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8
一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书法、国画等。
2. 家乡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特色美食等。
3. 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4. 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民歌等。
5. 历史人物故事,如诸葛亮、关羽、屈原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如制作剪纸、泥塑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互动:设置问答、游戏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实践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3. 学生测试:定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等。
2. 第二周: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特色美食等。
3. 第三周:学习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4. 第四周:探索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
5. 第五周:讲述历史人物故事,如诸葛亮、关羽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等,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特色美食等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节日介绍:教师介绍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4. 艺术欣赏:教师展示剪纸、泥塑等传统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
5. 历史人物故事:教师讲述诸葛亮、关羽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课题:探索我们的社区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特点和资源。
培养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社区地图照相机或手机笔和纸标签贴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话题: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社区的多样性。
讨论社区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角色(如警察、医生、商店老板等)。
每组讨论该角色的职责和对社区的影响。
3.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社区,重点关注不同的设施和服务。
学生用照相机记录感兴趣的地方。
4. 观察记录:回到教室,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照片。
讨论每个地方如何服务社区。
第二课时:1. 复习和讨论: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观察。
讨论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创意地图制作:每组制作一个社区地图,标出重要的地点和设施。
学生用标签贴纸标记他们最喜欢的社区地方。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社区角色,模拟社区生活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
4. 反思和分享:学生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经历和感受。
讨论如何成为负责任的社区成员。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讨论社区话题。
作业: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社区地图,标出家庭喜欢的地点。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社区地方和原因。
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制作的社区地图和短文的内容和质量。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课题:四季的变化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四季图片和视频自然材料(如树叶、花朵、石头等)彩纸、剪刀、胶水画纸和画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话题: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四季的变化。
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
每组讨论该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年级地方课程《海西明珠》教案第一单元市鸟、市树与市花主题1:白鹭的传说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
教学目标:了解厦门的市鸟白鹭,它的样子、生活习性以及白鹭美丽的传说。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白鹭是国家保护动物,懂得爱惜动物,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感受白鹭的美。
1.先想像一下,白鹭长什么样子。
2.课件出示白鹭图片,学生欣赏。
(1)说说白鹭的样子。
如:羽毛、嘴巴等。
(2)想一想,白鹭喜欢在什么地方活动?二、倾听白鹭的传说,感受白鹭的勇敢顽强。
1.师讲述白鹭的传说,学生认真听。
2.听了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3.了解厦门为什么叫鹭岛?三、实践与探索1.欢乐谷(1)我们一起来表演《白鹭的传说》,看谁是最优秀的小演员?小组表演,全班挑选优秀的表演队,全班汇演。
2.故事屋回家把《白鹭的传说》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3.拾贝萝(1)自己收集材料,多了解厦门的白鹭。
(2)填空,写在书上。
我在厦门很多地方看到了白鹭,如,你有看到吗?我也看到了白鹭,如。
主题2:凤凰木和三角梅教学内容:教材3、4页教学目标:了解凤凰木和三角梅的样子、品种;知道凤凰木是我们厦门市的市树,三角梅是我们厦门市的市花。
教学重点:知道凤凰木是我们厦门市的市树,三角梅是我们厦门市的市花。
教学难点:懂得辨认什么是凤凰木,什么是三角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
1、你知道凤凰木和三角梅吗?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师小结:厦门人最喜爱凤凰木和三角梅。
凤凰木是我们厦门的市树,三角梅是我们的市花。
3.师出示书本第四页的资料卡。
二、欣赏凤凰木,深入了解。
1、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1)说说凤凰木的身躯。
(2)说说凤凰木的枝干。
(3)说说凤凰木的叶子。
师小结:特别在夏天,浓密的树冠上缀满了盛开了凤凰花,每一朵鲜红的花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好似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
2、欣赏三角梅(1)说话三角梅有什么品种?(2)说说三角梅的生命力怎么样呢?(3)三角梅的园艺设计——盆景。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尊重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的城市、省份、地理位置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文化遗产等。
3. 家乡的自然资源: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
4.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产品特色、经济发展等。
5.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的基本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产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家乡的历史文献和民间故事。
3. 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导游讲解。
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地理位置第二周:家乡的历史文化第三周:家乡的自然资源第四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五周:家乡的风俗习惯六、教学内容:6. 家乡的环境保护: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家园。
7. 家乡的人物故事:介绍家乡的杰出人物、英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榜样的精神。
8. 家乡的艺术文化: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9. 家乡的社会发展:介绍家乡的社会变迁、科技进步、城乡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趋势。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掌握重要历史事件。
2. 学习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和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地理环境(第一单元)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单元)第三周: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第四周:家乡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五周:家乡的教育与社会保障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特色产业。
2. 掌握家乡的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状况。
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2. 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增强文化认同感。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产业和民俗风情。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特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特色产业和民俗风情的认识程度。
九、教学计划第六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三单元)第七周:家乡的民俗风情(第四单元)第八周:家乡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第九周:家乡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周:家乡的典型人物与事迹十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家乡的公共设施与服务1. 了解家乡的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等公共设施。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我们的家乡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自己所在的家乡;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特征,例如著名的建筑、美食、风景等。
活动一:家乡地图制作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家乡的地图,包括学校、家、公园等主要地点。
2. 学生互相交流并描述自己地图上的特点。
活动二:家乡特色介绍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例如著名的景点、传统节日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准备一份简短的介绍,并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
活动三:家乡美食分享1. 学生带来家乡的特色食物或食谱,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口头介绍或制作简单的展示板。
活动四:家乡故事讲述1. 学生选择一个家乡的故事或传说,并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同学听。
2.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图片或道具来辅助讲述。
活动五:家乡之旅计划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次家乡之旅计划。
2. 学生需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地点。
3. 学生可以画出旅行路线图,并简单介绍每个地点的特点。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家乡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家乡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家乡的特色;2. 纸和绘画工具;3. 家乡地图或旅行路线图的样本;4. 家乡的食物或食谱;5. 家乡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更多关于家乡的信息;2. 学生可以邀请家长或长辈来班级分享关于家乡的经历和故事;3.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班级的家乡之旅,实地感受家乡的魅力。
一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表格式第一课:认识家乡- 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家乡,并能够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
-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方面的信息。
- 教学活动:1. 学生观看家乡的图片,并讨论图片中所展示的地理特点。
2. 学生形成小组,利用课外调研的数据,编写一份关于家乡的地理报告,并展示给全班。
-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家乡地理特点的描述和地理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第二课:地图的使用-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并能够理解地图中的符号和信息。
- 教学内容:介绍地图的基本符号、比例尺的使用,以及如何测量和标记地图上的距离和方向。
- 教学活动:1. 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图中的符号和信息,并解读地图中的距离和方向。
2. 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地图测量实践,标记出班级周边的重要地点。
-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地图标记的准确性,评价学生的地图能力。
第三课:四季的变化-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四季的变化及其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 教学内容:介绍春夏秋冬的特点,以及四季的气温、降水和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变化。
- 教学活动:1. 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并讨论季节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季节变化的实地观察,记录和比较不同季节的气温和植物景象。
-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继续编写其他课程内容)…总结本教案以简洁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研究地理知识。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家乡、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四季变化等。
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的研究,学生对地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1、《下课了》教学目标: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
)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我学马儿跑跑,我学鱼儿游游,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活动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2、《走路的安全》[教学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安全。
具体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注意道路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不要在马路上玩等。
[背景知识]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安全规则.1、不准在马路上玩游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
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聊天而忘记观察行路情况。
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
4、人行道上不准两人以上并行。
5、过马路应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6、小学生行路应戴黄色安全帽。
放学时应排路队。
……二、在上学、放学,外出活动的路上,除了交通安全外,还有许多需要提醒一年级小学生的安全事项,如跌跤,坠落,溺水,以及其他来自危房、建筑工地等地方的不安全因素。
需要平时注意观察、预防。
[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活动需要老师准备一些关于道路安全方面的具体案例,特别是当地的案例。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在祖国的位置,相邻的城市和省份。
2. 家乡的气候特点:介绍家乡的四季变化、气候类型以及典型的气象现象。
3. 家乡的文化传统: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5. 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2.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家乡的景点,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家乡的气候特点: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3. 探索家乡的文化传统: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4. 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5. 总结课程: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家乡地图,标注出重要的地理位置。
2. 采访家人或邻居,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3.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小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拍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介绍。
5. 搜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内容6. 家乡的经济产业: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以及这些产业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7. 家乡的社会事业:介绍家乡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家乡人民提供的便利。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2. 学习掌握地方的名称,如:学校、家、公园、超市等。
3. 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家乡,并能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地方的名称,如:学校、家、公园、超市等。
2. 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家乡,并能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图片、地图、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询问学生家乡的名称,并用英语介绍自己家乡的特点。
如:My hometown is Beijing. It'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It's very big and beautiful.2. 学习地方名称:出示图片,教授学生英文地点名称,并让学生重复跟读,同时请学生用纸和笔记下这些地方的英文名称。
3. 练习活动:(1)听录音判断:播放录音,听到哪个地方的名称,就在相应的图片下打勾。
(2)配对练习:把地方的名称和图片进行配对。
把地点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将正确的名称贴到对应的图片上。
4. 游戏:指认地方。
老师说出一个地方的名称,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指认出对应的图片,并用英语说出所指地方的名称。
5. 制作小册子: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点名称及描述,制作一本小册子或海报,用于介绍自己家乡的情况。
6. 温习总结:复习所学的地点名称和描述,并围绕家乡的特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拓展练习:1. 带着学生到实地去寻找地图上所学的地方名称,学生用英语描述所找到的地方,并写下它的名称。
2. 练习探讨其他城市的特点和名胜古迹,并用英语进行介绍和描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特点,并能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家乡。
同时,通过游戏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地方的名称,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但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如带着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特点。
第一课认识交通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1、交通信号灯(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
(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
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三、扩展练习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二、教授新课1、禁止标志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3. 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4. 家乡的历史人物和典故传说5. 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内涵,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历史人物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文化传统:讲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历史人物、典故传说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
3. 分析家乡的自然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领略家乡的美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家乡特色美食的手工制品,如剪纸、土布等,以增强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理解。
2. 举办家乡历史人物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人物和传说。
3. 组织一次家乡自然景观的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记录和分享家乡的美景。
4. 开展一次家乡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程度。
5. 策划一次家乡民俗体验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以下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乡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家乡的文化传统。
3. 家乡的地理环境。
4. 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重点:家乡的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
2. 家乡风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地图
4. 黑板
5. 教学软件
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家乡的已有认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风光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目标逐一讲解各个内容板块,穿插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乡观念。
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地貌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传统3.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图片: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图片4. 视频:家乡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等相关的视频素材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场所6. 访谈: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访谈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15课时,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3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3课时)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3课时)第四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3课时)第五单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3课时)八、教学活动1. 观看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植被、气候等自然特点。
2. 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人文特色。
3. 家乡的物产资源:介绍家乡的农作物、特产、矿产等资源情况。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和风俗习惯。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资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节日习俗等。
2. 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文字资料。
3. 家乡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4.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相关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六、教学活动及课时安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第2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3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第4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第5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物产资源、风俗习惯等内容。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例分析: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小学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绿色出行我能行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绿色出行我能行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简单的调查、统计,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
2.通过谈话、讨论、听故事,了解摩托车、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身边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
3.学习大胆与别人交流并敢于发表见解。
活动准备:1.调查表一张,环保故事课件一个,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步行人的标志各一,有关绿色出行的宣传单若干。
2.课前与听课老师沟通,请听课老师积极参与。
活动过程:1.以听课老师为对象进行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出行方式。
(1)出示调查表,了解调查表的使用方法。
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出行方式调查表,这是哪种出行方式?(2)请小朋友调查听课老师今天是怎么来上班的。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调查员,去调查一下后面的听课老师今天是怎样来上班的?(3)教师统计,并在调查表上相应的出行方式后面写上数字。
(4)对调查情况进行简单小结:“我们来看看听课老师是怎么来的,哪一种最多,哪一种最少。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并阐述理由。
(1)出示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步行人的标志,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并做到相应的标志后面。
师:小朋友,如果现在你要外出,你最喜欢哪种出行方式?就轻轻地搬一张小椅子坐到这个标记后面去。
(2)幼儿阐述最喜欢的理由。
师: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最喜欢的出行方式,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看课件听故事,了解汽车、摩托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选择科学的出行方式。
(1)边听故事边看课件。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有一群小动物他们也想出去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出去的?师:小猫和小兔为什么会被警察拦住?幼儿自由猜测。
师:警察叔叔是怎么说的`?(2)请幼儿进行第二次选择:如果现在你又要外出,你又会选择什么出行方式?幼儿根据选择坐到相应的标志后面,并阐述选择的理由。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主题:我家的地方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认识并描述家中的不同房间和家具。
2. 学会问答家庭成员在不同房间中所做的活动。
3. 掌握与地方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地方的图片。
2. 小人偶或卡片:家庭成员的名字和相应的动作。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卧室的图片,问道:“这是哪个地方?”学生回答。
2. 继续展示其他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介绍其他地方的名称。
3. 以简单形式复习一下家庭成员的名字。
步骤二:讲解与学习(10分钟)1. 准备一张大纸,把家里的不同房间的名字依次写在上面,比如:“卧室、客厅等”。
2. 教师用小人偶或卡片分别表示不同家庭成员,比如:“我、爸爸、妈妈、弟弟等”。
3. 让学生根据你的指示,用小人偶放在合适的房间上,并说出在各个房间中该家庭成员所做的活动。
步骤三:对话练习(10分钟)1. 再讲解一遍家庭成员在不同房间中的活动,让学生连线对应的家庭成员和活动。
2. 练习学生之间的对话,可以使用以下对话:学生A: “我在客厅里,我正在看电视。
”学生B: “我在厨房里,我正在做饭。
”3. 让学生互相问答,使用不同的房间和活动进行对话。
步骤四:扩展活动(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家庭成员和地方的卡片,让他们自由组合,并编写句子描述这些场景。
2. 分组比赛:成为一家之主,用得体的句子介绍家里的各个地方和家具。
比赛结束后,学生可以评选出最佳描述的小组。
步骤五:总结与复习(5分钟)1. 请学生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总结。
2. 提醒学生在课下观察家里的各个地方,并练习描述它们。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讲解和对话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家庭中不同的地方,掌握了与地方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通过扩展活动,学生也有机会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简化语言,使用易懂的词汇和句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1、多彩的榆林教学目标1、寻找能够代表榆林色彩的物品和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展。
3、拓展讨论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难点讨论拓展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榆林的实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级有关家乡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榆林风光务图和物产图)2、说说观后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多彩的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二、初步学习了解红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红色榆林的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教师简介榆林革命历史。
榆林是革命老区,1923年初,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传播到榆林;1924年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央党组织,1934年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2万多榆林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过渡:是啊,我们的家乡榆林如此美,我们能生活在这么一片富饶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具体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三、学习了解黑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黑色榆林的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教师简介榆林丰富的矿产资源。
榆林有54%的地哉域含煤,预测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居全世界七大煤田之首,榆林的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的特点,并且发热量高,是理想的环保用煤。
榆林还有黑色的金子——石油,绿色的能源——天然气,榆林石油储量有3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四、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1、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知识。
2、谈学习收获。
1)、红色榆林A、学生交流。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具体学习感知。
2)、出示有关黑色榆林的资料,学生阅读。
交流汇报。
3)、总结。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回去在家里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父母交流。
并写出导游词。
3、整理自己的信息。
第二课时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1、请小导游简介黑色榆林和红色榆林的内容。
2、同学们介绍的非常好,听了大家的讲解老师相信,只要是一个外地游客,他们一定会对榆林很感兴趣,一定会按耐不住自己的脚步来榆林一睹多彩榆林的风貌。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绿色榆林1、简介:为了扎实推进“十大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榆林市专门制定了《榆林市推进能源企业绿化工程实施意见》,确定2021年能源企业总筹资3亿元,完成造林绿化30万亩,其中煤油气开采企业完成20万亩,加工和运销企业完成10万亩。
目前,全市各类企业积极响应,踊跃植树造林,掀起企业绿化国土,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热潮。
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完成植树造林15.2万亩。
筹资1.47亿元。
府谷县新民镇按照“山体全方位、弃渣不外露、川道铺满绿、景点巧点缀”的思路,所辖范围的企业筹资2230万元,在企业的矿区、厂区周边的山头和坡沟见缝插针,处处见绿,完成造林5万亩,榆阳区榆树湾煤矿筹集资金200万元,在矿区所在地与金鸡滩镇曹家滩村的集体林地上栽植樟子松5.6万株,完成造林2000亩,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投资318万元购买樟子松、紫穗槐,在牛玉琴植树造林基地栽植共种灌木林1000亩,紫穗槐240万株,常绿树1000亩,栽植樟子松3.5万株,同时在油井周围、生产道路两侧、井场、集注联合站栽植樟子松1.5万株,垂柳2万株,定边县各类企业筹资400万元,在乱井子林场集中造林樟子松5万株。
2、交流资料。
说说自己所知道的。
3、拓展学习:讨论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三、互动分享1、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现自己跟中的多彩榆林。
2、全班交流。
3、总结。
四、作业:办一份以《多彩榆林》为主题的手抄报附资料参考: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
经过十二年多的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多功能、外向型的综合园区。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产业园区位于榆林市区西南郊,是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组团。
总体规划面积达914平方公里,距市中心5KM,新机场17KM,火车站3KM,神延铁路擦境而过,210国道纵穿南北,榆靖高速、陕蒙高速和307高速与开发区联通。
交通十分便捷。
主供水源地尤家峁水库与开发区相连。
煤、气、油、盐四大资源就地供给,发展制造业条件得天独厚。
规划体系科学完善。
按照高标准、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了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交通、电力、通讯、绿化等科学、完备、超前的规划体系,目前,产业园区共有企业113户,2021年已实现生产总值140亿元,完成科技研发投入5000万元,已经成为榆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成为晋陕蒙宁接壤区新兴非能源产业示范区之一。
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
建成市政主次干道30KM,形成“三纵三横”交通主骨架。
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供气,10万吨/日水厂、2*5万KW热电厂一期工程和榆林目前规模最大的120万吨物流枢纽——榆林石化物资转运站投运,建成两座110KV 专用变电站,8万吨/年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供排水、通讯、电力、燃气、供暖等配套管网全部到位。
完成绿化面积6000多亩,形成了防护、景观、小区三位一体的绿化体系。
新建了榆林中学、榆林第一医院、榆林国际大酒店、商业步行街、阳光广场、榆溪公园、榆林技术学院、榆林会展中心、榆林中心医院等27个社会事业项目已建设完成,还引进了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服务机构,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载体建设具规模。
根据开发区新的功能定位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我们先后规划创办了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专业化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新载体,努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别是毗邻产业园工,规划面积102平方千米的榆横煤化学工业区全面启动实施,两大园区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榆林产业园区区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雄关漫道真如换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面向未来,榆林开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建区方针,不断创新开发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开放水平,加快构建综合服务,循环经济示范,科技研发、生态文化四大基地,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加工制造、煤化工、盐化工、科技教育、生态文化五大产业园区。
将产业园区建成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创新型、和谐型园区,为推动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速榆林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榆林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6.2%、43.4%、99.9%和100%。
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
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外见。
2、美丽的秧歌场图教学目标1、了解秧歌场图里面的绘画艺术。
2、收集不同地方的秧歌场图,感受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了解秧歌场图里面的绘画艺术。
教学难点收集不同地方的秧歌场图,感受形式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榆林秧歌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秧歌图(或视屏)1、同学们,你们喜欢秧歌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场秧歌。
(播放视屏)2、说说观后秧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板书课题、齐读。
二、了解秧歌场图1、什么是秧歌场图?2、榆林秧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载歌载舞的表演,榆林秧歌有大场和小场之分。
大场是??。
小场是??又细腻。
三、遍地开花的榆林秧歌1、自由读文,说说你了解到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后归纳。
四、总结,布置作业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将所学知识与父母谈谈。
第二课时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1、请谈谈榆林秧歌场图的特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秧歌伞头、“方胜”“盘长”1、出示介绍,自由读文,谈谈什么是秧歌伞头?2、在生活中,你是在哪里见过这流动的画卷? (1)学生交流; (2)教师归纳。
3、“方胜”“盘长”是中国流传至今的吉祥图案,榆林秧歌把“方胜”“盘长”作为秧歌场图的重要因素??请同学们读一读“资料链接”,了解“方胜”与“盘长”。
(1)读后交流。
(2)出示图片,观察各种秧歌场图。
三、学习秧歌场图中的角子出示图,观察“五马控城”场图。
四、拓展学习从榆林看世界五、互动分享1、我知道的秧歌场图。
2、我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