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78.63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

诊断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小学数学共开设了3节课,涉及到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3个年级,执教的3位老师中有2位教龄在10年以上,其中一位教师是备课组长,区首届教学能手。另外一位教龄5年。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型类别、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

本次所开设的3节课均为新授课,一节是计算教学新授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节是几何知识新授课《圆周长》,另一节是几何知识概念课《角的大小》。

本次开设的3节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入部分——揭示课题——展开研究——巩固应用。

(二)课堂提问分析(包括提问技巧水平和提问行为)

表1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表2 教师提问行为分析表(一)

表3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

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3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56个,占问题总数的%,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2)创造性问题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三堂课中,创造性问题所占问题总数的比例分别是%、%、%,说明教师已经在重视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造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会非常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课堂教师听答行为分析

教师听答行为情况分析表

结论:教师能注意听答,尊重学生,但缺乏鼓励性倾听和反射,未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四)课堂练习分析

三节课练习时间均在5分钟至7分钟之间,练习题总数多的有22题(因为是计算课),少的有5题。从练习题的类型看,集中在序列记忆,理解推理和综合应用方面。

结论1:概念课的教学,教师从重视知识的结论(如公式,定理等)逐步转化为重视让学生获得结论形成的过程。

从两堂概念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能为课堂教学创设合作操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

创造、再发现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合作操作、探究交流的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如《圆周长》一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的合作与实践,得出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又如《角的大小》一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摆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

结论2:计算教学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所生活的家庭、文化环境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数学现实,因此他们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时,每个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从计算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如53-19一题,学生想出了7种口算的方法,从而学生的发散思维力得到了训练。

(五)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分析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情况分析表

从上表看,师生问答占总课时的50%以上,用于小组合作和学生自学的时间年级之间存在差异。

(六)课堂情景分析

1、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长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听说西方的孩子如出现“43+57=99”这类错误,教师的评价是“很好,与正确答案很接近。”教师的这种宽容、激励,有利于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个性健康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心理背景下的。从三节课来分析,教师注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具体教学行为表现为(1)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教师满怀热情地给予赞赏和激励。如二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课,学生在老师的赞赏和激励下,表现得自信且思维活跃,一道题想出了7种算法。(2)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启发和诱导。如《圆周长一课》学生创造性地想出用滚动法、绕绳法可以测圆周长后,教师进一步设疑:“那电风扇叶片旋转的轨迹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怎么测”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适时启发学生,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研究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必要性。研究从哪里入手呢学生又有困惑,教师点拔“你猜猜看圆周长与哪个量有关,有怎样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三堂课,三名执教老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把课本中地例题、讲解和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概念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不但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学中,教师舍得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交流的机会,多一点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重视课后小结,逐步提高课堂小结质量。

从三堂课的小结情况看,三位老师都注意了课的小结,但从小结的深度看,似乎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小结。课堂小结一般可分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知识内容的小结;二是对知识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作简要的小结。三位老师对知识内容的小结比较多,也比较注意,但对学习过程的小结较欠缺,我们应该在这一点上转变观念。对学习过程的小结,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一个简要的回顾,理清思维的过程。我们是怎么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是通过哪些方法、手段、步骤来研究的,这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思考和学习,更为重要。从元认知的角度看,学习过程的小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自我回顾、检验、调整、评价与监控,可以更好地促进以后的学习。

三、反思与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