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 格式:doc
- 大小:387.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内容要求: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内容解读:在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里,尤其是在人们熟悉的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虽然“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但这部分内容属于地球宇宙环境内容的拓展,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本身就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通过对有关天文数据资料的分析、比较,更好的反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实施课标要求的基于情境的探究式学习。
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选取切合本课教学内容的视频、图片、数据等资料,学生在探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内容,该教学设计为本节的第2课时。
本课时的内容为第一节教材的第三部分“特殊行星——地球”。
教材虽然未直接指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此结论在第一课时的内容中隐约可见。
并且以“普通性”作为铺垫,然后转到“特殊性”,这样处理教材可以使得过渡十分自然而且合理。
所以需要从教材中先行挖掘、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兼难点是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材的正文纲领性的提出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最基本条件,而对于地球上为什么具备这些条件的探讨,则放在了第一节篇尾的“活动”中。
该“活动”承接上文,内容上衔接自然: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地球上具有这些基本条件的原因。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1.辩证地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2.根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综合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提升综合思维,认识地理信息技术在探究自然事物中的应用价值。
3.通过对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探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观。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有特别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书目: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依次,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意说)?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相识也在渐渐地深化。
关于对宇宙的相识,建议:假如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视夜空,我们会发觉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意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视察图1—1中的天体: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似乎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望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类型及其特点.2.了解天体系统概念,区分各种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二、过程和方法1.运用教材,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阅读图片、数据表格和思考等活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提高学生从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2. 通过小组探究和抢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学情分析这节课为高中地理第一课,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所以课堂导入利用了视频,课堂中也穿插了大量图片和有趣的小视频.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中设置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和抢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重点难点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震撼!200秒让你感受地球到底有多渺小》师: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被震撼到了?宇宙太大了,可以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而我们的地球就像其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地球处于怎样的宇宙环境之中?以及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进入到高中第一课的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
打开课本第6页,拿出导学案,看第一个框题。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问题】在历史时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形成了哪些观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进行补充,并总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并由此引出“已知宇宙”“光年”等概念。
)【问题】1.何为光年?2. 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3.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少千米?(教师边提问,学生边回答。
在问答互动中解决知识点)【过渡】通过计算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分清不同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比较、归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资料,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知识导引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即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_8×1012千米。
地理学上强调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
它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是有边际的,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哲学上认为的宇宙是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的。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类别(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①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中心天体)、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②填图:填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3)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1.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的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2.在太阳系中的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
3.(1)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2)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1)表现: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填一填)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2.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1)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是恒星和星云两类。
(2)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总星系。
4.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示意图)(1)太阳系组成: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八颗行星的位置: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地月系:由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水分。
(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做一做)1.晴朗的夜空,能够用肉眼观测到的天体大部分属于( D )A.卫星B.彗星C.行星D.恒星解析:肉眼可见的天体绝大多数属于恒星。
2.由尘埃和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是( A )A.星云B.流星体C.行星D.彗星解析: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天体。
3.下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B )解析: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故太阳系(中圈)包括地月系(小圈),但河外星系(大圈)不包括太阳系(中圈)和地月系(小圈),B正确。
主题一天体与天体系统结合示意图,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方法。
观察月相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月相的含义,进一步了解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身边地理事物,发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2)通过带领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地理综合思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研究的热情。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月相观察,落实人地协调观,实现人与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愿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引入,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
师:我们日常生活观察到月亮形态是什么样的?生:弯弯的,或是像圆盘。
师:那我们一同通过视频,欣赏月亮的盈亏变化过程。
播放月相变化的短视频。
正课讲解师:结合刚刚播放的视频,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这节课所说的月相是什么呢?月相: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
讨论一:古文中话月相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 (宋)《前赤壁赋》师:苏轼写的这段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呀?大家能结合语文知识翻译一下吗?生:尝试翻译教师在旁边引导翻译,并提示学生。
师:大家关键猜测一下,这个“既望”究竟应该是什么时间出现的什么样的月相?为何会让苏子书写下来?生:猜测可能是圆月。
师:古人很早就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计算时间,所以,月相变化与农历时间是相互对应的。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月相与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
呈现PPT展示月相与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
呈现月相与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间位置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讨论二:一个农历月中月相变化有什么特点。
师:结合课件上的图片,以每组同学为一个团队,大家分组探讨。
组1:月相有圆缺变化,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组2:月相变化呈周期性的,下个月也重复这个月的情况。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它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起始,本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印象,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同时,它是本章节的开始,整章形成一个从大到小的,由浅入深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内容的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和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授对象为重点高中高于的学生。
从认知水平来看,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初中科学课时已经涉及到本节的内容,如流星、彗星、太阳系等等,但是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从能力水平来看,高一的学生形象感知比较突出,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
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尤其是对宇宙环境的知识,始终抱有探究的态度。
因此,本节课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前准备PPT 媒体课件、火星纸质资料等。
七.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导入环节首先播放一段宇宙诞生的视频,从而引出宇宙环境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宇宙的诞生,清晰直观,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宇宙起源的顺序和相关的事件。
同时,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一个神秘而颇有争议的话题,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以下的内容学习。
【过渡】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开始了探索宇宙的行动,那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探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究竟有多少?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小组讨论】组织4人小组讨论,他们通过课堂和日常生活的了解,知道哪些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事件。
【教师总结】教师展示一些早期人类探索宇宙的事件。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3.熟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二、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三、教学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四、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主要有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空间三个方面。
1.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球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球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和无数的小天体。
2.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是巨大的星云状系统,由大量星系或星团组成,其中太阳系是其中的一个,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4000光年。
3.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是包括太阳系、星系和星系间的空间,是一个浩瀚的宇宙空间,无限辽阔。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1.自转: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匀速旋转,完成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这个过程也就是地球的自转。
自转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它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2.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动,完成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个过程也就是地球的公转。
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也非常大,它决定了地球的年份数、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运动规律的星球系,由太阳、八大行星、数以亿计的小行星、彗星、陨石等天体组成。
太阳系的特征:1.太阳系是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它的规模和数量都是巨大的,包含了数百亿个天体。
2.太阳系的星体分布在三个区域,分别是内行星区、外行星区和鸟瞰圆盘区,各区域的特征各异。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围绕太阳运动,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地球的特征:1.地球是太阳系内最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拥有大气、水资源和适宜的温度环境。
2.地球的形态是椭球形,由地球几何中心、地心和地表构成。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以及相关术语名词。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在天体系统中的角色。
3. 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并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天体。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体验宇宙的浩渺和有序。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培养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并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运动与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感受宇宙之浩渺,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辨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2.太阳系的结构。
教学难点天体系统的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彗星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浩瀚无垠隐藏的秘密也无穷无尽。
我们人类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一直探索下去。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很早就把时间和空间统一来看。
宇宙包含极其广阔的“空间”和极其漫长的“时间”。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至今仍然对它知之甚少。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恒星、行星、、彗星、。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形成的系统。
(2)级别: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颗行星(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 、d 、e木星、f 、g天王星、h 。
(2)运动特征:、共面性、。
(3)分类依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
类地行星:类型(填字母)巨行星:远日行星:2.表现: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特殊。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位于太阳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2)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3)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4)地球上有液态水四、探究活动探究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材料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的形态多种多样。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待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是不是天体?一个物质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2.月球、地球、太阳之间构成了几级天体系统?判断天体系统的标准是什么?3.用简图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归纳】1.待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不是天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着眼于“三看”。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阅读P4“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探索无止境”,我们来看看目前最简洁最经典的结论: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说明:这句话表明: 宇宙是时空的总和。
宇宙有三大特点:物质性、运动性、发展性。
教法说明:在物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知识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内容然后相互交流,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静态、动态图片,文字资料,,帮助“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是时空的总和———— 物质性————知识窗“认识多种多样的天体” 运动性————认识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发展性————认识“宇宙大爆炸学说”三大特点学生认识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行体、卫星、星际物质,认识物质性特点,还可以通过理论、学说介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说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在运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系统知识学习中,可以引入物理学知识,从万有引力引入到天体系统概念。
而天体系统层次性学习则一定要读图1-1-6“天体系统示意图”,并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将天体系统示意图转换、设计成框图。
然后进行成果交流。
媒体展示:(两幅)探讨转折:恒星有2000多亿颗,为什么介绍太阳,而不是牛郎星、织女星、比邻星、北斗星……呢?(学生讨论交流,会说出很多太阳对于地球的特殊、重要之处,教师加以梳理)二、太阳媒体展示: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对太阳有一个基本认识。
你想了解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你编书的话,你首先会介绍太阳的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梳理。
媒体展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醒学生了解现象,不必深究其物理机制)。
以太阳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为例来说明:指导学生读图1-1-15得出结论: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巨大的能量哪儿来中心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反应太阳的结构怎样?●太阳活动?年变化存在相关性; 2、两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
3、不同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第一幅图上二者为正相关,第二幅图上二者为负相关;第三幅图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若干时段内是负相关。
小结:转折:虽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但我们了解它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地球,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如果没有生命,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三、地球仔细读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设计教学活动:将“太阳系模式图”转换成简单的示意图,交流学生设计成果。
媒体展示:仔细读表1-1-1“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转折:这一个假设“如果地球上没有生命”显示了地球的普通性,去掉假设,就显示了地球的特殊性。
那么,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而地球上有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梳理,媒体展示:学生总结感受收获:1.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板书或用媒体呈现知识结构布置作业:1、《地理填充地图册》2、知识窗——“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的观察活动:布置月相观察任务,并设计简洁的表格,便于让学生记录,便于老师检查。
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月相知识学习。
地理活动——月相观察记录表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注: 观察时间从农历8月1日开始,以一个月为周期。
建议观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一定,这样更具有可比性。
●画月相示意图时遵循左东右西原则,如东侧亮则为:推荐网站:科技之光 /twahz/mannulhtm ;紫金山天文台星空天文网牧夫天文网天文地理大百科/encyclopedia/astrol洪恩在线/art/twdg课堂练习1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太阳B.金星C.土星D.月球2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4 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B.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5 现在认识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A.整个宇宙B.以太阳为中心C.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总称D.总星系6 下列有关宇宙的错误叙述是………………………………………()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是无限的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之中C.宇宙就是指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总星系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7 下列各种天体中,太阳系没有的是……………………………()A.恒星B.流星体C.彗星D.星云8 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8分钟即可到达地球②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③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④太阳辐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9 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C.煤、石油、天然气可以提供能量D.“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10 下列现象中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形成的是…………()A.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短暂中断B.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C.最近某地区天气异常D.月亮的阴晴圆缺11 有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子并不黑B.黑子时多时少,变化周期约为13年C.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D.是太阳色球层出现的黑暗斑点12 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A.发光强弱B.能量大小C.耀斑大小D.黑子多少13 九大行星轨道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夹角不大,说明了九大行星运动具有……………………………………………………………………………()A.同向性B.共面性C.近圆性D.安全性14 关于九大行星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类地行星的自转周期都很短B.巨行星的体积、质量、密度都很大C.远日行星距太阳都很远D.差别不大,都是一年左右15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写的月相是……………………………………………………()A.新月D.满月C.上弦月D.下弦月参考答案:1——5:D C D B D6——10:C D B C A11——15:A D B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