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名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78.00 KB
- 文档页数:63
沂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三二轮复习学案序号:01 专题1: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编制者:李国生审核者:冯锋【考点分析】本部分的考点主要有:商周的政治制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科技、汉字起源、文学。
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模块的第一单元第1课、经济模块的第一单元、文化模块的第一、二单元。
【阶段特征】本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1、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1)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官府垄断工商业)(2)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3)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1)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2)政治: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成就突出。
文学艺术起源与初步发展。
【考点整合】一、夏商周时期1、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特点、瓦解2、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3、礼乐制度:【考向研判】通过文字、图片材料或新情景,考查对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典例分析】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第一模块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2课时)——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撰稿人 宋同乐第一课时一、【考情分析】 二、【时空坐标】考点高考考向高考考向衍生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2020·全国Ⅲ卷·4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都城2.(2019·全国Ⅰ卷·24)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度3.(2019·全国Ⅲ卷·24)西周时期的宗法制4.(2018·全国Ⅱ卷·24)商汤的仁德政治 1.西周营建东都洛邑弥补镐京作为都城的不足2.经过周公改制创立的更为完备的嫡长子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安定与发展的积极作用3.西周宗法制保证国家政权得以由血缘世袭的方式延续4.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2021·全国Ⅱ卷·24)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2.(2021·全国Ⅰ卷·2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持续发展3.(2020·全国Ⅰ卷·24)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挑战4.(2020·全国Ⅲ卷·24)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的货币演变5.(2019·全国Ⅱ卷·24)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家组织能力 1.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伦理智慧有同有异 2.春秋末期“商圣”范蠡积极主张实行农商并重的财政政策3.春秋时期贵族政治变迁的总趋势,即从鼎盛走向衰落,由分权走向集权4.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区域5.战国时期我国首次大规模集中兴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在各诸侯国的征伐攻取中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期的国家治理农耕经济、文化1.(2021·全国Ⅱ卷·25)汉代监察体系的改进2.(2019·全国Ⅰ卷·25)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3.(2021·全国Ⅰ卷·25)汉代长江以南经济的发展4.(2020·全国Ⅲ卷·24)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的货币演变5.(2020·全国Ⅲ卷·25)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制的作用6.(2020·全国Ⅱ卷·24)秦汉时期角抵表演展现的社会风貌7.(2019·全国Ⅱ卷·25)汉代董仲舒儒学思想与现实政治的关系1.汉代监察与社会运行机制的向度和控制维度2.汉武帝封禅祭祀为正朔服色制度的建立作准备,巩固西汉的统治3.从东汉时期入仕者与知名人士出生地的分布状况看东汉江南经济的发展4.汉代“外文铅饼”是丝路经济繁荣的实物见证,反映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5.曹操推行的租税政策,收租方法多样,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产实际6.汉武帝时期形成娱乐体育、军事体育、养生体育三种形式的发展格局,体现了体育积极为政治服务的功能7.董仲舒新儒学意识下的德教体系建构二、【阶段特征】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前221年)一、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1.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上,处于奴隶社会,实行分封制(及其前身内外服制),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3)文化上,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
2.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个体家庭经营取代集体劳作,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开始出现,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比较繁荣。
二、具体史实㈠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①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工具。
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①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井田制。
②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上:(1)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2)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3)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4)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5)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四川自贡一模)下表体现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遗址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所属流域巫山人约200万年重庆巫山长江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蓝田人约115万—65万年陕西蓝田黄河北京人约70万—23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金牛山人约26万年辽宁营口辽河C.源远流长、万姓同宗D.一体多元、区域互补2.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尊(图左)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图右)基本上处于一个时代,它们的纹饰和形制高度相似,相比较而言三星堆龙虎尊的纹饰线条要僵直一些,纹饰也显得呆板和粗糙。
这能够佐证( )A.巴蜀地区青铜制造业更为发达B.巴蜀文明源于中原文明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D.礼器制造实现了标准化生产3.(2023·四川雅安一模)甲骨文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下列甲骨文可以说明当时( )甲骨文对应汉字王臣礼义孝仁C.分封制度渐趋成熟D.礼制观念得到发展4.(2023·河南郑州二模)商代受中原以外文明的影响,在农业作物中,出现了南方的稻与西方的麦;在建筑方法上,把南方的木结构与中原的夯土技术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流。
这体现了( )A.集权促进文明交流B.早期国家已经形成C.商代文明影响广泛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5.(2023·山西晋中二模)据《礼记·玉藻》记载,春秋时期“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在车则闻鸾和(车铃)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邪恶)之心无自人也”。
据此可知( )A.儒家理念受到了统治阶级推崇B.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C.用玉制度强化了贵族尊卑秩序D.鬼神思想影响到社会审美标准6.(2023·四川南充二模)《礼记》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先秦时期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1)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西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集体耕作,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3)思想文化:商代出现我国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到发展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1.政治:(1)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在地域范围上的扩展。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2.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3.思想文化: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传承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1。
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郡县制、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较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线索一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限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起先形成;商鞅变法更侧重于破旧立新、制度重建,实质是加强中心集权。
线索二先秦农耕文明的形成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化,农耕经济成为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线索三先秦思想文化的影响“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文学艺术具有显明的时代特色。
项目年份考向2024 2024 2024试题分布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全国卷Ⅰ,24(分封制)全国卷Ⅰ,24(商周的王位继承);全国卷Ⅲ,全国卷Ⅱ,24(商汤的仁24(宗法制) 德之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全国卷Ⅲ,24(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货币的演化);新高考卷Ⅰ(山东卷),1(百家争鸣)全国卷Ⅱ,24(秦国建立大型水利工程)全国卷Ⅲ,24(战国以前的铁器)命题视角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小农经济的影响因素、井田制、百家争鸣等主干学问上,多以考古资料、图片、文学作品创设情境,以史料实证的方式突出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传承,感悟家国情怀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1.政治。
(1)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2)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
(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2)手工业: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工商食官。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商朝:内外服制度,有比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各类事务的官吏。
(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是政体的基本特征、政体中存在原始民主传统;礼制出现、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早期国家出现法律;世官制下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3)春秋战国:子产“铸刑书”、德治与法治之争,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与商鞅、韩非子、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经济与社会生活】(1)原始社会:农耕和畜牧业出现,过定居生活,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利用地窖和陶器存粮;早期集镇出现。
(2)商周:青铜器出现;城市建设初具形制。
(3)春秋战国:实行“重农抑商”;实物借贷比较普遍。
【文化交流与传播】(1)原始社会:多元一体格局,文明萌芽,万邦时代。
(2)春秋战国: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早期书写材料:简策和帛书。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3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原始文明的产生1.社会生产与生活(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兽皮。
(2)新石器时代①原始农业: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禽;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形成南稻北栗的种植格局;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②原始手工业:使用打磨石器;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制坯。
③商业:出现了交换及商业贸易。
商人等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④交通:马和马车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
刳木为舟,制造原始的船。
2.社会组织与文明萌芽(1)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文明萌芽:父系氏族社会末期,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产生,权贵阶层出现,部落联盟首领采取禅让制方式选举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