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经济生活》
- 格式:docx
- 大小:234.47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了解价格机制的作用,认识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机制。
2. 价格机制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3. 消费者选择理论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4. 企业成本、收益分析与企业决策。
5.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引发学生对经济活动的关注。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价格机制的作用。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经济新闻或事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原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5. 角色扮演:模拟市场交易过程,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企业家的角色。
6.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经济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与评价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市场经济中某个现象的分析论文。
2. 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等。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消费观、践行正确消费原则2、教学难点:消费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全面认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
三、教学建议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学生阅读教材,搜集典型的消费案例、资料和行为,提出困惑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通过课上对这些疑问的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
课上:教学互动,合作探究一一判断运用,体验践行。
学生资料汇总、典例展示探究、教师总结提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设计】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消费都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的影响因素前面已经学过,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推进新课】探究点一:消费心理面面观元旦前后,同学之间互送礼物的调查情况,设问:你是不是也有如此经历?这是受什么心理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探讨:积极思考与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总结: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
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
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利用“探究活动”设问:你是不是也有小林的消费心理?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总结: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
高一政治教案前言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经济的基本含义(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二)能力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概况,增强发展经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经济的基本含义2.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经济的基本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经常要买东西,工人要生产产品,等等,这些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
那什么叫经济呢?从今天起我们就学习有关经济常识的知识。
讲授新课(一)经济的基本含义1.经济和人们的生活、(1)从家庭和个人角度看社会的活动关系最密切(2)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2.经济的基本含义(1)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经济活动决定其它一切活动(2)经济活动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4)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5)经济的基本含义。
(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1.经济常识的特点。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的含义,知道了经济常识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前言知识结构图(一)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1.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一、经济的基本含义(二)经济的 2.物质资料基本含义生产活包前括四个环节3.经济的基本含义(一)经济常识的基本言二、学习经济常识特征的意义(二)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三)学习经济常识有三点重要意义第一课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2)货币的职能(3)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2)商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8)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1)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2)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能力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能力(三)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商品的概念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3.商品的基本属性4.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5.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6.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7.价值规律的含义8.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贯彻的9.价值规律的作用课时安排原则上每框一课时,共八课时。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案例1.备课: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教学准备是实施政治课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
全部教学工作,大体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研与总结。
2教学准备是完成政治课任务的先决条件。
三个转化:一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二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三是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觉悟。
3教学准备是政治教师责任心的体现。
4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和课程质量。
5只有认真备课,才能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并善于应用。
6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使教学做到“有的放失”特点:1备课劳动的育人和创造性。
备课是教师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劳动。
创造性,卓越的教学观点,崭新的教学内容,巧妙的课堂设计,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独特的讲授风格。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必须具有创造性。
2备课劳动的序列阶段性。
①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知识底数和思想脉搏,。
——前提。
②依据课标教材和实际,选准重点,攻破难点,对有关马列主义原理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这是基础阶段,也是设计阶段。
③选用有关马列主义原理,深入分析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并作出正确的有说服力的答案,这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3备课劳动的自觉性和无止境性。
主要依据和原则:依据:课标,教材,教参,及学生实际。
原则:a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b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原则。
c坚持思想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原则。
d坚持适度原则:忌过深过细,过浅过粗,过宽过广,过窄过少。
e坚持既备教材也要备教法。
基本过程:1深入钻课标,教材。
①初读,精读教材,至少3-5遍。
明确每课课时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难点,逐课逐节逐个框题乃至逐段逐字逐句地去读,读出关键词句等。
②对教材的理解达到懂,透,化。
懂:把教材的基本概念,观点,材料,直至段落大意和基本思想弄懂弄通。
透:不仅把握重点难点,还要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深度和广度,掌握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说课稿(通用5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题。
在此之前续上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本节课内容是对上一届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生产,交换分配共同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因而正确的消费观对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接下来分析下学情;高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经济生活,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热情,思维活跃,这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明确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的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感知,集体讨论,师生互动等方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量入未出,理性选择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科的重难点是:(1)教学重点: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因为只有知道了正确的消费观念才能养成反对不合理,不科学消费的现象,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设计思路: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
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
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
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篇1一、总体思路以课程标准、省颁的《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复习课模式,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能力。
具体讲:1、以培养考生的学习方法为根本。
考能力知识是基础,而获得知识和能力,方法具有根本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有了一定文化基础的高中生来说,应把培养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摆在最突出的位置,高考中这失分那失分,根本原因是学、练、考不得其法。
2、以全面培养素质为目标。
指导学生以全面的联系观点抓学习,在学习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开展身心保健活动,又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促进文化学习兴趣与效率的不断提高。
3、以考生为主体。
考试中取得成功取决于考生自己,讲方法、练素质,也取决于学生积极性,在政治课教学复习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总之,要引导学生抓住根本,把握方法,跳出题海,提高效率。
二、具体设计1、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目标:根据学生实际,依纲据本,系统全面复习高中政治高考考点,逐一落实,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参与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
②措施:第一: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模块安排按单元从考点、重难点、易混点、典例分析、讲练结合、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第二:一定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漫画取材于课本,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可适时采取默写和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第三:加强学法指导,重视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尤其加强探究题、评析题的解题技巧训练。
第四:继续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把时政学习常态化,“化整为零”。
《经济生活》中关于消费理论的知识点【教学依据】理论依据:高考考频考点现实依据:物价上涨导致人民消费压力增大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2、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化的依据,理解社会保障机制健全的重要性,理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背景意义。
3、熟悉高考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发挥德育的教育的作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好的认识社会,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这样的政策对于人民的投资理财有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
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难点与重点:消费与宏观调控相关方式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以及未来收入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方式]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讨论法[教学构思]围绕“消费”这个话题展开,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的内容,牵扯的知识点非常广,希望通过这种串联法,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学会融会贯通。
计划通过三个部分来进行即:经济现象分析----经济措施理解-----经济意义一、经济现象分析课堂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个话题:消费!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答:居民收入和物价总水平1、复习收入与消费的理论知识进一步追问:具体来说收入理论是如何描述的?学生甲答: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
学生乙补充: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如果未来收入不乐观,人们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反之亦然。
人教版高一年级《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必修)目录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张军我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
(2)知道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4)、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基本消费原则。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提高在消费实践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能力。
(2)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消费方案的能力。
(3)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4、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难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我的学习过程一、生活引入1、每课一诵本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下面我们背诵复习第一框消费的类型的口诀::消费看钱花,多少看物价;类型也不多:目的和方式。
2、新课引入通过对第二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产的相关知识,产品生产出来后,我们应该怎样消费呢?答:理性消费。
那什么是理性消费、怎样才能做到理性消费?这是本框学习的内容。
二、基本功训练1、知识点学习知识点1:消费心里面面观(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表现:跟风随大流特点:仿效性、随大流、盲目性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题目1: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
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A、求异心理B、从众心理C、求实心理D、攀比心理答案:B简易分析:本题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盲目跟风,故选B。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教学设计郭安安【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本框共分三目,第一目《源于经济生活的道德》,旨在让学生理解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目《促进经济发展的道德》,旨在让学生懂得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第一目和第二目共同阐明了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第三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将前两目得出的观点应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中,探究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原因和措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学情分析】在知识体系上,高一学生通过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市场配置资源》的学习,明确了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诚信制度,对道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实践中,高一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的认知与体验,能感受到道德缺失对市场秩序带来的危害,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对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去归纳规范市场秩序的原因、方法仍有困难,需要教师以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名人名言学习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既能认识经济是道德的基础,也能理解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支撑作用,增强我国对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建设政策的认同感。
公共参与: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道德建设?如何建设?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在参与在参与经济活动中要注意道德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教学难点】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做出ppt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并结合教材分析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课题:《经济生活》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⑴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
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手段。
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培养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做得更好。
通过本框的学习,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及其优缺点,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具有这些特点?它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完全一样?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既然是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肯定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由于它是同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也一定具有我国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共性特征: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识记: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纸币。
支票和信用卡。
外汇和汇率。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试。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
人民币外汇牌价。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说明应该正确对待金钱。
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增强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导入法。
介绍货币简史和世界各国货币趣闻,还可以采取由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2)采取讨论和辩论法。
(3)社会调查法。
(4)类比法。
(5)比较法。
(6)热点分析法。
结合现实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等思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知识纵横:(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从而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率地否定自己。
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指定题目进行口头表述,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至少一点)并通过分析得出重要结论知识:明确独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智慧,认识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及其表现教学重点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一、小活动:《我说你猜》请一名学生背对屏幕,根据同学的提示,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
其他学生看到屏幕上的图片,用语言提示,帮助同学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
看看谁能够快速地、准确地帮助同学猜出来。
提问:要想帮助同学快速而且准确地猜出图片,你在提示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要想把握一个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点。
的确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正如两句哲学味道很浓的名言所表达的意思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等你们将来学习哲学的时候会有更深化的讨论。
正因为这许多不同的事物、各种各样的生命,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带给我们无限的欢愉。
这一点,我们在前两节课已经有深刻的体会,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去体会的是,在这所有的生命中,有一种最为独特的生命,就是人。
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投影)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首先需要把视角放到世界之外,审视一下人类这个群体,看看人类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性。
提问:你觉得人类区别于其它生命的特点有哪些?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类的智慧。
人类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其它生命,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飞翔在蓝天,也不能像鱼儿那样悠闲地在水中漫游,人不如猎豹跑得快,不如狗鼻子灵,不如蚂蚁能举重……,但人类有智慧,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拥有了其他生命的一些功能,甚至于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其他生命。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活动分享人类的智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教案一:课题: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 掌握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3. 了解政治经济生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 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3. 政治经济生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4. 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5. 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举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对政治经济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概念与基本内容(20分钟)介绍政治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内容,通过图表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与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特点和重要性(20分钟)讲解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分析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步:问题分析与解决(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政治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步:学习与发展(20分钟)介绍政治经济生活的学习和发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发展对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学习和发展中去。
第六步:小结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政治经济生活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讨论、分组合作、实践、归纳总结等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问题解决的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3. 学生通过对课后作业参与度和质量的评价,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4. 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反思,总结课程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及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PPT、图表和实例等;2. 学生准备相关教材和学习笔记等;3. 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和课堂活动所需的物品,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二)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格由价值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2)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3)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4)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价值决定价格 P16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A.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C.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A.调节生产B.提高劳动生产率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三)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按消费对象影响消费的因素A.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D.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E.消费心理消费类型A.按产品类型: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B.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C.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理智消费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全册精品说课稿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1.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4)第二课多变的价格(6)2.1影响价格的因素(6)2.2价格变动的影响(7)第三课多彩的消费(9)3.1消费及其类型(9)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2)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5)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5)4.2我国的经济经济制度(21)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24)5.1企业的经营(24)5.2新时代的劳动者(29)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32)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32)6.2股票、债券和保险(3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37)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7)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39)第八课财政与税收(42)8.1国家财政(42)8.2征税和纳税(44)第四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经济(46)9.1市场配置资源(46)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9)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51) 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51)10.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54)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57)11.1面对经济全球化(57)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
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
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本框对于本课的内容,我用几个问题来概括:首先,钱是上帝创造的吗?――货币的产生;其次,钱是什么――引出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再次,钱有什么用――引出货币的职能;最后,钱就是人民币吗――引出纸币及纸币和货币的关系。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的概念,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济的概念,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经济现象的分析。
2.难点: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经济学知识,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吗?”2.知识讲解(1)讲解经济的概念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师以供求关系为例,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价格、弹性、市场均衡等。
(3)讲解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
3.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案例,如:“某城市近期房价上涨,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
(2)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较高,是否积极思考。
3.作业和考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经济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经济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经济生活》中关于消费理论的知识点
【教学依据】
理论依据:高考考频考点
现实依据:物价上涨导致人民消费压力增大
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
2、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化的依据,理解社会保障机制健全的重
要性,理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背景意义。
3、熟悉高考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发挥德育的教育的作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好的认识社会,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这样的政策对于人民的投资理财有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
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
难点与重点:消费与宏观调控相关方式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以及未来收入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方式]
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
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讨论法
[教学构思]
围绕“消费”这个话题展开,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的内容,牵扯的知识点非常广,希望通过这种串联法,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学会融会贯通。
计划通过三个部分来进行
即:经济现象分析----经济措施理解-----经济意义
一、经济现象分析
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个话题:消费!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答:居民收入和物价总水平
1、复习收入与消费的理论知识
进一步追问:具体来说收入理论是如何描述的?
学生甲答: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
学生乙补充: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如果未来收入不乐观,人们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反之亦然。
学生丙:还有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也有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关于收入的理论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收入与我们的消费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物价的变动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2、复习物价与消费的理论知识
材料一:
由这个图表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从2010年到现在CPI指数不断攀升,生活中大家感受最明显的是那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学生答:猪肉价格涨得最厉害!
追问:CPI上涨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呢?
学生答:好贵啊,吃不起肉啦,因为收入没有增加!
3、知识梳理:
由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收入→不变→消费水平下降,生活压力增大,←上涨←物价
过渡:面对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思考,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二、经济措施理解
1、宏观调控的经济措施复习
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宏观调控来稳定物价
追问:请大家仔细想想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学生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材料二;
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调整日期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前调整前调整后幅度调整前调整后幅度
2011年7月7日2011年4月6日2011年2月9日2010年12月26日2010年10月20日3.25%
3.00%
2.75%
2.50%
2.25%
3.50%
3.25%
3.00%
2.75%
2.50%
0.25%
0.25%
0.25%
0.25%
0.25%
6.31%
6.06%
5.81%
5.56%
5.31%
6.56%
6.31%
6.06%
5.81%
5.56%
0.25%
0.25%
0.25%
0.25%
0.25%
问题:
(1)、从上面的表格,同学们看出什么经济现象?
(2)、这种措施属于哪种经济措施?
(3)、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
设疑过渡:
仅仅这样的措施就够了吗?还需要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
2、复习社会保障机制、分配政策
(指导学生看课本,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问题)
(1)解决措施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板书)(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有利于解决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人们的未来预期收入持乐观态度(板书)(3)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板书)
材料三:
2010年以来,广州已两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2010年4月由860元/月大幅提高到1100元/月,2011年3月又从1100元/月提升到1300元/月。
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问题:
(1)国家为什么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2)这项措施国家在发挥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略)
3、复习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
过渡:
仅仅增加收入是不够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因此必须缩小收入差距,具体来讲,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措施?
(学生思考、讨论)
(1)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板书)
(2)发挥国家财政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作用(板书)
三、经济意义的理解
1、复习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前面我们复习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大家能否归纳出这些属于国家的什么发展理念?
(2)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2、复习消费的反作用,促进生产发展
材料四:
数字显示,2010年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3%。
(1)由以上材料你得出什么经济结论?
(2)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阅读-----交流------回答)
[知识迁移]
作为消费者,面对CPI的变化以及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财?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引导思考讨论)
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复习了与消费相关的知识点,从收入和物价的影响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能够领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健全社会保
障体系
未来预期收入
树立
正确
的消
费消费者观、
大力发展
生产力当前收入收入
消
转变
消费
观念
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收入差距
费
国家财政的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科学发展观
物价总水平
稳定物价(上涨过
快、下跌过快)
宏观调控
消费拉动经
济增长(反
作用)
扩大内
需
开拓
农村
市场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复习课,因此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明白学科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能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
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宏观的认知结构。
2、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3、对于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有一定的难度却不能够太难。
对待学生的发言,要评价科学合理,坚持发展性原则,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更加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个性化。