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危害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8.65 KB
  • 文档页数:2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的危害

食品存在的危害是指可以引起食物不安全消费的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因素,也就是指食品中能够引起人的疾病或伤害的情况。

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河豚鱼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鲭科鱼分解产生组胺;花生黄曲霉毒素等。

(2)饮食习惯造成膳食不平衡,如高脂、高盐、高糖膳食等,与机体代谢失调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这一类主要是一些与食品营养有关的慢性病,如某些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3)食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受到外界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这是最常见的食品的危害。

造成食品污染问题的原因首先是环境保护意识差,生存环境质量不高,对食品安全构成的危险因素多。例如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二恶英污染事件起源于垃圾焚烧等,均显示环境的生存条件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是农畜业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食物中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

第三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污染物、重金属超标现象经常发生。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少数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现象屡有发生。

据了解,目前食品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滥用农药、催熟剂、饲料添加剂等。

(2)不适当的添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等,造成对食品污染。

(3)非食品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对食品的污染。

(4)食品流通体系造成的微生物污染等。

除此之外,经济欺骗的制假,如用病死家禽做熟食、废油制食品、污水做豆腐等也属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需被法律制裁。

有害和不洁食品不仅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在消费者心理上造成压力,人们由于不能保证买到的食品都是安全可靠的,从而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第一节生物的危害

食品存在的危害有80-90%是属于生物性的危害。

一、生物性危害的分类及特性

生物性危害主要包括细菌病原体、病毒和寄生虫三种。

这些生物体通常随着人或原料产品进入食品企业。许多这类病原在有食物生产的环境中自然发生,通过充分加热可以杀死病原或使大多数病原失活。在分发和贮存时通过充分冷冻可以使其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肠道病毒可能源于食品、水或从人及动物传播而来,不同于细菌的是病毒在生活细胞之外不能繁殖。甲型肝炎病毒及诺沃克病毒是与即食食品相关的病毒危害的例子。

寄生虫大多常以动物为专性寄生,在其生命循环中也可能包括人。寄生虫感染大多与未加热的肉产品或即食制品的交叉污染有关。对于那些生

吃、腌制或半加热产品中,鱼源性寄生虫可以通过有效的冷冻技术来杀灭。

1.食源性细菌病原体

食源性细菌病原体(致病菌)是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在食品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食源性致病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食源性细菌病原体主要有:

(1)空肠弯曲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鸟、禽、狗、猫等动物体内,可通过污染禽肉、奶及未经氯处理的水而导致感染,其涉及到的食品有生的和未煮熟的鸡、生的和巴氏杀菌不彻底的牛奶、蛋制品、生火腿等。

空肠弯曲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发热、腹泻、呕吐和肌肉痛、造成空肠、回肠和大肠组织损伤,通过肠粘膜侵入血液。

(2)耶尔森氏菌:该菌能产生耐热性肠毒素,能耐热121°C,30分钟,能在4°C保持7个月,pH1-11中稳定。可存在于生熟菜、奶、糕点、肉类、海产品等。在港湾周围,许多鸟类包括水禽和海鸥可能是带菌者。猪的带菌率较高,最易在猪的扁桃腺中发现。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其并发症是败血症,尽管很少见,但死亡率较高。

(3)沙门氏菌:该菌污染源主要是人和家畜粪便,常存在于动物体中,特别是禽类和猪。是人们最常见、最熟知的一种食源性病原体,是各国卫生当局首先控制的最重要食源性病原体。可存在于肉、禽、奶制品、蛋、鱼、虾、酱油、糕点、橙汁、可可、巧克力等食品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发热、寒颤、头痛。死亡率达1-4%。

(4)志贺氏菌:人和灵长类是其主要宿主,包括4个不同种,在环

境中的出现与粪便有关,属肠道感染病,,其主要致病因素为侵袭力、内毒素和外毒素,外毒素为蛋白质,不耐热,25-80°C1小时就破坏。常为食物爆发型或经水传播,志贺氏菌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从事食品加工行业人员患菌痢或带菌者污染食品。与其相关的食品包括生的蔬菜、奶制品、禽、水果、面制品、汉堡包、有鳍鱼类和色拉(土豆、虾、鸡等)。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部疼痛、发冷和头痛。

(5)大肠埃希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惯称大肠杆菌。是人及各种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常随粪便从人及动物体排出,广泛散播于自然界,所以一旦检出大肠杆菌,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地被粪便污染。在卫生学上被用于作为饮水、牛奶或食品的粪源性污染卫生细菌学指标。目前世界各地广泛采用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作为食品卫生指标菌。

病原性大肠杆菌分为四种菌型,即: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产犊性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主要引起人的腹泻、腹痛、肠出血等。出血性大肠杆菌中的O157:H7是大肠杆菌中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血清型,多发于夏秋两季,且多发于发达国家,1996年在日本发生的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暴发流行,引起示血性腹泻,造成12人死亡。牛肉是最主要的传播载体,也可通过间接传播(食物、水源、人),涉及的食品包括牛肉、生奶、鸡肉、蔬菜、水果等。

(6)弧菌:常见的有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等。人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水产品而感染发病。

在1995年《美国临床微生物手册》第6版明确了弧菌属的致病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