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公开课第二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木兰诗》教案(2课时)展开全文8 木兰诗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多角度、立体地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
3.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迪士尼公司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片段。
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不过,她现在不仅于国内人尽皆知,于国外也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
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离真实的花木兰仍然有着距离,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
如果大家想认识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那么就和我走进今天的课文,感受北朝民歌中给我们留下的花木兰形象。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品,了解人物让学生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代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事迹及历代修祠情况。
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
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目标导学二:诵读诗歌,疏通文意1.诵读诗歌。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疏通文意。
(1)字音字形赏赐(cì)云鬓(bìn)军帖(tiě)可汗(hán)辔头(pèi)燕山(yān) 金柝(tuò) 机杼(zhù) 鞍鞯(jiān) 溅溅(jiān)(2)积累文言词语①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②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木兰诗》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木兰品质,感受人物的传奇魅力。
2.感知诗歌的语言魅力,体会北朝民歌的独特风格和情味。
3.理解诗歌详略得当的构思匠心。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木兰品质,感受人物的传奇魅力。
2.感知诗歌的语言魅力,体会北朝民歌的独特风格和情味。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详略得当的构思匠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朝著名学者沈德潜曾这样评价《木兰诗》: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
(摘自沈德潜的《古诗源》)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首诗以及它叙写的事情堪称神奇,在格调低下的作品中读到它,就如同听到了凤凰的鸣叫,看到了吉瑞的祥云,不觉让人称快至极。
提问:沈德潜说《木兰诗》事奇,你觉得诗歌所叙事情都有哪些奇特之处?明确:奇事一: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古代女子都是在家相夫教子,与战争无缘。
然而,这首诗中木兰却女扮男装,成了战争的主角。
此事堪称新奇!奇事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争是异常残酷的,许多将军、战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最后都战死沙场了,木兰却能胜利归来。
此事堪称惊奇!奇事三: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是女子,女扮男装上战场已是新奇,可女子在战场上偏不输男儿郎,屡建奇功,超越了许多男子。
此事堪称稀奇!奇事四: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女扮男装,瞒着众人走上战场,而且一瞒就是多年,她瞒过了天子,瞒过了朝夕相处的同伴。
此事堪称神奇!过渡:这些奇事都与这名传奇女子花木兰有关。
那么,除了事奇、语奇,沈德潜还少说了一个“奇”,就是“人奇”。
今天,我们就来反复涵泳这首诗歌,品析本诗的“奇”。
设计意图:问题引入,联系学生的阅读认知,为接下来的问题探究做准备。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品奇人:奔赴战场的木兰英姿飒爽,对镜贴花黄的木兰柔美娇俏,就是这样一个刚柔并济的少女,身上兼具英雄气和女儿情。
请你找出体现木兰这两方面的诗句并进行评说。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hàn)大点兵B.朔.(sù)气传金柝C.策勋十二转.(zhuǎn)D.著.(zhù)我旧时裳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买) 关山度.若飞(越过)B.问女何所忆.(思念) 旦.辞爷娘去(早晨)C.万里赴戎机..(战事) 愿驰.千里足(奔驰)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出郭.相扶将B.军书十二..卷C.问女何所思.D.赏赐百千强.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能力提升全练5.阅读《木兰诗》,完成(1)—(2)题。
(4分)(1)【学科素养·审美创造】(2023河南平顶山郏县期中,1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四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请简要赏析。
(2分)(Y7202003)答:(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2023江苏镇江句容华阳月考,15,★★☆)木兰战功赫赫,却执意辞官还乡。
这样写对塑造木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Y7202001)答:6.【新考法·对比阅读】(2023福建龙岩永定期中改编,10—13)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4)题。
(15分)[甲]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这首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节课的学习重在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形象,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2)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教学流程一、导入语: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重点研读:(教师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之后以提问式展开课堂教学。
)[提问]: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明确]: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提问]:首段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何作用?[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提问]:文中哪句话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明确]:“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提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明确]:深明大义,忠孝皆备,勇敢果断。
[提问]:在出征前木兰做了哪些准备?[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这里作者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渲染了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木兰踏上了征途。
[提问]:是如何展现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的?[明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把握《木兰诗》,理清脉络,分析木兰的形象,体会文中详略处理的高妙。
2.学习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1.把握木兰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互文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进入新课。
一、朗读指导: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全文,将文章叙述的故事分为了几个小部分,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记忆来回答这篇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尽量简练的复述一下文章的这一部分?如果让你来朗读这一段,你要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代父从军(开端:平缓—答问:深沉—“愿为”:坚定)征战沙场(准备:快速连贯—旅途:思亲,抒情—悲壮)建功受封(赏:大气;愿:深情向往)辞官还家(欢快热烈—惊奇—调皮聪慧)二、人物形象:通过几位同学声情并茂的讲解和朗读,我们对木兰的形象又增添了几分熟悉。
下面,让我们将目光重新汇聚到课本,再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试着总结一下木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文中语句能够印证你的看法?“赴戎机”“度若飞”“百战死”“十年归”——英勇无畏“十二转”“百千强”“问所欲”“还故乡”——不贪名利“皆惊忙”“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智慧谨慎“当户织”“女叹息”——勤劳“市鞍马”“替爷征”——孝顺“辞爷娘”“唤女声”——恋家“理云鬓”“贴花黄”——欣喜,爱美下面请同学来说一下,在木兰的这些性格特质中,你最欣赏哪一点?你的身上是不是也有这种特质?(学生自由作答)三、写法分析: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果让你是作者的话,你会选择怎么样的方式来突出你所喜欢的木兰身上的特质呢?(把能突出她这一特质的段落来详细写,其他的段落简略写)让我们回到文章,看一看作者要突出的是木兰的哪些特质,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你认为作者这样对文章详略处理有怎样的好处呢?(详略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得胜利,而是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
七年级语文上册6.24《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24、《木兰诗》第二课时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品读探究1)、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答: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从全文看,写木兰停机叹息写出了什么?答:木兰停机叹息,引出母女的对话,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3)、第3自然段写“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答:运用排比手法,表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
4)、第3自然段写“旦辞……暮宿……不闻……但闻—…辞……暮至……不闻……但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答:运用对偶,反复咏叹,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精针密线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起的特殊矛盾。
5)、作者如何写出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答:(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运用夸张,描写木兰的雄姿:她身着戎装,跨着战马,随军出征,穿过一道道关,飞越一座座山,千里迢迢向前线进发。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农。
”运用对偶,描写边塞军营荒寂寒的夜景。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运用对偶、互文。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6)、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7)、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⑴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与句式、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与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与才能。
⑷ 背诵全诗。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引导学生清楚、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估计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4、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
二、研讨赏析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讲讲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⑴ 故事的传奇美: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与解甲还乡的故事、木兰在特别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与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木兰诗》教案(5篇)《木兰诗》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悟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布满传奇颜色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方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具体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悟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争辩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参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由于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木兰诗》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的家国情怀,单元的语文素养是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把握作品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继续学习做批注。
《木兰诗》描绘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立功勋、回家团聚的传奇故事。
通过本文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精读文本读方法、调动体验和想象,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文本。
学情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篇幅较长但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质朴自然,学生乐于背诵。
对于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双重形象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本诗与学生之前所学诗歌相比,篇幅较长,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融入相应活动,在具体任务中分析人物形象,获得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读语言,体会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涵泳诗歌,圈点批注,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3.结合材料,体会木兰的家国情怀及乐府诗歌反映的社会现状。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品读语言,体会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涵泳诗歌,圈点批注,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3.结合材料,体会木兰的家国情怀及乐府诗歌反映的社会现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奇人",历来为文人们津津乐道。
大诗人杜牧称赞: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李商隐写到: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乾隆皇帝也曾称赞她“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
那么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走进她的精彩传奇人生。
任务一:诵读诗文,品味音韵1.北朝民歌,由劳动人民创作,以口头的形式相传,诗歌中那些语言更加有助于代代传唱呢?小组合作,每组派1-2名同学发言。
明确:本诗句式整齐中有变,长句与短句错落。
第9课木兰诗(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的形象特点。
2.掌握本文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的形象特点。
2.掌握本文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
2.掌握本文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
3.掌握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新知探究一、复习旧知【活动内容】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句子,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句的理解情况。
二、整体感知【活动内容】本诗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边读边做标记,为划分层次做准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诗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三、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你认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2.既然本诗将木兰刻画成一位大英雄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她“当户织”的生活琐事?为什么还要写她从军路上“不闻爷娘唤女声”的思亲之情?为什么还要写她“对镜帖花黄”的女儿情态?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学生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这些诗句反映了木兰的什么特点,然后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活动内容】3.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哪些内容叙述得详细?哪些内容叙述得简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速读全诗,边读边做标记,区分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进而感悟本诗的主题思想。
四、合作探究【活动内容】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找出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分析,然后补充讲解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重点学习互文这一修辞手法。
木兰诗
章、节课时第 2 课时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重点
难点
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教师复备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教师对于重点字词释义当堂点名检测。
(闻、惟、忆、愿、市、旦、暮、度、朔、策、强、欲、不用、愿、郭、着、
贴、火、皆、走、安)
3、重点片断抽背。
三、体验反思
1、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小组交流,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木兰诗》教案(第二课时)良镇中学邱美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赏析木兰形象,品位语言。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巾帼英雄的风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感受木兰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运用排比、互文、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木兰诗》,在上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篇文章,大致了解的故事情节,也布置大家回去背诵这首诗歌,现在大家集体来背诵一下(生齐背)。
二、分析人物形象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美国迪斯尼公司也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木兰故事可谓是流芳百世,流传海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1、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的那些语句可以看出?例如:(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名利,甘愿过普通生活(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2、小结木兰形象: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
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
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
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
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
木兰诗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体会本文中互文、复沓、顶真、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准确翻译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互文、复沓、顶真、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法和学法:朗读法鉴赏法复述法教学设想: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我打算主要从修辞方法上讲解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
正字正音,加强基础训练。
二,整理课文中的修辞句,进一步明确其特点和作用,加深对乐府民歌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这一特点的认识。
1,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相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炼。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语义特征:互补。
例句中“将军”百战死,其实也包含了有的壮士在沙场牺牲;下句则包含了有的将军战胜归来。
翻译时前后句互相补充。
即把属于一个句子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
说的是十年的征战,经历了数百次战斗,有的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有的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
缩句: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有的转战多年凯旋归来。
2,此类“互文”甚多,你能在文中找出几句呢?(1)东市买骏马……”四句意思是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
• (1)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的写作特点3、体会本文语言特色: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 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 样。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温故知新:拼音、重点字词的解释.• (2)愿为市鞍马•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 )出郭相扶将•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雄兔脚扑朔•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三、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给每一自然段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
四、小组交流,认识木兰形象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以“我从文中_____读出木兰是一个_____ 的人”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1)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2)“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 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几句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在男 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深明大义,忠孝皆备, 勇敢果断。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几句展现了木兰从军征途遥远,行军神速,木兰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战场,又 很深切的思念亲人。
既写出了木兰的儿女深情,又展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句说明了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的战争。
展现了她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反映了她不慕名利、淳厚 质朴的优秀品质(6)回到家中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特色: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温故知新:拼音、重点字词的解释
•(1)木兰当.户织
•(2)愿为市鞍马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 )出郭相扶将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雄兔脚扑朔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给每一自然段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
四、小组交流,认识木兰形象
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以“我从文中_____读出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1)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2)“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几句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深明大义,忠孝皆备,勇敢果断。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这几句展现了木兰从军征途遥远,行军神速,木兰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战场,又很深切的思念亲人。
既写出了木兰的儿女深情,又展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句说明了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战争。
展现了她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反映了她不慕名利、淳厚质朴的优秀品质
(6)回到家中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这反映了她当时回家后的喜悦心情,恢复女装的激动心情,这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7、文章最后以兔为喻,歌颂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几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
五、合作探究:
本文在详略上是怎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①突出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
②略写战争残酷、详写回乡团聚,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语言特点:修辞手法
这首《木兰诗》能够流传至今,除了塑造了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之外,还在于它精美的语言,请思考: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
整意思。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
首尾连续两次都用上,使相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称联珠、蝉联、连环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抢答:指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七、《木兰诗》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7张幻灯片)
豫剧《花木兰》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文学上《花木兰》:《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工笔绘画《花木兰》
民间连环画《木兰诗》
书法上《花木兰》
英语版的《木兰诗》
八、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木兰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她那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们。
每一年,中央电视台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现在,“感动中国”栏目组要为古代的女英雄木兰颁“巾帼英雄奖”,
假如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
陈家顺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2、有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联系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还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吗?
九.教师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十、布置作业:背诵《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