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编花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70.43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音乐_《编花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编花篮》课型:唱歌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旋律重复的演唱方法,传授发音、咬字、情绪等演唱技巧。
3、对比欣赏南北方民歌《无锡景》《编花篮》,体会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了解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体会方言风格对民歌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前倚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材分析:《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
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集到鲜花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曲调为七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
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
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
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二、戏曲导入师:同学们早上好,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朱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希望我们一起度过这节愉快的课堂。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演唱一段戏曲,请你们猜猜它是哪个地方的剧种?(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谁来说一说?或许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很少不一定回答出来,教师说出河南话引导学生。
师:咦~不中不中,听听老师说的是哪个地方的方言那?学生:(河南的,你的小耳朵可真管用)请同学们看图片介绍河南豫剧。
《编花篮》教学反思《编花篮》教学反思(通用5篇)《编花篮》教学反思1这节音乐课基本达到了我的心愿,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投入歌唱和表演,大胆的想像和创编,课堂上我是投入的,和孩子们融为一体,给孩子们自信和想像的空间。
围绕《编花篮》这首歌,我设计了一个既让学生感到新鲜,又非常感兴趣的导入——插花欣赏,教学歌曲时,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创设每个情境,始终有主线贯穿始终。
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孩子的表现或问题的回答不如人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该循循循善诱。
要善于关注孩子们,给每个细节上的表现都要给予肯定或表示,不能视而不见,没有交代,一定要做到评价到位,既要关注个体,还要照顾全面,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到老师的关怀与关注。
音乐让人感觉快乐,音乐课让每个孩子们都快乐,都参与依然是我的主向,我会继续努力带着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
《编花篮》教学反思2《编花篮》是首有名的河南民歌,它具有典型的豫剧风格。
戏曲对于学生们来说总显得较为陌生,它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较远。
这样一首带有豫剧风格的歌曲,学生能唱好吗?上课一开始,我就我国的戏曲向同学们稍稍做了铺垫,从戏曲的种类、起源地以及服装、唱腔等特点展开,没想到学生听了出乎意料地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某些剧种还挺了解的,比如有的学生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所了解的国粹京剧。
他提到了京剧的脸谱,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就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物。
瞧这些鬼灵精,还真别小看了他们。
这么一来,我心里就有底了,孩子们对于戏曲并不排斥,相反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来。
我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歌曲《编花篮》,在初听歌曲时,孩子们就被其欢快的旋律吸引住了,很多孩子在听的时候就在不由自主地轻声哼唱。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作品背景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豫剧的风格以及唱腔特点。
学唱的过程中,还是感觉有难度的,毕竟带有了戏曲元素,更何况这首民歌的旋律迂回辗转,起伏较大,不是十分容易上口。
见此状况,我首先把歌曲中出现的所有装饰音一律去除以降低难度,在唱熟以后再逐句加入。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1编花篮》是人音版湘教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歌词生动有趣,旋律优美,富有民间特色。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变化,旋律丰富,整首歌曲富有层次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间音乐的认识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各有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我国民间音乐的特色,培养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学会《1编花篮》这首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2.理解歌曲的民间特色,能够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特点。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视听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
3.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4.教学道具:花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1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歌曲题材。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段落进行练习。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掌握其中的旋律和歌词,培养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编花篮》的歌词和旋律。
难点:音准、节奏的把握,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1.3 教学准备音乐教室、钢琴、多媒体设备、歌谱。
1.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步骤二:学唱歌曲(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2.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3. 针对难点部分,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步骤三:歌曲分析(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
2. 学生探讨歌曲的表现手法,如音色、节奏等。
步骤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 各组展示伴奏,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编花篮》的歌曲演唱,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有了深入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展现了较高的音乐素养。
2.2 教学亮点1. 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注重对学生音准、节奏的培养,使学生在歌唱中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
2.3 改进措施1.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歌曲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2. 加强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关注音乐基础较弱的学生。
3.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内容6.1 歌曲背景介绍《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起源于我国河南省。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乐劳动的场景,体现了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
6.2 歌曲风格与特点《编花篮》歌曲风格欢快、热烈,旋律简洁、朴实。
歌曲采用二声部合唱形式,具有一定的音乐难度。
六、教学方法6.1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编花篮》教案与反思素材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编花篮》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特点。
通过合唱和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过程2.1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教师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使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和舞蹈表演。
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特点和意义。
2.2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放松身心。
教授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和舞蹈表演。
歌曲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特点。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学PPT: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音乐播放设备:播放歌曲供学生学习。
教学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示范演唱和背景音乐。
3.2 教学材料乐谱:《编花篮》歌曲的乐谱。
花篮道具:用于合唱和舞蹈表演时的装饰。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合唱和表演。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思4.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评价学生的合唱和舞蹈表演质量。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自我评价。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过程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第二周:分组进行合唱和舞蹈表演。
第三周:歌曲分析和总结反思。
5.2 时间安排每节课45分钟,共3课时。
每课时包括热身活动、教授歌曲、分组合作、歌曲分析和总结反思环节。
第六章:教学注意事项6.1 学生安全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避免使用锋利或易碎的道具。
在合唱和舞蹈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动作幅度,以免发生碰撞。
6.2 学生差异注意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给予个别指导和支持。
音乐课编花篮教学反思【精选3篇】音乐课编花篮教学反思【精选3篇】一《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亮地方颜色的河南民歌。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
歌曲采纳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妙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课的一开头,我用一首温州童谣《叮叮当》来作为导入,引导同学观看出方言特色和衬词的运用,这让同学在对民歌有了初步感受的同时,又充分地调动了同学的爱好。
也为即将教授的音乐内容做了较好的铺垫。
教学中我抓住歌曲《编花篮》这首具有鲜亮地方颜色的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以歌曲的第一句为切入点,让同学感受其浓郁的地方音调,接着进行歌曲衬词“那哈依呀咳”的学习,这句运用豫剧甩腔并加重音的唱法让同学直接地感受到了方言语调和声调的特征,初步感知了民歌的风格与地域、方言等方面的亲密关系。
在整体学唱中,我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有:引领同学好玩味地理解歌词;进行乐句的对比,找出民歌歌词押韵的特点;师生接唱等,把学问与技能学习有机地融于实践活动之中。
理论化的设计总是比实践的教学过程完善,由于同学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后音乐教研员林老师和三小的贾老师给了不少指导与建议,结合我自己的回顾做如下反思:1、运用《叮叮当》引入自然有效,设置问题时为歌曲学习做好了铺垫的作用。
2、前倚音、下滑音的特点没有解决落实好,所以韵味出不来。
3、“那哈依呀咳”虽然抓出来练习了,但是甩腔的特点没能落实下来,在看《花木兰》视频片段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联系到这句的甩腔,有点一带而过,这个环节的设置没有达到预设的目的。
4、在每一次要求同学演唱时,提的要求不明显,因此同学在演唱时进步也就不明显了。
5、在找重复句的时候有点被预设框住了,没有很好地关注到学情。
6、教学手段朴实,即跟琴唱、自己范唱、听唱、难点句重点练习、对比唱等等。
编花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编花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河南地方特色的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采用了典型的河南民歌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这首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河南民歌的独特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演唱能力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对象是小学____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但对于地方民歌的接触相对较少。
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编花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并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表现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河南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编花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以及对河南民歌风格的把握。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和演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3、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如合唱、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法:1、聆听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编花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文化内涵,传承我国民间艺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编花篮》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 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了解其背后的民间故事。
3. 实践集体合作编花篮的手工制作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编花篮》,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转折和节奏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讲解、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学习歌曲。
2.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融入民间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编花篮》的乐谱、歌词打印稿。
2. 准备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介绍歌曲背后的民间故事。
4.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歌曲《编花篮》的背景及民间故事。
2. 学习歌曲歌词,让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3. 分组进行歌曲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习歌曲中的手工制作部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编花篮。
5.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编花篮作品,评价欣赏,互相学习。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学生在歌曲学习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
3.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表演,评估他们对歌曲《编花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编花篮》,加强记忆。
2. 鼓励学生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增加实践机会。
3. 完成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唱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编花篮》这首歌曲,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以及如何处理歌曲中的高潮部分。
1.4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教材、钢琴等。
1.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教学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合唱练习。
(4)歌曲处理: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歌曲的高潮部分,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对《编花篮》这首歌曲的学习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在分组练习和歌曲处理环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2.2 教学亮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感;分组练习和歌曲处理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2.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关注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培训。
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教学内容3.1 歌曲背景介绍《编花篮》是一首流传在我国的民间歌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歌曲以花篮为载体,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歌曲结构分析《编花篮》歌曲结构简洁,旋律优美。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歌曲的导入部分,第二部分为歌曲的主题部分,第三部分为歌曲的尾声部分。
3.3 歌曲演唱技巧(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2)注意歌曲中的高潮部分,适当加强语气;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及演唱技巧,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4.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4.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编花篮》教学反思范文《编花篮》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首经典儿歌,由于歌词明快、旋律优美,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
我在教学中也特别喜欢教这首歌。
但是经过多次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授这首歌曲时存在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来谈一谈这些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方法欠缺多样性我在教授《编花篮》时,一般会采用简单的教唱法来学习这首歌。
我会先模仿唱一遍,然后让学生跟我唱,最后一遍全班一起唱。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是不够多样化,缺乏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配合动作或游戏等,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对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更感兴趣。
二、对歌词理解深度不足尽管我在教唱时常常会简单地解释歌词内容,但是我意识到自己对歌曲歌词理解的深度还不够,这会影响到我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为了更好地教唱这首歌曲,我需要深入理解歌词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三、缺乏学生参与性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歌曲旋律简单,比较容易上口,我很容易就跑到提琴后面开始弹奏,而学生则坐在教室里听我弹奏。
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性,容易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的融入学生,我会尝试让学生主动学唱,或者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轮流发言,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性。
结语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是不可缺少的。
尽管《编花篮》是一首经典的儿歌,但是我们还有更多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对它产生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深化自己对歌曲歌词的理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更好地传达给学生人生中的重要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编花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编花篮》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编花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 音乐欣赏和分析。
3. 团队合作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 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3.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学习歌词: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学习歌词。
3. 学习旋律:教师示范歌曲旋律,学生跟随模仿。
4. 合唱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
5. 音乐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编花篮》歌曲,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
6. 团队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创作属于自己的花篮舞蹈。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编花篮》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较好,但在高音部分和节奏的准确性上仍需加强练习。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歌曲的高音部分,加强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表现和合唱练习,评估学生对《编花篮》歌曲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生的学习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或音乐团队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或表演活动,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河南民歌《编花篮》。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下滑音和甩腔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学说河南地方方言,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运用听赏、模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一、激趣导入1、师生用河南方言问好:同学们你们好!你们都来了(来了)!来了就坐下,快坐下!同学们,今天有我来和你们上这堂音乐课您看中不中?(中!)问:同学们,谁知道我这是用哪里方言在和你们对话的?(河南)你对河南了解多少?(生:豫剧洛阳牡丹......)2、河南豫剧:听过吗?你们听。
(师演唱)这是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里非常经典的一段《谁说女子不如男》3、河南牡丹:河南不但有经典的豫剧,还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真美啊!!)你可知道牡丹被誉为我国什么花?(国花)对!国花,它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幸福和平。
同时也丰富了当地人们的娱乐活动,她们边摘着牡丹边唱小曲儿,这种小曲儿就是河南的民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二、学习《编花篮》1、初听:认真听歌曲中唱的是什么!谁能说说歌曲中唱的是什么?(编花蓝、摘牡丹)2、读歌词:(出示歌词)老师用地方方言去读读你们听(老师边打节拍边读),你们也来试试!我们用接龙的方式来读第一段,3、复听:好,我们再来听听范唱,请找出哪一句唱腔最有地方有特色。
(播放范唱)(1)我们一起先来看看第一句。
对比老师用河南话说说“编”字和唱唱“编”字,你听听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教师重点教唱。
讲解倚音和八分休止符,他们的音调像不像?同学们,地方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再来看看最后一句,老师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的最后一句(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和这首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什么相似之处。
编花篮教学反思今天我上完了本学期的优质课《编花篮》一课,这节课选自五年级音乐教材,可以说选择这节课做为教学内容,我是做了大胆的尝试,第一、五年级音乐课,一般是没人敢上的,第二、这课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时具有很高的难度,就连今天市区教研员听过我的课后,也是这样说的,但他们都对我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
歌曲采用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所以最初设计本课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原来的学生学习方式,我要换一个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考虑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以游戏的方式来贯穿整节课。
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伴着《编花篮》的伴奏音乐,全班做跳大绳的游戏进教室,让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就感受到了这节音乐课的乐趣,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编花篮的游戏,我是通过三次做游戏来让孩子们体验这首歌曲,第一遍我让孩子边做边拍手,第二遍我们是说着编花篮的儿歌来做游戏,第三遍我们边说儿歌边听音乐来进行游戏,让孩子们在感受了三次的游戏后,体会到音乐与游戏的密切关系,有了音乐的游戏会让人们更能尽兴的进行游戏,同时我们也在游戏中更加熟悉了这首歌曲的旋律。
这时引入到这首歌曲的歌词,让孩子们在静静聆听歌曲的演唱中,了解了歌词的内含,其实是在歌唱牡丹花,这时适时的引入本课的欣赏歌曲《牡丹之歌》,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将孩子们带入到了欣赏牡丹的情境中,并在欣赏花的同时,聆听了本课的歌曲《牡丹之歌》,并了解的牡丹花,对歌曲就表现得更加的喜爱。
编花篮教学反思(二)《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
编花篮教学反思(三)在我进行花篮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感受方言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
教学内容一、导入“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你们喜欢什么花?”(芬芳的桃花,或粉或白的杏花,娇艳欲滴的玫瑰,烂漫的樱花,春天的使者迎春花)那你知道花中之王是谁吗?(牡丹)对,牡丹牡丹被推崇为万花之王大家知道吗,河南洛阳的牡丹甲天下,今天我们一起去河南赏牡丹【师表演唱】到了河南,我们先来学一句地道的河南话1、“中”大方的来一遍2中什么意思(可以、确定、没问题)3、它表现了河南人民怎样的性格特点(粗旷、朴实、好爽)二、学唱歌曲那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民歌《编花篮》(一)歌词1、先听我给大家读一读歌词我用的什么话读的呀?(河南话)2、你们试一试,中不中?(还真有河南味儿)同学的河南话说的真地道3接下来我们听一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与方言语调有什么联系?(对,很相近)可见民歌的旋律和方言的语调是一脉相承的。
(二)学唱1、开口默唱,体会河南民歌的韵味。
(师投入,提示表演)1、小声跟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情绪是怎样的?(高兴的、快乐的)怎样才能把这种高兴的情绪唱出来呀?表情要微笑,坐姿要端正,气息要流畅。
2、那让我们带着高兴的、欢快的情绪再来跟唱歌曲。
4、让我们跟着钢琴来学一学,我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1)遍遍编花篮注意编字上的八分休止符,编花是一字两音,要唱准确,仔细听(2)编个花篮上南山还是要注意花篮的一字两音花篮挺直腰背,张大嘴巴,够够高音把高音唱准确编个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3)南山开满红牡丹(4)朵朵花儿开得艳(5)朵朵花儿开得艳注意八分附点音符要唱的重一点,长一点朵朵花儿开得艳(6)下一句看清楚我的手势银个丹丹嗨银牡丹注意四分附点音符的时值唱准确银个丹丹嗨银牡丹(7)银牡丹那个哪哈咿呀嘿(8)摘摘摘牡丹……………………再来唱一遍,注意速度稍快5、完整的跟琴唱一遍6、试试第二段三、处理歌曲1、你来听听我唱的和大家唱的有没有不同?表情更欢快加了下滑音2、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这两句旋律一样,远看山上的开满了牡丹近看每一朵都那么美轻松欢快上滑音1、朵朵花儿开得艳,歌词相同,什么不同,表达的情感相同吗?第二句的感情更丰富,情绪更饱满。
《编花篮》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了解衬词、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和作用,了解民歌创作的特点以及与地方方言的密切关系;3.拓展欣赏流行版本的《编花篮》加入流行元素体验rap演唱,欣赏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和地方方言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表演唱、接龙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附点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师:快乐的音乐旅程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一、激趣导入师:我们先来个热身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编花篮说花名,游戏规则是: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拍节奏,当老师最后停到谁的面前,谁就随便说出一种花的名称,清楚了吗?1.“编花篮、说歌名”游戏,学生接龙。
师:花的名字叫:玫瑰(有祝福之意)、百合(心想事成)、菊花(象征清正高雅)、荷花(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边拍边说,学生说花名,教师简单点评一下这种花)2.唱唱关于花的歌。
师:同学们知道的花还真不少,能不能唱唱关于花的歌啊……关于花的歌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花的歌/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那就赶快竖起小耳朵,听一听!(播放歌曲《茉莉花》)(设计意图:对比欣赏南北方的民歌,体会旋律的不同特点,江苏民歌:《茉莉花》歌曲熟悉吗?一听就知道是江苏民歌----《茉莉花》,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婉转柔美的?还是活泼欢快的?恩,你真会听音乐,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婉转柔美的,江苏位于我国南方,小溪流水涓涓细流,人们的性格也很细腻委婉所以孕育了歌曲婉转柔美的特点。
二、对比聆听并学习演唱《编花篮》师: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风格的歌曲,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民歌,你们再来听一听这又是哪里的民歌?1.初听歌曲,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师:听出来了吗?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老师给点提示(少林寺、龙门石窟、烩面、云台山)对了就是河南民歌/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可以到河南去旅游,感受河南浓郁的文化。
《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甩腔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欣赏不同地方的民歌,了解不同的人文风情和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铃鼓、双响筒、小鼓、锣、牡丹花伞教学过程:一、导入很高兴能为咱班的同学来上一节音乐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把一首歌曲送给大家,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是用哪的方言来演唱的?师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是哪的方言来演唱的?生:河南。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对,这就是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河南的方言特别的有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中不中?生:中。
二、新歌学唱(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中最有河南特色的句子。
1.银个丹丹(嗨)银牡丹,银牡丹那个那哈咿呀嗨。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银牡丹吗?没有,银牡丹在这里是个衬词,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是一种感情的抒发。
我们可以根据字数的多少,把它称作衬字、衬词、衬句,这句就是衬句。
师唱。
生学唱。
教唱“嗨”,指导学生唱“嗨”字语调升高,情绪会更饱满。
师:“那哈咿呀嗨”在演唱方法中运用的是甩腔的唱法,“那”“咿”演唱时要语气加重,眼睛瞪大,要有精气神。
教亮相动作和手势。
跟琴演唱。
加亮相动作演唱。
2.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
师唱。
找生用河南话读这一句,感受方言对民歌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认识前倚音,是一种装饰音,实值非常短,一带而过。
师教唱。
生唱。
3.跟音乐演唱这两句最具有河南特色的句子。
(二)接龙游戏。
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朵朵花儿开得艳出示带有谱子的这三句,让学生找特点。
《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独特的地方韵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音阶,并感受半音关系的不稳定与紧张焦虑感,从而更好演唱好半音的音准。
3、通过模唱、模奏的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好音乐的各要素,为更好的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在录播教室里,我们一起上一节特别的音乐课,希望这节特别的课堂带给你们最精彩的记忆。
首先,请深呼吸,并轻轻闭上你的双眼,抛开一切杂念,静下心来,开始今天的第一个环节:一、听唱音阶:1、方法:教师弹奏并示范唱音阶一遍后,引导学生: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流动的生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它的出现是向你传递情谊,那么请你回报它微笑,用你最柔美的歌声跟它交流吧!2、半音关系的处理:引导学生说出半音的不稳定、紧张焦虑等感觉,并跟琴演唱解决。
(评价语言:你们与音符的交流,我听在心里,喜悦随之而来,真的为你们自豪。
)瞧,这些可爱调皮的小音符们有跟你们玩起来捉迷藏,一起去寻找它们吧!进入今天第二个环节—模唱音符。
二、模唱音符(1)、(2)、(3)、(4)、(5)、(6)、(方法是给出标准音A,用“a”哼唱出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评价语言:通过与音符的继续交流,你们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相信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它们的陪伴,你一定比任何人更快乐!)同学们,不论是听唱音阶还是模唱音符,你们的表现我为之点赞,接下来,坚定信心,继续前行,进入第三环节模奏练习。
三、模奏练习:(1)、(2)、(3)、(方法,给出速度提示,每条节奏型示范两遍,学生再敲击出来)(评价语:同学们,这一环环走下来,你们的进步可喜可贺,听得准、唱的美、拍的妙,这一切首先归功于耳朵,那么伸出双手,快速搓热,给你们的耳朵一个深情的拥抱吧,在心里悄悄告诉它:“辛苦了,谢谢你”!)接下来,让我们的身心到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吧!进入第四环节四、学唱歌曲1、播放《编花篮》的伴奏音乐,学生静静聆听。
小学音乐《编花篮》教学反思•相关推荐小学音乐《编花篮》教学反思范文《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
歌曲采用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所以最初设计本课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原来的学生学习方式,换一个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上我都做了大胆的尝试。
考虑到有游戏表演这一环节,首先我在学生的座位上作了调整,让他们把桌子拉开在教室的中间围成一个半圆形,这样每个孩子都坐在了第一排,非常有利于老师的教学。
课的一开始,我就拿着准备好的道具非常漂亮的花篮伴着《编花篮》的伴奏音乐,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起来做律动,接着我把花篮传到哪个同学的手中就请他说出一种最喜欢的花的名称。
让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就感受到了这节音乐课的乐趣。
这首歌曲属于河南民歌,因此我从民歌开始入手,当我唱到山丹丹开花红艳的时候,学生大胆的猜出这是一首陕北民歌,我又找同学来演唱民歌从而引出民歌与地方方言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一个趣味化的动画片片断《猫和老鼠》,引出了河南人的方言特点,从而引出课题河南民歌《编花篮》。
在歌曲教学中,通过老师声情并荗的范唱,把河南歌曲的韵味表现了出来,让孩子觉得这首歌曲是可以用不同的风格来表现的。
我们通过用方言来跟节奏读歌词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熟悉歌词的同时更感受到了说方言的乐趣。
并能很自然的演唱了歌曲,在学唱的同时,我也是让孩子自己来找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句,通过孩子的发现,我们找到了歌曲的演唱难点就是装饰音中的前倚音,那么我通过让孩子来听琴的方式,了解了歌曲中有无装饰音的不同变化,并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了这两种声音,接着通过孩子们的演唱引到了河南地区的演唱风格。
我们看了一首河南豫剧《花木兰》先选段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从中我们找到了河南民歌的起源是从河南豫剧中演变过来的,让孩子更加了解了河南民歌的特点。
《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旋律重复的演唱方法,传授发音、咬字、情绪等演唱技巧。
3、对比欣赏南北方民歌《茉莉花》《编花篮》,体会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了解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体会方言风格对民歌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运用欣赏、听唱、模仿等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下滑音、附点音符和衬词的旋律。
教具:
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对比欣赏、引出课题
(一)《茉莉花》
1、师唱《茉莉花》
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是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我特意准备
了一个小节目,请送给我一个微笑,老师马上把节目呈现给
大家!
2、哪里的民歌?
(谢谢大家的鼓励)旋律熟悉吗?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a歌名就藏在歌词里b江苏民歌《茉莉花》
3、感受江苏民歌旋律的特点
从音乐中,你获得了哪些感受?歌曲旋律a婉转、柔美
b是粗犷还是柔美的?
4、唱一唱
《茉莉花》的音调婉转柔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演唱
歌曲吧,不会唱没关系,老师唱一句,同学们模仿一句…….
(二)编花篮
1、师唱生感受
咱们三小的同学演唱水平很高啊,今天,老师还给大家
带来了另外一首民歌,你来听听看,歌曲又带给我们怎样的
感受(初听)
2、说感受
听了这首歌曲,是不是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啊,你们知道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a歌名也藏在歌词里b是河南民
歌《编花篮》,与《茉莉花》相比,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呢?(欢快、粗犷带点诙谐)
(三)总结南北方民歌的特点
南方民歌《茉莉花》整体婉约柔美,在南方,水的面积
占五分之一,又称“水乡”气候宜人,“小桥流水涓涓细流”,
孕育了歌曲柔美的特点;北方民歌《编花篮》则粗犷豪放,河南属平原地带,地域广阔,人们的性格也很直接,孕育了歌曲豪放、高亢的特点,所以说: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当地人们的性格以及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唱《编花篮》
(一)感受歌曲
身为北方人,老师想邀请大家来学习这首风靡河南的民歌《编花篮》。
1、情感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复听)(表达了姑娘们提着自己编的花篮,摘牡丹的高兴心情)
2、找最有意思的歌词、有特点的旋律
接下来,再听一遍,找一找你认为最有意思的歌词(三听)
①这些都是衬词,衬词的加入能更好的渲
染歌曲氛围,使歌曲充满活力,充分表达了姑娘们摘花的高兴心情,唱一唱,,这一句是结束句,我们来个“亮相”的动作,一是摆出美丽的造型,二是方便观众为我们拍照,记住要领“左手掐腰,右手和头随演唱“啪”翻掌、转头”,试一试,。
很有演员的潜力嘛!
②还有哪个地方的歌词很有意思?
河南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奔放泼辣,说话字正腔圆,每个字都发音到位,庄重其事,读一读
演唱时“首音加重”,常采用“倚音”装饰,加重歌唱语气
③找相同的旋律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口头创作并传唱的,为了方便记忆,常采用旋律重复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找一找歌曲中相同的乐句,找到了吗?一起唱一唱,是河南歌曲当中最有特点的几个音,在歌曲当中也重复出现了好几次,老师来演唱旋律,你们来接龙
,我们合作得很愉快啊。
④找附点音符
歌曲当中还有我们的老朋友-----附点音符,请你找到它
还有在唱附点音符的时候加点“滑音”的感觉,再唱
这样更能表现河南人幽默开朗的性格特点。
⑤接龙演唱旋律
歌曲当中,比较有特点的旋律我们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们来接龙演唱,你们演唱会唱的部分,剩余的部分老师来演唱,准备!(师生接龙完整演唱全曲旋律)
(二)表现歌曲
1、随琴演唱歌词,体会方言与歌曲旋律的关系
大家演唱的这么好,老师为你们点赞,河南地处中原,在过去河南话就是我们的普通话,那我们也用河南方言读读歌词吧,咱们一句一句的来,说一句方言,老师弹奏一句旋律,同学们演唱一句,感受一下方言语调与歌曲音调的关系。
(唱完第一句)说的方言语调和唱的音调怎么样?---基本相同,任何地方的方言加以抑扬顿挫,节奏与音调加以控制地读出来,都与当地的民歌十分相像,我们继续,(师生逐句读歌词---琴弹旋律----演唱一句,完整演唱一遍歌曲,在演唱过程当中传授演唱技巧)所以说地方方言也是民歌产生的重要因素。
2、纠正传授发音、咬字、情绪等演唱技巧
(附点音符)附点音符要唱出滑音的感觉---第一遍
(发音)我们歌词当中有很多的开口音“山、丹、艳、编”,所以要开口唱,再试一试…. ---第二遍.
(表情)我们摘牡丹的时候心情怎么样?(高兴)让我看到你们高兴的表情,有表情的声音才最能打动人---第三遍(亮相)我们精彩的亮相呢?
3、跟伴奏演唱
大家已经唱的很好了,如果能跟着伴奏演唱就更上一层楼了(第一段)
我们每个人只有一副好嗓子,所以要科学发声,保护好它,
加点头声,让你的声音从小脑门儿里出来(第二段)
短短的时间里,同学们就演唱的这么好,老师给你们“出彩”
三、拓展学习,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1、体会豫剧曲调与河南方言的关系
在河南,除了牡丹花很出名以外,还有一种戏曲形式家喻户晓,那就是豫剧,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豫剧表演,让我们一同感受豫剧的魅力…好听吗?你们有什么发现?“话、偏、子、闲”和“编、编花篮”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是首音加重,都加入了倚音的感觉,我们一起用河南方言说一说歌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说的语调和唱的音调怎么样?也差不多相同,其实豫剧的曲调也是来源于河南方言。
2、哼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想不想跟老师唱两句?来,起立,(唱开头和结尾部分)…..,最后一句“嗯啊嗯啊呵呵”与我们“哪哈咿呀嗨”有异曲同工之处,同学们很有戏剧演员的潜力啊!
四、结课
这节课,我们演唱了民歌《茉莉花》和《编花篮》,还过了一把豫剧瘾,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艺术瑰宝,虽然有些作品已经被搬到舞台上呈现给了大家,但是我国的民歌和戏曲形式太多了,仍有大量的作品没有被大家“认识”,希望同学们多多搜集好的演唱民歌和戏曲作品,让我们的民族艺术瑰
宝“像金子一样发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我们再次唱响《编花篮》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最后一句:同学们,让我们来个亮相,让台下的老师为我们拍照,留住这精彩的瞬间,“哪哈咿呀嗨(亮相)”谢谢台下的老师,也谢谢亲爱的同学们,谢谢大家,再见)
《编花篮》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好奇心强。
正处于正在成长发育的时期,相比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腼腆、不善于表现自己。
《编花篮》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圆满完成了教学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豫剧的学唱,流行歌曲的创编,歌曲、豫剧与方言的紧密联系也体会到位。
《编花篮》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河南民歌,节拍为2/4拍,歌曲是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的结构,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基
础上,还用了变宫,构成了六声宫调式。
歌曲以编花篮为主题,借物抒情。
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迅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不仅善于联想,更喜欢想象,对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作品的情绪体验、情感反映也拿捏得更加的准确和细致。
《编花篮》评测练习
1、豫剧亮相动作是否到位。
2、创编的流行版本是否会唱。
《编花篮》课后反思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
歌曲采用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所以最初设计本课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原来的学生学习方式,我要换一个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考虑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以游
戏的方式来贯穿整节课,效果很好。
此外加入了节奏改变,流行rap之后,孩子们很感兴趣,最后还教唱了豫剧,感觉效果不错,欠缺的一点就是老师过于兴奋了。
《编花篮》课标分析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十册百花园中的表演曲目《编花篮》。
根据音乐新课标当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对于本课,我也是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教学。
音乐新课标中提出: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
因此在本课最后一个环节当中,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为歌曲伴奏,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对于本节课,我通过:听、练、唱、编,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教学。
并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基础,能力为方向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以及美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