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3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1 总则
1.1 工程概况及现场试验的必要性
龙滩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顶高程406.5m,最大坝高为216.50m;初期设计时,坝顶高程为382.00m,最大坝高为192.00m,坝轴线长761.26m;共分31个坝段,坝体混凝土总量约580万m3(其中RCC约为385.4万m3)。根据坝体结构要求,除基础垫层、引水坝高程300.00m以上部位、通航坝段、底孔周边、溢流面、导墙及闸墩等部位为常态混凝土外,其余均为碾压混凝土。坝体防渗结构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沿高程各分为一个区(RⅣ和CbⅠ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18;内部混凝土沿高程划分为3个区(RⅠ、RⅡ、RⅢ),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分别为C18、C15、C10。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高度最高、碾压混凝土方量最大的碾压混凝土坝。由于工程规模巨大,施工质量要求高、混凝土浇筑强度大、工期紧,要求全年施工,因此龙滩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特别是高温和多雨环境下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尤为重要,应在大坝碾压混凝土浇筑前针对本工程实际选用的材料和施工设备,室内试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拌和预冻方式,常温和高温及多雨环境条件的施工措施等,分别在常温和高温季节各进行一次现场试验,为大坝施工积累经验,确定并提出适合龙滩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为便于承包人进行试验安排,特提出本试验技术要求。承包人应根据本本试验技术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现场试验大纲报监理人审批。
1.2 本技术要求系根据LT/C-Ⅲ-1《红水河龙滩水电站主体土建工程Ⅲ-1招标文件(右岸大坝工程)》第二卷技术条款和DL/T 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2-2000《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条款规定,结合现场碾压混凝土试验的具体要求编写而成。因此,在混凝土试验中,除应遵守本技术要求外,凡技术要求未提及或不够详尽之处,仍应遵守上述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1.3 在试验过程中,如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必须预先向监理人申报原因、对策措施等有关事宜,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1.4 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内容全部完成后,应按监理人要求对试验块进行处理;当完成第二次现场碾压试验的钻孔取芯,原位层间接触抗剪试件的取样后,应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混凝土回填。
2 试验目的
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在常温季节进行,其目的为:验证室内选定配合比的可碾性和合理性;选择和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包括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变态混凝土的加浆量和加浆方式等;研究不同层面的处理方式和不同间歇时间对层面粘结度的影响;雨天施工标准及措施;实测碾压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评定其强度、抗渗、抗冻、抗剪断强度等特性,验证和确定常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第二次现场碾压试验是在第一次现场试验基础上于高温季节进行,试验目的为:针对高气温条件,研究改善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的措施,包括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VC值控制;缓凝高效减水剂的选用,处长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措施;温控措施(如预冻措施、皮带机运输线的防晒、仓面喷雾及其它)等,实测碾压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评定其强度、抗渗、抗冻、抗剪断强度等特性,验证和确定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3 试验规模及计划
3.1 试验规模
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在坝区附近进行,试验块面积约100m×10m(长×宽)、至少3~5个浇筑层(层厚30cm),碾压混凝土工程量约为1500m3,其平面位置规划示意图见图1(试验块面积和工程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图1 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平面位置规划示意图
第二次现场碾压试验在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的右岸堰肩上进行,试验块面积约72m ×10m(长×宽),10~14个浇筑层(层厚30cm)碾压混凝土工程量约为3000m3, 其平面位置规划示意图见图2(试验块面积和工程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图2 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平面位置规划示意图
3.2 计划安排
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需待右岸低平台(308.5m)混凝土生产系统安装完成,且2×6m3强制式搅拌楼投入运行后开始,为尽可能模拟大坝常温季节施工,计划于2003年11月进行。
第二次现场碾压试验,要求利用曾用于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混凝土生产的强制式搅拌楼、高速皮带机和计划用于大坝的摊铺及碾压设备,模拟大坝高温季节施工,计划于2004年6月在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完成后进行。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现场碾压试验完成后,按本文的有关要求分阶段进行钻孔取芯并分别进行各项试验。
4 设计与施工要求
4.1 坝体碾压混凝土技术指标
坝体碾压混凝土技术指标见表4.1-1
表4.1-1 碾压混凝土技术指标表
注: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标准值;
②90d强度指标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90d龄期用标准试
验方法测得的具有80%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标准值。
4.2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1) 胶凝材料:采用525中热硅酸盐水泥,Ⅰ级粉煤灰。
(2) 外加剂: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和高温缓凝减水剂及引气剂等,需通过室内试验优选外加剂品种及数量。
(3) 砂石骨料:采用大法平灰岩料场的人工砂石骨料,骨料生产质量技术要求见表
4.2-1、4.2-2。
表4.2-1 大法平砂石加工系统粗骨料生产质量技术要求
表4.2-2 大法平砂石加工系统细骨料(砂)生产质量技术要求
(4)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按承包人完成并经监理人批准的室内试验成果进行现场碾压试验。
4.3 混凝土施工方式及措施
4.3.1 混凝土生产系统
混凝土生产系统设于右岸下游,布置3座2×6m3强制式搅拌楼和1座4×3m3自落式搅拌楼,强制式搅拌楼以生产碾压混凝土为主。混凝土拌和系统分上下两级平台布置,下级平台高程308.50m(在通航建筑物的开挖平台上),布置2座2×6m3强制式搅拌楼;上级平台高程360.00m,布置1座2×6m3强制式搅拌楼和1座4×3m3自落式搅拌楼。
用于现场碾压试验的混凝土应用2×6m3强制式搅拌楼生产。
4.3.2 碾压混凝土施工方式及要求
(1) 拟用于大坝碾压混凝土的运输方式,主要采用自升式高速皮带机(带宽约760mm、带速3.5~4m/s)运输上坝,坝面转塔带机(布料半径100m、带宽及带速与运输线相同)直接布料或再转自卸汽车布料;其次是由高速皮带机水平运输,经右岸坝肩的负压溜槽垂直运输入仓,转自卸汽车布料。各皮带机尾部分别与右岸混凝土搅拌楼衔接,首部接塔带机及负压溜槽受料。为尽可能模拟坝体混凝土运输方式并结合现场条件,第一次现场试验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第二次现场试验采用高速皮带机运输,仓面车汽车卸料。
(2) 按通仓薄层碾压(碾压层厚30cm)方式施工,所采用的摊铺、碾压设备,应尽量与计划用于大坝碾压混凝土仓面的施工设备相同。
(3) 防渗区变态混凝土应随着碾压混凝土浇筑层的上升逐层施工,变态混凝土铺层厚度应与平仓厚度相同。加浆方式拟采用以下2种(需经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其中1种)。
1) 分层平铺或底层平铺法
分层平铺法:铺筑层厚为34cm左右,分两层摊铺,在底层和中层加浆,即在处理好的层面上水平铺高一层水泥掺合料浆,其体积为变态混凝土中规定浆液掺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