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基本问题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综述

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涉及到国际法的性质问题、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国际法的渊源问题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等等。

一、国际法的性质

国际法的性质问题首先涉及到国际法是否是法律?由此出现了“国际法否定论”、“国际法弱法论”、“国际法无用论”等。

“国际法否定论”的早期代表是17世纪德国法学家普芬道夫,他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唯一的根据,在这个自然国际法之外,并不存在具有真实法律效力的国际意志法或实在法,“此外别无通行之公法,唯有性法,可令万国钦佩”(【美】惠顿. 【美】丁韪良译.万国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世纪,奥斯汀主张,“法是无限主权者的命令。”(J.Austine,The Province of Jurisprudence determined , London:Weidenfeld&Nichoson,1954,p.184.)

“国际法弱法论”。进入现代国际法时期,特别是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之后,国际法的效用不再完全取决于国家实力的强弱。“国际法否定论”在国际法学界逐渐退出市场。奥本海认为,“必须承认,目前可供强制执行国际法的方法不足——特别包括在司法解决争端方面,没有真正的强制性安排——使国际法与国内法及其可供强制执行的方法相比较,在这方面,肯定是两者之中较弱的一个。”(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

译.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7.)

“国际法无用论”。无论是“否定论”或是“弱法论”,都可能衍生出国际法无用的结论。“国际法虚无主义”认为,现实国际社会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分权的无政府状态,不但没有统一的立法机关,也没有任何具有强制力的司法和执行机关。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法不仅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且软弱无力、毫无用处。(刘志云.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的三次联结及其影响.法律科学.2006(2).)

国际法作为法律的一个部门,与国内法不同,有它的特殊性。王铁崖认为,国际法的特殊性在于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在国际上,不存在有组织的超越国家之上的强制机关,而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靠国际本身或通过国家的行动。另一方面,国际法作为法律与国际礼让有区别。(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问题,解决的是国际法为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国际法上有各种不同的理论。

自然法学派以维多利亚、苏亚利兹和德国的普芬道夫为代表。该学派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在于自然法,如人类良知、人类理性、人类法律意识等。这种观点脱离了国际社会现实,把国际法抽象化了。实在法学派以宾刻舒克和英国学者霍尔为代表,实在法学派否定从自然抽象出来的概念作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认为现实的国家同意或共

同意志是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格老秀斯学派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自然法和国家同意,这个学派承认协定是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之一,是应该肯定的,但是认为人类理性也是国际法的效力根据,结果还不能正确说明国际法的效力根据问题。新自然法学派又分为社会连带法学派和规范法学派。社会连带法学派的代表人是狄骥,主张一切法律的根据在于社会连带这一社会事实,规范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凯尔逊,菲德罗斯。他们认为所有的法律规则均属于同一体系,且有等级之分。每一级规则的效力都源于上一级规则,国际法位于法律体系的最上级,其效力来源于“最高规范”或“原始规范”,即约定必守。“最高规范”或“原始规范”的效力来源于人类的“正义感”或“法律良知”。(王献枢.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修订第二版),2002:7.)新实在法学派之中的一种学说——权力政治学说,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法律根据是各国权利的均衡,代表人物有摩根索、施瓦曾伯格等。政策定向学说的主张是国际法的效力取决于国家的对外政策,代表人物斯拉威尔和麦克杜格尔。

关于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以王铁崖、梁西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倾向于“意志协调说”,认为国际法的拘束力来源于“各国间意志的协调”。(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1:9. 梁西.国际法(修订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0.)王铁崖认为,“在法律上说,国际法的效力是依据于国家同意的。当然,所谓国家的同意并不是每一个国家的同意,也不是各国的‘共同同意’,而是各国的意志经过协调而取得一致。”(王铁崖.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5.)

二、国际法的渊源

关于国际法渊源的定义,国际法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王铁崖先生认为,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10.)他认为:“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另外还有辅助渊源,是司法判例和公法学家学说,再有公平和国际组织的决议。”(王铁崖.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5.)周鲠生先生认为:“所谓国际法的渊源可以有两种意义:其一是国际法作为有效的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方式和程序;其二是指国际法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处所,从法律的观点来说,前一意义的渊源才是国际法的渊源,后一意义的渊源只能说是国际法的历史的渊源·······国际法的渊源只是自身作为形成法律的方式那两个渊源,即惯例和条约。”(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10.)

国际法渊源的范围。《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是阐释和探讨国际法渊源时经常被引用的法律条文:

“(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卯)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沃尔夫刚·格拉夫·魏智通:他认为国际法院规约的38条第1款的列举不能被视为国际法渊源的全部。只要达成合意,新的国际法渊源完全是可能形成的。因此,他认为在国际交往中经常采用的单方行为也可能成为单独的法律渊源,只要这种单方行为不属于签订条约或发展国际习惯法的一个阶段,或者只要它不属于国际法规范的某个要件。((德)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主编,吴越等译:《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柳炳华:国际社会的法律渊源是随着国际社会组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国际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国际法可以与国内法一样由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制定法律。((韩)柳炳华著:《国际法》(上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劳特派特认为:“国际条约是国家间或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间订立的,在缔约各方之间创设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契约性规定。”(【英】劳特派特修订.王铁崖,陈体强,译.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1:310.)王铁崖认为,“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立其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