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中的问题及对策-2019年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总结3篇中学校老师轮岗相互沟通工作总结120__年的9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新镇学校,开头了我为期一年的轮岗相互沟通工作。
说实在的,对于从事训练工作刚满1年的我来说,突然离开生疏的学校、同事,来到一个全然生疏的环境,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彷徨。
但我发觉这里的老师是那样的热忱友好,他们赐予我极大的关怀和关怀,使我信念倍增,全副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在这一年的轮岗相互沟通活动中,依据学校的需要我担当了五班级(4)班的班主任及五(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在领导的关怀下、同事们的关怀下,我得到很好的学习和熬炼,收获颇多。
一、疼惜同学,尽心尽责。
刚接手这个班,就有好心的同事告知我班上的孩子习惯不怎么好,每天能将作业本一本不落地收齐估量都是“太阳从西边升起”; 尤其是有个别有共性的同学宠爱“出口成脏”……良好的学风要从班风抓起,于是我首先从班干部入手,召开班干部会议,一起商榷班级公约,利用班会、晨会等训练阵地开展行为大争辩。
考虑到班级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并不怎么好,我自己花钱布置教室,带头为班级捐助公用物品。
课间,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跳长绳;午休,我与大家一起打乒乓球……课上到课下我主动关注同学的每一个细节,我用自己一颗爱班级、爱同学的心感染着每一个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老师们都说班级风貌变了,孩子们变得有礼了,课堂上变得主动了,每月行规评比表扬的次数多了,同学们也渐渐地宠爱上了我这个刚来的老师。
二、教学工作,不敢马虎。
我在轮岗之时就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到新的工作环境中要做到敬业乐群。
因此,在工作中我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支配,认真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精讲精练。
针对同学学问面窄、理解问题肤浅的状况,我在每堂课上都尽量匀出5分钟时间,补充一点课外学问,让同学做一做,练一练。
我坚持每天早到校,在教室里督促大家晨读;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状况设计不同的的作业,尤其是对学困生的状况进行跟踪记载,对他们的作面批面改,准时讲解订正;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准时解答,不留疑问给同学。
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作者:张劼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03期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是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均提出要有序推进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合理配置。
施行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不仅有利于扩大优质校长资源的辐射范围,为更加优秀的校长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而且有利于引导优质教育资源流向薄弱地区,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注入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从而推进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但就目前而言,此项工作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就全国而言,尚未形成制度化、规模化的效应,一系列有关校长轮岗交流的体制机制还未完全确立,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的问题分析1. 轮岗交流的动力不足动力缺失是当前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有政策制度层面,也有校长自身的层面;就校长个人而言,有思想认识问题,个人能力问题,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
从政策制度层面而言,中小学校长轮岗往往是被动安排而非出于主动自愿的,轮岗的区域和学校也是由上级部门决定,忽略了轮岗校长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愿望。
这种“强制性”的安排很容易让校长产生对轮岗工作的排斥心理和消极情绪,即使被安排到轮岗岗位,也是“情非得已”“实非所愿”,难以激发校长自身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 轮岗交流的渠道不畅校长行政级别的差异化是导致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渠道不畅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公办中小学校长普遍具有行政级别,校长作为行政干部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这种校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的学校领导管理岗位存在多种行政级别。
不同学校、校长的行政管理级别不同,也自然会影响着不同行政级别的学校校长之间的轮岗交流。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第一篇: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一、认识尚未到位,消极对待轮岗部分校长、教师对教师轮岗交流工作认识不足,缺乏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局意识,只从评聘中、高级职务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加上区域间、校际间工资待遇、生活条件存在差异等因素,造成他们有畏难情绪,主动性不强。
有的学校本位思想严重,优质教师舍不得派,为完成指标只抽派一般教师参加轮岗交流,这样的轮岗对薄弱校无法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同时,由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差异,一般校、农村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不适应教学需要,甚至不被学生认同,因此普遍对轮岗交流持消极态度。
二、教师待遇存在差距,人事关系不顺一直以来,市直学校和县(市、区)校、重点校和一般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都存在差距。
而按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支教教师的人事关系仍属于原校,支教期满后仍回原校任职;区域内轮岗交流的教师人事关系跟人走,能否回到原校是未知数,使轮岗缺乏内在动力。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差,双方安排轮岗交流的教师生活、交通不便,开支大,经济负担加重。
而且优质校与薄弱校、城镇校与农村校之间在教育经费划拨、评职称比例等方面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影响教师轮岗顺利进行。
三、轮岗时间短,对学校教学管理不利原则上要求每轮派出三分之一教师,到捆绑内学校工作三、五年。
这样的方法虽然能短时间内实现全市教师快速轮岗,但也对学校教学管理产生一些诸如学校文化传承缺失、优秀教师特别是中层干部派出过多影响正常教学质量、教研课题难以系统展开、师生间磨合频繁等负面影响。
四、教职工编制不合理,教师互派周转难农村学校教师定编不合理,城市、农村师生比倒挂,造成农村学校理论上超编,而事实上存在教职工不够用的状况。
农村完小、初小校教师多为包班上课,有的进行复式教学,工作超负荷。
城区学校人员紧张,派出的教师原校工作又无法脱身,两头兼课工作负担重,影响双方学校教学质量。
轮岗交流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 轮岗交流教师介绍本学期,我所在学校组织了轮岗交流教师活动,旨在促进师资之间的交流互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此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与其他教师进行了轮岗交流,也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进步。
2. 教学工作总结2.1 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本次轮岗交流活动中,我主要与一位数学教师进行了交流。
通过聆听他课堂上的讲解和观察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他的讲解非常生动、形象,用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而我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过于注重记忆和解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其次,他的教学方法也很灵活多样。
不仅使用了传统的讲解和练习,还加入了游戏、作业和小组讨论,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我在教学中,可能会过于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需要。
2.2 学生评价和反馈在本轮岗交流教师的课堂上,我认真观察了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了他们的反馈意见。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他们普遍对这位教师的授课持有较高的评价和认可。
学生认为他的教学方式新颖且易于理解,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学生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课堂教学的需求与期待,如提供更加详细的练习题、更加充分的讲解和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从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中,我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期待,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推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
3. 实践体验和收获通过本轮岗交流教师的实践体验,我收获颇丰。
既开阔了教育视野,也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深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维方式。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起深刻的教育反思,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总之,该活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维和体验,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成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4. 总结与展望本文主要介绍了轮岗交流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从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和反馈、实践体验和收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2019年第28期教育教学5SCIENCE FANS — 3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的内容及质量相较以前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城乡之间交流差异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性,解决城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教育部提出了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但是就目前的实施效果而言,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为更好地完善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
1 明确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工作的目标、范围及策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部三部委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应“加快建立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为了更好地完成三部委所提出的文件内容,在进行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时候,应就工作目标、范围以及具体的工作策略进行详细的制定与说明,帮助下级部门在实施的时候,能够根据具体的条件及内容很好地完成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帮助缩小我国城乡师资力量的差距。
2 明确责任主体,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为更好地完成三部委下发文件中的内容,在实施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时候,应明确好责任的主体,专门成立相关工作机构,由政府一把手或是分管领导亲自统筹。
在实施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政府编制中的教育、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都需要参与到其中,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的、科学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帮助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更好地实施,还能够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对校长及教师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帮助制度更好地进行。
3 设立专项经费推动工作的进行通过设立专项经费,能够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提供基础的财政保障。
而这一部分经费的支出,是由中央到地方不同配额构成的,是为在进行交流轮岗工作的校长及教师提供的流动经费补贴。
农村学校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笔者于20xx年末走访了辽宁西部地区的一座城市,从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到,该区共有6万名小学生,其中,4万在农村。
但令人惊讶的是,考入市一中的80%是城镇学生,这确实令人深省。
城乡二元结构给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难题,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教育必然要为制度与结构变迁付出代价[1]。
毋庸讳言,城镇与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差甚远,但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也就是现今城镇教师到基层轮岗制度兴起的原因。
然而,当走进农村教育现场时会发现,这种轮岗制度的实施存在许多困难。
本文试图以走进农村教育现场,扎根于农村学校的切身体会,透视教师轮岗制度的困境,以期对此领域研究有所裨益。
一、教师轮岗制度实施中教师自身的困境1.轮岗教师家、业两地,生活极为不便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扶危济困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只要是设身处地真正走进农村的学校中去,颇具怜悯之心的教师无不为之触动。
但目前,城镇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多上有年逾花甲的父母等待照料,下有子女需哺育。
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学校中繁重的工作外,其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也颇具压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照顾老人和孩子称为贤妻良母义不容辞的义务,而农村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多数为贤良淑德的女性,这就使得她们习惯性地受家庭事务所累,而想帮助农村孩子的愿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学者之所以支持这种教师轮岗制度,是深受美国、韩国,特别是日本的教师流动制度所启发。
而相关资料表明,美国教师的轮岗在区域上是有限制的,主要是在本学区内进行的,其宗旨是能使教师在交通和生活都得到便利的地方任教。
无独有偶,中国学者所非常关注的日本教师流动,也是有着一定的区域范围限制的,主要表现为同一市、街区、村之间的流动,是平行的教师流动。
所以,对于国外的教师流动,与其说是协助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毋宁说是防止近亲繁殖,从而更新教育理念、拓宽育人思路。
*该文为2016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时代教师教育理想重塑研究”(2016BJY029)的阶段性成果根据教育部的意见,各地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和轮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问题是:推行面不广,工作短视;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意愿比较低;被派交流轮岗的人员不适合。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制定法规,确保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公平公正;以人为本,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提升办学条件,使交流轮岗教师安心工作;做好思想工作,消除交流轮岗教师的负面情绪;信守承诺,在职称、编制、评先进等方面向交流轮岗教师倾斜。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摘要关键词2019年6月20日E-mail :jxyglllb@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部署。
为了落实和推进这个决策部署,2014年8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快实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工作目标、合理确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不断创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切实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责任主体”几个方面作了部署。
为了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学校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需要加以反思,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顺利进行。
一、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是希望通过这个举措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正如贡和法、贲可敬两位老师指出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对“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几点建议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改革内容,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践。
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谈几点建议:一、充分调研,科学决策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影响面很大,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校长可能要花大量时间来决定谁交流,且容易因为教师的不理解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教师会想方设法寻求权力支持和保护,希望能够去一个好点的学校;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过客,从而减少了对于学校的忠诚;一些教师抵触情绪严重,到了新学校后消极怠工。
还有,校长交流轮岗的服务期怎么定?定3年一定会出现一个“短期效应”的问题;交流轮岗期间,人事关系是不是随迁?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名优校长和骨干教师不被“雪藏”?等等。
因此,要开展对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专题调研,要广泛、深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交流轮岗工作的原则、对象、范围、形式、程序、考核评估等,作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个制度的有利因素,将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并最终形成校长教师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以及交流轮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先行先试,逐步推开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凡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一定年限的校长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
这是原则要求,我们要遵照执行。
但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建议分步走,第一步,安排需要晋级晋职的校长教师先行交流,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任何改革都不能以“政治运动”的形式进行,那样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比如,校长们很可能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培养上,因为他们会觉得,既然都要轮换,我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培养教师?在程序上,谁先交流,看在现学校连续任职时间,谁连续任职在岗时间长谁先交流。
而且,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真正选拔一些有高尚师德、有精湛业务能力、有示范力的校长教师,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管理,如果起不到示范引领作用,仅仅是派入学校多了一个人手,这个作用是很有限的。
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基础教育师资平衡配置是促进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严重举措。
目前,我国部分省份区域内试行的教师交流轮岗在平衡师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交流轮岗现有问题的梳理,总结,提出一些发展理念,供大家交流参考。
为了平衡师资,促进基础教育平衡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全国多个省(区、市)进行了试点推行。
师资的流动对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化具有极其巨大的意义,它是保障义务阶段的孩子们享有同等教育权利的严重举措之一。
但由于交流轮岗在我国尚处在摸索阶段,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摸索阶段的问题(一)交流轮岗的对象《意见》提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1]。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部分城区优质学校出于自身学校利益考虑,不愿意损失骨干教师等优异教师资源,而是把普通教师、新进教师、甚至是代课老师派往交流学校,“完成”上级下达的交流任务。
这样的敷衍交流方式违背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平均优异师资的初衷。
(二)交流教师选择的手段很多学校根据交流轮岗的比例列出了符合条件的适合交流的老师,但是由于目前教师交流比例小,人员的确定又是一大难题。
派谁去交流没有客观的标准作依据,只能主观决定。
有的校长在无奈之下选择抓阄等看似“公平”的手段,却难平人心,使教师的交流显得很被动,简易导致教师群体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有的学校干脆把考核不合格或是难管理的老师定为交流人选,用“甩包袱”的方式流动到条件差的学校。
由此,交流轮岗变相成为学校管理教师的手段,原本积极的交流政策不但不能起到平衡优异师资的作用,反而产生出一些负面影响。
(三)教师流动的去向《意见》提倡交流轮岗率先在县(区)域内试行,重点鼓励城镇中心校优异师资交流到城镇单薄学校或是农村学校,逐渐扩展到更大范围。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现状与实施建议发表时间:2019-08-08T15:39:46.0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李敏[导读]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政策,从该项政策的发展来看,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成为一个趋势。
教师在实现教育资源再分配和促进城乡地区教育公平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与教师息息相关,教师需要了解这个政策,知道这个政策的重大意义。
本文希望给这项政策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北碚 400700)摘要: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政策,从该项政策的发展来看,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成为一个趋势。
教师在实现教育资源再分配和促进城乡地区教育公平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与教师息息相关,教师需要了解这个政策,知道这个政策的重大意义。
本文希望给这项政策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教育资源;教育公平一、政策简介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山区)学校、中心学校和周边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有序、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任教的政策。
其目的是减少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的差距,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该政策从1996年就开始被提出,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到目前最新的政策是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
《意见》提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交流条件教师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从该项政策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成为一个趋势。
目前主要的交流方式有6种: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县管校聘。
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目标与结果可以看到该项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根据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地方实施的效果是不同的。
教师轮岗交流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标题:教师轮岗交流调研报告
摘要: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和分析教师轮岗交流的实施情况及其对教师和学校的影响。
通过对多个学校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调研目的:
1.了解教师轮岗交流的实施情况
2.分析教师轮岗交流对教师个人发展的影响
3.评估教师轮岗交流对学校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针对教师和学校管理员设计了不同的问卷,调查他们对轮岗交流的看法和经验。
2.深度访谈:与一些经历过轮岗交流的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的体验和观点。
3.资料收集:收集和分析了相关的教育政策文件和学校数据。
三、调研结果:
1.教师轮岗交流在大部分学校中得到了有效实施,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2.教师普遍认为轮岗交流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加他们的学科广度和深度。
3.学校普遍认为轮岗交流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研水平,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四、调研建议:
1.加强教师轮岗交流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教师都了解该政策的重要性和益处。
2.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轮岗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3.鼓励学校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师轮岗交流的跨学校实施,提高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总结与反思一年的轮岗生活转瞬即逝,工作的磨练,生活的洗礼,岁月的流逝让我变得更加成熟。
十分感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锻炼机会,感谢所有的同事对我的辛勤教导,让我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了如此良好的学习机会,也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觉得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再次成长。
第二学期开学了,孩子们的变化更是让我感动不已:早读课上,抑扬顿挫的朗读让我怀疑他们读的不是新课文;上课时,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讲,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练习册上,一个个工整漂亮的汉字已经让我分不清这是谁的作业,好几次翻到封面上查看名字,心中不禁赞叹进步的神速;默写本上,一个个全优的等第,准确无误的段落,让我又多了几分惊喜……这是怎么了,一个寒假过后,似乎一切都变得那样美好,出乎意料的美好。
当我向同事讲述着心中的欣喜时,他们说也许只是暂时的,毕竟刚开学嘛。
哪怕暂时的也好啊,哪怕伪装的也好啊。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装久了,装到最后,就变成真的了。
班队课上,我把我心中的这一份感动向他们做了表述,真心的表达我对大家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点滴进步让我心成了冬天的暖阳。
比赛时,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反败为胜,到最后的2:0拿下另外两个班级,真的让我兴奋不已。
真棒!我的孩子们!六年来,他们一直被“学校史上最差的班级”压得透不过气来,可今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颠覆了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孩子们,老师从不后悔教了你们,也从不后悔自己付出的种种辛劳,因为你们的刻苦努力好学上进感恩知足让老师的生命得到了又一次的成长!感谢你们,一个月来的辛苦练习才有了今天的出色成绩!感谢你们,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了这么绚丽的一笔!感谢你们,让我们再一次证明这个真理:即使你无法超越别人,但你一定可以超越自己!今天,你们用自己的实力再一次证明了你们不是最差的,你们是老师眼里最棒的!毕业考试的时间到了,这次的语文出乎意料的难。
望着考卷,我只能无语,我们这些孩子,该会考出怎样伤心的成绩结果,除了那三个连题目都看不大明白的孩子没有及格,其他的都还不错,尤其是满____分的人数竟然有____个!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让我欣喜不已。
小学教师轮岗学习工作总结
这段时间的轮岗学习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我感受良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这段时间里,我担任小学教师的岗位,与孩子们相处甚欢,互动频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了解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这让我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在学生的学习上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具等教育资源,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与同事的合作中,我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与他们交流自己的经验与教学心得。
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在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完成了一些团队任务,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尽管我在这段时间里收获了很多,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的课堂管理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学生的纪律问题,我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其次,我在教学设计上还有一些不足,有时候无法很好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问题让我认识到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与进步。
综上所述,这段时间的轮岗学习工作给了我很多收获和启示,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将继续
努力,不断学习与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孩子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部分省份区域内试行的教师交流轮岗在均衡师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交流轮岗现有问题的梳理,总结,提出一些发展理念,供大家交流参考。
为了均衡师资,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全国多个省(区、市)进行了试点推行。
师资的流动对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是保障义务阶段的孩子们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之一。
但由于交流轮岗在我国尚处在摸索阶段,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摸索阶段的问题
(一)交流轮岗的对象
《意见》提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1]。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部分城区优质学校出于自身学校利益考虑,不愿意损失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资源,而是把普通教师、新进教师、甚至是代课老师派往交流学校,“完成”上级下达的交流任务。
这样的敷衍交流方式违
背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平衡优秀师资的初衷。
(二)交流教师选择的手段
很多学校根据交流轮岗的比例列出了符合条件的适合交流
的老师,但是由于目前教师交流比例小,人员的确定又是一大难题。
派谁去交流没有客观的标准作依据,只能主观决定。
有的校长在无奈之下选择抓阄等看似“公平”的手段,却难平人心,使教师的交流显得很被动,容易导致教师群体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有的学校干脆把考核不合格或是难管理的老师定为交流人选,用“甩包袱”的方式流动到条件差的学校。
由此,交流轮岗变相成为学校管理教师的手段,原本积极的交流政策不但不能起到均衡优秀师资的作用,反而产生出一些负面影响。
(三)教师流动的去向
《意见》提倡交流轮岗率先在县(区)域内试行,重点鼓励城镇中心校优秀师资交流到城镇薄弱学校或是农村学校,逐渐扩展到更大范围。
由于缺乏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
县(区)教育部门在试行教师交流轮岗时,为了避免教师的排斥情绪,主要是采取区域内分层交流,即城区校际间相互流动、农村校际间相互流动。
而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上下流动不充分,不利于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
(四)交流教师的考评
现阶段,教师的交流轮岗具有随意性,片面性,盲目性。
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交流规定。
流动到城
区薄弱学校和到偏远山区学校都被认为是完成了同样的交流任务。
这样一概而论地评价方式是不公平的,极大地打击了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的积极性。
另外,缺乏对交流过程和结果的考评。
有的城市老师流动到农村学校,由于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巨大差异造成心理的不适应,产生出了混日子的心态,无所作为。
据调查,有的女教师,趁交流轮岗的一年时间,请假怀孕生子,产假结束后直接回原学校上班。
这样的“机智”行为还在不断被同行效仿。
由此可见,教师交流过程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易让交流轮岗流为形式化,难以取得实效。
(五)交流政策可能滋生教育腐败
城区教师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社会接触面广,成为了众多农村教师“挤破头”进城的理由。
交流轮岗的推行,由于部分地区缺乏透明的操作程序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极其容易让有心人“钻空子”,滋生新的教育腐败,如“拼关系,走后门”,“有办法”的农村教师借机流动到城区学校。
从而使促进师资均衡的交流政策,走样成了“有办法”的农村教师调动到城区学校的幌子。
二、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具体措施探索
(一)落实乡村教师激励政策
教师交流轮岗有效推进的最大障碍在于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师待遇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农村
学校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学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大部分老师不愿意去和不能安心留教。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做好思想动员的情况下,还是要充分保障教师的物质待遇,才能激起教师们自愿下乡,安心留教的热情。
国家要加快落实增加乡村教师待遇,修建教师周转房等激励政策,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逐步建立“标准化学校”,最终实现城乡学校设施和师资的统一配置。
只有校际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才能有效减少老师择校的现象,提高流动积极性。
(二)完善教师流动补偿制度
一方面,完善流动教师工资补偿制度。
交流到农村任教的城区教师与交流地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交流或调动到城区工作的教师取消相应补偿待遇[2]。
以日本为例,根据日本法律规定,义务教育教职员工流动到偏僻地区可获得相应补贴,如偏僻地区补贴、寒冷地区津贴、单身赴任津贴等。
我国可借鉴日本基础教育教师交流经验,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交流津贴”,如交通补助、老少边穷地区补助等。
另一方面,建立评职晋级关怀补偿制度。
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同等条件下,偏向于有交流经历的老师。
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大交流或支教经历权重,并逐步将交流轮岗、乡村学校工作经历作为评职申报的必要条件。
从而间接提高教师交流轮岗的主动性。
(三)借助新闻媒体,发展交流轮岗的先行力量
新的交流政策实行需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从师德师风、激发教师荣誉感上做好文章,做好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
在城镇学校,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流动到薄弱学校,重点鼓励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师资到偏远农村任教并发挥示范
带动作用。
不符合年限的城区教师也可自愿申请进行轮岗交流,尤其要借助新闻媒体推波助澜,让勇于奉献的老师成为全社会尊敬的老师。
在农村学校,重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乡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
各校优秀教师的评定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质、师德师风、敬业程度、学生及家长好评度等,秉着阳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新闻媒体监督,择优评选。
让到城区学校交流的期望成为农村老师职业发展的动力,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激发自我提升的热情。
(四)形成“阶梯式”交流体系
每一位教师,都应视为独立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特别的诉求。
教师交流轮岗可采取“阶梯式”交流,注重教师和学校双方意愿。
教育相关部门可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学校硬件和软件等实际情况,把区域内的学校划分为四个阶梯:城区优质学校、城区普通学校、农村普通学校、农村困难学校,并依据学校条件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逐步形成“越往基层,待遇越高,年限越短”的激励机制。
区域内所有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都要填
写一份表达自身诉求及流动意向的申请表,报教育部门备案,最后教育部门综合考虑教师意愿和交流学校实际师资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五)探索科学合理的交流评价机制
为了避免交流轮岗流于形式化,有必要对教师交流工作的过程及完成情况作出公平、科学的评定,如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交流教师考评合格后方可回原校。
对拒不执行学校交流安排或者虽参加交流,但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人员,应在一定年限取消其评职晋级、评优评先等资格。
其中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老师,可给予相应处分,如扣发部分或全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另外,对积极参与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还应颁发荣誉证书,积极宣传,肯定其做出的贡献。
(六)寻求合理的交流管理制度
交流轮岗的核心在于教师,教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交流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一方面,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即将教师人事组织管理归为县(区)教委,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教育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
另一方面,教师交流涉及到双方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为了避免三方在教师管理上出现混乱和不协调,各地应因地制宜设立专门的教师交流管理部门,制定公开、透明的交流制度,明确教师轮岗比例、方法等。
充分发挥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使学校和教师在交流中都能真正受益。
通过“教师交流轮岗”来推进教育均衡化是我国教育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尝试。
保障国家的优秀师资全民共享,缩小义务教育期间校际间的差别是当前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任务。
尽管在试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阻碍,但我们一定要坚守教育为人民服务这一原则,群策群力,不断的探索,为早日实现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