5、巩固练习6、学科长总结本节课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第【2】篇〗教案:说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运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简单的乘法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实物模型或挂图进行演示。
4.练习与反馈: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乘加、乘减的知识点,并进行拓展训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_第04课时_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乘加乘减》主要讲述了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意义,学会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法,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4.应用拓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说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说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
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新知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
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
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
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集体订正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可以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略)说板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0.450.18300=0.081300=24.3(千克)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主要讲述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新的运算方法乘法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于乘法的理解和应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乘加乘减的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乘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乘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示范:教师通过示例讲解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
4.练习: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乘法的运算方法。
5.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有条理,能够突出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的意义乘法的运算方法:乘法的应用:•乘法解决问题•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乘加乘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乘加乘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乘法口诀,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乘法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和乘法口诀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计算能力,但对于乘加乘减的运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能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主题图:小朋友们在游乐场里玩旋转木马。
每个旋转木马上有3 个小朋友,一共有4 个旋转木马,还有 2 个小朋友在旁边等待。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乘法运算,并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二年级数学上册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情境下的乘加、乘减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运算方法。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练习巩固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
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小明非常兴奋,他想要买一些水果和零食。
他仔细挑选后,购买了4个苹果和3个香蕉,以及2袋糖果。
请学生们帮忙计算一下小明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和零食?通过这个情境,学生们会初步了解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乘法和加法有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表内乘法的应用,具体涵盖了乘加和乘减的运算。
学生将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探究,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简单的数学计算技能。
1.2 教材特点•强调实际情境下的乘法计算,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通过表格呈现数据,可视化效果强,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则。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规则。
•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倡团队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规则。
•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乘加和乘减运算。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联性。
•帮助学生应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的。
4.2 讲解乘法规则介绍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引导学生探究乘法的本质,并与加减法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4.3 练习表内乘法通过表格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包括乘加和乘减。
通过多次练习巩固学生的运算技能。
4.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乘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5.1 知识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乘法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所学内容,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努力,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谢谢大家!这篇说课稿主要围绕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展开,通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乘法运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及应用。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数相乘,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几倍。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乘加乘减运算相对复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此外,学生可能对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场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乘加乘减的定义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等形式,展示乘加乘减的运算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58页例5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说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出示课本[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坐了多少人?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23×3+24×3—1教师小结。
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
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4+6+8=口×33+4+5+6+7=口×口[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第【2】篇〗设计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说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说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2)30×7+85(3)250×4-200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2)295(3)800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
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0.45×0.18×300=0.081×300=24.3(千克)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2)7.06×2.4-5.7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乘加和乘减运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这一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但对乘加和乘减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规律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乘加、乘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本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乘加、乘减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乘加、乘减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本质。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运用乘加、乘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乘加乘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乘加乘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乘加乘减的出现,是对乘法意义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乘法分配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进行运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对乘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熟练背诵 1-5 的乘法口诀。
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操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对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理解不清晰,容易先算加法或减法;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正确地选择乘加或乘减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详细介绍:【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第1 页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
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列式: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乘数和积,并初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素养。
二、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乘数和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三、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正确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
四、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算式:2+2+2=(),3×2=(),5+5=(),2×5=(),让学生口算并说出相应的算式意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发现它们都是表示几个相同数的和或几个相同数的积,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着几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乘号、乘数和积,并学习读法。
教师先让学生把算式中的加号改成乘号,并读一读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因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并学习怎样读积;最后让学生认识乘号、乘数和积的意义及读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尝试进行计算。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归纳。
3.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内容包括基本练习、拓展练习和综合练习等。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素养。
4. 课堂小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乘法、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法、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思考,才能熟练掌握乘法、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律。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进行乘法、加法、减法的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乘法、加法、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乘法、加法、减法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讲解乘法、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巩固乘法、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律。
4.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延续。
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试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说乘法,学生会不由得想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在这节课里,既要让孩子明确,通过苹果图,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结合图,能理解先算乘法。
关键的是如何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乘加乘减的式题体现,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多媒体的帮助理解。
3、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感受解决乘加、乘减的不同方法,明确算理.
(3).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4、教学重点:
理解乘加、乘减先算乘法的道理。
5、教学难点:
如何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二、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利用苹果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横看竖看,理解几个几加减几,从而引出新知,并解决。
2、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三、说学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
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旧知、探索新知、习题巩固、反馈总结。
(一)复习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找准新知识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出示苹果图,先出示1列3个苹果,
再出示第二列,
列式3+3=6(个)
3×2=6(个)
学生明确1个3+3
再出示1列苹果,引出新知,学生类推
(二)探究新知
1、乘加与乘法口诀的联系
3列苹果图
学生明确并说出2个3+3就是3个3
列式3×3=9(个)
或3×2+3=9(个)
先算3乘2等于6,再加3等于9.
都用口诀三三得九
在此基础上,学生类推3×3+3也就是4×3。
为了呈现横着看,又设计了放大一行行的苹果。
学生知计算乘加可以先算乘法,也可用口诀计算。
(先练习类似的口算题,再类推乘减的式题就更好了) 2、不能直接用口诀的(转化为口诀)乘加乘减
最后增加1列只有2个苹果。
学生自然地得出:
4个3+2
列式4×3+2
(课程中,有孩子想到此过程,先让孩子说,再出示这个图就更好了,即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又那么自然)为了引导学生列出乘减的式题,设计了借一个苹果,又还去,借来的苹果,变成虚的苹果,学生更好的借助图,理解乘减式题的由来,也能呈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学生理解了算理,进而算法迎刃而解。
先借1个苹果,
列式4×4
再还1个苹果,
列式4×4-1
五、说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1个3+3 就是2个3 2个3+3就是3个3
3+3=6(个) 3×3=9(个)
3×2=6(个) 3×2+3=9(个)
3个3+3 就是4个3 4个3+2
3×3+3=12(个) 3×4+2=14(个)
3×4=12(个) 4×4-1=14(个)
六、反思
本来使用多媒体,自己就不熟练,再加上自己不会制作,多数情况下直接下载使用,往往用的不顺手,且不适合学生的口味。
为了得到乘加乘减的算式,以及如何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我费了好大的劲做的这张苹果图,一列列的呈现,让学生知道相邻口诀间的联系,又能得到乘加的算式,还理解了算理。
同样横着看图,列出同样的算式的道理。
丰富了学生同样算式的理解。
下一步重点引导学生得到乘减的算式,通过借还苹果的环节,再把此过程呈现,为了学生的理解,变成虚线的苹果,学生更能把握乘减算式的由来,算理自然得到。
这样,孩子的意识中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