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50.87 KB
- 文档页数:15
必修上册第16课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目录: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苏轼文集》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
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②【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③【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④【举酒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
属,劝请。
⑤【明月之诗】和下文的“窈窕之章”分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
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
⑥【少焉】一会儿。
⑦【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⑧【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⑨【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漂去。
纵,放任。
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
⑩【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的江面。
茫然,旷远的样子。
⑪【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冯,同“凭”,乘。
虚,太空。
御,驾。
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羽化,指飞升成仙。
⑬【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⑭【桂掉兮兰桨】桂木做的掉,木兰做的桨。
⑮【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⑯【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得很远。
渺渺,悠远的样子。
⑰【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⑱【客】指与苏轼同游的人。
⑲【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⑳【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倚,循、依。
㉑【和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5)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浩渺的江面上。
(6)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歌词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与客人的高雅的情调。
(8)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并且不甘于沉沦的情怀。
(9)文中,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美人”之喻含蓄地表达自己被远贬天涯、志不得伸的幽思与苦闷之情。
(10)文中用比喻正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6课赤壁赋 *登泰山记课后培优分级练基础过关+拓展培优+高考点兵基础过关一、基础过关(3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纵一苇之所如C.须臾成五采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答案】B【解析】A项,“冯”同“凭”;C项,“采”同“彩”;D项,“圜”同“圆”。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酒属客(劝请)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B.倚歌而和之(和谐)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去,到)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白色)D.相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弥漫)【答案】A【解析】B项,和:同声相应,唱和;C项,适:享有;D项,相:互相。
高中文言文《赤壁赋》《登泰山记》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B.⎩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
⎪⎨⎪⎧ 知不可乎骤得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
相与枕藉乎舟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答案 A
解析 B 项“冯”同“凭”,“缪”同“缭”。
C 项“圜”同“圆”。
D 项“采”同“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凌万顷之茫然..
B .望美人..
兮天一方 C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 .石苍黑色,多平方..
,少圜 答案 C
解析 C 项古今义均表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A 项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B 项古义:所思慕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D 项古义:平的和方形的。
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
赤壁赋登泰山记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阳谷皆入汶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道皆砌石为磴C.多平方,少圜方其破荆州D.举匏樽以相属中谷绕泰安城下【解析】A项,冯,同“凭”,乘;B项,缪,同“缭”,盘绕、围绕;C项,圜,同“圆”;D项,无通假字。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B.崖限当.道者当:挡住越长城之限.限:界限C.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后,最终白露横.江横:笼罩D.哀.吾生之须臾哀:悲哀正襟危.坐危:端正【解析】D项,“哀”,应为“哀叹”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A.徘徊....于斗牛之间B.挟飞仙以遨游C.凌万顷之茫然..泰安..D.至于【解析】B项,“遨游”古今义都为“远游、漫游”。
A项,“徘徊”,古义为“明月停留”;今义为“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C项,“茫然”,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D项,“至于”,古义为“到、到达”;今义为“表示另提一事”。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顺流而东.也A.侣.鱼虾而友麋B.舞.幽壑之潜蛟C.道.少半D.击空明..兮溯流光【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5.下列对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句)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省略句)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解析】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向下)B.举匏樽以相属(用葫芦做成的酒器)C.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D.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1.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下,名词作动词,攻下。
句意: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古代一种文体,用韵严谨,句式整齐,内容上侧重写景状物以抒情或说理。
B.壬戌,前面的“壬”是天干,后面的“戌”是地支,天干一共十个,地支十二个。
C.美人,本指容貌姣好的女子,古诗文多代指自己倾慕、怀念的人,本文指君王。
D.孟德,是曹操的字,孟仲叔季指兄弟长幼顺序,“孟”排行最长,“季”为最幼。
2.A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用韵严谨,句式整齐”,赋的押韵、句式较为自由。
故选A。
3.下列对第③段选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传统手法,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寄蜉蝣于天地”体现了作者善用比喻手法,将人生短暂的感叹表达得具体可感。
C.第③段实质是苏轼苦闷心绪的流露,但纵观全文,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一世之雄”的豪情。
3.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文章内容及手法的能力。
D.“意在抒发‘一世之雄’的豪情”错误。
这些描写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端正C.举匏樽以相属举:举起、端起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4.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
B.正:整理。
句意: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
2《登泰山记》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
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B.其阴,济水东流C.道皆砌石为磴D.明烛天南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_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___ 侣鱼虾而友麋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___越长城之限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侣鱼虾而友麋鹿B.吾从而师之C.明烛天南D.不耻相师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绛皓驳色,而皆若偻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___ 西望夏口B.举酒属客___ 举匏樽以相属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D.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8.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劝学___ 劝:鼓励②驽马十驾___驾:驾车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④圣人无常师___ 常:平常、普通⑤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空阔明亮⑥酾酒临江___酾酒:斟酒⑦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将:表假设⑧洗盏更酌___更:再⑨而皆若偻偻:佝偻⑩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罅:罅隙A.①②④⑦B.①⑥⑧⑩C.①④⑥⑩D.①⑤⑥⑨二、小阅读-课外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高一上册第十六课《赤壁赋》《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赤壁赋》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教材,精心整理了三个方面的习题----赏析辨析类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题、理解赏析类简答题,后附有答案。
【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山川相缪liáoB.徘徊hái 枕藉jiè幽壑hè冯虚御风pínɡC.嫠妇lí桂棹n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横槊赋诗shuò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遨游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C )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9.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D )A.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C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必修上册第16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高考阅读训练】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假字,通“凭”,乘②山川相缪.:通假字,通“缭”,环绕③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假字,通“嘱”,劝人饮酒④杯盘狼籍.:通假字,通“藉”,狼藉⑤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今异义词,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⑥白露..横江:古今异义词,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⑦凌万顷之茫然..:古今异义词,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⑧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今异义词,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人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古今异义词,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⑪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唱歌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⑬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⑭顺流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⑮侣.鱼虾而友.糜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⑯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⑰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⑱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⑲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⑳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得像……2、一词多义①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副词,像③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指月缺④白白.露横江:白色的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⑤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⑥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⑦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⑧歌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3、判断文言句式①何为其然也:疑问句,“何”与“也”表疑问语气②而今安在哉:疑问句,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疑问句,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⑤ (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句,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句,⑦ (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句,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⑨凌万顷之茫然:倒装句,定语后置⑩渺渺兮予怀:倒装句,主语后置⑪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倒装句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被动句二、重点句子翻译: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课时作业16赤壁赋登泰山记赤壁赋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苏子愀然..愀然:忧伤的样子B.寄蜉蝣..于天地蜉蝣:空中浮动的蝣虫C.挟.飞仙以遨游挟:挟持D.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解析:A项,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项,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C项,挟:偕同。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东望武昌,山川相缪.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A.①②是通假字,③④不是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D.①②③④均是通假字解析:属—嘱,冯—凭,缪—缭,籍—藉。
3.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B)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B.杯盘狼籍如怨如慕C .凌万顷之茫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 .驾一叶之扁舟 白露横江解析:A 项中“斗牛”古义是星宿名,“虽”古义为即使;C 项中“茫然”的古义是旷远的样子,“知”古义为了解;D 项中“白露”古义是白茫茫的水汽。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 .纵.一苇之所如(往) 倚.歌而和之(循,依) B .白露横.江(笼罩) 举酒属.客(同“嘱”,劝请) C .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D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目遇之而成色.(美景) 解析:“纵”意为“放任”。
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 吾与子之所共适.始适.还家门 B.⎩⎪⎨⎪⎧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举匏樽以相属.C.⎩⎪⎨⎪⎧ 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B 项,“属”同“嘱”,劝人饮酒。
A 项,两个“适”第一个是“享有”之意,第二个指“女子出嫁”。
C项,两个“歌”分别为“歌唱”“歌曲”。
第05练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表达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徘徊”“须臾”“羡”。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到达了本质的飞跃:“_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藉”“盈”“蝣”“沧”。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测试题带答案带答案题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 卷B 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
一、A 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 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教材古文目录: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第16课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荀子A 卷:夯实基础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⑭【知】同“智”,见识。
⑮【跂】踮起脚后跟。
⑯【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⑰【疾】劲疾。
⑱【彰】清楚。
⑲【假】借助。
⑳【舆马】车马。
这里指车子。
㉑【利足】善于奔走。
㉒【致】到达。
㉓【能水】善于游水。
指游泳。
㉔【绝】横渡。
㉕【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同“性”,天性。
㉖【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㉗【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㉘【神明】非凡的智慧。
㉙【圣心】圣人的关怀。
㉚【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cí) 汶水(wèn) 姚鼐(nài) 循规蹈矩(xún)B.济水(jǐ) 石罅(xià) 石磴(dènɡ) 雕栏玉砌(qiè)C.南麓(lù) 徂徕(lán) 樗蒱(chū) 绛皓驳色(hào)D.偏僻(pì) 佝偻(lǚ) 少圜(yuán) 皇帝行宫(xí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居住)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稍:逐渐)C.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限:限制)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失:磨灭或缺失)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半山居雾若带然B.多平方,少圜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须臾成五采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D.下有红光动摇承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下有红光动摇承之B.①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①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②而半山居雾若带然D.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②陈涉者,阳城人也7.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A.崖限当道者B.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徘徊于斗牛之间8.根据情景,在空缺处补写出课文名句。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 , ____ "。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十六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教考融合练习一、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及苏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________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_______的浪漫主义者。
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在民族的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象竟是那么的遥远——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近土地的,就________了。
苏轼当是其中的一位。
虽然我们很难想象那双手拿惯了纸笔的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我们也确实可以从诗作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
《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诗人正准备薅除杂草。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诗人正释耒长叹,由衷感慨耕作之不易。
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_________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
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
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随波逐流无可救药微乎其微蒙受B.自由游弋无可救药凤毛麟角遭受C.随波逐流彻头彻尾凤毛麟角遭受D.自由游弋无可救药微乎其微蒙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我们很难想象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作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
B.虽然我们很难想象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作中看到他很投入地进行了生产劳动。
C.我们不但很难想象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我们也确实可以从诗作中看到他很投入地进行了生产劳动。
必修上册第16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苏轼文集》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
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②【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③【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④【举酒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
属,劝请。
⑤【明月之诗】和下文的“窈窕之章”分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
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
⑥【少焉】一会儿。
⑦【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⑧【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⑨【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漂去。
纵,放任。
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
⑩【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的江面。
茫然,旷远的样子。
⑪【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冯,同“凭”,乘。
虚,太空。
御,驾。
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羽化,指飞升成仙。
⑬【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⑭【桂掉兮兰桨】桂木做的掉,木兰做的桨。
⑮【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⑯【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得很远。
渺渺,悠远的样子。
⑰【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⑱【客】指与苏轼同游的人。
⑲【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第七单元16 赤壁赋/登泰山记(基础练)【基础知识·达标练习】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顺流而东.也B.舞.幽壑之潜蛟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歌.窈窕之章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D.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知不可乎骤.得骤:多次自京师乘.风雪乘: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居住C.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稍.见云中白若标樗蒲数十立者稍:稍微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照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糜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越长城之.限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兮天一方..B.望美人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泰安..成五采D.越长城之限,至于6.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客有吹洞箫者④何为其然也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⑥余所不至也⑦余始循以入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A.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B.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C.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D.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7.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赤壁赋》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得分:______分一、基础素养巩固(27分)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 解析 “冯”同“凭”。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解析 A 项,古义为“旷远的样子”;B 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D 项,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我歌.月徘徊倚歌.而和之 B.⎩⎨⎧吾尝跂而望.矣七月既望. C.⎩⎨⎧日初出大如.车盖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举酒属.客 解析 C 项,均为好像;A 项,分别为唱歌/歌曲的韵律;B 项,分别为往远处看/农历每月十五;D 项,分别为类、辈/劝请。
答案 C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③水为之,而寒于.水 ④劳力者制于.人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 ①④介词,表被动;②介词,在;③介词,比。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A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何陋之有?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D项,属于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D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解析C项,另外二苏是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
答案 C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二、能力素养提升(43分)(一)课内阅读(15分)阅读课文1~4段,完成9~12题。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
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
解析D项,悲风:悲凉的秋风。
答案 D10.对文段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初一。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
解析B项,“既望”是农历十六。
答案 B1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
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在第四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解析这篇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文中的“客人”和作者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故而D项“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错误。
答案 D1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分)(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答案(1)我(或苏轼)不禁容色改变,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2)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地方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二)课外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解析“今者薄暮”表时间,故此选A或C。
“状如”不能断开,选A。
答案 A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
本文是其中之一。
B.望:农历每月十五。
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
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
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解析B项,《前赤壁赋》是“既望”(农历十六日)。
答案 B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他悲伤的心情。
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了作者无限伤感的心绪。
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
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了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
解析“流露出了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误。
答案 D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5分)(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5分)答案(1)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我回家和妻子商量。
妻子说: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
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
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拉长声音嘹亮地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
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三)语言表达(9分)17.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4分)解析一要紧扣名句,特别是“白”“横”“江”“接”“天”等词;二要把场景描绘成一幅画面。
答案白茫茫的水汽像轻纱一样笼罩在江面上,月光映照着宽阔的江面,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