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总体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总体方案

(2016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做如下规定: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各专业应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2011)》为基本依据,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确定,研究方向不宜过窄,适应面应宽。应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要注意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增设一些新的方向。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学习年限脱产学习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年限者需由本人提出书面报告,所在学院审查同意,上报研究生院审批,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1.实行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即导师负责制。同时,注意发挥教研室集体培养的作用。做到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相应教学工作的能力。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

2.课程学习采取系统讲授、自学辅导和讨论班等形式进行,但列入课表的学时必须师生共同活动,不得将列入课表的课时改为自习。

3.要把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和教学实践作为必要的培养环节。文科要重视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理科要重视现代实验技术教学。

4.要把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全过程,强化科研意识,开展科研活动,要求学习期间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按二级学科开设,采用学分制,课程学习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学院除外),总学分不低于37分,其它学科、专业的研究生的总学分不低于35分。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类:必修课。必修课包括三部分:

(一)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开设的公共学位课;

1.公共外语课,128学时,8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32周(注:外语类学科、专业的第二外语由外语学院安排)。

2.公共政治课:

(1)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16学时,1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每周1学时,16周。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16学时,1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每周1学时,16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理科),32学时,2学分,在第2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16周。

3.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除教育学院外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32学时,2学分,在第2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16周。

(二)由各学院组织开设的专业学位课,四门,每门48学时,3学分(合计12学分),分别在第1学期开设一门,第2学期开设一门,第3学期开设二门。每学期16周,每周3学时。其中应包含一门一级学科课程和一门跨二级学科课程。

(三)由各学院组织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二门,每门32学时,2学分(合计4学分),分别在第2、3学期开设,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该课程应由导师为所指导的研究生指定。

第二类:选修课。选修课包括两部分:

(一)指定选修课

专业外语,32学时,2学分,16周,每周2学时,在第3学期开设,由各学院组织开设(外语类学科、专业的研究生须在相应方向指定选修课程中选修2学分的课程);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16学时,1学分,每周1学时,在第1学期开设。

(二)任意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2门。每门36学时,2学分,每周2学时,在第2、3学期开设,共18周。

研究生可在导师同意的前提下,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选修课成绩和学分记入档案。

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须参加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大学本科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初步的体会,锻炼表达能力。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一般不应少于40学时(含辅导、答疑、实验、作业),授课学时保证不少于4学时。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计入1学分。实践活动的内容除了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之外,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应用学科或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所

属的学院(所),要重视研究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七、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是培养过程中巩固基础、提高质量的必要环节。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丰富学院学术文化生活,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研究生学术报告包括自己作专题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研讨班等。

八、中期考核

为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各学院要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一次课程学习的考核等。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没达到规定学分者不得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

1.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需要引用他人成果的必须注明出处,严禁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严肃查处。

2.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取得某些新的结果。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分为文献综述与试验设计、开题报告、访学、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几个阶段,其中文献综述与试验设计、开题报告、访学等属于论文前期工作,安排在第4学期,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安排在第5、6学期。研究生要认真填写开题报告书,各学院要按学科、专业成立3—5人的考核小组,并由考核小组组织相应学科、专业的开题报告会。

十、附则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16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