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大全

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大全

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大全

【篇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

1929年,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他11岁沦为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边靠近解放区,他便逃荒来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在与抗日军民的接触中,他逐渐懂得了抗日道理,参加了抗日儿童团。狼牙口是长城的重要关城,也是涞源通向阜平的交通要道,是日军扫荡的必经之路。王二小经常放着牛在山坡上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抽空还给八路军割草、送军鞋、送信,为抗日做了许多工作。

1942年10月25日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

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

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王二小把鬼子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与此同时,山头上的八路军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篇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里。雨来从小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河里钻来钻去,练得一身好水性,村里人都叫他“小鸭子”。

一天早晨,雨来拿着课本准备去上学,突然一个人闯了进来,雨来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直奔墙角,把一个盛着水的大水缸搬开,跳进了水缸下的洞里,并对雨来说:“外面有鬼子在追我,你快,快把缸搬回来堵上洞口,对谁也不许说。”

雨来用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把缸搬了回来。这时,

十几个鬼子端着刺刀冲了进来,带头的是一个满口金牙的鬼子军官,他假装温和地对雨来说:“你的,小孩,不要害怕,皇军的有话要问。刚才有个八路的,跑了进来,你的,看见了没有?撒谎的,死了死了的!”雨来用手背抹了抹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掏出来一把糖块,说:“你的,吃糖的有,八路的,藏在什么地方?”雨来没有接过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扁鼻子军官气急败坏地在雨来的脸上狠狠地打了两巴掌,又把雨来的后脑勺狠狠地撞在门板上。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他脑袋嗡嗡地响,两眼直冒金光,鼻子流着血。鬼子又打又骂,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我,没看见,我就是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嗷嗷叫:“他的,拉出去枪毙,统统的枪毙!”

河岸边响起了“砰砰”几声枪声,芦花村里的人听见了都难过地哭了。大家顺着河岸寻找着雨来的尸体。突然在芦苇丛里,露出个小脑袋,大家叫了起来:“啊!雨来!雨来没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一头扎进了河里。鬼子慌忙向水里开枪,哈哈,我们勇敢的小英雄--雨来早已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篇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的光荣!”她们毁掉槍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冷云一家

冷云与吉乃臣一同到抗联后,真的结为夫妻。1938年初夏,冷云生下个女孩,丈夫却已在战斗中牺牲。部队西征前,她强忍悲痛,把仅两个月的女儿送给依兰县土城子的一对朝鲜夫妇抚养。解放后,战友们曾去寻找烈士遗孤,却已不见那对夫妇,在战乱的年代中也许已死,也许回到朝鲜,也许迁移他乡了。今天如果那个女儿还活着,也会是六十多岁的人了。

【篇四】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

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

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篇五】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

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

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抗战英雄故事(通用6篇)

抗战英雄故事(通用6篇) 抗日英雄,是指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人。以下是我整理的抗战英雄故事(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抗战英雄故事篇1 虽然未曾蒙面却是一生相随,62年,22000多个日夜。父与子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用岁月诠释“老兵精神”,用守护传承红色基因。今天请听徐振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第二篇:守护者:用忠诚守护忠魂。 靖宇陵园是国内有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前来祭拜。但在1958年徐振明老人刚刚选择到靖宇陵园工作时,整个山冈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丛花。徐老的儿子徐永军:“58年杨靖宇安葬的时候,陵园真一棵树都没有,是一个小山包,推平了建了杨靖宇烈士陵园,光秃秃的,都是我父亲一年栽点一年栽一点。” 小时候的徐永军便是在陵园中长大的,每当徐老到陵园干活,身后变会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相随。徐永军:“我在这个山上生的,长大就在这个院里,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在院里干活,我就跟着跑前跑后的,什么我都干。冬天扫雪,那时候人特别少,扫雪量特别大,一到下雪天我爸就起早,我就跟着,小雪板拿不动,那是跟着玩。到后期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就顶一

个好劳动力了,陵园有什么活,包括种花种树都跟着父亲跑前跑后的。小时候就说这个陵园就说我们家的,我就这种感觉。陵园哪个树底下愿意长蘑菇,愿意长什么草我都了如指掌。” 随着徐老的努力,光秃秃的山上长出了树,树上结出了果,住在陵园周边的孩子们经常跑过来摘果子吃,徐老便为他们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退休工人吕振一:“我们小时候经常来玩,经常看到这老爷子,那时候寻思这老爷子干什么呢,后来知道守陵人。徐老爷子他喜欢孩子,叫啊,来我给你们讲故事,讲这个抗战故事,杨靖宇将军的故事。讲完之后知道杨靖宇将军为我们民族抗击日寇,抛头颅洒热血,真的很不容易,伟大的将军。” 1980年,徐振明离休。他对陵园放心不下,就劝说即将参加工作的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然而,对于陵园充满感情的徐永军却出乎徐老意料的拒绝了徐老的建议。徐永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人都想找一个有点出息的学点技术,到工厂,工人老大哥了不得,学点技术,找一个挣钱多的单位,想出去闯一闯,当时我的想法我就不想接这个班。” 经过3次长谈,徐老用自己的精神说服并影响着儿子。至今,徐永军守陵也近40年了。父与子用62年的坚守,传承革命精神。徐永军:“因为小的时候对陵园的感情就特别的深,那时候也不知道卫将军守陵是奉献,想的也特别少,所以说当时想不通。最近这几年觉得身上的责任特别大,不该干坚决不能去干,不该说坚决不能说,不能给他丢脸,不能给他脸上抹黑。” 抗战英雄故事篇2

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大全

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大全 【篇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 1929年,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他11岁沦为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边靠近解放区,他便逃荒来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在与抗日军民的接触中,他逐渐懂得了抗日道理,参加了抗日儿童团。狼牙口是长城的重要关城,也是涞源通向阜平的交通要道,是日军扫荡的必经之路。王二小经常放着牛在山坡上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抽空还给八路军割草、送军鞋、送信,为抗日做了许多工作。 1942年10月25日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 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 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王二小把鬼子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与此同时,山头上的八路军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篇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里。雨来从小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河里钻来钻去,练得一身好水性,村里人都叫他“小鸭子”。 一天早晨,雨来拿着课本准备去上学,突然一个人闯了进来,雨来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直奔墙角,把一个盛着水的大水缸搬开,跳进了水缸下的洞里,并对雨来说:“外面有鬼子在追我,你快,快把缸搬回来堵上洞口,对谁也不许说。” 雨来用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把缸搬了回来。这时,

经典的抗战故事_抗战时期的感人故事

经典的抗战故事_抗战时期的感人故事 经典的抗战故事_抗战时期的感人故事 抗战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小故事,催人泪下。以下是整理的经典的抗战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的抗战故事篇一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店铺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 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

抗战英雄事迹12篇

《抗战英雄事迹》 抗战英雄事迹(一):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臵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抗战英雄事迹(二): 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

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我和不明白名字的男战士,一齐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两只手仍然高举着,持续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我们发现他的胸膛前被火药烧黑了,弹洞像蜂窝似的。后背脊骨被子弹打断,肉被带出来,构成一个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着的手电筒和水壶也挨了敌人的不少子弹。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了,紧紧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的撕下来,可在给他穿新衣服的时候,他那高高举起的双手把我们难住了,怎样整也整不下来,怎样办呢我们一合计,决定用几个汽油桶烧水,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黄继光的双臂及整个身子都软了下来,四肢都能够活动了,我们方才给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然后将其装进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 抗战英雄事迹(三): 王小二:中国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貌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明白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 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稍微过一点啊,原谅了!

简短的抗日故事大全

简短的抗日故事大全 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简短的抗日故事。 简短的抗日故事1:八女投江 这是个反常的秋天,5军1师露宿在乌斯浑河畔。 楼山镇战斗后,关书范率1师与西征主力分手后,战斗不断。8月底决定放弃西征,东返刁翎。10月上旬到达乌斯浑河边时,有人说还有百余人,有人说只剩30多人,而其中有8名女性则是确切的。她们是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士兵李凤善、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还有原4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1师宿营的柞木岗子山,位于乌斯浑河西岸,东岸是大小关门嘴子山。部队在这里休息一夜,天亮后过河向北经马蹄沟、碾子沟,就到刁翎的喀上喀5军密营了。 快到家里了,高兴之余,似乎有点儿松懈、大意。不知是谁打起第一个火堆,一堆堆篝火就在柞木岗子山下燃烧起来,就被一双邪恶的眼睛盯上了。 葛海禄,这个让人想到出卖杨靖宇的赵廷喜、李正新的也叫人的东西,胡子出身,曾在9军当过副官。而无论干什么,这世上钱才是他的最爱。这天晚上,他从样子沟下屯去上屯找个叫“豆腐西施”的女人,老远看到西南柞木岗子山下的火光,多年的山林生活使他立刻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去了样子沟日本守备队。 刁翎日本守备司令官熊谷大佐接到电话,再一个个电话,驻样子沟、后岗日本守备队,刁翎街伪警察大队,还有那个把8军好一通搅和的赫奎武团伪军,立即出动。熊谷亲率30多骑兵,驰奔柞木岗子。但他不明底细,未敢轻举妄动,先将部队在周围部署、潜伏下来,想待天亮后看个究竟,再行动作。 说这个秋天反常,是因为这个秋天多雨,满语意为“凶猛暴烈的河”的乌斯浑河,枯水期竟跟洪汛期差不多。百十来米宽的河面,河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6篇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6篇 小英雄因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些形象至今让我们感到亲切。如今,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小英雄形象重新给当代中国人勾画了一个儿童的英雄世界,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篇1:李爱民 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我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篇2:周银海 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靖江侯河乡幸福村人。家境贫困,主要靠父母种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幼小的周银海不得不帮大人干活,有时挖点野菜充饥。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6篇)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6篇)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篇1) 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篇2) 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他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率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间;他与赵尚志合称“南杨北赵”;因叛徒出卖,被敌军包围,弹尽粮绝之下,吃草根树皮和棉絮,孤身战斗至最后一息,牺牲时年仅35岁。1905年的今天,杨靖宇将军诞生。纪念英烈,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

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和抗联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他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对敌作战。注重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培育英勇善战精神,适时整顿部队,严格组织纪律,使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勇猛杀敌的劲旅。最早创建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尔后扩大到南满、东南满20余县,被日伪称为“第一癌肿地带”。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杨靖宇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他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杨靖宇,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凶残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胃里竟一粒粮食也没有,满是树皮、草根和棉絮。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送伪都长春请赏。杨靖宇率领第1路军在东南满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他“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一人,以身报国”的革命精神,将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篇3) 贴抗日标语

10个简短的抗战英雄小故事事迹7篇

10个简短的抗战英雄小故事事迹7篇 10个简短的抗战英雄小故事事迹篇1 抗日英雄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明白中国。伴随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我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卑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头写上:“我是中国人! 10个简短的抗战英雄小故事事迹篇2 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敬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终负伤被俘,依

旧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许多有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向用原先的名字。但很少有人明白,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当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之后发觉的手稿原迹证明,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觉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当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立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到达数千人。之后赵尚志将军担当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叙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将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

抗日战争小故事

抗日战争小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青年群体在国破家亡、山河不保的民族危机刺激下,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关于抗日时期的故事你知道哪些?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战争小故事篇1:张宗兰的抗日事迹 张宗兰,女,191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一个贫农家庭,黑龙江省双城市人。8岁始在家乡读书。1934年前往佳木斯投奔其兄嫂。同年,入桦川县立中学预备班,翌年跳级升入桦川中学第六班。桦川中学时为中共地下工作活动中心,其兄张耕野为党支部书记,其嫂金凤英亦为中共党员。1938年牺牲时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妇女部部长。 受党组织和其兄嫂影响,张宗兰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在同学中秘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女同学起来革命,投身抗日救国行列。1935年冬,张宗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佳木斯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1936年冬,当选为中共佳木斯市委领导成员,负责妇女工作。其间张宗兰积极协助其兄张耕野处理党的临时工作,参与为抗联部队购买、运送防寒用品、印刷器材及药品等物资的组织运送工作。同年末,接受党组织派遣,利用中学毕业后找工作的机会,打入伪桦川县公署担任文书。在这个特殊岗位上,她不断搜集敌伪政治、军事等情报,并及时提供给市委或抗日联军,保护党组织和抗联部队的安全。 抗日事迹 1938年3月,日伪集中大量兵力,对松花江下游一带抗日武装进行围剿,佳木斯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地下党组织中已有人被捕叛变。在此危急关头,张宗兰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按照市委负责人的要求,一面迅速将有关消息通知市内所有共产党员,并亲自安排上级来的一名干部紧急转移,一面秘密销毁和设法转移党的重要文件。此时,张宗兰已处在敌人监视之中,经过仔细筹划和安排,张宗兰将党的重要文件藏入掏空的萝卜中,交由化装成乞丐的地下党员同志安全带出城

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

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 摘要: 一、抗日战争背景介绍 二、五篇经典简短小故事概述 1.故事一:《狼牙山五壮士》 2.故事二:《地道战》 3.故事三:《铁道游击队》 4.故事四:《晋察冀边区的小英雄》 5.故事五:《黄河大合唱》 三、总结抗日战争中的英雄精神 正文: 一、抗日战争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又称二战期间的中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共赴国难。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顽强的抗战英雄,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二、五篇经典简短小故事概述 1.故事一:《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为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在狼牙山

战斗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2.故事二:《地道战》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进行作战的一种作战方式。地道战既能在战时打击敌人,又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地道战中的英雄们勇敢顽强,不畏艰险,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故事三:《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一支铁道游击队英勇抗击日军的故事。他们神出鬼没地在铁路线上袭击日军,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我军输送物资、情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4.故事四:《晋察冀边区的小英雄》 《晋察冀边区的小英雄》讲述了一个名叫小兵张嘎的少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凭借聪明才智和勇敢,积极参加抗日游击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战士的故事。小兵张嘎代表了当时无数热爱祖国、勇敢抗敌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 5.故事五:《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一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歌曲,由冼星海作词、作曲。歌曲以宏大的气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人民英勇抗敌的壮丽画卷。这首歌曲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总结抗日战争中的英雄精神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大全(10篇)学习事迹网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大全(10篇)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大全篇1 王璞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的优属活动。王璞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璞不仅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璞的家乡,王璞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璞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带给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璞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和弹药藏在哪里。王璞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 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齐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璞、王璞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王璞生前学习时用过的石板,站岗时用过的红缨枪,以及牺牲时压在身下,被鲜血染红的石块,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大全篇2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

抗战英雄的事迹大全

抗战英雄的事迹大全精选篇1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抗战英雄的事迹大全精选篇2 听到历史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吧,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打日本的故事:叫做山头有棵消息树。 小山子是个放牛娃,和放牛郎王二小同岁。他最佩服二小了,有一天小山子带了一点红枣然后就出去放羊,他怕有什么情况就把羊儿带到消息树底下,正巧消息树下有许多青草,羊儿们吃得可欢了。小山子边吃红枣边眺望远处,突然他看到了一些穿着黄衣服地人,领头的人还带了一个望远镜。小山子心想,哼,准是那群可恶的日本鬼子,他心想这回我可不能让村里人遭殃了,他赶紧把那棵消息树推倒了。原来,消息树立在那里,就表示没有敌人,如果消息树倒了就表示敌人来了。然后,小山子就把羊群赶到羊肠小道上去,避开敌人,可是日伪军是分开走的,其中日伪军领头带了一班人马把小山子包围了,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发生过不少故事,你知道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篇1:赵登禹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时,历史会是巧合;有时,历史会是一种必然。 巧合的是,同样是率部奋勇抗日以身殉国的着名将领,赵登禹和佟麟阁的牺牲日是同一天——1937年7月28日;而必然的是,他们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那就是“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沿着历史的足迹,再次走近卢沟桥。宛平古城墙上的弹孔经历岁月的洗礼已斑驳不堪,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硝烟;桥上的两排石狮子静静伫立,仿佛在回忆那段抗日英烈前赴后继、浴血疆场的铁血故事。 在宛平城东面不远处的西道口,有一座墓地,抗日名将赵登禹便长眠于此,和不远处卢沟桥南路的热闹不同,这里显得很安静。“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只有简单的11个字,却概括了他英勇壮烈的一生。 赵登禹自幼因家中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14年,年仅16岁的他投身冯玉祥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魔掌。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广大爱国官兵。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于是他们自制了一批大刀发给战士们。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还身先士卒给大家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的安全至关重要。经第29军军部研究决定,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 喜峰口易守难攻、险要天成。赵登禹率部与铃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喜峰口几度易手。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

抗战英雄人物事迹故事大全

抗战英雄人物事迹故事大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抗战英雄人物,他们为人民、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抗战英雄人物事迹故事大全,希望大家前来阅读! 英雄人物的故事篇1:李爱民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我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3岁。 英雄人物的故事篇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故事最新7篇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故事最新7篇 抗战小故事篇一 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经典故事[定稿篇二 A farmer from the state of song every day in the field work.All the year round, the morning get up at dawn, walk into the field with hoes on their shoulders, The evening sun quickly after sunset, again with hoes on their shoulders back home.He was very day, the farmer working in the fields, suddenly a rabbit from the bushes out of nowhere.The hare see someone and frightened.He desperately run, but suddenly hit a cut tree farmer turnrow onto them, he broke his neck died.The farmer put down his farm work, walk over to pick up dead rabbits.He was very thankful for their own good back home in the evening, the farmer died rabbit to his wife.Wife made savoury meat, the couple talking and laughing rabbits ate a meal.The next day the earth in the fields, but he didn't like the former so his dry soon

中华儿女抗日战争中的传奇故事

中华儿女抗日战争中的传奇故事在中华儿女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传奇的故事,他们 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荣誉,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些故事中,有些人士更是闪耀着永恒的光芒,令人感动不已。 一、新四军王树声的抗日故事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军队,王树声是该军的杰出指挥员 之一。当日本侵略军攻入南京时,王树声率 1,200 只新四军部队成功闯入城中心,奋勇杀敌,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他不仅明察秋毫,对 抗日战争的形势做出了及时的战略决策,而且一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和方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红军女战士杨秀清的抗日故事 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女性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也发挥了重 要作用。杨秀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是红军的一名女战士, 曾在长征中表现出色,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在抗日战争中,她开展了 游击战争,协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队的侵略,成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 三、中国特种部队王二小的抗日故事 中国特种部队是很多抗日英雄逐梦的地方,其中王二小就展现出了 非凡的英勇气概。他在1942 年11 月和特种部队前往嘉兴开展游击战,多次深入敌后,进行反击和破坏。他不仅身经百战,而且还救了数十

名士兵的性命,被称为“恶鬼救星”。他以一身的英勇和忠诚为中国的独立、民主事业奋斗了一生。 以上三个人物在抗日战争中都有很大的贡献和成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的独立自由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标志。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走向未来,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平和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抗日战争的故事2020汇总

抗日战争的故事2020汇总 抗日战争的故事2020汇总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抗日战争的故事1 “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奋斗牺牲是抗日的应有精神”,这是1938年,时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在得知杨靖远牺牲后的题词。 杨靖远1902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38年牺牲于河北省盐山县。他少年时在私塾读书6年,后在中医专科学校学习3年,毕业后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当时,东北三省在军阀张作霖统治下,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杨靖远在痛苦中不断寻求救国救民道路。1930年,他接触到共产党人,并参加了革命活动,次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沈阳城在一夜之间沦陷。杨靖远的父母惨死在日军屠刀下。国耻要雪,家仇要报。9月20日,杨靖远联络8名爱国青年,趁敌混乱,用手榴弹炸死数名日本士兵,驾驶机车闯进关内。在北平与华北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杨靖远担任了华北各界抗日救国会执行委员,后调到河北省委工作,活动在北平、天津一带。 对地方抗战史有深入研究的盐山县政协副主席吕少军说,1938年春, 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处境困难,中共河北省委派杨靖远等5人赴冀鲁边区开展工作,杨靖远任三十一支队副司令。4月底,杨靖远率三十一支队一部巧取庆云城,随即建立了庆云县政府。5月上旬支队又攻克乐陵,建立乐陵县政府。两个根据地遥相呼应,三十一支队声威大震。 1938年9月,肖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区,任命杨靖远为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委员。杨靖远率部连续出击,歼灭了

抗战英雄事迹12则完整版

抗战英雄事迹12则完整版 《抗战英雄事迹》 抗战英雄事迹(一): 董存瑞 1948年5 月25 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 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 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 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 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 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 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 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 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 19 岁。 抗战英雄事迹(二): 舍身堵枪眼的英雄-- 黄继光 1952 年 10 月 14 日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当时是135 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 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 90 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 19 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 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

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 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 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 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 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 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 那条炽烈的火舌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 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我和不明白名字的男战士,一齐把黄继光的遗 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两只手仍 然高举着,持续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我们发现他的胸 膛前被火药烧黑了,弹洞像蜂窝似的。后背脊骨被子弹打断,肉被带出来,构成 一个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着的手电筒和水壶也挨了敌人的不少子弹。衣服上的 鲜血早已干了,紧紧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剪开, 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的撕下来,可在给他穿新衣服的时候,他那高高 举起的双手把我们难住了,怎样整也整不下来,怎样办呢我们一合计,决定用几 个汽油桶烧水,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黄继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