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缓和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入一段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圆曲线半径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主要曲线元素缓和曲线主要有ZH 、HY 、QZ 、YH 、HZ5个主点。
由此可得:q P R q T T h ++=+=2tan)(αR P R E h -+=2sec)(αs h L RL 2180)2(0+-=πβα180)2(0RL y πβα-= 式中:h T -缓和曲线切线长h E -缓和曲线外矢距 h L -缓和曲线中曲线总长 y L -缓和曲线中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与圆曲线区别:1. 因为缓和曲线起始端分别和直线与圆曲线顺滑的相接,因此必须将原来的圆曲线向内移动一段距离才能够接顺,故曲线发生了内移(即设置缓和曲线后有内移值P 产生)2. 缓和曲线的一部分在直线段,另一部分插入了圆曲线,因此有切线增长值q;3. 由于有缓和曲线的存在,因此有缓和曲线角0β。
缓和曲线角0β的计算:R L S 2/0=β(弧度)=RL Sπ90(度)内移值P 的计算:()m RL P S 242=切线增长值q的计算:)(240223m RL L q S S -=P -缓和曲线内移值 q -缓和曲线切线增长值0β-缓和曲线首或尾所采用的缓和曲线段分别的总缓和曲线角。
S L -缓和曲线两端各自的缓和曲线长.R -缓和曲线中的主圆曲线半径α-偏转角缓和曲线主点桩号:ZH 桩号=JD 桩号—h THY 桩号=ZH 桩号+S L QZ 桩号=HY 桩号+2y L YH 桩号=QZ 桩号+2y LHZ 桩号=ZH 桩号+h L另外、QZ 桩号、YH 桩号、HZ 桩号还可以用以下方式推导:QZ 桩号=ZH 桩号+2hL YH 桩号=HZ 桩号-S L HZ 桩号=YH 桩号+S L 切线支距法计算坐标: 缓和曲线段内坐标计算如式:22540SPp L R L L -=X sP RL L Y 63=进入净圆曲线段内坐标计算如式:⎥⎦⎤•⎪⎪⎭⎫- ⎝⎛⎢⎣⎡+=R L L R q X s p π1802sin⎭⎬⎫⎥⎦⎤•⎪⎪⎭⎫- ⎝⎛⎢⎣⎡-⎩⎨⎧+=R L L R P Y s p π1802cos 1上述公式还可以简化为:αsin R q X +=()αcos 1-+=R P Y+-=RL L s p πα)180(0βR L S 2/0=β(弧度)=RL Sπ90(度)。
线路线路工程工程工程[[交点法交点法]]平曲线坐标计算[新方法]作者作者::刘宗远 联系方式QQ :63453673 2013年10月[简述]:在网上看了很多网友的线路交点法计算程序,平曲线小坐标大多采用的是切线支距法切线支距法切线支距法。
经本人结合线路工程的施工特点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一套全新的全新的全新的线路坐标编程线路坐标编程线路坐标编程解算方法解算方法解算方法(弦线偏弦线偏角支距法角支距法——————也叫极坐标法也叫极坐标法也叫极坐标法)。
计算精度满足线路主线要求。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基本公式基本公式一、圆曲线圆曲线::1、偏角:2、弦长:式中: —偏角—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待求点到zy 点的距离 二、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1、切线角:(1)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角:(2)曲线上任一点偏角:(3)弦切角:(hy(yh)点处弦线与切线的交角)2、弦长:22590Lsr l l c i ××−= 式中:zh ki l −= 缓和曲线一点到zh 点的距离 —前(或后)缓和曲线总长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程序分步公式程序分步公式一、交点参数计算:(非对称缓和曲线型)1、内移值P :前缓和曲线内移值:341212688241R L R L P S s −= 后缓和曲线内移值:342222688242RL R L P S S −= 2、切线增长值q :前缓和曲线切增值:231124021R L L q s s −=后缓和曲线切增值:232224022RL L q s s −= 3、切线角β:前缓和曲线切线角: R L S 1901=β 后缓和曲线切线角: RL s 2902=β 4、切线长T :前切线长:ααsin 2112tan)1(1p p q P R T −−++=后切线长:ααsin 2122tan )2(2p p q P R T −+++=5、曲线总长:)(5.018021S S L L RL +×+=πα二、主点计算主点计算::1、桩号计算桩号计算::ZH=交点桩号-T1 HZ=ZH+L HY=ZH+L S1 YH=HZ-L S22、坐标计算坐标计算::1)ZH 点坐标点坐标:: 方位角:F 前=前直线方位角前直线方位角(或前切线方位角) X zh =X J D -T 1×cosF 前 Y zh =Y J D -T 1×sinF 前2)HZ 点坐标点坐标::方位角:F 后=F 前+ξα(交点转角) 注:ξ—交点转角偏向符,左偏-1 右偏+1 X hz =X J D +T 2×cosF 后 Y hz =Y J D +T 2×sinF 后3)HY 点坐标点坐标::前缓曲线终点偏角:前缓曲线终点弦长:212511901S S S L r L L C ××−=方位角:F=F 前+ξδ0 (缓曲线终点偏角) X hy =X zh +C 1×cosF Y hy =Y zh +C 1×sinF 4)HY 点坐标点坐标::后缓曲线终点偏角:后缓曲线终点弦长:222522902S S S L r L L C ××−=方位角:F=F 后+180-ξδ0 (缓曲线终点偏角) X yh =X hz +C 2×cosF Y yh =Y hz +C 2×sinF三、各线元段坐标计算 1、前直线段 Ki<ZH待求点到ZH 点的距离:Li=Ki-ZH方位角:F 前=前直线方位角(或前切线方位角) X=X ZH +Li ×cosF 前 Y=Y ZH +Li ×sinF 前2、前缓曲线段前缓曲线段 ZH ZH ≤Ki ≤HY HY待求点到ZH 点的距离:Li=Ki-ZH前缓曲线任意点偏角:1230S L R Li ××=πδ前缓曲线任意点弦长:212590S ii L r L L Ci ××−=中桩弦线弦线弦线方位角:F 中=F 前+ξδ 注:ξ—交点转角偏向符,左偏-1 右偏+1 中桩切线切线切线方位角:F 切=F 中+2 δ—缓曲线偏角 X=X zh +C i ×cosF 中+B×cos(F 切+θ) 注:θ—中线与中桩至边桩连线的夹角 Y=Y zh +C i ×sinF 中+B×sin(F 切+θ) B—中桩至边桩的距离3、圆曲线段HY HY<Ki<<Ki<<Ki<YH YH YH待求点到HY 点的距离:Li=Ki-HY 圆曲线任意点弦长:2243rL L Ci i i ×−= 前缓曲终点切线角:RL S 1901=β 圆曲线偏角RLi×=πδ90 中桩弦线弦线弦线方位角:F 中=F 前+ξ(+)中桩切线切线切线方位角:F 切= F 前+ξ(+2) 注:圆曲线偏角为圆心角的一半X=X HY +C i ×cosF 中+B×cos(F 切+θ) 注:θ—中线与中桩至边桩连线的夹角 Y=Y HY +C i ×sinF 中+B×sin(F 切+θ) B—中桩至边桩的距离 4、后缓曲线段后缓曲线段 YH YH ≤Ki ≤HZ待求点到HZ 点的距离:Li= ZH -Ki 后缓曲线任意点偏角:2230S L R Li ××=πδ后缓曲线任意点弦长:222590S ii L r L L Ci ××−=中桩弦线弦线弦线方位角:F 中=F 后+180-ξδ 注: ξ—交点转角偏向符,左偏-1 右偏+1 中桩切线切线切线方位角:F 切=F 中-2 δ—缓曲线偏角 X=X HZ +C i ×cosF 中-B×cos(F 切+θ) 注:θ—中线与中桩至边桩连线的夹角 Y=Y HZ +C i ×sinF 中-B×sin(F 切+θ) B—中桩至边桩的距离 5、后直线段后直线段 Ki>HZ Ki>HZ Ki>HZ待求点到HZ 点的距离:Li=H Z-Ki 方位角:F 后= F 前+ξα(交点转角) 注:ξ—交点转角偏向符,左偏-1 右偏+1 X=X HZ +Li ×cosF 后 Y=Y HZ +Li ×sinF 后工程实例工程实例表一表一 直曲表直曲表逐桩坐标表桩坐标表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TI [TI 计算器计算器]]线路综合线路综合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坐标计算部分坐标计算部分))程序显示界面:一、主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二、坐标正算坐标正算子交点数据库子程序三、交点数据库子程序数据库子程序四、桩号桩位显示字符转换子程序 线元段、、桩位显示字符转换子程序桩号、、线元段。
缓和曲线计算方式(ZH~HY)中线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ZH点坐标。
备用偏角公式:{30*L/(π*RLS)缓和曲线}计算待求点偏角=((L/10)2 *(57296/(RLS ))/60。
其中L=待求点至ZH距离、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待求点偏角。
(曲线左转-偏角,曲线右转+偏角)待求点至ZH点弦长=L—L5 /(90*R2 *LS 2),其中L=待求点至ZH距离(里程)、R=圆曲线半径。
待求点坐标:X=ZH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Y= ZH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缓和曲线计算左右边线坐标(ZH~HY)左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2倍偏角=直线方位角±3倍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右边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2倍偏角=直线方位角±3倍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左侧边线坐标:X=该点中线X坐标+COS(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Y=该点中线Y坐标+SIN(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右边边线坐标:X=该点中线X坐标+COS(右边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Y=该点中线Y坐标+SIN(右边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圆曲线计算方式(HY~YH)中线注:(ZY-YZ)同理,方位角=用直线方位角-待求点偏角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HY点坐标。
求出缓圆点(HY)偏角=(LS*90)/(π* R)。
求待求点偏角=(L*90)/(π* R)。
其中:L=待求点至HY距离(里程)、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至HY点弦长=2* R*SIN(待求点偏角)。
待求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HY点偏角±待求点偏角,(曲线左转-偏角,曲线右转+偏角)。
待求点坐标:X=HY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Y=HY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圆曲线计算左右边线坐标左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一、㈠ 大地W -Y SE --东 W --西 纬度--赤道N --北 S --南 经度--中央子午线(地轴)ΔX =X 2-X 1=Rcos α ΔY =Y 2-Y 1=Rsin αR =d =22)()(1212Y -Y +X -X =22∆Y +∆X㈡ 由象限角α推算坐标方位角θI 第一象限 θ=0~90°{ΔX>0 ΔY>0 θ=α}II 第二象限 θ=90°~180°{ΔX<0 ΔY>0 θ=180°-α} III 第三象限 θ=180°~270°{ΔX<0 ΔY<0 θ=180°+α} IV 第四象限 θ=270°~360°{ΔX>0 ΔY>0 θ=360°-α} ㈢ 坐标旋转α角 ΔX=a Cos α-b Sin α a =ΔX Cos α+ΔY Sin α ΔY=a Sin α+b Cos α b =-ΔX Sin α+ΔY Cos α㈣ 极坐标M (Ρ.θ)与直角坐标变换 X =ΡSin θ Y =ΡCos θΡ²=X ²+Y ²tg θ=YX㈤ 测绘公式★经纬仪测距远离及公式D =ct D--平距 t--读数 c--100 D =c ·Cos δ·t δ---竖直角 h =21c ·t ·Sin2δ h---高差 ★光电测距仪的测量原理D =21·c ·t t--时间 c--光速c =2997925 km/秒 ★ 等高线插分d x =hd ∆·h x d---图纸平距 Δh---高程差Δh =h 2-h 1 h x ---分部高程★全站仪测量高程改正值ff =0.43·RD 2R―地球半径 R =6371km D---两点间距离已知导线点D 5(X 5,Y 5)为测站点,D 4(X 4,Y 4)为后 视点; Kn +100(X 1,Y 1)α54=tg-1(5454X X Y Y --) α51=tg -1(5151X X Y Y --)β1=α51-α54 S 1=((X 5-X 1)2+(Y 5-Y 1)2)㈦园曲线、缓圆曲线要素★要素名称ZY---曲线起点(直圆点)QZ---曲线中点YZ---曲线终点(圆直点)JD--转角点即两切线交点α---外偏角,即路线转向角αz(左) αy(右)R---圆曲线半径L---曲线全长T---切线长,即从转向角点至曲线终点的距离c---曲线弦长h---弓形高E---曲线外矢距,即JD至QZ的距离D---整弧(一般为20m或50m)所对中心角α---分弧(小于整弧数)所对中心角ZH---曲线起点(直圆点)HZ---曲线终点(缓直点)HY---缓圆点YH---圆缓点C---缓和曲线弦长L---缓和曲线长度m---自曲线起点或曲线终点垂直线终点的距离p---圆曲线自切线向内移动的距离ß---缓和曲线中心角x---缓和曲线与圆曲线连接点的横距y---缓和曲线与圆曲线连接点的纵距δ-曲线起点共和国共和国或曲线终点HZ至HY或YH偏角值N²δ---曲线起点至缓和曲线任意点的偏角值A---缓和曲线参数 Q---公切点(GQ)q---地曲差(矫正值或J、Dn)★缓和曲线公式ß=R l 20 ρ=R l 20·π180=l R l .22·π180=28.6479Rl(°) δ=3β=R l 6 x 0=L ―2340R l y 0=R l 62―34336R lm =x 0―R ·S inß=2l =2l―23240R l p =y 0―R ·v ersß=y 0―R(1-C osß)=R l 242―342688R l=51.0416·R1―558.268·31R =R l 62T =(R+p)tg 2a+mE =(R+p)exsec 2a +p =(R+p)Sec 2a―Rsec 2a=21a CosL ―2L 0=(α-2ß)ρR = 180π·R(α-2ß)C 0=2020Y +X =x 0·sec δ=L 0―23090Rlq =2T-LA =0L R •3R≤A ≤R 100m ≤R ≤300m m =x 0―Rsinß ß=π90·Rlx 0=L 0―23040R LC 0=x 0·sec δT =x 0―y 0ctg ß y 0=RL 620―34336R L p =y 0―R(1-cosß)★圆曲线公式 T =R tg2a L = 180..R a π L =”.ρRa ρ″=206264″.81 ”3600180π⨯=206264″.81E =R exsec2a =R(sec 2a―1)=2a Cos R ―RSec2a =21aCos C =2R Sin 2aq =2T ―LD =R LP ρ″ (L p =20m 或50m)d i=R li ρ″ (|i <|p )2R =h+h C 42 h =R C 82=R(1―Cos 2a)★ 偏角法2a =RBA -·πο90=(A ―B) ·R π 90弦长=2R ·Sin R L 2·π180 (2a---弦切角 A---前桩号 B---后桩号、ZY 或YZ)★缓和曲线支距法X =L x ―202540L R L X ßx=0290RL L XπY =036RL LX ―337336X X L R L θx =θ+ ßx★曲线部分 X =Rsin(α′+ß)+m Y =R{1―cos(α′+ß)}+pX---缓和曲线(或主曲线)上任一点的横距 Y---缓和曲线(或主曲线)上任一点的纵距L x ---缓和曲线起点至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线长α′缓和曲线终点至主曲线上任一点曲线相对应的中心角㈧ 坐标、水准计算闭合方位角闭合f B = f x = f y = f B 允=10n 坐标相对闭合差=Dy f x f 22..+导线复测,角度闭合差(″)为±n 16 n 是测点数 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00001横断面每20m 一段,填挖分清水准闭合差△h 应达到 f 允 ≤±20L ㎜ ≤±4n ㎜ 或 ≤±61+n ㎜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 计 n —为测站数(单程)㈨ 计算曲线要素、元素和主点里程内移值 P =R Ls 242 切线角 ß0=R Ls 2·π︒180切线增长值 q =2Ls―23240R Ls Ls 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终点的直角坐标:X h =L s ―2340R Ls 切线长 T h=(R+p)·tg(2a)+q Y h =R Ls 62 圆曲线长 L y =R(α-2ß)︒180π切曲差D h =2T h ―L h 曲线长L y =(α-2ß)︒180.Rπ +2L S交点 JD 里程 直缓点里程)⋯⋯⋯⋯⋯⋯⋯⋯⋯⋯⋯⋯⋯⋯⋯-ZH Th缓圆点里程)⋯⋯⋯⋯⋯⋯⋯⋯⋯⋯⋯⋯⋯⋯⋯+HY Ls圆缓点里程)⋯⋯⋯⋯⋯⋯⋯⋯⋯⋯⋯⋯⋯⋯⋯+YH Ly缓直点里程)⋯⋯⋯⋯⋯⋯⋯⋯⋯⋯⋯⋯⋯⋯⋯+HZ Ls曲中点里程)⋯⋯⋯⋯⋯⋯⋯⋯⋯⋯⋯⋯⋯⋯⋯-QZ Lh2 交点里程)⋯⋯⋯⋯⋯⋯⋯⋯⋯⋯⋯⋯⋯⋯⋯+JD Dh2 (校核)㈩坐标推导(理论)已知:两点的坐C 标分别为A(Xa,Ya),B(Xb,Yb)b a 求:点C的坐标C(Xc,Yc)A cB 解:算出A、B两点的坐标差,△X=Xb-Xa,△Y=Yb-Yac=(△X2+△Y2),再利用两点坐标公式(或程序)求出A→B的方位角θa和B→A的方位角θb,再利用正弦定理公式Aasin=Bbsin=Ccsin实测:①♀A→B 得θab ♀A→C 得θac 算出内角A②♀B→A 得θba ♀B→C 得θbc 算出内角B③内角C=180-A-B,同时算出边a和b的值④根据♀A→C中b值和θac值求出△X1和△Y1,可求出点C的坐标(Xc1,Yc1)⑤根据♀B→C中a值和θbc值求出△X2和△Y2可求出点C的坐标(Xc2,Yc2)⑥比较Xc1,Yc1和Xc2,Yc2最终求出点C正确的坐标﹙+-﹚三角函数关系式:Cb aαA c D BSinα=catgα=baSecα=acCosα=cbctgα=abCoseα=bctgα=aCosaSin..ctgα=aSinaCos..c²=a²+b²ASina.=BSinb.=CSinc.=2Ra²=b²+c²-2bc CosA a=b CosC+c CosBb²=a²+c²-2ac CosB b=c CosA+a CosCc²=a²+b²-2ab CosC c=a CosB+b CosASin a·Cos a=1 Sin a·Sec a=1Cos a·Cose a=1 tg a·ctg a=1Sin2a+Cos2a=1 Sec2a+tg2a=1Cose2a+ctg2a=1﹙+二﹚两点间距离 X =λλ++121X X Y =λλ++121Y Y斜率k =tg α=1212X X Y Y --=-BA定比分点λ=21..P P P PAX+BY+C =0 Y =Kx+bY-Y 1=k (X-X 1) 121Y Y Y Y --=121X X X X --两条直线所成角α(θ为方位角) tg α=1212..θθθθtg tg H tg tg -=|2112.1K K K K +-|点到直线距离 d =2200BA CBY AX +++交点坐标: X =12211221....B A B A C B C B -- Y =12211221....B A B A A C A C --(十二)二次方程:ax ²+bx+c =0x =aac b b 242-±- (△=b ²-4ac ≥0)(十三)变更时曲线测设计算R —新曲线半径 R ′—旧曲线半径α.(α′)—新(旧)切线转角(外角) e —变更距离 、m 、n —新旧切线间的距离 1.在旧曲线中央变动一定距离 R =R ′-12sec-αe (两切点相应变动)2.移动旧曲线使与平行于旧切线的新切线连接 m=n =α.sin e=m.cos α=e.ctg α 3.变动旧曲线与新切线连接(起点不动)R =R ′-α.cos 1-e n =e.ctg 2α4. 变动旧曲线与新切线连接(终点不向前进) R =R ′-1.sec -αen =(R ′-R )tg α5.在曲线起点(或终点)变更切线方向改设曲线 R =ααcos 1)'.cos 1.'--(R n =R.sin α-R ′.sin α′6.在交点处(P )变更切线方向 R =R ′tg 2.'α.ctg2α7.依既定切线位置使曲线通过一定点—交点P 到定点Q 的距离β—PQ 与PO 夾角 γ—OQ 与OP 夾角 α′—为∠PQO θ—为切线与定点的外角 Sin α′=2cos2αθα)+( β=90°-2α-θγ=180°-α′-β R =γβ.sin .sin .二、求积公式:1、棱台公式计算: V =31D(A 1+A 2+21A ⨯A ) V =21D(A 1+A 2) A 1 A 2为两断面面积,D 为间距 2、球体体积: V 球=3∆πR ³3、不规则多边形积 ★梯形积分法:A=(211++n L L +∑=ni 2·L i )·h=h ·∑=ni 1·L中iL中i是(i=1、2……h )定每个梯形中位线长度★方格网法:总格数=完整格数+21(不完整格数) 图形积=每小格的面积×总格数三、强夯技术参数: E=Gh H=k h G .E---夯能(500~3000KJ/m 2) G---夯锤重(t ) k---系数、一般0.4~0.7 h---落距(m ) H----加固影响深度(m )四、锚杆锚固:Le ≥]d [Nek τπ.1=KD Ne k τπ...2 Le--有效锚杆长度(㎝)Ne--锚杆承受的拉力(KN ) K2--安全系数.取2~3 [τ]--砂浆与锚杆之间的抗剪强度或砂浆与岩石之间的抗剪强度(N/cm 2) d--锚杆直径(cm ) K 1—安全系数.取 1.5~2.0 D--锚孔直径(cm )τk ---锚固段砂浆与土层接触面间的抗剪强度或孔壁土层的抗剪强度、取两者间较小值(N/cm 2) 板桩配锚支撑法,钢筋砼板墙厚20㎝五、单位数据 钢材材积计算公式1、无缝钢管:每米重量=外径-壁厚×壁厚×0.02466 2、钢管: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壁-壁厚) 3、钢板、扁钢、钢带: 每米重量=0.00785×寛×厚4、方钢:每米重量=0.00785×边长×边长 5、圆钢、线材、钢丝: 每米重量=0.00617×直径×直径 6、六角钢:每米重量=0.0068×对边距离×对边距离 7、八角钢:每米重量=0.0065×对边距离×对边距离 8、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2边寛-边厚) 9、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长边寛+短边寛-边厚) 每米重量=0.00785×[短边寛(长边寛+短边寛-边厚)+0.215(内弧半径×内弧半径-2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10、工字钢:每米重量=0.00785×[高+f(腿寛-腰寛)]每米重量=0.00785×[高×腰厚+2平均腿厚(腿长-腰厚)+0.615(内弧半径×内弧半径-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 11、槽钢:每米重量=0.00785×[高+e(腿寛-腰寛)]每米重量=0.00785×[高×腰厚+2平均腿厚(腿长-腰厚)+0.349(内弧半径×内弧半径-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附注:①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程序使用说明Fx9750、9860系列程序包含内容介绍:程序共有24个,分别是:1、0XZJSCX2、1QXJSFY3、2GCJSFY4、3ZDJSFY5、4ZDGCJS6、5SPJSFY7、5ZDSPFY8、5ZXSPFY9、6ZPJSFY 10、7ZBZFS 11、8JLHFJH 12、9DBXMJJS13、9DXPCJS 14、9SZPCJS 15、GC-PQX 16、GC-SQX17、PQX-FS 18、PQX-ZS 19、ZD-FS 20、ZD-PQX21、ZD-SQX 22、ZD-ZS 23、ZDSP-SJK 24、ZXSP-SJK其中,程序2-14为主程序,程序15-24为子程序。
每个主程序都可以单独运算并得到结果,子程序不能单独运行,它是配合主程序运行所必需的程序。
刷坡数据库未采用串列,因为知道了窍门,数据库看起很多,其实很少。
程序1为调度2-8程序;程序2为交点法主线路(含不对称曲线)中边桩坐标正反计算及极坐标放样程序;程序3为主线路中边桩高程计算及路基抄平程序;程序4为线元法匝道中边桩坐标正反计算及极坐标放样程序;程序5为匝道线路中边桩高程计算及路基抄平程序;程序6为任意线型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程序7专为主线路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只需测量任意一点三维数据,即可马上计算出该点相对于中桩法线上的偏移量;程序8专为匝道线路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只需测量任意一点三维数据,即可马上计算出该点相对于中桩法线上的偏移量;程序9为桥台锥坡计算放样程序;程序10为计算两点间的坐标正反算程序;程序11为距离后方交会计算测站坐标程序;程序12为任意多边形面积周长计算程序;程序13为导线近似平差计算程序;程序14为水准近似平差计算程序;程序2-8所用数据库采用的串列,匝道用的File 1;主线用的File 2。
第一步:先用Excel按照文字说明输入完整条线路对应数据;第二步:保存为CSV格式,然后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格式、科学计数、小数位数设置10位以上并保存;第三步:用FA-124导入,匝道数据列表文件选择“File 1”,主线数据列表文件选择“File 2”。
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是用来确定两条缓和曲线的交点位置的数学公式。
缓和曲线是设计道路时用来平滑过渡曲线的一种工程技术。
在道路设计中,缓和曲线通常用于连接两条直线段或两个曲线段,以减少车辆行驶时的冲击和转向的难度。
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的推导基于以下几个假设:1.假设两条缓和曲线是相等的,即两条曲线的半径相等。
2.假设两条缓和曲线的长度相等,即两条曲线的切线长相等。
3.假设两条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相对位置相同,即两条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夹角相等。
基于上述假设,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如下:1.首先,计算两条缓和曲线的长度。
缓和曲线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L = (V^2) / (127 * R)其中,L是缓和曲线的长度,V是车辆的速度,R是缓和曲线的半径。
2.然后,计算两条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 = L * cos(θ) Y = L * sin(θ)其中,X和Y分别是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L是缓和曲线的长度,θ是缓和曲线的切线夹角。
3.最后,计算两条缓和曲线的交点桩号。
缓和曲线的交点桩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 = P1 + X1 + X2其中,P是缓和曲线的交点桩号,P1是第一条缓和曲线的起点桩号,X1是第一条缓和曲线的起点到交点的距离,X2是第二条缓和曲线的交点到起点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两条缓和曲线的半径相等、长度相等和起点终点位置相同的情况。
在实际的道路设计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以上就是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的基本推导和应用。
在道路设计中,合理使用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平滑的道路曲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关于公路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缓和曲线和非完整缓和曲线)的计算示例新浪微博:爱疯记录仪例:某道路桥梁中,A匝道线路。
已知交点桩号及坐标:SP,K9+000(2957714.490,485768.924);JD1,K9+154.745(2957811.298,485889.647);EP,K9+408.993(2957786.391,486158.713)。
SP—JD1方位角:51°16′25″;转角:右44°00′54.06″;JD1—EP方位角:95°17′20″。
由图纸上“A匝道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得知:K9+000—K9+116.282处于第一段圆曲线上,半径为385.75m;K9+116.282—K9+151.282处于第一段缓和曲线上,K9+151.282的半径为300m,缓和曲线要素A1=217.335,Ls1=35m;K9+151.282—K9+216.134处于第二段圆曲线上,半径为300m;K9+216.134—K9+251.134处于第二段缓和曲线上,K9+251.134的半径为1979.5,缓和曲线要素A2=111.245,Ls2=35m;K9+251.134—K9+408.933处于第三段圆曲线上,半径为1979.5m。
求:K9+130、K9+200、K9+230、K9+300的中桩坐标,切线方位角,左5米边桩的坐标,右10米边桩的坐标。
解:首先,我们知道要求一个未知点的坐标,必须知道起算点坐标,起算点至未知点的方位角,起算点至未知点的直线距离,然后利用坐标正算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直接求出未知点的坐标。
那么,关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包括完整缓和曲线和非完整缓和曲线)的计算,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求出起算点至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上某点的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下面,先列出关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中角度和距离计算的相关公式。
附:A匝道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下载地址:/view/f0677e3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f1 / 102 / 10y 轴。
高速公路的线路(缓和曲线)计算公式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 ,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 Z ,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 ,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 Z ,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 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曲线起点处的曲率1——曲线终点处的曲率P2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上坡为“+”,下坡为“-”)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
顶岗实习报告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实习时间: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17日 工程项目名称: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东线)WRDX-3实习报告内容:经过实习的一段时间发现道路测量与建筑测量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道路测量主要就是曲线上放样,而建筑测量中为直线直角放样。
因此道路测量人员必须掌握曲线放样的内容。
而曲线放样的内容主要就是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交点放样法和偏角法下面就是我在这一段时间内学习到的关于曲线放样的基本内容。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 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 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 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ZY 里程=JD 里程-T ; YZ 里程=ZY 里程+L ;公路工程常用公式一、三角函数公式:1)、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如果/ C=90°,Z A ,Z B ,Z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 ,那么®锐角之间的关系为/ A+Z B=90°O 边角之间的关系为(4)其他有关公式公路测量常用公式:|'1 LU◎S = R0EC —— 1] 外距: 2(1 )主点里程的计算①三边之间的关系为肚'+沪三F(勾股定理)sin A =—csmB =— ccosB =—Ctail A =-□tanB =— a c ot A = 一a acotB =—h= —ab 面积公式:2-Ckc 2 (hc 为c 边上的高)2)、正弦公式,即为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等。
正弦的比相(2R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恒量,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都有貝卩 a/sinA=b/sinB=c/sinC=2R(1)a/sinA=b/sinB=c/sinC=2R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⑴ a=2RsinA, b=2RsinB, c=2RsinC;3)任意三角形余弦公式: a 2=b 2+c 2-2bc (cosA ) 二、弧长公式:n n r/180;扇形面积公式:n n r 2/360(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2 2 2;cosA=(b +c -a )/2bc一、圆曲线:曲线要素的计算 若已知:转角a 及半径R ,则:切线长: ;曲线长:QZ里程=YZ里程-L/2 ;JD里程=QZ里程+D/2 (用于校核)(1)切线角公式P上丄比Q——缓和曲线长所对应的中心角。
(2 )缓和曲线角公式(3)缓和曲线的参数方程(4)圆曲线终点的坐标k ISO"枣血――缓和曲线全长J所对应的中心角亦称缓和曲线角。
第一章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如图1-1所示,其坐标系是以缓和曲线起点ZH为原点O,以切线为x轴,以过原点的曲线半径为y轴。
若原点O至P点的缓和曲线长度为,过P点切线与x轴的交角为β(即半径由∞变至的中心角)。
若P有微小变化至P′时,则增长,(x,y)增长(),则有以下关系,图 1-1得,(2-1)由公式(常数)得知,故有则将上式代入(1-1)式中,得即(2-2)以及的关系代入上式得即以代入上式得(2-3)上式即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直角坐标(x,y)的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P的切线与x轴的交角,称为缓和曲线螺旋角,或称缓和曲线角。
其计算可由前面公式得(弧度)(2-4)若将代入(2-4)及(2-3)式中,则有以下结果:(2-5)上式即为缓和曲线终点HZ(ZH)的坐标及螺旋角的计算公式。
第二章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如图2-1所示,两相邻直线偏角(线路转向角)为,选定其图 2-1连接曲线圆曲线的半径为R,这样,圆曲线和两直线段的切点位置ZY点、YZ点便被确定下来,我们称为对圆曲线相对位置起控制作用的直圆点ZY、圆直点YZ 和曲中点QZ为圆曲线三主要点。
我们称R、α以及具体体现三主要点几何位置的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和切曲差(切线长和曲线长之差)D为曲线6要素。
只要知道了曲线6要素,便可于实地测放出圆曲线。
现将圆曲线的元素列下::转向角(实地测出)R:曲率半径(设计给出)T:切线长(计算得出)L:曲线长(计算得出)D:切曲差(计算得出)偏角是在线路祥测时测放出的,圆曲线半径R是在设计中根据线路的等级以及现场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的,其余要素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第三章偏角法测设介绍偏角法是一种极坐标标定点位的方法,它是用偏角和弦长来测设圆曲线细部。
如图3-1所示,1,2…,,…,n为设计之详测点,邻点间距均为c,弦长c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当放样至详测点时,可在ZY点置镜,后视JD方向,拨出偏角,再自-1点量距C和拨出的视线方向交会,即得出点。
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计算与测设一、缓和曲线的性质缓和曲线是直线与圆曲线间的一种过渡曲线。
它与直线分界处半径为∞,与圆曲线相接处半径与圆曲线半径R 相等。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ρρ∝l1 或ρl=C式中,C 变更率。
当l =0l 时,ρ=R ,所以0Rl =C式中,0l 为缓和曲线总长。
ρl=C 是缓和曲线的必要条件,实用中能满足这一条件的曲线可以作为缓和曲线,如辐射螺旋线、三次抛物线等。
我国缓和曲线均采用辐射螺旋线。
二、缓和曲线方程式按照ρl=C 为必要条件导出的缓和曲线方程为:X=l -2540C l +493456C l +…Y=Cl 63-37336C l +51142240C l + (1)根据测设要求的精度,实际应用中可将高次项舍去,并顾及到0Rl =C ,则上式变为X=l -202540l R l +40493456l R lY=036Rl l -337336l R l (2)式中,x 、y 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直角坐标,坐标原点为直缓点(ZH )或缓直点(HZ );通过该点的缓和曲线切线为x 轴,如图2:l 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P 到ZH (或HZ )的曲线长;0l 为缓和曲线总长度。
当l =0l 时,x=x 0,y=y 0,代入式(2)得:X 0=0l -23040R l+4503456R lY 0=Rl 62-340336Rl (3)式中,x 0 、y 0 为缓圆点(HY )或圆缓点(YH )的坐标。
三、缓和曲线常数计算β0、δ0、m 、p 、 x 0、y 0 等称为缓和曲线常数。
其物理意义及几何关系由下图,图3可得知:β0——缓和曲线的切线角,即HY (或YH )点的切线与ZH (或HZ )点切线的交角;亦即圆曲线一端延长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
δ0——缓和曲线的总偏角;m —切垂距,即ZH (或HZ )到由圆心O 向切线所作垂线垂足的距离; p —圆曲线内移量,为垂线长与圆曲线半径R 之差。
道路测量中缓和曲线中桩坐标计算方法的研究摘要:本文讲解了在利用全站仪进行缓和曲线中桩放样时,缓和曲线的基本形和卵形两种情况下中桩坐标计算的方法。
关键词:缓和曲线、基本形、卵形、中桩坐标计算。
随着全站仪在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普及,传统的中线放样方法逐渐被淘汰。
目前道路工程中线放样时,只要能计算出中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用全站仪或者GPSRTK的坐标放样功能就可很方便、快捷地完成实地放样。
道路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而直线与圆曲线组合的线形(见图一)中桩坐标计算比较简单,在此不作阐述。
下面就缓和曲线与其它两种线形组合的线形中桩坐标计算予以分析。
缓和曲线与其它两种线形组合构成的线形主要有缓和曲线的完整形(即基本形)(见图二)和非完整形(即卵形)(见图三)二种。
一、基本形曲线中桩坐标计算:1、对于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段(ZH~YH)(如图四),建立以ZH为坐标原点,切线方向为X′轴,半径方向为Y′轴的曲线坐标系(X′O′Y′)。
先计算曲线各点在曲线坐标系下的坐标。
⑴对于第一缓和曲线段(ZH~HY)内任一点i(此时L=Ki-KZH)若圆曲线半径R≥100m时,则Xi′=L-L5/(40R2Ls12) 公式①Yi′=L3/(6RLs1) 公式②若圆曲线半径R<100m时,则X′=L-L5÷[40(RLS)2] L9÷[3456(RLS)4]–L13÷[599040(RLS)6]L17÷[175472640(RLS)8]- L21÷[7.80337152×1010(RLS)10] (公式③)Y′=L3÷[6(RLS)] - L7÷[336(RLS)3] L11÷[42240(RLS)5] - L15÷[9676800(RLS)7] L19÷[3530096640(RLS)9] - L23÷[1.8802409472×1012(RLS)11] (公式④)⑵对于圆曲线段(HY~YH)上任一点iXi′=q Rsin cent;iYi′=R(1-cos cent;i) pL=Ki-KZH cent;i=(L- Ls1)*180/(Rπ) β0内移值P=Ls12/(24R)切线增值q= Ls1/2- Ls13/(240R2)综合⑴、⑵,根据不同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可得ZH~YH上任一点i的中桩测量坐标为:Xi=XZH cosA×Xi′-sinA×f×Yi′(公式⑤)Yi= YZH sinA×Xi′ cosA×f×Yi′(公式⑥)角。
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及推导第一章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如图1-1所示,其坐标系是以缓和曲线起点ZH 为原点O,以切线为x轴,以过原点的曲线半径为y轴。
若原点O至P点的缓和曲线长度为,过P点切线与x轴的交角为β(即半径由∞变至的中心角)。
若P有微小变化至P′时,则增长,(x,y)增长(),则有以下关系,图 1-1得,(2-1)由公式(常数)得知,故有则将上式代入(1-1)式中,得(2-3)上式即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直角坐标(x,y)的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P的切线与x轴的交角,称为缓和曲线螺旋角,或称缓和曲线角。
其计算可由前面公式得(弧度)(2-4)若将代入(2-4)及(2-3)式中,则有以下结果:(2-5)上式即为缓和曲线终点HZ(ZH)的坐标及螺旋角的计算公式。
第二章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如图2-1所示,两相邻直线偏角(线路转向角)为,选定其图 2-1连接曲线圆曲线的半径为R,这样,圆曲线和两直线段的切点位置ZY点、YZ点便被确定下来,我们称为对圆曲线相对位置起控制作用的直圆点ZY、圆直点YZ 和曲中点QZ为圆曲线三主要点。
我们称R、α以及具体体现三主要点几何位置的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和切曲差(切线长和曲线长之差)D为曲线6要素。
只要知道了曲线6要素,便可于实地测放出圆曲线。
现将圆曲线的元素列下::转向角(实地测出)R:曲率半径(设计给出)T:切线长(计算得出)L:曲线长(计算得出)D:切曲差(计算得出)偏角是在线路祥测时测放出的,圆曲线半径R是在设计中根据线路的等级以及现场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的,其余要素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第三章偏角法测设介绍偏角法是一种极坐标标定点位的方法,它是用偏角和弦长来测设圆曲线细部。
如图3-1所示,1,2…,,…,n为设计之详测点,邻点间距均为c,弦长c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当放样至详测点时,可在ZY点置镜,后视JD方向,拨出偏角,再自-1点量距C和拨出的视线方向交会,即得出点。
缓和曲线计算方法(ZH~HY)中线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ZH点坐标。
备用偏角公式:{30*L/(π*RLS)缓和曲线}
计算待求点偏角=((L/10)2 *(57296/(RLS ))/60。
其中L=待求点至ZH距离、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待求点偏角。
(曲线左转-偏角,曲线右转+偏角)
待求点至ZH点弦长=L—L5 /(90*R2 *LS 2),其中L=待求点至ZH距离(里程)、R=圆曲线半径。
待求点坐标:
X=ZH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Y= ZH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缓和曲线计算左右边线坐标(ZH~HY)
左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2倍偏角=直线方位角±3倍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右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2倍偏角=直线方位角±3倍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左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右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圆曲线计算方法(HY~YH)中线
注:(ZY-YZ)同理,方位角=用直线方位角-待求点偏角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HY点坐标。
求出缓圆点(HY)偏角=(LS*90)/(π* R)。
求待求点偏角=(L*90)/(π* R)。
其中:
L=待求点至HY距离(里程)、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至HY点弦长=2* R*SIN(待求点偏角)。
待求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HY点偏角±待求点偏角,(曲线左转-偏角,曲线右转+偏角)。
待求点坐标:
X=HY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Y=HY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圆曲线计算左右边线坐标
左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右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左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右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缓和曲线计算方法(YH~HZ)中线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YH点坐标。
备用偏角公式:{30*L/
(π*RLS)缓和曲线}
YH点偏角=(圆曲线长*90)/(π* R)
HZ点偏角= (LS *90)/(π* R)
待求点偏角=((L/10)2 *(57296/(RLS ))/60
该点与切线方位角偏角差=(L*90)/(π* R)=A’
其中:圆曲线长=HY-YH里程差、L=待求点至YH距离、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方位角(曲线左转)
=直线方位角—2倍YH点偏角—HZ点偏角—A’+待求点偏角
待求点方位角(曲线右转)
=直线方位角+2倍YH点偏角+HZ点偏角+A’—待求点偏角
待求点至YH点弦长=L—L5 /(90*R2 *LS 2)
待求点坐标:
X=YH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Y= YH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