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分析报告书(新)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6
机电电工综合实践报告范文一、实践项目介绍本次机电电工综合实践项目是一个以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项目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技能,加深对机电设备内部结构和原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践项目共涉及电力传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二、实践过程和内容1. 阶段一:项目准备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小组首先进行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阅和学习,了解了机电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小组内的讨论,制定了实践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计划,并分工合作,明确了每个人的任务。
2. 阶段二:设备安装根据实践项目的要求,我们小组选择了一台具体的机电设备进行安装。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设备的基本组装,包括安装机壳、电机、传动装置等。
然后,我们根据设备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电线的连接和布线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如何正确选择电线的规格和如何通过绝缘处理来确保线路的安全性。
3. 阶段三:设备调试设备安装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
首先,我们使用了各种检测仪器和仪表,对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其正常工作。
然后,我们根据设备的功能要求,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并进行了单元测试和整体调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如何使用PLC控制系统,并学会了调试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4. 阶段四:故障处理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故障情况。
通过分析和调试,我们成功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然而,还有一些故障比较复杂,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所以,我们又组织了小组内的讨论和研究,查阅了更多的资料,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困扰我们的故障。
三、实践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机电电工综合实践项目,我们小组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们掌握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常见的安装和调试任务。
其次,我们深入了解了机电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加深了对机电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5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O .25SC I ENCE &TECH NO LOG Y I NFOR M A TI O N 科技教育实习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学校通过实习实习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对专业背景和生产实际的认识,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实践和组织管理知识及技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目的,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和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1]。
特别是机电类本科生实习教学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
因此,实习教学改革应是机电类本科专业实践环节教改的重头戏。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近年来邵阳学院机电类学科的教师,对机电类专业的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本文根据调研和集体探索实践的结果,分析了该学科现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本学科的改革思路及相应的毕业实习新模式的探索。
希望这些思路和新模式对其他工科类实习教学改革有借鉴。
1目前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邵阳学院的机电类专业目前主要由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热能工程、制冷与空调和车辆工程等专业方向组成。
从近年来开展实习教学的情况来看,要达到机电类专业新的教学内容和功能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实习条件难以保证或满足新的实习教学内容的要求由于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还只是少数企业拥有,学校由于教育经费的紧张,学校难以自己建立这类实习场所,所以,目前学校不具备开展此类实习教学活动的条件。
与此同时,由于近几年以来,不少企业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出于对自身局部利益和工作安排的考虑,认为接收学生实习是一种额外负担,不能给厂矿带来多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因而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导致学生面临进厂难,进厂之后实践更难的尴尬局面。
所以创建校外的实习条件也较困难。
文章编号:2095-6835(2022)03-0030-04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王兰1,王梓楠2(1.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200;2.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1)摘要:面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深刻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如何培养服务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活动方式及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升级,有助于解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的矛盾,培养适合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跨界复合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机电一体化;改革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03.010产教融合自2010年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以来,一系列举措顺势而出,全力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2020-01山东省下发了《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解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的矛盾,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急需校企共建与实施科学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1.1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聚焦“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制造业的特征。
装备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带来了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更新变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王仲民邓三鹏阎兵来源:《大学教育》2014年第09期[摘要]我校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采取“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机电融合、操作与维修融合、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培养融合、校企融合,同时开发系列特色教材,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机电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98-02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我国重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单位,被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担负着为天津市乃至全国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2003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国内率先创办“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数控维修方向)”本科专业,2010年该专业获批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2012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该专业更名为“机电技术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机电专业”),以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始终与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相适应,以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是学校实施“一体化”课程和“做中学”教学理念的重要基地。
该专业秉承学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了“四融合”,即机电融合、操作与维修融合、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培养融合、校企融合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机电类工程技术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机电融合为了将机与电充分融合,机电专业教师将机电类专业课程放在实验室中进行,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如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师对照着机床,将机床各部分结构、运动控制要求、电气控制线路等现场讲解或操作演示,进而将理论认识与感性认识联系在一起,有效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摘要】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析了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资多元化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的特殊性,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形成支撑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定位,致力于培养有自身特点的、面向一线服务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应围绕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把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在培养体系上的比较优势作为学校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来建设。
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独立学院的专业是依托其申办高校建设起来的,因而其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追求与“二本”一致的盲目性,教学计划全盘照搬,缺乏培养面向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从而束缚了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逐渐丧失自身优势与特色,进而使其就业受到极大影响。
二是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缺乏“现代工程型”特色,往往延续着母体高校的传统,把母体高校作为参照标准,少有突破性的改革,这与已经在母体学校基础上进行了方向性调整的培养目标极不适应。
三是在实践教学内容、方式上缺乏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特色。
特别是机械行业中,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技术应用及企业技术管理标准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应用能力有更特别的要求,照搬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已难以适应。
四是在校企合作上缺乏“紧密型”特色。
由于机制上的欠缺,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问题,历来是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瓶颈”问题。
独立学院从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出路问题出发,对突破这个“瓶颈”更具有迫切性。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
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新趋势。
如何从提高培养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科学组建专业群、设计课程体系、探索校企产教融合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实课题任务。
【1.2课题界定】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是以xxxxxx的国家骨干专业和湖北省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为核心,将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学科基础相关的专业组成一个集合;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这些专业在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可以共用;也形成了一大类相近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其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可以做到资源共享。
各专业间具备了较好的办学基础,但相互的融合和协调还需要统一设计与重构,如专业群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设计与序化还要结合区域经济特征和行业企业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专业群建设概念的提出意味着高职教育教学组织观念的转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高职教育需要认清专业群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厘清专业群的内在联系,对接区域产业,调整结构布局,加快内涵发展。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面向现代制造业,服务中部地区机械制造领域的行业企业,培养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紧缺急需的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加工、操作运用、维护等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着力推动本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学院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5个专业调研报告本级项目:深化学徒制“企业联盟”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改革所属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负责人:联系方式:撰写日期:基本信息与调研摘要调研主持人姓名手机邮箱调研报告主笔人姓名手机邮箱调研参与人调研起讫日期调研对象或单位2014级2015级机电一体化毕业生;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大连机床、大连远东工具有限公司、大连锻造重工厂等校区合作企业;大连装备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
调研计划经费元调研结算经费合计元调研目的(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组数月来深入行业企业和大专院校,分别从区域内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现状两个大的方面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并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了解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状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并为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很好的参考。
调研结论(简述结论和解决方案)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技能型人才,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深度校企合作,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核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快课程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并掌握相关技能,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此次调研掌握了行业、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明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建立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改革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建议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老师队伍的水平。
在实训场地及实训设备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的前提下,侧重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借鉴企业管理规章和制度、内都装饰、工量具图示等手段引入企业文化,强化建设真实的职场环境和氛围,实现实训基地的功能系列化、环境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使其成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平台。
机电社会实践报告1.引言在大学教育中,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机电工程领域作为现代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社会实践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参与的机电社会实践项目,包括项目背景、目标与任务、实践过程与成果,并结合我的个人体会分享实践经验。
2.项目背景本次机电社会实践项目是由本校机电工程学院与某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承办的。
该企业专注于机电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并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
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了解机电工程实践应用,学院特别组织实践团队开展了这一项目。
3.实践目标与任务3.1 实践目标本次实践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机电工程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任务实践团队将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机电设备开发任务。
任务分配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制定、原型制作、测试与改进等环节。
4.实践过程与成果4.1 需求分析在第一阶段,我们与企业代表密切合作,收集、分析并理解项目需求。
通过与相关方沟通,我们深入了解了机电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及用户需求,并对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整理。
4.2 设计方案制定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团队进行了设计方案制定。
通过调研、参考市场上类似产品和技术文献,我们确定了最佳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和结构设计。
4.3 原型制作设计方案确定后,我们开始了原型的制作工作。
利用CAD等软件进行组装、模块化设计,并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实际制作。
通过多次实践与修改,最终完成了符合需求的机电设备原型。
4.4 测试与改进完成原型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来验证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对原型进行改进和优化,最终实现了较高质量的机电设备。
5.个人体会与收获经过这次机电社会实践,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首先,我加深了对机电工程领域的理解,对机电设备的开发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
机电专业实践报告一、引言机电专业实践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机电专业未来的展望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二、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机械原理、电路设计、自动化控制以及工程实践等。
在机械原理方面,我深入学习了各类机械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亲自动手拆解和装配了一台简单的机械设备。
在电路设计方面,我学习了各种电路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电路布线和连接。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我了解了PL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完成了一个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在工程实践方面,我参与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三、实践经验在本次实践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并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顺利完成团队任务。
此外,通过实践,我对机电专业的知识更加系统和全面,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机电专业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机电专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满足社会对高效、智能设备的需求。
机电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对新兴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同时,机电专业的学生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机电专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通过本次机电专业的实践,我对机电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机电专业在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也会继续学习和努力,为机电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本次实践中对我的指导和支持,让我收益匪浅。
期待未来在机电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机电教师企业实践总结现阶段,我院正处于创建全国高职示范院校100强的关键时期,在创建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提高在岗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在这样的要求下,我系大部分专业老师积极响应号召,抓住这假期这段时间下企业进行了下厂锻炼,根据专业教学实际需要和我院同周边企业的合作情况,我到淄博大江电器责任有限公司集进行锻炼。
一共工作一个月左右,其间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现将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身临其境体验吴中的体会汇成文字,作一下总结。
一、对生产性岗位及企业认识明显加深。
在下厂期间,我认识珍惜机遇,严格要求才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下企业锻炼;另一方面,赴跟职业教学过程的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通过锻炼,不仅能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更能宣传我院,展现我淄博职业学院的风采,在这一个多月里,我一直坚守在挂职岗位上,严格遵守大江电器有限公司的作息规则,做到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认真调研,刻苦学习,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对实践教学的理念方面实现了转变。
在这段时期里,我认识到下企业实践,就像企业人员一样上下班,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到企业实践。
我的实践工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与此同时,我通过参观、座谈会和个别请教等形式,重点对技术岗位的分设,电器生产的主要流程等方面作了调研,尤其对公司如何组织生产,如何为员工定岗,如何培训员工,如何招聘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三、在培训形式、内容上实现了突破。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脚踏实地深入生产一线,将培养环境从传统的教室、会场转到企业的生产现场,把传统的学科专家讲学变为和企业行家的工作交流,传统的就书论事转为真实训练,把传统的以教学大纲、专业教材培训为主转为以企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培训为主。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维护课程为例王亮秦晓华李蕊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要将价值塑造的成分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要充分深挖各类课程所含的思政要素,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实打实的显现出教书育人的成效。
1 融入课程思政溶于课程的必要性1.1 时代的需要始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改变将课程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是教育理念的深化,从思想上使学生高度进步,从内心净化自己的内心思想。
1.2 适应学生特点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也日益提高,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意识形态是不一样的,面对新形势教育的理念、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行提升,把学生引领到正确思想的道路上去培养。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有多样,课程思政的融入无疑增加了一把利器,包容着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促使着教学效果达到更好的标准。
1.4 教学目标的需要融入思政思想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达成和升华,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在思想政治的引领下更加全面。
2 目前《机电设备维修与维护》课程特点以基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课程《机电设备维修与维护》课程与技能大赛衔接研究为例,根据调研分析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指导,并根据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弱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体现技能竞赛内容,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课程思政融入内容和方法3.1 思想政治教育抓紧抓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应该树立时刻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作为专业课教师也该把思想在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树立立德树人思想,在专业知识体系充分融入其中,形成一份有政治内涵、有政治意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调研报告范文课程的需要本于某某年11月27日前往苏州银通机电技术进行了半天的专项调研,为本次课程题目提供一份答案。
在这半天的时间我参观了主营工频轴流风机、工频离心风机、永磁低速同步电机及齿轮减速电机的苏州银通机电技术,亲身感受了现代企业清洁环保生产的实际现状与严格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当今机电开展的规模、速度、现状以及产业的开展方向。
在调研的同时我询问了相关企业的主管行政员,就就机械企业开展现状、才需求量、各岗位需求情况和材料工程技术机电工程专业工作岗位群的组成结构,各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及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根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进行了交流,现总结归纳如下:1、通过本次调研在当今的形式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满足企业需求、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2通过本次调研中国机电通过多年的开展,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开展,更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原来的普通的单作标机床开展到现在的多坐标,智能,带刀库,的复合机床。
同时生产机械的机械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并且有了很大突破,使设备工作过程真正能符合和满足工艺开展需要。
3通过本次调研,知道了它的开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4.通过本次调研,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掌握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差距。
5.通过本次调研和交流,苏州银通机电的那种在危机面前敢于自信、勇于创新、不断开展的拼搏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两线相融、寓学于做”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一、实施背景近年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这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过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改革,实行“双线相融、寓学于做”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双线分别指指以学生身份变换和技能提升为培养主线,做中学、做学教一体。
第一条线: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地,实施分步式的人才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是以工学交替变换的方式进行。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
学生先在学校学习1年,完成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此时的身份是学生。
第1学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第2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项目化教学,突出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专业能力。
第二步: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企业。
第3学期先在校外进行3个月跟岗实习,熟悉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初步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
通过跟岗实习锻炼,学生初步建立起“企业员工”的概念,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此时的身份转变为企业预备员工。
第三步:揣着认知和反思回到校园。
回校继续学习,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时的身份是学生。
第四、五学期实施项目化教学,安排专业课学习和校内实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新教育 上旬刊71国家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深化“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本文以中职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为例,将职业岗位、专业课程、技能竞赛、考证要求等有机结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
一、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1.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以“岗课赛证”融通为逻辑起点,基于“岗课融通”系统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基于“岗课融通”,重构专业教学标准;基于“课赛融通”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基于“课证融通”,系统设计机电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图1见下文)。
其中课程是相互融通的核心与载体。
即课程对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同时又要充分体现与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衔接,让课程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为例◎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戴宏兵【摘要】在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上,立足于地方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进一步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技能大赛的设备等教学资源,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要求,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机电专业;改革实践这个作业,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作业的深入实践与推广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节能环保的意识,践行了节能环保的活动,在训练关键能力综合应用的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设置跨学科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以数学为中心,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规律等来服务于数学活动的开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可多、可少、可深、可浅,但是必须注重三个原则:首先要全面调动学生灵活应用多门学科的思维积极性和深入性,引导学生调动不同学科思维的主动融合;其次要将所调动的思维服务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以数学为中心,达成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最后,以教师的任务驱动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分析报告书(新)(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编号潍坊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重大课题研究与实践项目报告书项目名称: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专业类别:课题组长:A聂志国王少国青州市职教中心1 项目执行责任人:主承担单位:填报日期:潍坊市职教教研室监制2 填表说明1、每个项目限报课题组长和项目执行责任人各1人。
课题组长承担本课题主要研究与实践任务的职业学校校长担任;项目执行责任人负责该项目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的教研员或课题组副组长担任。
2、“专业和学科类别”按以下九大类别填报:A.机电类专业 B.财经类专业 C.计算机类专业 D.服装类专业 E.语文 F.数学G.英语H.计算机基础I.学分制研究3、本《项目报告书》可从潍坊职教网站下载,下载网址为:;表格的样式请勿自行调整,页码可根据需要适当增添;表格内容一律用微机填写,使用正楷或者仿宋字体,字号可根据填写内容多少选4~5号字。
4、凡表中有关数据及填写内容,均按近五年统计。
5、请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同时报送电子版。
6.相关内容可附页。
课题项目名称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总体目标 3 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岗位需求为落脚点,以我市确定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为7:3为基本原则,打破传统的分专业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多项职业能力为目的,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框架,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详要指标任务:1、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分层次确定学习该专业必须完成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2、依据确定的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确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关课程及新的课程结构体系。
3、对确定的课程进行教学实践,边做边改,找到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
要达到的指标:1、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以鉴定规范中确定的初、中级工的要求为标准。
2、以3年制教学时间确定课程内容。
3、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形式,理、实课程的课时比例要基本满足3:7的比例。
4、本着谁制定方案谁开展研究与实践的原则,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用3-5年的时间形成成果。
预期成果与形式:1、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指导方案、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
2、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研究报告、论文、改革创新经验总结等。
3、教育观念的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等。
现状分析 4 本课题研究与实践主要是为解决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专业技术单一与生产实际要求技术工种全面相脱离,与学生自身发展相脱离的问题。
其理论意义在于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新的课程结构,形成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通过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究,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
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实践与探索,寻找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新思路,解决学生所学专业单一与实际生产要求工人技术全面的矛盾,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尽快实现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国际上相关职业教育的理论,如德国“双元制”教育与培训模式、世界劳工组织的模块化培训、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北美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等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没有照搬的可能。
国内职教界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应该如何做的成果较多,在实践层面上如何做是可行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深层次的成果尚未出现。
解决方案研究内容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
1、打破分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行“大专业、细分流” 打破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学科性、系统性体系,突出“大专业”。
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的内容;探索开发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大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和“细分流”5课程,达到必需和够用为度。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施专业教育实际化在对专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中级工的标准为依据,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3、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思路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将“大专业、细分流”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在改革中提高,以能够明确回答怎样划分大专业、如何实施细分流、怎样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课程为落脚点,边改革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努力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法、比较法、论辩法和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新的相关课程结构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实践为主,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专业课程结构。
要解决的具体问题: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2、教学内容的界定、课程的调整、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的问题。
3、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问题。
4、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教学的组织实施的问题。
5、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的问题。
6 准备采取的各项措施:1、组建团队。
2、学习与培训。
3、任务落实。
4、研究与实践。
5、积累与总结,提炼与升华。
实施过程和步骤第一步:方案的制定。
组长主持,全体参入,广泛讨论,统一认识,确定方案。
第二步:确定“大专业、细分流”教学管理模式下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以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理、实3:7的比例调整课程结构。
以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认证。
第三步:形成新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对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对实践过程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对改革中提出的观念进行提升,完成课题研究提出的目标,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
时间安排7 1、方案的制定用1-2个月的时间完成。
2、确定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以及对其实施的实践验证,用4-6学期的时间完成。
3、成果的形成用2-4个学期完成。
现有条件与保障我校机电专业是骨干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技能教学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在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配套安排上也比较合理,有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均有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并且对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各方面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现我校机电类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教师经验丰富,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实践操作功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协作与分工学习与培训8 课题项目组主要人员构成姓名工作单位课题通讯地址组办公电话长主要职责姓名执工作单位行通讯地址责任办公电话人主要职责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王洪庆男36 丁昌盛男42 郝朝升男32 主要成员袁浩勋男369 聂志国性别男年龄51 职称职务邮编E-mail 校长262500 青州市职教中心青州市范公亭东路3265号王少国性别男年龄44 移动电话职称职务邮编E-mail 高级讲师校长262500 青州市技工学校青州市范公亭东路3265号移动电话工作单位青州市技工学校青州市技工学校青州市技工学校青州市技工学校专业机械制造电工机械制造焊工分工讲师一指讲师一指课题项目主承担单位意见课题组长:执行责任人:单位年月日潍坊市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评审意见评审负责人年月日潍坊市职教教研室审核意见主任:职教室年月日贴心服务,以下空白部分可添加备注哦: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10 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11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