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55.04 KB
- 文档页数:3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三、注意事项1.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是通过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电图波形,以诊断心脏疾病或评估心脏功能。
下面是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一般解读:
1. 心率:报告会显示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心率变化。
正常成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而运动、焦虑或某
些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率异常。
2. 心律:报告会显示患者心脏的节律情况。
正常情况下,心电图图像应显示有规律的QRST波群,代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任何心律不齐或异常的波形可能表明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3. ST段和T波:报告会评估ST段和T波的形态和位置。
ST
段变动和T波异常可能表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电解质紊
乱等。
4. 心脏传导:报告可能会显示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性。
具体检查P波,PR间期,QRS波群等指标,以评估心脏各部分
之间的电信号传导是否正常。
5. 体位变化:报告可以记录患者在检测期间的体位改变,以评估可能对心电图结果产生的影响,例如体位引发的传导异常,如颤动等。
总结该报告需要综合分析所有的波形和数据,与患者的症状和医疗历史相结合,以帮助诊断心脏疾病并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然而,解读动态心电图报告通常需要专业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因此,建议您与医生一起讨论该报告以获取准确的解读和建议。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24h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检查方法,通过连续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24小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则是对这些记录到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对于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心率、心律、ST 段、T波、QRS波群等指标。
在分析这些指标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一般来说,正常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心律应该是规则的,ST段、T波和QRS波群的形态也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如果出现异常,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其次,对于心率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心率的变异性、夜间心率下降、运动时心率的变化等情况。
心率的变异性是指心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波动情况,夜间心率下降是指夜间心率相对于日间的下降情况,而运动时心率的变化则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心率的变化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对于ST段和T波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ST段的抬高或压低、T波的倒置或增高等情况。
ST段和T波的异常往往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最后,对于QRS波群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QRS波群的时限、形态、电轴等情况。
QRS波群的异常往往与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疾病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指标和参数,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准确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记录患者心脏在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情况,是心脏疾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是根据动态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心电图监测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心脏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的标准。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的常见波形变化和相关参数入手,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态心电图。
一、ST段改变。
ST段是心电图中一个重要的波段,其改变常常反映了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情况。
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改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两种情况。
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抬高≥0.1mV,持续时间≥0.08s。
ST段压低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压低≥0.05mV,持续时间≥0.08s。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评估和诊断。
二、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患者的心律情况,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诊断。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根据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形态特点进行评估和诊断。
三、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还能够监测患者的心率情况,对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6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40次/分。
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10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120次/分。
根据心率的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评估和诊断。
四、心电轴偏移。
心电轴偏移是指心脏电轴在胸部心电图上的方向发生改变,常常反映心脏的解剖和电生理情况。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心电轴的变化,对心电轴偏移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电轴左偏的诊断标准为,Ⅰ、aVL导联QRS波群电轴左偏>+30°。
第 4 节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 1961 年由美国 NormanJ. Holter 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 Holter ”。
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
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
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优盘。
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
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监测导联由单道、 3 导联发展到了 12 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 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 CM1 、CM5 和 MaVF 三个导联。
表 7- 4- 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导联正极负极模拟 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aVF(MaVF )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 1/3 处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 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 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
阅读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正确方法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连续记录24小时内每一次心跳的心电图形,含有大量有关心脏电活动的信息。
如何从中获得对诊断疾病、评价病情有价值的信息吗?一般来说,面对一份正规的24小时动态心电报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分析:(1)心率正常人24小时心率为59~87次/分。
白天偏高,剧烈活动可达180次/分。
通常最高心率年龄增加而减低,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30次/分,女性高于男性。
夜间睡眠时偏低,约50次/分,甚至40次/分。
可见的正常人窦性心率的变化范围很大,睡眠时仍>90次/分,应视为异常,要考虑到是否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相反如持续减慢,平均心率<60次/分,活动后心掌上升不到90次/分,就要注意窦房结等传导系统是否发生了病变。
(2)早搏首先应明确这样的观念:有早搏不一定有心脏病;各种类型的早搏都可发生于正常人。
一组183例正常人的动态心电由监测数据显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分别为46.0%、28.4%。
因此,24小时内有少量的早搏(<100次=。
一般来说,室上性早搏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也不会发展成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没有临床症状可不予治疗;如为室性早搏数量较多(>720次);或形态各异;或成对出现;或连发3次以上;或有R波落在T波上的现象,则应引起注意。
(3)心律失常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动态心电图可捕获瞬时心电变化,对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具有常规心电图无法比拟的优势。
正常成人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0%~7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短阵室上速占20%,而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则往巴提示有严重的心脏疾患。
观察病人出现心悸、气短、晕胶等不适时所描记的心电图是否正常,可以明确上述症状是否心脏疾患引起。
(4)心肌缺血及其规律对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可了解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昼夜发作规律,对更好地认识病情有很大帮助。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目前,动态心电图应用最多的仍是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
一、常人的动态心电图表现由于检查者在24h里有不同的生理活动,如运动、活动、饮食、睡眠等,因此病人的体位、自主神经的张力也不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会有较大的变异。
(一)心率成年人24小时平均窦性心率为60~80bpm,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白天最高心率的降低更明显。
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30bpm。
女性比男性高5 10bpm。
窦性心动过速在动态心电图上十分常见,年轻人运动时窦性心率可高于180bpm。
但是,在夜间,在睡眠中最低窦性心率可位于35 60bpm间,尤其是凌晨4 5时。
如果夜间最低心率低于35bpm,应考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窦房结功能低下。
常规心电图设定的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为60 100bpm,显然不适合动态心电图。
但是,窦性心率的动态心电图正常值尚缺乏。
(二)心律失常1.窦性心律节律在正常人,可以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停搏,与呼吸和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有关。
窦性停搏的时间一般为 1.2 2.0s,极少数情况下(如运动员)可出现>2.5s的停搏,如果出现在一般的成年人或老年人,应视为异常。
2.室上性心律失常正常人中,50% 70%可以监测到室上性心律失常,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孤立的无症状的室上性异位搏动见于64%的健康年轻人,发作的次数较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搏的次数和发生率均逐渐增加,90%的老年人有房性早搏,98%的室上性早搏的病人其早搏的次数低于100次。
早搏在新生儿和小儿更少见,年轻人短阵房速的出现率2%~5%,老年人更常见。
3.室性心律失常在大规模人群的研究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发生率为60%。
室性早搏的总数通常较少,96%的人在24h内室性早搏次数不到100次,但在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4h早搏的次数也增多,大于80岁的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100%有早搏。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篇一: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1.1 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是包括了窦性、房性、交接性、室性和起搏心搏。
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到12h及下午14h至21h的心室率;夜间最高心率指22h~次日6h的心室率。
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
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1.2 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的R-R间距,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的R-R间距,见于下列情况:①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④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⑤窦房阻滞;⑥房室阻滞;⑦双束支阻滞;⑧起搏器夺获失败;⑨窦性停搏;⑩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距:①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距<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②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 on T现象,有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1.3 窦性心律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目。
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1.4 房性心律失常1.4.1 房性期前收缩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个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二联律:窦性心搏与房性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二联律。
房性三联律:①1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②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
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四联律。
李中健:动态心电图分析新技术一、长程(24-168小时)记录心电情况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三天,3导联可记录七天。
可多天合并编辑分析,也可每天编辑分析。
二、心率变异性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即逐次心搏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
心率变异性是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状态、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方法,更是预测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指标。
在迷走神经活性增高或交感神经活性减低时,心率变异性增高,反之降低。
判断指标:1.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NN50、PNN50。
SDNN(24小时):>100ms (141±39)心率变异性正常;<100ms降低;<50ms显着降低。
2.频域指标:总功率、超低频功率、极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低频与高频比率。
三、窦性心率震荡:窦性心率震荡是窦房结对室性早搏的一种双向生理反应,指一次室性早搏发生后,窦性心率出现先加速后减速的短期波动现象。
正常人及低危患者可表现这一典型变化,而心肌梗死后的猝死高危患者中该变化减弱或消失。
诊断指标:震荡初始:TO<0正常,>0异常。
震荡斜率:TS>2.5ms/RR正常,<2.5ms/RR 异常。
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分为阻塞性、中枢性、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应用动态心电图初筛OSAHS:1.应用心电图推导的呼吸曲线: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
2.应用心率变异性指标对睡眠呼吸暂停进行定性初筛:HRV时域指标3项;频域指标5项;五、Q-T分析是动态心电图新增加内容,分为QT间期、QT离散度、QT变异度分析。
QT间期分析:是反应心室复极化异常的心电学指标。
QT间期延长标准:女性≥460ms,男性≥450ms;QT间期缩短标准:男性或女性≤390ms。
QT离散度分析:是标准12导联心电图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主要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可代表心室肌兴奋性恢复时间不一致的程度,或心室肌不应期差异的程度。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60000)一、技术参数:1、采用改良的Wilson导联系统应用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采集到的心电波形非常接近临床常规12导同步心电图2、*采用逐博标记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漏博,确保MAX-HR,MIN-HR,MAX-R-R,MIN-R-R及HRV的客观性3、*DEMIX技术,保重心律失常分析的准确率达到99%,并可轻易通过反混淆分析出多源性室早4、心律失常记忆分析方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智能联想功能)5、计算自动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省时省力,准确度高。
6、*具有30余种直方图。
可检验,补漏掉心博,再编辑。
在R-R间期直方图上检索心脏停博;在N-V间期直方图上检索R on T现象;在S-N间期直方图上确定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在N-N间期直方图上检索房早,搜索游走性节律;在V-N间期直方图上显示心率震荡;在N-S间期直方图上对机器已判别的房早进行再次确定;在N-N间期比直方图上查找漏掉的房早,能实现心律失常的搜索和编辑,能准确快速诊断心律失常7、可对心房起搏(A)、心室起搏(P)、心房心室起搏(D)、心室起搏融合波(PF)、心室起搏假性室性融合波(PVF)双腔起搏融合波(DF)、双腔起搏假性融合波(DVF)等波形进行详细分类,实现了AAI/AAIR、VVI/VVIR、DDD/DDDR 等起搏器的心电图分析.并配有独立的起博报告页.8、基线调整功能9、多窗口,多画面,大屏幕显示心电波形.每个窗口均可放大或缩小.模板编辑中模板数量不限,单个模板显示导联可调,显示增益可调,导联间距可调10、具有缩略图全程自动浏览功能,并可放大或缩小其增益,并可调整查看导联和自动浏览的快慢,并可在缩略图上直接进行编辑工作.11、*分析心律失常的种类达40余种12、HRV及Q-T离散度分析13、ST-T分析时,并可时时定标.对有疑义的部分还可选段重新分析.ST段三位一体显示心肌缺血总负荷趋势图14、发生VT时,应该统计VT的阵数,每阵VT的时长,VT的最高最低HR,及最高最低RR间期15、导联:真实全息同步12导联(十个极点)16、*存储方式:固化芯片存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60000)一、技术参数:1、采用改良的Wilson导联系统应用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采集到的心电波形非常接近临床常规12导同步心电图2、*采用逐博标记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漏博,确保MAX-HR,MIN-HR,MAX-R-R,MIN-R-R及HRV的客观性3、*DEMIX技术,保重心律失常分析的准确率达到99%,并可轻易通过反混淆分析出多源性室早4、心律失常记忆分析方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智能联想功能)5、计算自动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省时省力,准确度高。
6、*具有30余种直方图。
可检验,补漏掉心博,再编辑。
在R-R间期直方图上检索心脏停博;在N-V间期直方图上检索R on T现象;在 S-N间期直方图上确定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在N-N间期直方图上检索房早,搜索游走性节律;在V-N间期直方图上显示心率震荡;在N-S间期直方图上对机器已判别的房早进行再次确定;在N-N间期比直方图上查找漏掉的房早,能实现心律失常的搜索和编辑,能准确快速诊断心律失常7、可对心房起搏(A)、心室起搏(P)、心房心室起搏(D)、心室起搏融合波(PF)、心室起搏假性室性融合波(PVF)双腔起搏融合波(DF)、双腔起搏假性融合波(DVF)等波形进行详细分类,实现了AAI/AAIR、VVI/VVIR、DDD/DDDR 等起搏器的心电图分析.并配有独立的起博报告页.8、基线调整功能9、多窗口,多画面,大屏幕显示心电波形.每个窗口均可放大或缩小.模板编辑中模板数量不限,单个模板显示导联可调,显示增益可调,导联间距可调10、具有缩略图全程自动浏览功能,并可放大或缩小其增益,并可调整查看导联和自动浏览的快慢,并可在缩略图上直接进行编辑工作.11、*分析心律失常的种类达40余种12、HRV及Q-T离散度分析13、ST-T分析时,并可时时定标.对有疑义的部分还可选段重新分析.ST段三位一体显示心肌缺血总负荷趋势图14、发生VT时,应该统计VT的阵数,每阵VT的时长,VT的最高最低HR,及最高最低RR间期15、导联:真实全息同步12导联(十个极点)16、*存储方式:固化芯片存储。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检查方式,它可以通过记录人体
静息状态下的心电信号,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率不齐、心脏肥厚、缺血等问题。
通过检查结果的指标,医生可以快速评估患者
的心脏健康状况,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动态心电图检查后,一份报告往往是最终结果的呈现形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解读动态心电图报告。
1. 基本信息
先看报告的基本信息部分,这部分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检查日期等基本信息,如果您的检查过程中出现了不适,
请及时联系医生并告知这些信息。
2. 检查结果
接下来看报告的检查结果部分,这部分主要包括各种心电图波
形等信号的评估。
此部分应该包括:心率、QRS波、ST段、T波、P波等等,这些指标都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3. 分析及结论
最后是分析及结论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医生对检查结果的简要
描述和评估,同时会给出一份详细的医嘱建议,以及治疗方案等。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解读需要对心电图的知识掌握熟练,同时也
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其他医学信息。
只有这样,医生才能
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给出有效的诊治方案,将疾病
防范于未然。
总之,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动态心电图检查是非常重
要的。
当您理解心电图的各种指标含义后,您就能够快速看懂动
态心电图检查报告,优化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达到更好的预防
和治疗的效果。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1 心率与心律失常报告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是包括了窦性、房性、交接性、室性和起搏心搏。
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到12h及下午14h至21h的心室率;夜间最高心率指22h~次日6h的心室率。
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
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的R-R间距,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的R-R间距,见于下列情况:①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④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⑤窦房阻滞;⑥房室阻滞;⑦双束支阻滞;⑧起搏器夺获失败;⑨窦性停搏;⑩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距:①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距<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②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 on T现象,有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窦性心律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目。
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房性心律失常1.4.1 房性期前收缩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个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二联律:窦性心搏与房性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二联律。
房性三联律:①1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②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
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四联律。
房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
正常动态心电图(AECG)常用值采集记录AECG的心电活动的节律、频率、心律失常、ST段及T波改变的检测分析及诊断评价基本上是参照和依据常规心电图的检测分析及诊断评价标准进行的,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正常AECG由于受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体位及情绪、活动、饮食、睡眠等都可能对心脏的电活动产生影响,很难确定AECG的正常值。
只能以国内外一些以某一特定年龄组健康人群的AECG研究提供的资料作为动态心电图的正常参考值。
一、心律与心率1、正常人均为窦性心律正常范围55~95bpm。
2、24h总心搏数随年龄不同其波动范围较大。
中青年人为85000~130000次;老年人为80000~85000次;儿童为120000~140000次。
3、平均心率平均心率>50bpm。
成年人24h平均心率59~80bpm,女性略高于男性5~10bpm。
4、最快心率(HR Max) HR Max多发生在白天,一般中青年可达180bpm,很少超过190bpm;老年人不超过130bpm;新生儿可达250bpm;10~13岁可达200bpm。
5、最慢心率(HR Min) HR Min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尤以凌晨3h~5h之间,正常成年人为一般不低于40bpm;新生儿94~13±bpm;13~16岁为40~70bpm;老年人同青年人。
二、心律失常正常人的AECG可见多种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律不齐青年人较为多见,老年人较为少见。
2、窦性心动过缓心搏总数<80000次/24h。
●在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中多见,但窦性频率不低于40bpm;●窦性心动过缓<40bpm,持续1.0min以上可诊断为窦房结功能不良。
3、窦性停搏●在各年龄组正常人的AECG均可见到偶发的窦性停搏,多发生于睡眠中,停搏时间1.5~2.0s;●一般的成年人或老年人出现>2.0s的窦性停搏多为异常,应进一步观察。
●全心停搏 >2.7s窦性、房性、交界性与室性停搏同时并存称为全心停搏。
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
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读
1、窦性节律:正常人几乎总是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时,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于午休及夜间睡眠时,窦性心律不齐可出现于各个时间。
2、心律:成年人24h全部心搏数多在80000--140000个。
夜间睡眠时,最低心率可慢至40bpm,偶有小于40bpm多因迷走神经增高所致。
青年人剧烈运动心率可达180bpm以上。
老年人运动时心率一般不超过160bpm。
为此,以安静时心率在60--100bpm之间作为动态心电图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3、早搏:24小时房性早搏小于100次。
室性早搏数目小于800次。
多为单形室性早搏,少数有偶发多源室性早搏,室性QRS波群时间≤0.14S,无RonT现象。
4、房性心动过速:正常人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了10 --20 左右,多由3--7个房性QRS波群构成,心率100--250bmp,24h不超过3阵。
5、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0.25 --2 。
为短暂偶发,能自行终止。
见于特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6、房室传导阻滞:正常人偶有一度及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于睡眠时,多为一过性。
7、逸搏与逸搏心律:逸搏出现于窦性心动过缓,早搏的代偿间歇后,常见的逸搏有房性及交界性。
逸搏连续出现3次,形成短暂逸搏心律,可与窦性心律形成不完全干扰房室脱节。
8、ST--T变化;剧烈运动ST段轻度上斜型下降≥0.75mv。
不同状态下记录到的T波可直立低平,一般不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
9、Q--T间期;Q--T间期变动在0.40±0.04S之间。
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心率慢时Q--T间期相应延长,一般不超过48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