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大学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郑州大学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郑州大学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郑州大学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有效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资源管理1资源复用(空分复用共享,,时分复用共享)2资源虚化3资源抽象4组合使用抽象和虚化技术

.操作系统中的基础抽象——进程、虚存和文件(1)进程抽象(2)虚存抽象(3)文件抽象(4)其他资源抽象

操作系统的作用:(1)OS作为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2)OS作为扩展计算机或者虚拟计算机(2)OS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4)OS作为程序执行的控制着和管理者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具有六项主要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与通信管理,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

并发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活动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活动在同一时刻发生。

关系:并行活动一定是并发的,反之并发活动未必是并行的,并行性是并发性的特例,并发性是并行性的扩展。

共享性:指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可被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而不是被其中某一个程序所独占。

1,透明资源共享: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有资源隔离,

授权访问2,显式资源共享:独占资源是指同一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异步性:由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有限而进程众多,每个进程的执行并非连贯的,而是以“走走停停”的方式向前推进。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启动进行交替计算的方法。从宏观上看,多道程序并发运行,它们都处于运行过程中,但都未运行结束。从微观上看,多道程序的执行是串行的,各道程序轮流占用CPU,交替地执行。好处:1,提高CPU、主存和设备的利用率,2,提高系统的吞吐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数增加。3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部件的并行性

操作系统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通用操作系统:如果某个操作系统兼具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全部或两种功能,则为通用OS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调用其服务和功能的接口:

程序接口:允许运行程序调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和功能。

许多操作系统的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System Call))组成,用户程序使用“系统调用”就可获得操作系统的底层服务,使用或访问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操作接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操作控制计算机工作和提供服务手段的集合,通常有操作控制命令、图形操作界面、以及批处理系统提供的作业控制语言等实现手段。

内核是一组程序模块,作为可信软件来支持进程并发执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通常驻留在内核空间,运行于核心态,具有访问硬件设备和所有主存空间的权限,是仅有的能执行特权指令的程序。分类可分为微内核和单内核两种类型。功能1)资源抽象2)资源分配3)资源共享。

属性1)内核是由中断驱动的2)内核的执行是连续的3)内核在屏蔽中断状态下执行4)内核可以使用特权指令。

从操作系统的运行方式来看,可分成:独立运行的内核模型、在应用进程内执行的模型和作为独立进程运行的模型。

处理器流可以分作以下四类: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和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都属于并行计算机!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在研究中

处理器现场:处理器包括一组寄存器,用于存放数据、变量和中间结果,这组寄存器所存储的信息与程序的执行有很大关系,构成了处理器现场。

特权指令是指只能提供给操作系统的核心程序使用的指令,如启动I/O设备、设置时钟、控制中断屏蔽位、清内存、建立存储键,加载PSW(程序状态字)等。

非特权指令:指供应用程序使用的、权限较低的指令。

处理器状态分类:核心状态和用户状态。

核心态具体的权限有:1,CPUU运行可信软件2,硬件执行全部机器指令3,可以访问所有内存单元和系统资源4,具体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

用户态具有的权限有:1,CPU运行非可信软件2,程序无法执行特权指令3,访问权限仅限于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4,不具有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

处理器状态之间的转换:(1)用户状态向核心状态的转换:一是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执行一条系统调用;二是程序运行时,产生了一个中断(或者异常)事件,运行程序被中断,让中断处理程序工作。这两种情况都是通过中断机构发生的。中断(异常)是用户态到核心态转换的唯一途径。(2)核心状态向用户状态的转换:每台计算机通常会提供一条特权指令称作加载程序状态字LPSW(Load PSW),用来实现操作系统向用户程序的转换。

加载程序状态字指令的作用:把哪个程序的程序状态字加载到程序状态字寄存器中,就意味着该程序获得CPU控制权执行。

中断是指程序执行过程中,遇到急需处理的某个事件时,暂时中止CPU上现行程序的运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执行的过程,待处理完毕之后再返回断点(继续执行)或者调度其他程序执行。中断源是引起中断的事件。中断装置是发现中断源并产生中断的硬件。

中断源分类:1.从中断事件的性质和激活的手段来分,可以分成两类:强迫性中断事件和自愿性中断事件。2按照中断信号的来源和实现手段来分:可分为硬中断和软中断两类。硬中断可以分为外中断和内中断。

中断/异常响应需要顺序执行的四个步骤:发现中断源,保护现场,转向中断/异常事件的处理程序,恢复现场。

进程(process)是一个可并发执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执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

进程的属性(进程与程序比较):(1)结构性(2)共享性

(3)动态性(4)独立性(5)制约性(6)并发性

三态模型:运行态,就绪态,等待态

五态模型:新建态,终止态,运行态,就绪态,等待态

进程映像的组成

进程组成主要包括:进程控制块,进程程序块,进程核心栈,进程数据块

进程控制块三类信息:标识信息、现场信息、控制信息

允许发生进程上下文切换的四种情况:(1)当进程进入等待态时;(2)当进程完成其系统调用返回用户态,但不是最有资格获得CPU时;(3)当内核完成中断处理,进程返回用户态但不是最有资格获得CPU时;(4)当进程执行结束时。

模式切换和进程切换的联系与区别:1,模式切换不一定会引起进程状态的转换,也不一定引起进程切换。,2,在完成系统调用服务或者中断处理之后,可通过模式切换来恢复被中断进程的运行。

进程控制原语:1.进程创建2.进程的撤销 3. 进程的阻塞和唤醒 4.进程的挂起和激活

线程的实现分三类:1,用户级线程2内核级线程3混合式线程

处理器调度可分为三个级别:高级调度、中级调度和低级调度

作业和进程的关系:?作业是任务实体,进程是完成任务的执行实体;没有作业任务,进程无事可干,没有进程,作业任务没法完成。?作业概念更多地用在批处理操作系统,而进程则可以用在各种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资源竞争产生两个控制问题:一个是死锁(Deadlock)问题,就是一组进程如果都获得了部分资源,还想要得到其他进程所占用的资源,最终所有进程都将陷入死锁。一个是饥饿(Starvation) 问题,是指一个进程由于其它进程总是优先于它而被无限期拖延。既要解决饥饿问题,又要解决死锁问题。解决饥饿问题的最简单策略是FCFS资源分配策略。

临界区的调度原则:一次至多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内;一个进程不能无限地停留在临界区内;一个进程不能无限地等待进入临界区;

管程:属性共享性:安全性:互斥性:

进程通信分类:1)信号(signal)通信机制;2)管道(pipeline)通信机制;3)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通信机制;4)信号量(semaphore)通信机制5)共享主存(shared memory)通信机制

死锁的定义:如果在一个进程集合中的每个进程都在等待只能由该集合中的其他一个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而无限期陷入僵持的局面称为(这一组进程)发生了死锁。

产生死锁的因素:系统拥有的资源数量。与资源分配策略。进程对资源的使用。并发进程的推进顺序。

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互斥条件:进程互斥使用资源。占有和等待条件(部分分配条件):进程在请求资源得不到满足而等待时,不释放已占有资源。不剥夺条件:已占有的资源只能由属主释放,不允许其他进程强制剥夺。循环等待条件(环路条件):存在一组循环等待链,其中每一个进程都在链中等待下一个进程所持有的资源,造成种族进程处于永远等待状态。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存取和管理信息的模块,文件不但反映了用户概念中的逻辑结构,而且和存放它的辅助存储器的存储结构紧密相关。一个文件必须从逻辑文件和物理文件两个侧面来观察它。

逻辑结构,即记录及其逻辑关系,数据独立于物理环境;物理结构,数据被文件系统按照某种规则排列和存放到物理存储介质上。

顺序存取:按记录顺序进行读/写操作的存取方法.主要用于磁带文件以及磁盘上的顺序文件.

直接存取:以任意次序直接读写某个记录.用户提供相对块号给操作系统,绝对块号由系统换算得到.

索引存取:文件专门有一个按记录关键字有序的索引表,用户通过查找索引表定位并读出记录.

文件系统给每个文件建立唯一的管理数据结构,即文件控制块(FCB),也叫文件目录项。

文件目录的基本功能是将文件名转变成此文件信息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为了加快文件的查找速度,通常把FCB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组成文件目录。

目录中的文件名和管理信息分开,后者单独组成数据结构,称索引节点(i-node)

块是存储介质上连续信息所组成的一个区域,也叫做物理记录。块是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物理单位,每次总是交换一块或整数块信息

文件的逻辑结构分两种形式: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流式文件指文件内的数据不再组成记录,只是依次的一串信息集合,可以看成是只有一个记录的记录式文件

记录式文件是一种有结构的文件,包含若干逻辑记录,逻辑记录是文件中按信息在逻辑上的独立含意划分的信息单位。顺序文件(连续文件)一个文件中逻辑上连续的信息存放到存储介质的依次相邻的块上便形成顺序文件。

连接文件使用连接字,又叫指针来表示文件中各个记录之间的关系.第一块文件信息的物理地址由文件目录给出,每一块的连接字指出文件下一个物理块位置

直接文件(哈希文件)记录的关键字与其地址间可通过某种方式建立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实现存取的文件叫直接文

件。

索引文件的优点:不要求物理块连续,便于直接存取,便于文件的增、删、改。缺点:增加了索引表的空间开销和查找时间.

文件的静态共享:允许一个文件同时属于多个目录,但实际上文件仅有一处物理存储,这种文件在物理上一处存储,从多个目录可到达该文件的结构称为文件链接。要实现静态链接,只要不同目录的索引结点i-node号,指定为同一文件的索引结点即可。

文件的动态共享:是系统中不同的用户进程或同一用户的不同进程并发地访问同一文件。共享关系只有当用户进程存在时才可能出现,一旦用户的进程消亡,其共享关系也就自动消失。

外围设备分为两类:存储型设备和输入输出型设备.

I/O系统:I/O设备及其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和管理软件的总称。I/O设备可以划分为输入型、输出型和存储型外围设备三类。按照I/O信息交换的单位, I/O设备可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

存储型外围设备可以划分为顺序存取存储设备和直接存取存储设备。顺序存取存储设备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进行定位和读写,如磁带机。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的特点是存取任何一个物理块所需的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如磁盘。

I/O设备的4种控制方式分类:轮询方式:轮询方式又称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特点:CPU不停测试设备状态,直到设备准备就绪,开始传输数据;中断方式:启动I/O后,不必查询I/O是否就绪,继续执行现行程序。特点:不需要CPU 做忙式测试,直到设备准备就绪之后产生中断。 DMA方式:I/O设备能直接与主存交换数据而不占用CPU,其利用率还可提高。特点:负责数据的交换,CPU不必参与;从设备读数据,存入缓冲寄存器,这个过程与CPU无关;与内存交换数据时,是一次交换一块数据;与内存进行数据交换时,需要抢占内存总线(周期窃取),此时CPU必须等待。通道方式:为获得CPU和外围设备间更高的并行工作能力,引入了自成独立体系的通道结构。特点:通道负责管理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的一切工作;数据传输完毕后,产生中断,CPU执行中断处理;数据传输中如果出错,产生中断,CPU 执行中断处理。

I/O设备包括一个机械部件和一个电子部件。电子部件称为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机械部件则是设备本身。操作系统基本上与控制器打交道,而非设备本身。

I/O软件总体设计目标:高效率。通用性。

I/O软件组织成四个层次: I/O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操作系统I/O软件。用户层I/O软件.

笼统地说,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是从独立于设备的软件中接收并执行I/O请求。设备驱动程序主要包括三部分功能:1设备初始化2执行设备驱动例程3执行中断处理例程。SPOOLing又称为假脱机操作.Spooling技术就是利用一类物理设备模拟另一类物理设备的技术,是使独占使用的设备变成可共享设备的技术.

为什么需要缓冲技术?改善中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协调逻辑记录大小与物理记录大小不一致,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

提高磁盘I/O速度的方法:提前读:在读当前块的同时,将下一个盘块中的数据也读入缓冲区。延迟写:本应写回磁盘的缓冲区中的数据不久之后可能还会再被访问,因而不立即将其写回磁盘。虚拟盘:利用内存空间仿真磁盘,又称为RAM 盘。虚拟盘中的数据在掉电或系统重启动以及发生故障时会丢失。

设备独立性带来的好处:用户与物理的外围设备无关,系统增减或变更外围设备时程序不必修改;易于对付输入输出设备的故障。

为了存放从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以及作业执行的结果,系统在磁盘上开辟两个大的存储空间,称为井.

存储器的层次: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内存是程序运行的主要场所,是进程映像(进程实体)存在的主要位置。

把程序和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工作称为地址转换或重定位.一种方式是在程序装入时根据程序所装入的内存位置由装入程序依据重定位信息一次性将程序中所有的逻辑地址都转变为物理地址,称为静态重定位,不允许程序在内存中移动位置。另一种方式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地址转换工作穿插在指令执行的过程中,每执行一条指令,CPU对指令中涉及的逻辑地址进行转换,称为动态重定位,允许程序在内存中移动位置。动态重定位必须借助于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实现。

页框:物理地址分成大小相等的许多区域,每个区域叫做一块(或者一个页框page frame)。

页面:逻辑地址分成大小相等的区域,每个区域的大小与块的大小相等,叫做一个页面(page)。

逻辑地址形式:分页式存储器的逻辑地址由两部分组成:页号和单元号(页内位移)。

页表:操作系统需为每个作业建立一张页表,该表登记该作业的页号—物理块号对应信息,系统通过页表可以准确访问内存中属于一个作业的所有页面.所以页表实际上用于完成地址变换.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在具有层次结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自动实现部分装入和部分对换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比物理内存容量大得多的,可寻址的一种“内存储器”。假定作业p共计n页,系统分配给它的主存块只有m块(1≤m≤n)。如果作业p在运行中成功的访问次数为s,不成功的访问次数为F,则总的访问次数A为:A = S + F又定义:

f = F / A称f为缺页中断率。影响缺页中断率f的因素有:

1)主存页框数。2)页面大小。3)页面替换算法。4)程序特性。最佳页面算法(OPT)、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FIFO)、最近最久未使用页面淘汰算法(LRU)、

外围设备分为两类:存储型设备和输入输出型设备。设备管理具有以下功能1外围设备中断处理。2缓冲区管理。3外围设备的分配 4外围设备驱动调度。5虚拟设备及其实现

存储型外围设备可以划分为顺序存取存储设备和直接存取存储设备。顺序存取存储设备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进行定位和读写,如磁带机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的特点是存取任何一个物理块所需的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如磁盘。

有三个并发进程:R 负责从输入设备读入信息块,M 负责对信息块加工处理;P 负责打印输出信息块。今提供;l )一个缓冲区,可放置K 个信息块;2 )二个缓冲区,每个可放置K 个信息块;试用信号量和P 、V 操作写出三个进程正确工作的流程。

答:1 一个缓冲区:

cobegin

Semaphore sread,smanager,sprint;

item a[K]; int rr,rm,rp;

item x;

sread=k;smanager=0;sprint=0;

rr=rm=rp=0;

process PR()

{ while(true)

{ P(sread);

a[rr]=x;

rr=(rr+1)%K;

V(smanager); } }

process PM()

{ while(true)

{ P(smanager);

x=a[rm];

rr=(rr+1)%K;

V(sprint); } }

process PP()

{ while(true)

{ P(sprint);

x=a[rp];

rr=(rr+1)%K;

V(sread); } }

Coend

(2)两个缓冲区:

semaphore swrite1, sread1, swrite2, sread2;

Swrite1=swrite2=1; sread1 =sread2=0;

item A1[k],A2[k];read1=write1=read2=write2=0;

cobegin

process PR

{ while(true)

{ P(swrite1);

A1[write1]=x;

write1=(write1+1)%K;

V(sread1); } }

process PM

{ while(true)

{ P(sread1);

x=A1[read1];

read1=(read1+1)%K;

V(swrite1);

P(swrite2)

A2[write2]=x;

write2=(write+1)%K;

V(sread2); }}

process PP

{ while(true)

{ P(sread2);

x=A2[read2];

read2=(read2+1)%K;

V(swrite2); }}

coend

设公共汽车上,司机和售票员的活动分别如下:司机的活动:启动车辆:正常行车;到站停车。售票员的活动:关车门;售票;开车门。在汽车不断地到站、停车、行驶过程中,这两个活动有什么同步关系?用信号量和P 、V 操作实现它们的同步。

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活动与售票员活动之间的同步关系为:售票员关车门后,向司机发开车信号,司机接到开车信号后启动车辆,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售票员售票,到站时司机停车,售票员在车停后开门让乘客上下车。因此,司机启动车辆的动作必须与售票员关车门的动作取得同步;售票员开车门的动作也必须与司机停车取得同步。应设置两个信号量:S1 、S2 ;S1 表示是否允许司机启动汽车(其初值为0 ) ;S2 表示是否允许售票员开门(其初值为0 )。用P 、v 原语描述如下:

var S1 , S2 : semaphore ;

S1=0;S2=0;

cobegin

{ driver ( ) ;

busman ( ) ; }

coend

driver ( )

begin

while ( 1 ) { P ( S1 )

启动车辆;正常行车;到站停车;

V ( S2 ) ; }

end

busman ( )

begin

while ( 1 ) { 关车门;

V ( 51 )

售票;

P ( S2 )

开车门;

上下乘客;}

end

一条公路两次横跨运河,两个运河桥相距100 米,均带有闸门,以供船只通过运河桥。运河和公路的交通均是单方向的。运河上的运输由驳船担负。在一驳船接近吊桥A 时就拉汽笛警告,若桥上无车辆,吊桥就吊起,直到驳船尾P 通过此桥为止。对吊桥B 也按同样次序处理。一般典型的驳船长度为200 米,当它在河上航行时是否会产生死锁?若会,说明理由,请提出一个防止死锁的办法,并用信号量来实现驳船的同步。

答:当汽车或驳船未同时到达桥 A 时,以任何次序前进不会产生死锁。但假设汽车驶过了桥 A ,它在继续前进,并且在驶过桥B 之前,此时有驳船并快速地通过了桥A ,驳船头到达桥B ,这时会发生死锁。因为若吊起吊桥B 让驳船通过,则汽车无法通过桥B ;若不吊起吊桥B 让汽车通过,则驳船无法通过桥 B 。可用两个信号量同步车、船通过两座桥的动作。

var Sa , Sb : semaphore ;

Sa:=Sb:=1 ;

cobegin

{ process 驳船

begin

P(Sa ) ;

P(Sb ) ;

船过桥A 、B ;

V(Sa ) ;

V(Sb ) ;

end

process 汽车

begin

P ( Sa ) ;

P ( Sb ) ;

车过桥A 、B ;

V ( Sa ) ; V ( Sb ) ;

end }

coend

假定磁盘有200 个柱面,编号O - 199 ,当前存取臂的位置在143 号柱面上,并刚刚完成了125 号柱面的服务请求,如果请求队列的先后顺序是:86 , 147 , 91 , 177 , 94 , 150 , 102 , 175 , 130 ;试问:为完成上述请求,下列算法存取臂移动的总量是多少?并算出存取臂移动的顺序。

( 1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 2 )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SSTF :

( 3 )扫描算法SCAN 。

( 4 )电梯调度。

答:( l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为565 ,依次为143 -86 -147 -91 -177 -94 -150 -102 -175 -130 。( 2 )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SSTF 为162 ,依次为143 -147 -150 -130 -102 -94 -91 -86 -175 -177 。( 3 )扫描算法SCAN 为169 ,依次为143 -147 -150 -175 -177 -199 -130 -102 -94 -91 -86 。( 4 )电梯调度为125,依次为143 -147 -150 -175 -177 -130-102 -94 -91 -86 。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策略:按照作业进入系统的先后次序来挑选作业,先进入系统的作业优先被挑选。这是一种非剥夺式算法。

最短作业优先算法SJF:以进入系统的作业所要求的CPU 时间为标准,总选取估计计算时间最短的作业投入运行。这是一种非剥夺式调度算法

例:

?SJF的作业调度顺序为作业2、4、1、3,

平均作业周转时间T = (4+12+21+31)/4 = 17

平均带权作业周转时间W=(4/4+12/8+21/9+31/10)/4 = 1.98 ?如果对它们施行FCFS调度算法,

平均作业周转时间T = (9+13+23+31)/4 = 19

平均带权作业周转时间W = (9/9+13/4+23/10+31/8)/4 = 2.51

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RTF算法

把SJF算法改为抢占式的调度算法:当一个作业正在执行时,一个新作业进入就绪状态,如果新作业需要的CPU时间比当前正在执行的作业剩余下来还需的CPU时间短,SRTF强行赶走当前正在执行作业

优先级调度算法

这种算法是根据确定的优先级来选取进程/线程,每次总是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作业。

作业所需CPU 作业9

作业 4

作业10

作业8

操作系统期末试卷(含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题1 一、判断题 1.分时系统中,时间片设置得越小,则平均响应时间越短。() 2.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同一个程序,且一个进程也可能会执行多个程序。() 3.一个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总会引起其他一些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 4.在引入线程的OS中,线程是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5.信号量的初值不能为负数。() 6.最佳适应算法比首次适应算法具有更好的内存利用率。() 7.为提高对换空间的利用率,一般对其使用离散的分配方式。() 8.设备独立性是指系统具有使用不同设备的能力。() 9.隐式链接结构可以提高文件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但不适合文件的随即存取。() 10.访问控制矩阵比访问控制表更节约空间。() 二、选择题 1.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B);在设计批处理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C)。 A,B,C :(1)灵活性和适应性;(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4)实时性和可靠性。 2.对一个正在执行的进程:如果因时间片完而被暂停执行,此时它应从执行状态转变为(D)状态;如果由于终端用户的请求而暂停下来,则它的状态应转变为(E)状态;如果由于得不到所申请的资源而暂停时下来,则它的状态应转变为(F)状态。D,E,F:(1);静止阻塞(2);活动阻塞(3);静止就绪(4);活动就绪(5)执行。 3.我们如果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则为了照顾短作业用户,应采用(G);为照顾紧急作业用户,应采用(H);为能实现人机交互,应采用(I);而能使短作业、长作业和交互作业用户满意时,应采用(J)。 G,H,I,J:(1);FCFS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3)时间片轮转算法;(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5)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 4.由固定分区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推动力是(K);由分页系统发展为分段系统,进而发展为段页式系统的主要动力分别是(L)和(M)。 K,L,M:(1)提高内存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满足用户需要;(4)更好地满足多道程序进行的需要;(5)既满足用户需求,又提高内存利用率。 5.在存储管理中,不会产生内部碎片的存储管理方式是(N);支持虚拟存储器,但不能以自然的方式提供存储器的共享和存取保护机制的存储管理方式是(O)。 N:(1)分页式存储管理;(2)分段式存储管理;(3)固定分区式存储管理;(4)段页式存储管理。 O:(1)段页式存储管理;(2)请求分区页式存储管理;(3)请求分段式存储管理;(4)可变分区存储管理;(5)固定分区存储管理;(6)单一连续分区式存储管理。 6.磁盘调度主要是为了优化(P),下列算法中能避免磁盘粘着的现象的是(Q)。P:(1)寻道时间;(2)旋转延迟时间;(3)传输时间。 Q:(1)SSTF;(2)FCFS;(3)SCAN;(4)CSCAN;(5)FSCAN。 7.文件系统中,目录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是(R),位示图的主要功能是(S),FAT表的主要功能是(T)。 R,S,T:(1)实现按名存取;(2)提高文件存储空间利用率;(3)管理文件存储器的空闲空间;(4)指出分配给文件的盘块(首个盘块除外)的地址;(5)管理文件存储器的空闲空间,并指出分配给文件的盘块(首个盘块除外)的地址。8.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可以(U)和(V)。 U,V:(1)缩短访问文件存储器时间;(2)节省主存空间;(3)解决不同用户文件的命名冲突;(4)方便用户读写文件;(5)提高检索目录的速度。 9.计算机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安全包括(W)、(X)和(Y)三个方面,其中程序被删除属于(W)方面的威胁,数据被非法截取属于(X)方面的威胁,消息被更改属于(Y)方面的威胁。W,X,Y:(1)保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方便性。 三、填空题 1.操作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1)和(2),最主要的任务是(3)。 2.引入进程的主要目的是(4),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5)。 3.(6)是指通过破坏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来防止死锁的发生。引起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7)是不应该被破坏的,但对某些特殊的资源(如打印机),该条可通过(8)来破坏;而其他能被破坏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是(9)、(10)和(11)。 4.虚拟存储器管理的基础是(12)原理,在请求分页管理方式中,页表中的状态位用来只是对应页(13)修改位用来只是对应页(14),引用位则是供(15)使用;而在请求分段系统还增加了增补位,它用来指示(16)。 5.设备驱动程序是(17)与(18)之间的通信程序如果系统中有3台相同的单显和2台相同的彩显则必须为它们配置(19)种设备驱动程序 6.廉价磁盘冗余阵列可组成一个大容量磁盘系统,它利用(20)技术来提高磁盘系统的存取进度,而利用(21)技术来增加磁盘系统的可靠性 7.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22)层,采用代理服务技术的防火墙则工作在(23)层 文件系统对文件存储空间采用(23)分配方式,它通过(24)来管理空闲的文件存储空间。 四、问答题 1.假设某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有供用户使用的内存100k,打印机1台。系统采用可变分区管理内存:对打印机采用静态分配,并假设输入输出操作的时间忽略不计:采用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的进程调度算法,进程剩余执行时间相同时采用先来先服务算法;进程调度时机在执行进程结束时或有新进程到达时。现有一进程序列如下: 假设系统优先分配内存的低地址区域,且不需移动已在主存中的进程,请: (1)给出进度调度算法选中进程的次序,并说明理由。 (2)全部进程执行结束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请用信号量解决以下的过独木桥问题:同一方向的行人可连续过桥,当某一方向的行人必须等待:另一方向的行人必须等待:当某一方向无人过桥是,另一方向的行人可以过桥。 3.提高内存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4.何谓脱机输入/输出技术 5. 将目录文件当作一般数据文件来处理有什么优缺点 操作系统复习题1答案 一、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10、错 二、选择题 1、A :(2);B:(4);C:(3)。 2、D:(4);E:(3);F:(2)。 3、G:(2);H:(5);I:(3);J:(4)。 4、K:(1);L:(3);M:(5)。 5、N:(2);O:(2)。 6、P:(1)寻道时间;Q:(5)。 7、R:(1);S:(3);T:(5)。8、U:(3);V:(5)。9、W:(3);X:(1);Y:(2)。 三、填空题 (1)并发;(2)资源共享;(3)管理资源;(4)使程序能够正确地并发执行;(5)进程控制快PCB;(6)预防死锁;(7)互斥条件;(8)SPOOLing技术;(9)

计算机操作系统3套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2003年7月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共38分) 1.操作系统核心部分的主要特点是( )。 A.一个程序模块B.主机不断电时常驻内存 C.有头有尾的程序D.串行顺序执行 2.操作系统中用得最多的数据结构是( )。 A.堆栈B.队列 C.表格D.树 3. 索引式(随机)文件组织的一个主要优点是( )o A.不需要链接指针B.能实现物理块的动态分配 C.回收实现比较简单D.用户存取方便 4.文件目录的主要作用是( )。 A.按名存取B.提高速度 C.节省空间D.提高外存利用率 5.在操作系统管理中,面向用户的管理组织机构称为( )。 A.用户结构B.实际结构 C.物理结构D.逻辑结构 6.单机操作系统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 )。 A.内存、CPU和基本软件B.键盘、鼠标、显示器 C.打印机、扫描仪D.软盘、硬盘、光盘 7.为方便用户,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 )。 A.软件资源B.硬件和软件资源 C.用户有用资源D.硬件资源 8.设备I/O方式有如下三种:( )、( )和( )。 A.假脱机B.询问 C.联机D.中断 E.通道F.脱机 9.操作系统五大功能中作业管理包含( )和( );文件管理又称( );存储管理主要讲解( );设备管理是最原始的( );进程管理实质上是( )。 A.CPU的执行调度管理B.用户任务管理 C. 信息管理D.监控程序管理 E.人机交互界面管理F.内存管理 10.计算机在接受用户请求后处理数据以及在数据处理结束时,将结果送到终端显示器。例如,导弹控制系统应选择安装( );计算机订票系统应选择安装( );计算机语言学习系统应选择安装(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D.网络操作系统 E.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是非题(正确的划√,错的划×,其它符号按错论。共20分) ( )1.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和用户进程的接口,库函数也是操作系统和用户的接口。 ( )2.UNIX的i节点(内码)是文件系统的主要数据结构(表格)部分。 ( )3.虚地址即程序执行时所要访问的内存地址。

最新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是( C ) A、原始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 B、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程序 C、管理程序,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D、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原始操作系统 2.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上是由( B )完成。 A、程序设计语言 B、操作系统 C、编译系统 D、标准库程序 3.进程调度的对象和任务分别是( C )。 A、作业,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B、进程,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按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C、进程,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D、作业,从后备作业队列中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4.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 A、动态重定位 ) A、动态重定位 B、段式地址转换 C、页式地址转换 D、静态重定位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 C )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 B、地址从小到大 C、尺寸从小到大 D、尺寸从大到小 6.设计批处理多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B、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C、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D、实时性和可靠性 7.当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 )状态。 A、等待 B、就绪 C、运行 D、完成 8.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文件被( )。 A、篡改 B、破坏 C、窃取 D、删除 9.若系统中有五个并发进程涉及某个相同的变量A,则变量A的相关临界区是由 ( )临界区构成。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按逻辑结构划分,文件主要有两类:(记录式文件)和流式文件。 A、记录式文件 B、网状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1.UNIX中的文件系统采用(、流式文件)。 A、网状文件 B、记录式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2.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实现虚拟存贮器 C、提高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速度 D、用于存贮系统文档 13.文件系统中用()管理文件。 A、堆栈结构 B、指针 C、页表 D、目录 14.为了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 A、重名翻译 B、多级目录 C、约定 D、文件名 15.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 )而产生死锁。 A、打印机 B、磁带机 C、CPU D、磁盘 16.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 A、先来先服务 B、轮转 C、最高响应比优先 D、均衡调度 17.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发来消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制约性合作关系被称为进程的()。 A、互斥 B、同步 C、调度 D、伙伴 18.当每类资源只有一个个体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环必死锁 B、死锁必有环 C、有环不一定死锁 D、被锁者一定全在环中 19.数据文件存放在到存储介质上时,采用的逻辑组织形式是与( )有关的。 A、文件逻辑结构 B、存储介质特性 C、主存储器管理方式 D、分配外设方式 20.在单处理器的多进程系统中,进程什么时候占用处理器和能占用多长时间,取决于( )。 精品文档

N套_操作系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引入了(),从而使并发和共享成为可能。 A.单道程序 B. 磁盘 C. 对象 D.多道程序 2、(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网络 B.分布式 C.分时 D.实时 3、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 A. 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 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计算机资源的的管理者 4、当CPU处于管态时,它可以执行的指令是()。 A. 计算机系统中的全部指令 B. 仅限于非特权指令 C. 仅限于访管指令 D. 仅限于特权指令 5、用户在程序中试图读取某文件的第100个逻辑块时,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 A. 系统调用 B.图形用户接口 C.原语 D.键盘命令 6、下列几种关于进程的叙述,()最不符合操作系统对进程的理解 A.进程是在多程序并行环境中的完整的程序。 B.进程可以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描述。 C.线程是一种特殊的进程。 D.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7、当一个进程处于()状态时,称其为等待(或阻塞)状态。 A. 它正等待中央处理机 B. 它正等待合作进程的一个消息 C. 它正等待分给它一个时间片 D. 它正等待进入内存 8、一个进程释放一种资源将有可能导致一个或几个进程()。 A.由就绪变运行 B.由运行变就绪 C.由阻塞变运行 D.由阻塞变就绪 9、下面关于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论是系统支持线程还是用户级线程,其切换都需要内核的支持。 B.线程是资源的分配单位,进程是调度和分配的单位。 C.不管系统中是否有线程,进程都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 D.在引入线程的系统中,进程仍是资源分配和调度分派的基本单位。 10、设有3个作业,它们同时到达,运行时间分别为T1、T2和T3,且T1≤T2≤T3,若它们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按单道运行,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为()。 A. T1+T2+T3 B. (T1+T2+T3)/3 C. T1+T2/3+2*T3/3 3+2*T2/3+T1 11、在下面的I/O控制方式中,需要CPU干预最少的方式是()。 A.程序I/O方式 B.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 C.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方式D.I/O通道控制方式 12、有m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若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对一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则信号量的变

北京大学操作系统期末试题有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一. 名词解释题 1. 中断—— 2. 进程控制块(PCB)――它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3. 虚时钟 4. 段式管理 5. 文件控制块(FCB) 6. 对换(SWAPPING) 7. 系统调用 8. 绝对路径名 9. 特别文件 10.虚设备技术 11.管道 12.中断接收 13.恢复现场 14.页式管理 15.作业步 16.字符流文件 17.通道 18.页面淘汰 19.多道程序设计 20.死锁 21.当前目录 22.快表 23.作业调度 24.原语 25.中断屏蔽 26.地址映射 27.文件目录 28.死锁避免 29.原语 31. CPU 状态 32.虚存

二 . 填空题 1. 分时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__及时响应 ___. 2. 用户进程从目态 (常态)转换为管态 (特态)的唯一途径是 ___ 中断 ________ . 3. 从静态的观点看 , 操作系统中的进程是由程序段、数据和 __ 作业控制块 PCB__ 三 部分组成 . 4. 在系统内核中必须包括的处理模块有进程调度、原语管理和 __中断处理 __. 5. 批处理操作系统中 , 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是 _作业控制块 PCB ___. 6. 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同步机制 , 由共享资源的数据及其在该数据上的一组操作组成 , 该同步机制称为 _管程 ______________ . 7.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 , 为实现地址映射 , 一般由硬件提供两个寄存器 , 一个是基 址寄存器 , 另一个是 _限长寄存器 ___. 8. 联想寄存器 (相联存储器 ) 的最重要、最独到的特点是 _按内容并行查找 ___. 9. 在虚拟段式存储管理中 , 若逻辑地址的段内地址大于段表中该段的段长 , 则发生 __ 地址越界 __中断 . 10. 文件系统中若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顺序结构 , 则文件控制快 FCB 中关于文件的物 理位置应包括 ___ 首块地址和文件长度 _. 11. 在操作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 , 以消除发生死锁的任何可能性 , 这种解决死 锁的方法是 __死锁预防 __. 12. 选择对资源需求不同的作业进行合理搭配 , 并投入运行是由 _作业调度算法 ___来完 成的. 13. 实时系统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 及时性和 ___可靠性 ___. 14. 磁带上的文件只能采用 _顺序 ______ 存取方式 . 15. 不让死锁发生的策略可以分成静态和动态的两种 , 死锁避免属于 __动态的 ___. 16. 在 UNIX 系统中 , 文件分成三类 , 即普通文件 , 目录文件和 ___特殊文件 __. 17. 在磁盘调度策略中有可能使 I/O 请求无限期等待的调度算法是 __最短寻道时间优先 18. 进程获得了除CPU 外的所有资源,一旦获得CPU 即可执行,这时进程处于—就绪 _ 状态 .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实现CPU 与外部设备的并行工作,系统必须引入一通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件基础. 20. 操作系统为保证不经文件拥有者授权 , 任何其它用户不能使用该文件所提出的解决 措施是 ___文件保密 __. 21. 两个或两个以上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同处于开始和结束之间的状态 , 这就称为 __ 并发 ___. 33. 磁盘调度 34. 缓冲技术 36. 进程调度 37. 虚设备 39. 死锁预防 40. 临界资源 — 42. 交换技术 43. 互斥区 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也称为独立资源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模拟卷一)

2012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虚拟设备? 2.What’s the differrence between a process and a program? 3.What’s Hyper-Treading technology? 4.死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5.为什么将文件控制块分成主部和次部两部分? 6.若系统有同类资源m个,被n个进程共享,问:当m>n和m<=n时每个进程最多可以请求多少个这类资源,使系统一定不会发生死锁?为什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特性是:(1) 和(2) 。 2.只能在管态下执行的指令称为(3) 。处理机状态由目态转换为管态的唯一途径是(4) ,管态到目态的转换可以通过修改(5) 来实现。 3.进程在其生存期内可以处于如下三种基本状态之一:运行态、就绪态和等待态。当一个就绪进程(6) 时,其状态由就绪变为运行,当一个运行进程被抢占处理机时,其状态由运行变为(7) ,当一个运行进程因某事件受阻时,其状态由运行变为(8) ,当进程所等待的事件已经发生时,该进程状态由(9) 变为就绪。 4.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10)。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设某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法,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为64KB,页面尺寸为4KB。假设当前进程的页表如右图所示(页表以二进制形式表示),请将虚拟地址8196和2050转换为物理地址。 2.设某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法,内存中为该进程分配4个物理页架, 开始时内存页架为空,假设进程在一段时间内的页面访问序列如下:6,0,1,2,0,3,0,4,2,3,0,3,2,1,2,0,1,7,0,1,请画图表示采用以下页面淘汰算法时的缺页中断次数:(1)最佳页面淘汰算法(OPT);(2)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FIFO);(3)使用过最久的先淘汰(LRU)。 3.在UNIX系统中,设磁盘物理块大小为1KB,每个索引块可以保存256个索引项,请画出UNIX文件的物理结构。假设某文件大小为1028KB,请计算访问以下逻辑块时需要多少次I/O传输:(1)8;(2)300;(3)16。 4.设有周期性实时任务集如下表所示,用最早截止期优先算法(EDF算法)和速率单调算法(RMS算法)是否可以调度?画出相应的Gantt图。 四、算法设计(每题10分,共20分) 1.设有一个可以装A、B两种物品的仓库,其容量无限大,但要求仓库中A、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

四、解答题(共20分)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共8分)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管理。 2.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什么叫虚拟存储器(共8分) 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内存扩充。(4分) 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存储空间,在这种计算机系统中虚地址被映象成实地址。或者:简单地说,虚拟存储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假想的特大存储器。(4分) 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共4分) 文件的逻辑组织——用户对文件的观察和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中数据时 采用的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文件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组织。 文件的物理组织——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组织。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通常,进程实体是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 这三部分组成,其中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2.从用户的源程序进入系统到相应程序在机器上运行,所经历的主要处理阶段有编辑阶段,编译阶段,连接阶段,装入阶段和运行阶段。 3.在UNIX系统中,文件的类型主要包括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别文件。 4.虚拟设备是通过 SPOOLing 技术把独占设备变成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 5. Windows NT是采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它的进程的功能发

生了变化,它只是资源分配的单位,不是调度运行的单位,后者的功能由线程完成。 五、应用题(共20分) 5.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 D) A、运行态变为就绪态 B、运行态变为等待态 C、就绪态变为运行态 D、等待态变为就绪态 6.采用动态重定位方式装入的作业,在执行中允许(C )将其移动。 A、用户有条件地 B、用户无条件地 C、操作系统有条件地 D、操作系统无条件地 7.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工作是由(A )完成的。 A、硬件 B、地址转换程序 C、用户程序 D、装入程序 9.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C )。 、文件 D 、记录 C 、数据项 B 、字符A. 10.为了提高设备分配的灵活性,用户申请设备时应指定(A )号。 A、设备类相对 B、设备类绝对 C、相对 D、绝对 11.通常把通道程序的执行情况记录在(D )中。 A、PSW B、PCB C、CAW D、CSW 14.共享变量是指(D )访问的变量。 A、只能被系统进程 B、只能被多个进程互斥 C、只能被用户进程 D、可被多个进程 15.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 D)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16.若系统中有五台绘图仪,有多个进程均需要使用两台,规定每个进程一次仅允许申请一台,则至多允许( D)个进程参于竞争,而不会发生死锁。 A、5 B、2 C、3 D、4 17.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C )。 A、进程释放资源 B、一个进程进入死循环 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21.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BD ) A、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B、充分利用处理机,减少处理机空闲时间 、有利于代码共享C.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试题及答案西南大学原题

操作系统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配置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D) A.用户可联机、调试自己的程序B.允许用户直接干预作业的执行 C.能对外部事件实时响应D.允许多个作业同时使用不同的外围设备 2.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A) A.交互式分时操作系统B.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C.实时操作系统D.分布式操作系统 3.若操作系统管理的某用户程序当前正占有中央处理器,该用户程序欲读磁盘上的文件信息,那么用户程序中相应的指令应该是(D) 1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A.启动I/O指令B.等待I/O指令 C.转移指令D.访管指令 4.当一次系统调用功能完成后,中央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应(C) A.保持管态B.保持目态 C.从管态转换成目态D.从目态转换成管态5.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是(C) A.资源共享B.资源地理位置分散C.资源位置透明D.多个用户的程序并行运行 6.引入进程的原因是(B) A.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正确描述程序的执行情况C.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D.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和正确描述程序的执行情况7.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可能的状态转换是(A) A.就绪态到运行态、等待态到就绪态、运行态到等待态 B.就绪态到运行态、就绪态到等待态、等待态到运 2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3 行态 C .就绪态到运行态、等待态到就绪态、等待态到运行态 D .运行态到就绪态、就绪态到等待态、等待态到运行态 8.处理器不能.. 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D ) A .寄存器 B .高速缓冲存储器 C .主存储器 D .辅助存储器 9.断电停机后,存储信息随之消失的存储器是( C ) A .磁盘 B .磁带 C .主存储器 D .U 盘 10.处于运行状态的操作系统程序应放在( C ) A .寄存器中 B .高速缓冲存储器中 C .主存储器中 D .辅助存储器中 11.对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而言,一个源程序、一批 数据、一篇文章或一张图片等都可以被称为文件,只要它是( C ) A .连续分布在一片磁盘区域中的信息集合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在存储管理方案中,__D_____ 可与覆盖技术配合. A、页式管理 B、段式管理 C、段页式管理 D、可变分区管理 2、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___A______。 A、节省主存空间 B、物理上扩充准存容量 C、提高CPU效率 D、实现主存共享 3、动态重定位技术依赖于___B______。 A、重定位装入程序 B、重定位寄存器 C、地址机构 D、目标程序 4、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____A______。 A、为内外存容量之和 B、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 C、是任意的 D、有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5、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但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3、4、1、2、5、1、、2、3、4、5、6时,将产生___D___次缺页中断。 A、7 B、8 C、9 D、10 6、设内存的分配情况如下图所示。若要申请一块40K字节的内存空间,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所得到的分区首址为____C___。 A、100K B、190K C、330K D、410K 7、很好地解决了“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____A____。 A、页式存储管理 B、段式存储管理 C、多重分区管理 D、可变分区管理 8、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___A___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内存容量不足 D、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9、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的拼接技术可以_____A___。 A、集中空闲区 B、增加主存容量 C、缩短访问周期 D、加速地址转换 10、分区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时,宜把空闲区按____A__次序等记在空闲区表中。 A、长度递增 B、长度递减 C、地址递增 D、地址递减 11、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_C__。 A、相同 B、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C、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D、所作业长度变化

操作系统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A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共20题) 1、操作系统是一种(B)。 A.通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软件包 2、操作系统是对(C)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 4、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B)。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多任务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 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多用户系统 5、所谓(B)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共行执行 6、(C)操作系统允许用户把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 A.单用户 B.分布式C.批处理 D.监督 7、下面6个系统中,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有(C)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航空订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A.1 B.2 C.3 D.4 8、在操作系统中,(C)是进行系统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最小单位。 A.程序 B.指令C.进程 D.作业 9、(D)不是操作系统关心得主要问题。 A.管理计算机裸机 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 10、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A)。 A.失去了交互性 B.CPU的利用率降低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错 11、系统调用的目的是(A)。 A.请求系统服务 B.终止系统服务 C.申请系统资源 D.释放系统资源 12、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D)。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D.动态和静态的特征 13、在进程管理中,当(D)时进程从执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选中 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发生D.时间片用完 14、如果P、V操作S的初值为4,当前值为-2,那么表示有(B)个等待进程。 A.1 B.2 C.3 D.4 15、系统中有4个并发的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3个,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小资源数是(C)。 A.5 B.7 C.9 D.10 16、在下列(A)情况下,系统会出现死锁。 A.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互相等待它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操作系统期末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A) 1.FILL IN BLANKS (10 points) 1.1 A _trap___ is a software-generated interrupt caused either by an error or by a specific request from a user program that an operating-system services be performed. 1.2 A ______ is used in Unix systems to notify a process that a particular event has occurred. 1.3 To manage the process executing, OS records the state and other information (e.g. the priority) of the process in . 1.4 The scheduling criteria include CPU utilization, throughput, turnaround time, waiting time, and response time .

1.5 For n concurrent processes that mutual exclusively use some resources, the code segmentations, in which the processes access the resources, are called deadlock . 1.6. The ___visual memory___ scheme enables users to run programs that are larger than actual physical memory, this allows the execution of a process that is not completely in memory. 1.7. The __FIFO___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associates with each page the time when that page was brought into memory. When a page must be replaced, the oldest page is chosen. 1.8The file system resides permanently on , which is designed to hold a large amount of data permanently. 1.9The file system itself is generally composed of many different levels, including the logical file system, the file-organization module, the and the I/O control. 1.10 T he kernel’s I/O subsystem provides numero us services. Among these are I/O scheduling, , caching, spooling, device reservation, and error handling, and name translation. 2.CHOICE ( 10 points ) 2.1 _____ operating systems have well defined, fixed time constraints. Processing must be done within the defined constrains, or the system will fail. A. Multimedia B. Real-time C. Clustered D. Network 2.2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OS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microkernel structure? _____

中山大学操作系统原理A卷试题答案

2008操作系统A卷参考答案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术语解释(5个,共20分) 1、内核:实现操作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常驻内容并要求CPU在核心态方式下运行的代码 和相关数据结构。 2、信号量:操作系统内容定义和管理的一种特殊数据结构,提供了初始化、增值和减值等操 作供进程调用,以实现进程互斥或同步。 3、临界区:两个或多个进程中,对应的程序中各存在一段访问共享数据的代码块,设 为CS1、CS2、。。。,这些代码块中,若有某个进程执行其中一个(设CSi),则其它进 程执行其它相应代码块只能在CSi完成后才能开妈执行。具有这种要求的代码块称为临界 区 4、线程:进程中的一个独立的调度执行单位。多线程技术中,同一进程中可以有多个独立的 调度执行单位,并且可以并发执行。 5、逻辑地址:程序设计员在程序中使用的地址。 二、简答题(5题,共30分) 6、系统调用的过程中,控制的转移步骤如何? 答:CPU控制权在用户态的进程中,进程执行陷入或软中断指令硬件执行中断响应动作进入内核,CPU控制权在核心态的操作系统内核代码中,执行系统调用服务程序,并可能进行进程调度,选择下一个可运行的进程恢复可运行进程的上下文CPU 控制权又交给在用户态的进程, 7、与层次结构比较,微内核结构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有接口一致性、系统安全性高、功能扩展灵活性、可移植性高、适用于分布式环境。 缺点是效率较低。 8、与多进程技术相比,多线程技术有哪些优点? 答: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因此与进程相比,线程占用的资源极少;创建/撤消线程更快;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同属一个地址空间,可以使用共享变量直接通信;用户级线程还不需内核管理,减少了内核的开销。 9、用Test_And_Set指令如何实现互斥? 10、文件打开过程主要工作及步骤 答:1搜索文件目录,以获取该文件控制信息;2检查操作权限;3分配活动文件表的 表项和打开文件表的表项,填入相应的文件控制信息;分配必要的缓冲区;4返回打开文件表的表项指针(文件句柄),供进程以后读写文件。 三、应用分析题(共4题,共40分) 11、(10分)k读者-写者问题:有一个文件F被多个进程读取或修改,其中一批进程 只读取F,另一些进程只修改F。为了保证系统响应时间,规定最多只能有k个进 程同时操作F。试用信号量及P、V操作实现读者与写者的同步。 答: Semaphore wr=1;

安徽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定稿版

安徽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安徽大学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是( C ) A、原始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操作 系统 B、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管理 程序 C、管理程序,原始操作系统,操作 系统 D、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原始操作 系统 2.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上 是由( B )完成。 A、程序设计语言 B、操作系 统 C、编译系统 D、标准库 程序3.进程调度的对象和任务分别是 ( C )。 A、作业,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B、进程,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按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C、进程,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D、作业,从后备作业队列中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4.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 A、动态重定位 ) A、动态重定位 B、段式地址转换 C、页式地址转换 D、静态重定位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 ( C )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 B、地址从小到大 C、尺寸从小到大 D、尺寸从大到小 6.设计批处理多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B、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C、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D、实时性和可靠性 7.当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 B )状态。 A、等待 B、就绪 C、运行 D、完成 8.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文件被 ( C )。 A、篡改 B、破坏 C、窃取 D、删除9.若系统中有五个并发进程涉及某个相同的变量A,则变量A的相关临界区 是由( D )临界区构成。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按逻辑结构划分,文件主要有两类:(记录式文件)和流式文件。 A、记录式文件 B、网状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1.UNIX中的文件系统采用(、流式文件)。 A、网状文件 B、记录式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2.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 )。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实现虚拟存贮器 C、提高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速度 D、用于存贮系统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操作系统》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操作系统》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1)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 30分) 1.在计算机系统中,控制和管理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称作( )。 A.文件系统 B.操作系统 C.网络管理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2.为了使系统中所有的用户都能得到及时的响应,该操作系统应该是( )。 A.多道批处理系统 B.分时系统 C.实时系统 D.网络系统 3.以下著名的操作系统中,属于多用户、分时系统的是( )。 A.DOS系统 B.Windows NT系统 C.UNIX系统 D.OS/2系统 4.某进程由于需要从磁盘上读人数据而处于阻塞状态。当系统完成了所需的读盘操作后,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 )。 A.从就绪变为运行 B.从运行变为就绪 C.从运行变为阻塞 D.从阻塞变为就绪 5.进程的动态、并发等特征是利用( )表现出来的。 A.程序 B.数据 C.程序和数据 D.进程控制块 6.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 )。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 B.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 C.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7.系统调用的目的是( )。 A.请求系统服务 B.终止系统服务 C.申请系统资源 D.释放系统资源 8.在分时系统中,可将进程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这种技术称为( )。 A.覆盖技术 B.对换技术 C.虚拟技术 D.物理扩充 9.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 )实现的。 A.分区表 B.页表 C.PCB D.JCB

操作系统全英文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XX大学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A)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 Generally speaking, which one is not the major concern for a operating system in the following four options?( D ) A.Manage the computer B.Manage the system resources C.Design and apply the interface between user's program and computer hardware system D.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complier 2.The main disadvantage of batch system is ( C ) A.CPU utilization is low B.Can not concurrent https://www.doczj.com/doc/2b9014455.html,ck of interaction D.Low degree of automation

3.A process transforms from waiting state to ready state is caused by the ( B ) A.Interrupt event B.Process scheduling C.Create a process for a program D.Waiting for some events 4.The concurrent process is refers to ( C ) A.The process can be run in parallel B.The process can be run in order C.The process can be run in the same time D.The process can not be interrupted 5.In multi-process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public variables, the processes should be mutually exclusive access to critical areas. The so-called critical area is ( D ) A.A buffer B.A date area C.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D.A program 6.The orderly use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strategy can destroy the condition ( D ) to avoid deadlock. A.Mutual exclusive B.Hold and wait C.No preemption D.Circular wait https://www.doczj.com/doc/2b9014455.html,er's applications use the system resources to complete its operation by the support and services of ( C ) A.clicking the mouse B.Keyboard command C.System call D.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8.There are four jobs arriv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execution time of each job is 2h. Now they run on one processor at single channel,then the average turnaround time is ( B ) A.1h B.5h C.2.5h D.8h 9.Among the job scheduling algorithms, ( B ) is related to the job's estimat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