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清水河鱼类简介

宁夏清水河鱼类简介

宁夏清水河鱼类简介
宁夏清水河鱼类简介

1、调查河段鱼类区系组成

1.1、种类组成:通过实地捕捞取样分析和调查了解,青铜峡及其支流清水河共有鱼类19种,隶属于4科18属,其中鲤科鱼类12种,占63.2%,鳅科3种,占15.8%,鲇科2种详见表1。

2、鱼类区系组成

2.1、按其起源该河段鱼类可分为

2.1.1、第三纪早期复合体:鲤、鲫、鳅、麦穗鱼、兰州鲇等;

2.1.2、中国江河平原复合体:草鱼、鲢鱼、鳙鱼、餐条、南方马口鱼等;

2.1.3、北方平原复合体:瓦氏雅罗鱼。

2.1.4、南方平原复合体:黄黝鱼、波氏栉鰕虎鱼、

2.2、按其食性该河段鱼类可分为四类

2.2.1、主食着生藻类的有鰕虎鱼、黄黝鱼等,它们的食物主要为硅藻、蓝藻,其次为绿藻等着生藻类,这类鱼不同程度地有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腐烂碎屑的情况。

2.2.2、以底栖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的鱼类有黄河鮈、鲤、鲫鱼等;

2.2.3、以浮游动物为主兼食藻类的鱼类有餐条、棒花鮈、瓦氏雅罗鱼;

2.2.4、肉食性鱼类主要有兰州鲇、鲶。

2.3、鱼类组成的特点:

2.3.1、无大型洄游性鱼类,主要经济鱼类以定居性的兰州鲇,鲤鱼和鲫鱼为主。麦穗鱼、鰕虎鱼等小型鱼类的个体数量在逐渐增加;

2.3.2、产卵类型:均为粘性卵鱼类,无产漂流性卵的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山水库。

产粘性卵鱼类:兰州鲇、鲤鱼、鲫鱼、黄河鮈,为主要土著经济鱼类。

产漂流性卵:鲢、鳙、草鱼,多为为放养鱼类。

产沉性卵:黄黝鱼。贝体内产卵:中华鳑鮍

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村牧区经济基本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村牧区经济基本情况数据解读报 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村牧区经济基本情况的现状及 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村牧区经济基本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 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村牧区经济基本情况数据解读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 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村牧区经济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农作物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油料总产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村牧区经济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耕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耕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自治区农作物耕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耕地面积占全自治区农作物耕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耕地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自治区农作物耕地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自治区农作物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耕地面积同全自治区农作物耕地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 分析 (6) 第三节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指标分析 (7) 一、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占全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8)

内蒙古清水河县黑矾沟窑址考察报告

内蒙古清水河县黑矾沟窑址考察报告 发表时间:2017-10-16T10:57:31.8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作者:白瑾瑜韩瑛 [导读] 黑矾沟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西南山脚下的黑矾沟谷内。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黑矾沟古窑址群,是一处保存比较好明清时期窑址群。此窑址是我国北方民窑“磁州窑”系列在晋蒙交界处的传承与发展。它见证了明清遗民走西口,还与“一带一路”、草原丝绸之路有联系。现遗存古瓷窑27座作坊21座,大部分保存完整,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发生坍塌。此文对窑炉和作坊一一进行文物现状评估,为之后的保护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黑矾沟;窑址群;文物现状评估;窑炉;作坊 1、文物本体概况 黑矾沟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西南山脚下的黑矾沟谷内,黑矾沟全长2500米,弯曲曲折,坡陡沟深,海拔高程1100米。窑址群座北朝南,依坡而建,建筑特点多为圆形圆顶状(俗称馒头窑)和方形窑。大小不一,高者在12—13米,低者6—8米。窑体基本分为两部分,上下各有窑口,底部有出灰口。连接上下部分间有台阶,左右两侧为生产作坊石砌窑洞作坊,也是生产工人的住房。作坊为石砌窑洞式建筑,平面为矩形,总面阔10米以上,进深9米有余。内部呈“十”字形空间,沿东西向一字相连。黑矾沟内现遗存窑路27座,作坊21座,大部分保存完整。 2、文物现状评估 这次调研工作我们对窑炉、作坊从西向东进行了编号,对每个窑炉、作坊进行了现状评估。 东片区 2.1窑炉部分 窑炉共有27座,其中半倒焰馒头窑20座,馒头窑年代久远,建造最晚的也百年之久,馒头窑多属于古窑炉。窑炉多位于沟谷附近,长年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均有不同程度损坏现象。剩余7座为20世纪60-90年代所建造的完全倒焰窑,大多保存状况良好。以下对窑炉现状进行分类描述: 现状一:保存基本完好馒头窑12座,编号为L5,L7,L8,L9,L11-17,L27。L5、L8、L9、L11-17,L27多建于明末清初。L7建于民

呼和浩特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首府,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地理位置优越,早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中原地区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枢纽。明清时期,已是商贾云集之地。目前,呼和浩特已同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关系,形成了外向带动发展,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呼和浩特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国家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经过50多年的建设,呼和浩特已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科教发达、交通便利,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新型城市。今年的8月呼和浩特被评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祖国北疆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等,都真实地记录了呼和浩特的悠久历史,显示了这座塞外名城的古老神韵。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众多,故又称之为“召城”。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其汉语意思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故又称之为“召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宗教特色的召、寺、塔、壁画等。著名的有大黑河畔的汉代昭君墓,东郊的汉代白塔,明清时代的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清真大寺、将军府、玉泉井等。其中罕见的五塔寺蒙文天文图,端庄的召庙佛像,高耸的望月楼,庄重的公主府,巍峨的白塔,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是我国北方的建筑艺术珍品。还有土默特学校和尔齐召等早期革命纪念地。乌素图召、青山公园、喇嘛洞、哈素海、以及旧石器时代文化象征大窑文化等。从大窑文化算起呼和浩特至今已有50万年前历史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早在炎黄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就已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直至战国时期蒙古高原的历史正式拉开了帷幕。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此演兵,并沿阴山修筑长城,并设云中郡。汉朝初期,匈奴与中原地区兵戎相争,,后通过“和亲”改善了关系,“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期,古今闻名的“昭君墓”就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外大黑河南岸,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当时依附北魏政权的“敕勒庭”在今南阴山的草原上驻牧,这里便有了“敕勒川”之称。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就在今呼和浩特南60公里的和林格尔县境内;隋唐时期,突厥在此一带活动频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边塞互市场所——“白川道”。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川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帮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辞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并改名为“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清末,归化城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政府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省全境解放。1950年1月20日,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同时更名为“呼和浩特”,成为自治区的首府。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中部,黄河总和平原土默特平原的东东北部,平均海拔1000米,北枕巍峨的大青山,南临滔滔黄河水,东依连绵起伏的蛮汉山,西与土默特右旗接壤。周围分别与卓次县毗连,隔黄河相望就是著名的鄂尔多斯高原。黄河、大黑河会乌拉素河形成的

《也探清水河》

《也探清水河》 提起那宋老三,两口子卖大烟……”大家都知道,这是杨子荣打进威虎山时嘴里哼哼的那首“窑调”。“窑”者,“窑子”也,标准国语,那就叫做“妓院”。——想想这名字就知道这不会是个好歌,所以《林海雪原》改编成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后,就没有这个调子出现了,估计是旗手怕我们无知愚民中了毒(旗手自己是很擅长演唱民间小调的,据记载,她还特意唱过这些小调给某美国女作家听过,该女作家采访旗手后写的书被中国人称为《红都女皇》,其实英文书名乃是COMRADE JIANG QING。她唱的民歌我是没有听过,但是她演唱的创作歌曲,那可听过,大名鼎鼎的《王老五》:“王老五,王老五,说你命苦真命苦,年纪活到三十五,衣服破了没人补……”,艺术水准大概略高于“超女”初赛选手,因为没跑调。)。文革前的老电影《突破乌江》里出现的国民党军,也用这调子哼什么:“我吸上一口白面,快活得象神仙……”总之,电影里好人都不唱这曲子,唱这曲子的就都不是好人!

好容易文革闹完了,把中国传统文化革得差不多没命了,慢慢地,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站出来抢救民族文化。有些个老书,也重新印了。我想了解一下民歌的流变,需要《北平俗曲略》,可惜一直弄不到!感谢淘宝网让我淘到了这个宝!《北平俗曲略》里面《窑调》的标本,赫然就是这“提起了宋老三,两口子卖大烟……”,这才知道它的歌名原来叫做《探清水河》。有歌词,又附有工尺谱,我照这样当然也能唱出来。不过我并非想自己出唱片,而是要了解《探清水河》这个歌曲是如何传播、如何演变的,所以一定得知道目前各地究竟都是怎么个唱法。可是用“百度”用GOOGLE搜“歌曲”搜了整两年,始终没有搜到这歌儿。——“窑调”的帽子,不是容易摘的。找来找去找不着。查查“网页”,竟然得知北京大学某次民歌节活动,居然就有唱《探清水河》这歌的(2005年,他们第一届的曲目竟然有《十八摸》。这《十八摸》到我们湖北西部土家族山区,不知怎么只剩下《十摸》了。辛亏当地的群众艺术馆胆子大,把它的曲谱记录整理发表了。这宝贵资料使我可以拿来跟其他地区的曲谱比较,以观察其演变过程。第二届“拉手手,亲口口”小型民歌·民谣演唱会,2006年6月11日,地点:北京大学艺园512室。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 1、翘嘴红鲌: 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清水河县医院简介

清水河县医院简介 清水河县医院坐落在清水河县城关镇,是目前清水河县境内唯一的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自一九五0年建院以来,春华秋实,半个世纪,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奋斗,发展到目前承担着14.7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预防、急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医疗工作的服务中心,为清水河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医院占地面积104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800平方米,服务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医院现有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3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92人。目前开设有17个临床及辅助科室,开放病床200张,能够完成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急、危、重症的诊治。2014年全院业务总收入为2400万元、住院4696人次、门诊量为43645人次。 医院建院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院的面貌有了显著变化。我们始终把加强管理和提高医疗质量放在首位,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加大人才的开发和设备的投入,近3年医院业务每年呈20%的速度递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先后被评为“爱婴医院”、“文明医院”、县、市级文明单位,多次获县政府的工作实绩突出奖,党支部多次被县委评为先

进党支部。 医院是当地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是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集团成员单位,同时也是内蒙古医院、医学院二附院、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53医院、呼市第一医院等多家上级医院的技术协作单位。 面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机遇和挑战,清水河县医院全体职工,团结奋进,信心百倍,愿以优良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清水河县的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再创辉煌。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相关链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2007.9)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2008.7)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09.5)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1.6)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2.6)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宁夏全区地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市县(区)。截至2013年末宁夏常住人口654万。 自然状况 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南北相距逾450公里,东西相距250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其中平原占26.8%,山地、丘陵、台地等占73.2%。宁夏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200毫米。 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宁夏可分为两大板块: 【沿黄经济区】包括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4个地级市及所辖中宁、灵武、青铜峡、贺兰、永宁、平罗等10个市县(区)。该地区处于河套平原,资源丰富,且组合条件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该地区以45%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61%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是宁夏的精华地带和经济发展的龙头,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十八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中宁县的山区。处于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极度匮乏,经济欠发达,以“苦瘠甲于天下”而闻名全国,是国家确定的11个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的种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堊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我国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

和林格尔县概况

和林格尔县概况 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距呼和浩特市最近的一个效县,南距呼和浩特3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6′~112°18′,北纬39°58′~40°41′。南倚长城与清水河以及山西省朔州市的平鲁区接壤。北亘阴山靠土默特左旗和赛汉区。西望黄河与托克托县毗连。东临岱海、蛮汉山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和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接壤。县境东西宽85公里,南北长90公里。总面积3401平方千米。2005年总人口18.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5.76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011500。代码:150123。区号:0471。拼音:Helinge'er Xian。 【行政区划】和林格尔县辖3个镇、4个乡:城关镇、盛乐镇、新店子镇、舍必崖乡、大红城乡、羊群沟乡、黑老窑乡。145个行政村,791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清康熙年间置站,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即二十家子之意。1912年设县。 和林格尔历史悠久,最为显赫时期当属北魏,以及隋唐时代。战国时期,和林格尔属于云中郡的管辖之内。汉代时,将此地设立为定襄郡。公元258年,鲜卑始祖拓跋力微率20万部众从长川(经内蒙古兴和县)迁至和林格尔境内,建立早期国家,公元376年,被前秦符坚所灭。公元386年,拓跋于牛川(今呼和浩特东南)复国,男当年回归盛乐,

改称魏王,建立北魏。隋开皇十九年,隋文帝杨坚在今盛乐镇南园子村筑大利城,唐开元二年,在此地置单于大都护府。清康熙三十一年,将此地建立为一个军事要驿。其后清廷移民实边,建立行省,1728年设置和林格尔理事通判,1741年改为协理痛叛厅,隶归绥道。1912年,中华民国改为县属,2000年,和林格尔县辖1个镇、16个乡:城关镇、黑老窑乡、胜利营乡、董家营乡、樊家窑乡、新丰乡、羊群沟乡、三道营乡、新红乡、大红城乡、新店子乡、巧尔什营乡、舍必崖乡、西沟门乡、灯笼素乡、土城子乡、公喇嘛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7647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31177 巧尔什营乡14343 董家营乡15466 舍必崖乡13405 土城子乡7630 公喇嘛乡17742 西沟门乡10061 灯笼素乡4075 樊家窑乡6665 大红城乡9769 新红乡5968 新丰乡4909 新店子乡9487 羊群沟乡7084 黑老夭乡8601 胜利营乡4797 三道营乡5295。 【地质地貌】 地层(一)第四纪前地层,新第三系.底部砂砾岩与红土互层、顶部红土夹钙质结核层,总厚度约30米,普遍分布于县境东南丘陵区。 (二)第四纪沉积 l、下中更新统

花溪河概况

花溪河概况 1.地理位置:花溪河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境内,地处东经106°40″,北纬26°25″,海拔1000~2000m,河的两岸是比较宽阔的农田,周围是星罗棋布的村庄,著名的贵州大学河和贵州名族学院就坐落在花溪河畔。 2.水系特征:花溪河发源于贵州省平坝县林卡乡百泥田村,是长江水系乌江流域清水河的源头,河面宽20-50m,河长大于20Km,主河长13,52km,积水面积356km2,流经广顺,自龙山峡入境,为南明河上游,经螃蟹井、平坝土桥、放鸽桥、扶风桥、董家堰,入中曹司境,其下游为四方河。 3.水流特点:花溪河的直接源头为花溪水库,流量主要由人工调节,上游来水经水库净化后,出水水质优良,因此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花溪河的水流洁净而平缓。 4.河流功能:花溪河段上分布着花溪水厂、中曹水厂等取水口,日供水量20万t,是贵阳中心城区重要饮用水源地,也是贵阳市的风景名胜区和农业灌溉用水源。 5.河流生态:花溪河河流水质清澈,水生植物丰富,水质优良,透明度高,水生生态系统保持较好,是研究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类群功能的理性场所。由于河流处于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喀斯特地貌区,水体含钙较多,除了本区的各种水生鱼类,还有其他适合含钙较高的水体生活的软体动物。 6.补给来源:花溪河是雨源性河流,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源。在降水集中的5~8月(降水约占全年的87%),流量可高达579m3/s。为年平均流量12.3m3/s的47倍,枯丰水期径流量变化极大。 7.存在问题 ①汛期由于暴雨的冲刷,两岸土体大量流失,加上雨水的溶淋浸泡,土壤中的化肥,农药,农家有机肥和农作物的残存物也会随之带入水中致使水质污染,造成花溪河平时清波缓慢,暴雨期浊流较大。 ②近年来,部分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沉水植物的减少,水体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导致了水质的下降,偶尔有蓝绿藻的爆发。

榆阳区河流概况简介

榆阳区河流水系介绍 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境北、西及东南部为无定河流域,面积590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6.4%。东北小部分(麻黄梁、大河塌、安崖和刘千河乡局部)为秃尾河、佳芦河流域,面积分别为720和42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面积的9.1%、4.5%。境内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837条,其中常年流水河570条,季节性流水支沟261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沟道53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3条。流域地形复杂,沙漠滩地区河流水量较大,流量稳定,河道比降缓,洪水小;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多呈间歇性溪流,雨季流量大,且含泥沙量高,河流洪、枯流量差值极大,如峁沟河,历史最大洪流量达1000立方米/秒,而枯水季节流量为0.3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是过境无定河,其次是境内的榆溪河和过境的秃尾河,其余河流多为这3条较大河流的小支流、小溪沟。 无定河古称奢延水、圁水、朔方水,远古时河水清澈。唐代,因河水含泥沙量大,俗称愰忽都河、黄糊涂河,又因溃沙流急,河道多变,得名无定河。源于定边东南白于山的长春梁东麓,全长491公里。该河流经靖边、内蒙乌审旗后,在本市红石桥乡和横山县经过,又在王沙坬入本境,与榆溪河汇流。以2‰的比降出王沙坬南流,经本市鱼河、董家湾、上盐湾、镇川4个乡(镇),在镇川镇红柳滩村南出境,境内东西两段流经本市总长75公里。境内汇入无定河,有较大支流6条,流域面积59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6.4%。鱼河堡至镇川段河川谷宽300~2500米,曲度半径一般200~400米,常年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常年平均输泥沙量4.07万吨。 境内无定河较大支流: 海流兔河晋代称黑水。源于内蒙乌审旗陶利乡特耐乌素,由北向东南流经内蒙乌审旗巴彦柴达木乡(海流兔庙)、本市补浪河、红石桥,在红石桥乡柳卜台入无定河,全长85公里,境内长65公里,流域面积1850平方公里,河谷宽50~100米,河床比降3.3‰,最大落差5米,年平均流量3.4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5.6公斤/m3。较大支流有补浪河。 硬地梁河源于巴拉素镇赵家峁村,由北向东南,在红石桥乡油房湾村南入无定河,长38公里,流域面积400平方公里,常年流量1.2立方米/秒。 榆溪河古称帝源水,宋代称明堂川,明代称为榆溪。源于小壕兔乡刀兔海子西的水掌泉,由北向东南,流经小壕兔、孟家湾、牛家梁、榆阳、刘官寨、鱼河6乡(镇),在鱼河镇王沙坬汇入无定河,全长98公里,为境内最长河流。流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全程落差285米,平均比降3.07‰。河源至红石峡河床宽

宁夏回族自治区背景介绍

(中英文对照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背景介绍 Ningxia is a beautiful and mysterious place with ancient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mysterious Xi xia culture,the rich Hui-nationality atmosphere,spectacular desert scenery, embodies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showing the unique natural style.We sincerely invite domestic government agencies,famous enterpris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ll kinds of investor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s,investment agencies and social groups participate.We are committed to provide the first-class service and make an environment good for all the participants. 宁夏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独特的自然风貌。我们诚挚地邀请国内外政府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各类投资商、经济组织、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会、参展。我们将竭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参会参展环境!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 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鲥俗称鲥刺。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斑俗称油。体呈长椭圆形。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闽江最多。 6.香鱼俗称溪鳁。体窄长。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生活于水体中上层。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简介 金凤区于2002年11月1日成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区中部,东到唐徕渠,西到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辖良田、丰登2个镇,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满城北街、黄河东路5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总人口12.3万,其中回族人口 3.7万,非农业人口6.4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银川市党委、政府、人 大、政协等机关驻金凤区人民广场北侧的市行政中心。 1历史沿革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95号)调整银川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金凤区辖原新城区的铁东、新城东街2个街道(统称为新城)和原郊区的良田乡、兴源乡(芦草洼吊庄的铁西部分)、银新乡以及贺兰县的丰登乡,区人民政府驻新夏东路。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8月9日,金凤区按照自治区、银川市的批复,召开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就撤销良田乡、银新乡、兴源乡、丰登乡,设立良田镇和丰登镇;整合原铁东、东街街道以及银川高新区的西苑、新苑、神州办事处,重新设立铁东、东街、长城中路、北京中路、上海西路5个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金凤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于8月24日全面完成。(同时新城东街街道更名为东街街道)2005年底,金凤区辖5个街道(铁东、东街、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2个镇(丰登、良田)。2006年,金凤区面积263平方千米,人口13万。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中路街道黄河东路789号。 2009年底,金凤区辖5个街道(满城北街、黄河东路、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2个镇(丰登、良田)。其中,满城北街、黄河东路两街道是由原东街、铁东两街道重新划界后分别更名而来。2地理环境 金凤区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占总面积的4.6%。平均海拨1100—1200米,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 凤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2006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大部偏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1%,平均风速为2.3米/秒,年蒸发量小于历年平均蒸发量,全年无霜期197天。具体情况为: 气温:2006年,金凤区平均气温在10.1℃~11.0℃之间,较常年偏高1.2℃~2.1℃。3月10日~12日、4月10日~12日,出现二次寒潮天气过程,过程降温均在12℃以上。其中4月12日最低气温-3℃~-5℃。6月16日~19日,出现干热风天气。 降水:2006年,金凤区年降水量在143.2毫米~195.8毫米之间。较常年偏多9.5毫米.6月28日,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最大瞬时风力达到8级至9级,局部地区出现了冰雹。7月出现区域性暴雨。降水量达到112.5毫米,灵武市临河镇降水量达到130.6毫米,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的最大值。 2006年,金凤区年日照时数在2665小时~3069小时之间。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于2002年11月1日成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市辖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区),行政区划东到唐徕渠,西到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金凤区地处银川市中心,总面积353平方公里,辖丰登、良田2个镇,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黄河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 1自然环境概况 呼和浩特市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224km2。 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m,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m,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m。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境内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km2,沟长68.2km,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m3。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m3,灌溉面积11万亩。哈拉沁沟,沟长55.6km,流域面积708.7km2,年均径流量2622万m3。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km,河网密度为0.177km/km2。地下水分为浅层水含水层和深层水含水层。浅层水含水层包括浅层潜水及半承压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m3。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d,低山丘陵区110d,南部平原区为113~-134d。日照年均1600h。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mm,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mm;平原区在400mm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mm;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mm,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mm,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mm。 大青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20多种,矿产地85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15处,矿点矿化点63处。矿产规模以矿点及矿化点居多,工业矿床较少。除少数矿产地外,大多数矿产地开发利用较低,仅为普查

清水河基本情况

清水河基本情况 清水河又名香水河,是元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元江府志》载:“清水河一名香水河源于无量山(阿波列山),夏秋时,阴雨连旬,上水泛涨,礼社、阿墨、把边、南淇诸水倶浊,惟此水独清,烹茶、浣衣、香味异常。” 清水河源流纷繁,最远的发源地在今红河县境内的章巴原始森林和阿波列山,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元江那诺章巴老林之后,再顺章巴梁子与阿波列山之间流至哈嘎梯西面,从曲窄的山谷中迂回至因远与那诺交界处罗马村南面,经书督戛、都贵、浦贵向西至三板桥,然后顺因远与咪哩交界向北下流,经曼砂田、龙洞流入元江坝子,在县城南门桥汇入元江。河道全长83千米,元江县境内长68.2千米,平均河宽25米,自然落差2050米,洪水流量390m3/s,枯水流量0.54m3/s,平均流量7m3/s,流域面积455.9平方公里。清水河支流密布,有鲁布河、磨刀河、南掌河、小庙河、新寨河、瓦纳河等20多条支流汇入,多与河正交,呈羽状水系,以左岸分布较多,且源头长,超过10千米以上的有鲁布河、规池河、瓦纳河等6条,主河右岸支流少,且源头短。 清水河为山区降雨补给形河流,河流经哀牢山脉,两岸山高谷深,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流经那诺乡、羊街乡、因远镇、咪哩乡,流域区分布6个乡镇(街道)2个农场(即那诺乡、羊街乡、因远镇、咪哩乡、澧江街道、红河街道、红光农场、元江农场),耕地面积6万余亩。沿河上游先后

建成中型水库章巴水库和乌布鲁水库、南掌水库等2座小(一)型水库,总库容量3597.69万立方米。流域内可开发水电站15座,2013年,清水河流域已建成电站12座,即都贵电站、路同电站、三板桥电站、瓦纳河电站、滑石板电站、滑石板冷却水电站、漫砂田电站(漫砂田二级电站)、清水河电站、帮桩箐一、二级电站、龙洞电站、咪哩电站等,总装机47490千瓦。清水河是一条神奇的河,它历经了无数的洪灾,傣族人民在洪灾中殚思妙创出了《刀代斩蛟》的神话传说,寓于傣族人民奋勇抗洪的英雄壮举。清水河为元江县城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水源,元江人称之为“母亲河”。 清水河为山区型河流,河流两岸陡峭、峡谷纵深、河床陡,降水极易造成山洪泥石流,加之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加剧,过度砍伐森林和开荒种植,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洪涝灾害较为频繁。而清水河下游段由于入江口水流不顺畅,洪水期江水倒灌入清水河,以致清水河那万崆桥至入江口段河床严重淤积,河床逐年抬高,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过流能力不足204.9m3/s。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城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规模也不断扩大,而城市防洪建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逢大洪水就形成洪涝灾害,直接威胁着县城以及沿河两岸村寨、农场、农田的安全。为保障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元江县人民政府委托玉溪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于2011年11月编制完成《云南省清水河元江县城段治理工程一期初步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复习课程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 一、车轮虫、斜管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重时成“跑马病”。虫体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池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第二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病鱼的体表有许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亡。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鱼危害最为严重。 (二)防治方法 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10ppm浸泡10—30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苍白,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20克洗浴10—30分钟。

2.用90%晶体敌百虫0.2~0.5ppm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许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二)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浸洗鱼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2.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五、锚头鳋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锚头鳋把头钻人鱼体吸取营养,使鱼消瘦。被钻人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如遇低温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1条6~9厘米长的鱼种,如有3~5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二)防治方法 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六、鱼鲺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种鱼鲺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日本鲺、大鲺和中华鲺等。虫体椭圆形,透明,肉眼可见。鱼鲺寄生到鱼体后,用口刺刺破鱼的表皮,并用大颚撕破表皮,吸食鱼的血液,造成许多伤口,使组织溃烂,病鱼呈现极度不安。能造成病鱼死亡。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旅游概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旅游概况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故又有青城之称。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上,东径110°46ˊ至112°10ˊ,北纬39°35ˊ至40°51ˊ。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距首都北京669公里,距内陆开发口岸城市二连浩特490公里,距大型能源基地准格尔煤田100 公里;距天津港800公里。是中国经济建设重点与东欧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 呼和浩特北依阴山,南濒黄河,市区平均海拨1050米。呼和浩特市辖四区四县一旗,即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及土默特左旗。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1.1平方公里。呼和浩特市全市共有人口2,118,338人,少数民族263,522人。市区人口1,083,789人,其中新城区317,398人、回民区222,642人、玉泉区188,997人、赛罕区354,752人、市旗县人口1,034,549人、土左旗348,166人、托县191166人、和林县188,610人、清水河县135,431 人、武川县171,176人。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且不论距今50万年前的"

大窑文化"就已掀开了呼和浩特人类文明的历史。自战国建城、秦时建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赵武灵王在今托克托县境内始建"云中"城,是中国历最早的封建城池之一。至今大青山依稀可辨的赵长城遗址,依旧在向人们诉说着赵武灵王在呼和浩特大地"变俗胡服,习骑射"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曾在中国建立36郡,云中郡就是其中一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族人民又曾建立北魏的"盛乐",辽代的"丰州"城。1572年,明代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库库和屯”城。明廷曾赐名为"归化城",是今日呼和浩特市的雏型。之后,清朝又在此基础扩城屯兵开市,修建了绥远城,呼和浩特开始成为中国北部边疆的军事重镇及商品集散地。 镉懈髦终倜?0多座,最为的是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绥远城将军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