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记忆的提取与遗忘
- 格式:ppt
- 大小:601.00 KB
- 文档页数:2
一、记忆和遗忘的定义(一)记忆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遗忘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二、记忆和遗忘的理论(一)关于记忆的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2.格式塔理论3.信息加工理论详细了解请查看本课程(二)关于遗忘的理论1.消退理论(decay theory)2.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
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
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
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
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
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
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詹金斯与达伦巴克(Jenkins and Dallenbach,1924)对倒摄干扰的经典性研究,被心理学界人土认为是极有说服力的。
心理学如何解释记忆与遗忘记忆与遗忘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记忆使我们能够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学习新的知识,而遗忘则是我们遗失或难以回忆起的信息。
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和解释来研究记忆与遗忘的机制和原因。
本文将探讨几个主要的心理学理论,以解释记忆与遗忘的现象。
一、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一个类似计算机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三个阶段。
编码是将外界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记忆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检索是从记忆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
遗忘则可能是在编码、存储或检索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遗忘可以由以下几个原因解释。
首先,在编码阶段,注意力和意义的缺乏可能导致信息无法被有效地编码到记忆中。
其次,在存储阶段,遗忘可能是因为记忆没有得到充分的强化和巩固,或者因为与其他记忆冲突而导致干扰。
最后,在检索阶段,序列干扰、上下文不匹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遗忘。
二、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9世纪提出的概念,用于描述记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的现象。
根据遗忘曲线,记忆的消退最为迅速的是在刚学习之后,之后逐渐减缓。
遗忘曲线的存在可以通过遗忘衰减和干扰效应来解释。
遗忘衰减是指由于时间的流逝,变得难以回忆起学习过的信息。
而干扰效应是指新的学习和记忆对旧的学习和记忆产生干扰,导致记忆无法回忆起来。
遗忘曲线的存在提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以增强记忆的持久性。
三、记忆的类型和存储方式心理学认为,记忆可以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类型。
工作记忆是用于处理当前信息和进行临时操作的记忆系统,容量较小且持续时间有限。
长期记忆则是用于存储和保持大量信息和经验的记忆系统,容量较大且持久性较强。
长期记忆可以进一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指能够有意识回忆和意识到的记忆,如学习的事实和概念。
隐性记忆则是指无意识的记忆,如习得的技能和条件反射。
不同类型的记忆在大脑中有不同的存储方式和神经回路。
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指在一段时间后,人们逐渐失去对事物的记忆或能力的过程。
遗忘有一定的规律,总结如下:
1. 遗忘曲线:记忆的遗忘速度不是均匀的,遵循遗忘曲线。
在学习后的第一天,大约会遗忘40%的内容,一周后遗忘率可达70%左右,一个月后可达90%以上。
2. 遗忘与记忆强度有关:记忆强度越高,遗忘速度越慢,记忆强度越弱,遗忘速度越快。
3. 遗忘与重复有关:适当的重复可以增强记忆,并延缓遗忘速度。
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是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4. 遗忘与睡眠有关:睡眠对记忆的巩固和强化有很大的帮助。
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的保存和提取。
5. 遗忘与情境有关:情境重现可以帮助恢复记忆。
在学习时创造一个与考试时相似的情境,可以帮助记忆的存储和提取。
6. 遗忘与时间有关:时间越短,遗忘越慢。
如果在学习后不久进行回忆练习,可以延缓遗忘速度。
综上所述,遗忘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通过合理的记忆和复习方法,可以延缓遗忘速度,使我们更好地保持记忆。
- 1 -。
记忆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记忆是人脑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保持和再现能力。
答案:经验知识2.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再现。
答案:识记保持3. 根据记忆持续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_________。
答案:长期记忆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_________性。
答案:递减5. 记忆的编码过程包括视觉编码、声觉编码和_________编码。
答案:语义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记忆的特点?A. 持久性B. 准确性C. 可塑性D. 易受干扰性答案:D2. 记忆的保持阶段主要涉及以下哪个神经递质?A. 多巴胺B. 乙酰胆碱C. 5-羟色胺D. 内啡肽答案:B3. 根据记忆的类型,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记忆的分类?A. 形象记忆B. 情绪记忆C. 逻辑记忆D. 运动记忆答案:C4. 遗忘曲线的提出者是哪位心理学家?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艾宾浩斯D. 斯金纳答案:C5. 记忆的提取失败通常与哪种因素有关?A. 记忆的强度B. 记忆的干扰C. 记忆的编码方式D. 记忆的存储位置答案:B三、判断题1. 记忆的保持时间越长,其遗忘速度越快。
(错误)2. 重复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正确)3. 记忆的编码方式对记忆的保持和提取没有影响。
(错误)4. 情绪状态会影响记忆的效果,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正确)5. 瞬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答案: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
识记是信息的初次编码和存储;保持是信息在大脑中的持续存储;再现是信息的提取和使用。
2. 遗忘曲线的特点是什么?答案:遗忘曲线的特点是在记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慢,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五、论述题1. 请论述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答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采用多种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图像记忆等;进行定期复习,巩固记忆;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减少焦虑和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等。
意识的记忆与遗忘的机制记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个体的经验、知识和技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记忆却逐渐模糊甚至消失。
这引发了科学家们对记忆与遗忘的机制的研究。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意识的记忆与遗忘的机制,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记忆的形成记忆的形成涉及多个阶段,从感知到编码、存储和检索,这些过程共同促成了我们的记忆。
1. 感知感知是记忆形成的第一步。
感知过程中,我们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外界的信息,比如声音、视觉、嗅觉等。
这些感觉输入通过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而被加工处理。
2. 编码编码是将感知的信息转换成可被存储的形式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大脑结构的神经元将信息转换为神经脉冲模式,并与其他相关的记忆进行连接。
过程中,多种神经途径和神经递质参与其中,为后续的存储打下基础。
3. 存储存储是记忆形成的关键环节。
一旦信息被编码,在大脑内形成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具体来说,大脑中的海马体和杏仁核等结构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海马体参与了空间记忆和事务关联记忆的构建,而杏仁核与情绪记忆的形成密切相关。
4. 检索检索是记忆形成的最后一步。
在需要使用记忆时,大脑会调动相关的区域,以找到并提取出存储的信息。
这种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注意力、情绪和语境等。
二、意识记忆的特点意识记忆是指人们能够主动回想、重现和认知的记忆形式。
与潜意识记忆相比,意识记忆的特点更加鲜明。
1. 持久性意识记忆通常能够较为持久地储存。
经过合适的编码和存储,这些记忆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保持相对稳定。
尽管有些记忆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模糊,但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可以通过检索重新激活。
2. 学习和认知的基础意识记忆是人类学习和认知的基础。
通过回忆已经记忆的信息,我们能够重新使用和应用这些知识。
这种能力使得人类得以不断学习和发展。
三、遗忘的机制遗忘指的是记忆中的信息逐渐丧失或无法再次回忆出来的过程。
虽然遗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它也与记忆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记忆术原理】心理学导论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点心理学导论是心理专业的“入门课”,他的目标是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人们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理论却复杂枯燥的学科,各种原理主义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识点做个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复习。
遗忘1.含义记忆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的现象;有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临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2.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采用节省法对记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刚学完时信息保持量最大,学后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如1小时内保持量降低到44.2%,然后渐渐稳定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3.遗忘理论1)衰退说:对材料的识记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遗忘是由于这些痕迹得不到强化所致。
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
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进行解释。
3)压抑说:弗洛伊德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有些经验会使人产生痛苦的体验,因此被压抑到无意识中。
一旦压抑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遗忘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4.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3)学习材料的意义。
4)学习的程度:适当的过度学习(150%),记忆效果更好。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6)识记者的态度。
内隐记忆(补充)1.内隐记忆的含义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2.内隐记忆的经典测量1)知觉辨认。
2)词干补笔。
3.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1)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无影响,对外显记忆有。
2)内隐记忆相对外显记忆保持时间较持久。
3)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遗忘几乎无影响,对外显记忆影响很大。
4)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有很大影响,对外显记忆则几乎没有。
有关遗忘的理论遗忘的理论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是重点的考查内容,需要考生们掌握理论名称、代表人物以及观点。
遗忘原因在考试中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是例子型单选题,所以需要同学们进行理解性识记。
此外,防止遗忘的方法会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
记忆的最大变化就是遗忘。
一、遗忘的原因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遗忘的原因都有所探讨,下面介绍以下几种:(1)记忆痕迹衰退说(消退说)巴甫洛夫认为,记忆内容之所以遗忘是因为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最后消退。
只要你进行记忆,那就会记忆清晰。
一旦开始遗忘,那就是永久性遗忘,再也想不起来。
记忆痕迹衰退说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应当经常复习,符合用进废退的道理。
(2)干扰抑制说詹金斯和达伦巴希认为遗忘是由于学习的材料之间产生相互干扰所致,包括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情况。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学习的内容产生干扰,导致后学习的内容产生遗忘。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干扰,导致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遗忘。
(3)同化说奥苏贝尔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了高级概念之后,低级概念发生遗忘。
这实际上是一种结构简化的过程,总的来说是一种高级的遗忘。
比如我之前了解苹果、香蕉、梨。
现在只需要知道一个“水果”的概念就可以概括之前学过的全部。
因此,在遗忘理论中,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4)动机说(压抑说)弗洛伊德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受到压抑,如果压抑解除,记忆就会恢复。
比如考试的时候由于太过于紧张,在考场上忘记了答案,一旦考试结束,紧张的情绪解除,记忆也就随之恢复。
(5)提取失败说图尔文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
遗忘只是因为缺少提取的线索,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信息就能被正确的提取。
他认为长时记忆进入记忆就和图书放进图书馆中一样,只要有适当的线索或者“索书号”,就能找到内容进行提取。
生活中的舌尖现象,即话到嘴边说不出就是这一原因。
医学上关于记忆的名词解释记忆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人类对过去经历和知识的存储与再现能力。
医学界对记忆的研究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日常生活,还与一些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和精神障碍等相关。
本文将以医学角度出发,对与记忆相关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记忆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1.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和信息的存储和再现的心理过程和能力。
它可以分为短时记忆(STM)和长时记忆(LTM)两种形式。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或被覆盖的记忆形式。
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有限,通常只能保持几秒钟到几分钟,比如我们试图记住一串数字或一个电话号码。
然而,如果信息被反复强化,它就可能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储的记忆形式。
它可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指我们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达的记忆,比如学习历史知识或复述一个故事。
隐性记忆则是指无需有意识努力,也能影响我们行为和情绪的记忆,比如骑自行车或游泳等技能。
2. 记忆编码记忆编码是指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大脑能够存储和处理的记忆形式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注意力、感知、语义理解、组块化等多种认知活动。
例如,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时,大脑会将信息转化为语义记忆,即理解和与已有知识进行关联。
3. 记忆存储记忆存储是指将编码后的信息在大脑中保留的过程。
大脑中的存储区域包括海马体、额叶皮质等。
海马体被认为在形成新的记忆时起到重要作用,而额叶皮质则与记忆存储的长期稳定性有关。
4. 记忆提取记忆提取是指从大脑中检索和再现记忆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回忆、认知重组、联结等操作。
当我们试图回忆一个过去的事件或者回答一个问题时,大脑会进行相关的搜索和回忆操作,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所需信息。
5. 遗忘遗忘是指记忆消失或无法再现的过程。
遗忘可以发生在任何记忆阶段,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
一些常见的遗忘原因包括时间的流逝、干扰、记忆衰退和遗忘曲线等。
神经生物学中的记忆形成过程神经科学研究了人类和动物的大脑如何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使我们能够保存和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信息。
神经生物学揭示了记忆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的,本文将探讨神经生物学中的记忆形成过程。
1. 神经元的学习能力大脑中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们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称为突触。
当一个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它会向下游神经元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从而改变突触的传递效率。
这种突触传递的变化称为突触可塑性。
2. 短期记忆短期记忆是一种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我们暂时记住一个电话号码或处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时,我们正在使用短期记忆。
在神经生物学中,短期记忆是通过突触的电学和化学变化实现的。
这些变化使得神经元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兴奋状态,从而维持信息的存储。
3. 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将信息保存在大脑中以供以后引用的能力。
长期记忆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
当一个神经元被重复刺激时,突触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会持续很长时间,从而形成长期记忆。
这种过程被称为长时程增强(LTP)。
4. 海马体和记忆海马体是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结构。
研究发现,海马体对于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至关重要。
在神经生物学中,长期记忆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海马体中。
海马体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来实现记忆的形成。
5. 记忆的巩固与提取记忆的巩固是指将新信息稳定地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
在巩固阶段,海马体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强化,从而促进记忆的持久存储。
而记忆的提取是指回忆和再次访问存储的信息。
当我们试图回忆某个事件或知识时,大脑中的不同区域开始互相通信,从而将相关信息提取到意识层面。
6. 记忆的遗忘尽管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大脑也有机制来遗忘不需要的信息。
遗忘可能是由于突触连接的衰减或被覆盖新信息所致。
神经生物学家仍在努力研究记忆遗忘的分子机制。
总结:神经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
记忆的名词解释人体发育学记忆的名词解释——人体发育学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中从胚胎到成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其中,记忆作为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在人体发育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记忆是人类大脑独有的能力,通过存储和提取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和适应周围环境。
一、记忆的定义和分类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认知和学习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存和再现。
根据存储时间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接受信息后的一段时间内暂时存储这些信息,其容量有限,一般只能保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而长期记忆则是指个体在相对较长时间内持久保存和提取的信息,可以是小时、天甚至是几十年。
二、记忆与大脑的关系人体发育学研究发现,记忆是由大脑的神经元网络来实现的。
大脑中的海马体和额叶皮层等区域在记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接收到外界的刺激时,相关的神经元会在大脑中形成连接,使信息被储存下来。
当我们需要回忆某个事物或经历时,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被重新激活,从而使记忆重新浮现。
三、记忆的形成过程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当我们接收到新的信息时,首先经历感知的过程,将刺激转化为具体的知觉。
接着,这些知觉会经由注意、理解、编码等环节被加工成可以被储存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和注意力的参与十分重要。
如果我们对某个信息有浓厚的兴趣或情感投入,那么它很可能会更容易被记住。
四、记忆的遗忘和提取遗忘是记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人体发育学中,有两种主要的遗忘方式:忘记和储存和提取的失效。
忘记是指信息在记忆过程中丧失或无法再检索的现象,包括遗忘曲线、疏忽遗忘等等。
而储存和提取的失效则是指我们虽然曾经学过某件事情,但由于长期不使用或记忆连接过弱,导致我们无法及时记起。
提取则是指我们从记忆中检索信息的过程。
当我们需要回忆某个具体的事物时,大脑会试图通过激活相关的神经元连接来提取记忆。
这一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记忆的编码方式、记忆的情境依赖性以及生理和心理状态等。
心理学记忆的知识点
心理学记忆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记忆的类型:包括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语言记忆、动作记忆等。
记忆的要素:包括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其中编码是记忆的基础,储存是记忆的核心,而提取则是记忆的关键。
记忆的表征:包括形象记忆、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等,其中形象记忆是最基本的记忆表征,语义记忆是对事物之间关系和规则的记忆,而情节记忆则是对个人经历和经验的记忆。
记忆的遗忘:包括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两种情况,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而后摄抑制则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记忆的保持:包括重复学习、复习、提取练习和生成性学习等方法,其中重复学习是保持记忆的最基本方法,复习则是加深记忆的重要手段,而提取练习则是提高记忆提取的有效途径。
记忆的恢复:包括自然恢复和再学习两种方法,自然恢复是指在没有进行额外学习的情况下,遗忘曲线的曲线趋势会逐渐降低,而再学习则是通过重新学习已经遗忘的知识点来恢复记忆。
记忆的应用:包括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创造联想和构建知识网络等方法,其中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包括分散学习、选择合适的复习时间、采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等,创造联想则是通过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则是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总之,心理学记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编码、储存、提取、遗忘、保持、恢复等多个方面,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中的记忆研究记忆形成和遗忘的心理过程心理学中的记忆研究:记忆形成和遗忘的心理过程记忆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中备受研究的课题之一。
人类的记忆能力使我们能够保存并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信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基础。
而记忆形成和遗忘的心理过程是我们理解记忆机制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记忆研究,重点聚焦于记忆的形成和遗忘的心理过程。
一、记忆的形成记忆的形成是指将新的信息或经历编码、存储和提取出来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记忆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编码、存储和提取等环节。
1. 感知和注意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
注意是指我们选择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信息上。
感知和注意对于记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对某个刺激物进行感知时,我们会选择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从而提高其编码和存储的可能性。
2. 编码和存储编码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可以被大脑理解和存储的形式。
在记忆形成中,编码决定了信息是否被存储和后续的提取。
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语义编码、视觉编码和声音编码等。
存储是指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以备以后使用。
3. 提取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搜索和恢复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我们通过提取来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信息。
提取过程可以通过主动搜索或者由外界刺激引起。
二、遗忘的心理过程遗忘是指我们无法准确地回忆和恢复之前学习或经历的信息。
虽然记忆能力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但我们经常会面临遗忘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了遗忘的心理过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关系。
1. 遗忘与时间遗忘与时间经常被认为是相关的。
遗忘曲线是描述学习材料遗忘速度的曲线。
曲线呈现出刚刚学习后迅速遗忘的趋势,接着遗忘速度减缓。
时间的流逝会导致记忆的衰退,信息不再容易被提取和回忆。
2. 遗忘与干扰干扰是指新的学习材料或信息与已有的记忆发生冲突或干扰,导致遗忘发生。
干扰可以分为主动干扰和被动干扰。
主动干扰是指新的学习材料与之前学习的信息发生冲突,导致旧信息被遗忘。
记忆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记忆是人类获取、存储和保持信息的能力,对于个人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而记忆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类记忆的特征、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
本文将就记忆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读者提供一个快速了解的概览。
1. 记忆的类型记忆可以根据信息的特征和存储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感觉性记忆:也称为感觉记忆,指的是对外界刺激的短暂保持和感受,如视觉和声音等。
(2)短期记忆:短期记忆是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容量有限,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几秒到一分钟。
(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短期记忆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了对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注意和对信息的处理。
(4)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对信息永久储存和持久保持的能力,容量较大,可以存储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2. 记忆的编码记忆的编码是信息从感觉器官被转换为大脑中的神经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通过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等)接收到大脑中,并进行加工和整理,最后被存储为记忆。
编码过程中的注意力和情绪状态对记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3. 记忆的存储记忆的存储是指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和储存在特定的神经元连接中。
大脑的海马体和额叶皮层是长期记忆的关键部位。
存储过程中,信息通过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形成稳定的记忆痕迹。
同时,记忆的存储还受到记忆的遗忘、干扰和损坏等因素的影响。
4. 记忆的提取记忆的提取是指从长期记忆中获取和重现特定信息的过程。
提取过程可以通过回忆和认知复原等方式进行。
人们对于已经存储的信息可能存在遗忘和记忆错误的情况,提取过程中的提示和上下文是影响记忆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5. 记忆的影响因素记忆的形成和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与记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分布式学习和深层加工等。
(2)情感与记忆:情感体验对记忆的编码和提取过程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情感记忆更加持久和鲜明。
(3)注意力与记忆:注意力是记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信息的选择性和加工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记忆概念: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编码: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储存。
把感知过的事物、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势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4.精确的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5.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好坏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6.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永久性的储存)7.情景记忆: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因为受时空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固、不够确定。
)8.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受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9.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10.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11.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
(不需意识的参与)12.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需要意识参与)13.空间记忆:对有关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方面的记忆。
14.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15.长时程增强: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
16.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主要依赖与信息的物理特征。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